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公路 管理 养护 对策

一、前言

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且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乡镇的养护机构正值建立初期。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适应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搞好农村公路养护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质是巩固来之不易的大规模建设成果。提高路网整体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投资效益。没有农村公路建设的成绩越大,养护管理工作任务就越重,越需要得到加强。仅靠当地政府或沿线村社投资、投劳管护,其路况质量可想而知。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

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与高等级公路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应根据农村公路特点进行,才能使管理养护工作更有效。概括而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有以下特点:

1.两大面广,区域间差异大

农村公路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农村公路。全国每年新改建农村公里30余万公里,目前部分地区村级公路不但“通村”,而且通“社”、通“队”,因此农村公路分布区域大,管养工作量大。

农村公路涵盖了县乡村三级,区域间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就使农村公路的专业性管理养护难以实现。

2.公路等级低,简易养护比例大

农村公路一般等级较低,村级公路占了相当大比例。大量等外级公路往往承担很小的交通量,其养护工作主要包括除草、清理边沟、路面保f吉等,这些工作虽然简易,但是保持农村公路正常发挥使用性能的必需。

3.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养护队伍和设备

由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专业性管理和养护难度极大。目前,部分地区乡级公路由农村公路养护站(所)承担养护任务,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半专业化。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村级公路,仍由农民自己承担养护工作,甚至还未健全完善的养护制度。另外,目前农村公路的专用养护设备十分缺乏,高等级养护设备难以直接应用于农村公路。

4.经费紧缺,区域间差异大

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经费相对紧缺,主要来源于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集资、捐款等。而对于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资金缺口更大,已经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农村公路的建养经费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东部地区较富裕农村的地方公路建养经费相对充足,建设标准往往较高;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自愿匮乏,缺乏支柱产业的农村地区公路建设经费都十分紧张,养护管理资金更是难以保障。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对策

1.提高认识,将农村公路使用质量纳入考核指标

如前所述,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对于保障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保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目前主要以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里程作为相关建设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造成对管理和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该将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使用性能、使用寿命等均纳入考虑范畴,以此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部门统筹安排建设、管理和养护资金,提高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

2.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建立管理养护的长校机制

农村公里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不能采取收取通行费的方式筹措管理养护资金。因此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应坚持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应该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合理协调农村公路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等各方利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只有责、权、利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保证建立起的养护管理机制长期的良好效果。

3.立足于农村公路特点,推荐分级管理和养护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不同区域的同级别道路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应依据不同级别道路的不同性能要求,开展分级管理和养护。对于县道,由于公路等级较高,承担的交通量大,对道路性能要求相应较高,因此应建立专业化管理养护队伍,保证管理养护的专业化。对于乡道和部分交通量大的村道,应努力创造半专业化的管理和养护。而对于交通量很小的村级公路,则应以“政府培训、农民承担,定期指导”的方式开展有效的管养。只有合理分配有限的养护管理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养护才能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效益的最大化。

4.建立农村公路档案,开发实用的农村公里管理系统

由于农村公路分布区域广,基层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农村公路普遍缺乏完备的路况资料。然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已建道路经多年使用后性能衰减,养护维修工作量会逐年增加,占用资金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应建立农村公里档案,逐步完善路况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率先开展农村公里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公路维修决策的科学性,能够合理的时机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提高道路使用性能,使农村公路有限的管理养护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问题;措施

0 概述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道、省道、市道等骨干线路的形成,乡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日益凸现。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截至到去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0.75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97%,建制村通畅率达43%。但是,随着农村公路等级的不断提升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其养护管理能力和养护管理需求矛盾突出,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资金的筹措、路产路权的维护、如何开展日常养护管理等问题,都有待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去认真探索和解决。

1 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 资金保障乏力,养护经费极少

目前除国、省、县公路有养护资金保障外,县级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未列入财政预算,仅依靠交通部门对已建成通客车乡村公路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县、街(镇)、村三级财力用于公路养护资金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目前农村公路管理部门面临的现状就是“花钱修路,无钱养护”,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已建农村公路破损严重,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目前倡导的建设节约型是社会是不相吻合的。

1.2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乡村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主体是乡镇地方人民政府,由于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又没有固定管养机构,没有专门养护人员,也没有养护经费。各乡镇虽都设有道路办,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养护管理人员少,以至于个别村道存在失养现象。乡村道路每年发动农民以会战的形式进行一次集中养护,日常处于弃养状态。对于大中型养护工程,存在养护机械装备短缺,养护工程以人工操作为主,与规范化养护体制不相适应。很多路段因水毁或其他因素造成损毁无法快速有效恢复,道路弃养极大地降低其使用寿命,在加上超载严重,使农村公路受损严重。现存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机制导致办事效率低,农村公路养护滞后,很多可以及时解决的小问题,最后变成了大维修。

1.3 养护技术水平低

乡村公路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养护设施,道班工人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常见病害不能及时处治,路面得不到及时维修,缩减了公路使用年限。不少乡村公路养护人员是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专业知识,培训难度大,公路养护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影响了公路养护质量。

1.4 养护和管理工作难度大

一些公路抗灾能力低,我省很多农村公路线长、路远、量大,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当受资金“瓶口”的限制,只好降低设计标准,有些通村公路建成之日路基就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路网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服务功能。通村公路路基等级较低而导致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有自然灾害,通村公路首当其冲,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塌方、垮岸现象。坡陡弯急的农村公路,雨水冲刷破坏严重,一部分通村公路的排水设计及防护工程没有到位,每年水毁冲刷现象都比较严重,特别是纵坡较大、土质较差地段,一遇大雨,几乎每次都会出现严重的水毁现象,造成部分路段晴通雨阻,给农村公路养管工作造成重创。

2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关于增加养护资金的建议

建议国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问题:

1)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应在燃油税中划出一定比例设立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增加对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支持,继以保证农村公路养护。

2)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列支,用于化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良好”, 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道路的建设成本。

3)在有条件的地区仿照“以工代赈”和目前“家电下乡”、“农机下乡”补贴政策,采取以实物换服务的方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既能拉动农村消费,还可暂时部分弥补当前不足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4)集中农村公路建设期间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各项税费,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5)鼓励地方政府组建非营利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减免税费,补贴养护必须的小型机械购置费用,专职从事农村公路养护,既可最大程度降低养护成本,还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2.2 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

明确以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交通局为行业管理责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加快乡镇政府管理养护体制的建立健全,配齐养护人员,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农村公路管理在组织、制度、养护标准、考核、资金保障等各方面规范化、制度化。

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进一步深化交通行业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的养护施工队伍,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标准化、科学化。

2.3 加强培训,提高养护人员技术水平

为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质量不高,养护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必须要组建专业化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并进行技术人员培训。通过培训、业务考核,使我省公路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使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养护人员提高养护技能;严格人员的任用、选拨、录用,将真正能胜任、品学兼优、热爱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同志推举到适当的管理岗位,将不合格人员调整岗位,增加养护人员力量。

2.4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防止农村公路病害问题不断发生

农村公路建设首先要着重确保工程质量问题。目前,一些县区乡镇盲目寻求建设速度,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进行农村公路建设,造成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发展农村公路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发展农村公路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效能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效能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对于进入农村公路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为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乡级人民政府可在各自辖区农村公路两端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

3 结语

农村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管”,我们要理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建设轻养管”的思想,做好边建边养边管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使其保持长期良好的技术状态,让我省的农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洪武,齐宝玲.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2).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范文第3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上胡家村里庄公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里庄村民组

项目责任单位:**乡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里庄村民组位于**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朋乡相接,东南毗邻浙江临安市马啸乡。该村民组现有农户103户,人口383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森林及地势山貌得到很多专家及旅游开发商的青睐。具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该地森林覆盖达到97%,木材储藏量3.1m3。再是上核桃年产量25吨,人均1000多公斤。新种的山核桃约500多亩,产量将逐年攀升。

里庄公路的建成将成为以**乡通道为主干线,与全乡54个村民组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加快当地农村奔小康步伐,切实摆脱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当地群众改路修路积极性很高,愿意集资、投劳。建设里庄公路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深山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1、地形

项目区属山丘区,四面崇山峻岭中间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盘地形状。整个项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20m以上。

拟建路线与**公路相衔接,地形标高在610m至820m之间,全长2.2公里,路基宽4.5m,行车道宽3.5m。

2、水文、气候、地质

溪流两边居住农户,溪水汇入**河流入浙江省属钱塘江流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20mm,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12℃,无霜期180天。

项目区沿线大量分布花岗岩、石灰岩、平板岩与泥土混合工程地质条件好,就地取材简易。

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可采用路段边开采边利用,一举两得。间砂可在**河开采筛选。所需间砂、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四、项目建设标准、规模

根据当地具体地理位置,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主线采用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路线全长2.2km,路面宽4.5m(弯道5—6m),最大纵坡7%。

五、工程概算

人工工资:根据我乡相继几条公路建设惯例和当地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人工粗工工资不作编制说明,主要实行自愿投劳施工。技术工资根据基本建设工程的有关规定,技工1500工,按40元/工计算,计6万元。

材料:石料、河砂就地取材。原木按工程需要实行农民自愿捐助,不作编制说明。钢材3t,钢材3600元/t,计1.08万元。水泥80t,按410元/t(含运费),计3.28万元。炸药、雷管、钢扦及轰钻设备等估计3万元。

土地征用、三费补偿:水田征用3亩,按1.4万元/亩计4.2万元。坡耕地8.0亩,按0.7万元/亩计5.6万元。经济林(主要是山核桃林)补偿7万,共计16.8万元。

其他费用及不可预计费用3万元。

总计所需资金概算33万元。

六、工程的实施计划

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对工程进度如下安排:

2009年3月份前做路线测量、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经济林补偿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开工。

2009年8月底完成土石方开挖,档墙、路基、桥梁涵洞。

2009年10月前完成排水沟及路面整平工作,并竣工通车。

七、结论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1、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危害对象为:滑坡体前缘银子村4社18户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包括居民房屋、林地及乡村道路,预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万元。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危害对象等级划分表,该滑坡危害为Ⅱ级,本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

2、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 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船山区位于遂宁市中部,幅员面积618km2,东西长32km,南北相距44km。东与蓬溪县及潼南县接壤,南跨安岳县、安居区,西与大英县与安居区毗邻,北与蓬溪县、射洪县接壤。

船山区新桥乡银子村4社滑坡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新桥村银子村4社,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30°33′31.56″,北纬105°29′48.14″,勘查区海拔高程276.93~341.85m。

3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3.1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

银子村4社滑坡所处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残积层和下伏基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其中表层覆盖层粉质粘土及上部强风化基岩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该滑坡主要受地表排水下渗对破碎岩层软化并加重滑体重度影响形成。滑坡体中后部位属丘陵斜坡前缘台地地貌,后缘汇水面积较大。据调查,该滑坡周边没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在滑坡北侧仅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冲沟,滑坡后缘为台地,地形坡度较小,导致后缘汇集的坡体水流不能顺利的排出坡体以外,致使水流下渗,水流进入粉质粘土层,形成临时性上层滞水,一部分水体沿强风化基岩中的裂隙继续下渗,至中风化泥岩顶面后沿裂隙面渗透,长期对界面破碎岩体浸蚀软化,在雨水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中风化基岩顶面破碎岩体形成贯形成完整滑面,后缘拉裂缝贯通。在强降雨作用下,地下水水位急剧上升,在孔隙水压力、渗透压力及坡体重度等共同作用下,滑坡开始向滑动,前缘剪出口位置房屋在滑坡推力作用下产生破坏。

由上分析可知,该滑坡主因是由于水的原因。根据对滑坡的现场调查访问,滑坡区内变形迹象主要表现为鼓胀、拉张裂缝为主,滑坡为降雨时推移性滑坡。滑坡前缘由于房屋形成高2~3m的人工开挖边坡,对滑坡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临空面。

3.2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据调查,该滑坡体于2013年6月30日强降雨发生变形,滑坡后缘出现了多条平行的拉张裂缝,前缘剪出口位置地面出现多处鼓胀变形,房屋受到破坏。在后来的每次强降水过程中,滑坡后缘裂缝有较小的拉张下挫趋势,滑体为降雨诱发,为在降雨条件下加剧变形的新近滑坡体,在勘查期间处于蠕动阶段,欠稳定。

3.3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滑坡的发生不仅与内部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还与气象、水文、地震等外动力条件等有关。经实地勘查认为,外动力条件是该滑坡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

(1)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

滑体由第四系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基岩组成,土体结构较松散,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破碎;滑床为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地表水及地下水下渗中风化基岩顶面后,长期对界面破碎岩体浸泡,使得界面破碎强风化基岩软化、泥化,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岩性组合。

(2)降雨

在雨季的5~10月份,区内多暴雨,大气降水顺坡面入渗,进入松散覆盖土层,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拉张裂缝充水,降低结构面强度,增加岩土荷载,对滑坡体产生了浮托力和静水压力,从而增大了岩土体的自重和滑体下滑力,加剧坡体变形,坡体明显受降水影响而变形加剧,滑面逐渐贯通形成,从而导致坡体下滑。可见,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直接诱发因素。

(3)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农业耕种:主要是滑坡区中前缘斜坡面上的农业耕种活动,种植方式为较原始的人力种植活动,地貌呈斜坡状,为旱地,对滑坡形成影响较小。

民房建设:主要集中在滑坡前缘剪出口一带,房屋的修建对原始斜坡进行切破,形成了一定的临空面,减小了滑坡的抗滑力,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早期采石活动:主要位于滑坡区后缘,早已废弃,采石活动在滑坡后缘陡坎上较多块石,对滑坡体具有一定的加载现象,但影响不大。

(4)地震

勘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2008年的“5・12”地震中勘查区震感明显,对坡体裂缝形成具有加剧作用,可见地震对该滑坡形成具有一定的加剧作用。

(5)地表水

勘查区为发现明显地表径流,地表水主要为在降雨作用下汇集的雨水,由于现有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地表水下渗,降低了岩土体的强度,软化结构面,从而导致滑坡体下滑。

4、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根据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稳定性分析,滑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将出现变形甚至整体滑动。

因此,针对灾害体现状,可对该滑坡体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支挡、截排水等方案。

针对目前滑坡区变形特征,并结合保护对象,在滑坡中前缘设置支挡措施,采用抗滑桩或者格构锚索进行支挡,完善坡体后缘排水设施,对灾害体进行综合治理。

5、 结束

(1)、勘查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层组合均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

(2)、该滑坡危及对象为银子村4社18户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前缘乡村道路的安全。滑坡一旦失稳可能造成的进行损失大,防治工程等级属Ⅱ级。

(3)、滑坡地貌为浅丘剥蚀斜坡地貌,斜坡坡度不大,后缘在人类工程活动下发育陡坎,前缘地势较平,为主要农田区。勘察区域内出露地地层主要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以及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等。

(4)、勘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及周边无污染原产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场地土均对混凝土及钢筋和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5)、根据滑坡现状及滑坡稳定性分析,滑坡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作用下均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一旦遭遇暴雨影响,极易产生整体滑动,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具有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建议

乡村道路建设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长春市 农业发展

0 引言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概念的发源地是美国,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的研究,大多围绕概念、流通状况、必要性、可行性和政策体制等进行描述性介绍,实证分析较少。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条件。长春市位于东北交通的网络中心,地处城市通衢的十字路口,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城市及周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系列物流中心和园区相继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扩建工程主要就是改变市场的交易设施、装卸和仓储设备等条件均有显著的改善。但同时农产品物流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只有不断的发展和健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输送质优价廉的产品,才能提高农产品现代物流的质量与效益,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

1 长春市农产品流通主体

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物流功能的组织,也是整个物流产业链条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同功能的物流组织高低搭配,互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面向多种群体的物流链条。长春市物流主体种类较多,有单户、有合作经济组织机构、有加工企业还有批发市场和大型的连锁超市等物流公司等,但市场体系还是主要由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流动摊贩组成,生鲜超市和连锁专卖店比例很小,且规模有限竞争力不足。

1.1 农产品单户经营者 单户的农产品经营者主要指流动摊贩,他们普遍存在于城郊地区和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将自己生产的产品运输到城市中来买卖,多在城市边缘的简易农贸市场和路边交易,单户交易量较少,比较便利,而且价格低廉,使农民增收。不利的是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周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

1.2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近些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是为了解决单个农户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范围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多个领域以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储运、加工、购销等诸多环节。但是在目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其还不足以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者汇聚起来,效能还比较低。

1.3 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商业业态,是以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并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价格形成等服务功能的主要场所。而目前长春市主要的农贸市场是长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东天光路农贸市场等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分布,也有专门品种的市场,例如宽城区铁北水果集散地、东广场海鲜水产批发市场等。

1.4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同的是农贸市场的设施较差,不能满足存储、装卸、加工等物流功能。它是离消费者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市场,也是普通消费者主要获取农产品的地方,多分布在居民小区附近,长春市内数量很多,便于消费者采购。

1.5 连锁的超市和农业物流公司 农产品物流公司一般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多是转运农产品到批发市场或者是农贸市场和超市,承担城际和省际的运输。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长春欧亚超市、新天地连锁超市、恒客隆等。

2 长春市农产品物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物流成本高 目前长春市大宗农产品主要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物流环节。这样多的环节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现有的技术条件、时间以及市场因素导致大量的鲜活农产品不能够及时快速的销售出去,导致产品的积压和浪费,流通渠道的不足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提高。长春地区物流成本一般占农产品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2.2 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不

足 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损耗严重,物流环节浪费严重,长春物流基础设施差,货场,仓库,运输车辆,设备不足,以及对装卸搬运队伍管理水平,而铁路专线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以至于大量的商贸储运资源处于闲置的状态。长春地区除少数物流园区外,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明显不足,只有少数批发市场有先进的冷库等设施,车辆上主要是普通货车,缺少特种车辆。交通上,虽然不断新修城区和乡村道路,但是由于原来基础薄弱,后续资金和管理不足,村村通和城市联通的道路在方便和维护上还需加强,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导致运输不便,运力不足。

2.3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好比就是物流的神经系统,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第一时间来反映给市场以得到最快的处理,这样才能对市场突发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流通的方式和技术上的限制,使长春地区还比较缺乏科学核算和系统联动的信息网络。农产品生产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缺少共享机制,生产者不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物流人员不能及时将农产品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3 长春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的改善长春的基础设施,要完善一些相关的配送设施等建立和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使用。还应在农产品精加工、细加工、冷冻保鲜和包装技术上加大投入,降低农产品物流过高的损耗率,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增加农产品最终价值。加快规划长春市的道路网络,及时修缮已有道路,提高市内交通通畅度,提升乡村和乡村间,乡村和城市间的联系便捷程度,不断提高整体的运力和效率减少浪费。

3.2 加大信息建设和人才培养 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来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为农产品的整体物流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发展平台。目前就长春市的吉林大学和长春大学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出现的问题,我们建议更多的高校在开设时要更加专业化。同时,大力引进必要的外来人才,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

3.3 鼓励对农产品物流的投资 政府在建立有效的农产品投资机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就要制定优惠贷款措施,重点扶持一些龙头的物流企业,来带动更多的小物流企业发展,致使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拥有一个公平的平台,调动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市场竞争下更好更快的发展。

3.4 拓宽流通渠道,构筑物流体系 对现有的物流主体进行系统的整合,减少缺乏抗风险能力的和有重叠功能的规模较小的组织,使之形成不同级别不同功能有效搭配的物流系统,改变单一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城市郊区市县的物流中心,并以此为中心构建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新模式,创新流通模式和方法,使物流渠道多样化,物流方式简单化,有效化。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完善发达的中介组织,支持农户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联系。将农产品的物流整合纳入一个物流体系中,这样虽然各自发挥着作用,但是不会杂乱无序;就需要我们完善综合协调机构,使物流体系有章可循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提升现代物流系统在长春市产品市场的统一度。

参考文献:

[1]程蕾,王道平,李锋.我国大城市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及规划框架—以北京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1,6:30~34.

[2]王伣.东北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战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6,9(3):344~346.

[3]杨军.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分析及政策取向[J].江苏商论,2010,3:51~53.

[4]王秀繁.吉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