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范文第1篇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的深化,高职院校均将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加以推行。所谓顶岗实习指学生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它不同于传统的见习、实习教学,也不是在虚拟课堂或模拟场景中学习,而是在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所,以准就业工作人员的身份来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承担相关的责任,学到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直接经验。它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巩固,并在各项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岗位能力的过程。这需要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质量,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校重视、学生认同、企业欢迎的教学活动。

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是保证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下,加强过程管理以提高实习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一致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顶岗实习,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方向不符;企业重视学生劳动轻视学生培养,协管职责缺失;学校重视实习单位落实轻视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监管职责淡化;学生实习流于形式;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制约着高职学校的发展。有鉴于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实习学生、实习单位、高职院校三方面调查获得丰富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了解学生校外实习现状,对影响校外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作探索性研究,构建适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

要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和完善的机制。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我院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推进护理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共建院校合作平台,夯实“院校融通、学做一体、实境育人”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归纳如下:

1 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牢实的基础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将护理专业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模式可供示范的省级重点专业;并将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乐山市医药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地和乐山市护理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学院是首批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建设和完善了人体科学馆、基础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ICU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语音实训室等。确保各种实验与实训开出率达到98%以上,其中核心技能实训达100%,校内实践教学时数占校内教学总学时数40%以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顶岗能力达到要求。

2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的联动

校外实训基地的规范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练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有效的途径,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每年护理系新建校外实训基地3~5所,目前共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4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2所,示范性实训基地两所,紧密性实训基地2所,合格实训基地50所。学院与每个校外实训基地均签订相应的实习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学生实习与管理中的职责。由三所附属医院(其中两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包括川大华西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等校外教学或实习医院的构建,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就业提供了保证。

3 做好实习学生管理工作

图1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示意图

对顶岗实习各个环节和影响顶岗实习质量因素开展研究,制定出管理计划并认真施行,同时不断总结提高。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岗位采用学院统一安排和学生自主顶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落实,其中统一安排的岗位做到与课程教学、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主要选择课程开发合作单位、毕业设计课题合作单位和学院就业基地;而学生自主顶岗需填写《自主顶岗申请表》,由专业主任审核岗位的专业吻合度及企业指导教师的符合度。确定岗位后学生需和学校、企业共同签订三方协议,专业依据岗位类型下达学生顶岗实习任务书。针对顶岗学生分布相对分散的特征,为强化过程监控与考核,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以及校企紧密合作关系,实施了由1个网络管理平台(顶岗实习网站)、2个课程目标(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提升)、3个监控要素(工作状态、指导状态、就业状态)、4种指导途径(WEB交互、现场指导、电话指导、EMAIL指导)、5项考核内容(出勤考核、工作日志考核、工作量考核、工作质量考核、总结答辩考核)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具体工作方案如图1所示。

4 健全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引导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如连录虎强调:“加强管理举措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主张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①

(1)在校的能力导向,确保了学生顶岗实习前的能力。坚持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护理岗位所需能力与素质为核心,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加强选修课程设置,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对主干课程的建设,并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指导教材。力求做到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相对接、教学过程与一线工作过程相对接,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吴素敏、王丽蕊等提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首先需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准备与动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实习结束后要注重总结与提升。”②在实际运用中也可融入。

(2)完整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我院是在分管副院长领导下,由学院教务处,护理系教务办,护理系专业主任,护理系实习指导教师,医院医教科(医务科)和护理部共同负责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制定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纲和实习手册,使实践基地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护理系教务办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人员,发放实习生反馈记录表;组织召开一年一次的实习工作会议,参与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会议,研讨新形势下改进生产实习工作的办法,使之更趋完善。专业主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纲。进一步修订《毕业生顶岗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修订后的《毕业生顶岗实习手册》以学生完成各科实习项目为重点,详细记录实习中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并由带教老师作出评价。学院对评价条目进行细化,要求带教老师对评价栏目逐栏作出评判,体现评价的客观性。确保每个学生的实习质量。

(3)专人实习管理。护理系教务办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人员,发放实习生反馈记录表;定期召开实习工作联系会议和各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会议。护理系教务办,护理系专业主任,护理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各实习医院实习生的定期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医院对学院教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全程监控。

5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范文第2篇

高职院校要按照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要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每年一季度为高职院校提供一次针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专业调整备案服务。各地、各部门应根据高职院校申请,审核当年毕业班专业调整需求和实施条件,报教育部备案,并指导学校据此及时进行专业设置结构调整。

二、强化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后期调整方向的专业,更要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和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尽力获得专业教师、企业技术能手、行业专家顾问的支持,并共享实训实习条件,以弥补本校本专业在师资、实践条件上的不足。高职院校要加强和企业在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确保学生的生产安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和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必须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向其他高职院校开放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学资源,帮助本地区、同行业高职院校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实训教学。

各地、各部门要利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措施,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有效促进就业。

三、实施“双证书”制度。有力推动就业工作

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积极吸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相关人员参加。高职院校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各地、各部门和高职院校应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毕业生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务管理等基础条件,帮助、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好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职毕业生,要帮助其按规定申请相应的鉴定补贴。

四、大力宣传务实的就业观,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社区、军队国防、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就业,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基层劳动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更有利于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运行 管理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渠道,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意义上来说,其作用是校内基地所无法替代的。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经在一部分院校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1],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以及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对高职院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起到了借鉴作用。

但是,对于安防工程与建筑工程类专业,其实习所依托的企业不像一般产品生产企业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而是存在工程建设周期长、隐蔽工程多、实习环境复杂、一次性接纳实习人数少等特点。这就使得该类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具有数量多且分散的特点。因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均存在诸多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建设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实用、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成为专业提高工学结合实效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以国家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在分散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可行性强、效果良好的校外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法。

1.分散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由于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所依托的企业多为安防工程类企业,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众多,地域分散,因此需利用各方面的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才能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

1.1四方联动 引企入校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基地的稳定性和管理难度。建立相对稳定、集中的实习基地,应该是首选方式。为此,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集聚“学院、政府、协会、企业”四方资源,共建了集“生产、实习、创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安防科技园,创新了基地建设模式。学院为企业提供零租金场地,筑巢引凤;杭州经济开发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及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协助招商;省安防协会牵线搭桥,保证入园企业质量;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与学院达成协议。成为校内集中的实习基地。

1.2依托协会 搭建桥梁

通过开展安防企业资质培训,学院与省安防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协会的沟通和联系,在安防标准制定、校外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借助协会的桥梁作用,专业与安防企业之间取得了紧密的联系,与一些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双方均有通过协会网站进行沟通与交流,互通彼此资源的需求。

1.3学生资源 不容忽视

充分利用分布于各地从事安防行业的毕业生,建立专业与安防企业联系与沟通渠道。已就业于安防企业和自我创业的专业毕业生,是专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多毕业后直接进入安防企业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锻炼,已成为企业的骨干,他们既熟悉学校又了解企业,已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另外,一些自我创业的安防专业毕业生,小有成就的也为数不少,这些学生创业的安防公司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抢抓机遇 短期合作

应该说,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各种专业的毕业生都是有一定需求的,就我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而言,在学生毕业前半年,就会有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与专业联系预定毕业生。专业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学院举办招聘会,邀请这些企业来学校进行现场招聘,同时,专业利用省安防协会网站,向其它安防企业招聘会信息,使更多的企业了解毕业生信息。利用企业现场招聘的机会,就学生实习与就业问题与企业建立短期合作关系。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与管理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较多且分散,这就决定了专业实习的分散性。分散实习,必然造成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协调的复杂化,直接导致了实习过程中学生管理的困难。几年来,我院以国家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与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2.1建立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搭建校、协、企共同管理平台

按照学生能力递进培养的规律,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设计了专业认知实习、体验实习、参与实习、顶岗实习四个实习阶段。为使学生各阶段实习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成立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组织机构由协会成员、系主管教学主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人、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分级管理,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

在学生顶岗实习组织过程中,协会主要起到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通过协会网站,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网上征集实习岗位,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填写“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校外顶岗实习联系单”,确定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数、可否安排住宿、联系人等相关。通过协会,专业能够将企业的需求信息集中收集起来,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做好学生的实习安排。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范文第4篇

2007年以来,我校不断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使改革后的教学方案更符合企业及行业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据统计,我校近二年机电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率”为99%,一次就业率为98%,对口率为95%,根据对毕业生的回访跟踪调查来看,采用新的教学方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技术好、上岗快、留得住。下面以中职学校机电技术专业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并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专业教学方案。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驱动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形成“工学结合、顶岗工作”校企双赢、密切合作的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和运行机制。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拟定的机电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的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机电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维修(护)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维修(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的人才规格一是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是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以及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三是具备正确使用手册、标准和与本专业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四是毕业后考取相应国家职(执)业资格证书。

三、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1.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整个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两大块,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含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基础职业能力模块、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企业职业能力及拓展模块,实践教学部分含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综合训练模块等。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贯穿整个教学系统,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在第四学期完成专业课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任务后,进行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并取得相应成绩和等级证书。因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在港口企业进行,在顶岗实习之前,根据企业岗位相关知识要求进行岗前技能模块的训练,同时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如开设“企业安全法规”、“企业文化”、“轮机维护与修理”、“港口起重机械原理与维修”、“轮机自动化与控制”等选修课。最后一个学年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及预分配阶段,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并就业。

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电气类实训模块、机械类实训模块及适应岗位类实训模块。每个模块包含有基本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等。

四、工学结合教学方案实施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企业参与教学方案的制订及教材的改革和编写,教学按企业岗位需要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期召开合作企业的专家会议,针对人才培养教学方案,进行广泛及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研究。

2.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实施。聘请合作企业管理者和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知名的企业人士,参与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定期举办专题学术讲座。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尽可能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来授课,实训课尽可能都在企业现场进行,便于毕业生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毕业生顶岗实习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0-0050-04

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是指在充分利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从事食品检测、营销、研发等企事业单位,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为学生提供检验、生产操作、品控、营销等真实岗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期[2]。

一直以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按照“学校推荐实习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学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与毕业顶岗实习动员会,即实习与就业相结合”[3][4]的灵活性原则确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以“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技术能手互动管理模式”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通过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的“在线监控”管理。七年来,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均在70%以上,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为满意度100%,优秀率平均达64.1%,见表1。

一、历年顶岗实习信息及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顶岗实习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顶岗实习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从表1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除参军、生病住院等特殊原因外,其他学生都参加了顶岗实习,平均每年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61人,其中,男生、女生比例为1∶3。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实习统计与分析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统计与分析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或其他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的单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1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6家、科研院所4家、事业单位1家;区域分布为湖南省5家、广东省4家、浙江和上海各1家,主要提供检验、操作和品控3个实习岗位。

2.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统计与分析

2008年-2014年,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人数占实人数的120%~437%左右,即为每位学生提供1~4个实习岗位,但学生选择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人数仅占实人数的28.4%,见表2。

(三)顶岗实习岗位统计与分析

1.顶岗实习岗位数统计与分析

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及人数统计结果见表3。每年平均89.5%的学生集中在检验员、操作工、品控员、销售和文员5种岗位上,其中,连续7年在检验员岗位实习人数都是最多的,占5种岗位实习人数的42%。因此,将以检验员岗位作为顶岗实习岗位信息统计对象。

2.岗位选择方式统计与分析

以实习岗位人数最多的检验员岗位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每年校外实习基地中提供检验岗位数在50人左右,在数量上能满足学生需求,但校外实习基地中只有生产企业原则上接受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很难接受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因此,平均有57.2%的检验员岗位实习是学生经过家人、亲戚朋友介绍或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自主选择的,见表4。

3.实习岗位性质统计与分析

检验员岗位主要在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学生选择检验岗位数据统计见表5。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供检验岗位数最多,7年中接纳学生人数占检验总人数的61.7%,其次是科研院所为29.4%。

4.地域分布统计与分析

从表6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实习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本省以及广东、浙江两省,分别占检验岗位实习人数的47.9%、23.0%和17.1%,其他省市仅占16.0%。主要原因:校外实习基地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在11家合作单位中湖南5家,占校外实习基地数的45.5%;广东4家,占校外实习基地数的36.4%;88%的学生生源地在湖南本省;广东毗邻湖南;浙江农业科学院标准化研究所与学校已有10多年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在线管理”的效果分析

(一)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在线”管理效果分析

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在线”管理模式:通过顶岗实习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实施在线交流与管理;确立“校内与校外双师制”分别负责毕业作品及岗位技术传承与指导;实施“在线点名”与随机现场抽查方式进行实习过程的“教学质量督查”。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交流方式的作用:实现在线响应、交流、管理和及时文件通知、招聘及其他信息;利用QQ、微信的定位功能实行“在线点名”。在使用频次上,根据学生对实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应进度确定,如实习第一个月内学生还没有适应各种环境,思想波动大,每天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与沟通。

(二)项岗实习教学效果统计与分析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两名教师负责指导,一名是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毕业作品,另一名是实习单位的技术能手或管理者,其任务是负责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及技术的传承与培养。从2008年-2014年,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体评价满意度为100%,其中,优秀率平均达到64.1%,但学生毕业作品优秀率平均仅为20.2%。

三、问题与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实习单位数量多,区域分布广

2008年-2014年平均每届学生实习单位多达30家,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近10家,而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不到4家,见表7。又以2010年度为例,除湖南、广东和浙江三省外,学生还选择了江西、福建、江苏、新疆、重庆、宁夏、广西以及陕西等8个省市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2.“顶岗”档次低,“轮岗、换岗”不流畅

生产加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数的90%是在车间从事简单、重复的机械或手工操作[5][6][7],常与车间工人一样进行12小时的排班和倒班,一个月内几乎不轮岗和换岗,专业技术含量极低。在检验岗位上,生产企业主要是检验员数量不足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对实习生较重视,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具体技术指导,学生有机会全过程操作QS要求的检测项目。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对检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要求严格,学生一般只是配合技术人员做好前期样品处理、器皿清洗等工作,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完成全过程的检验任务。

3.实习过程管理松散,学生“跳槽”频发

以就业为目的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实习学生总数的71.6%,大多数是依托家庭、亲戚以及朋友介绍去就业,另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招聘和人才交流市场择业。由于工作岗位与专业无关,难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校方与单位缺乏有效沟通和共同管理等因素,实习学生成为“跳槽”的主力军,影响了实习效果。

以顶岗实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一般是因为实习待遇高而选择了食品生产企业,但他们进入操作岗位实习时,这些学生因岗位操作任务单调乏味、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倒班加班、无轮岗换岗以及晋升机会等原因纷纷选择“跳槽”,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坚持6个月。然而,选择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绝大多数能坚持6个月,尽管主要工作任务是检验前期处理,如清洗、预处理等,但随着顶岗实习时间延长,他们则是有机会独立完成大型精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任务。

(二)对策

1.整合并建立适合多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统一管理平台

将原来按专业发展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模式上升到学校层面,由学校专门部门如实训处、校企合作处等统一规划和管理,根据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和就业动态,及时调整和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监管以及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通过校园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建立从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到学生的开放式统一管理平台,及时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相关信息。

2.监管并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质量

召开专业建设、课程设计等论证会,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代表参加;开设“企业精英论坛”,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精英代表来校讲座;开设“顶岗实习宣传活动周”,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讲授“职业规划及企业推介”等,加强校方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沟通。在顶岗实习前为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的平台。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必须提交由校方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的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和“课程表”,规定顶岗实习目的、岗位及工作任务、轮岗周期、竟聘换岗、技术指导教师、实习成果、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内容,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经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方协商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

3.拓展并巩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每年要拓展一批既能提供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实习岗位,又能够解决学生就业的单位纳入到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拓展的重点在实习岗位、区域和事业单位三个方面,历年平均有42%的学生选择检验岗位,而学校为选择检验岗位的学生有效提供检验岗位数仅为42.8%,因而应发力新增检验岗位数量,同时新建一批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如科研助理、实验室助理、数据分析员;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在湖南本土实习,因而学校应积极与湖南知名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尤其是地州市的事业单位,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等。

4.校内与校外联动严把实习过程教学管理质量关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实习岗位,必须要有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和“顶岗实习安排表”,确定校内和校外两名指导教师,督促“校内外双师”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在线”管理、技术指导以及学生思想动态把控;通过“在线点名”、随机现场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督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

参 考 文 献

[1]王海波,张海涛,於敏.高职食品类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17-318.

[2]宋卫,邱士安,刘强. 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专业课程现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9-33.

[3]张滨,周凤霞.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的生产模式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J]. 职教论坛,2007(8):31-34.

[4]陈红梅,张滨.食品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2):80-83.

[5]刘茂福,韩慧仙,薛涛.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44-46.

[6]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164-165.

[7]左卫丰,彭爱美.高职院校学生员工制集中顶岗实习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0(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