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劳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药剂科;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b)-140-02
我院药剂科每年带教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药学及临床医学实习生上百人次。由于实习生的专业及层次不同,对实习带教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将实习带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离不开不断完善的带教工作管理制度、与时俱进的实习教学指导和大纲、严格的实习教学保障及质量评估体系,更离不开不断提高的带教老师的水平。
1 建立严格的实习生管理制度
1.1 建立三级人员管理模式
药剂科主任制订实习教学管理文件,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制订实习教学计划、大纲,并负责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与信息反馈等;药剂科各部门班组长则组织计划任务的具体实施,对教学过程监控,对带教老师、学生具体管理;带教老师是教学计划执行人员,具体落实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建立药学实习教学管理体系,能够形成教、学、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良性循环[1]。
1.2 制订符合药学实习教学实际的管理制度
学生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订符合专业特点及我院情况的管理制度、对整个实习教学的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健全从教学计划制订,带教过程控制,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各项规章制度,变经验性管理为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本科室先后制订了实习教学工作制度、实习生考勤制度、实习生讲座安排、实习生出科考核制度等,为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对实习生严格按照考勤制度和轮科计划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在学生踏入科室实门,要向实习生讲明实习的纪律要求以及实习意义,配合科室的教学工作。实习期正是体验掌握本领的宝贵时机,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任何部门,通过实习期间对各个科室的整体了解,是做一名合格专业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平台和具备发散式、活跃的临床思维能力的知识储备的必需程序。要求学生严格服从学校、医院的实习生各项管理要求,实习期间不能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应认真完成实习任务[2]。
2 建立和完善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
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实习教学也要随着社会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科室每年需要和学校的教研室一起修改实习指导,并每隔几年要更新教学和实纲,使见习、实习在操作内容、顺序、深浅度方面有统一的规划。由于我院实习生的层次不同,其实纲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本科以上的实习生除要求掌握大中专生应掌握的调剂学及制剂学的基础知识及其操作技能外,更要学习药品质量检验、生产研发、药政管理的知识。本着优化教学、提高效果、灵活多样的原则,在制订实习计划过程中,需因人制宜,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多引导的方法并给予锻炼的机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以增强感性认识为主,个别辅导、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作好铺垫[3]。
3 建立教学指导保障及质量评估体系
指定几名教师负责实习教学授课,落实实习带教工作的开展,督促学生完成实纲的各项要求,完成本科室出科的考试与考核,检查学生实习手册中各项指标完成的情况,组织和开展学术讲座和教学查房,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科室主任、教学秘书的职责是安排实习生的专题讲座、小讲课。带教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技能操作上要求具体指导、严格训练、符合规范。带教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实习教学质量评估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促使管、教、学三方面都提高的重要手段。建立实习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出科技能考核评估制度。我科每年在学生实习出科时进行出科技能考核,由科室主任和班组长负责,主要考核学生在该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教学情况调查表,将各种评价意见向带教老师及科室主任反馈,既能肯定成绩,又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医院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4 提高带教老师素质
带教老师,在教书育人、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教师的能力是师德、师才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师德是带教老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它集中体现在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事业的责任感;要注意仪表,语言要温和、礼貌、贴切,要无怨无悔地向学生“传做人之道,授创造之业,解学问之惑”,如教育家陶行知说的那样“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就令他终生难忘。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曾详细回忆了他的小学教师蔡云芝先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启蒙老师的怀念、热爱和感激之情。教师高尚的师德在学生心灵中永远是一缕灿烂夺目的阳光,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方,任何奖惩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一种精神力量。师才就是教师的基础知识、技能与专业基本功。带教老师应具有精深渊博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即我们常说的文武双全的“双师型”教师,具有教师、工程师或技师的能力和技能,不但会“讲”,而且会“做”。要达到一要求,每个带教老师都要倍加努力。如今是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时代,“一朝学习,终身受用”已不再可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与提高。对知识更新要有紧迫感,有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带教老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终身进取的职业。教师只有知识与技能宽厚、扎实、全面,又能触类旁通,才能娴熟地选择和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水平的教学效果[4]。
[参考文献]
[1]朱育权,殷朝阳,丁建农.浅谈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J].医学教育,2003,4(2):52-53.
[2]邓卫红,张静,乔爱国,等.规范实习教学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501-502.
[3]孙利,张久聪,白雪帆,等.传染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57-58.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最低工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009-03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兼职目的多样,或为取得经济利益,或为习得工作经验,或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无论何种目的,均能够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将来就业。因此,当庞大数量的学生投入到社会兼职当中时,大学生兼职这种现象即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大学生兼职的特点
(一)兼职形式多样化
大学生兼职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学校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为学校提供服务,称“勤工俭学”;有的进入家庭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辅导,谓“家教”;还有的在企业中为企业提供劳动,日“打工”。这些形式多样的兼职造成学生权益维护的复杂和混乱,我国相关法规仅针对“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明确规定,而对于家教以及为企业打工均无涉及,实践中家教一般认定为雇佣合同或劳务合同,但对于在企业打工的性质看法不一,有的学者否认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认为“在校学生打工在我国只是雇佣关系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从强化对弱者的救济角度,赋予其劳动者身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多样的形式、管理的混乱、法律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兼职维权的困难。
(二)兼职时间的灵活性
大学生兼职的时间相当灵活,有的利用寒暑假的空闲时间,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即使是课余时间也因为每天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时段兼职时间差异大,特点也不相同。寒暑假期间的兼职,学生能够保证完整的工作时间,提供与普通全日制劳动关系一样的服务,而课余时间的兼职则只能与用人单位协商,根据课程时间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工作时间,兼职时间相对短。迥异的兼职时间,造成大学生兼职管理的困难。
(三)专业性、技术性低
虽然不少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王爽对大连地区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兼职类型主要集中在家教和发传单工作上,从事家教的比例高达46.8%,发传单占28.5%,其余还有餐饮服务、在校勤工俭学、促销、校园和调研等。可见,大学生兼职领域多集中于门槛较低而可替代性高、稳定性较差而流动性较强的行业。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兼职权益进行管理和保护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出发,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立法,同时还应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否则过于偏重保护大学生而忽略用人单位,有可能造成大学生找不到可兼职的岗位。
二、国外对大学生兼职管理及保护的做法
大学生兼职在国外高校是普遍现象,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及保护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
美国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视,因此大学生们普遍都有意识地进入一些公司兼职,在获得相应报酬的同时积累经验。高校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及保护有一系列的规定:兼职时间在学年期间每周不超过20小时的最大数,在感恩节、冬季、春季和夏季的休息时间,每周最多可工作40小时;并明确规定大学生兼职的最低小时工资。同时,高校还为学生兼职提供各种方便的途径,如哈佛的学生就业办公室(SEO)建立了一个全校性的数据库,校方或非校方的雇主都可以在此公布其针对哈佛学生的招聘广告。
(二)英国
英国高校为在校生提供兼职服务的机构有两种:一种是生涯指导中心(Career Advisory Service),相当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另一种是由学生会负责搜寻、提供各类兼职工作机会。生涯指导中心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与广大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使其有条件和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岗位信息,但仅限于提供信息,对于学生申请、面试过程以及录用后的工作一概不介入。
(三)法国
法国各地区的大学及学校事务管理中心可提供适合于大学生的工作,大学生网站上也可传播许多咨询建议、小广告等为大学生寻找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建立了完整严格的劳动管理制度:在学习期间,学生允许合法打工,但年累计时间不得超过884小时或每月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4.5小时,每小时的工资一般在6欧元以上。
分析美英法三国的做法,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兼职管理及保护主要的特点:
一是学校管理。高校在对大学生兼职的过程中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指导学生个人生涯的发展规划、为学生寻求兼职机会提供便利、与企业合作开展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的机会。但学校在提供机会的同时并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二是立法保障。发达国家在对大学生兼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通过立法以保障学生的工作权益。各国基本上均确认学生劳动者的地位,并规定最长工作时间以及最低工资待遇,以此保障学生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不因为兼职而影响学习。
三、建立我国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及保护制度
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但仅针对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基本不涉及在校生的校外兼职工作;同时相关立法对大学生校外兼职也未作出明确的保障,理论界观点不一致,实践部门做法不统一,造成大学生兼职途径不畅,权利维护不易的局面。为引导和保护大学生兼职,需要建立全面的管理及保护制度。
学校在对学生校外兼职方面进行管理和帮助是有其优势的,一方面,学校能够全面完整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制定贴身的服务,另一方面,学校获取兼职信息的渠道更为畅通、正规,同时与企业联系也比较深入,因此学校能够作为沟通学生与企业的桥梁,应该完善学校的管理作用。
1.扩充兼职信息渠道
我国高校绝大部分就业指导中心都有自己的就业网站,在网站上提供学生就业信息。因此,可以扩充就业信息的范围,不仅只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同时也为在校生提供兼职信息,方便在校生寻找就业机会。学校提供兼职信息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无需增加过多的成本,学校在与企业交流合作过程中就能同时了解企业用人的信息,仅需将信息整理并公布即可;其次,提高学生兼职的安全性,由于学校提供的兼职信息多是在学校在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中掌握的,该企业的信用一般来说都比较有保障,可以减少学生通过中介获得兼职信息而产生的风险。
2.提供兼职服务咨询和指导
高校在向学生提供兼职信息的同时,应更进一步提供兼职服务方面的咨询和指导。通过定期讲座、宣讲或专栏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社会兼职应具备的礼仪、技能和知识,了解申请、面试过程中的要求,以及兼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然,高校在为学生提供兼职咨询和指导服务时应掌握一个基本原则――仅提供建议,并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因此,要避免在学生兼职过程中介入学生与雇主之间的纠纷,培养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兼职的一个目的就是适应社会,若出现问题即由学校代为出面解决则无法实现此目的,同时也会增加学校的负担加重学校的责任。 3.建立学生兼职档案 学生兼职有其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但过多的兼职工作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因此,在保证学生兼职权利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兼职档案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
学生兼职档案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发放学生兼职许可证以及存档学生兼职协议。发放学生兼职许可证指学生参与社会兼职时需取得学校发放的兼职许可证――学校仅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兼职时间进行控制。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适当的时间控制是必需的,只有学生提供了兼职许可之后,单位或个人才能够雇用学生。存档学生兼职协议指为方便学校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学生应将与用人者签订的协议交一份给学校,由学校负责存档,以此掌握学生具体的兼职情况。
同样应注意的是,在学校对学生兼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校仅对学生兼职时间进行控制,以及对兼职协议的存档,而学生兼职协议的签署、权利义务的约定以及纠纷的解决等内容应由学生同用人者自行约定,学校不介入也不承担责任。
加强学校对学生兼职的服务和管理,能够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兼职的同时,保证学生学业的完全,避免因兼职而耽误了学习。但是,仅由学校单方面是无法完成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还需要法律制度的补充和保障。
(二)补充学生兼职的法律规范
学生校外兼职法律制度的缺失,是我国大学生兼职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原因之一;若要加强学校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同样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无论是将学生兼职纳入到劳务关系依普通的民事合同来规制,还是归入劳动合同中依劳动法来保护,事实上都不能达到对学生兼职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目的:普通的民事合同由双方协商一致订立,由于兼职大学生处于弱势一方,因此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而依劳动法保护,给予大学生普通劳动者的地位,则基于大学生兼职的特点,用人单位将更倾向于使用普通劳动者,反而会使大学生失去更多的兼职机会。需要制定专门针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规范,将所有类型的大学生兼职都纳入保护范围,以实现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和保护。
1.要求订立书面兼职协议
书面兼职协议的订立对于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和保护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兼职的行为符合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应该属于非全日制用工。但大学生兼职与非全日制用工相比,时间更灵活,形式更多样,从实际维权困境来看,书面的兼职协议能够将用人单位与兼职大学生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更有效的保障兼职大学生的权益;书面兼职协议可以提交学校存档,也保证了学校对学生兼职的管理,了解学生兼职情况,掌握学生兼职时间,防止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兼职工作,影响学业的完成。
2.限制大学生兼职时间
限制大学生兼职时间,是学生顺利完全学业的保证。参考发达国家大学生兼职时间的限制,以及我国对非全日制用工时间的规定,建议将大学生兼职时间限制在“每周不超过20小时,但寒暑假期间的工作时间参照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同时,为保证学校的管理,要求“雇主需取得该大学生所在学校的兼职许可证明,否则不得雇用该大学生,寒暑假除外”,若违反此规定的雇主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既保证大学生兼职不影响学业,又能够确保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同时也兼顾到学生兼职时间灵活性的特点,将寒暑假的兼职时间排除在限制之外。 3.保障大学生兼职最低工资 大学生兼职权益受害最常见的就是工资问题,在对福建江夏学院法科学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中,58.42%的大学生曾遭遇过“工资权”侵害。因此,对大学生兼职最低工资做出保障是维护大学生兼职权益的重要途径。由于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时还包括了就业者的赡养系数,而大学生兼职与普通就业的性质和目的并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大学生兼职的最低工资时应该要比普通就业者的最低工资相对低一些,这既符合实际情况,也能够避免用人单位因对大学生的过高保护而拒绝聘用大学生。可以将大学生兼职的最低工资标准定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80%之间,具体比例可以由各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这既保证了大学生兼职的工资权益,又给地方以自主性。
四、结论
大学生兼职既可获得一定的收入,又能增加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但若无引导,势必茫然,没有管理,肯定混乱,缺少保障,必将受损,因此需要学校给予合理引导、进行规范管理;要求法律提供适当保障,只有如此,才能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l]尹素清,刘里卿,伍永亮.劳动法视野下的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J].河北学刊,2013(5):256-258.
[2]董保华.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40.
[3]林嘉.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讲座[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19.
[4]王爽.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大连地区为例[J].企业家天地,2010(3).
[5]林素絮.美国大学就业体系对规范中国大学生兼职劳动力市场的启示[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52-55.
[6]刘珊珊,魏文颖.浅谈国外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及特点[J].科教文汇,2010(4):3-4.
[7]雷寂.英国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4-157.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管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临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学段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分配、调配不尽合理,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问题突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初、高中教师按学科紧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学科带人头,普遍存在编制虽够却按科分配教师不足、胜任教学教师不足,出现有富余人员或是不称职人员的现象,并且学校的富余人员和不称职人员分流困难,一旦遇到教师病、产假或脱产进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结构性缺编,加上升学率压力,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三)师训经费不到位,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财政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经费不足甚至未能落实,使学校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培训的不足、继续教育的欠缺,导致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成本投入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学杂费,既要按规定保证硬件投入,又要按需要满足教育教学,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县间、县乡间教师收入、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和高中、初中教师的层层由下向上的选拔,造成了县内优秀骨干教师因外调和改行向外流失,因选拔和调动的的内部流失,且特级、高级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难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临形势严峻,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五)学校班子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学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响力较弱,班子成员运用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与遵循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缺陷难以适应管理需要;二是少数学校用人随意,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机制,造成班子傭肿、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个别学校领导素质较低,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识、不集众意主观臆断倾向存在,至使学校管理混乱与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后。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建议
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我县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建议:
(一)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
建议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师德建设上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和管理三项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增强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引导教师形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核心精神品质;引导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发展的“评教体系”和“评学体系”。坚持实施师德建设长效管理,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同时,在教教师有偿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正确地加以引导,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教育。
(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建议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要有计划地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尊师重教的舆论宣传。广泛宣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我县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教育战线上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和先进事迹等等。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保障培训经费,提高教师待遇
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三位一体”,采取给一点、补一定、筹一点的办法,启动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组织教师培训,构筑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教育部门集中培训、教研科研活动培训、立足岗位校本培训等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识结构的拓展、能力结构的激活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重视教育的外延发展,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必要投入,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师办公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工作顺心、在校安心、教学尽心、生活舒心。政府按财政增长水平,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身价”有增无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理顺管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
建议根据教师管理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主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吸纳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建议意见,以形成健康的教师能进能入能分流的任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师分配、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学校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初、高中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总体目标
在“十一五”民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着力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积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将按照转变方式服务经济、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原则,准确把握财政政策的重点,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在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环保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各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全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根据全市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测算,“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分别确定为:年39.8亿元、年45.8亿元、年52.6亿元、年60.5亿元、年69.6亿元,年均增速15%。地方财政支出目标分别确定为:年159.4亿元、年199.2亿元、年249.0亿元、年311.3亿元、年389.1亿元,年均增速25%,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总目标为240亿元。
三、“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总规模
随着“十一五”末民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陆续竣工,“十二五”民生工程将主要以待遇型民生项目的完善提高和资金保障为主。民生工程资金投入的重点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按照部门编制的“十二五”民生工程规划草案,参照全市经济发展规模目标,确定全市“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建设总规模为245亿元。
四、“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项目
(一)住房保障工程
1.农村住房保障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村贫困户安居工程以低收入贫困村为平台,建设移民扶贫新村(点)120个,搬迁贫困人口7500户3万人。搬迁以村组为单位,相对集中搬迁,优先搬迁区域内的“三告别”(土窑洞、土坯房、单家独户),整体改善移民新村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生存环境。
对生存居住环境恶劣地区、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以及居住危陋房屋急需改造的贫困群众,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的原则,做到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在补助贫困户建房的同时,配套建设迁入地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的贫困地区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生存环境。项目总投资6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建房补助投入1.6亿元,整合项目和群众自筹4.4亿元,平均每年投入1.5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补助资金3200万元。
2.城镇住房保障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4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建保〔〕91号)精神,以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保障对象,健全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规范深化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建立多渠道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到年末,基本解决2826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规划期末,实现全市112586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解决住房问题,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努力使全市保障性住房总规模达到居民住房总量的20%以上,实现城镇居民住房有保障的目标。
(二)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服务工程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让城乡居民“看得好病”。继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设施网络,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大现有医疗卫生单位改造提升力度,实现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让城乡居民“看得上病”。普遍建立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让城乡居民“看得起病”。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活动,让城乡居民“健康少病”。
1.公共卫生服务工程
(1)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增强综合防病能力。按照全省财政投资计划,加快更新市、县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使市、县疾控机构达到国家装备水平。巩固和健全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网络,重点加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建设。健全各级疾控机构规范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特别是预防保健职能。二是提升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按照人均建筑面积40㎡以上的标准,全面完成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强设备配备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职能分工,依法对辖区内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各级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等实施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三是建立属地管理、政府为主、条块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在市县建立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乡镇、城市社区有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市、县两级卫生应急系统平台。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确保市、县急救中心(站)设备、急救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行,建立反应迅速灵敏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四是实施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形成标准统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认真实施国家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强化母婴保健服务市场监管,加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探索区域内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的资源、服务的整合。五是加强健康教育、采供血、精神卫生等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县两级设立并建设装备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室)。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实现采供血信息集中化管理,更新或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采、接、送血车辆。全面完成市精神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任务。
(3)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项目为支撑,以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平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逐步实现均等化。
2.医疗卫生服务工程
继续加大力度在城乡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面狠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难题。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一个从医疗到用药都能保障群众基本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以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市属三甲医院和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为抓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化、基本医药保障制度普惠化、基本医疗服务公益化”。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原则,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全面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能力,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一是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十二五”时期,所有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开展县医院托管重点镇卫生院试点,推广县镇一体化。二是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持续提高建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心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辖区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三是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四是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县级政府重点办好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2)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医院为龙头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二是完善城市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结合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根据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和服务人口的增多,结合蟠龙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蔡家坡开发区建设,在蟠龙塬和高新代马地区各新建一所现代化的三级综合医院,在蔡家坡地区,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组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以建成西部名院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建成地区承担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发挥对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引领作用。市中医医院建成区域内中医医疗、保健、科研及教学中心,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专科优势。加快市妇幼保健院妇产和儿童专科医院建设步伐,建成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与基层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市人民医院提升综合医院服务功能,加强急救中心建设,发挥好保障有力、方便快捷的急救指挥网络作用。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康复医院实行整体迁建和市口腔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高新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斗鸡医院按新的体制和机制正式运行。根据区域规划和群众就医需求,市区其它二级公立医院或通过加快建设步伐向三级医院发展,或通过转型和改制向社区卫生服务或专科医院发展。
(3)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协作机制。实施城市大医院团队式帮扶和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项目,持续提高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全市每个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和帮扶2-3所乡镇卫生院,帮助基层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乡村一体化,提升乡村整体服务能力。通过四级联动,建立起市、县、乡、村协作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4)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明显优势。我市在探索符合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路子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首位,注重发挥祖国医学“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做好药品“三统一”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延伸,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年前基本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建立规范、高效的药品集中配送体系,到年基本实现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统一集中配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根据补偿到位情况,逐步扩大零差率范围。
(三)社会保障工程
“十二五”末,把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创业型城市,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建立健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和劳动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充分就业。在全市建立起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为重点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分类施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创建大社保“模式”,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目标。
1.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年前,全面达到国家创业型城市建设标准,完成创业型城市建设目标。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全市每年创业培训达到1万人以上,创业成功率50%以上,每年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市、县、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有形及无形市场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乡(镇)、村联网。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其中劳务输出70万人以上。每年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城乡劳动适龄青年培训率达到80%以上,就业率95%以上。
2.收入分配。逐步扩大劳动报酬占收入分配的比重,健全和完善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遏制并逐步缩小不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末,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国有、国有控股、集体、合资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力争“十二五”末达到100%。劳动者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等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建立。
4.养老保险。积极扩大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年,各类人员参保率达到90%以上,在全面推行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被征地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完善转移接续,提高经办能力,基本形成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医疗保险。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合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和在宝高校大学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新合疗筹资标准和各级财政补助标准,缩小基本医疗保险不同类型和档次之间的差别,到年,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2%以上。
6.工伤保险。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使城乡各类务工人员人人享有工伤保险。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人,年基金收入6000万元以上。
7.失业保险。探索建立失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将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失业保障,全市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缴费人数确保33万人,力争达到36万人。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统一的失业保险信息服务系统,在城镇街道和社区全面建立失业保险服务平台,为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居民增收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在“十一五”末南北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川塬三区四县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到“十二五”末,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对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基本口粮田5万亩。
(五)义务教育及文化建设工程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学前教育规范化、普通中小学标准化、中职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等重点建设,充分保障不同需求的市民受教育的权利,缩小不同群体发展起点差距,促进教育的机会公平和效果公平。力争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充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以完善乡镇、社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重点,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形成城镇居民能享有的“10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居民能享有的“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有效保障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的基本权益。
(六)城乡社区及老年事业保障工程
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投入,并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倾斜。高度关注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建立起覆盖城乡、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使家庭无力承担照料的失能老人享受养老机构照顾服务。
(七)残疾人服务工程
“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计划投资2亿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总体目标是: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初步完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八)基础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好的政策和发展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大力推进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农村饮水改水工程。按照国家和省级投资占总投资的90%,市级配套占10%的比例进行投资分摊计算。按照上述比例,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43841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39456.9万元,市级配套4384.1万元。通过以上投资,努力实现年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