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酒店运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通数字旅游体系是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旅游经营全流程和旅游产业全链条的全面数字化应用。以提高旅游信息服务质量为指导对象,对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消费者层面,技术层面对现有旅游信息服务内容进行整合,结合新的技术如“3G”的推广运用,突出消费者体验,行业经营管理,国家调控规划等方面,从而基于产业链关联因子来构建新的数字旅游体系。
关键词:数字旅游体系;信息服务;产业链相关因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旅游业要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以先进的营销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拓展理念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数字化旅游体系的提出和建设将实现旅游管理高效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产业高级化和旅游体验高端化,创造一个主体多赢的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
1. 数字旅游体系的构建原则
突破传统的行政层面,整合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消费者层面,技术层面等各类要素,实现旅游产业链条式数字化体系。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的整合。以应用为目标。对现有的公共资源如(金融,交通等相关行业)和旅游所需资源内容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数据库来补充数字旅游所需相关数据;通过对现有的各行业所需数据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化进行标准化分析研究;梳理旅游产业链条相关联的各个因素,对其现有的信息化模式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突破原有的国家级定点,企业级各管各的信息化模式。根据体验经济下的各个分类,对UI(用户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消费者最终需求和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误差所在。
注重在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整合,将旅行社信息、景区信息、在线旅游服务等资源横向整合,作为目的地信息服务建设的隐形后台,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实现旅行社信息和产品营销、景区多媒体推介、交通、住宿和餐饮资源的整合,在高可信网络上开通新型数字化旅游综合服务。
2.数字旅游体系的应用
基于不同层面的应用,依据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主体的应用模式分析,构建不同层次下数字旅游的分支架构。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地区形象推广,职能部门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电子政务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它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DMS之外,旅游电子政务的建设也是旅游局实现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旅游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旅游政务内容处理和集成,在互联网络上实现部门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便捷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
二 、行业相关产业层面
1)旅游景点(区)——数字景区建设系统
数字景区是随着3G视频服务的应用.景区管理人员监控各景点提供远程监控及手机监控功能,可以在各具体景点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将现场的风景和游人的实时视频传送到监控中心,为公众开放的景点还能免费提供给游人观看。景区服务和管理都高度使用数字化系统建设。
2)酒店业——酒店信息化系统和连锁分销网络
现代酒店信息系统是一体化数据集成中心,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挖掘、汇总和梳理,为酒店经营分析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围绕酒店的信息服务、 智能化管理、面向客人服务管理、内部业务管理、网络营销等服务管理内容,它的范围包括酒店运营管理系统(PM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在线采购库存管理系统(OPS)、中央预定系统(CR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员工远程教育/培训系统(E- learning/training)等方面。
此外酒店分销是网络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一个网络分销预订平台。加入该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或博客上展示图片、文字链接或搜索框,只要通过平台的展示预订并入住的订单,平台将提供的佣金。这是一种基于酒店业务开拓的业内分销平台。
3)旅行社——旅行社信息化管理、业务拓展(旅游电子商务)
旅行社商务电子化是指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应用于旅行社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旅行社业带来更大的商机、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利润。主要包括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旅行社ERP、CRM系统以及开设旅游直销网店等。
4)预订平台——携程旅游服务聚合平台
以携程为代表的预定平台系统,预定平台系统是将有资质的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汇集于互联网平台供用户查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同时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上述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联系并预订相关旅游服务项目。
三、消费者终端信息获取平台
1.公共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交通数字地图/信息港
数字地图向游客介绍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历史文化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比较优势、旅游资源的分布等,还必须实现多用户条件下的并发操作和进行指定旅游线路的快速检索、查询,可在线查找指定的旅游景点信息和旅游服务设施。利用GIS提供的功能和方法,实现游客指定旅游线路的漫游跟踪和快速还原显示,能够流畅实现依托于宽带网络硬件平台与旅游信息系统的虚拟旅游,达到吸引潜在游客的目的[4]。还要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旅行社、酒店、机票甚至景点门票的查询和预订服务以及方便的进行旅游投诉在线服务等功能,争取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2.各种旅游专业网站
旅游网站可分为资讯类,服务类,特色类等。资讯类包括旅游资讯、行业新闻、网站黄页、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服务类包括整合网站资源的网络联盟、 区域性的旅行社网站、政府网站等,可提供景点搜索、酒店订房、票务预定等服务;特色类包括自驾游、自助户外自然游、特色主题游如探险游、修学游等。
四、技术架构层面
作为数字旅游支撑的关键技术,包括宽带网络传输和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种软件集成技术,为整体系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使数字化旅游成为可能[2]。
结语
数字旅游体系归根到底,就是提供旅游信息服务: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过渡;为旅游企业提供及时的旅游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旅游者个人提供旅游地的与旅游有关的各种旅游信息和预订服务,并可根据旅游者的喜好为旅游者制定特色路线,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让旅游者提前进行体验;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虚拟的实习环境,为旅游教学服务。通过搭建全新的数字旅游体系,以整个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现有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思路,结合国家公共资源,提升整个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宫兆宁,宫辉力,赵文吉.数字旅游建设体系结构设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5): 85-89.
[2]胡丽琴,刘明柱,杨永强.数字旅游体系框架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7(2): 81-83.
[3]张玉改.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江苏商论, 2008(4): 97-99.
早在2010年1月,九寨沟承担的国家863重人课题
伴随着九寨沟智慧旅游建设的有序推进,加上景区周边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每年九寨沟所接待的游客量呈增长态势。仅今年上半年,来九寨沟旅游的人数就达到127.10万,同比增加29.30%。为了应对旅游高峰期对景区管理带来的考验,目前九寨沟景区正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率先将微信平台引入景区的运营管理中来,建立了微群指挥中心,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建设数字化景区
九寨沟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中一直走在前列,是我国景区数字化建设的领跑者。2004年,九寨沟管理局就承担了建设部项目“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应用研究”课题的《数字九寨沟综合示范工程》。该项目于2005年6月被建没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工程,并向170多个风景区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推广。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九寨沟已建成了150M无线对讲系统、SOS景区呼救系统,以及景区监控系统。
“数字九寨”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创新性地建立了“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旅游服务信息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集成应用体系,探索出中国景区数字化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及旅游产业营运新模式,建立了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数字九寨沟体系构成了景区数字化建设的标准,体现了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的优势,在国内外景区数宁化建设和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运营中均居领先地位,是中国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数字九寨”中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自2002年1月开通以来,所有旅行社实现了网上订票,多家景区和数十家酒店进行了网上销售。截止2013年底,已实现门禁安全通过游客超过2286万人次,网上安全交易突破40亿元,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数字化升级版
随着九黄机场扩建,九寨沟兰成铁路、九环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周边灾后旅游恢复基础工程的实施,有专家预计,九寨沟在不远的未来,日均游客量将达2万多人次,届时年接待游客量将达400-500万人次,游客规模将远超九寨沟现在的水平。因此,那时的九寨沟景区将可能会碰到难以想象、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景区安全、车辆调度、景点游客流量控制、乘车站点游客排队、食品安全和气候问题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有可能影响九寨沟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面对可能到来的压力,九寨沟管理局在“数字九寨”一期成果基础之上,积极推进二期工程的建设。此时,“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随着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也孕育而生。
对九寨沟而言,建设智慧景区既是立足于解决九寨沟所将面临的问题,更是满足建设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需要,促使运行管理有序、可控、安全、节能;景区服务简捷、高效、可靠、随身:处置突发事件快速、准确、协同、并行,达到“信息实时、功能联动、运作分工、控制集中”的总体要求,并最终为游客提供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服务。
2010年10月底,九寨沟景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景区,“智慧九寨”的建设在景区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是基于采用精细化的单元网格化管理办法,结合可量测实景影像技术,再造景区精细化管理流程。通过此平台可以监测到整个景区各景点的基本运行情况,包括实时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等,以便能及时处理,这为九寨沟景区的高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软件支撑平台。
在网格化管理一期项目试运行期问,九寨沟景区向一线工作岗位投入50台“景管通”手机,景区一线员工若在景区内发现问题,比如栈道损坏等,就可以用这种3G手机拍照并上报到景区的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发给相应的职能部门,该职能部门处理完之后,再把结果发给发现问题的员工,由上报问题的员工核查处理结果。而在二期项目中,将会有100台“景管通”3G手机投入景区一线管理,有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和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九寨沟景区将被分成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操作,实现有效管理。
九寨沟景区在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集成视频、物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这在全国景区是第一家。通过网格化的管理,将进一步提升景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该标准在充分实践后,将积极申请国家标准,并向其他景区推广,这对推动全国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此外,为了能够应对景区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文字和视频数据,包括应对外部的互联网因素所产生关于九寨沟以亿计的数据,九寨沟建立了景区管理及景区相关产业的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感知系统等所有数字景区系统。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完成如景区客流波动预警,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以往无法完成的任务,并与景区营销、公安、交通、产业规划、景区公共服务等体系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旅游信息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实现智能化服务。
合力共筑”智慧九寨”
2011年6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智能旅游研讨会在九寨沟拉开帷幕,该项目由导航定位芯片与终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展开示范应用。
此项目面向旅游行业应用需求,以“数字九寨沟”为基础,将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现代智能服务技术结合应用到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融合卫星导航、区域定位、移动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开发智能管理型、搜救型、环境监测型等系列用户终端,研制智能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旅游景区游客调度与引导、应用管理和区域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游客带来新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实现九寨沟以信息化促进景区旅游、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低碳景区、低碳旅游的建设,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2013年,九寨沟再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跨区域多形态的实景三维智慧文化遗产及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对中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渊源、传承、保护的研究,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化中西部文化遗产区域地理信息地图,构建了全国首个跨区域多形态实景三维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模式,开展区域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创新文化旅游休闲服务模式,繁荣文化旅游。
据了解,该项目意在为景区打造集管理运营、票务预订、游客服务、三维展示推广为一体的集成应用管理实景平台,融合移动互联网及4G移动终端技术,为游客提供基于实景位置服务的随时随地随身的个性化旅游服务信息,实现多行业旅游资源的智慧共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及相关经验推广应用,提升大旅游区域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化产业同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引领新的现代服务型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而在今年年初九寨沟举办的“2014智慧旅游年九寨沟首游式”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参加。这不但引领了全国智慧旅游新变革,更迎来了神奇九寨的“智慧春天”。
关键词:九寨沟 智慧景区 管理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77-0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景区的应用,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了景区的高效运营,助推了传统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1]依托科技手段,九寨沟景区探索出了中国景区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建立了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1 智慧九寨的项目依托
2004年,九寨沟景区承担了国家建设部的“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应用研究”课题――《数字九寨沟综合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并创新性地建立了“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旅游服务信息化、产业整合网络化”集成应用体系,探索出中国景区数字化管理营运新模式,引领了全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
近年来,九寨沟景区以承担国家项目研究为依托,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已成功申报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系统》及《实景化景区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应用》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实现了新兴信息技术条件下集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建设九寨沟创新型景区、研究型景区插上科技翅膀,从而实现向科技要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推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使九寨沟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2 智慧九寨的关键技术
智慧景区是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景区管理、游客服务、旅游运营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面向未来的景区管理者和游客构建全新的大数据决策和应用的高级信息化智能化的景区智能化形态。[2]
2.1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3]作为智慧九寨重要的神经中枢,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整合了数据资源,避免了信息孤岛,提高了系统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最大程度上覆盖智慧景区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景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2 大数据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大数据的必要性。
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景区建设,景区管理及景区相关产业(如酒店、旅行社、运输公司等)的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感知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文字和视频数据;同时,源于互联网的旅游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也会产生数以亿计的关于九寨沟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质。
数字九寨的建设为景区管理健全了手脚,而要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景区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大数据这个数据大脑。利用大数据的旅游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可以满足游客的人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可以创新营销模式,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加速推进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整合,为游客提供更为适合的旅游产品。
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完成例如景区客流波动预警,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以往无法完成的任务,与景区营销、公安、交通、产业规划、景区公共服务等体系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电商游客预订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了景区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2.3 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桥梁、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将景区事物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从而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通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帮助对景区内各类人和物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 智慧九寨的总体框架
以“数字九寨”为基础,九寨沟景区继续推进智慧景区的建设。要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重大转变,智慧九寨的总体框架要建设扎实的IT骨骼,透明、共享的信息通路和智慧的决策头脑,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更加灵活、可靠、高效的IT基础设施,二是大容量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三是具备信息共享的IT服务设施,四是集通信、办公、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服务平台,五是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智慧九寨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项应用、三大平台、五个系统”。一项应用是指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更有效的综合辅助决策,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为旅游业企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三大平台包括信息基础平台、数据基础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五个系统分别是公共管理系统、资源保护系统、旅游营销系统、智能指挥控制中心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
3.1 一项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行业的规则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设三大平台和五个系统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智慧九寨的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配合一项应用形成真正的智慧,为景区管理提供决策辅助,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公共服务,为旅游业企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景区管理不再仅是建立在传统的经验之上。根据可视化的数据,景区管理可以通过应用软件主动为游客推送吃住行游购等信息,制定旅游行程、引导旅行消费;旅游产业链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满足游客打车、住宿、旅游线路规划等个性化需求,改变服务方式、经营模式,避免一味比拼价格、降低服务质量的恶行竞争,转而用大数据来管理和服务游客,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发展。
3.2 三大平台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在景区的应用、景区智能监控系统、LED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系统、门禁票务系统、具备自助导览功能的景区APP等陆续上线,预示着智慧九寨已初具雏形。智慧九寨的建设不仅是景区内部的信息化,更应是加快带动整个旅游产业链上各要素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三大平台的建设要改变整个旅游系统无序发展、烟囱式建设的格局,建立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服务平台、营销平台以及统一的数据仓库,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IT格局,避免重复投资和“信息孤岛”,形成惠及旅游发展产业链各环节的智慧云九寨。
3.3 五个系统
五个系统是基于旅游资源特点、应用系统功能、系统服务对象、系统使用部门等因素而划分的。一是公共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管理、旅游服务管理和景区行政管理。应急救援管理是应对景区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包括110、119、122及120的快速反应;景区服务管理主要是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主动均衡景区游客分布、加强景区游客流量控制、景点拥挤警示、分时 就餐管理、分时售票管理、智能车辆调度、旅游咨询服务、景区全息展示等;景区行政管理主要是根据机构职能对景区工作人员、景区居民、资源配置、旅游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的管理。二是旅游资源综合保护系统,主要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常规的保护监测,并通过对回传数据的及时分析进行状态评估、及时预警,其中包含:森林植被监测、地质地表灾害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水质水文监测、气象监测等多个方面。三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旅游资源的整合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旅游资讯服务平台、景区信息智能推送软件、基于客源地分析定向营销推广平台、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四是指挥控制中心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实景影像技术,对旅游景区的虚拟重建,结合景区智能监控系统建立指挥控制平台,实现对景区的资源合理配置、游客均衡分布、车辆实时调度等进行动态的指挥控制管理。五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决策系统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景区保护、管理、开发、营销相关的多维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多维的数据报表(包括基于GIS和实景三维的数据报表),辅助管理者的决策。这五大系统共同构成“智慧景区”的应用服务体系。
4 智慧九寨前景展望
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九寨沟景区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新视野、确立新目光、塑造新优势、争当新表率。将进一步通过“智慧九寨”的建设切实解决景区游客量增长所面临的一系列管理压力,对景点的游客量控制管理,有效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以最优化的调度扩大景区容量和生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确保整个景区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运营,实现文明管理,推动和谐景区的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九寨沟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为基础,延伸产业链,促进和谐、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积极促进旅游二次创业,努力把九寨沟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刘锋,束航,马军,等.中国景区信息化的回顾、现状与展望[R].2009,9:7.
指出网络化、信息化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转型是城市图书馆适应新生存环境的重要出路。以东莞图书馆的具体做法为例,分析城市图书馆管理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城市图书馆 管理转型 东莞图书馆 战略管理 流程管理 绩效管理
1 城市图书馆面临的网络信息环境
1.1 信息化浪潮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深入,新概念、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信息与文献量的急剧膨胀导致社会由信息稀缺进入到信息过剩阶段,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1]。“信息爆炸”一方面使得消除“信息鸿沟”(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成为时下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也使信息获取、信息查找、信息利用等能力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能。这两方面的问题给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生机。
1.2 网络化冲击
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不断发达,造就了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颖、多样、生动的信息服务模式,这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网络在信息资源获取效率、便捷程度、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远离图书馆而转向网络。如何提升服务以吸引人们重新走进图书馆,从网民回归读者,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由此,城市图书馆需要在战略规划、内部运营、绩效评估等方面做出改变,以顺应新的情况与要求。
2 城市图书馆管理转型的思路
2.1 事业发展从分散走向整合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在深刻改变信息交互方式的同时,也促使公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程度不断提高。城市里的不同层级、不同形态的图书馆,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知识传播系统,成为居民阅读学习、知识交流、信息交互的重要空间。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整合发展成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思路。从分散走向整合,从以往的各自为营走向整体协同,有助于使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形成合力,在经济、文化活动高度集中和相对发达的城市范围内寻求更好的生长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2.2 业务运营注重流程管理思维
网络和信息时代下,信息的数字化和交互性、数字阅读的出现和普及、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都在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固守旧有的业务流程,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必然低下,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读者需求。因此,面临外部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运营管理的变革也成为图书馆管理转型的当务之急。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对图书馆内部运营、工作流程、业务操作等进行重新设计、组合、调整、外包,能有效提高图书馆内部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图书馆工作系统的对外服务效能。
2.3 读者服务着眼质量和绩效
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管理的转型,应该从关注服务数量转变为关注服务质量,从关注服务效果转变为关注服务绩效,这也应该是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之一。关注服务质量,要求我们考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评价,如满意度、忠诚度等,将这些作为图书馆提升服务管理的着眼点。关注服务绩效,则要求我们对服务的时间、周期、成本、速度、效率等全面进行关注,着眼于服务管理在这些方面的改进点,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绩效。
3 管理转型:助推东莞图书馆创新成长
3.1 用战略管理谋划事业发展
3.1.1 分析外部环境及自身能力,把握东莞图书馆事业发展机遇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是strategos,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术语[2]。战略管理即对战略进行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的内容。进入21世纪,图书馆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既包括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视、城市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也包括有信息网络和文化科技方面的应用、社会及人们观念的转变,等等。新的发展环境孕育着良好的生存机遇,也给众多和东莞图书馆类似的城市图书馆带来了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挑战。东莞图书馆一方面认真分析了新世纪图书馆发展面临的这些良好外部环境,了解现阶段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另一方面从组织内部重新审视自身条件,包括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人财物等资源的现状以及战略能力等,由此认清东莞图书馆事业在新机遇和挑战中具备的优势及劣势。2002年,经过近一年的思索和研讨,东莞图书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确定了“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体现知识交互理念、融合传统图书馆功能的现代城市中心图书馆”的战略发展定位以及“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市民终身教育的学校、东莞地方文献的宝库、地区图书馆(室)的中枢、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的具体功能定位[3],这是战略制定方面的高瞻远瞩。在具体的战略展开与落实方面,东莞图书馆制定了《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4],明确点(新馆)、面(地区图书馆体系)结合的事业铺开模式,大力推进总馆加分馆的事业管理体制,以技术为依托,构建与东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5],这是战略实施方面的布局谋篇。表面看来,东莞图书馆似乎没有采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以及PEST、波特五力分析等分析模型,但仔细来看,东莞图书馆谋划事业发展的过程,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这些思路和做法其实一致。
3.1.2 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及目标,逐层分解与展开战略
企业战略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对于东莞图书馆来说,宏观的新馆发展就是组织的总体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业务战略属于二级战略,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整体业务规划与实施方面;职能战略则主要涉及图书馆各职能部室的工作展开与落实。
在业务战略方面,东莞图书馆的做法主要包括:一是总分馆战略,借鉴连锁超市和连锁酒店的做法,通过规范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凸显特色、共享资源[6],既大力发展“加盟连锁”的分馆(镇、村分馆),也探索建设“直营连锁”的分馆(少儿分馆),逐步铺开总分馆建设;二是特色化战略,通过粤剧馆、漫画馆等专题馆的建设以及东莞动漫节、市民学习网等品牌服务的打造,构筑东莞图书馆在文献服务、阅读推广、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及优势;三是主题年战略,每年定一个主题(2003培训年、2004基础年、2005服务年、2006活动年、2007管理年、2008规范年、2009研究年、2010微笑年),每年围绕一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谋求业务的突破和发展。
在职能战略方面,东莞图书馆的做法主要有:整合形象推广战略――聘请专业公司设计VI标识,进行图书馆形象宣传和推广;细分服务战略――细分不同读者群体,创新开展流动图书服务、自助借阅服务、专题文献服务、送书上门服务、视障人士服务等,满足各类市民读者需求;人才梯队发展战略――通过公开招聘、培训培养、专家聘请、师带徒、项目研究等方式建设富有创新力和生机活力、符合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结构;合作研究战略――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区域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Interlib),依托科技支撑图书馆事业整体协同发展。
3.2 用流程管理规范业务工作
3.2.1 以读者为本重新设计流程
ISO9001:2000中对流程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以读者为中心,这应该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与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相比,新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需要从“以文献流为核心”向“以服务流为核心”转型重组。这就需要图书馆围绕本馆的核心服务、重点服务、特色服务来重新考虑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这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怎样设计才合理有效?东莞图书馆认真分析新世纪图书馆在读者需要、工作内容、业务管理、服务效能这四大方面的发展变化,实现了工作中心由书到人的转变:针对读者需要的变化――休闲交互求知,通过明亮通透舒适的环境和增加交流活动来满足;针对工作内容的变化――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并重,通过建设复合图书馆来满足;针对业务管理的变化――以内容为主、突破载体分隔,通过创设主题图书馆和专题区来满足;针对服务效能的变化――追求区域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通过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和集群化管理来满足[7]。整体业务流程也从传统的直线型流程(采―分―编―典―流)向新型的复合型流程(空间营造・资源建设・体系构建・风尚培育――读者服务)转型变革,如图1所示:
图1 以读者为本重新设计图书馆业务流程
3.2.2 部室及业务因应调整,以适应新流程需要
部室重组。以馆藏丰富闻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2012年正式公布了机构重组方案,部分岗位的职责将变化,部分岗位将不复存在[8]。流程的重组势必涉及到部室、职能及岗位的重新设置。东莞图书馆为了适应新的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需求,对部室设置及职能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如2002年新设新馆规划办,统筹新馆建设各项前期工作;2003年设立读者服务部,统筹读者宣传、读者活动、读者意见处理等工作;2005年9月新馆顺利开馆后,2006年初便将新馆规划办改组为业务部,转向负责全馆业务研究组织工作;2008年将数字资源的采访和建设职能由网络部归并入采编部,由采编部负责全馆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整合建设工作;2011年为适应新环境下“城市图书馆从文献信息中心向市民学习中心转变”的发展趋势,在5月份东莞学习中心开通试运营后,即新设了学习中心推进部,专门负责学习中心的建设、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
业务外包。除了部室重组之外,业务外包也是流程管理的重要举措。东莞图书馆通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审视,将那些需要自己承担的――予以保留,将那些可以分出去的――予以外包,通过业务外包来系统提升业务工作效率,以求更好地适应新流程的需求。如学习国外先进图书馆的做法,将图书编目和加工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承担,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图书从采购到馆至上架的时间,使出版的新书能够更快地与读者见面,大大提高了图书借阅率。又如将图书馆ATM的图书物流配送、技术维护等工作统一外包给生产厂家,不仅大大减少了本馆的资源投入,而且图书自助借阅服务的水平也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此外,将图书排架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辅助工来做,也大大提高了书库管理的效率。
3.3 用绩效管理提升工作与服务水平
3.3.1 确定工作目标
东莞图书馆根据全馆战略目标及每一年的主题年重点,要求各部门年初即策划本部门的主题年项目和重点工作,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并明确工作进度、完成时间、达到的目标等,然后由馆领导审核,最终形成《部门目标责任制计划书》,各部门对照实施,馆领导据此督导。
3.3.2 完善绩效考核
在对照《部门目标责任制计划书》进行部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东莞图书馆还针对提升日常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方面,如统一的着装、文明的用语、被投诉的次数等,细化成考核指标,制定了《全员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加减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将文明服务之星评选、业务能手竞赛等作为绩效考核的补充手段,促进工作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每次考核的结果,都会通过OA系统在全馆范围进行通报。
3.3.3 激励、沟通与改进
对于绩效评估的结果,东莞图书馆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①绩效奖惩,如员工绩效奖金的分配、年终考核评比等;②绩效提升,主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业务培训学习以及绩效改善计划等手段来实现。
4 问题及思考
(本刊讯)7月10日至13日,以“自由连接”为主题的“2008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广泛,引领中国以及全球消费类电子业发展趋势的国际专业盛会,本届SINOCES展吸引了众多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和采购商纷至沓来。
在本次展会上,海尔集团力推的U系列产品成为一大看点。U-home数字家庭、U-hotel数字酒店的全套解决方案以及现场超大规模的体验区为现场参观者带来“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数字生活体验。
七大体验区诠释U战略 智能生活无处不在
海尔U战略中的U―ubiquitous,体现的是无处不在之意。作为海尔集团在信息化时代推出的全新理念,本届消费电子展上海尔倾力打造了户外监控区、U-home体验区、U-hotel体验区、U-shopping体验区、U-service体验区、U-office体验区、U-play/现场售卖区等七大现场体验区,以无处不在的现场体验让现场观众零距离的体验到U时代的智能化感觉。
在户外监控区,工作人员引导观众通过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模拟出差在外监控家庭安全状况;并通过发短信或上网操作,控制空调开关,使体验者感受到“身在外,家就在我身边”;同时,在以“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为主题的U-home体验区,新推出的智能终端演示体验可视对讲、灯光控制等功能;通过海尔自主研发的高清流媒体播放器(DMA)监控小区视频在客厅平板电视上一一呈现;以酒店智能化系统为主打的U-hotel体验区,通过海尔数字酒店操作系统,为高级酒店植入非凡价值;
置身U-shopping体验区,RFID识别技术与网上购物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食物数量类别,轻松体验上网购买的便捷;U-service体验区模拟当家中的冰箱门体忘关掉时,运转状况的自反馈,将星级服务送到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跨时空可视化远程协同工作平台,演绎U-office体验区的可视化远程协同工作情况;U-play/现场售卖区展示的海尔DMA盒子将电脑内的高清节目传送到47寸液晶大平板上显示。实现电视上网,全家共享,使客厅真正成为家庭的娱乐中心。
智能终端整体亮相 打造U-home完美生活
本届青岛CES展期间,海尔U-home共计6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整体亮相。其中,海尔推出的新型数字家庭85系列智能终端,除了提供来访者的可视对讲功能、安全防范功能、一般电话功能、IP电话功能之外,还增加对智能化产品的控制,监视,网络家电的连接操作,并可以与小区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流。
此外,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的新一代家庭网管、高清网络流媒体播放器DMA、网络硬盘NAS及蓝牙平板电视等新产品也同期登场闪亮,其中蓝牙平板电视,可以实现蓝牙手机上的照片可以立即传到平板电视,展现即拍即现的神奇功能。作为海尔本届消费电子展主打的U-home项目,在为观众演绎新品的同时,还提供了全套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让大家期待已久的智能家居梦想走进现实。
网络电视功能无限 U-hotel引领酒店智能化
在本届CES展上,海尔针对中国国情设计开发的U-hotel系统也得了与会观众的高度关注。U-hotel系统是海尔在充分调研中国当地市场的前提下,利用自己全球化的顶级的技术联盟优势,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酒店升级为一个智能化高级酒店。
U-hotel数字酒店系统是由客房中的智能网络电视和软件平台及服务器组成,可以通过酒店的运营管理系统与客房的空调、门锁、窗帘等自动控制装置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化饭店网络系统,为客人提供舒适而富有未来感的环境体验。
U-hotel最大亮点在于智能网络电视取代传统的电视机,实现办公、娱乐、服务的便捷交互功能。让客人面对超大的屏幕轻松惬意地使用Office软件办公、浏览网页、聊天、收发E-mail,体验文件打印和网络传真的同时,您会惊喜地发现客房已和自己的办公室别无二致!
此外,智能网络电视还是客人与饭店各服务部门沟通的便捷渠道。客人在前台登记入住后,进入客房就会在屏幕上看到饭店专门发出的问候信息。在房间里,您随时都可以查询当地餐饮娱乐信息、出行指南,并且可以通过系统预定餐厅、机票、演唱会门票、以及在网上购物等。
炎炎夏日,感受火热SINOCES展。轻松漫步海尔展示区,智能家居网、社区网、全球网三网合一,七大体验区处处精彩。海尔U战略让数字科技全面进入百姓生活,无论置身何处,都可享受到无处不在的网络生活。
视得安被授予“深圳知名品牌”称号
(本刊讯)视得安罗格朗公司产品品牌“视得安(shidean)”日前被深圳知名品牌评价委员会授予“深圳知名品牌”称号。
以此同时,在历经几年的努力,“视得安(shidean)”商标的使用年限终于达到“广东省著名商标”的申报要求。值此,视得安罗格朗公司正紧张筹备申报该项目,为下一步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奠定基础。
据悉,“深圳知名品牌”评价活动,是深圳工经联于2003年启动的。这项活动一开始就坚持“市场化评价”的原则,即市场评价占70%的权重,专家深入企业对其品牌管理体系现场评审占20%权重,结合国际著名品牌评价指标和深圳实际,进行的品牌价值评估占10%权重。这充分体现深圳知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规律。五年来,“深圳知名品牌”累计达到265个。
TCL易家通智能家居招商隆重启动
(本刊讯)日前,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TCL易家通智能家居”项目招商全面启动,智能家居项目目前向地产商提供智能家居产品和易家通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并设有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中心与地产商合作进行用户需求研究。目前可提供的产品包括全数字家庭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接入网关、各种家庭设备控制器、家庭服务平台。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数字家庭业务为主线,拥有智能家居项目、用户体验项目、家庭新型电子设备项目、家庭网络互连项目、家庭服务平台项目等多个商业项目,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家庭智能系统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TCL智能家居系统采用的是业界最先进的数字应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轻易实现全数字智能对讲、小区视频电话、安全防护、家电控制、家庭娱乐、地图查询、小区信息、情景管理等功能,让业主可以更容易、更轻松享受生活。
新一代TCL易家通智能家居睿雅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完全基于TCP/IP网络协议的通用系统,不仅布线简单,扩充方便,也为后续的增值服务留下空间。目前系统不仅具有可视对讲功能,而且具有安防报警功能,集中家电控制功能,具有小区信息,远程视频监控功能等,为家庭的智能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TCL在智能家居领域已经投入超过5000万元,坚持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依托TCL集团国内最完善的家庭消费电子产品线,TCL易家通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立足于国际一流的质量和品质,致力于为地产商提供满足工程化、精装修要求的新一代全数字智能化系统。
目前,TCL面向全国火爆招商,秉承TCL“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宗旨,TCL向客户提供优质量产品和最佳服务,与合作者携手共创智能家居行业的美好未来。
研华推出UbiQ 230T灯光情境控制模块
(本刊讯)7月4日,研华智能“UbiQ Scenario Master灯光情景控制产品”亚洲巡展北京站,在研华北京公司隆重举行。
研华公司副总经理李启汉在会议上表示:“近来,数字智能住宅在全球掀起潮流,主要宣扬的智能生活概念,就是在建筑物中导入永续环保观念与智慧化产业技术,创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节能与永续的生活环境,从数字住宅与智能建筑着手,建构完善的智慧小区与城市。”
而为了顺应市场的潮流与需求,由研华智能部门推出的“UbiQ Scenario Master”UbiQ230T 灯光情境控制模块,外观以时尚的纯白极简风格打造,搭配琴键式触感按键以及3.5彩色TFT触控液晶屏幕,只要轻松One Touch,便可自由切换设定40种使用情境接口。居家的部分可随意设定视听飨宴、沉思阅读、宴客聚会、促膝谈心或只是留一盏灯给最后回家的人;商务办公司也可以设定专业简报、视讯会议、会议讨论、小型剧院或是中场休息等灯光环境营造,而且可无线遥控,操作简单方便。此外,“UbiQ Scenario Master”UbiQ 230T”同时内建以太网络,可中央统一管理智能情境设定与管控,为商务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耗电情况,更可为地球环保尽一分心力。
目前,在台湾地区采用研华智能UbiQ Scenario Master的合作智能建筑项目不胜枚举,包括台湾建筑中心、嘉泥建设的丽园案、丽景案及丽水案;国巨建设的内湖高级透天和香坡堡案、宝徕建设的大豪宅小区宝徕花园广场案、日胜生活的新店美河市销售展示中心、远雄建设的大未来、宝辉建设的台中七期顶尖豪宅与宝辉花园广场案,还有印度、迪拜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UbiQ Scenario Master已是数字住宅中的灯光情境控制模块占有一席之地,人性化的操作接口,更能享受智能生活的幸福空间。
接下来,研华智能还分别于7月9日和7月11日在上海及深圳两地巡回展示UbiQ Scenario Master的系列产品。向更多的房产商、家居智能业内人士展示了来自研华智能的完美幸福空间。
2008青岛建筑智能化系统节能高峰论坛召开
(本刊讯)7月3日,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建设智能化协会,联合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在青岛举办2008青岛智能建筑系统节能高峰论坛。建设部科技委、中国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久松研究员、青岛市建委科技处处长、青岛建设智能化协会会长梁斌、中科院智能建筑工程中心主任汪浩、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生、北京奥运会国家会议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师、北京泰豪总工程师许宪斌等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参加此次会议的行业专家、设计院代表、科研院所代表等约200余人,共同探讨当前青岛建筑的“节能增效”战略,并结合奥运场馆全集成节能方案在青岛智能楼宇中的应用推广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此次节能论坛上,北京2008奥运会国家会议中心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师许宪斌总工程师,从奥运场馆的楼宇自控系统、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以及系统的集成设计和实施角度,介绍了国家会议中心的节能措施。早在智能化设计中,泰豪公司就对系统的节能控制策略,如变频控制、夜间冷却、最佳启动、供热曲线控制等策略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在工程中引入完善的能源管理和节能软件,以图形的方式直观显示能耗曲线。该技术成功实施后,可使能源消耗降低20%~30%,其节能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顾问、建设部科技委黄久松研究员,谈及青岛智能建筑发展进程时提出:“奥运场馆需要借助智能化,进行统一的监控,优化管理,安全运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设备很好的服务于奥运会。从这个角度讲,北京奥运会推动了我国智能化节能技术的发展,而奥运会的先进技术也将走入“寻常百姓家”。
(青岛市建设智能化协会张永锋)
海湾威尔节能与环境控制产品
北京推广会圆满成功
(本刊讯)2008年6月25日,北京海湾威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了Greenwell系列节能与环境控制产品推广会,共有来自北京各大设计院、媒体、集成商等80多人参加了会议。
海湾集团总裁曹榆、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张文才、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徐晋平、智能化产品推广中心主任郭维钧等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对当前国内建筑节能及楼宇自控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会上,北京海湾威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萍女士对海湾威尔节能与环境控制产品应用及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现场产品演示,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对Greenwell系列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国产自主品牌在节能与环境控制领域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H3C智能监控与智能建筑
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7月4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共同主办的“智能监控与智能建筑IToIP应用架构研讨会”在深圳举办。活动邀请智能建筑行业专家、设计及施工单位和企业共同探讨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共同分析酒店、智能楼宇行业项目特点需求、解决监控技术难题,分享H3C为智能建筑行业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研讨会中,智能楼宇中起着“管家”的作用的视频监控系统,成为被众多专家关注的主要话题。新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改进目前因传输图像不清晰、数据存储容量小、传输速度慢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用户提出的各种弊端,H3C在研讨会中展示了占有市场性价比优势的IP监控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其丰富、全面的应用优势。此次研讨会为行业专家以及用户创造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让参会者了解了未来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主流解决方案的优势。
波创亮相2008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
(本刊讯)7月10日,2008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波创科技与当地经销商――锐意智能携带者波创核心产品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这也是波创产品在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的首次亮相。
本次展会上,展示了自主研发生产的家居智能网关,家居智能网关采用的是TCP/IP通讯协议,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类似于PC架构,利用小区局域网联网,实现智能化小区网络化集中统一管理功能。可实现可视对讲、安防、电话报警、远程控制、信息服务等功能。
波创科技自主研发的“波创EHOME智能家居”产品分为四大系统,即包括智能网关系统、信息家电与灯光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家居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系统兼容性、扩展性、可升级性。各系统即可独立使用,又可互相兼容,操作应用方便,是当前智能化小区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产品。波创智能家居产品的现场操作演示引起众多观展人员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展台前询问产品的使用细节,气氛异常火热。
“一网通”
推动数字社区标准化
近日,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一网通集成平台技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针对“一网通”平台技术在实现数字社区标准化方面相关问题,信息工程大学于大鹏教授为广大读者带来了详尽的解读。
2000年开始的“最后一公里”接入大战,使得宽带网络入户得到了爆发式增长,并逐渐形成了住宅标配的一个部分。这个普及过程使得基于宽带局域网络的应用有了基础平台。而这时智能化在经过近10年的自由化发展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架构模式。如何利用成熟的、普及的宽带网络,将相对独立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整合并顺应数字化发展的方向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问题。
于大鹏教授表示:“一网通”解决方案的提出,不仅是解决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的问题,更实现了不同产品、不同系统的产品融合、传输融合、功能融合,让智能化系统不再是系统的堆积,而真正成为相互关联的一个大系统。在系统的开发上,各厂家多年来技术上的成熟积累,不做过多的改动,而是通过协议上的开放实现系统的接入。这得到了不少生产企业的认可。从更为长远的方向考虑,在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和更多厂家的认同后,我们以共同的标准进行共同开发(如国家的技术标准、企业联盟的技术标准),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可能。目前已有一些厂家按照共同的协议标准进行了产品开发,这一步已经走出,并将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
对于大家关心的“一网通集成平台技术是如何介入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问题,于教授指出:“一网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软硬件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因此,在与房产开发过程中整体规划、深化设计、工程督导、物业管理、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配合方式。这个过程中需要开发单位的充分配合与信任。开发单位在系统架构、费用投入、产品选择、产品的融入开发、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对施工的技术指导上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而对于物业管理方面,需要物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和需求提出功能上的要求,让系统建设尽量达到使用者的应用意图。在系统的建设上与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管理软件进行融合,使统成为其物业管理的一个子模块,这样纳入到物业管理的大框架下,可以保证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能够充分与规范。
Q:最近新装的红外探测器用双面胶安装后,不久就脱落了。不想用钻孔的方式,可用双面胶安装却不稳定。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A:由于探测器使用开启后,设备自身会发热的,背面的双面胶受热,自然会脱落下来。建议如果是临时使用或是安装在瓷砖上,可以尝试换质量好一些的胶。如果长期使用,还是建议用电锤打个孔,小孔不需要太大,探测器可以遮盖住,一般不会影响美观。
Q:最近在二楼的一个房间装了一个单红外探测器,但在测试过程中只有微波模块的灯亮了,红外的灯没亮始终不能触发报警,是不是当外界温度接近人体温度的时候都会有这个情况出现?
A:这个问题是被动红外传感器的性质决定的,室温已经接近体温,人走过去探测区域温度基本不变,达不到热释电器件触发的阀值,所以灵敏度非常低,单红外探测器一般在冬天灵敏度最高。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的物体会触发微波探测,所以此时虽然反应很慢,但微波的感应还是正常的。
当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每增加1度,探测距离都会明显下降,以标准探测距离12米探测器产品为例,32度的时候距离就在4至5米,基本红外探测器在33度以上就没有作用了,探测距离只能保持在2米或者更近,请注意选型和安装。对高灵敏度的产品,一般采用芯片程序判读的方式来提高,但是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而且容易产生相应的误报。
Q:某周界项目周围距离有1500米左右,采用的是CK主机。请问在此情况下运用艾礼富对射一般选用何种供电方式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