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感恩教育;实践;方法;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72-02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感恩品质,随之,感恩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等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感恩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新旧价值观的碰撞,学校教育的偏颇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关爱等等原因,一些大学生养成了急功近利、追求享乐的习惯,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不少人不懂感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甚至出现浮躁、虚荣、无进取心、无同情心、无责任感等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漠然置之,对师长的教诲之恩麻木不仁,对社会的救助之恩毫无感觉。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高校中发生了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尖锐矛盾,甚至酿成悲剧。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与很多原因有关,但感恩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实让感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高校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职责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感恩意识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高校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场所,高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感恩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简单的懂得回报的问题,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和责任观,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意识,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谢外界给予的一切,并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就会感到生活充满幸福,进而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自立自尊意识,形成健全的主体人格。

(三)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一种“粘合剂”,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心态和理念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2]

感恩教育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教育,感恩意识能够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仁爱之心,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斤斤计较。感恩是人生的加法,它让人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认真生活、回馈社会。大学生懂得感恩,生活和学习中就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怨恨,多一些真诚与热情,少一些虚伪和冷漠。让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必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上的支撑。

二、实践在高校感恩教育中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日本的感恩教育就十分重视实践,它提倡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亲自到父母上班的单位体验生活。美国也倡导按照社会现实进行感恩意识的培育,反对与社会脱节的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简单的说教和理论灌输,会使感恩教育苍白无力,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乃是高校感恩教育的必由之路,离开实践,感恩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将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具有感恩的品质,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高校感恩教育要以实践为载体,延伸感恩教育的触角,增强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一)实践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因为道德现象与人的需要、情感紧密相连,真正的道德规范应是道德主体对之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仅仅以道德规范、原则的传授,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没有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参与其中的话,则此种道德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3]。而情感的培养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所达不到的,情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实践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贴近生活的感恩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感受感恩的意义,体验施恩的乐趣,理解感恩教育的价值,为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打下情感基础。

(二)实践是感恩教育的目的

感恩教育不能止于理论灌输和引导,感恩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大学生仅仅掌握丰富的感恩知识和理论,而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施恩意识,学会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施恩行动,并形成一种感恩的习惯和品质。在感恩教育过程中,应以大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悟,通过自身的体验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的感恩情怀,将感恩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进而形成稳定的感恩品质和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高校感恩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打牢实践的理论基础

高校的感恩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扩展与强化。大学生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自身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感恩心态缺乏的关键原因在于不识恩,不识恩又如何能感恩?所以,在高校感恩教育中,让大学生学会识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感恩知识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从心里真正的感悟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多方面的恩惠,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只有大学生学会了识恩,才会有感恩的行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才有了基础。

(二)灵活实践的方式方法

在感恩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作为主体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恩教育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持久性。而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随便应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围绕感恩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一是课堂教学实践。大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很好地运用大学课堂,将课堂构建成为感恩实践教学模式,将能有效地提高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效。在感恩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综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育艺术,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巧设教学情境,形成焦点问题,及时点拨学生,形成感恩教育课堂实践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围绕感恩实际问题开展讨论、辩论、模拟表演、谈生活感悟、观看影片等,要创新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二是家庭教育实践。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与当前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有很大关系,感恩教育要保证效果,就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学校应密切与大学生家庭的联系,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明确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庭中建立感恩教育监督反馈机制。比如可以发放感恩活动家校联系卡等,形成家校联动,构建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环境,让感恩教育全面渗透、不留真空,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随处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感恩教育氛围。三是社会活动实践。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大学生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有无形的感恩教育课程。高校的感恩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体会感恩的意义,升华对国家、对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扶贫助困、担当义务交通协管员、义务帮助中小学生辅导作业、到敬老院搞志愿活动、设立爱心基金等等,通过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小课堂”与“大课堂”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将感恩意识、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感恩品质。

(三)做好实践的总结升华

感恩教育的目标是个体终身品质的培养,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看到短期效果,而要注重长远作用。在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之后,还要对实践加以总结升华,切实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领悟到感恩的真谛。领悟到感恩并非对某事、某人的感谢,这样的感恩很狭隘,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做人所必需的品质和习惯。在现代社会,感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对社会和人民的包容与奉献;对组织的信任和感激,对工作的勤奋和尽责;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对家人的理解和眷念;对生命的敬仰和珍惜,对自然的亲近和呵护[4]。

(四)建立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感恩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要想取得持续良好的效果,真正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就要建立有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只有坚持教育培养与考核评价的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大学生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感恩的内化与外化。在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中,可以将感恩素质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感恩素质量化,加以考核。可以通过课堂及课外活动表现,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家长、老师及同学的反映等各种渠道进行测评,并实行奖惩并重。可以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校园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各种贫困补助、奖学金以及入党考察等等的考核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感恩行动的落实,更好的保障感恩教育的效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肩负着社会的希望,而高校则承担着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任。“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高校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政治科学,2004(4).

[2]赵玉红,瞿鸿雁.感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感恩教育;文化传播;渠道

一、医学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医家自古重德,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的根本,源于医者对社会的感恩之心,由感恩转化为以自身医术回馈患者、社会的行动。近些年,由于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不当行为严重伤害了患者利益、丑化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致使医患关系紧张。这些不正之风折射出当代医务工作者的感恩之心已经淡漠。更严重的是,这种风气对尚处于象牙塔中的医学生也有不良影响,导致部分医学生学习目的异化,甚至形成了“学医成本高,学成大把捞”的心态。对于未来将要承担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医学生而言,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二、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许多院校将感恩教育列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医学院校也不例外。但许多医学院校并未真正认清医学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特殊性,感恩教育开展还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是对感恩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导致感恩教育内容空洞。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所承载的内涵,应该是与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融为一体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些医学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人为地将之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使感恩教育成为了一座没有生活根基的空中楼阁,这导致感恩教育在推行的时候,架势十足却缺乏充实内容,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

其次是对感恩教育的外延理解过窄,导致感恩教育缺乏特色和创新。感恩教育既然与传统道德融为一体,其内涵异常丰富,因而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当前医学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几乎都重点着眼于“孝道”这一外延。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不能仅限于家庭中的“孝”、而应扩大到社会中的“仁”,这一点却被许多医学院校忽略了。这导致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缺乏医学教育独有的特色,对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偏差也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深刻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医学院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能仅仅从学科的角度把感恩教育当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篇章,还应当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把它融入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去,使之成为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代医学生身上固有的人文气质的一部分。只有解决了感恩教育从学科向文化的认识转变,才能够真正解决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文化传播渠道

既然对医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当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执行,则医学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文化传播渠道,使学生能全方位地沉浸于德能一体的医学教育与文化氛围中。与普通院校相比,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可以利用以下特有的文化传播渠道,来开展医学生感恩教育。

1.特殊的课堂传播渠道

除与其他院校一样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程中专门开辟章节讲解感恩教育以外,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医学教育的特殊课堂教育形式展开感恩文化的传播。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和其他院校不同的课堂环境,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室、实训中心等。利用这些专业课程的课堂环境,开展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仁爱的感恩教育,既符合医学生的对文化信息的注意焦点,又与他们即将担当的社会角色有密切联系,比被纯理论架空的感恩教育更易被医学生所接受。

2.特殊的课外传播渠道

(1)盘活医学场馆设施的感恩教育功能

医学院校往往配备有与医学相关的场馆设施,例如我校的生命科学馆就是一个极具医学专业特色场馆。安排新生参观生命科学馆是我校近几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融入到此类参观中,让新生在入学之初建立起“感恩生命”的意识,不仅是新生入学的感恩第一课,也对之后在校接受其他形式的感恩教育打下了基础。盘活医学场馆设施的感恩教育功能,关键在于人文精神的引导,如果仅仅重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场馆布置中包含的医学人文价值,这些场馆设施便沦为了冷而硬的技术与标本展示。

(2)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各校高度重视,“三进三同”、“六个一”等实践活动,都涵盖了感恩与回馈的内涵。一些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注意将医学院校的特色与活动相结合,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没有达成与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教育意义。将感恩教育纳入到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长,才能保证活动落到实处、发挥意义。以“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我校思想政治教学部结合本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区位特点和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在社会调查方面,选择了《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等一系列与医学生专业相关的主题;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方面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定街头义诊、义务理疗、义务护理等不同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既能使医学生在感恩社会的认识下回馈社会、施恩于人,又能促进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不但富有教育意义也是他们所乐意参加的。

(3)重视环境育人对感恩教育的推动

培育包括感恩文化在内的医学人文精神,还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在人文的氛围中深化感恩教育。从“独善其身”的寝室文化打造和校园绿植的维护保养、到“兼善天下”的环保行动,都可以是感恩自然的教育内容。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更是为医学院校的环境打造提供了许多素材,这些环境打造,以小品、绿化、景观、建筑为载体,可以对医学生感恩教育起到全方位浸润的功效。

(4)强化社会文化对感恩教育的支撑

以优秀文化为载体,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是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中心,感恩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应当把握这一目标。因此,感恩教育应当以社会文化为支撑点,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最终能够自觉施恩,将仁心仁术付诸实践。医学院校不但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本身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更是直接承担一线医务工作的重要阵地,立足学校和附属医院所在社区,扩大感恩教育的影响面,为学生开辟一片从校园到岗位处处可见感恩教育成果的社会环境,能够支撑并强化感恩教育的后续效果。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第3篇

1、开展感恩教育体验。

我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母校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人间的温暖、体验人生的感动,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使“知恩图报”成为广大未成年人的自觉行为。

2、开展社会实践体验。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心组织安排调查、研究、访问、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劳动锻炼体验。

我校广泛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训练,如开展系鞋带、叠衣服、生物种植园、红领巾小超市、烹饪实验室、“环保小卫士”、“少年志愿者”、“争做父母好帮手”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4、开展文化娱乐体验。

我校将文化娱乐活动作为重要的载体,利用各类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演唱大赛、书法绘画比赛、主持人选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吸引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培养兴趣爱好,提高文艺素养,用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课外生活。

5、开展学英模体验。

我校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形成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用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和事迹感染未成年人,形成学英模做表率、报效祖国的热潮。

6、开展法治教育实践。

我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普法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7、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我校通过开展祭扫烈士墓、献花圈、参观博物馆、开展“红色旅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义务讲解员、讲民族团结故事和先进英雄事迹等体验实践活动,深化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忧患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8,开展养成教育实践。

抓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经常抓、反复抓。

9、开展扶贫帮困实践。

我校以“爱心手拉手活动”为载体,先后开展“向贫困同学捐款”、“向四川、玉树、云南灾区捐款”、“向农村留守儿童捐书”等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我帮人人、人人互帮、乐于助人、争做好事的良好氛围。

10、开展亲近自然实践。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第4篇

一、播放视频,进行感恩教育

进行感恩教育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感恩类的视频,因为小学生对于这个世界还处于比较陌生的阶段,正处于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想进行模仿学习的阶段,所以他们都具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班主任可以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寻找感恩教育短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会尝试模仿感恩行为。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网上下载央视的公益广告,播放给学生观看,在播放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就能深化感恩教育。除了公益短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响力比较大的“感动中国”人物视频。因为“感动中国”视频中集中了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具有感恩精神的人物,小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默默做着奉献的社会工作者。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搜集有关感恩的音视频资料,定期给学生播放,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如此一来,学生在观看视频和撰写感想的过程中,能够在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搜集温情照片,设置感恩图墙

班主任在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除了播放视频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感恩图片墙。因为观看感恩视频虽然直观,但是毕竟隔着大屏幕,会让学生觉得没有真实感,为了让学生切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感恩教育,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建立一个照片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寻找自己觉得最温情的照片,然后贴在感恩墙上,可以是感恩父母的,也可以是感恩友情的,也可以是无意间在社会中遇到的温情的照片。学生在寻找感恩照片的过程中,事实上就是在将视频中的感恩行为映射到现实中的一个过程。在小学生将自己认为最温情的照片粘贴在感恩墙上以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逐个地介绍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温情照片背后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就能了解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情况以及理解深度、广度。此外,感恩图墙的设置可以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班级环境,而且可以时时刻刻提醒着小学生要有感恩之心。

三、组织感恩活动,进行感恩实践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第5篇

1.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 

(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乏。据相关调查表明,大约有10%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向父母索要钱物不得时会向父母表示不满。在被问及“是否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时,约有12%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只记得父亲的生日, 有14%的只知道母亲的生日,但还有近13%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示对父母的生日全都不记得。这些调查表明,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对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表达感激之情。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父母感恩之心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2)对朋友的感恩意识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朋友和同学共同度过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处理好与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朋友双方共同维系的。科学研究表明,拥有感恩意识的人在友情方面的收获会更多。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能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是所有高职院校学生的共同追求。但是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却时常会忽略对朋友的感恩意识。要知道,在收获真挚友情的时候,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待朋友要有感恩的意识。 

2.发挥“两课”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中的作用 

(1)加强对感恩意识教学的研究,发挥“两课”中“第一课”的重要作用。“两课”指的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也是高职院学生在校的必修课之一。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同时要提高“两课”实践教育环节的比重,将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发挥“第一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实践与活动设计,发挥 “第二课”的育人功能。“第二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组织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打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平台,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首要目的,开展相关节日的感恩主题活动,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感恩意识的目的,让学生不仅能从心理上懂得感恩,还要从行动上去表达感恩。 

3.让融入成为构建感恩教育氛围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环境中。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园中,应当营造出充满感恩氛围的环境,并且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学生平时生活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情感交流作为实施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受到周围感恩气氛的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