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护理干预

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MS患病率的调查,为临床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0210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652例,男335例,女317例,年龄51~72岁,平均63.5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饮酒、吸烟、是否锻炼等基本信息,血糖、血脂的检查由医院检验科严格按照各试剂盒操作程序操作。血压的测量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杂志防治指南》的标准进行。MS诊断标准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我国MS诊断标准,具有以下3项者诊断为MS:(1)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3;(2)空腹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餐后2h血糖≥7.8(140mg/dl),和(或)已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高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已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mmol/L,和(或)女性HDLC≤1.0mmol/L[1]。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录入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男性患者吸烟、饮酒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BMI)、是否锻炼身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略)

调查发现神经内科只有12.58%的患者没有代谢异常,87.4%的患者至少有1项代谢异常。本次调查神经内科MS患病率高达33.12%,还发现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MS患病率情况(略)

注:女性与男性比较,χ2=3.48,1)P<0.05

3 讨论

此次调查发现神经内科MS患病率高达33.12%,87.4%的患者至少有1项代谢异常。其中女性MS患病率(36.31%)高于男性(30.10%),与女性TG和LDLC高于男性有关。对于临床发现的患有MS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MS基本知识及与患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让患者重视代谢异常,指导患者定期监测体质量、腰围、血糖、血压、血脂,保持良好的心态,选择科学膳食,进行合理的运动和药物治疗,使体质量、血糖、血压、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可以因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忽视代谢异常的预防与治疗。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及运动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戒烟限酒[23]。

转贴于

3.1 科学平衡的膳食 对于MS的患者应做到饮食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膳食主要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和低钠饮食,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的摄入,保证足够的微量元素的摄入,如钾、镁、钙等,使人体维持正常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或极端饮食,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体征指数超标者、老年人可增加蔬菜、杂粮的摄入,这样不仅补充了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

3.2 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心态使人心情愉悦,保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状态,使血压、血糖、血脂维持正常水平。

3.3 恰当合理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细胞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TG和LDLC的浓度,改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同时还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并且告知患者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对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弹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意义,增加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3.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吸烟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脑血管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将吸烟的有害性的资料收集成册给患者阅读,通过多媒体让吸烟患者集体收看,并请家属积极参与,给予监督,形成有效的戒烟环境。酒精可以导致肝脏的损害,肝细胞受损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异常、糖代谢紊乱,应告知患者限酒的原因,并监督执行。

3.5 药物治疗护理 MS 药物治疗较复杂,用药种类多,护理人员应给予监督与指导,以保证药物准确有效的应用,并应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使用降压药物因注意监测血压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头昏、头痛、颈项僵硬情况,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以利于出院后血压的监测。(2)使用降糖药物应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随身携带糖块防止心悸、大汗等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双胍类降糖药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宜在餐后服用。(3)使用抗凝药物应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定期检查出凝血情况。(4)使用降血脂、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患者病残,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预防和治疗MS成为防治脑血管病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加强对MS患者的护理干预,维持血压、血脂及糖代谢的正常,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使患者建立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建珍.有关代谢综合征诊疗的争论[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278280.

[2] 魏华伟.代谢综合征的干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60762.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a)-0111-04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HEN Aihong CAO Limin PEI Jing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given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angzho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38 cases of patients in either group.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of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2.11% vs 71.05%) (χ2=5.60, P < 0.05). The CS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18±5.72), (21.04±4.15)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 [(33.71±6.18), (34.02±6.54) scores], while FMA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34.56±6.12), (40.12±6.17) scores]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8.12±4.65), (27.94±4.61)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41, 3.32, 2.23, 2.89,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or ris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4, 2.18, P < 0.05).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materi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33.46±5.96), (22.54±4.14), (20.84±4.12), (22.12±3.75); (28.72±5.67), (18.03±3.72), (16.25±3.72), (17.37±3.49)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38.72±6.31), (27.52±4.72), (25.12±4.65), (26.72±4.46); (38.18±6.19), (28.06±4.45), (24.92±4.52), (26.91±4.92)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31, 2.43, 2.41, 2.39, 2.93, 3.12, 3.06, 3.11,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6, 2.22, 2.30, 2.27,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of patients, rais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Never function; Life quality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50%~70%存活者常遗留神经及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活[1-2]。近年来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肢体运动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3-4]。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0年的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等确诊,且病灶位于一侧大脑半球。②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神经及肢体运动障碍者。②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性脑病、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的76例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前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掌握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释,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调整,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实施自我护理和保健,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功能锻炼,加强肢体和心理康复锻炼。②认知康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其认知,改变患者以往错误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康复中。③功能康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患者卧床期间,鼓励患者积极正确地在床上进行四肢被动和主动运动,包括伸手屈肘、做洗脸动作、屈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能站立后进行立位平衡训练,迈步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把功能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④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支持,调动其主动性,调整其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4周后治疗依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价[6] 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执行,偶有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治疗中常不按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包括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

1.3.2 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评估[7-8] 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分别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1.3.3 生活质量的评估[9] 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四项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 比 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CS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C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F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1、3.32、2.23、2.89,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4、2.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变化(分,x±s,n=38)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31、2.43、2.41、2.39;2.93、3.12、3.06、3.11,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6、2.22、2.30、2.27,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x±s,n=38)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引起脑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和软化形成梗死灶。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以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只重视患者早期抢救及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治疗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13],因此,寻找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是临床的迫切需要[14-15]。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结果: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体会

Nursing experience of 40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Xu Qinghua,Jiang Zonglu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School Hospital,40133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atient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40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3,given patients aggressive treatment and the full range of care,including primary care,psychological care,and dietary care.Results:40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have a good clinical care results.Conclusion:Give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clinical care,can save the lives of patients,and promote early recovery.

Key word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Nursing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等为常见病因。临床可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出血。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15%。主要表现有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临床上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一般是稳定血压、止血、降低颅内压、解痉、预防感染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及时有效地治疗以及细致地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让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2~76岁,平均52.5岁。活动时发病18例(45%),静息时发病22例(55%),经颅脑CT证实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影,脑脊液检查,压力高,外观呈均匀一致血性。均为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呕吐、头痛、精神症状、尿失禁以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出现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等体征。体温升高者8例(20.0%),血压升高者5例(12.5%),瞳孔不等大者3例(7.5%),头痛呕吐者16例(40.0%),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8例(20.0%)。

护 理

心理护理: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都非常重要,患者常因头痛难忍而致出现烦躁不安,频繁翻身、擅自坐起、易怒或大声喊叫等用力过度动作,容易诱发二次出血。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应与其多沟通,告知患者头痛的原因是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和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当出血停止、血肿吸收,头痛症状会缓解,并应用有效的止痛方法,消除患者焦虑恐慌情绪。对患者热情、细心,理解患者的感受,多与患者交流,发现患者的痛苦及时解决,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在治疗操作、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上千方百计为患者排忧解难,对于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与其相应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介绍同病区相同疾病的成功病例,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战胜疾病的经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理。多与患者的家属沟通,要求他们了解该病的基本知识,关心、体贴、帮助患者,尽力满足患者的生活要求,让他们成为患者最坚实的后盾。此外,病房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减少疾病的负面影响,使患者感到信任、温暖。

颅内高压、头痛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一般4~6周。吃饭、大小便都在床上进行,下床走动、床上坐起、洗头、沐浴等活动要绝对禁止。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必须严格遵守,并在床边挂警示牌时刻提醒:绝对卧床休息[2]。尽量减少头部活动,以免加重出血。床头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降低颅内压。避免一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遵医嘱给予降颅内压药物,如20%甘露醇快速静滴,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药,如口服安定或给予冬眠Ⅰ号肌肉注射。同时,合理使用并保护静脉,观察药物有无外渗。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比如缓慢有效的深呼吸、听轻音乐及引导式想象等方法减轻疼痛。卧床期间给与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2~3次/日,15~20分钟/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等,警惕脑疝和再出血发生。7天内血压应该保持在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不应过低,以防引起脑供血不足、低血容量而诱发脑梗死。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一般中度发热无感染征象者可能为出血吸收热,只需密切观察不要做特殊处理。若体温过高,应该及时物理降温。必要时采用冬眠疗法。注意液体及能量的补充,同时加强皮肤和口腔的护理,及时更换衣裤和床单,以防受凉。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避免生、冷、硬、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粥、牛奶、鱼、瘦肉类等,少量多餐,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昏迷患者72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高蛋白、维生素饮食,至少每隔2小时鼻饲1次,每周更换鼻饲管1次。

保持呼吸道通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常见呕吐,防止误吸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有效地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舌后坠及时用口咽通气管或舌钳牵拉舌头。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咳痰不畅时,训练患者有效深呼吸、咳痰,并进行翻身扣背,松动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可以先给予雾化吸入后再扣背,利于排痰。

昏迷及意识障碍的护理:对于昏迷及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加用床栏,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勤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瞳孔、血压、头痛、呕吐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痛、烦躁不安、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减弱、呼吸深而慢等表现,这些都是出现脑疝的前驱症状,发现这类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加强基础护理:①预防压疮护理:让患者卧气垫床,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用拖、拉、推等动作,并随时保持患者床单清洁、平整、干燥,防止有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受损伤。②预防尿道感染:保持患者会清洁。小便失禁者,给予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每日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2次,并会碘伏消毒2次。大便失禁者,及时清理,保持会清洁、干爽。③预防口腔感染:清醒的患者每日刷牙或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鼻饲及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观察有无口腔感染。④预防肺部感染:轻拍患者背部,促进痰液咳出,每日均应该进行。如果痰液咳出困难,可给予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 U进行氧气雾化吸入,2次/日。使痰液稀释,以利于排出。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颅内压增高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患者颅内压升高,产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及时有效地进行降颅内压治疗,预防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是20%甘露醇和速尿,使用脱水剂过程中,护士必须全程严格床旁监护,防止脱水剂渗漏引起局部组织坏死。②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再出血的临床特点表现为首次出血后病情稳定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抽搐发作、昏迷等,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命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急性期使用大量的止血剂。不可忽视早期预防便秘,否则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预防便秘及尿潴留,长期使用甘露醇可使肠腔内大便干结[3]。便秘可用开塞露或口服蜂蜜水,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和粗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床上排尿困难患者,先进行下腹部热敷或让患者听流水声等方法进行诱导排尿,诱导无效者可进行无菌导尿术。注意避免患者情绪波动,意识清醒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常常会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所以应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尽可能地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患者因情绪激动引发再出血。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探视,让患者充分休息。

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大便通畅,避免一切不良因素刺激,防止再次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常见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畸形、先天性颅内动脉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4]。发病时大多有明显诱因,比如发病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兴奋悲伤及用力过度等,发病时血压骤升或动脉壁破裂出血或血液渗出,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蛛网膜下腔再发出血风险,显著减少致死率。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诱因,实施全方位的临床护理,让患者充分认识该疾病,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实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田忠敏.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38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40-41.

2 薛相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81-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