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企财务报告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作者简介] 路媛媛,河南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119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010-03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化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借鉴国际惯例的阶段(1979年至1997年)、与国际惯例协调阶段(1997年至2005年)和与国际惯例趋同阶段(2005年至今)。

在借鉴阶段,我国经济制度经历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颁布了分行业会计制度。在协调阶段,我国会计制度从分行业会计制度向统一的会计制度靠拢,但是过分强调了会计制度的制定而忽略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情况,与世界各国纷纷由会计制度转向会计准则并向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趋势表现出巨大反差。2003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进入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阶段。2005年中国财政部制定完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同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E)与IASB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部分非上市金融企业和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实施,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目前已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几年实践证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完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5月,IASB派专家对中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确认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就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有效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改进会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并可供其他国家仿效”。

2007年12月6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两地会计准则等效互认。欧盟从2005年开始在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有效实施情况评估后,于2008年12月12日就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规则,确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决定自2009年起至2011年底的过渡期内,允许中国企业进入欧盟资本市场时直接采用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

以上表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实现了趋同,并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范围内平稳有效实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必要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过世界各国几年来的共同努力,全球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世界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围绕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及相关会计准则之间关系的激烈争论,并对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达成了一致共识。虽然,我国已于2005年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自2007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得到了持续平稳而有效的实施,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仍是十分必要的。

1.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仍存在差异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5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是在某些具体准则中仍存在差异,例如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国际准则对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转回,计人当期损益。中国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此类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还有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公允价值的应用、企业合并和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等方面存在处理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因素,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持续趋同。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断修订和完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IASB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相关会计问题,在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主要包括:(1)成立金融危机咨询组,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应对金融危机的系统化建议;(2)制定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套统一的指南;(3)推进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复杂性的综合项目,简化金融工具分类、计量、减值和套期等会计准则;(4)全面修订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明确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特殊目的主体会计处理问题;(5)加快保险合同等会计准则项目的制定步伐。由此可见,国际财务报告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因此,持续趋同就应该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同方向、同步骤、同过程,认真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和响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变化,向IASB提供有关准则立项及工作轻重缓急等建议,不断提高新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3.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础上,日本、加拿大、印度、韩国、美国等纷纷发表声明,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之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在2010年4月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再次向国际国内社会表达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立场和明确态度。

三、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的相关措施

1.继续保持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我国非常注重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目前主要做的工作有:(1)派出专家进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治理的各个层面,并在工作层面直接参与国际准则制定与修改;(2)正在与欧盟建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机制,双方不断加强沟通和交流;(3)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共同成立亚洲一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并积极与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成员协调立场;(4)与美国签署合作备忘录,

建立了有效的定期沟通机制;(5)与日本、韩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建立定期会议机制,交流各国会计准则发展的最新形势和面临的问题,协调会计国际趋同的立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还要在保持原有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增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做好国际会计准则的跟踪研究与意见反馈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订与修改。

2.坚持在互动中寻求趋同的原则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坚持“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应当互动”的原则,主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实现其高质量、权威性和全球公认性,不仅仅是单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还需推动IASB在修订完善国际会计准则时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在互动中求趋同。IASB也认同该原则,确认了中国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具体涉及到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2009年11月4日,IASB了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基本消除了与中国关联方准则的差异。2010年,IASB通过年度改进项目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l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改,允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将改制上市过程中确定的重估价作为“认定成本”入账,并进行追溯调整。此举有效解决了中国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因资产重估引发的会计问题。由此可见,中国可以为IASB寻求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决方案提供有用的帮助。

3.规范企业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虽然我国在2005年已经逐步从制度上实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但是由于我国现代会计制度起步及建立较晚,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所以,在持续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从微观层面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监督,从各方面规范企业行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以便使中国的企业可以更好的融合到世界经济的竞争中,为确保会计准则持续实质趋同练好内功。

4.加强我国会计队伍建设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思考 对策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促进了全球经济大发展,有利于各个国家的财政安全维护,它的推出顺应了时代经济的发展潮流,为全球经济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支撑着各个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全面考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内容存在问题加以解决,那么全球化经济发展会更加平稳,更加迅速。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从狭义层面上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了 负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理事会在现今形式下所的一系列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从广义层面上讲,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的整套公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财务参考价值,它以一系列原则性的硬性条款作为财务准则,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国际财务的运行制定了宽泛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约束企业的财务处理等具体准则,给了各国家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思考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维系着整个国际的财务运行,它的发展与改革一直备受瞩目,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合理发展都要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支撑点,因此,各国纷纷就如何深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度工作进行了全方面思考,以下就是笔者针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改革问题做出的思考:

(一)估值技术是否适应改革后的概念框架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概念框架进行修改后,财务信息更加充分明了,但是对部分进行修改,估值技术是否能够继续运用是各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倘若原有的估值技术与改革后的概念框架不适应,那么定会影响决策者的财政决策,在此问题上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考量,在改革的同时要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合理运用。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定位偏差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改革后,它将财务估值作为了财务报告编报的实施手段,这样一来就改变的决策者的角色,就本身而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会计信息应该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指导,但是改革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代替了决策者的位置,因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其功能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我国深入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就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来看,两者在策略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美国提出的“共同基础之上进行高度对比”与我国的“实质趋同但不等同”的策略原则竟然大径相同,我国深入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指日可待,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国家政府应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认真贯彻落实会计准则在大中小企业的合理运用,使会计准则适应于实际中的会计财务问题。

(二)加大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工作力度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大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若我国深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工作,那一定意义上也彰显了我国雄厚的经济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进程中的经济地位,因此一定要加大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工作力度,它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中上的发展。加大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工作力度需要总结我国的实际财务状况以及国际财政形势,两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我国还应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中展露头角,主动向理事会反映我国会计准则的想法和新探究,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充分掌握主动权,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深入开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工作。

(三)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

在现今财务准则发展中,有为数不少的国家地区效仿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就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美国也制定了与我国相似的国际趋同策略,从这一形式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得到众多国家的了解和认可,若再加以完善,相信它的影响里会更加深渊,会计准则的应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上的影响力。

四、总结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发展中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但在改革过程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存在定位偏差等问题,若我国对此主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我国就可以深入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工作,与此同时加大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力,会大大提高我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汪祥耀,邓川.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经验及启示 --以澳大利为例[J].会计研究,2009(11):121-123

[2]罗梅,程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J].会计研究,2010,4(5):94-95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件驱动会计 网络财务报告 信息技术 财务管理模式

  在改革开放制度以及新经济环境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知识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基于事情的两面性,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之下,无形的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生产经营工作变得日趋复杂,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因此,网络财务报告模式是解决目前困境的高效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对其深化与研究。

一、 浅析网络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将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自然也深受影响,发展其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以下将从网络财务报告的定义、网络财务报告的层次以及网络财务报告的特征三方面上对其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做出研究。

1、网络财务报告的定义。现阶段,世界上对于网络财务报告的定义众说纷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定义,我国到现在依然没有对网络财务报告的定义做出具体的表达,据我总结来说,网络财务报告是指企业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为财务管理构建一个网络平台,后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和事项反映到这个网络平台之上,供大家参考以及查询 。

2、网络财务报告的层次。网络财务报告经过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在线财务报告、实施财务报告以及按需定制的财务报告,在这三点虽然位于网络财务报告的三个层次,但它们无疑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首先是在线财务报告,在线财务报告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在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定期的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更新财务报告,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交流性,并且信息容量较大,能够及时的对信息做出传递;其次是实时财务报告,实施财务报告是指财务部门将发生过的财务信息经过记录、处理以及报告之后准确的到财务网络平台上,供财务信息使用者参考,这种模式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而不断的改进,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再次是按需定制的财务报告,按需定制的财务报告是网络财务报告是最高级阶段,它是由提供通用财务报告的子系统和提供可定制财务报告的子系统共同构成的,通过利用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手段以灵活、快速的实现产品多样化,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3、网络财务报告的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网络财务报告,故而,网络财务报告有独具一格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第一,具有及时性以及互动性的传播媒体网络化;第二,具有综合性、直观性以及形象性的信息媒体多元化;第三,具有动态性、立体性的报告介质电光化;第四,具有多样性以及个性化的报告内容个性化;第五,具有自愿性的报告方式自愿化。以上网络财务报告的五种特征为做好企业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现状

基于我国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进行的网络财务报告不能够准确的体现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且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我国网络财务报告在使用上存在着问题,由于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比较缓慢,故而,仍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例如,我国企业网络财务报告在链接上不够醒目,致使影响到企业财务报告的利用率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其次是,我国网络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制度不够完善,传统的财务报告虽有诸多的不完善,但其在揭示披露制度工作上却较完善,定期披露能够使其财务报告不断的完善,及时的揭示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有效地措施给予纠正,而我国的网络财务报告不能够及时的对财务信心做出披露,将会导致信息过时,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财务报告的表达格式主要有PDF、HTML和WORD三种方式,表达格式的不同会影响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浏览和下载等问题。一般来说,HTML和WORD可以结合链接技术,适合在线阅读,但HTML格式不适合下载和打印,WORD格式会由于使用者的操作疏忽容易改变报告内容。相反,PDF格式界面清晰,内容固定,易于下载和打印,但内部连接应用较少,不易于阅读。

现行财务报告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无论我国还是外国都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财务报告也趋于标准化。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有助于企业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帮助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但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是以高度的综合为基础的,而每一次综合过程都以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为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将越来越高,信息使用者也趋于多元化,分散化,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很难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要。

我国网络财务报告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各企业的财务报告在网络上均可通过1到2次的链接找到,并可方便下载。但有关财务报告的链接并不醒目,各企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国外,财务报告的相关信息主要在公司网页中的“投资者关系”下链接,但我国企业的门户网站上并不是都存在此链接。企业的财务报告往往是在“企业概况”或“企业出版物”等链接一下找到,这给信息使用者带来较大不便,同时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利用率。

三、基于事件驱动会计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中,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目标。现阶段,我国各大企业虽已纷纷实现网络财务报告,但所面临的财务报告上的诸多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需要加强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研究证明基于事件驱动会计的网络财务报告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解 决以上所存在种种问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运用事件驱动会计实现事件信息表的构建。经数名学者研究表明,用事件驱动会计理论能够对企业网络财务报告起到很好的改造作用,并且需将事件驱动会计理论拓展到企业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各个角落之中,首先是事件信息表的构建,事件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运用事件驱动会计可以是事件信息表中的信息更加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能够使其表中的信息更加的逻辑化,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快速的掌握到事件信息表中所表达的内容。

2、运用事件驱动会计能够完善事件信息表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网络财务报告中事件信息表的内容出现内容虚构以及内容混乱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到了网络财务报告的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的正常实施,运用事件驱动会计能够有效地识别信息内容,并对信息内容做好综合、分析以及归类,并且该系统还能够阻止不良内容的侵入,对网络财务报告内容起着一个过滤的作用。

3、运用事件驱动会计能够有效地的保证网络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安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日益激烈,在此危急的时刻,由于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直接的表达,故同行业企业都虎视眈眈的瞄准了企业内的财务信息,此时,事件驱动会计便成为维护网络财务报告信息的最佳手段。基于事件驱动会计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能够按需提供财务信息给使用者,是一种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安全的好方法,为企业实现财务信息的保密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江雪,王永红,蒋枫. 披露方式对会计报告目标实现的影响分析——基于会计信息传递阶段的视角[J]财会通讯, 2009,(03) .

[2] 明兆春,万?那博. 信息技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效应分析——基于对XBRL的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 2010,(30) .

[3] 杨诚. 信息技术与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研究[J]财会通讯, 2010,(31) .

[4] 牛枫. 网络财务报告风险分析及对策——基于XBRL的研究[J]财会通讯, 2010,(34) .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控缺陷认定;改进建议

一、引言

美国安然、世通财务舞弊事件发生后,各国监管机构将监管重心从单纯注重财务报告本身的信息质量,转向财务报告本身信息质量与建立健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并重。在此背景下,美国国会在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利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中,第302与404条款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作出了严格要求,引发了全球对于内部控制关注的热潮。顺应国际资本市场监管变革趋势,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划分

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

2.按照严重程度划分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在其第四章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对内控缺陷的认定做出了进一步规定,并按其影响程度将内控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第四章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对内控缺陷的评价做出规定。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主要包括:①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②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③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④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3.按照具体表现形式划分

《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按照具体表现形式,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难题

我国财政部在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业内誉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然而在涉及内部控制缺陷部分并缺乏明确清晰的标准。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关于缺陷部分只是套话、空话,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一)财务报告内控缺陷与公司内控缺陷的界定

对于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中的内部控制仅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而COSO框架认定的是“公司内部控制”。这两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如何加以区分?具体到内控缺陷,到底是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还是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如果两者都是,如何界定?

(二)内控缺陷程度的认定模糊

我国的《评价指引》根据缺陷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大小将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赋予了企业在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判断中的自由裁量权,允许企业在判断缺陷是否重大时考虑自身的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可容忍风险度、所处特定环境。上述规范虽然对内控缺陷认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明显缺乏可操作性,给实务操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内控缺陷属于一项企业的“负面信息”,在现有规范框架下,内控缺陷严重程度的裁量权在企业手中,很多企业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而是把它归为一般缺陷和重要缺陷,得出内控有效的结论。最终导致内控自我评价的失效,使企业的内控建设流于形式和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三)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难度

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中的内部控制仅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此相比我国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且包括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这种宽口径的定义,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问题: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如何进行认定?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2010年时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指出:“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特别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目前由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等要求没有明确界定,难以通过定量分析法予以认定,也没有先例可以参照,这就给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了难度,也降低了这项制度要求的效力和严肃性。

四、内控缺陷改进建议

(一)内控缺陷程度应采用定量与定性标准区分

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详尽和更具操作性的规定,以统一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可能性”的量化问题。,可以适当借鉴其他准则制度的经验及做法,如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对一项或有事项是否确认为预计负债主要考虑其发生可能性,其中“很可能”为发生概率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可能”为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三个层次,也可以据此确定,其中重大缺陷是指一项控制缺陷导致财务错报的可能性大于50%,依次类推。为了使此量化标准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要求企业内控评价人员对量化结论的作出予以详细说明。

对“导致后果”的量化相对容易些,国内外均有借鉴的依据,如日本2007年推出的《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评估及审计制度》(又称日本sox法案)规定,如果一项会计(业务)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造成公司合并税前收益错报率大于5%,就认定为重大缺陷。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对重要性的量化指标为:(1)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营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总收入的0.5%;(2)对非营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3)对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审计实务中用来判定重要性水平的数据为: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营业收入的0.5%-1%。这些都可作为财务报告内控缺陷所导致结果的量化标准,如一项财务报告控制缺陷造成公司合并税前利润错报率大于5%的为重大内控缺陷,小于5%但大于1%的为重要内控缺陷,小于1%的为一般内控缺陷。

(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性为主

由于非财务报告内都控制缺陷并不直接影响财务报表。而是整个公司层面经营的效率效果、合法合规性等问题,难以直接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所以取消一般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分,只划分重大缺陷和非重大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更适合采用定性的标准划分。如关键控制点认定法,即明确各种关键业务。如果这些业务出现缺陷,就可以认定为重大内控缺陷,其他则为非重大缺陷。

(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适应性,制定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了上市公司应对不同阶段的风险而建立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加多变、复杂,公司的快速增长必须伴随着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的改变和适应。公司的过快成长可能会超出其内部控制作用的范围。因此,公司需要花时间来建立新的政策和程序.并需要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力资源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与之相匹配。公司要重视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从总体层面上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建设自我企业文化,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员工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齐保垒,田高良,李留闯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J].管理科学,2010,23(4):38-47.

[2]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等.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4):134-141.

[3]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35-43.

[4]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3):76-80.

[5]孙慧慧.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J].会计之友,2012(10):87-88.

[6]龙凤姣.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法探讨[J].商业会计,2012(11):36-37.

[7]崔志娟.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11):52-56.

[8]林斌,刘春丽,舒伟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25):9-16.

[9]方红星,孙翯.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与市场反应——基于兖州煤业的案例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24(1):28-36.

[10]刘亚莉,白雪莹,王茜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61-65.

国企财务报告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后金融危机;趋同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又一次得到了印证。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并于2008年演化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全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成立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研究了金融危机成因和应对措施后,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希望G20各成员国及地区加快会计准则趋同步伐。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肩负了这一重要任务,并不断致力于其制定的IFRS的完善。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表示,支持趋同大势,并将逐步舍弃本国的会计准则,而采用全球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尽管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困难的过程,但是各国的会计准则的确会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以欧盟和美国两个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趋同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便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所启示。

一、采用IFRS的代表性国家介绍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最为紧密的国家间联盟,也是世界上最早积极表态支持与IFRS接轨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欧盟对IFRS采用了一种“审议选择”制度。首先,由欧盟成员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报表编制和使用者、会计职业组织代表组成的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对IASB新或修订的IFRS进行分析,提出欧盟是否采用该准则的建议。其次,由高层次独立专家组成的准则咨询审议组(SARG)对EFRAG的建议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最后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洲会计监管委员会(ARC)根据EFRAG和SARG的意见,向欧盟委员会相关部门建议是否采用该准则。欧盟委员会就此作出决定并报欧洲议会批准。履行这些程序后,该准则即成为欧盟所采用的IFRS的一部分。欧盟对IFRS采用的这种“审议选择”制度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方面避免了高额的准则制定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此维护欧盟自身利益,争取主动权。

欧盟还坚持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一方面敦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采用IFRS替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另一方面对与IFRS等效的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予以认可。2008年11月,欧盟决定自2009年起至2011年年底前的过渡期内,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即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中欧会计等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认可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有效实施的事实,降低了我国企业赴欧盟上市成本;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

二、拟采用IFRS或与之逐步趋同的代表性国家介绍

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由CAP的“会计研究公报”、APB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以及FASB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共同形成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主体。2002年10月29日,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的合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双方正式达成了《诺沃克协议》,表明了相互趋同的立场。2006年2月,FASB和IASB联合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名为“IFRS与美国GAAP在2006—2008年的趋同路线图”。在这份备忘录里FASB与IASB重申了为世界资本市场建立高质量和通用会计准则的共同目标,进一步细化了《诺沃克协议》中首次提出的目标和原则。

2010年6月,FASB与IASB共同了《关于承诺会计准则趋同和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进展报告》。该报告回顾了双方在趋同工作方面的进展,并针对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调整了双方拟在2011年6月前完成的重要项目议程。由此可见,美国希望通过FASB与IASB开展合作来消除差异,推动两者会计准则的趋同。2010年12月23日,奥巴马政府任命莱斯丽·赛德曼为FASB主席。赛德曼在就职声明中称将力求与IASB协调,大举修改美国企业财务报告标准,消除美国企业目前遵循的会计准则与世界其他多数企业遵循的IFRS之间的分歧,计划在2011年6月前完成与全球会计准则之间的“趋同计划”。此举将为SEC拟在2011年提交的《美国企业全部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议案打下基础。

三、我国与IFRS趋同的政策建议

基于欧盟和美国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财政部于2010年4月2日正式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提出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趋同的目标。但是,由于会计准则与IFRS协调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又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我国应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兼顾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为此,我国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构建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趋同的必要前提条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中最实用的部分,不包括会计思想、会计思想史、不同的会计观点和学派等等(葛家澍,2005)。由于概念框架是制定和评价会计准则的以会计目标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关联的会计基本概念体系,可以引导前后一贯、内在一致的会计准则的产生,因此,要使各国会计准则趋同,作为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或原则体系的趋同是十分重要的(汪祥耀,2006)。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陆续制定出了概念框架:FASB了系列《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是以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形成的;英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是参考IASC的概念框架制定出来的。我国也于1992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会计准则,虽有巨大进步但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2006年,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下称“基本准则”)作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尽管修订后的基本准则的确比原来的基本准则更加完善也更符合国际惯例,但是两者不管在性质定位上还是结构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基本准则无法替代概念框架,在条件成熟时我国还是要构建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促使会计计量模式的趋同,是会计准则趋同的核心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伊尻雄治(YuriIriji)曾经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活动的核心职能。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也认为,传统地看,初步地看,和会计这个名词最贴切的性质,或者说,会计的本质属性,首先在于会计计量。因为同一种会计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将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结果,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当今国际会计界在计量模式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公允价值,并且普遍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和驾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会计准则体系发达和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深化,在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协调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我国应该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相关方面的动态,加强与IASB的沟通,积极开展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提供借鉴。

(三)追求与IFRS形式上的趋同,是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要求

实质与形式相比较,我国似乎一直都倾向“实质重于形式”的观点,甚至曾有一段时间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陷于停顿并恢复采用企业会计制度,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只要采用与IFRS相同或类似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制度的形式并不重要。然而,随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会计准则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将面向国外使用者,若我国不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表达方式,而一味符合所谓的“中国特色”,那么将很可能极大影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可度。

(四)改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借鉴IASB的“应循程序”

2002年5月IASB公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阐述了IFRS制定的应循程序(DueProcess):首先,工作人员结合《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确定与审核相关问题,接下来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交换看法,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建议是否可列入议程;其次成立咨询委员会就该项目向IASB提供建议;再次公布讨论稿征求意见(其中IASB至少8票同意),公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包括结论基础),考虑收到的意见(有必要的话举行听证会、实地试验),接下来IASB投票(至少8票同意);最后正式公布准则。可见IASB制定IFRS的应循程序具有很强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由于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趋同是会计准则趋同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我国应该充分借鉴IASB的“应循程序”,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五)及时关注IFRS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参与IFRS的制定过程,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国对IFRS的进展关注很不及时,对IASB制定准则的参与度也不够,这导致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客观上失去了主动权。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它们都不是被动地接受IFRS,而是主动争取IASB的控制权。在实现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中,我国也要随时关注IASB的工作进度,跟上IFRS制定工作的节拍,积极参与IFRS的制定与修订过程,充分反映我国各利益团体的呼声,扩大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影响力,尽量保持与IFRS时间上的趋同,在国际会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