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俗的文学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今古传奇报刊集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3327
国内刊号: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老妪能解”典出宋释惠洪的《冷斋夜话》:“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宋人魏庆之的诗话集《诗人玉屑》也记载着惠洪的这段文字,只在“易之”前增“又复”二字赘文。《诗人玉屑》较之《冷斋夜话》影响更大,这则典故于是流传下来。
我在很久以前就怀疑过这则典故的真实性。起始,我只是从感性上难以接受,白居易的诗怎么能以老妪的标准为标准?这老妪显然在文盲或半文盲之列,即使《白氏长庆集》中个别讽谕诗(如《卖炭翁》之类),老妪或能解得,而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老妪如何解得?怎么可能“每作诗”便令“老妪解”呢?继而,我从自身的创作实践推想,若说白居易为了调查不同层次的受众对自己作品的反响,去“抽样”,看看老妪解得与否,这倒是可能的,但这种做法只是为了修改时有所参照,决非以此为指归,别臧否,更不可能以此定“录”“易”。最后,我不无悲哀地想,作为文学之尊的诗歌,倘以“老妪能解”为圭臬,则谈何审美?那还有诗吗?所以说“不无悲哀”,是因为直至今日,论家谈及“老妪能解”往往贴上政治的还有经济的标签,论家是作为文学要走出“象牙之塔”、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社会现实课题提出来的,或者今天又换了个时髦的说法,要“贴近受众”、“赢得市场”,要“便于操作”,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在我看来(当然是摈弃了各种标签),老妪与诗之间,决定的需要的只能是老妪们(包括虽然不老又非女性,却是低文化的受众)改变自己,向诗的审美层次攀升,而不是让诗放弃品位去低就鄙陋俚俗!
为了弄清“老妪能解”的来龙去脉,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其实,“老妪能解”的真实性早在诗僧惠洪生活着的宋代,就已经被怀疑,甚至被否定、被批判。胡仔称,他当初也知道“老妪能解”之说,但他不相信。他在《笤溪渔隐丛话》里写道:“(白)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即惠洪)所云。余旧尝于一小说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比起胡仔,汪立名的批评要尖刻得多,他在编辑《白香山诗集》后集卷五《诗解》一律之后,引惠洪之说,嘲讽着写道:“试举公(指白居易)晚年长律,其根柢之博,立格炼句之妙,固皆老妪所能解否邪?其说之邪谬,真可付一噱也!”探究惠洪之说的原因,除了道听途说,或许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诗人对原稿的不断修改,也可能酿就莫名其妙的误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说过:“世以(白)乐天诗为得于容易,而未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居易)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因此,胡仔在《笤溪渔隐丛话》中写道:“余故以文潜(张耒,字文潜)所言正其(指惠洪)谬耳!”
春白雪后没有字,是少第一的字阳,正确成语是阳春白雪。
1、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3、例句: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来源:文章屋网 )
阳春白雪:
1、解释: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出处:《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3、成语造句:长老听到,赞叹不已,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4、近义词:鲲鹏图南;
5、反义词:下里巴人;
阳春有脚:
1、解释:称誉有贤明的官员;
2、出处:《开元天宝遗事》时人咸谓璟为阳春有脚;
3、近义词:智勇双全;
4、反义词:偷鸡摸狗;
5、成语造句:新任官员,可谓阳春有脚;
阳春三月:
1、解释:形容春天天气晴朗;
2、出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阳春三月下扬州;
3、成语造句:阳春三月的天气中,小朋友们进行春游;
4、近义词:春光明媚;
一、女书的现状
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近年来,永州市和江永县积极实施了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等等。但是女书依然在慢慢失传,女书的使用逐渐仅存于一些农村的老年妇女,大量的文献资料不复存在,直至2004年9月20日女书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阳焕宜谢世。
随着电视、电影各类传播媒体的出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包括女书在内的堪称我国民族瑰宝的传统本土文化因为没有传承人而在慢慢失传。我们曾看到的女书传人最后的自然的创作作品是在80年代的后期的,到90年代以后,随着我们的城市化过程,各类电子传播手段迅速覆盖,许多年轻的务农人员进城打工,作为需要以本地方言为载体的女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交流需要,女书慢慢失去了接班人。
二、活态保护技术手法设想
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光改变着传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甚至变革着传统文学艺术创作及流传。现在许多民间文学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通过舞台、影视、网络、手机等现代传播方式进行生产和传播的民间文艺新形态。那么我们能不能同样利用这些新生技术来保护女书文化,并促进其更好的流传呢,答案是肯定的。
女书文化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它以本地方言为载体,女书作品的产生与女书流传地的女性风俗密切相关,这也就决定了保护女书应该从保护它的文化背景开始。文化背景包含了人群生活的各方面。语言、文字、行为都可以构成特定的文化特色,如果要将其完整的记录下来必须涉及音、像两个基础内容。而现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达到消除了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的障碍,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多媒体技术在完整保存女书形态的基础上再加强与研究者的互动。
1 编剧成舞蹈剧,在女书博物馆中进行舞台展示,把女书文化背景通过音像资料制成的光盘、mv等载体进行传播。
民间文学艺术舞台展示是这类传播方式的很好先例,例如《丽水金沙》《云南映象》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民间文艺与现代传播方式完美结合的范例,更是文化产业“云南模式”的成功代表。《云南映象》和《丽水金沙》等歌舞素材大都来自“天然的”田间地头,由此带动了各地民间文艺大举进军舞台。针对“原生态”已成为如今最热门的文化术语之一的现状,如果女书的“原生态”在类似作品中得以产生和传播。那么这种“女书文化原生态”就能最大限度上被人们所熟知与接收。
2 通过音像资料的传播促成一种特殊的女书文化背景,让文书的内容进入电视剧、电影的创作中去。
电视剧的展示也是目前民间文学艺术在现代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现在的电视电影是人民生活娱乐的主要载体,很大一部分影视作品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将民间文学艺术的精华放在现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加以表现升华,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寻夫、牛郎织女、白蛇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如果把女书文化与影视的结合,那么女书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就能和现代社会文化有所交集和再次展现。
3 过手机等新兴媒体来进行传播。
手机文艺性短信、彩信,现在已成为成为许多人获取知识、受到教益、享受快乐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尝试将文艺性短信、彩信与女书文化相结合,使之具有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这种在普通人中间兴起的民间文艺新现象具有民间文学艺术的某些优良传统,它本身具有口语化、平民化、通俗化特点,能够满足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需要。所有这些都已显示出这不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现象,而且也是对女书文化推广保护与发展的一个新的平台。
4 建立带有网络媒介虚拟现实技术的博物馆,重现女书不为人熟知的地理、人文、社会历史文化景观,扩大传播面。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用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它具有三大特点: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在实体博物馆中,可以将虚拟现实操作系统应用进来对女书的社会运用场景进行再现。模拟真实的生活画面场景。让人们“体验”女书使用者曾经的真实生活状态,感受她们的语言对话和行为模式。通过虚拟现实系统达到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系统设计上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进行个性化控制,提供一定的语言翻译程序让人们和女书使用者虚拟形象进行交流对话,自由化控制观看者有意向的场景画面,细致化的让人们了解女书的使用生活形态和音像特色。
在网络博物馆上可以通过这种交互的、动态的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上创建出更加生动逼真的二维与三维场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女书的文字画面进行研究欣赏,并通过三维场景互动动画来了解女书文化的详细内容。同类的模式在2006年google公司向公众推出的著名的google earth上已经得到充分应用。
最后,在虚拟现实的系统中应适当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已出现的新一代用户界面与智能人工等网络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多媒体软件已有结合应用,这类应用可使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通过“人机对话”,消除他们之间的语言隔阂,自由地沟通与了解。将这种交互式多媒体模式应用在网络博物馆和实地博物馆的页面上,―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趣味解说和视频演示打破方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习者的乐趣和扩大其转播。
通过这样一座集网络和实体展示于一体的博物馆,增加文化的互动性,方便人们观看以及交流,作为一个不可再生的并带有浓厚的民间美术渊源和特别的美学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相信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书保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