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垃圾处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三化、四有、五洁净”为目标,即:全镇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保洁机制达到有队伍、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镇村环境达到村组洁净、道路洁净、河塘沟渠洁净、村庄周围洁净、房前屋后洁净的要求,建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目标任务

2014年主要实施三大目标任务。

1、统一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全镇的生活垃圾统一按两种模式处理:一是中转处理模式,即按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要求,城区附近的社区和村结合县城各垃圾中转站,将垃圾统一清运至县垃圾填理场处理;二是离县城较远,暂不具备条件将垃圾装运至各垃圾中转站的村采取集中或分户焚烧处理模式,即分户或集中建垃圾池,分别进行垃圾无害化焚烧。各村(居)要根据各自人口数量、环卫现状,落实好商户、居民的“门前三包”,完善垃圾桶、垃圾池、垃圾清运车辆等垃圾处理设施,建立环卫保洁队伍,完善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2、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点和扶贫重点村的垃圾处理。2014年度全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点和扶贫重点村,都要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到“户有小垃圾桶或(池)、片有大垃圾桶或(池),自然村组集中清运”,将垃圾统一集中处理。

3、着力推进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的卫生保洁。结合主干道沿线改造提升工程,今年着力推进105国道、遂井公路、大广高速公路、盆珠上坑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庄可视范围内的卫生保洁工作,连线成片开展“四绿五治理”(庭院绿化、村庄绿化、河岸绿化、通道绿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库湖治理、河渠治理、沟塘治理),其他区域2015年推进,2016年全面完成。

三、工作措施

1、统一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各村(居)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厨余垃圾放入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废弃电池、农药、油漆等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封存处理;碎砖碎瓦、沙石、炉渣、石灰、水泥块等土建垃圾运到统一指定位置铺路填坑;金属、塑料、橡胶、纸类、玻璃陶罐、毛发等可利用垃圾统一回收;其它可焚烧垃圾实行就地焚烧。村(居)医疗垃圾按卫生部门要求处理。

2、着力抓好三个主体建设。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必须充分发挥农(居)户、保洁员(回收员)、村(居)民理事会这三个主体的作用,突出垃圾源头分类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环节。一是教育农(居)户主体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力争垃圾在村(居)民家庭层面一次性分类到位;二是建设好保洁员主体,原则上按每50户的基数配足一个保洁员,每个村点最少要有一个保洁员,要将有责任心、肯吃苦的人充实到保洁队伍,并做好公共场所垃圾的清扫、对可利用垃圾和不可利用垃圾进行合理处置;三是理事会主体,各村(居)要选择有奉献精神、威信较高的村民作为理事会成员,着力抓好理事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有人办事这一关键问题。

3、大力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各村(居)要因地制宜、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完善村点集中收集设施和保洁员用具。每个村要按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棚屋和土建垃圾堆填点,棚屋要尽量利用村内现有的空闲旧房,用于暂时存放可回收利用和有毒有害的两类垃圾,对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所,也要放置垃圾分类桶,便于过往行人分类投放垃圾;保洁员每人要配齐“一车一铲一钳一扫斗一扫把”等保洁用具,每天定时清运各户垃圾,定期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并对棚屋及其设施进行清扫消毒,确保卫生和安全。完善户有垃圾处理设施。每家农户要配齐“两桶一池”,“两桶”一个用于装可回收的废旧塑料、纸类、金属、玻璃、橡胶等无机垃圾,另一个用于装不可回收的食物残渣、果皮、菜皮等有机垃圾,“一池”是指建户用垃圾池或沼气池。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镇级奖补、各村为主、农户自筹、社会支持”的原则积极筹措工作经费。镇财政对各村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奖补投入,各村(居)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并可通过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对垃圾处理受益的相关农、居、商户收取适当卫生费以弥补经费不足,对今年新建的垃圾处理设施,经镇清洁办验收后,将根据实际投入的规模和效果分类实施奖补。

5、强化宣传培训和督导工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为让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保洁工作,要通过民歌、童谣、漫画、宣传栏、标语等多种方式,将“3+5”操作规程形象地表现出来,把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生活垃圾物品种类列出来,让群众一看就懂;对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村(居)民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操作水平。增强村(居)民环卫意识,激发净化洁化美化家园的热情,以身边的典型、身边的变化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参与卫生清洁工程的积极性。

6、强化考核和竞赛评比。全镇各村(居)今年要全面启动垃圾处理长效保洁工作,尤其是干道沿线村庄和美丽乡村建设村点要尽快开展,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村“两委”要加强对村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组织、监管,不定期检查保洁员工作及农户的垃圾分类、室内外卫生保洁情况;村点理事会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订立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评比办法,并对农(居)户垃圾分拣分类和保洁工作进行评比和公布,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范文第2篇

以我家附近的居民为例,一些生活垃圾如果皮纸屑、包装塑料袋、废弃家电等都没有正确、科学的处理方式。居民处理所有垃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荒凉之处把所有的垃圾堆积在那,直到堆不下为止。在乡村,垃圾乱倒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村民喜欢把垃圾倒在自家附近的地方,等垃圾堆到一定程度,村民就挖一个坑,把垃圾放在坑里埋了。很多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能够被腐蚀掉,但是有些垃圾无论过了多少年,它们都难以腐蚀,比如说塑料袋。还有些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比如说电池。村民们不懂得垃圾乱倒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环境的恶化。我经过走访各个乡村,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家庭住户前堆积着垃圾,在水沟里,菜园里,过道里,江湖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垃圾。

二、治理农村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治理农村垃圾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利用先进的有效的物质技术对农村垃圾进行日常处理

首先,对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在垃圾处理技术中所占比重最大,被认为是必备的首选技术。垃圾卫生填埋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方法简单、技术比较成熟,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较低。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好利于环保的填埋地址;二是注意填埋防渗。填埋场的防渗处理包括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方式。水平防渗是指防渗层水平方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滤液横向间接渗透污染地下水;垂直防渗是指防渗层竖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滤液向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2.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垃圾回收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农村垃圾回收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不仅要回收价值较高的报纸、纸板、金属等物,也要注意回收价值低或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包装袋、电池、有机垃圾等。第二,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运输体系,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系统。第三,垃圾分类收集需要全民参与,要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3.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

搞好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应充分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农村垃圾卫生安全管理的宣传,同时政府职员应多下乡宣传、普及环保知识。一是让农民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并结合垃圾分类和垃圾收费等改革措施,使公众充分地认识理解正确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方法;二是使农民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乡村环境和村容镇貌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户为单元、村为基础、镇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增强农民健康素质,优化农村公共环境,有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各村子建立布局合理的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力争全镇村庄垃圾收集达到6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50%以上。各村及周边、公路主干道两侧、沿河两岸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建立健全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垃圾日清日运日消灭,确保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二、工作重点

一是镇所在地及周边村庄。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率先开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试点,**年8月底前完成试点。各联系村镇干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积极深入村组、农户,调查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新途径、新经验。要及时推介点上经验,以点带面,指导全局。二是公路主干道两侧和沿河两岸。**至**及沿河村庄**溪、要常年保持清洁,确保不发生生活垃圾乱倾倒现象,特别是不能倒入率水河里。

三、运作模式

建立以“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

(一)户集中。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将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每个自然村都要选定位置较好的地点建立垃圾池。

(二)村收集。**村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由保洁员把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至村垃圾收集点。

(三)镇处理。在溪口通天坞建立焚烧炉;配备一辆小四轮运输车,负责将各自然村的垃圾清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焚烧,镇区实行购买服务。

四、处理模式

(一)农户自行处理模式。对源头、**等偏僻村,以及农户居住分散的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

(二)村集中处理模式。对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村,以村小组为单位,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是:在农村人口相对密集的自然村落,建立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洁员把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集中清运至固定的垃圾池,然后再由保洁员把池内垃圾清运至离村庄较远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山场内进行填埋处理。

(三)镇集中处理。对居住较集中村,采取“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集中到镇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处理方式是: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拟定方案阶段(**年4月底-5月):各村要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公开栏等多种宣传形式,在全镇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宣传活动,做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区一天运一次,沿线村定期清运。。

(二)面上铺开,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1日-8月31日):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通过添置相应的设备,建立完善必需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卫生清扫责任制度、配备垃圾收集员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等相应制度,推动全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全面有效实施。

(三)建章立制,总结提高阶段(**年10月-11月):对全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切实做到查漏补缺,并形成长效机制,促使全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步入规范运行轨道。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领导组,任组长,任副组长,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三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组,做好村庄保洁员的选聘工作,制定村卫生保洁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范文第4篇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乡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把“清洁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切入点,突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切实解决村庄存在脏乱差问题,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变乡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基本目标

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各地要立足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地区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初级目标:有居民点建设或村庄整治规划、基本的保洁制度、排水排污管沟、环卫设施。村庄主干道硬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明显改观。

高级目标:实现初级目标基础上。通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硬化;主干道及公共场所路灯亮灯率达到90%以上;给(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达到区域达标水平,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90%以上;村内保洁制度健全,有垃圾收集点及必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理设施;村级组织应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户;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达到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要求。

三、主要原则

(一)规划先行。坚持先规划后整治,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规划方案要村民讨论、民主决策。

(二)政府引导。并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各具特色的主导型村庄发展模式。

(三)积极作为。实行小拆迁、大整治,引导农民按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加强宅基地旧址复垦,着力改善乡村环境。

(四)示范试点。按照一条线、一个片的推进要求,抓好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整县整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指导

以《省新乡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导则》《省新乡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省乡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等为技术支撑体系,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村镇建设行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推进村庄整治上水平、上台阶。

(二)资金投入

1市政府安排一定的专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2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建设厅每年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的扶持资金。

3积极建立政府投入、集体和农民自筹、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有效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等资源转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向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村倾斜,用于村庄整治工程;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和企业连村的帮扶机制,促进村庄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4各级基本建设、环保等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各乡镇也要筹集配套部分建设和运营资金。村庄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并专款用于村庄保洁、垃圾收集和清运。对镇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由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确定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收取的垃圾处理费要用于乡(镇)村垃圾处理。

(三)创新机制

1建立乡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乡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于受益人口较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对于具有一定收益、适合经营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公开拍卖转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并由其负责工程的管护,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要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综合利用,尽量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主管理,使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巩固建设和整治效果。

2建立考核奖励约束机制。对全市村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工程建设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对当年工作验收合格的村镇,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资金;对村庄建设整治考核排列前100位的村予以表扬,对达不到建设整治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

(四)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全市开展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乡村垃圾处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石桥头,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行动的总体部署,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全面清理城乡河道,全面整治农村突出环境卫生问题,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清”行动),到2014年底,基本解决河道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的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规范有序,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城乡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基本实现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相应设施,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进度安排

自行整治阶段(2013年4月20—4月23日)。各村、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先自行组织力量对辖区河道开展全面清理,重点是河道废弃漂浮物、病死动物、河中障碍物和沿岸垃圾,做到河面清洁、河岸整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开展“大扫除”,实现村村无成堆暴露垃圾,无污水坑、臭水沟,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集中整治段阶段(2013年4月24日一2014年4月29日)。镇政府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进行二次清理,同时组织人员对各村的自行整治进行督查,到清理不到位的,全镇通报,并由各村再组织清理。对各村自行清理确有难度的,镇政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集中清理。

巩固提升阶段(2013年5月一2014年9月)。按照“水系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要求,结合清水河道等建设,以解决河道垃圾及河水黑臭问题、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改善河道水环境为重点,持续开展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四边三化”行动的部署,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迎接考评阶段(2014年10月一12月)。巩固“双清”行动成果,健全台帐资料,迎接市有关部门的考评。

三、集中整治阶段的主要任务

集中整治阶段,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一)彻底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全面清理打捞河道及田间地头的病死动物,并严格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理。

(二)全面清理打捞河面废弃漂浮物。主要是漂浮在河道的垃圾、水葫芦及杂草、枯烂树枝等。

(三)全面清理河岸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

(四)全面清除河道障碍物。主要是严重影响行洪安全、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障碍物。对其中的违法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落实清除责任,对拒不清除的,依法实施强制清除。

(五)全面清理农村乱堆乱放垃圾。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全面清理处置农村沿路沿河、房前屋后成堆暴露的垃圾。

(六)全面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在清理中,着力恢复和拓展水域功能、改善水环境,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

在集中整治中,根据镇政府要求及时妥善处理清理出的各类垃圾废弃物,避免二次污染。

四、巩固提升阶段的主要任务

巩固提升阶段,要持续深化“双清”行动,加快形成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的长效机制。

(一)全面推进城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排查辖区内河道污染情况,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坚持一河一策、标本兼治,采取沿河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驳坎、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深入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清理、整顿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在“清水河道”建设中,着力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基本功能。

(二)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行动,重点清理村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全面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度,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随意弃置病死动物和病死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三改一拆”三年行动,着力解决违章乱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三)健全清理河道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河道保洁、农村保洁管理和宣传力度,依法推进城乡河道整治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健全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建立由镇班子领导任“河长”的河长制,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河道日常保洁管理,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向河道倾倒垃圾、在河岸乱搭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河道及两岸清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增强广大村民的自律意识,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全保洁管护、监督管理等制度,积极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农村保洁机制,提高农村保洁水平。加快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形成“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各村、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制订“双清”行动具体措施,抓紧部署这项工作。清理河道和清理乡村两头都要兼顾,各村都要落实专门人员主抓这项工作,坚持清理河道和清理乡村同步推进,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保洁同等重视。坚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染防治双管齐下。

(二)发挥群众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浓厚氛围,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建立群众共同参与的河道保洁和环境卫生巡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积极发挥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引导人们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