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定职业病 预防控制 战略要点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41-02

【Abstract】Combining Liao sun is actual whil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occupation health legal theory, in tallying up empirical foundation, studied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current with the result that from now on, occupational disease harm of development and counterplan.Put forward the method and suggestion of science towards preventing control occupational disease from endangering, .Its science standpoint comes from;Be engaged in the experience and intelligence of the 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of occupation health work, drew up the science method of the Liao occupation hygiene in sun City work and to the prevention control of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measure.Its establishment important point has catholicity and covered the basic measure method of nation and plac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knew well to solve the related law laws that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s,

【Key words】Developmentoccupatio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veventiun strategic points

本文研究探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我市职业病危害状况,主要针对我市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做出的:中长期战略性对策和途径。本文是在《辽阳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检测》、《辽阳市职业病预防控制战略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综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辽阳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国内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形成的宏观战略思想。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直接为政府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的理论研究成果。其理论可以指导职业卫生科研开发,研究理论的学术价值和指导作用,可以提供给我市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使用。

1 职业病预防控制的战略要点

1.1 前期预防

1.1.1 对策与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前期预防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1.1.2 要点 1、完善法规建设。2、加强教育培训。3、健全申报和批准管理程序建设。4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5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6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7、应急救援站。职业卫生设施建设的“三同时”。

1.2 生产过程中的预防和控制

1.2.1 对策与方法

1.2.1 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控制,是前期预防控制的补充或补救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2 具体措施 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2、职业病防护设施。3、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更新。4、职业病危害告知。5、工作场所日常监督管理。6、强化劳动者的职业危害个人保护的法律意识。7、职业健康监护检查。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卫生档案。9、职业危害应急处理预案。

1.3 其他控制方法和策略要点:

1、政府管理策略2、整合职业卫生监管技术资源,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4、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体系。5、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应急救援体系。6、加快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化建设.。7、加快职业安全卫生技术保障体系建设。8、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宣传教育体系建设9、加强重大职业危害源的监控和重大中毒事故隐患的治理。10、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形成监管协同机制。1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12、促进职业安全卫生产业发展。13、深化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14、加强职业卫生执法体系和法律保障建设。15、落实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16、完善职业卫生投入保障机制。18、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19、实施职业安全卫生许可制度。20、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和法律援助作用。21、大力推进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建设。22、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工程。2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职业卫生工作。24、有计划地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职业病防治基金和运行保证机制。25、强化“三同时”审查力度。26、职业安全卫生促进工程建设。27、明确治理重点,突出治本措施。28、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职业卫生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29做好职业病普查、申报和检验检测工作。30、中长期职业病预防控制规划战略纲要。31、加强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

2 讨论与结语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研究,是一个涉猎许多方面的综合性科研课题,我们主要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总结概括了目前职业病预防控制相关方法,原则,措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其要点主要方面是;全社会要强化劳动保护,劳动卫生管理 、法规的普及、预防控制技术的进步、及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敏,李涛,周安寿等,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展与控制对策,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8.8,V26(8)

[2]张敏,李涛,周安寿等,加快应对体面劳动全球战略目标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2008.8,V26(5)

[3]张敏,李涛,周安寿等,对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8.8,V26(5)

[4]李涛,张敏,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实用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李涛,张敏,化学品职业危害分类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6]李涛,张敏,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防护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张永伟,法定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指南,海洋出版社

[8] 国际劳工组织,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 赵良省,噪声与 震动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新乡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科,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新乡铁路地区职业卫生现状,为制定管理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表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乡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及管理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存在作业线路长、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多、点多、分散、流动等特点。从接害点构成来看,粉尘是主要有害因素(占34.2%、33.0%),但从接害人数来看噪声是主要有害因素(占58.2%、58.5%)。11家铁路单位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等方面存在空白。2013年职业危害作业点在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监测合格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培训、健康监护及急救措施设置等方面均明显优于2010年(P<0.05)。结论 应针对铁路职业卫生特点尽快制定出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多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确保新乡铁路职业卫生早日进行正常化管理。

[

关键词 ] 铁路;职业卫生现状;探究

[中图分类号] R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041-02

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改变和铁路资源大整合使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2013年的铁路体制大变革使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又面临新的形势。为了使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对2010年9月13号—11月22号、2013年11月25号—12月25号进行的两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辖区服务的11个单位。

1.2调查方法

两次均采用铁道部、现铁路总公司制定的统一调查表格,调查表内容主要有: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行政许可、危害告知、教育培训、健康监护、设备材料、工作场所管理、警示标识、防护设施、个人防护、应急救援等50项内容,采用现场查阅档案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表格内容进行逐项调查。

1.3资料来源

2010年铁路职业病危害普查资料、2013年铁路职业病危害联合督导检查资料。

1.4统计方法

把两次调查结果输入Excel数据库,计算构成比或百分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变化趋势。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基本状况

两次普查结果显示,11家单位中,有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9家,占81.8%,2010年职业有害作业点73个,2013年职业有害作业点103个,涉及危害因素种类多:粉尘(有电焊烟尘、木尘、金属尘、石棉尘、矽尘、云母尘、除锈产生的混合尘等)、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毒物(硫酸、氮氧化物、苯及苯系物、柴油机废气、一氧化碳、氧化锰、危险品车辆检修盒洗消所接触的多种混合毒物、汽油、乙酸乙酯等)。主要工种有熔接、乘务、锅炉司炉、接触网、线路、车辆检修、喷砂、烤砂、危险品车辆洗消、驼峰作业、隧道桥梁、餐车后厨等13大类。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2010年7516人,2013年7550人,年龄在18~59岁,工龄1~40年。线长(波及三个省),流动作业场所较多,呈点多分散特点。

2.2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详见表1。

11家铁路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较差,主要集中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及建设项目审查方面、其次是职业卫生培训。

2.3 职业有害作业点及接害人数构成情况

详见表2。

注:辐射接触工种有接触网工、电工、电力工、红(紫)外探伤工、三品检查员。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新乡铁路单位职业有害作业点构成中以粉尘所占比重较高(34.2%、33.0%),而接害人数构成中以噪声所占比重较高(58.2%、58.5%)。

2.4 新乡铁路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管理情况

经调查,2010年新乡铁路单位职业病危害同期职业暴露人年是7516,2013年的职业病危害同期职业暴露人年是7550,具体结果详见表3。

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χ2检验,结果表明在作业点实时防护设施、设立警示标识及告知、职业病危害监测点数方面两次结果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在作业点防护设施及运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及合格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人数、职业卫生培训、健康监护等方面有明显变化,2013年的结果普遍高于2010年的(P<0.05)。

3 讨论

经过两次普查结果显示,新乡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存在线长、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多、点多、分散、流动等特点。其中从接害点构成(占34.2%、33.0%)看,粉尘是主要接害因素,且大部分是流动作业,防护起来较难。从接害人数构成(582%、58.5%)看,噪声是主要接害因素,可见噪声、粉尘是新乡铁路单位主要的职业有害因素,也是整个铁路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3];各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及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10年前铁路分局没撤前的状态,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铁路职业卫生管理由铁路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由于铁路大资源整合后铁路安全监察部门人员少,且大都是以各站段的生产安全为主要监察对象,因此近年来对铁路职业卫生监管几乎为零,管理人员和接害人员基本没参加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职业卫生缺乏认知。才导致了各单位领导不重视,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各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空白、职业危害零申报、建设项目零审查,委托监测被动接受,职业卫生知识零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不及时、数量不够,用普通防护品取代职业防护品。另外通过这次检查督导发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仪器陈旧、落后和技术人员严重老化、缺失,不能保证开展日常监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两次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在防护设施、监测合格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培训、健康监护及急救措施设置方面均明显优于2010年(P<0.05),这说明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普查,实现了国家监察、企业负责、中介服务、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4]的局面。

3.1存在问题及建议

3.1.1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全、监管不力 铁路安全监察、铁路疾控、站段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员都规定了明确的责任,但由于体制不顺,缺乏监管,站段职业卫生管理员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制度措施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等方面缺乏主动性,长期以来出现了名义上谁都管实际上谁都不管的局面,造成有管理制度不落实、有职业危害因素不申报、日常监测由主动委托变被动接受、有建设项目不审查等管理空白等。因此应通过这两次的普查和联合检查,同时吸纳地方运行好的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式[5],铁路总公司应尽快制定出合理、可行、有效的具有自身行业特点的铁路职业卫生管理体制,以便使铁路职业卫生早日步入正规化、常态化管理水平。

3.1.2 基层站段领导认知度低 经过调查显示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涉及车辆、机务、工务、车务、电务、客运、供电等部门,而且有害作业点的接触时间和浓度差异很大,有些还是高毒危害。但是由于站段领导、站段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缺乏认知,使职业卫生工作难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长期以来导致重生产,轻卫生,重预防运输安全、轻预防劳动卫生,简化或更替防护用品,忽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把职业健康体检认为是一般的健康体检,使真正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无法按规定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组织安排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可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6]对单位主管领导、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员、职业接触者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领导层的认知度,增加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强度,强化职业接触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1.3 职业接触者自我防护意识差 由于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不到位,劳动者防护意识差,两次检查结果显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较低(26.8%),通过调查现场职工,普遍感到平时干活嫌戴着碍事或带着不舒服等,实际工作中常常不戴,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是想着保护自己。由于劳动者缺乏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培训,加之监管不力,使劳动者在虚假安全条件下更加放松个人的防护。因此应加强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采纳健康信念模式[7],采用感知教育、行为益处教育、引导提升自我效能,增强接害者对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养成,才能彻底做到提高防护意识。

[

参考文献]

[1] 拾景丽.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及应对策略[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10,37(6):289-291.

[2] 张佩元.在湘铁路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9):571-572.

[3] 李玉强.西安铁路职业卫生现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1(15):2660-2661.

[4] 张忠彬,孙庆云,胡福静,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机制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0):101-105.

[5] 庄惠民,冯梅.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2):114-118.

[6] 潘瑞胤,蒋立新,程慧,等.参与式方法在职业卫生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2):104-106.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造船厂;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控制

1 背景

为了分析、评价“某公司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现状,并在现场检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评价意见和进一步合理、可行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规定,某单位委托我公司对其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 主要危害因素

(1)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生产工艺说明:按船体分段各模块的设计结构要求,带涂层的钢板在加工车间的加工平台上进行定位和切割,然后进行卷板、板块拼装焊接,同时进行型材钢条的切割与拼接。完成钢材板块切割拼装后,接着进行分层制作、小组装、板块大组装和船体分段组装。在分段堆场与预舾装场完成船体各个分段建造和预舾装。预舾装后的船体分段,吊上船台,拼接合拢成为船舶前段,完成水线以下部分面漆工序。船体前段下水后拖入船坞,在船坞内与船尾段、驾驶台合拢安装后,部分机舱舾装、甲板舾装后出坞,继续靠泊在舾装码头上完成水线以上部位面漆工序和船体内部的舾装工序,最后通过试航、调整,新船即可出港。使用的原料:钢材、焊条、焊丝、铁矿砂、氧气、二氧化碳、丙烷、油漆、有机溶剂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丁醇、酚、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X射线、工频电场、电焊弧光、噪声和手传振动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锰:长期接触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心动过速、记忆减退、嗜睡、多汗、两腿沉重等症状。重者会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电焊烟尘:吸入这类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常伴随锰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氧化铁粉尘、砂轮磨尘: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

二甲苯: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四肢无力。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长时间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皮炎。

高温:作业人员因体内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导致职业性中暑,严重时可发生重症中暑。

噪声: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烦躁、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也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伤、永久性位移,更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3 现场检测浓度及结果分析

(1)现场检测浓度判定: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和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2)检测结果分析。毒物超标原因:1)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全面通风装置及换气装置未能及时将焊接过程产生的危害排出;2)大组立工场(车间)对大型部件内部进行焊接时,通风效果差;3)电焊作业密度大,未设置局部的抽排风装置。噪声超标原因:1)作业密度大,金属碰撞;2)调漆作业气动装置进行排气时,未设置消音器;3)生产工艺受限。

4 采取措施

(1)工艺先进性:1)采用低尘、低毒、低氢型焊条,降低焊材的发尘量;引进自动焊接操作机,减少焊接烟尘产生量及工人接触时间;2)选择不含苯的油漆,以低毒替换高毒;采用环保型无气喷涂机,以控制喷涂过程中漆雾的飞散。(2)工程防护措施:1)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均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组立工场(车间)、加工工场等生产厂房四面敞开,屋顶采用气楼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良好,毒物、粉尘不易积聚;2)车间设独立的全室通风系统,采用二次喷涂房,全喷全涂工艺。3)在船体工程配备大量的鼓风机及全新风送风空调机,舱室放置送风机,通过软质塑料管把新鲜空气送到狭窄工作位附近,同时在工位另一出口处放置轴流排风机,把狭窄空间内受污染的空气排出有限空间外。(3)个人防护用品:为工人配备防护眼镜、电焊皮手套、电焊面罩、帆布手套、防尘口罩、防毒面罩、防护耳塞、工作服、安全帽、三防劳保鞋、安全带等。(4)职业卫生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职业健康检查: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5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在船体工程各大、小组立工场以及加工工场加设全面机械通风设施,针对部件的大、小组装场所的焊接、打磨等操作位设置可移动式的焊烟除尘器;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听力和呼吸保护计划;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设施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台帐,并着手实际开展相关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作业工人在进入舱室或管道内作业前,应进行足够通风以排除蓄积的化学毒物,符合要求才能进入,还应佩戴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并安排专人在外看护,避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监督工人正确使用、存放及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聂云峰,彭仁河,董吉良等.造船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控制[J].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2010.

[2]周建.我国造船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控[J].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2012.

[3]GBZ T 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S].

[4]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6]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7]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

1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德国、英国以法律法规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重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的中间作用,通过企业自治自律,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工人自觉维护生产安全的目标。

(1)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机构。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各州、地(市)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b.行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德国建筑工伤保险协会就是现有的35个行业协会之一。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是某个行业联合会的会员,并要根据工资额度和工作的风险度交纳会费。会费除用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及咨询、行业规程编制和监督外,还用于保险。在德国,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行业联合会组织。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联合会处理理赔等相关事务,并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劳动保护委员会。此报告也是劳动保护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行业联合会成员以行业专家的身份组织、参与事故调查,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行业内的事故,政府也摆脱了事故牵涉的各种事务纠缠。

c.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工程师协会是民间组织,由各行业的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上岗的安全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完成或协调企业的安全工程项目,进行国内外的技术交流等。安全工程师应了解行业的安全状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具备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主要提供咨询,并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提交安全状况报告,但无权停止员工的工作,且无处理事故的义务。

d.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德国,所有员工必须与雇主签订含有安全生产内容的合同。员工有权知道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相关知识,同时遵守事故预防的制度。企业必须对作业时的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提供装备、规程,采取确保作业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所有员工的权利。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认为:知识就是安全。如果员工认识到具体的风险,避开的机会就高得多;如果员工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就会更好地防护自己。员工必须经常地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的培训和自觉安全行为的教育。员工就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书面报告,并向企业提出建议。

(2)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英国设有健康安全委员会(HSC),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并就有关安全健康状况向政府报告,它是介于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委员会的人员由政府指定,但必须有一定的行业人员参加,现由12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健康安全执行局(HSE),是执行条例、监督企业的健康安全体系的职能部门,现有3500人,全部为公务员,其中1/3的人员为安全督察员,2/3为制定方针、规程等工作人员。

b.英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英国在1974年至1999年颁布和修订多部法律规定雇主具有保证雇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的责任,明确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c.安全与健康监察。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安全调查员根据所颁布的法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

d.工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在英国,工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约有750人,不同程度的参加政府的有关健康安全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派人与国家监察员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e.企业对安全健康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收集、安全信息,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少危险源。

2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成就

(1)法律法规体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体系基础,把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引入建筑行业。到2002年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993年国发(1993)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安全文明施工

1991年,建设部发出通知,在全国四级以上施工企业所属的施工工地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是建国以来建筑业企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使安全管理的实施得到加强,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应用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建筑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论

综观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具体做法与之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管理与监督的义务和职责。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办。

(2)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

(3)国家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由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入,从而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不能保证的问题。

(4)应尽快完善全社会的伤亡事故保险制度,用经济杠杆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5)应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政府与一些相关组织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宗怀.对欧美建筑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解与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6(6):87-91.

劳动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力的推动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无论是建筑工程的数量还是建筑工程的规模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建筑工程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各种缺陷,直接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了限制建筑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解决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时刻提醒着大家。下面就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改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指的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制度标准,通过各种手段,对建设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的活动,这是建设工程管理者对工程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安全制度管理

指的是施工项目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必须根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建立与工程特点相对应的安全制度,内容涵盖责任、教育、检查、电气、防爆、高空作业、劳动卫生

等方面。

1.2 安全组织管理工作

要求建筑工程公司健全安全机构和各项制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依据相关规定管理安全生产,在项目建设中对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早研究,防范未然。

1.3 安全技术管理

指的是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工程特点和现场环境、器械使用和施工材料,提出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消除危险,保证安全现状.

二、 我国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包括安全施工措施及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行为很不规范,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在监理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不认真审批,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 安全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

安全日常检查不仔细,走过程、走形式,未能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或即使发现安全存在隐患也不重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不愿意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去整改。

3. 盲目抢工

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产值,无计划安排甚至在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尚不具备的前提下要求工班盲目抢工。这样的盲目抢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当然

得不到保障。

三、 建筑工程安全的控制

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安全发生的根源进行控制,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四个方面。

1. 人的原因

人的原因是最直接也是会造成最严重后果的原因。第一,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按要求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现象。第二,施工过程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章,违规违章作业等。第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低,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可有可无,不重要。只重视工程进度,忽视工程安全。做好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直

接和有效的。针对上述现象,对人的安全管理包括:第一,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检查,没带安全帽的禁止进场,安全保护措施不合格的严禁进行工作,情节严重的应当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第二,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施工作业,对任意改变安全要求的作业行为应当立即停止并改正,施工作业只有按要

求进行,才能保证安全;第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使安全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对考核不过关的重新考核。

2. 物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的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建筑施工多是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种类的施工机械。而物品的多种类比人更复杂得多,其物品的形态多种多样,其能量存在的状态也千差万别。可见,工作人员应多学习材料等的性能和性质,熟练掌握机械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因为失去对物品

的控制造成事故的发生。

3. 环境的原因

环境因素虽然属于外部条件,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不安全的环境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不安全环境包括施工现场混乱、施工材料存放存在问题、施工场地卫生不符合要求等。不安全环境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但是只有采取措施,一定能得到改善,使不安全的环境向安全转化,变成安全的因素。安全环境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施工现场的相关秩序,使各个因素有秩序有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保证建筑材料按要求存放,确保材料取材用处的方便等,加强对现场的卫生管理和检查,使现场的卫生符合要求。

四、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隐患的措施

1. 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完善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事故应急方案。只有全面到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各方面的安全。

2. 加强运用信息化和 IT 技术进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仅节约了管理成本,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的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现阶段,还应当扩大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包括研发和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和科技化、还应当努力创新安全管理手段,进行实时、现场监督、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损失

降到最低。

3. 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这也直接导致管理者不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认真贯彻安全管理方针、不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管理目标。这些问题引发了很多安全事故,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安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实际工作的难度,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管理人员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些要通过提高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限制来实现。此外,还要加强安全宣传,安全宣传工作能使建筑安全更加深入人心。

五、 结语

虽然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安全问题明显的减少了;安全系数升高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得到了创新;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需要、更好地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所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分析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

改进措施,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