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体育的实施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可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二、分析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幼儿园包含了多个阶层:幼儿、一线教师、年级组长、后勤部、教学教育部、科研部,副园长、正园长。幼儿教师的一日工作环节也是环环紧扣,非常复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仅是由幼儿园的管理严苛、科研工作繁重造成的,更多、更深、更复杂的原因是教师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向存在偏差,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造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如果经常处在“烦燥、郁闷、厌恶、愤怒、悲哀”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身心疲惫,“想哭、想逃走、想发牢骚”,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水中之月”。如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日常工作环节程序和已经十分熟悉,工作中的挑战性并不是很大,而园领导会更多的把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交给年轻教师,相对的减少她们的学习机会,使她们的工作趋于瓶颈阶段,而平时工作内容的繁琐细杂,又使人到中年的她们没有任何成就感,此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以致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教学服务质量。
2、理论研究较为欠缺。近年来,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过程中,做快乐的老师,是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快乐,幼儿教师得专业化发展,使其感受快乐,获得幸福感。其次,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专业上的提升,不仅是一个给予者,而是与老师共同发展的伙伴,是辛勤的耕耘者和幸福的收获者。幼儿教师专业化,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教改革,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优化幼儿教师队伍,进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声誉和地位,改变目前幼儿教师的“窘境”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1、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教师对幼儿影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较之父母,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样对幼儿的教导、要求等,更能激发幼儿形成和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幼儿更能接受;另外,教师常被幼儿作为模范和崇拜的对象,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以达到言传身教的最佳效果。曾经就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记忆最深刻。”
2、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幼儿教改的原动力就是幼儿教师自己,幼儿教育改革也将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
3、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幼儿园凝聚力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优化幼儿教师队伍,形成幼儿教师队伍的“团体性”,促成一种“向心力”。换句话说,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以及在幼儿教育事业上的职业发展。
4、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幼儿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不可替代性越强,其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也相应越高。幼儿教师只有自身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赢得社会和人们的尊重。
论文摘要: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在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幼儿教师自身努力和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在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1)职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个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匠,而是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如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儿童教育研究者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幼教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科研意识有待加强,科研能力急待提高。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有的幼儿教师“不敢”研究,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有关研究方面的培训加上加上资源缺乏,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怎么可能有资格搞研究呢?有的幼儿教师则本质上就缺乏研究意识。自身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同时还缺乏实践中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长期未能得到积极训练和有效提升,以至于对幼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难以探究其问题的成因、条件及解决途径。
(3)职业倦怠现象突出,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现实中他们的职业倦怠却比较突出,敬业精神也有待加强。很多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乐趣,疲于应付,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有着职业本身的原因,也存在着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幼儿教师编制少,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低等,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则在于她们自身的敬业精神不足。面对幼儿世界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只凭有限的经验穷于应付,以至于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自身专业化发展。
2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2.1 幼儿教师应完善人格
(1)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本职工作。教师是一高尚的职业,每位幼教老师应当把从事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特色文化,传统美德,道德法规,这些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民族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展这些民族精髓是一种精神的继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细致的教育工程,而幼教老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奠基人。
(2)倾注爱心。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
2.2 幼儿教师应终身专业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潮。其主要思想是指教育应当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过程,“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所有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师受教育时空观将被打破和重新确立,职前、职后教育,校内、校外教育,将融入终身教育的全部体系之中。
2.3 幼儿教师应学会积极反思
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努力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即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从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中真实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专业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目标。
2.4 幼儿教师应牢固树立合作意识
教师专业的发展依赖于他所处的教学环境,受同事的影响,通过合作,不同教育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可以互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能带来教师行为或绩效的显著改善。在专业成长的历程中,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与合作以及相互的反思和促进,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
2.5 幼儿园应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幼儿园领导应该努力完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一方面,许多幼儿园往往只注重教师们的工资和福利,却缺少激励教师们进行深造科研的政策,导致教师们缺乏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幼儿园缺乏科研的氛围,幼儿园领导自身也没有科研意识和能力,所以只好对这块工作敷衍了事。此外,幼儿园领导还要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要舍得权力下放,给教师们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教师们才能,也才敢大胆地进行研究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2] 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7(11).
标签:幼儿园 活动 游戏 家长
导读:让体能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我们请家长到园观摩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游戏,提倡并号召动员家长,带孩子在家、在大自然中,开展类似的小型体育锻炼,让幼儿充分感受亲子活动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体能素质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机能。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体能基本上是由运动素质发展水平和基本活动技能掌握的程度所决定,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和柔韧性等。
一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才竞争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学前期是人生长发育和良好身体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可见,体育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和教师存在重智轻体现象,忽视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肥胖儿、瘦小儿、豆牙儿的数量逐年增加,幼儿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据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目的是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体能素质基础。
二 研究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探索幼儿体能训练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新、交往、学习、竞赛、合作等非运动能力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 研究对象、内容与策略
1.我们本幼儿园开展了此项研究,选择了中一、大一班个别肥胖儿、瘦小儿为实验对象。
2.进行基础测查把握幼儿身体素质现状。
(1)幼儿体育活动兴趣较好,但运动习惯和能力差。
(2)肥胖儿、瘦小儿存在一定比例。
(3)部分幼儿情绪情感不够稳定,自我保护意识和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差。
(4)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针对幼儿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科学安排幼儿体能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1)每周两次专项体能活动和两次感统训练。
(2)有效安排早操和户外活动,使之目标化。
(3)单位时间内,适当增加实验幼儿运动量,提高其有氧代谢能力。
(4)充分利用室内活动区和生活活动时间,对幼儿进行小肌肉的灵活性训练。
4.探索幼儿身体素质培养的多种有效途径。
(1)创设良好教育环境。①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转变育儿观念。②营造安全的活动环境。③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
(2)遵循体育活动原则和幼儿生理特点,循序渐进,适当加大运动量和活动难度。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力争使器械材料丰富多样化、体能活动游戏化。
实验中,我们十分关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并购置和制做了大量的体育器械和体育玩具。如:松紧带制作的乾坤圈,废旧布制作的中国龙,废纸箱制作的花轿,一拉罐制作的杠铃,大米袋制作的跳跳袋等。每当出现这些新颖的玩具时,都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此时,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幼儿感知体育器械(或玩具)的多种玩法——创编游戏——探索游戏(或比赛)规则——开展自编的游戏活动。例如:玩自制体育器械“中国龙”:首先让孩子们通过尝试,发现多种玩法——耍龙、跨栏、跨跳等,然后组织幼儿尝试创编游戏玩法与规则,最后是幼儿共同分享快乐——组织幼儿按自编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玩法,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们玩起来十分尽兴,真正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培养了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既玩得愉快,又玩出了健康。
(4)发挥亲子活动教育作用,拓宽体能实施途径。让体能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我们请家长到园观摩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游戏,提倡并号召动员家长,带孩子在家、在大自然中,开展类似的小型体育锻炼,让幼儿充分感受亲子活动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5)充分利用感统训练活动,完善幼儿体能素质的培养。感觉统合训练非常适合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它能有效地加强幼儿的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本体感以及身体的运动能力。为此,实验班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感统训练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四 实验成果与分析
1.测查分析。实验前后,我们分别对几名幼儿进行了五项基本体育活动能力测查,并对测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1)对幼儿实施体能素质的培养,幼儿本身实验前后的变化,说明实验效果是显著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2)对幼儿实施体能素质的培养,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好。
2.实验成果。
(1)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好地改善了其情绪情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合作、竞争、勇敢、顽强、团队意识等心理素质。
(2)改善和纠正了部分幼儿的厌食、挑食和睡眠习惯,使幼儿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培养途径;考核方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27-03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活动内容,对幼儿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组织好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体育技能是指人们通过体育训练而获得的控制动作、顺利进行特定活动的能力。教学技能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相应策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能力。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则是指教师采取相应策略,以达成幼儿园体育教学目标的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的体育活动通常都是由带班教师自己组织的。因此,教师自身对体育的爱好程度以及自身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将直接影响班级幼儿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然而,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体育技能,导致他们的体育教学技能也相对较弱。张智颖(2007)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不足。季卫霞(2009)则发现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不高。刘美奋(2009)指出,高质量的幼儿园体育教育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保证,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及体育教学能力。然而,吕伟丽(2008)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很少涉及幼儿园体育教育内容,专业的体育院校一般也不会开设专门的幼儿园体育教育课程。孟云萍(2006)调查发现,因为在职前培养中基本没有接受过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相关训练,所以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入职后组织的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于是,为满足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需要,很多幼儿园选择聘请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负责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然而,这些专业的体育教师虽然有较强的体育教学技能,但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往往知之甚少,他们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很难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相整合。可见,要实现幼儿园体育教育目标。切实帮助幼儿提高体育运动技能,有必要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
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就意味着要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虽然许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会开设幼儿健康教育课程,但有关幼儿体育知识和幼儿园体育教学技能的内容通常不多。也很少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院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仅仅是让学生完成自身的锻炼任务,基本不涉及幼儿园体育教育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对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的忽视必然导致毕业生入职后体育教学技能的偏弱。要改变这一现状,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把体育课与幼儿健康教育课密切结合起来,并完善考核机制,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培养内容
体育教学技能培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体育知识,提高五方面技能,即观察、指导、帮助,口令,做操、领操、编操,游戏组织,动手技能。观察、指导与帮助技能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幼儿因材施教的能力。口令技能即指挥调整队伍的能力。做操、领操、编操技能是指设计和指导幼儿做体操动作的能力。游戏组织技能是指设计、实施、评价体育游戏的能力。动手技能是指创造性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掌握体育游戏组织技能尤为重要。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培养途径
1、体育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满足学生自身体育锻炼的需要,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能力。如前所述,幼儿健康教育课对幼儿体育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体育课可有意识地担当起培养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责任。培养重点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有关幼儿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可有意识地将之与幼儿健康教育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指导、帮助技能,口令技能,做操、领操、编操技能和游戏组织技能,并与动手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可通过单项体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全面掌握体育教学技能。例如,在掌握口令、做操、领操、游戏组织技能等单项技能的基础上,学习组织大型广播体操、大型幼儿体育活动、社团体育活动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技能。
教师可以在本、专科的第一学期体育课上组织学生轮流进行队列和基本体操训练,第二学期组织学生轮流开展体育游戏训练,第三学期组织学生集中练习体育活动的组织技能,第四学期则由学生轮流组织本班同学开展体育活动,每次的活动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同学们轮流组织的活动要加以记录和反思,从而在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技能。专科的第三学期可进行体育口令、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的考核。本科的第三学期可进行体育口令和体育游戏的考核,第四学期可进行基本体操的考核。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的开始或结束时段分散考核,也可以集中时间考核。
2、课外和竞赛活动
课外和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体育教学技能的实践机会。
晨跑、做操(幼儿广播体操或第八套广播体操)等可成为学生的常规课外活动。还可以成立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体育社团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定期开展活动,教师可给予适当指导。
体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借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组织基本体操或健美操比赛,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学生做操和领操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学生创编体操的能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创编比赛,既可以借此锻炼学生组织游戏的能力,又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见习和实习
见习和实习是学生了解幼儿园体育活动特点、场地设施情况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实践证明,加强见习和实习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见习、实习活动可以保证学生以一种相对连续的方式得到锻炼。教师在制订见习、实习计划时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通过认真的听、看、
记录、比较、分析、参与等,有效掌握体育教学技能。
4、体育特色课或选修课
开设体育特色课或选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体育教学技能的机会。例如,体操和游戏创编课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组织幼儿做操和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技能的同时进行创编设计。又如,学前儿童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幼儿体育活动知识和技能。轮滑、瑜伽、游泳、跆拳道等课程也对学生今后组织幼儿园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
此外,学生还可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进行自主学习,以掌握更多幼儿体育活动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邀请专家为学生开设有关幼儿健康知识、幼儿体育特色活动等内容的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幼儿健康和体育教育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考核方案
考核时重点放在体育口令、基本体操、体育游戏三项技能上。三项技能的考核得分均为60-84分,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若有一项技能的考核得分低于60分,则为不合格。
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毕业生入职后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幼儿园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5.
[2]张智颖.新世纪幼儿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2):80-83.
[3]季卫霞.济南幼儿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4):95-96.
[4]刘美奋.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5):83-86.
[5]吕伟丽.对新时期幼儿体育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6):106-107.
[6]孟云萍.太原市幼儿园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6.
一、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
2.意义:在幼儿期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途径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出生与生俱来有着智慧,第一语言智慧,第二逻辑智慧,第三音乐智慧,第四肢体智慧,第五自然观察智慧,第六视觉空间智慧,第七自我评价智慧,第八人际交往智慧。而在国际社会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只重视人的语言智慧和逻辑智慧,却忽视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并出现一些不良的教育现象。体育启蒙教育却有特殊的教育特征、意义、原则,以其特有的方式,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的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智力、体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基础。
1.以发展体育为目的的启蒙教育途径。如学习体育各专项技术、训练指导提高成绩、发掘人身体潜能等的训练教育。人处在幼儿期,对其进行体育各专项技术的启蒙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牛剑锋、白杨、范晔、张尚武等体育明星就是在特定的一所体育幼儿园里接受体育启蒙教育,最终走上冠军领奖台。
2.以育人为目的的启蒙教育途径。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可运用体育手段启发幼儿智力、思维、想象、创造等智慧,,发展幼儿交往、生存、运动等能力,锻炼健康的体格,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方法
在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如若采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影响幼儿的成长。《纲要》和《指南》明确幼儿在各个时期的关键点,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符合以上要求,且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下面介绍几种教育方法:
1.情境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再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启发幼儿的语言智慧、自然观察智慧、逻辑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研究表明: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效果显著,有利于幼儿教育,例如:在体育活动《小小旅行家》中,通过场景布置,激发孩子探险的欲望,孩子们模仿探险家们,去探险。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能有效的启发幼儿肢体智慧、视觉空间智慧、人际交往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如:老鹰抓小鸡、数字游戏、抓鱼儿等等。
3.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完成比赛,或新的游戏规则,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启发幼儿语言智慧、肢体智慧、人际交往智慧、逻辑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训练法:即在老师的指导、控制、帮助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生存能力的训练等,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穿龙门等。
5.诱导法:即老师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思维、想象等,逐步引导回答解决问题,或者是和幼儿一起活动,在活动中给出一个简单的动作、小游戏等,使其独立思考,想办法完成,或在提示下能快活游戏。如扑蝴蝶游戏:把幼儿带到规定位置,给他已经做好的网,引导他去扑蝴蝶,要求自己想办法扑捉,大人只提供工具,方法自己想,让他自由活动,任意追赶,想法扑到蝴蝶。或是将扑到的蝴蝶装到可视瓶中,大人引导数数,例如1只加一只等于几只?三只减一只等于几只?等等的问题,启发幼儿自然观察智慧、视觉空间智慧、逻辑思维能力。
6.感召法:即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体育明星成才故事回放讲述、教师的行为及语言魅力、教学中优美的姿态等,用以感染召唤其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思考效仿,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在采用此方法时,首先要注意教育者行为表现和教育内容的选取。其次要注意幼儿的行为动向及心理动态,避免向扭曲方向发展,影响幼儿成长,最后这种教育方法是个长期的过程,对教育者素质要求较高,并且具备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