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家推荐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开拓创新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该市以西万村、水南关村等为代表,积极探索和推行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2163亩,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一是集约经营型。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或部分流转给农业公司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由村集体统一保障村民利益。二是“四荒”开发型。由村、组集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农户手中转包土地,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进行开发整理,建设一定的基础设施后,再向农民发包,集中连片发展高效农业。三是对外承租型。在承包户自愿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成片出租给种养大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由承租方给予群众固定的回报。四是农地八股型。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转换为股份,八股农业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经营。五是宅地开发型。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建设新村。将节约出的宅基地和闲置低效等建设用地进行复耕、公益事业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使其在流转过程中为农民带来最大的收益。
二、建章立制宣传服务管理并进
该市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政策法规指导组等,积极宣传引导,深入动员。利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采取新闻报道、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观摩等措施,大力宣传西万村、紫陵村、袁屯村等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街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采取以奖代补办法,鼓励各示范村大胆探索既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又有创新性、可推广性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实施公开竞拍,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土地流转。积极搭建平台,培育流转市场。搭建起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长效的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市里建立了全省首家融政策宣传、法律指导、信息平台、维权服务等为一体的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建立了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街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整合沁阳市公众信息网、科技成果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设施,建立土地流转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
该市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即坚决防止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流转后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五个不”,即不下达流转任务、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群众利益。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管理,对合法有序流转,实行严格的监管机制。对大宗土地流转实行“四议两公开一备案”。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竞拍和竞争性谈判暂行办法》,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合同》。该市强化服务,采取部门帮扶:将各类政策性涉农资金、项目,向土地流转示范村倾斜;资金帮扶:该市建立土地流转基金,对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给予重奖:法律帮扶设立了各种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服务和仲裁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用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47 — 02
2009 年银监会、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五项金融措施支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其中明确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目前,各地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体系建设。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诸多因素直接制约着信用体系建设,日渐成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瓶颈,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长足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某县为例,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4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84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74个,服务业专业合作社56个,其它类型合作社10个。全县有4个合作社被评选为全省星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总计19.9亿元,资产8亿元,共吸纳农户7.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0%。通过合作社带动,目前全县实现稳定规模经营面积2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带动劳动力转移14.9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的信贷需求快速增长,全县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改进服务方式,共为1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资金需求量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建立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目前农民专业合社的蓬勃发展也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覆盖面。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户的信息采集与评定以及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已基本完成,作为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信用建设对于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将是以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不仅能够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而且也会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影响力。
(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相关部门将以信用优先为原则,对运行规范、盈利能力强、信用等级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支持与扶持力度,提高其运营效率与规模。通过划分信用等级的激励约束机构必将促使合作社自觉规范自身业务行为,不断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增强风险意识。通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促进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也是扎根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的服务者。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农民专业合社的信用评价既代表合作社自身的信用,也是每个社员自身信用联盟的集中体现。推进农民专业合社信用建设不仅是合作社自身发展需要,更加有利于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信用意识,并提高农民的市场对等地位,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吸引信贷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社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虽然支农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力度,但远不能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规范、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等因素成为制约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入的主要因素,建立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使金融机构进一步通过信用评价系统来了解与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状况,并对评级较高的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促其发展壮大。
二、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的几大主要因素日渐成为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瓶颈
一、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按照中央要求,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聚焦聚力9大任务、132项重点工作,制定了降低用电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
打好政策“组合拳”降成本,政策红利加快释放。贵州把降成本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把降电价作为“牛鼻子”,有序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成立全国首家股份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去年输配电价总水平下降1.66分/千瓦时,大工业用电价格平均下降0.12元/千瓦时,全省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7%,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到6.76%,通过降低用电、物流、税费、融资、制度易“五大成本”去年共为企业减负70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累计为企业减负102.8亿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今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4%,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34.3%,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最快增长水平。
精准施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传统产业焕发市场生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贵州去年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粗钢去产能220万吨任务,超额完成煤炭去产能任务,关闭煤矿121处、化解过剩产能2107万吨,商品房待售面积较上年末减少854万平方米,房地产去库存化周期缩短到14.7个月,企业信贷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今年一季度,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8%,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8.6%,提高11.3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增长13.3%、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速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1.8%转为增长12.8%,房地产投资增速由上年同期的负7.6%转为正增长14.6%。全省工业品市场活力增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9.4%,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价格上涨50.2%,产销率达到96%。
全力以赴补齐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教育卫生三块短板。以大扶贫战略行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生态扶贫、教育卫生扶贫和社会兜底扶贫,持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电、小康水、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六项行动,全面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经验,春节后迅速发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成立了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蔬菜保险四个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设扶贫专项助学金、免书费和住宿费,网络扶贫试点省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一季度,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投入48.76亿元、建成搬迁房0.66万套,66个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3.6%,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增速4.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5%,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教育、医疗卫生投资分别增长33.2%和98.6%,大幅高于同期全省投资增速。
二、有效需求持续扩大,投资消费协同发力
有效投资快速增长。统筹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设立省级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池”,今年谋划推进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2620个、年度总投资8504亿元,精心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主题鲜明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实施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三级两长”旬调度制度,有力推动了重点领域投资快速增长,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一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4619个,同比增长29%,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7.9%,与大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投资分别增长35.5%和27.5%,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7%,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定在70%左右。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和新业态,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占消费总量60%左右的汽车和石油及其制品分别增长8.9%和19.2%,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3个百分点;烟酒类销售额增长27.6%,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0.9%、19.2%和24.4%。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43.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增长157%。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
改革院系参加9月份考试的考生,报名时间:2011年9月1日-15日;参加3月份考试的考生,报名时间为2011年11月1日上午10:00—11月30日下午16:00(本科直博生按初步录取通知要求时间),逾期不予受理。
报考我校各院系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均在3月份考核。
具体报名要求、流程请在网上报名期间查阅报名系统相关说明。
网址: yz.tsinghua.edu.cn
1. 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网上招生系统,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本人各项真实信息;
2. 下载“清华大学博士生报名登记表”,本人必须在相应栏目内签字;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说:“有100万个顾客就应该有100万个亚马逊。”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梦想,过去十年中无数专家学者投身于推荐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中。虽然目前网络推荐系统在各个行业都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总体来说,网络推荐系统的发展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今天,我们的推荐系统似乎还没有想象中这么聪明。当你从某网站上购买过一个马桶刷之后,2个月内每当你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时,蹦出来的广告总是与马桶有关,似乎它们还分不清购买一个马桶刷和专业马桶清洁工之间的区别。当你试图在某购物网站上寻找一款MP3播放器,你会发现出现在推荐界面的要么是销量最大的(这款产品往往也是同档次产品中比较便宜的款式),要么是网站主推的广告产品(这款产品肯定也是网站收益最高的产品),或者你只好在几十个品牌上百种各类播放器中用自己发酸的眼睛慢慢浏览,这时你不由得感慨:“想安安静静听会儿音乐真难啊!”
可见,推荐系统领域仍然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有些问题属于技术性难题,如数据稀疏性问题、冷启动问题、大数据处理能力问题等,有的问题则属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如系统脆弱性问题、推荐效果评价问题等。这里,我们主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出三个推荐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挑战1 用户对推荐系统“信任”的建立
在网络推荐系统的应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户的“信任”问题。用户在接触到推荐信息时,对于信息的接受意愿首先是基于对信息可信性的判断。该信息是否准确?该信息是否客观真实?该信息的生成过程是否透明?用户“信任”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用户对推荐信息的采纳意愿以及随后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
这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展示能力;显示善意。研究者基于信任――技术接受模型,发现推荐系统的能力和善意影响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信任,信任影响推荐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并最终影响到对推荐系统的采纳意愿。
推荐系统的能力是指推荐系统是否能为用户做出准确的推荐,也就是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大量的研究表明推荐系统的算法影响到推荐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对于推荐逻辑和推荐算法的研究在网络推荐系统研究领域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偏爱。但实际上,这个准确性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基于用户感知到的推荐结果与其偏好的匹配程度。同时,这种匹配程度的判断还会受到很多外部线索的影响,例如,其他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分布、产品信息线索等。
推荐系统的善意显示是指推荐系统是否愿意如实、客观地为用户做出推荐。它包含了3个方面:1、推荐结果的客观性,即推荐结果是否真正依据当前用户的偏好信息与其他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算法客观得出推荐建议,而不是为了商业目的刻意诱导用户去购买某些商品。2、推荐过程的透明度,即网络推荐系统是否提供推荐结果从何产生的原因,如阿里巴巴网站上的“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同时购买”,表明此推荐信息是参考类似用户的购买行为,为当前用户所做出的推荐。3、推荐过程的用户参与性,即网络购物环境下让用户了解推荐产生的过程并允许用户与推荐系统进行信息的互动。如亚马逊使用的网络推荐系统会根据用户过去的消费记录,提供一系列相关商品建议用户进行评价(“喜欢”、“不喜欢”),随后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评价信息即时推荐一批新的他们很可能感兴趣的商品。这样的网络推荐系统设计提高了用户参与度,很好地实现了与用户的双向互动。
挑战2 推荐信息准确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的平衡
向用户推荐商品的过程中,最保险的做法莫过于给他推荐最流行和评分最高的产品,因为从概率的角度这些产品被喜欢的可能性最大,最起码这些商品被讨厌的概率会很小。例如,一项在某餐馆的研究发现:研究者在某些餐桌上向顾客展示出最受欢迎的五道菜肴的销量排名信息,这些菜肴的需求量提高了13%-20%,并且用户的用餐满意度也提高了。但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这种策略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用户很可能已经知道了这些热销流行的产品,所以得到的信息量很少。长此以往,在用户的心目中对于网络推荐系统的信任就会有所下降。从另一角度来讲,更加多样化和新奇的产品推荐对网站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多样化和新奇的产品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满足感,而且对网站而言,低知名度的产品与知名产品相比所带来的毛利率更高。
遗憾的是,推荐信息的准确性、多样性和新奇性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准确的推荐风险最小但用户体验性不足(用户认为这样的推荐过于大众化);多样化的推荐受众最广但准确性欠缺(推荐信息缺乏针对性);新奇的推荐最令人惊喜但面临较大的风险(推荐一个没人用过或者评价较低的产品,可能引起用户的警惕甚至反感)。如何权衡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推荐系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向在于用户行为的深度挖掘。一般而言,随着购物经验的积累,用户对于推荐信息中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并希望看到更多的“意外之喜”。所以,新用户倾向于选择热门的商品,而老用户对小众商品关注更多;新用户所选择的商品相似度更高,老用户所选择的商品多样性更强。例如,针对新老客户不同的行为模式,推荐系统可以提供类似于滑动按钮来调节“准确性―多样性”之间的平衡――用户想看热门时,算法提供热门推荐;用户想找点很酷的产品时,算法提供更多样化的推荐。
挑战3 社会化媒体与网络推荐系统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企业能够记录、收集用户在各个领域(如文化消费、娱乐消费、电子消费品、耐用品等)、各个渠道(如网上商城、移动终端等)、各个购买阶段(产品知晓、品牌比较、产品购买、购后评价、社会互动等)的感知、行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从而使得企业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用户的需求洞察更加实时化、精准化。但这仅仅是个性化网络推荐系统的开始。很多年前,研究者就发现,用户更加相信朋友的推荐而不是商业化的“推荐信息”。社会影响要比用户的历史行为的相似性更加重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用户的需求和购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