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文学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实训实习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当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市场营销专业已在中职类院校普遍开设,市场营销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毋庸置疑,然而对于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的中职生而言,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并非易事。
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素质普遍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习惯不良,由于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末端,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前途感到迷茫,对自身能力缺乏肯定。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或整节课昏昏欲睡,或左顾右盼喋喋不休,或神情冷漠地盯着手机。少部分立志要好好学习的,也会因为文化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而对课程一知半解,最终知难而退。正是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使得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令人担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据笔者的调查访问,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即便是运用了PPT多媒体教学,也不过是把教材内容或重点难点呈现出来,穿插案例阐释说明,这和大学中的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如出一辙,但关键问题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素质不高的中职学校根本行不通。
3.实训实习课时有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既需要理论支撑,又需要实践引导的学科,所以必须保障实训实习的课时。但是实际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却严重失调,甚至有些学校由于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的缺乏,根本没有实训的机会。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营销人才质量如何。理论教学固然重要,实施起来也方便简单,尽管如此,也不能让教学计划中的实训教学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谈。
二、提升中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效果的途径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像庸医治病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研发构建一个适用于中职生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1.选择难度适当的教材
如前所述,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有限,所以要选择那些依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编写的,文字表达通俗易懂的,中间穿插大量图片、表格、案例和带有思考题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学生易于接受,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逐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一步。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开发校本教材,把几本教材的优点相互糅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参考以往教学中的经典案例,加入每年的新增案例,形成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材。当然,开发校本教材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却是“一本万利”之事,可以省去教师在每日的课堂教学中碰到的种种麻烦,可以说是“功在一时,利在日日”。
2.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做相应调整
虽然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但实际中没有一本教材可以做到十分完美,那么这就对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提出了要求,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该加的加,该删的删,该合并的合并,力求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不可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个课件、一个案例面对所有学生。如上所述,笔者提倡校本教材的编撰。
3.合理安排课时,均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那么职业技能从何而来?当然是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得来的,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之处。这样看来,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训课的课时数不应该低于理论课的课时数,至少应该有2/3的学时用于实训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实训能力。[1]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各学校受条件所限难以实现,但至少应该保证1:1的比例,理论课和实训课各占一半。此外,还要安排专门的实习见习周,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切身体察。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简而言之就是以案说理,以案传道。[2]如前所述,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中要培养与企业相关的岗位技能,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研究,不仅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案例进行筛选,对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加以把握,以免造成课堂繁华似景,最终结果却劳而无功。
综上所述,要想使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就要严格甄选或自编教材,合理均衡地安排理论课和实训实习的课时,并不断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教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樊珍会,刘芳.对中职市场营销课程实训教学问题和对策的个案研究[J].现代营销,2014(3):38-39.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关怀 民主 自主 自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一、在教学中应少些专制,多些民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比较专制,教师的权威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人格失调。人文主义心理学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要忘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获得感知和行动、成长与发展的自由。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地学习。其次,要勇弃“家长”作风,一改过去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差异、强求一律和指令多、指责多、框框多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标新立异,甚至容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第三,应改变单纯说教、责备处罚、独家评价等方式,大胆让学生自治、自律、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二、在教学中应少些包办,多些自主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生存。传统的小语教学重教轻学使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保证,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下,面临失去竞争力的危险。因此,必须改进小语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应该少一些包办,给学生多一些自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决定教,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应当“以学论教”,相信学生,放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使个人能在适宜的条件下,按照他的知识和理解去行动。因此,小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所有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内化为个人的需要;同时,大力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能放手的一定放手,能自主的一定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不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自主运用拼音、字典自学生字新词,自主运用阅读方式读懂课文,自主修改作文,自主校对和相互校对作业,学做“小老师”,好知即传、教人教己,学会学习。其次,要让学习学会自我发现,如果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来测验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死记硬背的学习者;如果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就能把他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且能给予学生自信心,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因此,小语教学应改变单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把阅读课上成问题串联课,这种以讲代学的做法显然不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在小语教学中应推进评价方式的转变,自我评价既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学习过程的归宿。学会自我评价就是学会学习。因此,小语教学应改变单纯教师独家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完善自我。
2.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上一个发展阶段和目前阶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算途径。因此,小语教学中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组织者,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意境;当好引导者,在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在读写训练的重点上、在读写方法上花气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当好合作者,及时释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在教学中应少些限制,多些自由
过分强调共性发展,采用单一的班级讲授法,已使小语教学加工厂流水线产生了标准化、统一化的产品。孰不知,人的突出特性是他的个性,在他特有的生命阶段中,他是按照他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如果让他过着范围广阔、内容丰富、不受限制的生活,他就富有创造性,就能在复杂的情境中自由地发挥作用。因此,小语教学应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特性,采用“班级讲授法”与分组教学、个人辅导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行动、自由发挥,愉快、主动地吸收和使用知识。
1.要保证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要让学生自由活动,就要保证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自由活动时间、休息时间完全被占用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2.要让学生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
应让学生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学习?应当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板演,允许学生走出座位去帮助或请教其他同学,允许学生在自学、讨论、阅读、写作时自由交流、自由辩论。
3.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因为想象是创新之母。如果善于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留足创新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4.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贴近学生实际,丰富生活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如何贴近学生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即以定向与非定向观察来获取写作材料。所谓非定向,指不规定观察的内容及其范围。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投身于现实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所谓定向,是指指定观察的内容及范围,让学生带任务捕捉写作题材。教师应善于开发课程资源,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也可规定某一写作范围,让学生去收集素材,以加强观察生活的意识性,还可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获取间接的写作素材。
1.用我手写我做
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与,时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如“足球”是男孩儿们酷爱的,在比赛前我没有布置习作任务,以免学生带着心理负担来观看或参加比赛。而是在热火朝天的足球比赛过程中,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如:你最欣赏哪位运动员?快看,要射门了之类的话语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赛结束后,我又以记者采访的方式让队员谈当足球在我方球门前徘徊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在对方球门处徘徊时呢?这场比赛你有收获吗?等话题。接着让大家展开自由议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再现了比赛的精彩场面。这些观察到的情景,都被写在了《记一次足球比赛》的作文中,因为观察细致,有话可说,因此兴趣浓厚,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我为学生开展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如跳绳比赛、科技竞赛、传话游戏等。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引导他们在习作时做到内容具体,有血有肉。
2.用我手写我听
我常常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听,像哈默、华盛顿、富兰克林、柏拉图等伟人年轻时的事,学生不仅听得饶有兴致,还深受启发,听后我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并进行交流;我还采取听评作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有目的地选择精彩习作,在课堂上读,让学生记下来,并快速做出简评,这样做既锻炼了听力,又欣赏了佳作;既积累了素材,又提高了评文能力,使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听广播、看电视、做新闻评论员等活动,也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
二、关注人性本真,发展儿童语言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春天,歌颂过春天,春天似乎就是美的化身。日历中清明将至,我便让学生去寻找春天,虽然北方的春天来得迟,但学生笔下的春天依然是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然而这种春天只是书本中的春天,名家名篇中的春天,并不是学生亲眼所见的春天,因此,我决定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我们看到了泥泞的道路,融化的河水,感受到了雨夹雪的天气,夹杂着沙尘的风,最后,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写的,春天不是很美,但我依然喜欢它,因为春天过后就是夏天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让学生的作文反映自己的生活是天然合理的,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最吸引人和感动人的。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学生作文自然是健康的。
三、培养兴趣习惯,促进终身发展
1.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增加作文的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2.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老师课要上得有趣,作文内容要有趣,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
我常让学生在课堂上玩玩吹鸡毛、打气球、贴鼻子的游戏;做做烧不破的手帕、纸桥载重的实验;编编《电脑智能猫灭鼠》《蛇蛋的秘窃》等故事。
3.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作文评价交流的方式方法要有趣
我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可以实行A-AA-AAA制,优秀的为“A”,作文写得特别优秀的,评为“AA”,作文出色可以达到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评为“AAA”。让学生自批互批、家长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
我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结合校本课,让学生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养成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做手抄报、剪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独立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成文的习惯;当堂修改,互评互议的习惯。归结到一点,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找准突破口,产生新颖的构思。
一、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开启“写生”教学
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即教师将学生放诸生活的知识海洋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等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及时捕捉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写生”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而观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学生写出声情并茂小作文的基础与前提。鉴于此,教师要灵活、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并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真正去融入自然,实现心灵与观察物的一体化。学生在观察时,应做到三点,即集中精力用心观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例如,在命题作文《五彩多姿的春天》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预先在教师内对学生讲述作文“写生”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观察方法,改善学生作文“写生”效果。在经过教师细心指导“观察”策略后,学生在田野或者山谷中观察多彩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便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观察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观察春天景物时,已经懂得从声音、颜色、味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这为其写出直观、想象、生动、有趣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多元写生情境,增强“写生”效果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挖掘,而室外写生环境便克服了室内封闭写作的弊端,给予学生无穷的写作乐趣。走进生活,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情境的创设,它是鲜活的、生动的、盎然的、纯粹的,但要想充分利用这一原生态情境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创设该情境之外的其它情境。例如,可创设问题情境、竞争化情境、故事化情境等,实现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的完美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写生”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发展的限制,即使教师为其提供作文“写生”条件,其在写作中也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这时便需要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写生”欲的情境。例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的写作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然后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你喜爱哪个小动物,它的神态是怎样的?你知道它的习性和爱好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捕捉灵感,做到“情随境至、文笔流畅、细致入微”。作文“写生”毕竟与绘画写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鼓励学生联想想象,拓展“写生”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轻盈翅膀,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发挥联想与想象,才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使自己拥有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感悟力,以便及时、迅速地捕捉灵感,丰富写作素材。作文“写生”是写实,但又不单纯是写实,它需要学生在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时实现“写实”与“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得以扩展,写作才会“无拘无束、内涵饱满、汹涌奔泻”。拥有极致生命力的写作必定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融合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妙笔生花。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常识性课文 直观教学手段
语文被称为学科教学中的“百科之母”,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除了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智力训练外,语文教学和科学常识教学相结合也是小学语文课的又一特点。在这些常识性的语文课文中传授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矿物、理化等自然科学常识和社会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常识。通过这些科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常识性的课文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提高读写能力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常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这类课文兼有语文教学和常识教学的双重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好这个“度”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要教好常识性课文,首先要知道常识性课文有哪些特征,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普遍特征中,抓住常识性课文教学的特殊特征,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常识性课文一般是以说明为主的文体,“说明”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功能等特征做客观科学的说明,使学生对事物有所了解,从而获得知识。此类课文大致有以下特点。
1.在故事中说明一定的科学常识。常识性课文往往也有一定的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情节,并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这是为了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采取的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在妄言中以虚设的拟人、童话的方式来表述某种真实的科学常识。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就把两棵槐树比拟为祖孙两人,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年轮、树冠在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记录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又准确真实地传授了科学常识。
2.在叙述中注意逻辑条理的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叙述比较难懂的科学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如《蛇和庄稼》一课中蛇吃田鼠,田鼠糟蹋了不了庄稼,庄稼得到了好收成,所以为使庄稼丰收可以多放蛇;村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土蜂的活动就不会受到影响,苜蓿是靠土蜂传授花粉的,因而苜蓿就会长得好。这里的蛇吃田鼠,田鼠吃庄稼和猫吃田鼠,田鼠影响土蜂,土蜂影响苜蓿的传粉,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3.在表述中强调语言文字的准确。常识性课文的语言准确、简明、缜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选用词语、准确描述事物训练的好素材。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阅读品析,感悟叙述的客观性,领悟用词的精确性。常识性课文教学除引领学生穿行在文本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密林中外,还应让学生借鉴和倾吐,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
如《回声》中水波的“荡”回来和声波的“返”回来有着不同的含义。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通过“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这些词句的描写,就非常清楚准确了。再拿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来看,课文中是说“一脚一脚”地向前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里的“爬”是植物的一种生长状态,不同于动物的“爬行”可见常识性课文用词用句的准确,这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4.在阐述中运用具体的数据。这样的例子几乎在所有的常识性训都能见到,以表示科学知识的精确无误。如《太阳》一课中,对太阳的“远”、“大”、“热”都有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等等。这样对事物的阐述具体、精确,让我们感到科学知识的真实可信,来不得半点虚假。
5.在内容中具有特定的思想教育目的。同所有的课文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目的,而常识性更具有特定的、的思想教育内容:有的可培养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破除迷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的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有的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有的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可见常识性训的思想教育,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当今有着特定的意义。
二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
在语文教学中,常识性课文有着如下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同知识的结合,是基本要求。常识性课文既是语文教材又是科学教材,所以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学习知识;在弄清知识中学会准确、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在重视词语概念教学,特别是专有名词和科学术语的概念,在不加深高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言和学生年龄特征讲清楚。如《新型玻璃》上的各种玻璃的名称原由,要让学生理解。又如《琥珀》中的松脂球、琥珀等概念,要让学生明白。在教学中要注意动作变化的关键性动词和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形容词。
要准确完整地讲清句子的含义。如《爬山虎的脚》中“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里的“相当”是“大体”、“够得上”的意思,不可用“非常”一词替换。要讲清句子的含义,必须把其中每个分句的意思和相互间的关系讲清楚,这样对全句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还要注意层次之间、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从知识的角度讲清课文的篇章结构,这是有别于一般课文分析篇章结构的不同之处,例如《海底世界》一课先从海底的宁静、黑暗、寂静引到深海中仍有鱼儿在游动,有动物在发声;再写到各种海洋动物的各种活动方式;最后写到海底的地形引到动植物及蕴藏的矿藏。这样,全文开始的引向和结尾的总述把全文联成了一个整体。
2.加强直观教学,是重要手段。常识性课文中讲到的事物和知识,大部分都不是学生常见和理解的,教师又不可讲得过深、要求过高,因此教学中的插图、标本、电视片、演示等均是我们常用的直观手段,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快理解。如《曹冲称象》、《捞铁牛》等课中的有关浮力知识,教师做适当直观演示,可生动形象地解决学生关于“浮力”知识的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