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 教育培训行业 发展

在知识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展开了调查研究行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53%的大学生对教育培训行业有着初步的了解,同时,基于人群调查的基础上发现,8.6%的人群倾向于教育培训行业讲授法的实施,另有54%的人群热衷于实地考察的教育方法。为此,当代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以下就是对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状况的详细阐述。

一、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教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品、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即基于2015年相关调查数据表示,教育培训纠纷案件已经上升至2500件左右,以3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同时质量投诉案件所占比例最大,为45%。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以此达到教育目的;第二,在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中得知,有30%以上的人群认为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机构众多、集中度低”的规模发展问题。例如,规模超过100人的教育培训机构仅占据2%左右,为此,应强调对其的有效处理,提升整体教育行业服务水平。

二、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稳固我国教育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求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应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即从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市场预测调查中得知,我国教育行业在语言、会计、就业技能、IT等领域发展过程中,将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亦将鼓励各地区家庭增加5000元的教育培训支出费用。此外,就2015年教育培训行业总规模调查数据表明,其在线教育比重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上升至8%左右,即约800亿元,同时市场规模增量亦将凸显出3500-4500亿元的发展趋势。另外,在教育培训市场分析报告中显示,到2016年为止,我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出约23%左右的发展趋势,即超出1700亿元。为此,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利用,即落实实地考察等教育方法,继而由此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且推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上升至约736万人,且结业人次为92.28万人次。同时,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非学历中等教育学生的人数及毕业数量分别为4613万人次、5084万人次。同时,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已经达到约10万所,即其未来市场发展规模呈现出较大的发展趋势,为此,中国教育行业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教育培训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

(一)建构公共服务平台

在相关数据调查中得知,希望政府部门公示合法机构、办学标准、教师资格查询的人群分别占据了62%、50%、45%,因而在此基础上,新时期教育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整体竞争实力,即应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构,且在平台建构过程中注重对网络平台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为教育者、教育机构等提供公共政策法规制度、公共信息公示等信息交流平台,就此提升教育培训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并引导其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手段。此外,基于公共服务平台建构的基础上,要求技术人员应注重完善平台信息采集、、查询等功能,并强调对教育行业发展状况、规模、社会评价等层面的真实反映,由此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且就此缓解就业危机问题。

(二)完善管理体制

在教育培训发展状况调查中发现,有38%的人群鼓励信用保证金制度的建立,以此来满足教育行业发展需求。为此,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当前教育机构应强调信用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即以20%-30%为标准,要求学员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缴纳一定金额的教育资金,以此来保障学员利益。同时,在信用保证金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求保险公司应作为第三方机构对教育部门的资金运作状况进行监督,以此在教育机构倒闭的情况下保障学员利益不遭到侵害。此外,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亦应注重强调检查、评估、认证等制度的建立,以此来实现对教育机构发展状况的评估,达到高效率教育目标。

(三)加强社会监督

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强调社会监督环节的落实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提升教育机构教育质量,要求教育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应建构自我评价系统,继而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此增强群众整体信服度,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第二,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应注重倡导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完善,由此引导学习者、社会主动参与到教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过程中。例如,某教育机构在培训课程效果评估过程中即鼓励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代表参与到评估环节中,并以举报箱、投诉点等途径来展开评估行为,由此引导教育行业不断优化自身课程形式,且就此实现对自身发展规模的系统化扩大。

综上可知,我国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影响到了自身整体发展步伐,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高水平教育环境的营造,要求新时期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应从加强社会监督、完善管理体制、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角度出发来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并基于“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贯穿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迎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昌送,王立红,李明惠.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态势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02):35-39.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质量;责任体系;考核评价;培训需求;师资建设;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责任体系,将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一提起教育培训工作,往往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其实不然。要想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单凭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做到的,应建立和完善一种广泛的培训责任体系,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各级管理者、员工本人在教育培训方面各自应负的责任。只有各级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作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有大的突破。

(一)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

人力资源部门对教育培训工作负有归口管理、政策引导和规范各级工作的管理责任。企业应将培训主管专员、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和分管人力资源领导的职责落实到位,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评价与考核。

(二)各级管理者的责任

各级管理者的重视是教育培训工作得以落实的基本保证。企业应对各级管理者建立起责任体系,将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写进各级管理者的岗位说明书,将其带领团队学习情况、支持下属参加培训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等列入述职内容,并纳入其绩效评价与考核。如此,各级管理者就会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组织开展本部门的培训。

(三)员工本人的责任

员工本人是自身发展、岗位能力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为胜任当前岗位并为职位晋升做准备,员工必须投入必要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积极主动地通过参加培训、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研讨交流、自学、培养新人等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员工自身发展的要求。由于相当一部分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判断和计划,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时,单位就需要从制度层面对员工本人在教育培训方面提出明确的职责要求,并严格考核,督促其进步提高。例如将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对员工的考核评价,与薪酬激励、职务晋升等挂钩,教育培训工作不达标者不能评为年度优秀、职务不能晋升等。

通过责任体系分解,把培训责任制度化后,只需严格进行考核落实,就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严格评价考核,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有了完善的责任体系,要想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既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培训责任体系的基础上,评价考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培训课程的评估;二是对员工、各级管理者、各业务部门的评价考核。

(一)对培训课程的评估

要通过对培训课程的评估来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具体培训课程的评估可以参考业界广泛提及的柯氏四级评估法,但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既要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更要关注培训课程对参训人员的影响,即参训人员的真正收获以及参训后产生的行为改变和业绩提升等。

(二)对员工和各级管理者的评价考核

对员工本人和各级管理者的评价考核要与教育培训责任体系紧密相关,按责任体系确定的责任和考核标准,对员工参加教育培训活动、各级管理者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进行评价和考核。评价和考核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员工是否按要求参加了培训活动,各级管理者是否按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关活动;第二,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评价要与职务晋升、薪酬激励等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岗位能力,激励各级管理者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对各部门的评价考核

对各部门年度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价考核要融入目标责任体系,要把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具体培训项目的考核、所承担计划内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起来,从“量”和“质”两方面综合评价,起到对各部门正面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计划

责任体系和评价考核好比是用外力“推”,而抓住需求、提高兴趣就好比是用内力“引”。只要抓住、抓准了员工的培训需求,将“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教育培训工作就能达到顺水行舟、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任务分析、员工分析三个层次进行。

(一)战略分析

现代战略管理的奠基人、战略管理之父安索夫提出“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对目前从事和将来要从事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战略决策。”企业要对未来在生产技术、市场服务、组织管理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分析预测,依据其确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结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内外部环境、员工素质结构等制定培训内容。

(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要结合单位的具体工作,分析其中的任务,梳理出要想顺利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该工作岗位制定培训内容。

(三)员工分析

员工分析主要是用来确定哪些人需要培训,需要培训哪些具体内容。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关键者咨询法、访谈法、群体讨论法、关键事件法等。应充分考虑不同岗位、职级、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的员工在当前阶段的培训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不同员工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目标和需求也是具有明显差异的。

在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后,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可信度较高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依据报告分层分类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计划。

四、抓好师资建设,挖掘内外部资源优势

授课老师是实施教育培训的主体,建设一个素质高、能力强、内外部资源兼顾的师资团队是企业培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充分发挥内部专业人才优势,整合智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应建立内部培训师资选拔培养机制,把师资选拔与教育培训的责任体系、课程体系紧密挂钩,使选拔培养的目标更明确,使师资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更具系统性,流程更清晰,逐步形成完善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师资体系和动态管理的内部师资库。同时要从制度上广开外部师资选用渠道,通过清晰的流程,发挥各方渠道优势,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先单位、专业培训机构等外部资源,为企业人才培养服务,逐步形成完善的动态管理的外部师资库。

师资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既要有历史数据的积累,又要有考核评价分析,既要有进入机制,又要有淘汰退出机制。通过动态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内外部师资的优势,持续为企业培养实用、适用人才。

五、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形式

培训方式创新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参加的积极性。

(一)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细化不同人才队伍培训层次,采取外派参加高端讲座交流研讨、内部专项培训、境外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网络培训和自学、考取资格证书等多种培养方式,系统提升人才能力和水平。

(二)扩大教育培训范畴

将员工撰写论文、专利申请、参加学术技术交流、培养下属、内部培训授课、编写教材等活动纳入教育培训范畴,通过合理的学时认定作为员工的有效学时。

(三)发挥网络教学作用

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充分缓解工学矛盾。让员工能够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和培训评估,通过网络记录学习情况,作为员工有效学时的组成部分。

六、结语

要想把企业培训做好,需要做的远不止以上几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哪一种培训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应该结合实际,不断以创新的思维引领教育培训工作突破性发展,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1、三农服务

落实好农信“三农信息员”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知识、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为村里找项目、帮技术、跑资金,根据信息员在服务期间表现、到村任职满两年后,本年度力争一批同志考录为正式员工。

2、实践活动

开展争当“十大员”主题实践活动,争当“十大员”即: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科学技术“推广员”,服务群众的“代办员”,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员”,致富信息“传递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党情民意“报告员”。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技能本领,进一步密切与群众关系,坚定其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

3、远程教育

依托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个人专业特长,履行好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做好远程教育登记簿和民主议政日登记簿的填写工作。

4、宣传报道

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做好《阳信县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简报》或《沃土》文章的征集工作。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过程中所闪现的亮点,要注重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的调查和研究,定期撰写高质量的村情调查分析报告。

5、学习培训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力度,为其创造和搭建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每季度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培训至少一次。

6、政治培养

根据工作需要,争取年内培养村党支部书记;任命一批同志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落实好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日常考察培养工作。

7、日常考核

按照便于操作,奖勤罚懒的工作思路,强化日常考核,进一步修订完善《洋湖乡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办法》。

8、工作例会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范类 教育培训 市场拓展

        21 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生活节奏与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变得越来越迅速。而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职业生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竞争。因此,强烈的继续学习愿望与“充电”的社会需求催生并推动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壮大。而我们看到尽管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但是似乎目前高校的培训服务遇到了不小的瓶颈,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由于目前很多师范类院校都在进行学校发展定位的转变,因此笔者试图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探究师范类高校教育培训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一 当前教育培训市场概况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教育培训市场产生和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策的实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目标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制定,使得国家经济结构、人才结构正在进行着明显的调整。而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有企业中剩余职工的再就业、党政机关内精简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转岗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促使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重视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非岗位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加,这种以优化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投资型学习悄然兴起。据国际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 年底我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20 万亿,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性支出平均消费645.9 元,同比增长3.8%。全国居民潜在的教育支出每年约为3000 亿元。可以看出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动机之一。这些都为教育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而中国培训市场规模以每年200亿的速度扩张,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2.期待更好的职业生涯,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受到重视

        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居高不下,就业市场供需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迫使在校大学生除传统的考研考博之外,只能通过各种培训掌握多种实用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种培训都出现了报名人数大幅度攀升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原先的“铁饭碗”“大锅饭”被打破。劳务制度的改革使得在岗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加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性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因此为了能够应对由于知识和技能老化周期的缩短而可能遇到的裁员风险,确保自身在未来能有更好的职业生涯,在职人员对其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这也为我国的教育培训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培训细分市场发展不均匀

        首先,从培训项目类别的角度看。《2007-2010 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it 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培训教育业的支柱。其中,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 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而目前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总数已达5 万家之多,预计到2010 年底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达到300 亿元。而去年全国it 职业培训市场实现销售额53.8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4%,今年的预计增长率为15.7%。至2012 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2%。由于资本对行业的持续注入,部分品牌it 培训机构进一步扩张,形成品牌it 机构高度垄断市场的格局。去年it 培训市场品牌集中度显著提高,前10 名it 培训机构占据73.9%的市场份额。在所有产品中,软件类培训产品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少儿教育,特别是早教机构近两年发展迅猛。随着“80后”人群陆续为人父母,又一个生育高峰也逐步显现。据预测目前中国的早教潜在市场已有上千亿的规模。其次,从培训提供者的角度看,当前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培训班;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各种学会团体办的培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公司、个人。目前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和民营的教育培训机构,这两者就占去了市场份额的85%,另外还有一些政府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也有一定发展。据资料显示,2007 年各主要高校继续教育(不包括mba 教育)盈利情况为:清华大学6.9 亿元;北京大学5 亿元;中国人民大学3 亿元;浙大和南开同是过亿元的大户。而各大品牌民营培训机构每年以约25%的速度扩张也推动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标准、教学标准和服务标准的全面提升。 

        二 师范类高校举办教育培训的特点

        市场规模的高速扩张与无限商机,使得很多民营投资者趋之若鹜。但反观传统的高校培训,除了个别名牌大学仍能够借助其品牌效应在市场内站稳脚跟外,大多数高校只能算勉强维持,甚至是早早就被挤出市场竞争,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究其原因,我想我们必须从此类院校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国家公办的高等学府,师范类院校举办培训具备教学成本低的绝对优势。第一,随着近几年的高校硬件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各高校包括师范类院校在教室、实验室、学生生活区的硬件配备上较之以往都上了一个台阶,能够做到同时满足统招学生与为校外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要求;第二,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质量有保证的稳定的师资队伍,这为开展培训节省了大笔开支;第三,在专业理论方面,由于高校都担负着学科建设和研发的任务,在专业理论上有着民营培训机构不能比拟的理论基础与优势。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多年积累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得其在语言类专业、教育类和心理学专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起点。这为院校提供语言类培训、教师培训、幼儿教育以及考试类培训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也为师范类院校节省了不少课程开发的成本。

        可以看出,师范类高校举办培训的优势是巨大的,但劣势也是明显的,甚至有时是致命的。首要的一点就是办学体制的僵化。由于公办高校多年来一直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办学,行政化的管理结构,使得其在对外举办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三个致命缺陷:第一,培训地位不及统招办学,无法在学校整体发展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由于公办院校的经费来源大多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因此举办培训势必不能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二,计划经济模式的惯性思想使得学校始终沉浸在买方市场的优越感中,不能及时更新培训项目和课程内容,致使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学员的求学愿望;第三,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培训班的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严重缺失,使得学员在将其与一些大品牌民营培训机构比较时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导致生源流失。另外,尽管目前很多师范类院校都在进行学校定位的转型,积极地调涨专业结构,但理工科和应用性专业的学科劣势还是在教育培训项目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诚然,提高学员的基础文化素质及理论修养确系高校举办培训的一种社会服务属性的体现,但是,实用性与时效性同样是学员选择是否参加该培训的原因和动机。因此缺乏实用性的课程内容成为了师范类高校培训发展的主要阻碍。

        三 师范类高校拓展教育培训市场的途径

        1.调整办学模式,引进经营理念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培训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具有产业特性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社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或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过程中卖方提供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而买方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费用从而获取参加培训的权利,并经过培训得到个人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增加社会竞争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交换关系;其次,培训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体能的消耗向学生提供服务,同时也获取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最后,既然培训的市场机制是客观存在,作为培训机构就应该引入产业运行机制。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计算投入和产出。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及时对社会和学员等买方的需求进行反应。

        2.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既然培训是产业,具有经营性,那么作为培训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以买方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宗旨。因为当学员和培训机构达成培训协议时,作为服务提供者,培训机构就对学员做出了服务承诺,并需要按照承诺提供相应的教育劳务,以实现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这样才不会在还没有和别人开始竞争的时候就被踢出局。

        3.开发优势项目,发展特色培训

        尽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是当前很多师范类高校的转型目标,但要完成专业结构调整还需时日。因此尽管很多应用性专业的培训市场很火爆,但笔者建议师范类院校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进行竞争。师范类院校在教师培养、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的优势是其他非专业机构难以超越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优势做大做强,打造这些培训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一流品牌。另外,在其他专业方面可以采取和那些大品牌的民营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学习人家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日后的专业调整做好理论和实践储备。

参考文献

[1]俞建伟.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高等工程教育服务研究,2008(5)

[2]董兵.关于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2004(5)

[3]蒋立文.略论加入wto 教育培训服务的推展.中国成人教育,2002(12)

教育培训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以下简称乙方)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明确双方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双方共同商定,特制定如下安全管理协议:

一、甲方委托 担任 工程现场负责人,全权负责该合同的施工生产、安全等一切事务,并承担全部责任。

二、 基本规定

1、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行业、部门的各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乙方还必须遵守甲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业主方制定的承包商安全考核办法、安全管理协议,从事生产。

2、乙方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由乙方负责缴纳办理,并到当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用工登记及年审。

3、双方共同加强对本单位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化解纠纷矛盾,确保一方平安。

4、乙方按生产总值的 上交管理费(含税费)给甲方。

三、 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一)乙方职责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安监部门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培训办证由乙方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本工种工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复印件、教育培训情况必须报甲方备案。

2、爆破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领退、运输、使用爆破器材。若违反爆破器材管理规定,乙方承担全部经济、法律责任。

3、甲方有权对乙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损坏生产、安全设施等违章行为,按照甲方《安全生产奖惩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4、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5、每日作业前,必须进行岗前会议和班前会议,并有记录。

6、必须提取足额的安全费用(原则上不低于工程总造价的2%),并作出安全费用计划,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计划和落实情况报甲方备案。

7、必须加强对作业人员和家属进行用火用电安全教育,搞好防火安全工作,规范用电,配备消防器材,避免用电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足量地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并督促检查佩带和使用情况。必须按照规定对施工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出现职业病,乙方必须积极给予治疗并承担相应费用。

9、配备专职安全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每日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于安全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项目负责人要开展日常的安全自检自查,每周下井检查不得少于2次。

10、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实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奖罚,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11、加强安全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特种设备、危险物品和危险源的管理。

(二)、乙方权利

对业主提出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业指令,应当拒绝。发现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情况,必须停止作业或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撤离现场。

四、 事故处理

1、乙方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凡因生产事故发生的一切责任由乙方全部承担(包括经济和法律责任)。

2、在生产过程中,乙方人员如发生安全事故,甲乙双方要积极配合组织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分析报告,做好善后工作,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3、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并邀请业主参加,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4、因乙方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频发,甲方有权解除乙方的施工合同,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规定的从业人员,甲方有权对其进行清退。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甲方:江西创兴建业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