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招投标管理;管理体系;工作环节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前言

招投标制度是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投标工作是整个项目运行的前期,它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招投标工作不仅关系到施工界面的划分,还关系着工程质量、工期、资金等合同款项的事前沟通约定,最为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决定能否选定一个合格且中意的施工单位。而招投标管理办法的选择是项目各环节能否正常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目前招投标管理办法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招投标的发展历程

(一)招投标制度的萌芽

我国的招投标制度管理办法的起步比较晚,主要形成于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招投标管理机构也是在这一时期内逐渐成型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从这时逐步建立起来的。1984年国务院颁布暂行规定,规定中首先提出改变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实行招标投标,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度,同时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和设计招标投标的试行办法等。即日起,全国各地的招投标管理机构采取并实施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例,并且将这些条例逐渐的调整为适应地方的、有地方特色的试行办法。当时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主要是以议标为主的,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违背了招投标制度的宗旨,这样一来,工程交易活动就比较分散,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竞争机制就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所以,招投标管理办法还是需要不断的调整并进一步完善。

(二)招投标制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后期为招投标管理制度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全国各地普遍的加强了对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工作,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招标方式由原来的议标逐渐的转变为邀请招标为主,这个阶段是我国招投标管理的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为我国招投标管理制度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的招投标管理工作进一步取得长足的发展创造了可能。

(三)招投标制度的成熟

作为一种发包承包的主要形式,招投标制度已经在国内国际的各建设项目中广泛实施。目前它已发展为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仅能为业主选择合适的供货商与承包人,还能够自觉的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招投标制度还具有“公平、公正、公开”和“充分竞争”的特征。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的管理已经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自1995年起,全国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它把招标投标管理和服务有效的结合起来,初步的形成了以招投标为主,各部门相互协作的一条龙建筑市场管理新模式,为招投标工作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当前我国招投标管理办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陪标现象

现今的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的从“计划”为中心向“项目”为中心转变,但由于这一转变过程还在进行,并没有完全完成,就出现了一些部门滥用权力的现象。一些部门将建设工程内定给特定的单位,只是拿其他单位作陪衬走过场,形成了程序上的腐败;还有一些部门在投标人中间串通价位,是投标人相互约定报价,获取高额的利润。

(二)承包单位转标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豆腐渣工程”甚为熟悉,总有媒体报道称某某豆腐渣工程事故发生,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存在的根源便是“转包”现象。有的企业在中标后直接转手给其他单位,赚取中间费用,从而使得施工单位的经费减少,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又要获取利益变为豆腐渣工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违纪现象监察力度不大

由于我国的招标业务起步较晚,招标市场的发展不完善,而且配套的机制也并不完整,致使一些机构在工作中无法自律,进入误区,再加上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检查力度不足,便使得招投标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四)招投标的办法不太科学

目前,我国招投标管理的相关工作缺乏专业人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标办法,只是一些招标单位单纯的考虑经济利益,看中报价较低的投标单位,而且整个的评标办法是重定性、轻定量,专家的评标水平与职业素养均有待提高。

三、主要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招投标制度的规范化

不论是政府还是各个单位,在招标过程中都要遵循公正、公开、全透明的遵旨,将整个招标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地抑制腐败又可以提高招投标管理的效率。我国在这方面应当向国外学习,严格的控制管理招投标的各个环节。

(二)规范招投标活动各方的行为

对于政府的主管部门、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等行为主体,国家要严格的控制这些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将这些行为主体的腐败萌芽遏制在摇篮里。

(三)提高招投标环节的法治化程度

我国的招投标管理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发达国家是通过立法来调节和稳定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我们也应当结合着自身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立法,使得物资采购、招标投标活动、管理活动等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

(四)转变政府职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政府应当积极参与招投标体制的宏观调控,做到大框稳,小框精。政府要积极承担其所承担的市场监管、行业监督等经济职能。

四、结语

招投标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较为成熟的条件下的一种交易方式,我们要用科学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投资、质量、工期三大目标的实现,使得我国的招标管理办法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杜艳平.现行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6).

[2]陈振强.浅谈我国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07(06).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背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代表了我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最高水平,是示范中的示范。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自身建设,把握方向,多做贡献[1-2]。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激励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模式和方法。二是提高实验课质量,处理好实验教学质与量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激情,引导学生走上创新之路。三是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发虚拟实验课件,加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共享实验教学优秀成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3]。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所属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于2013年6月经省级基础课实验室(中心)评估合格,成为省级实验教学师范中心,在实验教学条件、实验队伍、管理与运行模式及设备与环境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标准,目前正为进一步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而努力。

2 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本举措

2.1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思路

(1)加强实验课程建设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根据相关实验课程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分别确立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进度;遵照课程教学规律对课程的建设实行分类指导,特别注重培植课程特色与优势;在课程评估中,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估,重视评规范、评改革、评效果,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

(2)重视课程师资梯队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重点加强教学文件、教材、多媒体等“软件”建设。二是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与立项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三是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提升教学水平。

(3)开展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发挥硬件平台的支撑作用。学校多次下发文件,强调加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力度和参与面,并明确了把“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智能测控中心”两个省级中心和“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气系统工程师培训基地”也建设成为课程实践的硬件平台和大学生科技活动以及专业实践的辅助基地。

2.2 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1)开放运行情况。根据中心建设和师资队伍情况,学校已经开始实行多功能实验室开放,实行实验内容(项目)、实验时间、实验空间的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平台。为确保实验中心开放的顺利进行,制定了《实验中心开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文件,如“实验教学大纲”,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按周编制“实验周课表”等,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健全。

严格履行实验人员坐班制。专职人员同样需要坐班,每学期初中心要排出课程总表,实验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部分实验室全天(早上8:00~20:00)对教师和学生开放,为预约实验的学生和参加各类大赛的学生开放,并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中心还为校内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学生以及部分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服务,资源共享。

(2)管理制度。实验中心建立了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主要有《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物品丢失、损坏赔偿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竞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规范化。

(3)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和学院分别建立本科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监控机构、监控内容和评价标准、监控办法、检查信息反馈与处理、资料存档。

为保证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制定了办法,如《实验教学工作规程》、《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等;建立了评优机制和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

2.3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中心一贯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除了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将已经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充实到中心的教师队伍中来,还不定期地将实验教师送往清华大学、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学校和设备厂家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结构更为合理。目前在中心的18人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人,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分别为:44%、50%和6%。平均年龄37岁,具有较合理的职称、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

2.4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建设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和建设,建立了层次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采取了“基础型实验,应用型实验―统一式管理、细致式教学;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集中式管理、引导式教学;创新型实验―开放式管理,启发式教学”等不同的管理模式。充分把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借助课程实验平台,集中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等,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4]。

2.5 鼓励开展探索创新性实验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必须有让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然而这种正规的课堂讲授教学活动,能提供给学生的机会有限,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为此,中心建立了课程实验平台、集中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三大平台,为学生塔建了技能训练的硬件环境。另外,积极支持并鼓励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举办小型学术讨论、创办学生刊物、参加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以达到人人参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2.6 拓展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随着学校博士点立项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试验区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多项省部级建设项目的落实和开展,学院在实践环境上有了质的飞跃。先后建立了具有先进设施的“风光电新能源”等实验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多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校内又建立了省级的科技研发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及校企联合的实践基地,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等环节,为学生又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教学与自主、互动与创新相结合的硬件环境,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深入提高起到了必要的保证。

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师德师风建设卓有成效。中心利用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教职工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教学,教书育人。并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中心实践教学的日常检查和指导,制订了教师相互听课与学生评价反馈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研讨。中心教师师德高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一批先进个人,先后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学校讲课比赛的一、二等奖等荣誉。近三年来,在督导组和学生测评中,所有实验课教师得分都在良好以上。

(2)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方面,近五年,“中心”共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教改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建设精品课程4门。中心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授权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3)信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中心成立后,非常重视网络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建立了实验中心专用信息与管理网络平台。运用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运行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仪器设备情况并吸收兄弟院校多媒体制作的经验和素材,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系统,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仪器设备配置及中心环境有很大改观。近年来,配合重点学科建设,学校对本实验室的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集中体现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等方面,仪器设备价值总额达1500万以上。同时,借助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引入了西门子公司100万元的PLC设备,结合科研和学科的优势,进行实验技术立项并积极把科研成果充实到实验教学中。

(5)学生培养效果明显提高。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足球竞赛(仿真组)、全国机器人足球竞赛(实物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7项国内重要大学生科技竞赛,并每年承办一次长春工业大学校内电子大赛和长春工业大学校内足球机器人大赛。近三年来,在中心培训的同学达300人,获得科技奖赛奖励的同学近200人,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近100人,创新性成果获得国家专利3项,创新性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几十篇,并向社会输出大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4 创新与特色

(1)建立了开放式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实现了实践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中心建立了课程实验平台,集中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三大平台,为学生塔建了技能训练的硬件环境。积极支持、鼓励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举办小型学术讨论、创办学生刊物、参加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以达到人人参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2)训练项目齐全,综合性强。一是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打破课程、专业、学科界限,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实验项目,开出一系列综合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综合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综合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面更广、综合程度更高的校内模拟实习与创新创业设计活动。二是实验教学技术平台的综合性,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微机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3)实验教学的多元性。

①教学手段的多元性。中心现已形成了一套手工与电子手段相匹配、模拟与实际操作手段相并存、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相对完善的实验教学手段体系。

②教学工具的多元性。中心管理实验室现拥有实物沙盘、电子沙盘、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实验教学软件等相对完善的实验教学工具体系。

③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激励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等多种方法。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高职电气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社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直接就业上岗。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校外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专业已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我国体制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没有法律规定和保障,大部分学校还只是一头热,在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保持长效运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合作的深度还不够,合作的范围还不广泛。

2.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达不到50%的要求。

3.课程体系尚不能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习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建立运行机制时,力争从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及以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赢为原则,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运行机制。

三、建设内容

与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等企业合作,利用哈尔滨市综合性共享型职教园区的生产、教学、研发、服务资源,采用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源的方法建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九洲电气”分厂;与哈博实、哈电气集团合作建立“博实教学基地”和“哈电教学工场”两个“厂中校”。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鼓励企业与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实现校企双方的稳定长期合作。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为使校企双方能够长期合作,寻找并把握双方利益平衡点,从而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制定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1.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部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

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装备制造产业部,吸收哈电气集团、哈博实、哈九洲电气等企业参加,成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宜。

(1)组织机构:由学院院长、企业代表及学院相关人员组成,下设专业建设、生产实训、科研创新、技术培训四个项目合作小组。

(2)主要职责:制定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研究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宣传;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2.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制度建设

一方面,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具体制度包括:

《电气类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电气类校企专业合作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企业教学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项目与成果奖励制度》《合作办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

3.保障合作企业利益

(1)合作企业优先参与本院组织的产学研结合活动,合作开发应用技术项目,得到资金支持或费用减免。

(2)合作企业优先挑选毕业生。

(3)优先安排合作企业的员工轮训及其客户培训。

4.开展“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与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技术培训、联合示范、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为企业培养培训大规模高端技能型人才。

(1)将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校中厂”,开展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的合作;

(2)与哈博实、哈电气集团合作建立“博实教学基地”和“哈电教学工场”两个“厂中校”,成立教师工作站,开展教师实践锻炼、企业员工培训等形式的合作;

(3)聘请哈电集团资深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指导专业建设;

(4)与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跨国公司合作,建立联合示范培训中心,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和未来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合作。

(二)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

为了保障实习效果和培养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收集学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信息,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建立了高职电气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群,初步形成了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专门人才。下一步,我们将在特色实训教材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教师科研创新大展才能的舞台。

有了充足的实习实训条件,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可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新民.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9).

[2]蔡健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农业科技管理,2008,(4).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为加强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满足城乡居民丧葬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妥善解决滥埋乱葬、修坟立碑引发的各类矛盾,推动殡改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省殡葬管理规定》、《省公墓管理办法》和《市殡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公墓建设管理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化和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革除丧葬陋习,在全面推行遗体火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整治滥埋乱葬,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丧葬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市公墓(骨灰堂)建设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有序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部门、民政部门要把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纳入全市公墓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编制《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布局规划》,制定《市公益性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提升我市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二)整治滥埋乱葬现象。各镇(街道)要采取绿化、深埋、平毁或迁移等多种形式,治理铁路公路沿线、耕地、林地、绿化带、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及水库、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内的滥埋乱葬现象。民政局、公安局、住建委、国土局、林业局、环保局、工商局、物价局、园林局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配合。

(三)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各镇(街道)要对新规划审批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按照规划布局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公墓,由各镇(街道)会同民政局、公安局、住建委、国土局、林业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并责令恢复原状。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4月)。

召开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镇(街道)、部门职责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各镇(街道)要根据公墓建设管理工作要求,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电视台、《今日》等新闻媒体开辟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管理专栏。各镇(街道)要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深化殡葬改革、加强公墓建设管理、革除丧葬陋习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11月)。

1.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选址。在整合现有公墓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布局合理、超前谋划,节约土地、保护生态,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制订完善全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布局规划。公墓选址必须符合《省殡葬管理规定》、《省公墓管理办法》及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其规模根据辖区内人口总数的年平均7‰死亡率、每亩300穴及20年为周期确定用地面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也可对符合规划选址要求的原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进行改造扩建。镇村建设公益性公墓按照《省公墓管理办法》审批程序执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用地,由国土局根据有关规定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住建委、林业局、环保局审核同意,民政局审批。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规划原则上要求近郊镇(街道)以建立骨灰堂、骨灰墙等新型骨灰存放处为主,平原镇(街道)以镇(街道)为单位集中建设1-2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交通不便的山区可以相邻村联建的形式建设。提倡和鼓励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推行绿色殡葬。

2.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与管理。

一是规范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要按照规划、国土、民政等部门批准的规划和用地范围及标准进行建设,不得擅自修改规划,扩大建设用地面积。各镇(街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符合公墓园林化的要求,公墓区绿化率要达到75%以上。到年底,各镇(街道)至少建设一处规模在1000座墓穴(格位)以上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改变现有公墓“小、散、乱”的现状。

二是严格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审批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民政局按程序严格审批,加强监督管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墓穴和存放格位价格,由所在镇(街道)提出,报民政、物价部门审批。三是完善骨灰存放制度。要制定和完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墓料采购、管理人员职责规范等制度;有关证照、墓穴(格位)存量和位置、墓区布局规划、服务指南等张榜公布;建立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安放档案。

3.坟墓迁移管理。凡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项目开发涉及的坟墓搬迁,原则上就近迁移至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或经营性公墓。坟墓迁移时,严禁搭车新建和重修祖坟、宗族坟、家族坟。迁坟费用原则上由项目建设单位负担。

4.整治滥埋乱葬行为。各镇(街道)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全面排查本辖区不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做法,根据排查情况,全面整改。建立骨灰存放跟踪制度。全市范围内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全部实行跟踪管理,一律进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或经营性公墓,不得以任何借口另行处置。加大违规殡葬治理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道)是整治主体,民政局搞好业务指导,相关部门配合,对违反殡葬管理法规政策的坟墓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对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的违规坟墓,要集中进行清理整治。

(三)验收总结阶段(年12月)。

市政府将在年底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成效。

四、奖励标准

市政府设立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奖励专项资金,对新建成并经市民政局审核验收合格后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项目,每建成一处由市级财政奖励5—15万元,市财政局及时将奖补资金拨付至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根据建设进度情况及时兑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用于补助投资单位。镇(街道)也要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进行奖补。

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Lotus Domino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A

一、B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所用的软件平台有数据库SQL Server 2000、开发工具包JDK1.6、服务器Tomcat 6.0,浏览器IE 6.0都是开源的其中操作的细节和配置都易学。本系统的工作流程就是基于Struts下,分为以下步骤:

(1)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Controller获得这些请求。

(2)Controller根据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中的定义将这些请求发送到相应的Action,对应图中的Model。

(3)Action完成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后,将处理结果返回到Controller。

(4)Controller再根据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中的定义将处理结果显示到用户视图View。

二、B集团公司现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结合近几年运行效果的比对,对B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梳理,具体分析如下。

1.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相关的基础建设不足

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是实施办公自动化的前提。由于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的资源整合力量不足,为建立信息数据库建设所需要投入的人、财、物不充分,导致了信息采集渠道不通畅、信息利用效率不高、信息管理复杂的现状。

同时,因为缺乏建立统一信息化标准(信息化标准主要涉及到信息编码、网络通讯协议、操作系统、网络结构等),造成众多公司各开小灶——闭门造车。办公自动化发展急需加快基础投入,规范统一标准。否则,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无法真正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大网”不见有,“小网”遍地开花的现将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主要原因分析:投入不足,特别是硬件设施的升级与软件的及时更新,都未能跟上业务与系统发展的需要与步伐。

2.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基础和整体资讯平台发展不足

电子办公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独立分割到共享集成,从“一站式”到“一网式”“一表式”。网络硬件设施和办公资讯平台是电子办公的资讯载体和资源中心,作为网络的基础设施,办公资讯平台为集团内各公司、各部门之间,集团公司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架起桥梁。

目前B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网络环境普遍存在带宽偏低,资讯堵塞的现象,无法满足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要求。办公自动化网站出现了“三多”现象—“空站”多、“老站”多、“死站”多,具体表现为“三不”—建设“不合格”、更新“不及时”、资讯“不完备”。

主要原因分析:存在“重建设,轻维护,轻升级,轻配套”的问题,系统建设与更新不及时,特别维护未跟上,系统信息的清理与归档更未跟上,造成垃圾信息、过期信息等大量存在。

3.企业员工未能全面有效运用系统

大多数企业员工不懂得自己在部门里怎样应用好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企业员工掌握现代的通信技术的网络技术,而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使得多数企业员工难以跟上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步伐。从企业员工的文化知识来看,经过2003年的公司成立至今,集团公司有65%以上的人具有本科学历,但在下属企业,则相对较低,近10万名企业员工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20%。即使一些学历较高的企业员工,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仍较欠缺。所以,B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特别是三级单位)急需能熟练掌握电脑和其用途的企业员工,也急需培训出能专门从事网络维护和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主要原因分析:一是对企业员工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缺乏相应的运用考核,特别是定量指标的考核。

4.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规章制度尚未完善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及管理缺乏正式的规章制度。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为保障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许多信息化发展水平高的企业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而B集团公司在办公自动化的统一管理方面严重滞后,目前只是对信息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规章制度,而对于如何促进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使用电子签名和3G移动办公,认证网上身份、邮件、审批的效力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同时,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预防、监督和责任追究没有完整的制度。因此,管理制度和安全规定的欠缺成为办公自动化实施的瓶颈。

主要原因分析:配套的企业运营中与办公自动化需要的规章制度未能及时跟进,从而削弱了办公自动化的实际运行效果,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完善B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对策

1 、加强办公自动化氛围的培育

一是着力培育办公自动化氛围。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以诚实守信、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在发展战略上做到与时俱进、超越创新,才能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出自己独特而持久的文化效用。

二是加强使用环境建设。使用环境是成功与否的基础,决定了公司的总体态度。所以培育办公自动化系统氛围,必须加强环境各层面的建设与提高。包括:决策层的引领示范,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哲学,确立业务人员的地位确立。

三是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要相应地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和教育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办公自动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管理者自觉遵守办公自动化规范,发挥管理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最终达到办公自动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行”,最终形成良好的办公自动化氛围。

2、 加大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投入力度

一是持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明确信息化工作岗位序列,培养和打造人员配比合理、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运维和安全的队伍;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全员信息化培训,重点加强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信息化培训;对较高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运维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人员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

二是结合实际,加大深入开发力度。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考虑到集团业务流程的特点,一般采用在原有系统软件原型基础上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来说,由管理软件商提供软件,由集团或者软件开发商安排专人在此软件平台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软件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目前B集团办公自动化建设进度来说,应以简单、实用为原则,不要求面面俱到,具备基本功能即可,但需保持今后升级提高的能力。通过建设,为B集团今后的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三是扩大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覆盖范围。全面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对主要业务的覆盖面,重点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内的集约化人财物管理、国际化运营、辅助分析决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全面风险管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应用。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等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化和应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企业各层级的纵向贯通。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生产环节与管理环节互联互通的横向集成能力,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的转变,从单一企业内应用系统向集团内上下级公司共同应用的转变。

3 、推进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基础和整体资讯平台

构建全国范围内的集团广域网。B集团在全国拥有众多的成员企业,而且随着业务的发展还在不断地组建新的专业公司。为了发挥集团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原则,加强集体化运作和管理所有的成员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需要与B集团总部进行跨地区的远程网络连接以构成B集团的广域信息专网。广域网系统的建设主要解决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网络的信息互联互通问题,保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B集团所有成员单位的使用能够直接由B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通过B集团公司广域网,建设B集团公司基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咨询平台。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咨询平台,可以实现B集团的生产、销售、管理等经营活动都体现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咨询平台,可以实现从集团中心会议中心到全国各级成员企业的视频会议,使之在处置突发事件、领导指挥决策、紧急部署、快速反应及各类行政会议、业务工作部署等可以召开紧急会议。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面整体性提供重要的多媒体通信手段,更加体现了B集团公司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整体咨询平台中的集中控制。

4、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套建设

这是办公自动化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管理及应用问题,主要包括:涉及规范企业信息公开的法律,如信息公开制度;信息管理的办法,如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涉及个人隐私的管理办法,如企业及个人隐私保护制度;涉及商业交易的规定,如网络交易管理规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定;涉及信息安全的管理办法,如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等。就目前来说,B集团公司加快办公自动化的法制化建设内容是,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基础制度,如企业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同时,调整一些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管理办法,如行政管理办法、电子商务管理办法等。

四、 小结

本文选题基于B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撰写中,本文试图从文化观念、组织机构、人员素质、业务流程、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

总之,只有全面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实质,充分结合B集团公司业务现状,认真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办公自动化建设与执行,加大办公自动化的考核力度,同时着力培育办公自动化氛围,才能切实提高B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应有的作用,才能为B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明,陈永运.J2EE架构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1):42-43

[2]B公司OA无纸化办公自动化系统说明(2006)

[3]B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说明(2007)

[4]张卫.企业OA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办公自动化,2008,(1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