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环境保护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范文第1篇

市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近年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乡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种植和水产、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工业污染不断向乡村蔓延,城市淘汰“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向乡村转移,主要河流污染严重,乡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环保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已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搞好乡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把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与措施落实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中,作为乡村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乡村环境保护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为出发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乡村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处理(资源化)率达到75%以上;湖泊、水库围网养殖进一步规范,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无围网养殖及投肥养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60%以上;乡村沼气普及率达到35%以上;乡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乡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乡村危险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物等,下同)安全处置率达到70%以上;全市建设1-2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建设10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创建1个以上生态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创建3个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8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创建2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以上生态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乡村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乡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农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三、着力解决乡村环境突出问题

(一)切实保护好乡村饮用水源地。各地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提高乡村地区自来水覆盖率,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各地要加快制定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牌,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监管,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各项开发活动,集中整治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水质污染和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周边排污单位,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制定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和重点排污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乡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及分散式供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监测;加强乡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

(二)进一步加大乡村工业污染监管力度。按照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布局,推动乡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乡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进一步加大乡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要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制定乡(镇)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快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各地要选择有条件的区域优先建设一批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结合乡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要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规划,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继续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危险废弃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强危险废弃物收集网络建设,危险废物要在专业场所集中处置。

(四)进一步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各地要科学编制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关闭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现有、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方式,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乡村年,各地要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3个以上,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大对养殖水域水环境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科学、合理规划水库、湖泊、河流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禁止在水库、湖泊、河港内养殖珍珠,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围网养殖,逐步减少湖泊、水库围网养殖面积,控制投肥养殖,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水环境敏感区域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方式。

(五)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全面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着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严禁在已不满足水环境容量、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的水域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范围内从事种植蔬菜、花卉等施用化肥强度大的农业活动。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改进农膜使用技术,减少农膜对土壤的危害。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清洁种植,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

(六)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不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建立全市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消减土壤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和损害。加强土壤监管,严格限制粮食主产区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和治理工作,重点抓好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地,创建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七)进一步加强乡村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搞好环境功能分区,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古树名木。乡村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草、房、厕、池、管线等,合理布局乡村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结合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加大乡村河流、水库、湖泊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落实责任,努力恢复乡村水系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重点抓好大别山等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开展示范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合理开发矿产、水、旅游等资源,遏制新的人为破坏。开展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病原微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控制与监管,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

(八)积极发展农业循环。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鼓励建设户用沼气,采用一户一池或多户一池联建的方式,将农户粪便和畜禽废物资源化。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施生态型、循环型的新型养殖模式。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及秸秆气化等项目。城郊村镇应逐步纳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规划,提倡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大力进行节能设施的推广与改造,改变目前乡村生活用能方式和习惯。积极推进农田内循环、种养循环、生态链循环与“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模式。大力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九)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优先在自然条件好,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地区建设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街道办事处)生态村为重点的四级联创”活动,把创建工作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一批社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

四、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要把乡村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抓紧解决乡村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乡村居民健康的重点问题。要逐步推行和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乡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各级政府要迅速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将乡村环境保护纳入中心工作,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落实专班,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共同做好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乡村环保工作目标和任务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快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步伐。

1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乡村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的审核、乡村环境保护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及审批工作。

2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制定全市村镇建设整治规划。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落实、指导开展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3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制订全市乡村环境保护规划;负责乡村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达标制度;开展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组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乡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4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组织指导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建设、农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防治;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指导乡村“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配合建设部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5水产部门负责开展水产养殖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取缔无证养殖和超环境容量水产养殖。组织实施生态养殖示范工程建设。

6畜牧部门负责开展畜禽养殖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组织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7规划部门负责指导乡村乡(镇、街道办事处)村湾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8财政部门负责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落实乡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积极探索乡村环境保护投入增长机制。

9水利部门负责制定乡村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与管理,负责乡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组织乡村水系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0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开展乡村卫生工作。组织乡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卫生学评价及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对乡村改厕予以技术指导。

1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组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勘查治理工程。

12林业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资源保护和安全管理、植树造林。

(二)建立健全乡村环保投入机制。乡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征收的排污费中用于乡村环境保护的比例不得低于20%。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中,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乡村环境保护工作。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筹工筹劳,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加强乡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乡村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指导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乡村环境保护,把乡村环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尽快建立、健全推广乡村环境保护服务体系,推广乡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范文第2篇

X年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了环境执法力度,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拓展农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严格抓好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工作。

依据环保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从严控制高能耗、高排放等两高项目的审批,预防污染源产生。坚持抓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备案及验收工作,对于草补、退耕还林补助、国有林管理费等做到了资金及时下发。

(二)加强环保意识,维护辖区环境安全。

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对辖区环境进行审查,主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等每次检查均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严肃处理。

(三)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严格执行“放、管、服”各项下放审批事项。

对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对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制定有关计划方案,促进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对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联合与水务局、交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非洲猪瘟、屠宰场事项及时进行规范指导,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因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污染源得到了一定的整治,有效保障全县饮用水水质安全。

(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迎接各项检查。

财政局各领导干部实地走访贫困户,在走访调查中,掌握了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贫困户均已建档立卡,方案细化到户,规划到户,措施到户。对于贫困户还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解决。

现在还存在的问题:。(一)环保能力建设跟不上时势发展需要。现有的环保队伍在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及装备方面,与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环保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致使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直接影响改善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也正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因为资金不足,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察能力滞后,影响了对企业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监控效果,执法效果事倍功半。

X年工作计划:(一)继续把好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依法依规抓好建设项目审批和环保验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项目审核,严格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三)继续抓好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切实加强生态保护。

进一步推进生态县以及绿色生态系列创建,提高全县生态文明水平。

(四)继续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强力推进环保工作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标对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加快推进省三湖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工作。针对明确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组织实施整改。对非问题点位和已完成整改点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复核,合格的予以销号。

3.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容貌,使农村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农村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4.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方案,构建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体系,根治垃圾围村现象,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搞好绿化美化,保护生态环境。

6.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乡村居民生态意识,执行环保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7.加强水资源保护、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增强居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建立水域环境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护绿化生态环境。

8.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禁止秸秆燃烧,由农办牵头开展禁止秸秆焚烧专项联合执法,工地扬尘由城建办牵头治理,保证全镇大气质量达标。

9.组织召开环保会议及环保相关培训,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0.落实土壤行动工作职责。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国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用地需求,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水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三、积极开展生态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从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将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努力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构,落实工作职能、职责,保障环保工作争先创优。

2.配合开展环境热点问题的信仿维稳工作,确保环保调处率达到100%。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范文第4篇

大坦乡历史悠久,宋朝属福广乡善和下里,元隶七都,明清从元置。民国元年(1921年)属一区,民国21年(1932年)属城一区,民国28年属胥岭乡,民国36年属胥善乡,民国38年4月(1949年4月)建立大坦乡,1952年8月成立大中、湘源、复兴三乡,1956年春,并三乡为大坦乡,1958年10月为城关公社大坦管理区,1961年10月成立大坦乡,1983年改称大坦乡至今。

大坦乡古时商贸集市,在古徽州对外商贸中曾雄踞数百年。境内的大洪岭依山临河,百步九折,上下绵延数十里,是古徽州通往省府安庆的必经之路。当年大坦鼎盛时期,沿途商旅往来,络绎不绝,路旁商铺、茶座、饭庄鳞次栉比,闻名遐迩的枫林街就是当时徽商西出通道上的著名驿站,跨街拱门楼上曾有官府题额“省会通衢”四个大字。如今大洪古道已人迹罕至,枫林街也遗存殆尽,不过却成了近几年户外旅行者和徽学迷们考察古徽商行旅的绝佳去处。

大坦乡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在动植物资源上,已知植物有1200余种,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珍稀的野生植物有鹅掌揪、香果树、永瓣藤、银杏、红豆衫、罗汉松等;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鹿、豆雁、祁蛇、眼镜蛇、王锦蛇等。在林业资源上,全乡林业用地面积7953亩,有林地6727亩,其中用材林4898亩,防护林1785亩,竹林423亩,经济林337亩,木材蓄积量28.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9.65%。在茶叶资源上,有茶园6498亩,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生产红茶、黄山毛峰等优质名茶。

近年来,我乡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整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1与2009年相比,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3496万元,增长到4575万元,年均增长13.4%,财政收入由2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年均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931元,上升到7010元,年均增长14%。

取得成效

通过生态乡创建工作开展,我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逐步显现,生态创建取得较好的成效,乡域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2011年被评为黄山市环境优美乡镇。

(一)生态林业

近年来,我乡在林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生态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林业生态保护有序推进。全乡在阊江河源头封山2000亩,区划国家公益林35291亩,对2处古树群中的42株和散生的55株古树名木,进行了逐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进行挂牌保护管理。二是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三年共完成植树造林绿化0.05万亩,实施项目造林672亩,油茶造林300亩,森林抚育1014亩,一般社会化造林528亩,义务植树5万株,林木幼苗培育0.03万亩;实施绿色质量提升亮点工程4个,绿化面积450亩。三是林政管理工作力度加大。三年共下达木材生产计划0.7万立方米,年年把计划严格控制在县下达的林木限额范围之内;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积极落实“森防”工作责任制,使我乡森林火灾发生率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率,均控制在县规定的标准以内。三年来没有发生破坏森林资源的重大案件,没有出现较大的森林火灾,没有发生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森林覆盖率达89.65%。

(二)生态农业

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我乡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入户、阳光培训,茶叶富民,测土配方施肥,一池三改”四大工程建设;累计培训农民2000人次;全乡0.6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发放茶叶生产补助资金14.2万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00多亩。配方施肥量近40吨;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余口。二是开展农村生态综合治理。共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达1000亩,投入治理资金达150.09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90%,推广普及清洁能源率达81.3%以上。三是利用区位优势,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如油茶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高产毛竹基地等。

(三)生态人居

坚持“生态优先”的环境保护战略,加快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乡公共服务能力,改善集镇生态环境。

一是加大集乡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在集乡建设发展中,我们优先留足生态建设用地,规划好集镇建筑用地、公共道路建设用地、绿化美化建设用地,严格执行“3:3:3”标准。目前,我乡已规划出2个绿色质量提升亮点工程,使我乡绿化美化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7平方米。

二是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惠及我乡百姓生活。投资120万元建成日处理量达5吨的大坦乡垃圾中转站。随着清洁工程垃圾中转站的运营,我乡4100人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已全部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逐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了集镇和各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乡农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改造后的集镇街道

三是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集镇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认真规划集镇建设,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建好一排楼、修好一条路、打造大洪古道”的总体思路,建成了大坦乡集镇开发一期工程,即建好乡政府综合大楼、集镇人行道、排供水管网、路灯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环境保护的公共设施建设,定点修建了垃圾房、池,规范建设了生活污水收集排污处理系统,科学规划建设城乡卫生厕所,使城乡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达到了国家标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环保建筑材料,居民普遍安装使用太阳能,有效提高了居民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使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1.3%。

(四)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一是狠抓建设项目审批关。对凡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予引进;对一般的入驻企业,我们认真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几年来,我乡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为100%,为保护阊江河水源和阊江上游生态环境,我乡杜绝一切污染企业入驻,彻底切断污染源。

二是加大集中式水源地的保护管理。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我乡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省城乡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规定,建立了规范的水源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设立了醒目的碑牌和保护宣传标语,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检测,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级饮用水标准。同时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和大洪水系治理工程建设,积极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河道清理。

(五)生态旅游

包装大洪古道、打造阊江源头、构建低碳生活第一乡。以大坦乡独有的近郊区位和生态优势,主动接受县城经济和人气辐射,大力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率先填补县城近郊乡村旅游空白。主要以大坦乡丰厚的人文遗存(大洪古道、安阜桥、省会通衢枫林街等)和优美富硕的阊江源乡村生态资源(拥有县当前保护最完好的阊江源头山水林茶和清静空气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宣传好大洪古道、阊江源峡谷、阊江源地标、古道怀古、户外运动、乡村体验、休闲养生等旅游节点,在县域内乃至面向整个阊江流域客源市场,展开绿色行动,倡导绿色文明,吸引下游各类游客饮水思源,让所有来客惠顾大坦不仅有“说头”、还有“看头”,更有“玩头”,以“无门票乡村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逐步构建并叫响“低碳生活第一乡”。

主要做法

自决定开展生态乡镇创建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来抓,进一步动员全乡上下,团结一心,负重拼搏,认真扎实做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领导,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乡党委办、政府办、财政所、土管所、林业站、农业站、统计站、企办室、文化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组,设立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并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具体负责规划、协调、指导、监督创建日常工作。同时认真编制了《大坦乡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了《大坦乡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分解落实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创建工作领导组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回顾总结创建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上确保生态乡镇的创建。

(二)加大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

为营造生态乡镇“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我乡全方位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发动。

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乡电视、广播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干群收看环保电视讲座,悬挂生态环保固定宣传标语3条,不定期刊出环保知识宣传专栏12期,张贴宣传标语150条,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折页1000余份,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群众的行动。

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主题,以文娱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在全乡开展了“平安清明、文明祭祀”环保我先行活动,举办“母亲节走母亲河,生态文明我先行”活动,将生态教育与环境保护行动融入到各项活动中来,让广大群众明白“保护好今天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明天的生存环境”的道理,激发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中来。

三是开展了多形势、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创建伊始,我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进一步动员全乡上下,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以“三个结合”开展了环保宣传,结合乡文明创建、森林防火等工作开展,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千家万户,向群众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结合科技入户、茶叶富民、配方施肥、“一池三改”等工程实施,教育群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控农业面源污染;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我乡的经济建设、群众生产、生活中去。通过生态环境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创建生态基地,狠抓示范带动。

我乡高度重视生态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宣传活动,统筹谋划,增加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农业、林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基地。

在农业上,我乡0.6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黄山野基地5亩。在林业上,我乡划定了国家、省级公益林3.5921万亩,完成油茶造林垦复300亩,建成了高产毛竹基地694亩。

在旅游上,我们实施了“百村千幢”工程,加强了对大坦、燕窝、湘源、小岭下等四个古村落的保护,加大了对安抚廊桥、程氏宗祠、枫林古街、大洪古道、荣阳桥的保护修缮力度。新建了大坦文化广场、新区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开发了大洪古道、阊江正源旅游景点。努力打造“新名片、梅城后花园”低碳生活第一乡——大坦,为此申请将大洪古道、阊江源景区1427亩山场划归公益林进行保护,并特别增设大洪岭护林员1名,结合第七届黄山红茶节打造徽州杜鹃花会,2012年4月份成功举办了首届徽州大洪古道、阊江正源杜鹃花会,在大坦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上取得良好成效。

(四)加新区开发和集镇整治,建设生态乡村。

大坦乡集镇建设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大坦对外形象。为此,我乡高度重视集镇建设工作,印发了《大坦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集镇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集镇建设工作领导组,加快了集镇新区工程建设;并结合农村四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突出狠抓了祁大、大光公路沿线的环境治理、道路绿化。

不断完善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母亲河保护行动,组织干部职工定期清理大洪河的生活垃圾、飘浮物等,加强对乡容乡貌的综合整治。

同时,在新区拓展与建设中,我们严格遵循生态自然规律要求,依山形顺水势,新建了一个以“山”、“水”、“绿”为背景的农民新区,集镇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大坦新区1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开发,基本建成宜业、宜居、宜游的“阊源乐活小镇”,计划投资3200万元。目前新区开发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准备施工阶段。

一个树成林、花连片的“山水生态大坦新区”建成在望。新区的建成将全面提高我乡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五)突出创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

为有效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森林防火宣传

一是生态林业。结合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发展经济林、果木林,引导培育林下经济,进一步优化调整林种结构。全面加强对境内阊江河流域生态林的保护和建设;狠抓国家、省级公益林的封禁管理,健全和完善公益林保护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责任,加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收购行为,依法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的木材加工企业,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扶持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加工企业,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茶小绿叶蝉诱虫板

乡村环境保护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鹿寨县;乡村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10-03

1规划区基本情况

鹿寨县地处桂中腹地、广西中部偏北,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14′~24°50′、东经109°28′~110°12′之间。鹿寨县地理多样,东北部为架桥岭余脉,约占鹿寨县面积的1/5,西北部为峰林谷地。鹿寨县域总面积3389km2。鹿寨县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8℃,冬季最低气温0℃。该县土壤质地较好,土壤酸碱度适中,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自然分布种和栽培种维管束植物186科657属1078种(含变种和亚种)。现有林地面积为193645.90hm2,森林覆盖率为57.91%,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78.04万m3。

2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依据生态功能区规划技术方法,遵循“生态环境功能优先,保护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确保乡村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依托鹿寨县乡村森林资源,发掘生态资源要素,彰显城乡生态保护,打造高效生态功能”为规划理念,贯彻“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种植、逐步调整”的方针,对区域进行林业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规划凸现用地范围内现有森林资源类型和资源现状,实行树种限种与改种相结合、珍贵树种与乡土树种齐发展,以良好的生态布局,培育树种丰富、结构优化、品质优良、林相美丽、质效显著的多功能森林,为鹿寨县生态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生态基础和条件,将鹿寨县建设成柳州市区域性林业生态功能保护示范县域。

3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实践

3.1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根据规划区森林植被现状及生态功能要求,按照保护地生态基质、生态适宜度及生态敏感度将规划区生态安全格局定性为“一核一环二带二片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一核”即鹿寨镇城区生态保护核;“一环”就是“鹿寨县沿周边区域生态保护环”;“二带”指“洛古河道生态保护带”和“黄盘石洲河道生态保护带”;“二片”就是鹿寨行政区划中以323国道划分成北片与南片;“三轴”即铁路高速公路生态保护轴、普通公路(含县道)生态保护轴及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保护轴。

此生态安全格局充分体现了鹿寨县森林生态资源特点,彰显了该县生态功能布局的规划要求,突出了“依托鹿寨县森林资源,发掘生态资源要素,彰显城乡生态保护,打造高效生态功能”的规划理念。

3.2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法

3.2.1划分生态功能区

依托该县森林生态资源类型与特点,围绕保护地生态基质、生态适宜度及生态敏感度差异,吸收既有的区划成果,将区域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拉沟黄冕自然生态水源功能保护区、中渡平山自然生态景观功能保护区、寨沙鹿寨人居生态拓展功能保护区和江口导江四排休闲生态延伸功能保护区。对每个功能区进行资源分析,找出各区特点,归纳特色。

例如,对拉沟黄冕自然生态水源功能保护区的分析,描述为:区域土地面积684km2,区域人口4.50万人。以北片两乡镇拉沟、黄冕为片区基础,拉沟全乡及黄冕西北东北都是重要的生态林培育区,林地面积大,植被资源丰富。该区是古尝河、洛清江、大洲河等水源地,是柳州市已规划的水源饮用地。区内分布有拉沟自然保护区、拉沟原始森林,林地森林覆盖率70%以上。

3.2.2划定各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生态保护及建设方向是规划的重点内容,各功能区因其资源、用地、产业等有差异,必须根据差别性采取措施,找准其保护与生态建设方向,从而采取相应技术方法。生态保护方向的定位多从生态功能、生态经济及特别保护这几个方面加以确定措施。

如针对中渡平山自然生态景观功能保护区所提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从功能方向看,该区为鹿寨县精心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功能上以响水河两岸峰峦为界面,形成丰富的立面景观。布局沿河生态林保护功能,片状上以中渡-香桥旅游度假区为基面做好风景生态保护,联贯平山生态乡村点、果林形成面上的保护。同时突出喀斯特地形石山的生态安全,严格保护石山森林生态环境。

从保护方面分析,该区产业发展应以自然生态游憩及民俗民风、古建筑等文化展示为龙头,因此,首先应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对新上项目要严格环评制度,防止石山荒漠化;其次,加大森林原生植被的保护及封禁力度,在风景名胜区点严禁新上木材大量消耗型项目;第三,结合乡镇及生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加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第四,高度重视香桥―中渡古镇的森林风貌与响水河水土保持,严格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和相关的水土保持配套措施,任何项目必须提供环评报告;第五,该片区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沿路、沿江河、湖塘周边速生桉树种调整,适当选用软阔树种或风景树种,从林相上改变森林景观。

生态经济建设方向突出片区内各发展核心要素,比如香桥-中渡古镇景区、响水河沿江带、平山生态乡村等。平山生态乡村是美丽乡村的综合建设展示,许多村屯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建构一大亮点。后续要通过中渡景区建设引领区域生态发展,加快乡村环境建设,要筛选基本具备条件的村屯做好整体规划,建立群众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保障乡村建设效益,围绕生态农家乐、生态果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专类@(荷园、竹园、药园、花海等)项目引入,形成生态体验与生态科普区域。

3.3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规划

3.3.1生态保护规划基本流程

确定所要保护的生态功能区明晰功能区核心功能筛选出功能区结构性优势树种按林业用地情况进行生态造林与树种调整提出重要的生态保护技术措施提出功能区生态与经济发展建议成图全套方案。

3.3.2生态保护规划措施

根据生态的适宜度、敏感度,结合生态功能区区划情况,依据“一核一环二带二片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结合各功能区生态基质情况,提出各功能生态保护技术措施。并从不同林分类型制定详细措施。为此,划定了水源涵养林、水体护坡林、路网防护林、乔木景观林、田园景观林、村寨风景林、生态果林等11种类型。

例如对村寨风景林的保护,具体技术措施为:一是要结合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同步开展,对已选点建设的村屯要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做好林木保护及管理,必须建立村屯风景林档案;二是没有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的现有风景林木要划定保护范围,先进行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建章,通过村约守则加强保护;三是凡具有宗教意义的古树名木、片状林(多在村头村尾、社稷、宗祠、寺庙处)要按宗教文化加以保护,同时挂牌说明树种科属种、树龄、功能、来源、传说;四是已确定的风景林木含古树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建设护栏、护坡石、护框架等加以保护,除根部外,整枝部分要做好支撑(竹、木、铁管、PVC管),注意病虫害观测与防治,特别是星天牛、白蚁、白粉病等的危害;五是村屯四旁树,尤其是果树是协调烘托村落风貌的生态基质,必须加强保护,要对村民加强自然生态及人居环境教育,提升家园保护意识,严格奖惩制度,保护管理得好者奖,破坏者惩,在村规民约中予以规定,形成约束制度。

4生态单元基本规划

4.1生态单元划分

生态单元是指根据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定的有基础功能的生态保护点,例如生态林地、生态路网、生态河道、生态农业片区、生态村屯、生态湿地、生态旅游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根据鹿寨县林业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之要求,特别是重点生态源(生态基质)保护问题,对核心生态单元归纳为生态林地、生态路网、生态河道、生态农业片区、生态村屯、生态旅游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镇绿化地等八类。

4.2生态单元规划理论导入

生态单元规划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论理学、生态环境地理学、区域生态经济学等理论的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森林地,而最终形成的系统是围绕这一核心,再结合环境支撑系统与物源系统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具有特别指导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的延续性问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指既能够满足当下各类产业开发的需求,达到设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较好的保护,使人类生存资源得以延续。

生态伦理学应用于生态基质保护规划中,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如何建立道德规范,防止人类行为破坏自然。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探索优良的居住环境条件已成人类所需,由此通过生态环境地理学分析居住空间,能否从山、水、气、温、风、植物等多方面满足生态居所的营造。理论的本位是关注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定性为人与自然的融洽程度。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寻求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来提升产业效益,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扩大经济收益面,因此区域生态经济学,就是在特定区域内如何体现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不是矛盾的,保护不是严封不准,开发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有利于地方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升。

4.3生态单元规划要点

按照鹿寨县生态单元划分的类型以及各单元具体构成要素(如水系、河道、山体、林分、田园、村屯等)对生态单元提出保护规划意见,拟定应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保证各单元在整体生态功能区规划之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生态单元的保护规划更加突出重点类型的保护,其措施更能与相应生态单元协调。

以生态河道为例,鹿寨县主要河流有洛清江、古赏河、石榴河、大洲河、响水河、盘龙河、洛江等。因此,生态河道的保护措施如下。

(1)鹿寨县河道基本上都是水源性河道,整体按水原地河道进行保护,特别是水质、水量的保护。靠近城镇的河道要注意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严格做好排污,保证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水源地、水源头的生态林木属于自然保护的水源涵养林,严格划分后按公益林保护。生态河道的风景林、点缀林是提升风景质量的要素,必须重点保护。对于成片的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等要建立保护区域,竖牌从严管护。

(3)因蓄水建库河道提升河面扩大,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必须严格规划按段控制,沿岸杂木林划为水源林。洪水季节常出现水土流失的河段要建立洪水挡岸,选择深根植物造林,同时选取工程措施综合整治。

(4)在生态河道沿线村点建设的生态山庄、农庄按规划建设,保证周边林木得到保护,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沿河村屯中现有的荷塘、古井、潭池、溪流等水景,村屯后山、侧山、前山一般为风景林、要建档加强管护。

(5)生态水体沿周的坡地、河道两侧80~100m的林地原有速生桉要进行改造调整,凡已进入采伐期的林分采伐后改种其他树种,不再种速生桉;中龄林(2~3年)的桉树可继续保留,到采伐期时必须采伐,采伐迹地改种其他树种;新造的速生桉林地保留至第一轮代期,采代后不得再种桉树。同时,河道水体等护岸树种多选择枫杨、水杨梅、撑篙竹、枫香、樟树、白腊树、榆树、柳树、柿子等,重视水系重要节点的风景营造。

5结语

乡村绿色生态功能区的区划及生态保护规划比较复杂,编制出的方案在实施中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地方文化的发展,会导致用地的变化,实际工作中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方案,但整体上要保证方案的连续性、可续性。生态功能区规划项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全面渗透到人居环境的构建中,人们渴望优美的生态居所,这利于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同时必须认识到生态保护不是将资源全封闭,而是通过生态功能区保护来提高环境质量,在保护之基础上适当开发资源,让资源发挥其基本效益。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注意当前经济需要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

参考文献:

[1]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柳州社会科学研究文集[C].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