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第1篇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阵地的资源整合是基础;形成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是保障;建构起符合农村实际的按需施训社区教育模式是核心。这样才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学习需求,使农村社区教育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社区教育资源;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

随着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农村居民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过于集中、封闭、单一的社区教育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将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社区教育培训的适切性、有效性、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1 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夯实按需施训实施基础

社区教育中心要逐步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文化体育等教育力量于一体,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本区域社区教育培训工作,打破社区教育资源单位和部门的所有制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推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1 整合社区教育硬件资源

在全面了解区域内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后,汇总成社区教育资源一览表,作为进行教育培训活动的选用资源,并与涉及单位沟通联系,实现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基本形成在组织培训时,可以根据需求,合理调配使用培训资源的格局。如: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家长学校培训等,在学校进行;涉及到各基层村的培训,根据项目要求就安排在村居民学校进行。

1.2 整合社区教育软件资源

一是整合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以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为核心,吸纳地方各类专门人才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组织各行各业关心社区教育的人员成立志愿者队伍,选聘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成立社区教育讲师团。为区域内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提供必备的师资支撑。二是整合课程资源,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灵活自主地建构相应的课程,开发符合居民需要的乡土学习资源(课程、读本),如:针对居民学习计算机的特点,整合编写易于居民学习理解的《计算机教程》;针对农村居民集中化居住的发展对居民素质带来的挑战,编写《新市民教育读本》。三是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社区教育中心要建成独立的学习网站,并链接入省、市学习在线网站、村级网页,形成城乡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在社区居民中进行注册学习的推广活动,引导居民进行网络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 完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按需施训有效实施

建立并完善在政府主导下的、以社区教育中心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各类培训活动的保障。

2.1 推进社区教育联席会议机制

定期召开镇社区教育工作会议,由社区教育中心汇报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供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及社区教育参与单位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培训活动丰富、规范的开展。

2.2 形成组织培训的双边协作机制

对特定部门、单位能够提供的培训项目,社区教育中心应对接联系,帮助进行活动的组织,尽可能地扩大参与培训的人数,提高培训效益。如:与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创业、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工作,培训的组织,学员的管理,教师的选聘由社区教育中心全面负责,确保培训质量,使学员学有所获,并有意识安排优秀学员以自身事例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社区成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3 不断完善培训的多边合作机制

对需要多部门联办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中心要主动牵头联系,做到教育培训信息共享,培训过程协调管理。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这项培训工作面广量大,不仅包含镇一级组织的骨干培训,还涉及到村一级的普训,社区教育中心应主动联系对接农业服务中心,并与各村取得联系,提出培训安排建议,才能促进培训组织的完善,培训效益的提高。

2.4 建立督查帮扶机制

社区教育中心应与镇内各条线部门主动对接,主动介入到有关培训的管理中去,关注培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提升教育培训活动效益的办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功能。

3 建构按需施训模式,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要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大力开展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就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帮助居民提升从事劳动的专业能力;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教育方式,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面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实现终身学习。

3.1 挖掘整理社区居民培训学习需求

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学习的需求,就必须要了解居民究竟有什么样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中心应定期进行“居民社区教育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及学习需求状况,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对调查内容做出调整,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

3.2 提供菜单式学习项目与内容

以居民社区教育需求调查的结果为依据,确定社区教育培训的项目与内容,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教学菜单可以包含以下大类:企业职工培训、新型农民教育、新市民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每个大类再根据居民具体的学习需求设定不同的项目,这些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的教育,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按不同内容基本可以分享到社区教育培训,并从中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这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社区成为宣传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3.3 构建符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培训形式

社区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强制性弱。只有针对不同的成员,采用相应的培训形式,促进学员保持较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为此,培训前期准备要做到“三选一定”:即选好具体学习内容,选好适合的培训场所,选好授课教师,定下开课(活动)时间,方便学员参加学习;培训实施过程要做到“两多两少”:即坚持师生互动多一些、空洞说教少一些,联系实践多一些、高深理论少一些,促进学员体验学习过程,感悟知识;培训质量监控做到“两评一促”:即评过程,通过组织学员座谈、个别谈,组织教师、学员对面交流等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评结果,学习结束后,通过反馈意见表、电话抽样问询等方式获取参加学习的社区居民的反馈信息。在两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剖析问题,促进今后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更加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乃林,杨向群.《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2]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第2篇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类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教育功能的综合发挥。要围绕幸福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继续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完善教育培训网络,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各类培训和广泛的社区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积极适应街道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市现代农民教育办公室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工作要点及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街道的实际,今年,我街道必须落实完成以下四项工作目标任务:

1、培训总人数:达区域成员的比例60%以上。

2、成教事业:①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造条件,成教中心努力争取达到市合格成教中心建设标准。②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培训网络,加强辖区内各类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教育功能的综合发挥,积极推进成教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的转变。③成教中心办班数为80个,在职职工培训率为65%,农村致富骨干培训400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培训率98%,中等层次教育数200人,大专层次教育数300人。

3、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使900名农村劳动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证书。

4、社区教育工作:①深化社区教育实验,开拓创新,巩固成果,形成特色,争创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②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培育和发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突出社区教育的主要成果,突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体现社区教育深层内涵,通过项目、课题、个案的展示,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措施要求

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号召全党同志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摆在首位,突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关键还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按照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根据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又好又快发展;针对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难题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谋发展;按照群众意愿解放思想,集中民智谋发展,扎实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

2、转变观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体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者都要进一步确立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和发挥“全面服务、多种功能”的作用。要不断强化和宣传服务观念和意识、宣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党员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区别,改变对“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功能的理解,从而真正确立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3、完善网络,全面构建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七个体系的网络作用:①学校基础教育体系——重点与中小学共同开展学生假期教育培训工作;②党员干部教育体系——重点完善党校分校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宣讲队和党校分校的教育功能;③继续教育体系——抓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面向社会的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④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教育体系——重点面向企业工人开展技能证书培训,面向现代农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开展科学普及的星火科技培训,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市民教育培训;⑤文化生活活动教育体系——重点发挥各社区组织、协会的群众文艺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⑥人口素质教育体系——重点与关工委、计生办、人口学校、家长学校共同开展学前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培训教育活动;⑦老年教育体系——开展以各老年退协、老年文体协会、老年协会为基础的老年人教育活动。七个体系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真正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风气。

4、突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根据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趋势,针对农民在家种田、外出打工、创办企业等多种需求的实际,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党校分校”、市民学校和企业职工学校的教育平台,用“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新市民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微机室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继续办好家政服务、社区保安等技能培训班。通过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的实施,帮助农民就业致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规范管理,加强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规范化、特色化建设。我们本着“政府倡导、各方参与、构建网络、提供机会”的思路,努力深化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教育运作机制,初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网络。一要加强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总结社区教育多年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探索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新模式,以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主渠道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二是进一步探索研究社区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是总结提炼出若干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及有助于延伸社区教育的管理新机制。四要凸显特色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和不拘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不断凸显“一居一品”、“一村一品”、“一企一品”的社区教育特色,突出社区教育的主要成果,突出各自的品牌和优势,体现社区教育深层内涵。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第3篇

(一)务必找准定位,强化领导,确保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日趋完善

围绕油田矿区服务的特性需求,油田社区必须准确把握矿区“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的发展定位,立足于社区职工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把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纳入年度目标统筹规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优秀的员工和队伍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油田社区企业要将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夯实队伍根基作为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任务抓细抓实,通过出台《培训管理规定》、《培训经费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了职工培训工作的配套制度体系,建立职工培训管理台帐,形成教育培训工作从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办班申请、师资审核到组织实施、效果反馈的全过程控制,有效避免盲目培训、多头培训、无计划培训现象。同时,社区下属各单位要将职工培训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和主管部门负责、职能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培训工作质量。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措施管理。油田社区单位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等主题活动,围绕职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下功夫,深入开展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举办了各类培训讲座,轮训基层职工,使职工的能力与素质、形象同步提高。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岗位工作特点,灵活调整培训时间、内容和班次,对阶段性重点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小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开展岗位提高等培训项目,改变以往“重培训轻效果”的做法,在保证必要专业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培训效果的考核,把培训班设在工作现场,培训目标具体到一个点,培训教案细化到一个动作,使参加培训的职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有效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加深教育培训氛围营造。作为油田社区企业,要始终坚持把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的培训放在首位,注重加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的培育。通过倡导、灌输培训是福利、培训是奖励的理念,并在资金、师资上加以扶持,鼓励各基层单位发掘自身潜力,定期在物业、学前、医疗等系统巡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干部职工自觉树立奉献意识,自觉保持健康心态,自觉营造和谐氛围,打牢职工培训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干部职工以学习谋发展的紧迫感。同时,要进一步激发基层职工自觉参与培训、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社区培训主管部门应主动下到基层班组,了解实情、掌握需求,全力为基层解决学习困难和培训问题。

(二)务必科学规划,精细运行,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社区要始终把握干部职工要求进步、渴望成长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各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谋划水平,引导各单位在培训措施上精细运行,狠抓实效。

一是要开展调研,强化方案谋划的科学性。按照油田培训工作的部署安排,社区应立足生产实际,服务发展大局,改变以往制定培训计划缺少论证的局面,通过开展大调研活动,组织、劳资等部门广泛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所思、所想和所需,采取分片座谈、集中征求意见、个别走访等措施,征求意见建议,为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全年培训目标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参考。考虑到基层组织培训的难处,要从组织班次、提供师资到经费支持等方面积极为基层单位创造条件和环境,可以采取“委托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大与高培党校、职业学院的联合办班力度。

二是要因势利导,细化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针对社区学前、医疗等专业技术队伍的特点,充分挖掘外部优势资源,积极创造高水平学习机会,努力培养一批高学历、高层次、高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注重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派骨干到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参加学习轮训。还可以通过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选派和鼓励部分技术骨干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本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教育。

三是要突出重点,确保项目实施的实效性。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社区下属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和岗位实际,将工作现场变为培训现场,培训、竞赛、考核一体化运行,为基层站队全部建立职工书屋、培训室、练兵场等,为职工岗位练兵创造良好的场所环境。通过出台《师带徒管理办法》,选拔专业技术骨干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协议,积极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师带徒”、“技师跟班考核”等形式,全面加强对新职工的业务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年轻职工迅速适应岗位、投入工作,在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务必立足实际,赛练结合,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一支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油田社区发展的首要条件。社区单位要以课题攻关、送外培训以及创新创效、赛练结合等活动为手段,努力搭建职工队伍的创新发展平台,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实施职工提素工程。重点对社区新增劳动力、其它转岗人员实行培训上岗,按照全年培训计划的要求,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完成全年培训目标。强化导师带徒培训,引导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新模式,促进年轻技能人员的快速成长,努力解决一线岗位用工紧张和骨干断层矛盾。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结合各单位的岗位提高性培训,多渠道地开展一些“四新”知识的应用培训,全方位的拓展职工本人的技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训;教育;增质保量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是依托于区域业余大学建立起来的一所综合性社区高校,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于一身。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就业创业教育基地、老年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基地“四个基地”的办学格局,为区域各年龄段的求学者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等“四个维度”服务区域进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1]社会教育培训处作为社区学院的一个分部门,主要承担着“四个基地”的教育培训服务职能。随着学院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培训项目和课程不断优化。为了主动适应区域各年龄层次学员学习多样化的特点,契合石景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更好发挥社区学院教育服务作用,提出了增质保量的发展目标。

二、教育培训增质保量的含义

(一)社会教育培训现状

目前,石景山社区学院社会教育培训处年均培训近40000人次,是石景山区较大的社区培训学校。学校常年开设少儿舞蹈、体育、书画、器乐、传统文化等课程50多门;开设书法、钢琴、太极等老年大学课程;开设保育员、茶艺师、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资格取证类课程;并为区属委办局、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培训服务;全面覆盖了学院“四个基地”的教育培训职能。近年来,随着参训社区学员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教育培训职能向四个基地均衡发展迈进,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越来越多,就业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教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更加贴合了社区教育培训的办学定位。

(二)增质保量对社会教育培训的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院如何在继续保证高质量教育培训输出、服务学生的同时,保持培训体量和规模不降低,起到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出了增质保量的发展目标。这里的“增质保量”先增的是质,质在量先,是以增质为前提的保量,是以优质质量内涵带来数量的自然稳固和增长,使学院教育培训服务工作能惠及更多的社区市民。具体到落实上,就是如何拓宽发展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和如何稳固发展少儿、老年艺术生活类培训两个方面。

三、拓宽发展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策略

学院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处于爬升阶段,继续拓宽发展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参培单位接洽、培训类型范围、培训服务、培训课程及任课教师聘请都需仔细再摸索,积累经验教训,分析改进策略如下:

(一)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课程库

针对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不断拓出新领域,涉及的课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课程库,解决课程定制的问题。在已经建立的包括党建时政类、经营管理类、法治安全类等7大模块,24个子模块,243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最前沿、最核心、最热点的事件问题,广泛征集、定期更新课程。方法就是要有意识地寻找与定期的迭代课程库,重在“动态”,以适应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专业、实时的特点。还可以针对学院实际,将以往培训中需求多、反响好通用管理类课程再打磨,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课程群。

(二)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师资库

针对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专业性强、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要求高的特点,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师资库,解决师资储备问题。一方面,针对校内资源,重点加大融通,将社区志愿者师资队伍、各类外聘专家名单整理汇总,形成基础师资库。另一方面,根据已有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找知名师资。有意识地涉猎多类别行业专家讲座,根据讲座内容,筛选出适用的师资信息,纳入到动态师资库中。发动身边人脉,收集更多师资信息,打造集学术领域科研专家、管理领域智慧大师、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的动态师资库。师资与课程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学校鼓励专职教师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研发各类新课程,我们要配合任课教师,基于市场需求,研究受训单位的参训目的,做好课程需求与授课内容的转化匹配工作,为本校教师研发开拓课程提供助力,同时使本校教师成为动态师资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三)提升企事业单位培训管理服务水平

在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中,除了课程本身,更多地还受益于培训服务的加成与增值,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提升口碑的重要一环。1.以需求为导向做好方案策划工作。一般而言,参训单位对于培训目的和所想达成的结果都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于培训的具体课程和要求往往是模糊的,如何能把单位提升“企业绩效”的这个目标,转化为具体像《执行力》《跨部门沟通》等这些可执行可操作的课程,需要我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人员构成、问题痛点等信息,再结合需要调查和以往的培训经验,做好这种模糊需求向具体课程的转化工作,最后,通过梳理课程、安排教师、制定计划、反复沟通等工作做好方案策划。一份好的方案是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达到如期效果的保障,也是让参训单位认识学校、了解培训组织能力的敲门砖。2.以流程为基准落实培训实施中的各项服务。合理的工作流程对于培训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工作包括:根据甲方需求敲定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授课地点;课前1~2天进行所有信息确认。课中工作包括:与对方协助管理人员确认各项细节;准备培训用具,调试各项设备,提前做好教室布置;组织学员签到;做好课前教师介绍、课程安排提示等;课中监控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及学员反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采集培训影像、做好资料及课程内容的收集整理。课后工作包括:培训宣传信息的撰写与及时;培训照片及视频的选用及归档;培训效果课后调查,及下次培训沟通。流程化的服务更能体现服务水平的专业,也更能赢得参训单位的认可。3.以细节定成败增加培训附加价值。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强调精细化管理,要持续关注课程质量与培训效果,深入研究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更要有意识地设计环节去增加培训的附加价值,“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必须及时跟踪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中动态调整创新教育培训组织形式。”[2]这样有利于提升受训单位的满意度。包括课前需求调查及课后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提升。组建微信班级管理群,用于通知、学习分享、体会交流,以加强学员的培训获得感。为参训单位制作培训全程影像资料、制作培训合影相框等培训纪念品,撰写培训总结信息等。定期回访参训单位培训效果,接收参训单位新的培训需求。

四、稳固发展文化生活类培训策略

青少年和老年文化生活类的稳固更多的要做好内涵管理,从内部思维的角度加以提升和改进。

(一)优化课程内容,打造系列课程、特色课程

对于文化生活培训来说,核心是课程本身,丰富完备的教学设计是学员选择课程的依据。严格审核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是优质课程的前提。加强教学研究是保持优质课程的方法。坚持教学检查、学员满意度调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3],是监控优质课程的保障。细化课程层次划分,促进课程体系化发展。达到级别层次清晰,衔接顺畅,内容难度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如初中高级,铜银金牌,如精品班、精英班、表演班等。紧密对接市场,增设学员需求大的项目,例如传统文化课程、实操体验类课程等。善于研发课程,结合各课程优势,创设综合素养课程,例如成语与绘画的结合,文学与手工的结合,打造校本特色课程。

(二)加强师资管理,打造留得住、干得专的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制度管理。规范对新教师的选聘工作,严格审核各类资格证书,聘用之前加强考核和试听,严格审查专业背景,加强初期课程的监管工作。对于决定聘用的教师,做好证件资格存档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制定教学计划,归纳教学总结,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培训,协助教务管理。2.定期开展外聘教师课程研讨会,组织示范课观摩活动。对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案并与教师沟通,增加学校与老师之间的黏度。对于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找到教学水平高、学员反映好的教师展示示范课,学校架好教师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外聘老师加强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成长提升。3.定期开展外聘教师联谊会,搭建教师与学校沟通的平台,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升教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学员服务,打造培训家文化

做好学员的转化和留存,是保量的重点,根本落脚点在提升服务水平上,让学员更有归属感和认同度,打造培训家文化。1.和谐校园家文化,换位思考细化服务。教学管理人员是标准窗口服务岗位,应该以诚待人、与人为善,给人传递善意的信号。应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学员和家长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产生各种误会。应该做好全方位服务,在培训之外,准备好应急物品,布置优化休息区,使学员和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用心服务。2.安全校园重保障,提高重视加强管理。精准制定完备的安全制度和安全预案,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学员中“一老一小”特殊人群,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告知,定期对任课教师及学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教务管理老师要经常在楼内各楼层巡视,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及时修缮。建设安全、和谐、整洁的校园,也是留住生源、稳定生源的有力措施。

五、教育培训增质保量工作任重道远

社区学院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学习型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需要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以达到增质保量的目的。

(一)紧跟时代步伐,丰富宣传方法

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需要让大家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这离不开宣传工作。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应该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软性校园布置,例如定期更换学生画展内容,定期更新校园内官方视频宣传片,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同时,重视学习活动带来的宣传效果。大的方面,组织各类汇演、作品展、考级考带工作,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小的方面,班级内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节日板报、新年贺卡、优秀作业展示等形式,使学生自觉带入主动学习。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学校教育培训形象。重点打造学校微信公众号,构建具有学校统一风格的设计模板,布局公众号常规菜单栏,定期推送各类别文章。做好班级管理微信群成员向公众号粉丝转化工作,利用多渠道推广信息文章,增加可读性的同时增加粉丝关注度;举办基于微信端的各类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与已有微信公众号联动,互相借力推广。也可以利用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等知名自媒体软件,学校的相关信息。渠道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加大力度做好内容设计,可以是提前录制好的一节微课,也可以是随堂录制教学片段。定期更新,精琢内容,用好不同渠道的粉丝关注度来宣传学校。

(二)尝试线上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社区学院教育培训立足区域,全部课程采取面授传统形式,与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比,主攻线下。传统观念认为,以舞蹈、绘画为主的艺术生活类培训,不适合线上课程,但是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各类线上课已经成熟,钢琴和绘画等线上课也崭露头角,我们也需要尝试线上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初步尝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钢琴课每周面授一次,将回琴和答疑搬到线上,两方面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后期在成熟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把一些特色课程完全搬到线上,例如传统文化等课程,逐步打开线上教育模式。除线上课程外,“增质保量”发展也还有其他途径,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具备开拓思维,跳出固有框架,创新性地研究教育培训的发展途径和方法。

(三)提高团队成员自身素质

从事培训工作者,要有主动学习精神、涉猎不同的专业领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复合型能力。团队更要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甘于奉献、立足岗位工作,发挥社区学院教育培训服务职能。因为,教育培训增质保量的策略不是暂时的,而是需要持续改进提升的,需要时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学校团队成员不断地提升各种素养,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育培训工作。

六、结束语

“社区学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推动社区学院顺应了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需要。”[4]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区学院作为区域终身教育的主阵地,对接区域全年龄段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必将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学院自身建设,在师资、课程、管理上坚持改进,持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教育培训职能。社区学院要更多关注“质量”建设,才能在增进质量的基础上保证量的稳定,提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广.“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3-4,26.

[2]宋宇红.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品牌化发展与定位策略[J].科技视界,2021(32):193-194.

[3]田峰.浅谈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商业,2021(11):169-170.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第5篇

近几年,教育部把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工作予以积极推进,自2001年以来,先后确定了4批11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此后,各省(区、市)相继确定了一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一大批中心城市还确定了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

2008年,教育部确定了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工作提供了样板。

渐成燎原之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实验区一般都设立了教育委员会,作为非常设机构发挥协调统筹功能。委员会由实验区的区委书记、区长或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主要领导参加,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形成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和配合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格局。

2002年,北京市组织了“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城市先进区县”的评估活动,通过评估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加强了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完善了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乡镇化学校为基础、各类教育机构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网络,拓展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在探索社区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同时,扩大了社区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上海市把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各区把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本区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社区教育规划,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明确提出,“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创建学习型社会。”

浙江省提出,要构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快普及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的社会化平台,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富有浙江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江苏省启动了社区教育基础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城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委会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农村则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形成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教育网络。据悉,该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重点建设20个社区培训学院、6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0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多样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近年来,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初步形成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南京市举办了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学习节。在学习节中,举办各类文化知识讲座,开设学习咨询点,免费开放文化场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设置“金陵讲坛”,推出“快乐学习”活动,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开展“百万市民学外语”活动,编写市民英语学习教材,开通网上学习英语直通车,举办英语演唱比赛。不少社区还举行了“邻居节”,在邻居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以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涵,各社区教育实验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的同时,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模式,涵盖了社区成员的方方面面。就教育对象而言,有亲子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年人再就业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弱势群众职业技能教育、外来人员城市适应性教育;教育内容方面,分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家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形式上,出现“菜单式”培训、“超市式”培训等模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

提高。

上海市嘉定区2004年外省市流入的户数达8.7万户,24万余人,劳动力21.8万人。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狠抓培训,每年培训外来工的比例都达到80%以上。不少社区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现状,对流动人口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社区教育向社区范围内所有居民开放。宁波段塘洞桥社区组织外来务工人员成立“新居民俱乐部”,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管理”五大职能,协助社区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外来人员融入都市生活。

杭州市下城区、深圳市宝安区每年培训进城务工人员都占辖区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30%。他们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管理的领导机构,构建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采取社区大课堂、发放教育培训券、远程教育等手段,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多样个性化教育培训,积极推行“同城待遇”;在按照社区居民每人一元的标准划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时,也把进城务工人员一并列入,提供经费保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行全程监督和目标管理,培训工作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效果来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涵盖了社区成员的方方面面,对在职职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内容不断丰富,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终身教育体系的本质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表现,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受众群体,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素质。

资源整合两条腿走路

发展社区教育,丰富了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拓展了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与手段,使终身教育体系更趋于完善。各地创新教育途径,积极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展现了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

据教育部对5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统计,2006年各实验区普遍建立了一支以专兼为骨干,动员大量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社区教育专职人员5000余人,兼职人员4万余人,社区教育志愿者40余万人,形成了一个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城区居民的受教育培训率逐年提高,共培训2300余万人次,社区居民受教育培训率达到68.19%。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700多万家,创建学习型家庭36万多个,占家庭总数的5%;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单位9000家,创建率达到3%。培训在职职工近50万人次,培训率为70 %以上;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45万人次,培训率为64.8%;培训进城务工农民288万人次,培训率为37.72%。社区教育,为营造全社会人人皆学的氛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内外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上海闸北区建立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调配和考评,委派到各街道开展工作,成为一支稳定、高效的专职工作队伍;天津和平区开展“百名教师进社区”活动,合理调配了富余教师资源,全区96个居委都下派专职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实现了工作力量的全覆盖,构建了满足人一生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在经费投入上,很多地区已经突破了人均1元的指标,宁波海曙区还达到了人均10元。各实验区都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指导原则,安排和落实社区教育经费,不仅保证按常住人口每年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还注意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推动经费筹措走向多元化,探索和引入市场经济机制筹措资金。沈阳和平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经费筹集方面采取了“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的办法,区里每年按实有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从财政划拨经费,还要求各街道在社区建设资金中安排专项配套经费,并通过部分资源有偿开放,弥补办学经费不足。上海浦东新区财政按年人均3元拨付,各社区学校在公益性教育经费实行完全免费的基础上,对技能性科目适当按成本收费,对系列讲座收取报名费,既补充了经费又激励学习,受到社会支持。

成绩效果显著

2006年,教育部对5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统计显示,各类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学校、居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学校)已达1.29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