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学工作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我村委会学校自1958年创办以来,历经40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全村委会学校有5所(点)小学,14个教学班,在校生360人,其中女生162人。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365人,年内辍学5人,辍学率1.4%;有教职工16人,其中女5人,专任教师16人,代课教师3人。职称结构: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1人,未平级4人;学历结构:专科毕业的9人,中专和中师2人,高中以下2人,党员9人,其中女2人。

一年来,我村委会学校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xx大精神,扎实工作,教书育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开创了我村委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现在我汇报这学年来我村委会学校主要所做的几点工作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狠抓德育工作,促进“三风”建设。

为促进“三风”建设,再创文明学校,我们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优先发展的站略地位,按照县教育局的德育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乡中心完小办与村委会学校、独立设置学校相应签定了主要目标管理协议书,指定各村委会校长负责各班级的德育工作,严格要求每位教师把德育教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认真督促各校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并根据实际,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定了校规、班规,从而激发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和班风,在广大学生中不断涌现出拾金不昧和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二)强化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工作。

(三)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丰富校园文化。

(四)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入发展的内部机制。本人充分利用教务主任等各级教研骨干,积极调动学科组的教研力量,并建立管理体制和激励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更好地服务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反思,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评课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做到“上齐、上足、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陈设多种教研途径,认真听课、评课,加强教学研究,从而指导好教师上课、评课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我乡中心完小根据实际,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装修了学生的住宿、教学楼,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认真做好校舍的清查和修缮工作,办学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添置了一台打印机,办学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六)严守财经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为了使学校的经费正确用到实处,用出效益,我们认真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宣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政策,让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明白“两免一补”政策,严格管理寄宿生生活经费,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一人管帐,一人管钱,帐目日查月结,采购人员必须有原始记录,以便查帐时核实。

(七)加强安全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为保障我乡中心完小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乡中心完小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发现隐患,组织力量及时排除。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经常组织学生在电教室里观看有关交通安全的录像,并在校园里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交通安全的彩图,让学生学习,使他们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因此,一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八)加强食堂工作,杜绝师生事物中毒的发生。

(九)因地制宜,绿化校园,安善师生的学习环境。

(十)加强校舍校产管理,使师生树立爱校如家的思想。

(十一)督导值日生和值日教师每日所做的工作。

(十二)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利用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不够重视,对子女教育不够。2、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不重视学习。3、少部分教师教育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不专研教学、责任心差,对本行业报消极情绪依然存在。4、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次学年末统测考的成绩不够理想,1—5年级乡统考成绩在中上,六年级中下。

三、xx年度工作意见

我村委会学校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巩固提高“两基、普实”成果,加强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办学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现将xx年度主要工作要点概括

(一)我校下学年规化开设九个班级,学生要到300人以上。

(二)开学前请示乡中心完小领导分配给我校有事业心、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有知识水平高的几位男青年教师。

(三)根据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各人特长,认真选好后,安排到各年级当任班主任和课任教师。

(四)认真拟定好校领导职责和班主任、课任教师、值日教师职责以及各班班规。

(五)加大教学常规的督查力度,加大安全、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大毕业班与落弱班级的监控力度。

(六)建立健全教学教研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学常规和班级管理,形式良好的“教风”和“校风”。

(七)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各类学习培训,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参与各级教学论文比赛,开展与其他学校教学教研联网。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八)各班级认真组织学习园地,每周出好黑板报是,发挥板报无声的教育,并通过班级的文艺演出、书画展、征文等活动,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气氛围的形成。

(九)校长率先垂范,做教师的表率,深入课堂,深入师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找出问题,采取对策,提供改进的方案,并向教师及时反馈信息。同时,关心爱护教职工,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总而言之,在新的学年里,我校根据乡完小办教育目标管理的有关要求,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优化课程和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使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结合我校与实际情况,统一思想,集思光益,深入开展师德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求真务农,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新学年工作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首先,工科教育的课程过于庞杂。政治、基础哲学、英语、文学,也学点高等数学,这是基础的理学和人文科学;第二类是工科的东西,要学力学、材料和施工技术,还要学习建筑物理学,又是复杂的体系;第三个方面才是基础的美学,比如图案、工艺和设计等。这三类知识交织在一起,学生只能混沌的被动接受知识,他们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实用角度的怀疑。建筑学是不是需要如此全面的知识?答案是肯定的。建筑学当然需要这么多的知识,是众多门类的学问之集大成者,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其次,该如何搭建建筑学的知识体系?我们的建筑学教学方法是不是在一开始就要给到学生所有的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无重点和层次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对人文科学涉猎不深;对工科一知半解:力学没有怎么学好,所以材料学、工艺学和功能学由于兴趣度低和教学的浅显也等于荒废;最后在设计形式和美的艺术创作的表达上又明显能力不足,相比一个有创造力的建筑师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是工程师?还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好像都不是又好像都是,在是与不是之间的现实情况必须要让我们有所思考。在缺乏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在人文方面又没有扎实的积累,在艺术创作上的低能表现,让我们对现阶段建筑系学生的培养不能乐观。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哲学,是一种智慧。科学和技术不同,智慧和知识不同。科学和智慧结合决定一个人的潜力。包含力学、材料学等的工程技术只是一个知识体系和工具,用来实现由你某种设计的想法。恰当的技术,可靠的材料,因地制宜的手段,一切都是贴切和合适的。建筑并不是都需要高科技来建造,只需要合适的技术来完成。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科研

作者简介:穆丽婉(1969-),女,辽宁营口人,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大连116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4-02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然而,即使在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中,也会有比尔・盖茨在大三时毅然弃学从商;刚刚辞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里德学院学习了6个月后退学,乔布斯说:“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从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在高等教育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前几天看电视招聘类节目,一位应聘者是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致使两门课程挂科,经过几次补考,一直没有通过,毕业时她没有如愿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离校后她又参加了2次补考,依然没有通过。在校期间,虽然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记者团中工作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毕业后找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而是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她想应聘到大的企业做企业策划和编辑工作,在场的18家大型企业的达人普遍认为:仅凭一张结业证想进一些知名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因为毕业证是敲门砖。这仅是一个例子,代表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她为错误地选择了专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多数教师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与扩招后一些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基础较差有关。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3个班80多名学生中,报考时对所学专业了解并且也很感兴趣的学生不足20名,仅占约25%,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不令人担忧?

一、因材施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1.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厌学背后有着多方面、较复杂的原因

(1)高考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盲目追随所谓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其实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等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撑着往下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结果只想混个毕业证能就业就行。

(2)部分学生的家长社会关系广泛,已为孩子安排好工作,就差一张文凭了。而且以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什么都没用,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3)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感兴趣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把学校该学的课程当成了副业,考试及格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4)少数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终于挤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认为该歇歇了,因此将大学当成避风的港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沉溺于网络或花前月下的同时,考试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上需要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1)学校方面。

1)高校可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在大一时不分专业,大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在大一的一年时间里,一是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情况可以用心地了解;二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这种模式在条件允许时应该被更多的高校借鉴和推广。

2)层次相近的文理高校及专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为选择专业时犯方向性错误的学生调换专业开辟绿色通道。以上文女学生为例:当她发现对所学理工专业根本没有兴趣,而对另一个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很有天赋时,她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调换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她的申请对她文科相应专业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学校负责她的专业调整甚至是层次相近的学校间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力所不能及的,而对于学校,只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要去做,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这样的学生很少。而教育要实行因材施教,要人性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厌学的几个原因,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满足多数学生正常要求的同时,对于厌学的几类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引导。

1)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当前不能调整专业的形势下,鼓励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在保证所学专业各科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争取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将来可选择喜欢的专业就业,有少部分学生按照本人的建议如愿以偿。

2)对于第二类和第四类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因为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因此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真心地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朋友,逐渐改掉他们理所当然混日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只有在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可能出成绩,已有许多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名学生经常缺课,后经多方了解,他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没有,不上课的时间他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与他认真沟通后,本人给予了他支持和信任,允许他在课程冲突时选择他喜欢的课程,课程结束考试中,他实现了对笔者的承诺――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及格,并在不久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迷茫时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所有的学生打造成标准化的产品。

二、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自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以来,高校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末期,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减少及大学间竞争的加剧,研究在大学中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超过教学。[1]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教师的薪水、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最终是依据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学绩效,大学制定的教师学术奖励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教学的影子。”

当今高校科研氛围愈来愈浓,许多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得有声有色,更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许多项目,体现了学校与高科技接轨以及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使人才培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与创新的结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协调得好无疑会相互促进,过分地注重了一面,都会相对削弱另一面。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将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努力写论文,以完成科研工作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于是,一方面少数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不喜欢他们的课,却没有硬性指标来考核,课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上着,学生厌学愈来愈重;另一方面,重压之下,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项目的教师只好“另辟蹊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案例屡见报端。

这些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种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轨现象,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生源、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问题。

笔者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让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身心回归课堂,但他们要关注科研的成果,关注科研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让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专注于科研,多出精品论文,并负责指导学生科研,经常将科研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教学与科研并重应体现在对于教师考核的方方面面。正像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样,不能期待着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科学家,高校毕竟不是研究院。

三、结束语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开拓思路,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将每一个学生打造成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2]

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积极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体系和管理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教学管理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教师群体和管理团队,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县培养200名教学能手、50名学科带头人和20名名师。构建涵盖全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三类骨干教师体系,逐步形成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骨干教师管理运作体制,带动全县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明显提升。

三、实施办法

(一)实施时间: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教学能手的选拔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认定每两年组织一次,名师的选拔认定每三年组织一次。好校长、骨干教师队伍和一线任课教师津贴实行动态管理,年度考核,不搞终身制。经考核不称职的各类骨干教师和不任课的教师,立即取消其荣誉和津贴。评审前县上成立评审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专项评审方案和相关细则。

(二)实施范围:全县教育系统在职一线教师。包括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在职在岗教师。好校长、一线任课教师津贴只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中实行。

(三)实施机构:县级骨干教师的选拔认定、培养培训由县教育局会同县人社部门组织实施,邀请市级教育、人社部门指导和帮助。一线任课教师津贴每学期由各学校(幼儿园)上报教育局,经审核后确定。好校长依据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

(四)实施程序:教学能手由本人申请、学校推荐、县教育局初审、县骨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通过专业测试和课堂教学考核(即赛讲)的办法进行;学科带头人由学校在教学能手人选中推荐,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审认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拟定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教育局、人社局联合发文命名,颁发荣誉证书。名师,由县教育局在学科带头人选中推荐,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评审认定,拟定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政府发文命名,颁发荣誉证书。

四、选拔与管理

中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县名师的选拔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县教育、人社部门研究制定。好校长、一线任课教师的确定办法由教育部门研究制定。

五、待遇

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市、县级好校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县名师和一线任课教师津贴发放。授予市级好校长的津贴按每人每月800元发放;授予县级好校长的津贴按每人每月500元发放;授予“县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享受县级教学能手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授予“县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享受县学科带头人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授予“县名师”荣誉称号,享受名师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一线任课教师的课时达到标准的,津贴按每人每月100元发放。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是贯彻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骨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本意见上来,宣传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骨干体系建设中来。

小学教学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一、镇教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