首页 > 文章中心 > 负债筹资的特点

负债筹资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负债筹资的特点

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私有制工业企业;商业信用负债筹资;民营企业

一、商业信用负债筹资概述

企业的原始资本是股东等筹资起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光靠原始资本是远远不够。企业往往在股票上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和债券)、短期负债等方式筹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股票上市、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都是相当困难,短期负债中的商业信用筹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相当适用。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中,是所谓的“自发式筹资”,它运用广泛,在短期负债筹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二、商业信用负债筹资的特点

(1)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非常便利。利用商业信用筹集资金非常方便,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属于一种自然性融资,不用做非常正规的安排,也无需另外办理正式筹资手续,商业信用负债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归还,故债权人的顾虑较少,容易获得。(2)筹资富有弹性、限制条件少。长期借款,债权人或有关方面的经常会面债权人提出限制性条件或管理规定,商业信用负债的限制相对宽松,使筹资企业的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商业信用筹资限制条件较少,选择余地较大,条件比较优越。(3)筹资成本低。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和采用预收货款,则企业采用商业信用筹资没有实际成本,一般地讲,商业信用负债的利率低于长期负债,商业信用负债筹资的成本也就低。(4)缺点。一是筹资风险高;二是筹资数额较小;三是有时成本较高。

三、商业信用融资操作方法

(1)应付账款融资。应付账款是指企业购买货物未付款而形成的对供货方的欠账,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在规范的商业信用行为中,债权人(供货商)为了控制应付账款期限和额度,往往向债务人(购货商)提出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和给买方的购货折扣与折扣期。应付账款融资最大的特点在于易于取得,无需办理筹资手续和支付筹资费用,而且它在一些情况下是不承担资金成本。缺点在于期限较短,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很高。(2)商业票据融资。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企业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如汇票、本票、支票等。

四、在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如何降低成本

商业信用负债筹资中的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筹资企业较好掌握,主要注意应付账款的处理,这也是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渠道。应付账款有付款期、折扣等信用条件。应付账款可以分为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方企业放弃折扣付出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企业采取哪种信用方式,要根据企业的周转资金情况,并考虑应付账款的成本和企业的信用,应付账款的成本可以从以下公式算出: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上式中折扣百分比是卖方规定在多少天内付款享受的折扣百分比,信用期内是最迟不超过多少天付款、折扣期是卖方规定享受的期限。

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负债 筹资

一、中小企业负债筹资的困境

1 外部金融环境的制约

(1)政策上的不平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目前,很多金融机构仍然带着“有色眼镜”,只愿意把资金贷给实力相对雄厚、还款有保障的国有大企业和大项目。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推行城市化、国际化战略,很多小城市的银行在贷款的权限上受到限制,导致中小企业无法从当地银行获取贷款,失去了发展的良机。国有商业银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比其他性质的银行更加注重安全性,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存在诸多限制,比如贷款程序繁琐、条件苛刻等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错过了贷款的最佳时机。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确立,风险管理能力也在逐步加强,但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定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其中的贷款条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点,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比较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3)社会中介担保机构不健全。中介担保机构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得民间资本无法进入。同时,也缺少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仅靠政府的政策性出资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2 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

(1)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充满活力,但很多企业都是家族式或者私人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水平低、生产规模盲目扩大、生产设备更新缓慢,生产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抗拒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缺少十足的信任,存在很多顾虑。

(2)企业规模小。根据经济法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能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能低于6000万人民币。这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额,尤其对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试图通过债券筹资是根本行不通的。

(3)信用程度低。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规划中考虑不够长远,存在短视的行为,面对银行债务采取逃避或一拖再拖的方法,存在不良贷款记录,加大了贷款时的难度。另外,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时,会考虑企业的资产规模,而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提供贷款抵押也是导致普遍信用等级低的重要原因。

3 筹资行为不科学

(1)缺乏合理的负债筹资观念。在负债筹资方面往往存在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只看到负债筹资的优势,不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不顾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负债筹资,这种盲目举债行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另一种情况是对负债筹资不屑一顾或者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敢或者不愿实行负债经营,造成企业因缺乏资金而丧失了加速发展的机遇。

(2)缺乏长远规划。很多企业在借款时没有合理的规划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只是在现金流紧张的时候才会想到负债筹资,借款对企业来说只能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而没有让借款纳入到整个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合理的债务资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可以带来财务杠杆的利益,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90%的短期资金来自银行借款,甚至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也大部分是通过借款取得,存在着资产负债比例过高的问题。负债比例过高,过分依赖外来借款会影响企业再筹资的能力,并且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一旦企业在筹资上出现意外,必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二、完善中小企业负债筹资的对策

1 改善外部筹资环境

从政府角度而言,应该进一步关注中小企业负债筹资难的问题,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维护企业负债筹资的权益,使中小企业负债筹资有法可依,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决策,使中小企业负债筹资走上程序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有效之路,而且政策出台必须从中小企业角度出发,使政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政府还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增加在这方面的投资和财政支持,并且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让中小企业通过信用担保使负债筹资更加容易。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减少或者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限制,做到与大型企业一视同仁,把中小企业贷款作为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在金融机构摘掉“有色眼镜”的同时,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使有还债实力、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不被歧视作为工作的重心。

2 中小企业应提升自身的融资偿债能力

现实中,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中小企业的不信任,怀疑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不能仅仅提高外部筹资环境的质量,而应该立足于企业,提高自身的融资偿债能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中小企业应该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把眼光看远,让发展更有目的性,多向成功的企业学习,不断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加强对负债筹资的管理和研究,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交流,提高企业的信誉形象从而提高负债筹资能力。

3 管理者应调整负债筹资的理念

中小企业应该树立现代企业发展的理念,不应该把负债筹资当成企业危机时刻的最后一方良药,而应该作为强身健体的日常运动,应该意识到负债筹资在企业筹资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不要让负债筹资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依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适度负债,做到不偏不倚,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长远规划决定负债筹资的数额和时间。财务人员和企业决策者应该把风险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做好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风险规避方案。建立起完整的财务风险机制,区分风险的责任。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财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的发现、监控和预警管理。只有这样,企业面对突发的财务危机才能不至于陷入被动。

4 采取多元化负债形式

企业不应该把过多的负债筹资都压在银行贷款中,单一的负债筹资形式不仅约束了企业的筹资能力还会加大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除了常规的负债筹资形式,企业也可以适当采用内部员工的资源以及吸收民间资本等不同的形式来融资。同时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融资理论计算出一条资本成本低、多种渠道的负债筹资方式。

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及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实质是技术的生命周期,始点是研究开发,经过相应产品的导入、中试、发展和成熟等若干阶段,最终体现为产品本身性能的提高、改善,或者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出。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六个阶段。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风险性。风险性即不确定性。由于技术创新涉及的是技术以及包含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本身的特性就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能否获得相应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的创新链始点是研究开发,针对的是新技术。如果难以产生理想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就会中断,技术创新就会失败。而新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往往要经过反复试验、探索才能成功,因而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一风险突出地表现在种子期阶段。此时,技术创新的萌芽已存在,但远不够完善,技术的成功率平均不足10%。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等因素引发的风险。即使取得了应有的技术突破,将技术应用于产品时,能否成功也存在着不确定性。首先,由于从新技术的研发到市场化,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顾客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化,从而减少对本产品的需求,导致产品达不到应有的规模经济;其次,在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竞争对手可能先于企业推出更先进的技术,从而使本企业的技术不再先进,也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这一风险突出地表现在创业期阶段。此时,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产品也不成熟,存在着极大的市场失败的可能。随着企业逐步迈入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的盈利增加,技术风险有所降低。

3、财务风险。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随着企业负债资金的引入,财务风险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量增加,企业对负债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时企业如果不适当地拥有较高的负债比例,财务风险就会更加明显,企业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二)高投入性。在种子期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的突破,而且,技术难度越大,需投入的资金量也越大。到了创业期阶段,为了将产品推向市场,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专用设备的购买与生产。即使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以及成熟期,为了打开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需投入较前期更多的市场开拓费用。由此可见,技术创新过程确实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

(三)投资回收期长。种子期一般需要7~10年的时间,再经过创业期的产品生产,直至成长期获得边际利润,尚需8年左右的时间。这就说明,技术创新的投资―盈利时间跨度长。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活动与那些投资回

收期短的活动有了明显区别。

二、技术创新企业的筹资政策选择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融资的要求。技术创新具有风险高、投入大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这就为企业的融资行为提出了以下要求:①应对高风险性。筹资政策应根据各类资金的性质和特点,做好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合理匹配;②应对高投入性。筹资政策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来源,做好财务资源储备;③应对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做好资金期限结构的匹配,即融资方式应在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间合理权衡。综合这三方面的要求,企业的融资政策应具有还款压力小、资金供应量充足以及主要是长期资金的特点。

(二)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来源分析。总的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取得。这些资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国家政策性资金、权益性资金和负债性资金,三类资金具有各自的特点。

1、国家政策性资金。此类资金是国家为了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投放的资金,主要形式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政府投资等。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低息或无息的资金,财务风险也较低,可以作为企业创新初期的“种子资金”,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得,且其资金支持有限。因此,企业应积极寻求其他渠道的资金。

2、权益性资金。权益性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其主要形式有留存收益、上市融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风险投资。这一部分资金属于长期资金,不会为企业带来固定的股利负担,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筹资量大,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留存收益资金是企业利润的内部留存,没有融资成本;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是创业期的企业,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恰恰能满足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要求;同时,风险投资还为企业提供资本经营、管理及市场等服务,伴随企业走过相当长的时期,在所投资企业成长到相对成熟时,退出投资。因此,在企业运营的前期(扩张期前),风险投资可以作为主要的权益性资金来源。随着企业迈向扩张期,达到了经济规模,实力雄厚,具备了上市(主板市场、二板市场)融资的条件,可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因此,上市融资可以成为企业在后期(扩张期后)的主要权益性资金来源。

3、负债性资金。负债性资金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和前两种筹资方式不同的是,企业对负债有固定的利息负担,且融资数额越大,财务费用越高。商业银行追求安全性,是投资的低风险偏好者。在企业创新前期,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朗,技术创新没有完全成功,企业的财务状况尚不稳定,商业银行不大可能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企业创新的逐步成功,企业的财务状况逐步好转,营利能力增强,其可能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企业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融资数额有限,在创新前期,主要也是作为融资的辅助方式;在创新的后期,企业债券,特别是可转换债券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

(三)技术创新企业筹资政策分析。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经营收入不确定、R&D投入高的企业经历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高,必须主要依靠权益融资。罗斯研究认为,企业高成长性意味着较大比例的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只是辅助形式。Titman&Wessels、Booth et al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公司经营的波动性(风险性)与公司的负债水平负相关。

技术创新企业富有成长性,通过R&D投入实现技术的革新,有望取得销售收入的提升;同时,其又面临着高风险性,经营收益不稳定。因此,技术创新在确定其筹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构成。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企业应采取弹性筹资政策,即筹资政策应根据企业各阶段的资金要求特点和可得资源灵活调整,达到既保证资金需求又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一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含义:①保持资本结构的弹性。企业保持资本结构弹性应遵循的原则是低风险和低成本,即企业确定的资本结构应能保证资金的财务风险和综合资本成本都较低。在企业创新前期,企业可将权益资金作为主要的筹资来源,同时适度运用负债资金,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而到了创新后期,企业在继续运用权益资金的同时,在企业盈利状况有保证的情况下,重点发挥负债资金的杠杆作用,合理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一融资模式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融资环境合理调整,换言之,企业的资本结构应是可持续的、可调整的。②资金来源的弹性。企业的权益和负债资金有多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阶段。一般意义上,风险投资适合于企业创新前期,而银行贷款和债券主要在企业创新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选择资金的来源构成时,应根据企业各阶段的营利能力、资产结构等因素灵活选择,使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③资金期限结构的弹性。企业的负债资金有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分。长期资金还款期长,但资本成本较高,短期负债则相反。企业在创新前期,风险较高,盈利状况尚不稳定,如果引入过多的短期负债,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这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不利,企业应主要运用长期负债,延长企业还款时间;而到了创新后期,企业的盈利状况趋于稳定,企业有能力承担短期负债的偿还要求,企业可重点用之。

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负债筹资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