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制度执行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8项主要指标同比下降,唯有环比指标增长(如表1)
①8项同比指标中,只有利润总额增长16.12%,主要是北人集团公司的营业外盈利高于2015年同期,带动行业的利润水平增长。
②8项同比指标中,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41%,下降最多的是新产品产值12.04%。
③环比指标普遍增长,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3.58%,增长最高的是利润总额92.56%。
2. 2016年1~4季度企业经营分析
①五成企业收入增长,三成企业利润增长
从2016年整体来看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企业25家,占总数的50%;下降企业25家,占总数的50%;利润增长企业17家,占总数的34%;扭亏为盈企业4家,占总数的8%;无利润企业1家,占总数的2%;亏损企业11家,占总数的22%;下降企业17家,占总数的34%;从统计的数据看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的企业好于1~3季度,有部分企业的库存销售获得了收益。
②“双增”企I小幅增长
从1~4季度统计来看收入和利润获得“双增”企业有14家,比1~3季度的9家增加了5家,这些企业增长的情况见图1。
从图1看,第一的是上海华太,与2015年同期比增长45.7%,其次国望集团、上海新星、温州科强、精密达、菏泽生建、瑞安华威、江苏永盾等企业都是连续双增长,实属不易。
从表2看到,企业利润增长的幅度,值得一提的是北人集团公司的利润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很大,主要是营业外盈利的创收,为企业取得更大的利润。
③1~4季度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以上企业
目前,在市场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仍有22家企业销售收入保持在5000万元以上的收入,实属不易,为行业树立了榜样(如表3)。
④拓宽多渠道的市场销售,增加企业服务性的创收
有6家企业仍保持着服务性收入,为企业获得利益(如表4)。
⑤28家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幅度大
1~4季度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超过50%以上的企业有28家,占总数的56%,新产品的提升为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和产业化的生产,创造新的价值(如表5)。
⑥印前和印后仍是出口的主力军
从统计的数据看,出货值占销售收入20%以上的企业有15家,占出口企业35家的43%(如图2)。
⑦平张纸多色胶印机企业同比指标普遍不佳
如表6所示,6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指标下降37%,净收入减少1305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指标全部为负增长。
2016年1~4季度盈利的有4家企业,北人集团(2276万元)、潍坊东航(839万元)、中景集团(156万元)、青岛瑞普(112万元)。
2016年印机行业特点
1.从高速增长到缓慢增长
2011~2015年,经济运营指标连年下滑,从2011年的高峰期下滑到2016年最低点,印刷行业从高速增长到缓慢增长,进入发展新常态(如图3)。
通过对印机行业2011~2016年运营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印机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图中可以看出印机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印刷工业产值相符合。
工业总产值完成3644283万元(约364亿元),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速度情况(如图4):2011年比2010年增长16.0%,2012年比2011年下降15.3%,2013年比2012年下降5.0%,2014年比2013年增长0.49%,2015年比2014年下降20.41%,2016年比2015年下降12.9%。
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486008万元(约34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情况(如图5):2011年比2010年增长10.1%,2012年比2011年下降12.9%,2013年比2012年下降6.4%,2014年比2013年下降2.2%,2015年比2014年下降22.39%,2016年比2015年下降5.9%。
利润总额207994万元(约20.8亿元,利润总额环比增长速度情况(如图6):2011年比2010年下降3.9%,2012年比2011年下降51.3%,2013年比2012年下降50.7%,2014年比2013年增长140.4%,2015年比2014年下降14.49%,2016年比2015年增长19.2%。
2.胶印机需求减少,包装及印后设备增加
受数字媒体的冲击,印刷需求减少,特别是书刊、报纸、杂志的需求大幅衰减,因此胶印机的销量连续下滑,特别是2016年不少印机制造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胶印机的销量持续下降。国内印机制造商中停产、转产、缩小生产规模的企业与日递增,如江苏昌N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青岛瑞普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潍坊华光精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
在胶印市场处于饱和的形势下,包装印刷机和印后设备却呈上升趋势,在包装印刷受当今社会凡商品均需包装、凡包装均需印刷的形势影响下,需求有增无减。
3.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呈增长趋势
当今世界对印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包装印刷产品更是高端精美,而印刷企业也由于人工成本、纸价、环保等问题举步维艰。面对市场的需求,一些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升级老产品、研发新产品也是2016年企业调整转型升级的策略。
新产品产值2106867万元(约210亿元),新产品产值环比增长速度情况(如图9):2011年比2010年增长23.8%,2012年比2011年下降18.6%,2013年比2012年增长4.1%,2014年比2013年下降10.4%,2015年比2014下降16.33%,2016年比2015年下降16.7%。
4.出货值占总收入比例稳中有升
在印刷设备总体销售量逐年下滑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的海外市鱿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稳中有升。从2012~2016年印机行业销售数据可以看出,产品销售收入连续下滑,而出货值基本平稳且有小幅上涨,出货值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呈上升趋势(如图10和表9、表10)。
2011~2016年印机行业的出货值环比增长速度情况(如图11)如下:2011年比2010年增长19.0%,2012年比2011年下降9.1%,2013年比2012年下降2.0%,2014年比2013年增长18.7%,2015年比2014下降8.36%,2016年比2015年下降9.1%。
工业运行质量综合指数
【关键词】企业执行力;制度
美国《财富》杂志曾于一项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公司的失败,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完善,而是出在贯彻执行方面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成功,执行才是硬道理。那么,企业的执行能力应该如何有效培育提高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坚决执行的文化氛围
执行力属于企业的软实力,它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文化特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建立坚决执行的文化氛围既是企业提升执行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其核心在于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把本职岗位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与日常工作中去。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凸显执行力的特征,让员工都能深刻理解并认真实践企业提升执行力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影响和改变执行力差的员工的信念与行为,使整个员工群体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步调一致,全面提升企业的目标执行力。可以说,企业执行文化是企业执行力的灵魂,是保证企业执行力长久不衰的动力,提高执行力一定要抓住建立执行文化这个根本。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执行
领导干部是企业的大脑,能否发挥好执行示范作用对企业执行力建设至关重要。要提高执行力,领导首先要带头学习制度,带头执行制度,成为企业执行力培育和提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各级领导务必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抓好企业的执行力提升工作,一方面,通过细化管理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安排计划,有效地监控运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高效的从上到下的执行流程,以及畅通的由下往上的反馈渠道。另一方面,要以企业中层管理层作为突破口,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来培育,带动公司整体员工的执行力提升。
三、完善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建设是提高制度执行力和获得良好执行效果的重要保证。在一个公司里,制度对于执行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海尔提倡的“快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执行文化来源于其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目前的现状是许多企业规章制度很全,但贯彻落实不够。原因有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上的问题,也有规章制度本身不科学的问题。还有些企业制度太多太滥,在同一间题在两个制度中表述不一,让员工无所适从,有的规定宽严失当,造成员工的逆反心理。要克服这一点,一定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在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创新制度机制。要围绕执行力提升这个目标,通过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限时办结制和严格的责任倒逼机制等,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把原则方针具体化、笼统要求明晰化。
四、全面强化有效监督
制度要规范运行、发挥作用,有效监督是关键。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问题,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为此,要规范企业制度的运行流程,建立健全对制度执行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公开、透明地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制度的运行始终规范、严肃,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制度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各级各单位贯彻执行企业制度情况的监督,使任何一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都有主管部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到每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同一制度的不同执行者要强化监督意识,明确监督责任,在履行自身的执行责任的同时,监督、制约、制衡其他执行部门和执行人员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运行过程和每个环节有效衔接,发挥整体功能,实现最佳执行效果。
五、严格制度执行问责
一些管理落后的企业的一个通病是“有布置没检查”,“有检查无考核”,或者奖罚不明,轻奖轻罚,造成做快做慢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挫伤了执行力强的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在制度落实上,必须下真功、动真格,必须从严要求、高标准贯彻,做到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同时,对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制度主管责任部门要及时修正,对人为原因造成制度不能落实的,要提出纠偏措施并限期整改。总之,以严格制度执行问责制为主线,切实维护企业制度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代诗斌.论企业执行力的培育和提升[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2]徐侠.略论提升企业执行力[J].江海纵横.2005(4)
[3]买热木古丽·阿西木.浅析我国企业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家天地.2011(11)
全面预算是以货币及其他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部经济活动的目标及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说明。全面预算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将企业某个期间的经济活动及目标落实到了每一责任主体、每一个人,这样不仅使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和提高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考核评定各责任主体提供标准和手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的变化,需要有力的预算制约手段来有效地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树立全面预算观念,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概念。从内容上看,全面预算应当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财务性的与非财务性的活动;从预算执行主体来看,全面预算应当既涉及企业上层领导组织又涵盖最基层的组织和个人;从预算参与人员来看,全面预算应当涵盖企业的全体员工。这样预算才会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
河北建司在推行预算管理时充分考虑了“全面”的涵义,并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时给予了重点体现。不仅所制定预算的内容包括了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涵盖了公司的全部经济行为,而且通过对预算指标的编制分解、执行控制、考核奖惩等过程,将公司的经营管理转化为全员参与管理,关心企业的有效机制,通过将预算目标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分析和分解,使全员参与了企业的管理过程,并使全体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奋斗目标,掌握了实现的措施,还使他们了解了自身担负的职责。
按照上市公司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该公司制定了不同层次的预算管理制度:
1.董事会层次预算管理制度,具体体现在《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中有关预算管理的条款。
2.经理层的预算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等专门文件,辅以《总经理工作细则》、《分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等其他管理制度中有关预算管理的条款,形成经理层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同时成立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作为其工作机构。
3.分公司经营层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经理层的制度和年度预算总经理工作报告及年度预算管理办法,由分公司经营层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具体的预算,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试运行,经董事会批准后正式执行。
预算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一级为公司总部,即经理层;二级为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即经营层。针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对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区别对待,对于分公司进行紧密管理,将其业务、资本、财务等预算全面纳入管理范围,严格控制;而对控股子公司则根据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需要提出利润要求,公司相关预算管理制度由子公司参照执行。
二、合理、准确地编制预算,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
预算方案本身是否合理,是有效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在编制预算时,公司围绕其经营战略,实行总量平衡,坚持积极稳健和以收定支原则,既保证预算目标切实可行又保证预算目标的激励作用。
在编制预算时,将目标利润作为终极指标。首先,根据董事会制定的公司发展战略、预期发展目标,结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提出年度目标利润和经营指标;其次,对年度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预算指标的可行性。
预算编制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
业务预算包括销售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和采购预算。1.销售预算是业务预算的起点,其他业务预算都以其为基础。首先由销售部门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然后确定预测业务量和价格以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结构,据此编制销售预算。销售预算要细化到明细项目及单位,如酒店餐饮收入要细化到各餐厅,房租收入要细化到各楼层,商场收入要细化到各品牌等。2.成本预算和采购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确定业务量所需的商品、原材料的数量和预测市场价格以及存货的期末库存量来编制。成本预算与销售预算要符合配比原则。3.费用预算分为人员费用预算,与资产相关的费用预算、经营业务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必须保证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与销售预算配比。业务预算采用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的方式,一般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但是新增项目必须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所有业务预算都需计算现金金额,为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供基础。
资本预算按董事会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的需要编制。资本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的方法。对于每一投资项目,必须附有项目可行性分析,包括业务可行性分析和财务可行性分析。
筹资预算根据实际经营和投资的资金需求编制。财务部门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及资本预算计算需筹资的额度,并按最佳资本结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筹资方式,针对不同的筹资方式和资本成本率计算应支付的利息、股利。对于原有的银行借款编制还本付息预算。
财务预算在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利润预算。编制财务预算时,尤其将现金预算作为重点,对资金流转的平衡严格控制,从根源上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预算编制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首先,制定年度目标利润和经营目标,经可行性分析后同预算编制政策、依据一同写入《总经理报告》,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后,由总经理签批下达。其次,由各经营单位按照公司下达的指标,编制出本单位的预算方案(指草案,除特别指明,以下同)上报。经营单位编制预算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由全部职能部门参与,各负其责,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可行。再次,对经营单位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并与其反复沟通、充分协调,提出初步调整意见由经营单位予以修正。最后,在修正的基础上编制出公司预算方案,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后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批准后正式执行。
三、加强预算执行控制,确保预算目标实现
全面预算执行控制,针对的是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预算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执行控制是否有效;同时,预算执行控制连接着编制和考核,为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公司预算的执行是以刚性约束为基本条件,预算下达后,各经营单位将其作为组织协调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明确各级责任人,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按责任单位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详细列明各项预算指标的实际值、预算值、比较值等,分析预算的进度,对于差异较大的事项、例外事项、重点事项逐一比较,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实行“信息双向反馈”,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发现影响经营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经营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营部门发现由于经营变动可影响财务状况的事项,及时反馈财务部门,由其提出改进建议。
资本预算作为重点事项控制,资本性支出采用报告制度。对于每一笔资本性支出,经营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批准,报告中附有支出的必要性说明、是否为预算内支出等内容。
预算外支出作为例外事项控制。每一项预算外支出经营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并附有详细说明,包括支出的性质、内容、必要性,如为资本性支出,还应附有可行性分析及收益预测。预算外支出必须经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后,由总经理审批。
财务部门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监控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中对收入、费用、利润等各项指标及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资产负债的变化逐一进行分析,特别强调资金流转的平衡,以控制支付风险。采用因素替代等方法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差异进行数量分解,找出根本因素并确定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促进预算目标的完成。
四、科学考核预算结果,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预算结果的考核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决定了预算激励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功效。
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公司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的利益直接挂钩,由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控制。每月由财务部提供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人力资源部据此核定经营者应发放的工资总额并加以控制。预算年度终了后,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确定经营者的奖惩。
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公司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由审计部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合理界定预算偏差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形成审计报告,作为预算考核的重要参考资料。
经过几年的实践,公司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增强了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素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预算=计划数”、“预算=财务指标”、“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等错误观念,使全体员工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增强了管理意识;同时培养全体员工树立 “成本效益”观念,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企业要生存,经济要发展,管理要科学,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现代企业发展中统计分析的意义与要素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统计分析是通过统计人员对企业统计资料的掌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企业内部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研究,清楚分析企业的内部发展状况,并对其结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进行清晰描述;企业内部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也需要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与统计数据相关的疑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具体方案。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以书面报告形式呈现。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进度统计分析、综合统计分析、专题统计分析是最主要的方式。三种分析方法的最终目标都是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计划的执行情况,综合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对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成就部分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差距,以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快的提高并发展。通过发挥统计分析职能,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的统计分析要素包括企业的劳动力、企业的劳动资料与企业的劳动对象。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中除了上述几个要素的指标外还有技术投入与企业财务指标。
二、现代企业劳动力与统计应用
现代企业的劳动力就是企业参与经营活动的劳动者,是企业中所有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工作的,并在企业中获得报酬的人员。劳动时间的利用指标是企业在生产者的各种劳动时间总数相加的基础上进行核算,劳动时间的利用是建立在各种劳动时间总数的指标基础上的。劳动时间总量指标是日历工时数、企业制度内的出勤数和实际生产的工时数。劳动的时间利用指标就是员工的出勤率、作业效率与企业制度时间的利用效率。
三、现代企业的工资统计应用
1.现代企业工资统计的总额概述
现代企业中的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的计算时间内,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所有的劳动报酬。在做统计中,企业工资总额是与企业劳动人数统计范围适应的,工资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性质的支出,按照实际发放给劳动者的数额进行统计的。
2.现代企业的平均工资统计
现代企业内对劳动者发放的平均工资是在一段时期内,对企业每一位劳动者的工资的平均数额。平均工资的统计是反映了企业的工资变化程度,是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统计得出的平均数额是反映了平均工资的指数:平均工资的指数是企业报告期内的平均工资与企业基期平均工资比。
3.企业的平均工资的增长与劳动生产增长关系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速度是比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要快,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符合经济的要求;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比平均工资的增长素质快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的重要方式;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分析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数量是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劳动者的生活与生产状态,使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更为贴近。
四、现代企业劳动资料的统计应用
1.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统计应用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期限较长的、单项价值较高的、可以保持在使用过程原有的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企业固定资产的统计价值指标就是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固定资产重置的完全价值。
2.现代企业的生产性质的设备统计应用
生产性质的生产设备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性质的设备的统计指标是实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实有设备的按照情况、已经安装的设备的完好青睐和利用率。在统计过程中对设备的数量、使用时间、生产能力和综合利用等等方面分析其价值。
五、现代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的统计应用
现代企业中的原材料与能源的统计表现在反应企业原料供应过程和使用情况上面。它的统计指标是原材料的收入量、消费量、拔出量和储备量。其中的关系为期初库存量+本期收入量=本期消费量+本期拔出量±盘盈盘亏量+期末库存量
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的消耗量是单耗,是生产每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数量。单耗=原材料总消耗量/产品产量
原材料的利用率=(合格产品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的消耗定额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一种产品的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多种产品的消耗一种原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和一种产品消耗多种原料的定额执行检查。这样可以算出企业生产时节约或者超支的数量。
结论
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在企业具体设置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 人力资源等,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科学化;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及时上报;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一、岗位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职场精英们都希望每一次工作变动都能更上一个台阶;刚从大学里出来的毕业生也盼能进入知名甚至五百强企业。这些“又好又强”的企业都有一整套成熟的企业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就对某一岗位进行了规范,对某一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有了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试想如果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没有制度,那就如同一盘散沙,所以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制度化的建设完善与规范管理。同时制度的制定也要具备较高的水准,因为人性格的特点有勤奋和懒惰、积极和消极、主动和被动等不同,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导致制度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认知度,所以制度必须是带有刚性的,是执行力的体现,是维护企业生存是第一要素,企业只有稳健和长期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价值;只有企业强大了,才能改善员工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让员工有发挥的平台,因此希望加入知名企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类企业提供了更成熟和完善的平台和上升通道。
二、制度建设的优点
制度的设计必须结合单位部门实际,要兼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执行的全面细致与否,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是否能始终如一执行都是衡量一项制度优劣的标准。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如《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可能很多同事不太理解制度建设,认为就是条条框框,剥夺了自由,更甚者认为是为了抓小辫子为了处罚,就是让职工老老实实的干活,事实上制度建设与管理存在五大优势:
(一)搭建了一个公平的平台。每位员工在单位内都按照统一尺度执行,都有标尺可以参照,奖惩一致,避免了随意性;
(二)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定的制度能够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扬长避短,形成统一系统的管理体系;
(三)有利于加强员工对单位的了解,能够更好的按照单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让员工能够更快进入角色,使工作更顺畅;
(四)因为有统一标准可以参考,员工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提升自我价值;
(五)对单位而言,制度化建设不仅能保证机构持续稳健的运行,还能根据个体差异及时做出调整,让优秀人才思想转化为单位优势,促进整体发展提高。
三、加强制度的执行
单位的管理主要是制度化的管理,“一切按制度办事”是单位制度化管理的根本。比如像专门组织考试部门,对在组织考试过程中,必须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保密制度。然而要求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对推进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无济于事的。如何执行到位,作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对制度的理解也存在差别,因此通过宣传和组织学习,统一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标尺,提高制度执行意识,是单位控制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前期基础工作做好了,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二)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是及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监督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工作,一个单位部门应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好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部门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检查则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可采用自查、职能部门抽查、专业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检查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但对推进规范化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沟通是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及时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到制度执行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制度的执行情况,沟通也有多种方式,一般可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下入基层了解等方法进行。
(三)干部应树立榜样作用。管理层或骨干的一言一行是行动的标杆,对员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好各项制度,对员工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相反,如果干部带头违反制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单位制度执行力的下降,就极有可能产生较差的管理局面和结果。
(四)将考核处理与教育激励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应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受到处理的职工,要通过引导、教育、沟通,让他们接受处理意见,在被处理后有改进的表现,让部门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这个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用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对违反制度的职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是提高整体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