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道路建设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范文第1篇

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平安旧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我乡经济发展,农村人流、物流、车流增大,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亟待加强。现根据文《关于印发省2012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文件精神,结合旧县乡实际情况就加强我乡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成立旧县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

旧县乡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分管领导和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公安派出所。成员由相关单位抽调组成。日常工作开展由公安派出所所长牵头,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会,并向乡党委、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二是做好专项整治。根据辖区交通安全状况,每年组织3—4次以上整顿机动车无牌无证上路、报废车辆上路、酒后驾驶、非客运车辆超载、货运、低速汽车超载、滥载、摩托车超载等严重影响路面行车秩序的违法行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

三是搞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五进”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积极拓宽宣传渠道。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实效性和普及性。

四是加强重点路段、时段的交通安全管理。派出所要牵头成立旧县乡路检查队,开展边区内路面(除国、省道外)的巡查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节日、墟日等人流、车流量高峰时段的路面巡查工作。同时,路检路查队要坚决杜绝乱罚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五是增加投入,消除隐患。对乡、村硬化路面后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路段要进行排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防护设施。

设置村级道路交通安全员

每个行政村成立由3—5人组成的村级交通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一名专职交通安全员,由村治保主任兼任。村道路交通安全员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是抓好交通安全情况每季度在村宣传栏上组织一期交通安全宣传专刊。每半年召集本村的(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驾驶员开一次交通安全会议。完成公安交警部门布置的交通安全宣传任务;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状分析;道路铺装;功能意义

道路铺装对于新农村建设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优化和改善乡村生态景观环境,提升地域文化品位和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价值。根据我国现状国情,我国农村道路铺装对于材质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域特点,遵循“实用、经济、安全、环保”的原则,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民族风俗以及自然与人工环境,力求保护村庄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营造村庄个性。

1 国内新农村道路铺装现状

1.1 农村铺地要素保护意识不足

在追求现代化生活的今天,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极大地冲击。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审美教育十分缺乏,他们盲目的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农村原本秀丽的乡土景观遭到践踏,农村改造建设面临着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在农村铺地保护整治中,应保持和采用当地传统的建筑材料和铺装形式,尽量避免实施路面工程改造,以免造成道路景观的破坏。

1.2 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流失

在我国农村,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目的模仿城市,对农村传统文化进行城市化改造,原本展现农村特色的乡土元素日渐消退,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倒退。在农村道路铺装中,诸如古色古香的小方石路、别具风味的砾石铺地等,均可营造出农村古意盎然、安宁静谧的生活氛围,应给于保留并使之传承。

2 新农村道路铺装的功能意义

在所有铺地要素中,唯一“硬质”的结构要素便是铺装材料,并且铺装材料在聚落建筑景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铺装材料,是指具有硬质特性的自然铺地材料或人工铺地材料。主要的铺装材料包括沙石、砖、瓷砖、条石、水泥、沥青等等。

2.1 划分空间界限、引导行为动向

道路铺装具有划分空间、引导行为动向的作用。道路铺装可构成景观空间的界限,通过同种材料铺砌形式的丰富变化或不同材料的各种选择构成景观空间界限感。例如,新农村主干道道路的硬质铺装与隔离绿化带的交界线就是划分农村交通快速与慢行空间的分隔线。道路铺装在划分空间的同时还具有引导行为动向,划分景观空间功能的作用。地面铺装可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利用铺装形式,引导农民行为动向。例如,在新农村环境景观中,常采用直线型的线条引导直线流动的通路;在需要停留的场所,时常采用无方向性并且形式灵活多变的辅料引导暗示居民此空间为休憩活动。因此,休憩活动空间在设计上就特殊的材料而言,方砖或是石板有角度的铺装时常能营造出一个富有温暖和亲切感的景观交汇中心空间,能够带给过往路人休闲自在、轻松自如、不拘不束的情趣与氛围。所以,这种形式的铺装适用于村落道路的停留点和休息地。

2.2 协调视觉比例、构成景观空间个性

道路铺装具有协调视觉比例,构成景观空间个性的作用。环境景观中材料铺砌形状间距的疏密、铺装材料体积的大小、铺装面积的大小等都能影响地面铺装的视觉比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当出现较大面积的地面铺装、铺装形体较大且延展性较强这一情况时,会使新农村的休憩、游艺或是运动空间产生一种宽敞、透气感;当铺装较小且紧缩性强的情况出现时,则会使农村休憩空间产生一种压缩感和亲密感。

除此之外,铺装的色彩冷暖关系以及材质本身的质感,也会带给路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有些农村道路铺装改造大量使用沥青和混凝土,这显然与农村柔美的田园式环境不相和谐。像沥青或混凝土这类的材质往往产生一种冷清、无人情味的感受,所以在农村聚落建筑景观中应当减少使用。与此相比,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色彩的砾石是一种最便宜的铺装材料,它作为铺装材质时可以随意自然的组合。砾石路面特性疏松、质地粗糙,能够形成自然闲适、质朴素雅的视觉效果,更加适合用于乡村环境之中。

2.3 影响游览速度

道路铺装具有影响游览速度的作用。地面铺装的宽度、铺砌线型等方面都对农民在景观园内的游览速度和节奏有一定的影响。铺地面积越窄且铺料光滑适宜行走时,则行走速度越快;铺地面积越宽且铺料越粗糙难行,行走速度就越缓慢。铺地的线型也很微妙的影响着农民行走的速度和节奏。如村落多数给人以柔美宁静的秀色田园之感,景观空间中多设计一些自然弯曲的小径、汀步,会给人以轻松活跃的感觉,使人行走悠闲缓慢;直角转折的小道则会带给人们急促、拘谨之感,使人行走急切快速。

3 结语

在我国新农村景观环境建设中,应特别重视道路建设。道路设计不仅要求与地域乡村环境和谐,而且设计上要力求科学合理。比如过境交通一般不穿街而过,进村的道路一般也有一定的弯曲度,迫使车辆减速,避免干扰住户。田间道路路面用粒料加故土,也可用泥土烧制的土砖铺面,防止雨天路滑。此外,在街巷铺地保护整治中,应保持和采用当地传统的材料和铺装形式,比如,石料丰富的地区人行道可考虑用砖石铺砌等。

新农村道路铺装一定避免拷贝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模式,既要尊重历史,讲究风格,做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就像那些婉转于古老街道的小方石路,古色古香、别具风味,又未尝不可在当今新农村道路建设中运用。新农村道路铺装要做到在继承当地民居优秀传统的同时,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且为村民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建农村道路建设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真正创造出具有各地农村特色的道路景观。

【参考文献】

[1]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顾小玲.风景园林设计[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6.

[3]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梁雪.传统村镇实体环境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日]原广司.世界聚落的教示10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8]金兆森,等.村镇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路基础设施;减贫;经济增长;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85-03

一、引言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新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更加明确,即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罗斯托曾说过:“社会基础资本的先行建设是经济起飞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对于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其显著。”新疆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处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因此对新疆基础设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和大力开展民生工程、改善民生的具体要求,本文着重对新疆道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和减贫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新疆经济、道路基础设施以及人民生活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道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人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全疆公路里程从1980年的21148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50683公里,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13%,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的10年里,公路增长里程是前20年的1.2倍。全疆铁路营运里程从改革开放前的1103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3837公里,年平均增长率为4.33%。随着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全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中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0.8%下降到2009年的41.6%,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当时的57.3%降为现在的36.3%,恩格尔系数的普遍下降说明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均GDP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13元增长到2009年的19942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34%。同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19元和319元上升到3883元和12258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90%和12.49%,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规定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的目标基本持平。

图1显示出各主要指标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各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2000年为分界点,2000年以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其中公路增长速度最快,GDP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变化大体相当,铁路保持平稳增长。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高。为完成新疆十二五规划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国家作出的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战略部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实证分析

1.数据和变量的选取

经济增长变量指标由GDP表示,数据取自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时间区间为1980—2009年,并用GDP指数进行折算后得到新疆各年GDP的1980年不变价和这算后的各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980年不变价。由于贫困数据很难获得,而贫困人口大多分布于农村地区,收入水平极低,因此本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减缓贫困的替代变量,以P表示。道路基础设施变量分别用ROAD和RROAD表示,以上数据均来自上述统计年鉴。

2.模型和结果

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建立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og(Y)=β0+β1log(ROAD)+β2log(RROAD)+μ(1)

在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Y分别代表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解释变量ROAD和RROAD分别代表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μ是随机误差项,β0、β1和β2是待估参数。β1和β2作为弹性系数,分别反映公路设施和铁路设施对四川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影响程度。估计结果如下:

log(GDP)=-5.226732+0.26log(ROAD)

(-12.865)(1.985)

+1.9156log(RROAD)(2)

(7.971)

R2=0.928228,AdjR2=0.923279,D-W=1.614706,F=187.52

回归方程(2)体现了新疆公路和铁路对新疆经济的贡献程度,回归方程显著性好,拟合优度较高,R2达到0.923且D-W为1.615,表明新疆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对新疆GDP有整体上的解释意义且方程在统计意义上可信。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新疆GDP增长0.26%;铁路营业里程每增加1%,新疆GDP将增加1.9156%。铁路营业里程的弹性系数较大表示铁路在新疆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明显。且两变量之和大于1,说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有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Log(P)=0.9748log(P)(-1)+0.0871log(ROAD)

(23.51061)(2.575498)

+0.1695log(RROAD)+0.280068(3)

(-1.495144)(1.177261)

R2=0.995806,AdjR2=0.995340,D-W=1.892817,F=2137.122

由于本年度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上一年的收入有关,所以方程(3)在解释变量中加入上一年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以使方程更加符合现实意义。回归方程(3)体现了新疆公路和铁路对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程度,回归方程显著性好,拟合优度较高,R2达到0.995806且D-W为1.892817,表明新疆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对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有整体上的解释意义且方程在统计意义上可信。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0.0871%;铁路营业里程每增加1%,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1695%。铁路营业里程的弹性系数较大表示铁路在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中的作用更明显。

上述回归方程的结果表明:对于新疆地区,铁路在区域经济增长和人民减贫中的作用要大于公路。这和新特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新疆由于地域广阔但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很少,造成了新疆居民的居住地呈点状分布且距离较远,从而阻碍了人们在生活和经济上的交流。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运力较小的公路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运力较强的铁路运输却能很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新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通过上述新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和人民减贫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新疆经济增长和人民减贫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进行公路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铁路建设。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疆铁路对经济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公路的发展能极大改善新疆地区的通达性,增加不同地区居民与外界以及彼此间的接触机会,增强偏远地区尤其是疆内经济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的非农收入水平,因而对人民减贫也具有直接贡献。因此新疆要在不断进行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快铁路建设。

2.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属于公共产品,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和财政支持。但由于新疆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地方财政相对匮乏,因此政府资本往往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这就需要借助私人资本的力量。政府可以将BOT、TOT、PPP等方式纳入到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当中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引进、谁收费”的原则来吸引私人资本,而且单纯的政府投资往往会表现出较低的投资效率,有私人资本的介入甚至是对整个项目的控制和运营,可以大大提高资本的投资效率,政府投资只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即可。

3.保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并适度超前。经过以往学者的大量研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但要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大量的客货运输需求,如果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或增长速度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基础设施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瓶颈作用”,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周期较长,对经济的刺激和拉动作用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应至少考虑未来3~5年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中央作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战略部署,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必将快速发展。而道路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质量的稳步提高,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程度高、运作架构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新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Aschaur.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

[2]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 建设与管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11-02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和农民的迫切需求,搞好农村道路设施公共品的供给与管理,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罗平县概况

罗平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东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隔南盘江相望,西南邻师宗县,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麒麟、富源3县(区)接界,有“鸡鸣三省”之称。辖3个街道、4个镇、6个乡有63万人。县境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99公里,总面积3 018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78%,坝区面积占22%,千亩以上的坝子40个。县城罗雄镇,海拔1 480m,距省会昆明240公里,距曲靖市区131公里。国家重点铁路南昆线、国道324线横惯南北,省道黄罗线横穿东西,发挥着承东起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2 罗平县农村道路建设现状

近年来,罗平紧紧住抓国家实施云南桥头堡战略和加快推进西南石漠化片区治理的有利契机,制定了《罗平县“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罗平县2013年至2017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罗平县关于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罗平县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国省干线高速化、县乡公路提质化、乡村公路通畅化、村社公路通达化、联网公路便捷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枢纽建设。截止2014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 300.5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5.52公里,二级公路11.50公里,三级公路89.08公里,四级公路1 336.33公里,等外公路1 808.08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78%,自然村通畅率达96%,乡(镇)75%有等级客运站,行政村26%有客运招呼站。到“十二五”末,辖区154个村(居)委会可全部实现通水泥路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际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区域路网体系。

3 罗平县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公路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足

目前,罗平辖区13个街道及乡(镇)农村公路有3 300km,但还无法满足辖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许多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尚未联通。公路网络化程度低,各乡镇间的公路多为两路连通,路网呈树枝状分布,节点间连接低于最佳水平,不适应“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发展要求。

3.2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辖区农村公路受地质、资金、环境等因素限制,技术等级较低,致使农村公路的数量、质量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农村公路技术等级相对较低,排水设施、安全设施相对较差,尤其是那些偏远乡镇的农村公路缺桥少涵,防护工程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晴通雨阻现象相当普遍。

3.3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需求

罗平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有限,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专项资金和省、市上级对口单位的补助。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罗平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质量。2014年,罗平县计划投资2.8亿元实施32个交通建设项目,全年只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1 529.4万元,其余的要靠地方自筹解决,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

3.4 农村公路规划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农村道路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配套性不够,专项规划滞后,前期规划与整体建设统一性不够,对公路的设计走向、通达要求、技术等级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认证就匆忙上马,容易造成公路质量不高和重复性建设,影响农村道路网络的系统布局,同时,由于各镇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造成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不平衡。

4 罗平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

4.1 要提高交通交通在经济社会中重要性的认识

交通具有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地区互补的重要作用,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城乡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把握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机遇,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认清形势、增强责任,加大投入、合力攻坚,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着力提高农村路网整体服务功能。

4.2 提升路网,增加农村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

罗平县农村公路建设以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为重点,增加农村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提高路面质量。构建县域内通县乡、外连周边的路网体系,明确每年新建、该建、扩建农场公路200公里的目标,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江底至召夸高速公路、曲靖黄泥堡至罗平河高速公路、罗平-弥勒-通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此,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2013年―2015年完成攻坚任务建设投资20亿元以上,2013年―2017年五年力争完成交通建设投资66亿元以上,力争通过三年攻坚、五年努力,建成出省入滇、东部连黔桂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罗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3 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农村公路改造,要坚持“等级多标准、路面多形式、筹资多渠道、安保多样化”的原则,按照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根据农村公路交通量少的特点,结合当地经济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合适的路面结构形式,做到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与现阶段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力争做到精细化设计与限量设计的统一。罗平县委、政府出台《罗平县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从2011年起,县级财政每年配套养护资金45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管养;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县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用于辖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4.4 因地制宜,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调查、分析,本着“线性基本不变、充分利用老路、局部加宽改造、提高路面等级、完善排水安全设施”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现阶段最需解决的是乡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问题,对已改建好的农村公路,要补充完善交通安保工程的设计,注重排水防护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布局,重点提高路面等级,确保行车安全。

4.5 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积极争取国家交通建设资金,对上级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平调和挪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在政府给予经费补贴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直接受益的各类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捐赠资金,支持公路建设;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充分利用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4.6 要牢固树立四种理念,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

要实现交通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就要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要牢固树立发展、惠民、服务、创新的理念;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好交通发展中发展与改革、发展与质量、发展与管理、发展与环境保护、发展与平安交通、发展与廉政等六种关系。

4.7 要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要认真落实工程“四制”,建立健全“五级质保体系”,严把“五道关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虽然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困难,但也不能过分强调低价中标,而影响工程质量。公路建设管理工作,专业性强,其过程有规划研究、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4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是控制投资的关键,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若建设方管理人员能设计、懂造价,并且在设计阶段就参与设计,这部分人若参与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则施工阶段的完善设计或变更设计就会处于主动受控状态,建设方的管理工作将更主动、更有成效,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重点也就转向了事前控制,施工中的设计问题的处理也就更方便快捷,工程质量就得到保障。

5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各族人民群众要求修路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迫切需要四通八达、安全方便快捷的畅通路。罗平县将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文明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安全贯穿到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农村公路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深化改革、村民主体、交通牵头、部门协作、干部引导、全民参与、注重安全、建管并重、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飞,韩建民.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50-351.

[2] 赵惠萍.浅谈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信息,2009(12):319.

农村道路建设意义范文第5篇

一、农村机耕道现状和问题

即墨市耕道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60至80年代。自我国实行家庭土地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呈现出以户为主的生产经营状况,人员组织分散,对机耕道建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乡村机耕道缺乏统一管理和维护,机耕道建设进入停滞和颓废时期。一方面是机耕道数量逐渐减少,机耕道路面因长期缺乏管护和人为破坏,宽度变窄,路况变差,许多过去能通行大中型拖拉机的道路,如今通行小型拖拉机都有困难。另一方面是随着即墨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即墨市大型农用机械数量实现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农业机械的飞速增长,对年久失修的机耕道带来了沉重压力。据统计,全市目前大部分机耕道宽度都在5米以下,部分道路甚至仅有1-2米宽,大部分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顺利通行。

一是原设计和规划已不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现状。80年代初之前,受当时条件限制,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建设成本,机耕道多为土积而成,机耕道修建标准较低,且柏油路面较少,主要用于人、畜力车的通行,宽度在3米以下居多。同时,道路桥涵路堤和排水设施不配套,雨水冲刷等自然灾害极易造成道路损毁。

二是缺乏管理维护,人为破坏严重。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个部门来具体实施,造成了有人问,无人管的局面。许多农户为了一己之利,将自家农田年复一年地向路面推进,使得路面变得越变越窄,时间一长,机耕道变成了“人行道”。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各级政府没有将机耕道建设与新农村发展紧密结合,没有具体政策扶持,建设资金缺乏,仅靠农民自投建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从80年代后,即墨市机耕道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以前建设的机耕道维护和管理也几近瘫痪。

四是新建机耕道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标准。由于乡村机耕道建设的规划、布局和管理没有明确归口的管理部门,近年来新建的为数不多的机耕道中,相当一部分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按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角度来布局,使机耕道对农机化的保障作用大打折扣。

二、机耕道建设的出路

一是鼓励土地流转,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在短时期有效地推动机耕道建设,而机耕道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规模经营和农机化作业。当前,应尽快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把那些撂荒和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承包给专业化的种植大户,并从政策上给予必要扶持,推进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大力引导、支持、鼓励农业专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大户的发展,逐步实现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壮大规模,从而实现农田耕作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二是政府引导,多方筹资。各级政府应明确机耕道路建设的基础性和公益性,把机耕道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优先保障,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包括机耕道在内的农村道路建设;每年从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划拨部分机耕道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田间道路建设;农村农机户、农业种植户按农机动力数和土地亩数自筹部分资金用于机耕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