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运营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避孕; 流产; 规范化
Effect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of Female after Standardized Abortion/MA Feng-ling,LI Yan,LIANG Zeng-xi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102-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of female after standardized abortion.Method:Ni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bortion admitted to our center from October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post-abortion care services,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aceptive measures in each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control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he insist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group and did not insist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group,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sistence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roportion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contraceptive measures,after different time insist on contraceptive behavio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ntraception; Abortion; Standardiz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South District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Center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5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29
人工流产是指采用人工或药物的方法终止早期妊娠,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由于人工流产后可能会发生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且重复的流产会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正常生育功能[1]。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ost-abortion care,PAC)是一种标准化的人工流产综合服务项目,对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进行集体宣教、个体咨询和分析[2]。因此,为人工流产患者提供优质的PAC对于提高女性避孕率,选择正确、高效的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3]。笔者对来本中心进行人工流产的450例患者实施PAC服务,观察其对女性避孕行为产生的影响,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期间在本中心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非意愿妊娠且1年内无妊娠计划。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0例。研究组中,年龄19~32岁,平均(26.51±4.07)岁;婚姻状况:已婚208例,未婚242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01例,高中或中专138例,大学及以上111例;职业:工人及服务员182例,职员及技术人员例161例,学生47例,无业60例;经济收入:
264例,3000~5000元108例,5000~10 000元
57例,>10 000元21例;对照组中,年龄20~34岁,
平均(26.29±4.33)岁;婚姻状况:已婚185例,未婚265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89例,高中或中专143例,大学及以上118例;职业:工人及服务员195例,职员及技术人员156例,学生41例,无业58例;经济收入:
3000~5000元115例,5000~10 000元61例,
>10 000元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经济收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实施PAC服务:PAC团队的医师及护士等均熟练掌握避孕节育知识、对PAC流程熟悉并具有优秀咨询技巧。
1.2.1 人工流产手术前的沟通 热情接待患者,为患者填写包括年龄、避孕失败的原因、流产后选择何种避孕措施等内容的咨询表,了解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1];对患者进行科学避孕的健康宣教,也可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向患者讲明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虽然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短期内多次人工流产仍然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近期内可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损伤、感染、月经不调等,避免患者做出人工流产决定是由于一时冲动导致[4],使患者了解流产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为患者讲解避孕知识,帮助患者了解避孕方法的种类及术后立即落实高效避孕方法等,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以避免再次妊娠流产现象的发生[5]。术前患者需保持良好的情绪,可采用听音乐、聊天等方式缓解患者存在的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态平和[6]。
1.2.2 人工流产手术后的服务及避孕方式的介绍 向患者及家属重复交代人工流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饮食等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可采用药物避孕、男用、放置IUD等多种避孕方式,但应注意各种避孕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指导患者在人工流产后选择正确有效的避孕方式,兼具稳定、安全、长效性[7]。向患者介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具有安全、高效、可对月经周期进行调节等优点,如排除宫腔感染、组织残留或子宫穿孔等禁忌证后可立即使用,对于已经生育且近期无生育计划的妇女尤其适用。部分患者对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医务人员可通过生殖器模型及节育器实物对患者进行展示,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避免在性生活中滑脱、破损,部分患者对于其他的高效避孕药均不适用则可将作为一种常规的避孕方法[8]。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干预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段避孕措施落实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避孕措施立即落实、术后3个月坚持避孕行为、术后6个月坚持避孕行为、术后12个月坚持避孕行为方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6个月坚持避孕行为及未坚持避孕行为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将对照组分为坚持避孕行为组及未坚持避孕行为组。坚持避孕行为组患者的年龄与未坚持避孕行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坚持避孕行为组已婚、大学及以上、职员及技术人员、月收入较高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坚持避孕行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工流产常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性观念和婚育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越来越开放,未婚也更趋于常见化,上述原因均促进了人工流产率的上升,且逐年表现出年龄化、重复流产多等趋势[2]。但由于人们缺乏一定的避孕知识,性生活中未采取避孕措施或者虽然采取了避孕措施但避孕失败,导致发生意外妊娠,部分女性还可能会面临流产的危险[9]。人工流产会导致月经失调、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多种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导致继发不孕,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5]。因此,必须保证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并将流产前、流产后的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
发生的妇女未避孕或避孕失败为非意愿妊娠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防止非意愿妊娠的关键问题为选择正确有效的避孕方法。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PAC服务,由于人流患者的年龄、生活背景不同,受到的教育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导致患者的理解能力也高低不等,因此,在实施PAC过程中必须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内容,医务人员需提高自身水平及专业修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为患者讲解计划生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满足患者的需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坚持避孕行为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未婚、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人及服务员、学生、无业人员、月收入较低的患者坚持避孕行为较差,应作为避孕教育的重点对象,对该类人群在流产时需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获得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并掌握避孕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促使其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增加流产后避孕措施使用的数量及提高使用质量,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发生率,降低重复流产率及高危流产率,使女性的生殖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吴尚纯,干玎竹,张文.我国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2):76-80.
[2]曹媛媛,吴锡南.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流患者心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13-314.
[3]万蕴华,刘丽红,吴洁,等.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流产妇女避孕知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5):49-50.
[4]邓翠兰.基层计划生育站如何做好人工流产后服务[J].河北医学,2011,17(12):1698-1700.
[5]施静芳.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和术后即时避孕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1):38-40.
[6]刘云华,周平,郑瑛,等.改进流产后服务模式对育龄妇女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35-37.
[7]万金华,刘爱鸿.流产后关爱对女性有效避孕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46-147.
[8]胡建芳,陆晓媛.流产后关爱服务在人流术后的临床干预效果[J].中外医疗,2014,33(36):145-146.
[9]黄金凤,黎荔,龙茜.流产后关爱对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9):641-643.
[10]段秀玲,柳怡,颜焰,等.人工流产少女的及避孕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12):822-824.
[11]何培芝,张敏,万怡婷,等.人工流产妇女流产和避孕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97-4099.
一、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这就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物流过程的查询、设计、监控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对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那么,究竟需要搭建“公用”还是“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目前,在物流业内,“公用”或“共用”物流信息平台这样的模糊概念广泛地被交叉、混淆使用着,尤其是“公用”或“共用”物流信息平台隶属关系或产权关系的不明晰,已经严重制约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影响了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进程。
(一)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区别
不同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使用者以公益权益的获得而无偿使用,是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是有偿使用,实现的是部分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两者还存在以下区别:
1.“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权属特征、服务范畴和对象不同。公用(forthepublicuse)[6]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是以获取物流业规模化、效率化为目的,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手段而建立的信息平台,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公民提供支持和服务;共用(sharebyselectedandspecificpeople)[7]物流信息平台,仅对有共同利益的一些具体的或特殊的团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即只有使用平台的企业内部可以共享资源,对于外部企业只能共享公开的资源。
2.“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所达到的标准化程度不同。“公用”意味着不同的地区、城市、国家基于大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拥有广泛的标准化;而“共用”意味着不同的标准化体系的信息平台,存在于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中。用计算机网络语言描述即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相似于“广域网”,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相似于“局域网”。
3.“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所实现的资源整合程度不同。“公用”是信息平台资源整合的一种做法,其整合程度高,有效地防止了专业化造成的分割和浪费;“共用”资源整合程度低,是信息系统发展未达到广泛标准化时的一种必要的存在形式。
公用信息平台,是对全社会的资源进行整合,企业可以实现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充分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共用信息平台只是有利益关系的某些企业内部可共享资源进行整合,外部企业很难实现资源利用。
(二)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内在联系
“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众多不同之处,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为了明确叙述“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在关系,我们引入“专用”的概念。“公用”包含有通用的意思,与它相对应的是专用;“共用”同时包含有通用和专用二重意思,是小范围的通用和相对大的范围的专用;用O、S、P分别表示“专用”、“共用”、和“公用”,则有:O≤S≤P。另外,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转换关系,尤其是在不考虑所有权问题时,“共用”和“公用”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近似的。那么,此时可以考虑用“公共”来表示。
根据物流企业不同的内在特点,为自身所用而构建的信息系统,属于专用平台;部分企业为了实现相互之间服务、需求信息有效范围内共享而投资建设的信息平台,称之为共用信息平台;具有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构建的平台是公用信息平台。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可以依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功能,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整合。
通过对“公用”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讨论,以及物流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规划和投资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如县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的物流公用信息平台,无疑是现阶段较为合适的、也是迫切的选择,它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相对优化整合,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制造、物流运输和商业企业以及交通、港口、海关、银行等各行各业不同的主体实现协同工作。
二、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运营模式及实例
公用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根据投资主体、运营机制和作业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模式”,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都由国家直接负责。政府主导的力量很强,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容易造成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不够、需要国家长期投入等。第二种是“企业模式”,即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企业自主经营在市场运作方面比较灵活,但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规划性不强,难以实现预期规模。第三种是“协同模式”,即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规划运营模式。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单纯地由政府为投资主体进行投资不太现实,而单纯地依靠企业投融资也是非常困难的。“协同模式”集前二种模式的优势于一身,又避免了它们的不利之处,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又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二种协同模式。
(一)“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
由于区域性物流公用信息平台资金压力大,投资回收缓慢,因此,“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初期由政府以股份制的形式首先注入部分初始启动资金,牵头负责规划、协调,引导和吸引企业同样以股份制的形式注入资金,并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负责指导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市场引导政策的出台。后期,入股企业逐渐成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主体,根据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等管理运营方式。
基于“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的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规划构建,就是以陕西省信息产业厅为牵头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寻找和引导部分企业(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机场管理集团等)设立相关企业(集团)成为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投资经营主体。省政府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注入部分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办局的相关经费支持。平台建设围绕大通关的要求,建设相应的功能模块,本着基础优先开发的原则,优先建设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求迫切的功能,如:航空信息查询、电子订舱功能等;对于较复杂的、需求程度低的功能,如:面向物流企业的ASP应用服务、在线交易等功能可以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扩展完善的方式进行,其规划见图1。物流信息平台在大量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平台运营主体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出台使用平台的相关服务费用标准,按照市场化运作,实现平台的良性发展。随着建设运营主体依靠高效、优质的物流信息服务实现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这时政府(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等)主要履行监督职能,实现平台的良性发展。防止平台经营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公用信息平台的公平性。物流企业组织成员,也是物流信息平台的会员单位,依靠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协作,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
(二)“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
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是先有市场自发形成,或企业主动发起并逐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再由政府引导和支持,承担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中转功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信息需求,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特征,带有明显的赢利性质。这种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分阶段逐步规划实施。湖北武汉徐东经济圈物流信息化建设[8],基本遵循了“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分三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它的发展规划。
1.初期:企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基于自我发展的要求或区域内的统一规划,作为各物流结点,自主完成符合标准化的内部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其平台建设需具备EDI交换主机系统、网络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等)、安全体系(防火墙设备、密码系统等)、因特网接入线路等硬件设备,各个环节需配置符合统一标准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等,以便在Internet/EDI网络环境下迅速完成与物流中心、客户系统对接,实现物流基本作业过程中的信息化操作。
2.发展期:行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形成期。当各物流结点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完成后,需有效整合各结点的信息化资源,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进入物流结点间的发展层次。这一过程主要由不同结点的管理部门组织建设,成立物流企业相关的协会组织,对行业诸项事宜进行协调,推行企业自律和准入制度,并逐渐建立物流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内部功能主要以满足物流结点企业之间的物流作业、管理、信息查询、部分公共服务等的需要为主,目的是共享数据,整合资源,提供物流结点层次的一体化服务。
3.成熟期: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运行期。随着大量物流企业结点信息平台和结点间信息平台的不断投入使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政府的牵头引导下,进一步实现物流行业与外界的联系,建设具有跨行业、多元化服务的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涉及企业、政府、海关、检验检疫、银行、工商、税务、保险等物流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换,要求正在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平台,通过各种接入方式,提供相应的接口进行直接连接,迅速获取相应信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平台宜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运营方式: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物流信息传递的软环境,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商品编码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的配套实施以及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物流企业作为运营主体,设计营运模式,通过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管理方式,对加入信息平台的会员企业可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供有偿服务。
三、结论
信息平台建设已成为物流发展的焦点,信息共享、数据共用和信息互通,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使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成为必然。“公用”与“共用”信息平台各自地位的明确,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构建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既是实际操作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规划运营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公用”与“共用”信息平台隶属关系的区分,明晰了他们之间的权责关系,使物流企业、行业和政府之间逐步形成各自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信息平台规范管理以及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公用”与“共用”信息平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资源整合,构建最经济、最优化信息平台的基础。
2.在探索和分析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运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模式,并运用实例,重点介绍了协同模式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协同模式的具体规划运营方法。这两种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可分别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区域。
【关键词】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作者简介】李远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40-04
物流专家戴定一指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新阶段,即进入动态、实时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提供整合物流服务的协同平台,综合利用集成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智能化地思维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使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在统一、协同的管理平台上提供高效率、标准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从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合运营商。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物流业务彼此独立运作、缺乏整合、物流业务之间难以无缝连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规避物流业务主体自建信息化平台的重复投入问题,以高度集约化、功能耦合、以物流电子商务为核心、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整合信息平台,为物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提升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区域物流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即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目标、平台功能及系统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实例分析。
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
将智慧物流理念贯穿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运营,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交易电子化、物流资源集成化、物流运作标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
物流服务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主要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消除业务间不能无缝对接的情况,提高不同业务的协同和整合能力,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效率。
物流过程可视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位置信息服务(M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无线通信等技术,使供应链物流全程透明可追溯,对运营全面管控和规范化管理,使运作过程的事故率和货损率降低。
物流交易电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电子商务功能提升了物流服务交易效率,提高了客户和物流企业的互动效率。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搜寻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物流资源集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合理化分类管理和调度,能更有效地调度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利用,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成长空间。
物流运作标准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运作方案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信息管理和物流业务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
客户服务个性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细致、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提升了物流服务营销能力。此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还能进行统一结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控力度。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最终将成为社会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众多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所用,成为一个能提供整合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运营平台,改变区域的物流生态,使各个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之间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平台和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整个物流生态圈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更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物流生态圈进行有效管控。制定促进物流生态圈运营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并为其提供支撑。
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要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供应链物流运营的商业模式。面向区域物流生态圈。围绕提供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目的,设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1.运营主体:国内外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通过平台布局形成供应链物流运营网络。提供国际国内物流业务服务。
2.服务范围: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协同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物流客户以及平台服务人员,涵盖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物流业务并将各物流业务无缝整合,完成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3.管理体系: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管理物流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平台服务人员、智能学习等,实现平台的协同运营。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是平台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功能,在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规范、顺畅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运作机制,稳定并拓展智慧物流生态圈;管理物流业务,对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业务进行有机的过程管控和整体绩效管控,服务于整个供应链战略;管理客户,以智慧物流核心理念深度营销客户,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建立客户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维系客户忠诚度,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将其渗透到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管理平台服务人员,将员工绩效、能力提升、薪酬激励与平台价值创造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平台管理指标相结合。具体落实到物流方案的各个环节;智能学习,平台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国际国内物流业务。不断创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4.输入输出:平台的输入是物流资源(包括平台自有物流资源和能调度的社会物流资源);平台的输出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因此,平台的壮大取决于输入物流资源及输出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以优化的物流资源组合,为客户提供满足需要的、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宏观视野,综合利用各种物流资源,创新客户服务价值;具有管理协同能力,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从本质上看,其功能体现为人性化的客户服务、有智慧和灵性的协同、“手机+鼠标+车轮”的响应方式。智慧和灵性的协同又分三个层面,即:物流业务之间的一体化协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物流生态圈的协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则实现了这三个层次的协同,形成了良性和谐的物流生态圈,和谐了与供应链伙伴、客户及员工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物流运作整体效率,降低了社会物流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综合效益。
三、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框架设计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施,需要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为基本理念,根据物流生态圈的要求,建立支持实时信息联通和工作流的信息协同机制;应用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模型;支持多元化物流业务(含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并能实现业务协同和管理协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企业、客户、平台员工都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目标统一、协同一致地运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所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四种有机整合:(1)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邮政、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得以整合和深度开发:(2)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重点物流行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电子单证信息可以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有效地协同。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3)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全过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开展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全程透明化、可视化,并能对物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4)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资源。通过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联动网络,拓展物流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促进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三类技术:(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RFID、3S(GNSS、GIS、RS)等通信和信息技术;(2)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将这三类技术应用于物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以及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等方面;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和带动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种转化:将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释放的零散物流需求整合起来。通过平台的智能匹配和综合服务功能,输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按照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也代表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创新的方向:(1)基于单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业务解决方案;(2)基于供应链网的综合性物流业务解决方案;(3)基于物流生态圈的全方位物流业务解决方案。因此,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以智能化的高水平物流业务解决方案为其核心产品,以物流全程可视化为其提供数据支撑,以物流业务标准化为其实施保障。
四、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性位置及其发展条件为其建成依托海港、连通多区域的国际通道和成为国际性现代物流基地奠定了有利条件。目前广西北部湾物流信息化工作已初具成效,南宁、钦州、凭祥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已建成并实施:广西电子口岸物流服务信息平台、钦州港国际航运中心电子口岸、南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柳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正在逐步构建;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JIT、VMI、SCM等管理系统来提升其专业化能力。
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运作较大部分仍采取单独、孤立的方式,如货代企业、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的各种物流业务之间缺乏整合,无法实现不同物流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致使整体物流运作效率偏低;物流信息系统也是自成体系、缺乏有效连通,致使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交换。存在重复采集、不匹配、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更谈不上智能信息管理和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方案。因此,需要构建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体物流运作效率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最大限度地盘活物流资源存量。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以供应链物流服务为立足点,建设区域性物流服务平台。建立规范便捷的信息交互系统,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高效联接,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与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通过平台交易中心,客户和物流服务商可以自由交易,获得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成为“国家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成为本区域的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符合本区域特色需求的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按照“政府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机制科学、运营良性、开放兼容”的原则。在规划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整合分散的物流信息。虽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系统中的企业及物流基础设施都在逐步信息化,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汇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智能物流运营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显得不足,无法满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必须首先进行信息整合和有效集成;推进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立依托价值链、各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注重标准化和安全性的物流信息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机制,协调好政府部门、物流重点行业(航空、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之间的关系,做好信息沟通、集中管理及共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逐步营造信息共享的良好环境。通过信息共享也能有效配置和利用运力。避免运力过剩而导致行业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3.建立良性运营模式。平台向会员提供运输配送、货运、物流信息管理、推荐物流服务商等系列服务,实现物流过程人、车、货、客户等信息共享,并通过多重监督系统确保货物安全到达。平台有强大的汇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可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起来统计和区域物流业的权威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政府在平台规划、建设、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是公共性物流服务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盈利来维持运作。
4.推动物流社会化运作机制。推动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交给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平台和物流企业来完成,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即可发挥这一作用,推动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联通和联动发展,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产业链运作效率和节点企业的及时响应能力。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大宗商品集散市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网络零售等业态的整合和一体化服务。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自动识别、可视化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主体,提升重点领域(医药、农产品等)的信息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行业协同、重点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以及系统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是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中一项新颖的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煤炭储运系统现状的阐述及分析,应用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功能及工艺系统布置方式和运营管理方案,同时应用瓶颈管理——约束理论,提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功能、运营流程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提出解决思路和优化方案,为下一步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利于促进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的建设与推广,并利用管理理论达到指导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运营流程设计及项目运营管理更加优化与科学。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运输和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铁路站场配套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迅猛崛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枢纽及货运站的规划、布局、建设在不断完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欧美铁路系统采取了整合车站、集中作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大型货物站和物流园区,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和装卸机械;规划建设专业化货场和物流园;组织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货运站整合与物流园建设在发达国家开始较早,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货运集中化与现代物流园成为铁路货运的必然趋势。国外铁路货运集中化开始于货运站整合,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晚,9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现代意义上的铁路货运服务中心。
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铁道部运输局200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指导性意见》,对铁路系统建设战略装车点的认识、规划建设、遵循原则、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一系列地指导。从文献检索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研究和阐述铁路战略装车点的理论和文献相对较少,而研究和阐述煤炭综合物流园的理论和文献更是分毛羚角。李灵玉在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呼铁局古城湾战略装车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研究》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对战略装车基地建设现状、基本构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靳雄焕在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铁路战略装车点布局规划研究》中,对铁路货运站布局及整合的基本情况、战略装车点的基本特征、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铁路运输组织创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董潇杰2009年发表在中国电力教育《储煤场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一文,对运煤系统中的储煤场及其设备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使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案设计得到了优化;李艳萍2009年10月发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论文《浅谈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概括介绍了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详细的从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项目运营管理与规划布局等理论是铁路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以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的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为主。
三、 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实施框架
1、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均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即:输入资源要素,经过转换输出产品或劳务,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或顾客用户的参与。
2、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的系统实施框架
在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生产系统功能优化与生产流程再设计应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1)组建专门机构、确定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等。
2)生产系统与生产流程建模。
3)通过对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目标确定优化与再造方案。
4)实施保障系统,如生产战略的指导、 组织支持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等。
5)运用科学地方法评价再造取得的效果, 巩固成绩,发现不足,并向系统进行反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轮优化与再造。
四、瓶颈管理——约束理论。TOC概念、及五大核心步骤
1、TOC概念
约束理论(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为系统 “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就是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2、TOC五大核心步骤
1)分析系统,寻找瓶颈。即指出系统限制;
2)理清瓶颈,寻找突破。决定如何充分利用系统限制;
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全力配合步骤二所做的决策:
确保非限制能够全力配合限制所要的——保护产出;
确保非限制不要做出超出限制所要的——控制成本。
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即打破系统限制;
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如果系统限制在步骤四被打破,回到步骤一。
3、生产物流系统中瓶颈的识别
瓶颈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出产产品的数量,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物流量最小的地方。识别生产系统中的瓶颈是进行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要判别一个资源是否为瓶颈,应从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来考察。
4、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1、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1)功最小原则
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 流动性原则
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并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杂的情况。
3) 高活性指数原则
采用高活性指数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4) 综合性原则
进行生产物流系统设计,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工厂的长远发展,全面分析和处理各种影响因素。适应性原则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生产物流系统一定要具有柔性、适应性要强。
5) 经济性原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既要满足生产的要求为生产服务,又要尽量节省投入。
五、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原则、目的与系统选择
1、优化设计原则、目的
在分析和设计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流程时,即在进行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流程设计的方法研究是为了得到最优的生产流程;
该生产流程设计是为了获得在产品差异、响应或低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该生产流程可以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环节;
该流程能如顾客所感知的那样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该流程能够帮助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
2、设备与技术的选择
对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做决策时,还需要生产设备、工艺设施和技术方面的决策。选择性价比最好的设备是基于对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和生产技术的了解。设备的选择,比如运煤专用老K车、输煤设备、分级振动筛以及装煤设备等,均要考虑成本、质量、生产能力和柔性,同时还要考虑每一台设备与系统的匹配性。因此,运作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对比每种方案的功能、生产能力、设备特性及维修互换要求,这些属性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备选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在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中,正确的工艺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必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这种竞争优势可能会产生很高的柔性;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也可能产生更加合理、顺畅和稳定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需要更少的调整、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
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系统扩大生产的范围。因此,新设备或流程选择的一种重要特性是具有柔性的设备;柔性是指对时间、成本或顾客价值快速响应的能力。生产技术的选择重点考虑:
1生产设备的技术。如呼准铁路甲兰营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要满足卸、装、输送、筛分的综合功能;
2流程控制。即使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并控制实物流程。典型的流程控制方式:
传感器——收集数据;
模拟设备定期读取数据,或许一分或者一秒一次;
测量值转化为数字化信号后传送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读取文件并且分析数据;
输出。
3可视化系统。监控生产系统。
4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通过程序设定和计算机控制,按工艺顺序运行系统并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
3、设备布置类型与方法
在决定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运作效率的决策中,设备布置是关键性的决策之一。这是因为设备布置不仅能够造就系统在生产能力、流程、柔性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造就系统生产性能、客户的感觉以及外观形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设备布置策略有助于企业的差别策略、低成本策略或快速响应策略的实施。
任何情况下,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布置设计都必须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
1原煤输送、生产设备;
2提高空间、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
3提高信息、原煤或人员的流动;
4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生产能力的要求;
6环境与美学;
7信息流。对于组织,沟通是必要的,所以设备的布置必须方便信息的流动;
8在各个工作区间的运输成本最低。
六、结论
1、结论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炭生产、运输以及流通环节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铁路运输与煤炭物流领域的一次创新。通过整合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和煤炭物流生产流程化增值服务,是铁路运输优势、煤炭资源优势、物流生产增值优势得到优化组合和运用,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铁道部提出规划建设战略装车基地的指导思想,各地政府也正在加大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小煤场和提升系统功能以求解决小煤场小而散、黑乱粗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铁路站场运营流程优化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类是项目的建设以及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物流园区 体制 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253-01
1 影响物流园区发展的问题
现代物流业作为资源节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已经普遍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规模和管理实践,但是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1)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政策滞后。不少物流园区的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建设前期缺乏对区域物流需求的科学预测。有些地方在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功能、建设条件和辐射半径等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启动了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影响了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同时有些地方还没有立现代物流建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一些地方对物流园的作用认识不足,一些地方没有出台扶持物流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规费、土地、市场规范、融资等方面还未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
(2)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混乱,政府、园区、企业协调困难。很多物流园区的各个主体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是[2]。整个物流园区布局显得比较凌乱,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部门间、行业间缺乏沟通和联系,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物流资源闲置现象比较突出。同时由于整个物流系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存在着物流服务理念、信息系统、运输环节、政府部门协调等问题,这就造成了物流园区物流供应效率不足,无法满足物流园区的物流需求。
(3)物流园区信息应用能力差,服务质量不高。大部分物流园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与现代物流发展对信息技术要求相距甚远,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园区管理营运和企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低。同时,物流园区并不是物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范围大小并不会对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相反,入驻的物流企业才是真正的物流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目前入驻园物流区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不但影响了园区整体服务能力,也加大了园区的管理难度。
2 物流园区建设和管理改进对策
(1)园区建设与政府规划向协调。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胡始规划时一定要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否则将会出现重复建设、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及土地资源的现象[4]。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表明,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城市规划和交通状况科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物流业合理布局,整合企业资源,实现物流园区的规模效益、集聚效应,促进园区健康发展。要防止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同一地区的有效辐射半径内的重复建设。物流园区在建设前必须展开科学的市场调研,对现有基础条件和发展预期进行分析,根据供需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
(2)坚持市场化运作,整合物流资源。在物流园区的建设运营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坚持以企业为运作主体,明确政府的引导功能,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配套、搞好服务”的企业主导型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规划建设。[6]对园区内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物流园区应该成立短途配送中心,由原来物流企业自己在各商业网点收货改为由短途配送中心统一收货然后配送到物流园区。反之,物流园区的货物也由短途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到各商业网点。这样就实现了统一收货、统一发货、统一价格,从而解决物流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问题,可以使物流企业经营效益增加,成本降低。
(3)为人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收慢,在建设初期可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回收投资成本.同时.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给物流企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从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政策实施上看,存在对企业人驻政策相对宽松而对企业经营政策相对苛刻、经营环境难以保障的现象。应该积极引进全国知名物流企业进驻,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培植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物流企业。
(4)搭建信息平台,加大园区管理力度。通过搭建物流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完善信息、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同时,在审核入驻企业资质时要严格把关,对于规模不达标的企业要严格进入,引入淘汰机制,对于营运能力差、服务意识不强的园区企业要进行末尾淘汰,以保证园区整体的管理和长效发展能力。
3 结语
总之,随着各地对物流园区建设越来越重视,园区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园区管理能力更加规范,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整体物流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书芬,李艳军,刘书言.河北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3).
[2] 孙琳.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方案[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1).
[3] 李少洪.谈谈物流园区建设问题[J].广东交通,2002(6).
[4] 隆兴:物流园区呼唤全方位的标准及规范—— 访苏州隆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副总监马荣忠[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4).
[5] 李媛,李志刚,韩净宇.浅议物流园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 魏天赋,韦恒.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分区规划设计[J].商业经济,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