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语言教学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整合课程理念的深刻影响,为了便于教师开展和组织教育活动,将幼儿教育划分为艺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等五大领域。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和全面性,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全面性”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将各领域教育内容进行没有脱离学科界限的“拼盘”。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应当是采取将幼儿教育体系的各个成分、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课程理念
1.整合课程理念关注“完整的人”培养
整合课程主要强调全面整合幼儿发展领域与各学科领域,把儿童需要获得的经验、需要学习的内容回归到儿童生活,采取各种整合的方式,实现“完整的人”的培养目标,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2.整合课程突出课程的生活性,关注儿童生活
幼儿课程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要具有游戏性、故事性、情境性、精神性、科学性、程序性、结构性、逻辑性。课程内容要符合幼儿特点,要源于儿童生活,使他们在游戏、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3.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整合要反映出课程的生成性
整合课程是需要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建构,在教师和幼儿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展开,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兴趣安排学习内容,还要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整合状态下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整合课程实施初期,其实还是分科课程
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于分科,在整合课程实施的初期,存在着整合课程活动转变过程中,仍然实行分科现象,对整合课程没有真正地理解。例如,教师在主题活动设计时,认为语言教育内容需要加强或者语言教育成分还不够,教师就会补充一些与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故事、散文、儿歌开展活动。很多教师认为主题活动涉及不同领域的经验和知识应当进行平衡,这样就不会出现经验和知识的缺失。上述想法代表了一部分幼儿教师比较注重平衡各领域的学习,仍然是按照分科理念进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造成课程整合失去了意义,其实还是分科教学。因此,幼儿教学要对整合的语言教育和分科的语言教育有清楚的认识。
2.有些幼儿教师为了整合课程,对于儿童语言核心能力发展没有引起重视
整合的理念在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师针对某一主题习惯将与之相关的活动都组织到一起,然后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科学的理念进行组织,但是从整合课程观点来看,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活动之间的整合性和连续性不是很好,活动的设计没有从幼儿的情感角度以及经验出发,活动的开展是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这样的整合是不科学的,没有意义的,是学科的拼盘。整合不是采取不同的内容放在一起,而是在于学科的内容是否有质的变化。学科的拼盘所形成的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缺乏整合性和连续性,只是进行简单的堆放,对于幼儿语言提升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还没有兼顾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
整合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要尽可能做到教学内容纵向和横向都要兼顾到,只有这样幼儿的写、读、说、听等能力才能得到科学的发展,使幼儿不断地得到新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幼儿园对课程的整合通常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教师对主题活动的编排和设计都是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一般都是依据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进行。
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整合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应当是多层次的,各要素多样化的整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应当能够体现情感体验和自主探索,要能够做到教育和保育的有机结合。幼儿教师要能够做到幼儿语言教育突破领域界限,与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语言教育关键是创设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给幼儿积极创造语言表达、评述、协商、同伴讨论的机会,这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多媒w技术;幼儿语言教学;应用原则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辅助作用。由于幼儿自身的独特性,幼儿教学也应该与之相适应,通过立体、实时、直观、灵活的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阶段,对声音、图像、动画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兴趣,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造出立体动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自然、轻松、愉悦、逼真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1]。比如在《梨子小提琴》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小提琴,利用Flas让小提琴动起来,同时结合小提琴的声音,运动的画面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结合声音带来听觉上的冲击。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顺利开展语言教学,教师应该增强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多种素材相结合,丰富教学活动。另外,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感受,能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猴子吃西瓜》中,原先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呈现,而在多媒体设备中可以呈现出多种形态的猴子,分别代表猴王、小毛猴、短尾巴猴、老猴子,用通过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出每只猴子的不同形象。这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形象性,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幼儿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故事的含义,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适用性原则
虽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优势,能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素材,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所有的幼儿语言教学中都一定要用到多媒体技术,也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应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是借助多媒体之后是否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2]。
2.生动形象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想象力较为丰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注重对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生动形象的教学,能够实现现实与幼儿思想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3.趣味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生动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注重对教学素材趣味性的提高。比如在《三只小猪》中,教师可以首先制作出大灰狼和小猪的形象,在教学中让幼儿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再结合不同的声音,给幼儿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有利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4.互动性原则
幼儿语言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一般都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展开的,尤其注重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凸显。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营造出轻松、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但是需要注意充分地发挥其交互功能,既加强幼儿与媒体素材之间的互动,也要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动态的过程,提高幼儿的参与程度,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
总之,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既是时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遵循适用性、生动形象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原则,确保幼儿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手段,注重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艳波.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5.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语言教学;应用探讨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言教学方法
幼儿的知识文化较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其语言运用一般都具有随意性。所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生活实际与语言教学相联系,促使幼儿通过相应的生活经验进行语言学习。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语言教学进行优化,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进行“地球清洁工”引入环节教学时,幼师可以依据幼儿喜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招聘会”,让幼儿通过这些动物角色的应聘介绍,理解“招聘”与“清洁工”的含义,从而有效地让幼儿对这些新鲜词语有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言教学内容与资源
较高的语言素养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扩展人际交往范围,同时对理解具体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幼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挑选最好最优的教学资源与内容,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扩展幼儿的语言知识面,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信息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例如,在进行“地球清洁工”家庭共育环节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可以要求幼儿回家之后同家长一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以巩固课堂所学的关于地球清洁工的知识与故事。回到课堂后再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如此,不但有效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语言信息,为幼儿语言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幼儿一般都喜欢活跃的课堂环境,喜欢通过轻松的交流学到知识。故而,幼师可以营造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幼儿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同时,幼儿还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听到别人的赞赏。对此,幼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语言交流情境,让幼儿的语言得到充分训练。通过视频短片等具有声音、画面的播放为幼儿提供生动、趣味的语言交流环境,从而启迪幼儿的语言思维与激活逻辑思维,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地球清洁工”语言表演教学活动中,幼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课件,从而向幼儿具体展示“地球招聘会”的细节。比如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植物等,让学生能够通过事物对语言产生认识。同时,幼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PPT课件的内容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此,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掌握语言,体味语言的含义,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效率,提升幼儿的语言掌握水平。笔者认为幼师还应不断进行探究,将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运用到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让幼儿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当然,幼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尝试与实践,开辟语言教学新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机整合,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整体质量。这也是幼师的核心任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白慧茹.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和时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关键词: 体验法 幼儿语言教学 应用方法
一、引言
体验式教学法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该方法在幼儿教育体系中也开始逐渐推广,并收到一定的实效。体验式教学法在美术、音乐、数学和语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该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学习流程与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可见,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作为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需要根据幼儿心理认知特点,加强体验式学习过程。本文采用实录描述与分析,力图运用体验式语言教学法,寻求当前幼儿语言教学中体验不足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但幼儿园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教师讲述——幼儿欣赏——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基本模式上,且所使用的导语雷同,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幼儿处于相对被动位置。
由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单向传输,缺少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致使幼儿无法体验具体的语言情境,继而影响到语言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幼儿语言能力认知已经发展到更高程度的大班阶段,幼儿体验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幼儿语言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倾听与复述方法,幼儿缺少对所学内容的想象、预测和概括等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幼儿对语言学习的体验不足,新奇感受到挫伤,洞察力无法培养,导致语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可见,缺少体验是罪魁祸首,也是当前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据《辞源》,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Experiencing),既包含“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等内在心理感受,又包含“实行”、“实践”、“以身体之”等外部实践内涵,可见,“体验”不同于“经验”。“经验”重视主体心理建构,“体验”则是在“经验”基础上,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心理建构。它指向个体,让个体经历过程,促发内省与反思,激发对学习内容的独特领悟,充分展现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与个体体验的个性特征。
我们认为,在体验式的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言活动中主动参与,通过亲身经历与表演,获得对语言故事、童话、散文等文学作品内容的情感体验。它让幼儿真正作为认知主体参与丰富的活动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语言表达。
就语言教育而言,我们更注重幼儿运用语言将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表达出来。语言的表达是幼儿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交流的同时,幼儿们对语言活动进行体验和表演,是进一步理解和更深一步表现的有效方法,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体验活动中获得提高。由此,针对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我们对幼儿语言教学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尝试解决缺少体验的突出问题。
三、体验法与幼儿语言教学
体验教学法其实来源于语言的体验观。语言体验观为语言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对体验式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体验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适切性
幼儿随着体验的丰富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其词汇逐渐丰富,语言理解力进一步增强,语言连贯性得到较好体现,已能运用语言与人交流。随着其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5-6岁已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为有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喜欢操作、乐意探索。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他们对规则游戏、竞争性游戏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他们对能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一切学习活动与游戏均充满兴趣。一旦置身于设置的特定语言情境中,他们就懂得调动各种感官体验、感受,获得积极的情感共鸣,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故事、童话、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力量,掌握部分语言表演的技能,同时提高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发展能力。
可见,该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心理需求,体现出体验法在幼儿语言教学实践当中的适切性。因此,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尝试实施体验法教学完全符合幼儿时期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体验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流程设计
基于体验,兼考虑幼儿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我们设置体验法语言教学的基本流程如流程图1所示:
图1
如图1所示,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运用已有词汇、言语经验进行表达与讲述。在与教师、同伴的合作中积极互动,体验表演快乐,提升幼儿言语技能。
(三)体验式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体验式语言教学的实质是情景再现。它主要创设直观、丰富、充满童趣的环节,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看看它是谁、听听它们在说什么、抱一抱、和它打招呼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示范—幼儿学习—互相合作—表演体验”循环重复,创设学习情境。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发展智力。幼儿则通过参与与观察,提高语言能力,在相互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语言学习内容的内化。因此,体验式幼儿语言教学需要在创设情境后,综合运用多种与情境创设相关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愿意表达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有时,孩子想表达,而成人往往不愿意认真听,甚至无故打断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交流的权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此外,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当幼儿说的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导致他们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新的课改理念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注意保护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善待幼儿的语言运用表现,创设宽松的运用环境。
二、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让幼儿有机会说
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对幼儿实际的言语交往能力给予指导,把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环境。因此,要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讲述。
与其他教育领域的配合也不可或缺,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事。幼儿在健康、科学、社会、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中,同样离不开语言工具。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说一说数的分解、组成,图形的特征、颜色等;社会活动中说一说自己该怎样做;艺术活动中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等。所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师的任务,其他领域的教师也应注意对幼儿语言的指导,配合语言领域教师,共同为幼儿语言的良好发展承担责任。教师还应指导和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父母与孩子言语交际应注意什么。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一般来说,教师喜欢将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寄希望于艺术教育。其实,新《纲要》指出,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例外。语言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讲述欲望,所以我们应学会选择能诱导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教学内容。
四、创设阅读活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阅读活动是幼儿交流、分享各自阅读经验,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新的认知冲突,构建阅读新经验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首先可以在低结构活动中投放阅读材料的录音,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倾听录音,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其次,在高结构活动中通过回忆交流倾听的内容、互相交流理解的内容、质疑表达互动的内容、完整欣赏阅读材料等环节,注重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再次,高结构活动结束后,将相关的活动材料放进语言区,使幼儿的学习得以延续。
五、创设社会实践活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大班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该类活动更注重对幼儿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该类活动中,营造积极的活动环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活动开展前要注意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并在互动中解决小组的建立、人员的分工、任务的分配等问题;其次,活动开展时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以此促进幼儿交往交流能力的发展;最后,要注意在幼儿活动后进行总结,唤起幼儿对语言交流经验的回忆,进而巩固活动的成果,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