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内容过程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场所是教学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最佳结合体。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实践内容
在实践课中,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针对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是以认识和理解为主,带领学生到实验场所参观实验场地,认识各种动植物,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期及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护理和喂养,从而使学生对劳动场地和动植物生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和再实践,经过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由初浅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理解,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动物喂养和护理的方法,从而达到实践课的目的。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劳动实践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挖掘出蕴含的深刻道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二、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
劳动实践课程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将实践内容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课程切入点。把各个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数学的应用融入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活动中,不但能提高课本教学应用力,同时也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例如,在玉米基地劳作时,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是语文课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延伸。将劳动与课本相结合,不仅开拓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拓展科学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在此期间,指导教师不只是分配工作,而是将与作物有关的科学知识穿插其中,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这种形象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授,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科学知识,对拓展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体验丰收也是学生对课本上的科学知识的再学习和再利用,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体验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校劳动实践教育教师和学生到试验田和养殖场参观,听技术人员讲解养殖栽培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比如,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多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对科学的探讨,教师帮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是从观察自家的植物中引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才会有他伟大的环球航行,最终有了生物进化论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引导、教育和启发,很多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对将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五、劳动实践基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动植物都需要精心的护理和照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完善自我的意识,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其他的实践活动无法比拟的。
劳动实践教育是在劳动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不仅积累了知识,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此外,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一、劳动技术教学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劳技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自然、贴切、入情入理,要与劳动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产生影响。
例如:学生刚进入中学时,往往会出现对新的集体不关心,同学之间不团结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我利用了“拉花”的制作教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来美化教室。于是每个小组都忙着布置起来,各有分工,团结协作。当他们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拍手叫好。根据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采用集体评比的方法,既使学生全面完成作业,又使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自己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此外,在劳技课上穿插介绍一些生活小常识,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这些都使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更具体、更实际、更生动,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二、劳动技术课应与美育相结合
丰富多彩的劳动技术课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内容。在劳动技术课上,学生操作实践的过程同样是学习、运用及创造美的过程。劳动技术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尤其近几年又把技术美独立为一学科专门进行研究,可见劳动技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了。在进行劳动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教师可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如向学缝纫的学生传授人体与服装、肤色与服装、年龄气质与服装、环境与服装等美学知识。手工劳动是艺术美的创造过程。手工劳动包括:泥塑、雕刻、剪纸、粘贴、编织等等。如剪纸,一张张纸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手,形成一件件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图案。从简单到复杂,首先他们的手逐渐变得灵巧了,其次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讲解盆景时,我告诉学生盆景是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有生命的和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品,是大自然风景的缩影,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盆景的设计最注重的是造型设计。我把一盆取名“盼归”的水仙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盆景,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对美的欣赏。我提出了个问题:“你能了解设计盆景的深刻含意吗?”同学们争着发言,中间大水仙球象征祖国,小的水仙球象征台湾,周围各种颜色形状的小石头象征各民族人民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并建议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养水仙花盆景,比赛看谁养得好。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学生兴趣结合
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巧妙设计使学生愉快操作,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使其以乐观的精神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愉快地进行操作学习。这样可使操作训练收到更好的效果。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愉快教学的保证。
例如在七年级的劳动技术课内容安排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每学年的第一学期(9月~第二年2月)安排编织内容,这个学期是秋冬季节,是编织的黄金季节,当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基本针法后,他们急切地为自己和他人编织成品,为此,他们可以不吃、不睡,也心甘情愿。同学们编织成品的练习是愉快操作的练习。同样第二学期安排缝纫与裁剪(即每年3月~7月),这是春夏季节,在这段时间安排学习裙子、马甲的裁剪与制作,通过学习与实践同学穿上自己制作的衣、裙时,心情同在冬季穿上自己编织的毛衣一样愉快、自豪。
四、劳动技术课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
在某种程度上说,劳技知识可以说是其他学科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因此教学中应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彼此增强,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花卉仙客来时,首先我介绍它的产地,仙客来产于地中海地区,我再问地中海气候如何?同学们通过自己学的地理知识回答出来,因此了解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仙客来的生长,与地理知识相联系进一步掌握了它的习性。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学生知道各门课程都是相通的,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对劳动技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劳动技术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劳技课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在教学的同时,配合社会活动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劳动实践,这种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动机,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满足生活的需要,直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实用、审美价值。
例如:在烹调里,我针对现在市区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不爱甚至不会做家务的情况,有意识地把课堂转移到家里,让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利用双休日,当一天“爸爸”或“妈妈”,合理安排家中的伙食。在这一天里,学生要完成“确定制作什么样的菜收集信息采购原料择菜、洗菜烧菜”这样一个过程。星期一到校,许多同学都大叹苦经,但也有同学认为苦一点、累一点值,因为觉得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光荣。听了学生们的倾诉,我觉得这一次活动是成功的,在角色互换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创造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劳动技能。
劳动技术课程的设置如盆栽花卉、烹饪、缝纫、编织、修理自行车等,触及日常生活的很多,这将为学生猎涉多领域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会计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会计学习心得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得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
会计学作为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学科,实习是检验学校里的教学成果的最好的试金石。学校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要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从这个层银行工作心得体会面上来看,我们的会计教育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会计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会计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假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假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我非常希望学校能加强实际的工作与党校学习心得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实践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这些毕业生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国企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企业发展观心得体会下是国期的通病。在这次实习中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这一点,仅举两个例子:一天,有一个同事一上午只工作了两个小时不到,其余的时间都在一个接一个的打私人电话,一边说着自己很忙,另一边手里却什么活也没干;另一件是关于年初报税,在银行工作心得体会资料还没有准备好,单位却在下午三点定好了地方开联欢会(下午是一点半上班),于是,大家都去联欢了,报税的时间就被推迟了。我认为,造成这种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铁路这种大型国有垄断企业没有引入非常有效和富心得体会有活力的竞争机制,分配方式不够灵活,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与工作效率。我个人认为改变这种局面的直接可行的方法有两个:其一,领
导的工作作风的改变;其二,员工在工作时间约束的加强。我认为,联欢会虽不是庆功会,但也应该是在不发展观心得体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的前提下举行的,而不能由于要开联欢会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税收滞纳金);员工在工作时间,应主要处理公事,如有特殊情况,可请假专心处理私事,而不应该占用较长的工作时间、利用公共设施处理私事。这是我的一些个人的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看法,作为一名员工,我也是希望自己所供职的企业越来越好。
通过这三周的实习,我接触到了真正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现实中会计业--大的心得体会务处理的流程,认真观摩了师傅针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使我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尽管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段实习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学习发展观心得体会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会计学习心得2财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范文之心得体会:会计基础学习心得体会。因大量发生在企业,故通常主要指企业财务。财务随着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以后,在各个社会形态下都表现为资金运动。如进行商品生产,首先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才能购买生产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工人除将已耗费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以外,还创造新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一部分由企业通过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纯收入。
产品生产完成后,通过销售收回产品的全部价值。企业取得产品销售收入的大部分,用以弥补生产耗费,其余部分要在投资者、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用以弥补生产耗费的资金,又以货币形态开始继续参加生产周转,重新购买劳动对象,更新劳动资料,支付职工工资,实现产品再生产。这样,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物资运动,即物资的供应、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是资金运动,即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和分配。前者是经济活动,后者是财务活动。财务虽表现为资金运动,但它并不是资金,而是体现资金背后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金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综合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马克思这一论述,撇开了资本主义特有的属性,其基本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财务。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在的资金运动,是财务的表象,而由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财务的本质。把两者统一起来,才构成完整的财务概念。
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一、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税收制度构成的七个要素
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关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
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4、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
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6、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
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7、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
会计学习心得3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
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
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会计学习心得4毕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走向社会之前最真实的一个模拟实验,对于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实习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计实务实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写会计分录,填制各种凭证到记账、报表等一系列实务实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系统的练习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进而加强对我们以前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系统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并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
在实习以前,我总以为通过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主观认为所有的工作都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比如我们书写的技能,如金额的大小写、日期书写的规范性等等。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账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通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会计,可以说基本上对会计已经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使我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的会计理论只是纸上谈兵,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行不通。
三、足够的耐心、细心是保障
会计工作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点。在开始的实习过程中,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简单的填写凭证、记账都会错漏百出,试算不平。出错越多,越是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出错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到后来,我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之处之后,就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分析,不但速度加快了,效率也提高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财会工作中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会计学习心得5这次暑假,我在机械厂当了回实习会计。近一个月的实习,不仅让我掌握了手工做帐,还学到了学校学不到的会计知识,更懂得了工作的艰辛。
当听我去机械厂实习会计的时候,妈妈又是惊奇又是高兴。妈妈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职业会计,以前曾想让我继承她的会计职业,想把几十年的宝贵经验悉数传授给我。但是一贯都对会计不感兴趣的我没有接受。今天见我主动提出去实习会计,当然是又惊又喜。于是迫不及待的给我上起了会计课。当妈妈讲到自己也模糊的地方,干脆从几层高的书柜里翻出当年的会计书,然后详细讲给我听。大概是继了妈妈的会计天赋,又加上妈妈的真传,我似乎学得很快。
实习不久,到机械厂结月帐的时候了。面对累积一个月的单位发票,我要做的同职业会计一样,就是在一个星期内,手工把帐做好。
手工做帐包括很多道工序:审核发票,填写凭证,制作汇总表,记账,对账,填写报表。为了把这些帐做好,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一一展开起来。
首先审核发票。原来发票也叫原始凭证。审核发票又分三步:首先审查所采用的凭证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凭证的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经办单位的签章;其次审查凭证上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数字计算是否正确、完整,大、小写是否一致;最后审查凭证上的数字和文字有否涂改、污损和不符合规定的更正。如果通过审查发现凭证不符合这些要求,那么这些凭证就应该被会计部门退还给原编制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重新补办手续。
然后填写记账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我先将原始凭证按照经济内容(比如“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分类,再将每一类进行一次统计和写入记帐凭证表。填写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格式统一,内容完备,科目运用正确,摘要简明,填写清晰,金额无误。错一点就要重写。做完凭证,本月的消费情况一目了然。
接着是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手工做帐中为了便于汇总一般采取做丁字帐的方法。把帐中明细科目相同的帐的金额列在一个“t”型表中,左边记借方余额,右边记贷方余额,再把每个t形左右的数据分别合计。不同的丁字帐分别汇总便形成了一张汇总表。汇总表比记账凭证更清晰,详细的表达了该月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情况。
然后记账、对账。对帐要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账簿中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看是否成立。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
最后填写报表。很简单,把做好的各种表上的数据相应填进报表就可以了,没有任何计算。
做完帐后还要进行电子申报和递交报表。电子申报就是把做帐所得的应缴税金通过电子申报软件在网上报告给税务局,电子申报软件会自动从银行把应交税金划转到了税务局指定的帐上。我还要把做好的报表抄相同的若干分,分别交送到各个相关的单位(如主管部门,税务局,财政局等),作为存档。
一直都改不了粗心这个坏毛病的我做起这份工作来,真是吃了不少苦头。每一帐页要结算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器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器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这次的数据并不多,时间也就相对宽裕了,我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55―01
中等专业学校《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新教材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增加了“资料卡”、“议一议,想一想”、“课外活动建议”等小栏目,它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综合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这些小栏目的体会。
一、资料卡的运用
资料卡主要是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经济基础知识和政治制度在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紧密联系教材的“资料卡”,适当穿插在教学中,可以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讲解“宗教与的本质区别”时,教师运用有关世界各国组织实例的“资料卡”,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的、利用制造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人心,发展和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资料卡”中介绍了美国“大卫教”、“天堂门”、日本“奥姆真理教”、中国“”等组织的罪恶事实,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组织以拯救人类为幌子,散布迷信邪说,危害社会的本质。
二、旁栏思考题的处理
“议一议,想一想”栏目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教师充分利用旁栏思考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旁栏思考题”的内容和特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把握时机,适时提出问题:
1.在讲某一知识点前提出,创设问题的情景。如在讲“商品的二因素”时,一开始就提出“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虽然学生不能立刻准确回答,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助于提高其听课效率。
2.在完成某一知识点后提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考察商品价值量时,不仅要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时,教师可以以提水、砍柴、技术人员搞设计、拖地、钟表匠修理钟表等劳动为例,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从而懂得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也不同。
3.在新课内容结束后,复习巩固重点知识时提出。如在讲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后提出:“同一商品生产者售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赚钱有时赔钱?”使学生理解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规律、把握和利用规律。
三、课外活动建议的指导
“课外活动建议”是配合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在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以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自我为出发点。
“课外活动建议”均排在各章节之后,如课后做,属于验证性活动,其侧重点是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教师把这些活动放在课前做,活动所得有关资料,正好可为课堂教学利用。学生在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时,学习兴趣更浓,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变验证性活动为探索性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有效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使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得教学条件和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等,成为当前从事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从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增强中学生学习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学习时候的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在相当真实氛围环境中体会和感受知识的起源、产生和应用等,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身体环境、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做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环境、体会和感应。
例如在学习“劳动的意义”内容时,通过各种各样的生产劳动画面,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广大劳动者在不同的岗位和部门,从事着不尽相同的劳动。虽然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都是值得尊敬、值得学习和值得歌颂的,劳动是光荣的。当画面出现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身影的时候,可以暂停,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认识,看一看科学家怎么理解和对待劳动观。画面接着出现八十多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可以在农田和实验室里奔忙,辛勤工作和劳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像袁隆平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们的事迹,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其实是比较幸福的,学习遇到困难相比之下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办法去克服;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含义,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贡献大小,只要切实付出自己的努力,那也是光荣的。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感受和体会,实实在在地经历劳动的繁重和艰辛,理解是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生活和创造文明,推动历史和人类进程向前发展,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摒弃贪图享乐等。
2 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是教师、学生和环境载体共同组成、参与和交互的动态过程,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实施学习,从主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过程都值得去分析、讨论和研究,每一个因素处理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的教学常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进程中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及学习载体进行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在学习“就业的意义”一节内容时,如何让学生了解就业的意义与作用、每年大学生毕业情况及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等,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信息的搜集、分析和讨论。课堂上学生能及时而方便地运用互联网获取大量相关资料和信息,每个学生整理后的资料同学之间还可以共享,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相关知识,体会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成功的喜悦,发挥了课堂主体因素。
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相对独立、自主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寻求、探索和掌握知识,而且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行支撑。信息技术就像“全能专家”一样在身边,非常及时地给求知者提供所需求相关知识和解决方法。
3 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
人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由于人类各种感观不同,不同的方式往往有不同的接受效率。人们接受信息量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接受的知识信息多少按不同途径大致可分成:视觉约80%,听觉约20%,其他约10%。如要让人们了解一件物品的结构,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视频)等来进行描述,同一人群接受到信息量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文字描写获取信息率较低,虽然在文字描述中可以用各种各样优美的词汇和修饰等。不如让人们真实地看一看实物,所获得的相关知识快速、直观和形象,哪怕是较短时间,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就业形势”一节内容时,通过动态画面让学生了解我国就业形势、新增就业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率和城镇职工失业率等,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可以获取大量有关信息,比传统教师讲授方法所传授的知识,在相同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让学生更好地知道我国劳动者资源和就业形势,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学习中感受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4 掌握学生实时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还是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都要及时、准确和快速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对所了解的学习动态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和建议,对学生进行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调整学生学习的认识态度和对知识的理解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例如在学习“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内容时,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太可能和每一位学生都讨论课程设计中的问题,甚至一类问题也不可能问及每一个学生。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分析、判断和理解,总结出劳动者都应该拥有哪些合法权益等。教师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浏览、监控和知识收集等,实时了解每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情况;教师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补充,及时反馈给学生,快速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这样使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和高效认识到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和维护权益的基础等。
5 调整学习进度和难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及时和有效调整教学进度。例如在学习“正确的择业观”内容时,及时根据教学进度把自主创业作为重点突破,通过多媒体播放自主创业的实例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就业方面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懂得党在提出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提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想,这在我国就业实践中从未有过的。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劳动者,在国家促进就业的同时,还要自主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