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室科研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科基础化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45-03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本质也离不开实验。工科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必须培养以下基本素质: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在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强调其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上进行必要地教学改革,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3]。贵州大学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承担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工作,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在学校加强本科教学的大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特从以下几方面作介绍,以达到加强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为了更好地共享人力资源与实验资源,我校于1998年将原四大基础化学教研室合并成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建立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从基础化学教学整体的层面上审视与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与模式,实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整体性与科学性。教学是个人行为,但教育是整体行为。为了提高我校工科化学教学整体教育效果,中心积极倡导以下教学理念:服务意识、平等意识与创新意识。教育是服务型行业,教师必须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对象是学生与社会,教学过程也就是服务过程,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上帝”;服务内容:知识、见识、思想,三者中知识是着力点,见识寓于知识之中来体现,思想是升华,通过教师的态度与学识潜移默化,再通过学生的理解与思维加工,转化为个人的潜质。基于此思想,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意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平等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格平等、思想平等,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相互尊重,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量、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等信息事实上的不平等,需要教师提高素养来平衡这种事实上不平等的关系。创新意识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没有创新能力,不了解创新潜质的特征,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礼记·学记》中对教与学给了很精辟的说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积极鼓励教师以多种方式进行再教育学习,学成后尽量提供科研条件,为教师的“学”提供场所,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在工科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工科基础化学实验一方面验证与重复重要理论内容,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与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理论验证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基于以上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我们对传统的课带化学实验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三门实验课程,并以独立考核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内容上进行大幅度更新并缩减验证性实验内容,更多的引入教师在科研项目中的内容,进行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体系循序渐进的安排,由基础性实验逐渐进入小型综合实验,再进入大型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安排充分的实验学时,使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培养提高。
我校工科基础化学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教学,以凸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独立性与层次感。《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Ⅰ》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为主,介绍基本实验操作原理与规范,数据处理基本原则,内容自成体系,将实验项目与实验指导融为一体;《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Ⅱ》以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为主,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知识,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基本原理与方法;《大学化学实验Ⅲ》以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设计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内容,将现代研究手段与开放实验模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在三门实验教材中,均增加了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了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我们委托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化学实验选课系统,目前已在实验课程中广泛使用。学生在化学实验选课系统中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实验预习,提交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实现实验管理的信息化。化学实验选课系统体现三个基本思想:竞争机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竞争机制”中的竞争主体是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的教师,实践教学项目及教学环境与管理。通过网络选择实验项目开放模式,以不局限于教学区域、教学人员及实践教学项目方式,在学生选择中产生竞争机制,淘汰陈旧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教师水平,合理调配与利用区域教学资源。“以人为本”体现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尊重与信任,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产生的社会效应与长远效应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网络预约选择实验模式,给学生充分学习的自由与权力,但要加强管理,在网络预约实验模式系统中,充分考虑高效与科学。“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智慧。目前大学教育中批量化生产模式是值得商榷的。但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猛增给个性化教育带来了影响。我们在大化化学实践教学中,拟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及实践活动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如建立综合性实验平台,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参加SRT计划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以合理方式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体系。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考核是指挥棒,引导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考核要体现科学化,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起来,要重视学习过程,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考核不是为难学生,而是在一个大的框架或规则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潜质。化学实验过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责任,为了配合此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Ⅰ》及《大学化学基础实验Ⅱ》均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学生平时每个实验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及实验结果与报告纳入平时成绩的范畴,每门课程设立一个考核性实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到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过程都纳入考核范围,另外进行必要的实验理论知识考试,以上三个方面按照不同比例汇集成最终成绩。《大学化学实验Ⅲ》除了与其它两门课程考核内容相同之外,另外增加了一个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完成规定性设计实验项目,也可以自选题目,在老师同意后进行设计与实验,亦可以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一段时间的协助科研活动,此过程考核不以成败论结果,主要考核学生视野,学生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实验的考核,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教师的责任心是完成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四、规划与发展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为了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我校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从以下几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1.将每门实验课程中十项最重要基本操作列为学生必须掌握操作,并将其标准操作制作视频,置于化学实验选课系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观摩与学习;
2.建立实验项目开发平台,让学科发展新技术,新方法能及时进入学生实验项目中来;
3.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更多与教师科研联系起来,体现前沿性与实用性。该项的实现与中心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发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杜志强,李宁,封子先,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4):15-17.
[2]董泽华,刘宏芳,邱于兵,郭兴蓬.工科基础化学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129(1):38-41.
[3]李和平,龚波林,刘万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摇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59-161.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试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前言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进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无机化学实验存在这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多,但是给的学时很少;实验老师讲得比较多学生动手的时间很少。为解决以上的矛盾,培养出具有良好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无机化学实验课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一、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试验的方向
首先,无机化学实脸课教学,自成体系, 独立于无机化学课程之外 , 自成一门基拙课秘开设 , 在地位上保证了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实脸教学的组织领导、配备专职的实脸指导教师 , 建立实验教学小组,在组织上保证了教学质量。最后,建立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考查和考试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化学系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多年来, 该门课程一直处于无机化学课的从属地位,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验证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 成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由于没有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地位, 结果造成教师不愿意教、不愿意学的竭面 , 影响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确定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基本内容如下:
1、实验的基本知识
目的的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玻璃细工、量度仪器(台天平、分析天平、 比重计、 温度计、 量筒、 移液管、容量瓶… ) 的使用 , 加热 ( 水浴 、 砂浴 、 油浴 ) 、 蒸发 、过滤 ( 常压过滤、减压过滤、 热过滤等 ) , 分离 ( 漏斗分离、离心分离 ) 、分馏 、 萃取、烘干、灼烧、冷却 、结晶、滴定, 以及常用试液和试剂的配制, 仪器和装置 , P H计,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2、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理论和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取,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无机化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无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定律、物质结构、溶液和、胶体溶液, 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与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络合物, 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性质, 制取等。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步试验的步骤
1、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以“理论验证、性质验证”为主要实验内容,并且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是固定的。这类单一验证性的实验,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操作却很简单,不但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更无从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变了侧重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加强了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训练,增强了学生能力培养作用较大的无机制备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使体系和内容趋于完善和科学。
2、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占所开出实验的25%左右.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这些特点,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实验老师将基本操作的训练的两个实验通常放在实验课程的前部先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操作训练,尽量不牵涉或者较少的牵涉无机化学知识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学习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学生只有掌握好基本操作,后续课程才能顺利进行,才谈得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根据我们的经验,新生实验能力与大学要求的差距,较之化学理论知识的差距更大.若像以往将基本操作训练与化学原理相结合进行实验,势必冲击基本操作的掌握,学生顾此失彼,收效不大。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负担过重,预习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
3、合理调整及精简验证性实验
将验证性实验比例从所占开出实验的80%降至33%左右。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过多,不但不能真正发挥验证实验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另外,该类实验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操作却很简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对此类实验不重视,实验操作草草了事,收效甚微。为此,我们通过合理调整、合并及精简将此类实验压缩为总学时的 33%左右。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有了发展的空间。初步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义
4、实验课总成绩
实验课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60%和40%.总成绩可用下式求算:
总成绩 =A1+A2+A3+…+An /n×60% +B×40% 其中 A1~An 为每个实验的成绩,n为实验个数,B为期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法不仅能比较全面地评估学生对于技术操作、知识应用以及实验态度的情况,而且还能够综合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真实的实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按照教学的要求来很好的完成每个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全面良好的训练,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到以上改革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学会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过程,满足了工科无机化学实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袁余洲,张宏志,包明龙.无机化学实验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72-75.
[2] 薛来奇.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02). 132-135.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接触这门课程,难免会有一点不适应。同时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究。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化学专业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化学中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提出质疑,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所以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对初中新课标化学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一般实验注重科学性,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其次要有严谨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步骤,最后要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获得实验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这样是化学实验的目的所在,化学实验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本身的科学性,并且实验过程中的材料和器材必须是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同时实验的难度不能超过所学内容。不管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2.创造性原则:初中新课标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并且充分体现出创造性,不要照搬全收,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新鲜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符合学生学习范围和认知程度上实现对化学实验的创新,让化学实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创新性的思维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
3.可行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内容必须是教材上的相关实验,或者教材实验基础上的升华和改革。而且化学实验设计要和平时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但是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接受能力,实验设计必须切实可行,具备实施性,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4.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一般都要接触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有些材料和器具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在实验设计之前,教师要正确讲解实验材料的特点,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性的材料和药品,同时尽可能的设计危险小的实验,不要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和器材。一定要保证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
5.趣味性原则:单纯的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没有办法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辅助的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要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实验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只有充满趣味性的实验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能够缓冲紧张的学习带来的压力。
二、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的化学实验是指将教材提供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延伸和升华,改变实验中的某些条件,使其成为未知实验结果的实验,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思考的实验。探究性实验一般会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学过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来探索改变实验条件以后会得出怎样的实验结果。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以教师为引导的辅助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学习能力。而验证性的化学实验主要是通知、验证、运用的设计模式。学生们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结论,这种方式的化学实验比较死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可言,步骤是提出实验问题、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但是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1.探究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什么?
设计方案:
科学性原则:基于对物质科学性分析,首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其次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如图:
可行性原则: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
安全性原则: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2.实验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3.二氧化硫溶与水生成酸,酸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初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化学实验的学习力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适应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习学习化学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跃新.乐学与爱学—化学教学质量提高两步走[J].辅导员.2011,(27).
[2]韩亚.记忆能力的培养与化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1,(47).
[3]孙龙周.对观察水沸腾实验的反思与改进[J].物理通报.2011,(09).
关键词:科研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1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09
本文结合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研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这类教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研素质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保证基础性实验操作
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在于培养学生认知一般的有机化学实验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操作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机合成;对于学生方面的要求,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积累实验经验,为以后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提出的科研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建立在传统有机化学教学基础上,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需熟悉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及特点、实验方案及设计要求、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因此,实验前必须作好预备工作。在选择基础实验项目时,不需要单独开设基本操作实验,而是将实验操作直接融入基础性实验中,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直接体会规范的操作,而且在实验中出现错误也能及时纠正。
二、增加自主设计性实验内容
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自主设计型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有机实验实际情况而给出题目、达到的目标以及主要方法等,同时也要提醒设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择,不但要重视合成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手段,因而学生得到的是对实验项目的全方位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并设计实验方案自己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然后将所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和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例如,将乙酸丁酯的制备由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与教材不同的合成路线,在该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建议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在自主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同学根据设计好的方案能够完成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但是仍有少数同学未能够合成出目标产物,因此,他们需要对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找出相关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提高了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并对其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此外,自主设计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自主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环节,也为他们以后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科研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在前面自主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基础上,将教师科研项目融入设计性实验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项目通常是一个交叉学科,往往会涉及多个方向,因此,将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对于科研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可涉及其他学科与有机化学相联系的综合性问题,如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等。教师在给出课题方面应对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该有适度的把握,如果设计的课题太难,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简单的课题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设计难度适中的课题,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设计,这样也有利于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后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整个实验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调研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由于有机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多个步骤来实现,因此学生可以采取团队合作,有效分工的方法。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还能从中提出新问题,拓宽思维,为今后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当中,有利于改善教与学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并把学生引入真实的科研环境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切身的体验与思考,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增加合作与讨论部分
当学生参与到教师课题当中后,会遇到各种各样具体的实际问题,比如,实验条件的摸索,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的手段,表征仪器的使用等,这些都是从课本中难以学到的。因此,在科研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多与周围同学和教师探讨实验进展与遇到的难题,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课堂课程,对从事相同项目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及时帮助和督促他们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41-03
一、项目背景
交通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是最早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仿真分析软件,并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机构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国外交通仿真分析软件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始终存在着理论基础要求高、输入输出过程抽象、使用方法复杂等问题,并不适合理论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近两年交通工程系开展的毕业生调研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应该在本科阶段课程中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动手能力,而现有的实验工具有限、实验手段单一且使用不便。
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系统在教学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3]。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不断支持,越来越多的交通数据得以开放。因此,通过建设一套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把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交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作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基础支撑。再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让学生充分认识交通数据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课程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分析,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开发“交通规划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目标,就是针对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设计一个高度图形化、形象化、综合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工具。学生能够利用这种虚拟实验教学工具,更加“简便和直观”地模拟交通工程专业课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供给分析、交通方案评价、交通状态分析、交通行为分析等),弥补现有的交通仿真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理论基础要求高、操作过于复杂、综合性不够等不足。通过开发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实验环境中及时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系统设计原则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规划:针对提升实验效率、提高实验质量的紧迫需求,充分考虑依托GIS技术,建立交通规划虚拟实验系统,为提升学院实验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2.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资源,实现资源的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更可靠管理和共享;
3.应用主导:以技术和体制上的可行性为基础,采用主流成熟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可利用设备和设施。
三、系统功能
1.总体设计。本系统拟将出租车、公交车、定点数据等多源交通数据接入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数据平台,具体功能模块分为数据获取、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导出、作业提交、作业展示(见图1),系统功能流程见图2。
2.详细设计。
(1)数据获取。数据获取主要指获取两类数据:城市GIS数据和实验车辆数据。系统初始化后,根据实验需求,加载不同城市的GIS数据(见图3)和不同类型的实验车辆数据(见图4)。载入两类数据后,可以看到城市路网结构和车辆轨迹数据,为开展实验做好准备。
(2)数据展示。如上节所述,系统获取数据后,即在系统界面将数据以图形形式展示出来,可直观观察实验车辆与城市道路网络的空间形态。学生可设置多种条件查询道路网络的基本信息(见图5)、实验车辆信息、各时段车辆轨迹信息等。对于一些外部数据,例如从百度地图下载的兴趣点数据,学生可以将其编辑到GIS数据中,并进行自定义的分析。
(3)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交叉口评价、道路评价、路网评价。交叉口评价包含平均排队长度,交叉口拥挤度(见图6)。道路评价包含旅行时间、路段延误、平均速度、路段拥挤度等(见图7)。路网评价包含平均速度、拥堵路段比例、拥挤指数等(见图8)。除直接使用系统功能外,学生也可以直接调用原始实验车辆轨迹数据开展自行分析。
(4)数据导出。学生通过虚拟教学实验系统得到的结果,可以导出成电子表格。学生既可以将导出数据作为最终结果保存,也可以将导出数据作为研究的中间数据,继续深入挖掘。图9为导出结果示意图。
系统还提供一个内部网站模块,用于学生提交作业。网站分为三个权限: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员负责账户分配,按学籍号分配学生权限,学生按学籍号登录系统,提交作业。教师登陆后可在线浏览学生作业,对于优秀作业,可以公开,所有学生可以看到。同时设置师生交流区,可以针对作业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已成为国内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教育部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并计划分年度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本项目利用计算机系统把实验内容、理论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习者自身的思考融为一体,为交通规划实验教学提供有力工具,逐步实现交通规划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文福安.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