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文化 行业文化 融合 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教育已迅速从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建设阶段,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灵魂的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使命,要使相关行业更加欢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自觉的建设基于行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业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有了对行业文化的认知, 学生就能够自觉按照行业文化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养成。这样就会缩短高职毕业生进入职场时所需的适应期,提高社会认可度,赢得行业的青睐。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理论基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由此可见,“植根行业,培养人才,依托行业,发展自己”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明智选择。

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是由本行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1]可以分为物质、理念、制度、行为四个层次。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存在相似性 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都属于社会亚文化,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在建设目标上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实现事业发展,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等[2]。在建设内容上都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存在很多相同或相近性,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可行的,正是这种相通性,为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的互融互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行业文化就是高职院校按照校园文化发展规律,将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有机融入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师生员工的校园实践活动,在精神、制度、管理、环境、教学、活动等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校园文化的形式、内容有明显的行业烙印,以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

二、在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行业文化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这些都要求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相对接与融合,当今的高职院校都与行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联系,工学结合的形式更有力促进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并为两种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加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建设基于行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其积极意义在于:

1.可以激发高职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在融合了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接触行业文化,体会到行业所属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行业文化中行业精神、行业传统、行业作风,尤其是行业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2.有利于塑造高职生良好品德,有利于他们成人。行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3]。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高职校园文化融入行业文化,就能促进高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便于增强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就业。高职生大多人生阅历浅,心理有待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素质和能力与社会的现实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融入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能够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行业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岗位的时间。

4.更好的培养高职生创新精神,有利于他们创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理论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作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就日益突出。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行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融入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明确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当前 ,各高职院校都在认真落实党的十精神,在结合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行业文化的优秀元素 ,创建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要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 ,创新途径 ,开阔视野 ,使高职学生毕业后不仅适应行业生产的要求 ,还能在不同岗位上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引入电力行业文化,构建高职校园文化[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图书馆

引言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仅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更是一个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文明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是否成功与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取得成功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浩大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教师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自我充实和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阵地,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很久以来,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化进行考察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文化概念。由于文化内涵丰富、涵盖面广泛,人们很难给就文化的概念达成统一看法。在中国,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概念来自于《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由此可见,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基于文化广泛的概念,文化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物质文化为精神文化提供良好的基础,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物质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凝练形式,制度文化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而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或影响或促进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于198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十二届学代会上正式被提出,此后在中国学术界,人们越来越多的把研究对象和焦点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上。关于校园文化的概念,国内有学者给出以下定义:“校园文化是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精神为引导、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由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总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校园文化研究和发展工作:

(1)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所谓校园物质文化意指校园物质环境,包括高校校园的各种设施、设备和环境构成,例如校园里风格各异的建筑物,教学、科研、娱乐和文化设施,乃至校园内的雕塑、宣传栏、草坪和文化墙涂鸦等。总而言之,高校校园内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自然环境皆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的物化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元素,物质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后盾。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也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促进大学师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风格和特色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向社会展示自身的特定形象,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制度首先包括全体师生必须遵守的各种章程、规定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的正常进行,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保障等都需要有一套科学而又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其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还需要一只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加以落实,最终会沦为纸上谈兵,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意义。因此,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是搞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3)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涵盖面十分广泛,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慢慢养成的稳定的精神观念。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件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件建设的升华和体现,包括高校的校风、校训、学风、教风、考风、学术文化、课堂文化和社团文化等。精神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方式,影响高校广大师生的理想和行为。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通过三种文化层面,以隐形和显性的方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升华;鉴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校园文化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校园文件建设在社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总的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具备以下功能:

(1)导向和规范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规范功能指的是小花园文化能够对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并约束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校园文化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净化师生员工的思想,提高其思辨能力并通过校园文化制度对其产生规范作用。

(2)凝聚力和激励功能:处在同一学习和生活环境下的广大师生员工以相同的价值观和追求朝夕相处。校园的教学活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可以培养师生间团队劲射和协作精神并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发挥凝聚力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例如学习竞赛和运动会等,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以激励。

(3)辐射功能: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较高地位,因此校园文化会辐射到校园以外的地方。即高校校园文件不仅仅对师生员工产生各种影响,在校园内部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全社会的成员,先进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给社会文化带来活力和生机,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牵涉面较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的每一个部门和成员,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与否取决于诸多因素。高校图书馆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优秀的图书馆为优质的大学教育提供良好基础。作为知识的百宝箱,图书馆因其开放型、自主性和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幽静的学习环境,更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风格。图书馆是汇集了各种思潮和先进理念,不同学派和领域的精神在此交汇。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以下作用:

(1)价值导向作用:高等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责。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吸收社会价值观并将其内化的过程,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就是一个将大学所提倡的价值观吸收并内化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尤其重要。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学生每天都被各种思潮围绕,其中不乏很多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而高校图书馆所体现的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选择、凝练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大学所提倡的核心价值取向。简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就是高校文化的心脏,为学生塑造科学价值观创造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图书馆内丰富的图书和资料给学生以指引,为其追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明方向。

(2)教育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献资料巩固并扩展所学知识,在书海中涉猎各种课堂上无法接触的知识领域,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自身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与追求,因此,图书馆已经成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提高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比增加知识更为隐性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因此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3)精神升华作用:高校图书馆不仅仅为大学生提供海量的文献资源和其他各类阅读资源,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文化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摄取到活动所倡导的文化价值,体验、感悟并吸收这些优秀的文化价值,享受美的感受,陶冶自身的情操,净化心灵。

结语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担通过先进的文化精神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责任,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科学思想和新思潮萌生,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校自身发展都意义非凡。鉴于图书馆在高校教育教学和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通过阅读引导的方式发挥文化窗口的作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贺继明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9

[2] 王邦湖 校园文化论 [M]. 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磊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J]. 重庆工学院学霸,2006

[4] 杨秋艳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和谐校园建设策略研究 [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

[5] 鲍家萃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探讨 [J]. 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 姚力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法探析 [J]. 中国电力教育,2008

[7] 江潭瑜 大学人文精神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J]. 深圳大学学报,2007

[8] 吴晓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建议

“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的话揭示了文化的重要性。而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建设当中的重要方面,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全校的师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和,并且对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滋养作用。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文化设施

郑州大学校园建筑各具特色,每一处景观都寄予了师生殷切的希望;校园环境优美怡人,行走在校园里令人身心愉悦;校园规划井然有序,文化设施逐渐完善。这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好地方。

2.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

郑州大学有着“明时务,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的校训;有着“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有着“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学风。这些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全校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主题活动、每年上千场的报告和讲座、每周的杏坛观影、周末舞会、校园KTV~无疑把我们的课余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

3.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有利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各方面的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给师生提供了各种行为指导

郑州大学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比如去年投入使用的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图书馆对使用预约系统的方式以及违规使用的惩罚都做出了明文的规定,给广大的同学提供了上自习的方便,也解决了占座的问题,受到了广大的同学的欢迎。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不足

1.对校园文化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缺乏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

先进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娱乐调节等功能,然而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能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使得校园文化的功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郑州大学有自己的校风校训,校歌学风,可并不是全校师生都知道,由此可见这些理念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无法在学生和老师中形成强大的归属感与优越感。

2.创新意识不足,没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办学条件、师资结构、学生来源等情况,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出现趋同现象,甚至是盲目借鉴其他高校的文化建设经验,没有把自己独特的方面体现出来。例如郑州大学提出“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是学校对全体师生寄予的殷切希望,但这八个字毫无创新性,没有蕴含郑州大学的个性特点,更不具有深刻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向心力。

3.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集中于物质文化方面,弱化了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但是高校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物质文化方面,使得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跟不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近年来,郑州大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美化校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在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上基本没有提出新的要求,任然沿袭旧有的文化活动与规章制度,不能够丰富全校师生的精神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形成全员共建意识,把建设校园文化落实到实处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能够为高校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依靠学校的某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完成,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领导和师生不仅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还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去,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校园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国内外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有其生存的根基,不能盲目借鉴,高校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在对国内外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甄别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继承优良传统,凸现个性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3.正确利用网络,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交互、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向师生宣传积极的校园文化,把学校的最新动态及时呈现给广大师生,还可以公开征集全体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共建的热情。

4.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突出精神文化内涵

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与“隐”性的精神文化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方面,高校在要双管齐下,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连接全体师生的纽带,而“显”性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建设全体师生“隐”性的精神家园,所以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以郑州大学为例的高校需要分析自身特点,积极大胆地探索,在实践基础上善于总结经验,有顺序有步骤的建设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许建萍,卢洪刚.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2)

[2]孙志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透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3-16

[3]李好.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0,03:175-17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品牌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91-03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目前,学界关于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在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多数作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园文化品牌“为什么要培育”和“怎样培育”上,对于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解读上认识较为模糊。当人们对某类事物内涵或者本质还不能清晰解释时,为此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界定是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笔者认为,品牌作为一种商业用语,在现代营销学上是指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由此,校园文化品牌是指在高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特有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折射出的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对内对外的形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凸显校园文化发展特色,提高高校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

(二)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特征。特征是对概念的描述,是体现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校园文化品牌的特征是体现着校园文化品牌的基本特点。

1.特色鲜明。特色鲜明是品牌的基本特征,在校园文化培育上,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师范类高校要积极倡导和培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园文化,政法类高校要突出法比天大的校园文化,医药类高校要突出救死扶伤、厚德济生的校园文化,民族类高校要突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校园文化,军事类院校要突出报效祖国、为国献身的校园文化等。总之,对于高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自身传统和人才培养特色,避免平均用力,好钢用在刀刃上。

2.性格独有。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养成的风气与习尚,体现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要秉持传统。文化培育需要历史积淀才能形成独有“性格”,这与个人的价值观培育实质上是一致的,避免朝令夕改。校园文化建设上只有留住“根”,守住“魂”,才能逐渐形成品牌。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也要着眼未来。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时俱进与现展相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既要体现出历史积淀,又要纳入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元素,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历久弥新,永远充满朝气与活力。

3.追求效益。追求效益是指在校园文化品牌培育过程中既要统筹规划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又要实现文化育人的效果。这些对于教育经费相对短缺的高校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校园文化品牌培育过程中要避免一哄而上、功利化、庸俗化的文化产品建设,要结合自身办学传统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体现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如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展的校园精品项目评选活动为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些校园精品项目的打造既保证了校园文化质量的提升,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高校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一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内涵式发展既需要体现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成果等为载体的硬实力,也需要内部文化、外部形象、社会声誉等展现高校的软实力,两者对于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相互促进,互为依托。二是强调特色形成品牌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是高校的灵魂,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特色鲜明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特色表现形式多样,但校园文化特色对于展现大学精神和大学实力作用不可忽视,如独具特色的校风、校训,特色的人文景观,特色的管理文化,特色的行为文化等都是高校办学特色的展现,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三是高校文化品牌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成果检验。从品牌价值上看,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承载着人们对该物(有形或无形)的一种认可和接受。高校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过程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体现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成果和标志。

(二)校园文化品牌培育事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校园文化品牌是展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对高校生存和发展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的美誉度是吸纳生源的重要前提。高校美誉度指一个高校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高校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为此,高校美誉度的好坏同生源情况直接相关。大树、大楼、大师、大爱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气派的大楼、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都能给人营造出或灵性,或温馨,或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体现,也成为莘莘学子择校的重要考量。二是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高校发展需要全体师生员工主人翁作用的发挥,凝心聚力谋发展需要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黏合剂,能从各方面把所有成员团结起来,并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对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提升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校园文化品牌也为获取社会资源支持奠定基础。由于资源短缺,国家对地方性本科高校支持力度有限,对于这类高校而言,多方渠道获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声誉,吸引社会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办学等方式参与学校建设是许多高校成功的经验。

(三)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良的校园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甚至思考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规范和养成的作用,如北京大学的学生热情奔放,思想活跃;清华大学的学生含蓄稳重,思维缜密,应该说,这些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特点与两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三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有助于愉悦身心、熏陶思想。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参与中受教感染和熏陶,并通过体会和感受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来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和塑造良好的心境。

三、高校校园文化培育的基本策略

(一)科学定位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制定文化品牌培育的发展思路。策略是指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行动方针或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校园文化品牌培育需要制定如下三个思路:一是要科学定位。科学定位是指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关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标准、科研规模、科研水平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思考。学校的科学定位,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定位准确,可以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作用,从而实现对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定位不准确或定位模糊都会对高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体现地方性高校软实力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在未来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依据自身实力科学定位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第一步。地方性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因此,在校园文化品牌培育上,要充分挖掘和展现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具有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的氛围中成长成才。二是突出特色。品牌是体现差异化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何把品牌做到师生心坎里去,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策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特色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校园景观特色,可以是教风学风特色,可以是管理理念特色等,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要追求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或者说校园文化品牌就是质量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三是逐步推进。在企业管理学上,品牌就是形象。就是人们对某种产品美誉度的心理认同。品牌的塑造需要经过质量提升―形象营销―接受认同―品牌维护的四个步骤。同样,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也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当然校园文化品牌塑造又有其特殊性,师生员工在品牌的打造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既是倡导者又是推进者和宣传者。但二者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需要一个逐步推进和深化的过程。

(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打造全体师生满意的民心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无形资产,短期内难见成效,为此,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要有长期的规划和真抓实干的精神,积极探索将校园文化打造成全体师生满意的民心工程。一是学校党政领导态度上要重视,思路上要清晰。从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经费的投入、资源的统筹等都需要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也只有通过分管领导的真抓实干,以身示范,高度重视,才能广泛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统筹规划资源,形成合力。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合理分工与相互支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重外部形象的宣传,轻内涵精神的塑造;重校内资源的开发,轻社会资源的利用等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各种力量,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只有努力形成共建合力和正向效应,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发挥全校师生智慧,打造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形成决策的过程中,要发挥全校师生的聪明才智,以师生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离开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单凭少数人的主观意志是难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

(三)落实各项制度保障,精细管理,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制度。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制度健全不健全也是衡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那么,在校园文化的培育过程中,要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经费保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除了在学校预算中要留出必要的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作为地方性高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也承担着向社会和教育主管部分积极筹措资金的责任和义务。另外,高校及教育监督部门要从经费的来源渠道到经费的使用情况都要建立科学的核算机制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落到实处。二是规划协调制度。一般认为,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为此,在校园文化培育过程中必须建立统筹协调规划制度,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突出特色;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各主体之间也要分工负责,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利用各项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都需要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作保障。三是校园文化品牌维护制度。品牌的培育是个长期的过程,实质上,品牌培育的过程也是品牌维护的过程,全校师生员工每个人既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者,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品牌形象的维护者,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积极宣传,提高大家对自身校园文化品牌维护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建立奖惩措施鼓励和打击损害品牌形象的言行。

【参考文献】

[1]陈巍.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2]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校园文化;实践模式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和虚拟网络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大学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一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研究现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国内专家、学者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

1.关于重要性研究。在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都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现有的关于重要性的论述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四项基本内容的引领作用阐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因此不少研究者都从这四项基本内容出发,就如何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全过程来展开。通过研究发现,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的较少,需要加强。

3.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反过来,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这方面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并且论述比较到位,研究得比较深入。4.建设路径研究。主要包括“融入说”、“共建协同说”、“素养提升说”。

二、必要性阐述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阐述可以厘清学理依据,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打下理论基础。

(一)时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强,文化的传播日益频繁,尤其是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信仰缺失,做任何事都以功利之心寻求回报,还或是学生之间流行享乐、奢靡之分,使原本称之为“净土”或者是有“庇护伞”的校园渐渐地消融,使大学校园文化被推上了“多元化、复杂化”的境地。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传统的文化受到挑战,有些甚至消失或者被遗忘,尤其是对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一代,严重削弱了文化的引领作用。可以说,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环境。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所处的时代要求。

(二)大学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或不足:1.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导向不明确。校园文化定位是什么?预期目标是什么?计划怎样建设?建设的重点又在哪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否则,容易陷入混乱局面,或是飘忽不定的状态。2.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市场化或过度强调消费文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常出现一些通俗文化,比如以满足大众娱乐消遣为目的,而往往现在的学生适应能力又会对这种不良思想和行为“过度容忍”,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维去引导和统领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思潮,指导大学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与态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内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保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锻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是看得见、摸的着的文化,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大学校园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结合校园文化精神,结合校训和办学理念、结合审美情节及行为导向及二级学院或者是院系专业类型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设计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要做到实用性、审美性、艺术性及教育性相结合,要兼顾校园软硬环境的完美搭配,从而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受到感染、熏陶和启迪,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要让校园建筑及设施在造型、色调及组合的交融中,让人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及一种精神。

(二)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育人理念、育人价值观及校园文化产品等精神文化氛围。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校风、学风及教风建设。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加强大学校风的建设必须通过引导,让学生有一种良好风貌,就是要用学校的精神力量来教育学生;学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生活,这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动力;教风建设的目标是要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老师在课堂上要调动一切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成为主角。其次,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大学要从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社团,多举办高雅活动,使社团健康发展,并能让学生在社团中得到锻炼。最后,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老师要在生活、学习中做到榜样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勇攀高峰。校园精神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榜样作用。

(三)加强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从目前来看,各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都小有成就。但是在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做到查漏补缺健全制度、做好制度宣传工作及严格遵守制度三方面。制定制度要坚持科学性、透明性及易操作性,同时可以配备激励措施。制度宣传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了解制度的由来及制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更可以通过宣传让学生和老师了解、接受、遵守制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

(四)加强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拓宽教育的践行空间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师生的日程言行、日常教学及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需要多渠道、多途径进行,要坚持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坚持校内资源的合理使用,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在整治校园环境、组建校史馆的同时还需走出去,建立实践基地、教育基地及挖掘国际资源。

(五)加强大学校园虚拟网络文化,延伸建设的传播领域

虚拟网络文化是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得名。虚拟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校园文化,它的媒介就是网络,体现了所有老师和学生活动所形成的物质或者精神文化产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校园虚拟网络文化建设,因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使“校园”这一概念越来越弱化,网络文化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师生分离、异地交流等成为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这一平台肯定被应用的更加广泛,所以,网络校园、网络学习是一种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离不开网络文化的建设。校园虚拟网络文化具有实时、新颖等特点,这也将引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促进高校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找准方向、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注释:

许敏.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苏州大学.2012.

覃轶珊、朱百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10(6).90-92.

覃业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1.

周鹏.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河南大学.2014.

谭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3.

朱志坚.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李红珠.

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继续教育研究.2014(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