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债务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债务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债务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一、两种融资方式的定义

地方政府贷款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向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举借债务,用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国际上一些国家允许地方政府作为直接债务人向银行借款,例如法国,就有专门的“法国地方信用银行”作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债权人向其提供贷款。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目前囿于《预算法》第28条的规定,在没有国务院批准的前提下,其必须保证收支平衡,不能列有赤字,也就不能作为直接债务人。但是举债融资的刚性需求又客观存在,因此地方政府通常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进行借款,并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的绝大部分——银行贷款。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近几年来中央逐步探索的一种国际上更为通行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在金融市场上作为直接融资者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值得注意的是,《预算法》并未放松对于地方政府的约束(在2012年6月26日的人大常委会上,重申了《预算法》修正案还将继续沿用该禁令),这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尚在国务院批准的范围之内,这部分债务的占比很小。

二、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的比较分析

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孰优孰劣,目前在国际上尚无定论,但是各方面均认可在金融市场发展到更为成熟的阶段时,债券融资将逐步作为主流的举债方式。在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氛围甚浓的欧洲,最近也出现了地方政府开始转向借助债券融资的趋势,这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地方政府是否应当继续沿用贷款进行融资,抑或是应当转向全部发行债券,应当结合这两种融资方式本身的特点来进一步探究。

一是从债务存续时间来比较。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流动性要求很高,除了房屋抵押贷款这类特别优质的资产,银行基于风险控制以及流动性需求一般不会提供期限过长的贷款。这也就是为什么根据审计署的报告,2011年、2012年两年将会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还高峰期——银行贷款大多为3年,超过5年的都很少。但是地方政府债券则不然,虽然近几年,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试点自行发行的债券,期限只有3年到5年,但是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债券的期限也应当更为多样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券期限有1年、3年、5年、10年、15年、30年等,期限设置丰富,更能匹配举债双方的资金偏好。

二是从举债流程来比较。一般来说,贷款的门槛较低,对于债务人的要求也比较低,通常中小企业以及信用程度低、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的企业才偏向于通过贷款进行融资,而不应该是每年都披露预算与决算报告的地方政府。贷款的审批发放流程比较简易,但是对于资金供给方的银行来说,其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对于贷款的后续资金使用必须监管到位,并且严格遵循“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限制。而发行债券则恰恰相反,对于资金需求方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详细且透明的资金项目用途,并及时披露账务信息以及对重大事件进行解释,一般大中型企业、政府及其机构比较偏向于使用债券进行融资。

三是从举债成本来比较。贷款的利率一般比发行债券要高,因为贷款为间接融资,银行需要在充当金融中介的同时从中获取自身的利润。虽然今年以来,我国已经调低了基准利率,但是就目前来看,3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仍为6.15%,5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4%。2009、2010年中央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2011年四省市试点自行发行的3年期债券利率普遍在2%左右,5年期的债券利率普遍在3%左右,融资成本优势一目了然。

四是从流动性来比较。贷款相当于商业银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在国外可能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提升其资产流动性,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在这一块的业务几乎是空白,因此银行所持的贷款流动性几乎没有,在其到期之前不能进行流通变现,只能等债务人到期还本付息时才可以收回。而地方政府债券则可以在交易所以及银行间交易市场上公开进行交易,其价格与收益率受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或者卖出,流动性良好。

五是从监管层面来比较。上级主管部门能够通过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来控制发行债券的规模,并以此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监管。借助债务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应当举债多少,主管部门可以“了然于胸”。此外,第三方评级机构会根据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债务率等定量分析以及债务结构、政府治理能力等定性分析来定期地方债券的评级报告。上级监管与第三方监督,债券融资的监管非常严格。而贷款的形成则随意性较大,由融资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协商举借,财政部不可能完全了解其形成背景、资金投向、担保物情况以及偿还机制安排等,不利于深入监管地方政府举债,更不利于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六是从资金来源方面进行比较。贷款资金一般从银行获得,地方政府如果对于银行资金依赖过重的话,为了获得更多债务融资,可能会动用自身的行政权力干预银行的正常借贷行为,银行经营风险增加;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又可能由于押宝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中央兜底的态度,因此放弃审慎信贷的原则,盲目乱贷。与贷款相比,地方债券的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除了银行,还有来自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基金公司、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能够分散化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综上,可以看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方法在众多方面存在着非常优越的特点。但是也应当注意到,债券对于金融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监管方面的要求更高,财政透明度的要求更为苛刻。

三、我国地方政府应逐步转向债券融资

转贴于

目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然后向银行贷款融资进行建设的路子已经被证明蕴含着极大风险。各地的融资平台债务无序扩张,并且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突破了10.7万亿(在其中占比达到了5万亿之多)。因此,在地方政府具有融资刚性需求的前提下,对于其债务融资行为不能一禁了之(而且也已经被证明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应当在目前的环境下,探讨地方政府逐步转向债券融资的可行性。

1. 投资者需求强劲,有能力吸纳新发行债券

从中国债券网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等。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最大的投资者,提供了该市场约67.73%的资金量。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最大的投资者仍然是商业银行,但是这跟贷款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从银行的角度看,持有地方政府债券比持有融资平台贷款更为有利,也更加符合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首先,债券流动性更强,容易在金融市场上变现,可以缓解银行自身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第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债务人由融资平台公司或机构转变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安全性有所提升;第三,债务人数量缩减,有助于银行进行更加深入的风险甄别,提高资产安全性;第四,银行摆脱了当地政府的政治压力,投资行为更加灵活和理性,有利于提高收益性。

保险机构是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参与者,这与其投资偏好有关。因为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是通过保费收入来进行再投资获取收益,其承受风险能力较差,但是时间跨度可以很长。近年来中国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保费收入,这部分资金急需寻找到恰当的投资渠道,因此可以在将来适当配置地方政府债券进入其投资组合。

社保基金与个人投资者在将来也会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投资者。社保基金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政府债券通常是其投资的首选产品。但我国政府债券总体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其投资需求,大量社保资金被迫投向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违背了其稳健经营原则。因此,地方政府债券的扩容将有效满足社保基金的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社保资产的结构。而地方政府债券最吸引个人投资者的是其利息收入免税的特征,这对于高收入阶层的吸引力尤为明显。

2.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完善

一是证券市场监管不断完善。20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过程中,证券监管主体(证监会)明晰化,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证券法》、《公司法》等)法规不断完善,市场自律组织(证券业协会)逐步壮大。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表明我国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债券置换的外部环境优良。

二是各级政府进行了财政管理机制改革,强化了管理政府债务的能力。通过分税制及其后续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逐渐向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靠拢,财政自主性增强。而政府预算以及部门预算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主体地位,使其权利与义务更加对等,收入与支出更为透明,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债务风险内控机制。

3. 有利于化解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债务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债务融资能力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一、引言

十提出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因此,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对于房地产业无疑是重大机遇。然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时间短,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房地产行业的自身调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所需资金有60%以上来自银行,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房地产企业投入的开发资金中,商业银行贷款占到20%左右,但定金及预收款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人按揭贷款,实际的银行贷款比例达到了60%。而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短期内商品住宅的投资比重不会大幅下降,因此,房地产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仍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企业虽然偏好于股权融资,但由于股权融资所受限制较多,再加上企业所有者担心控制权被稀释,因而债务融资仍然是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本文拟探讨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既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为资金供给者保证输出资本的安全性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融资能力是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对融资能力的研究缺乏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2007)认为,融资能力就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在恰当时机、选择恰当方式和融资对象筹集资金的能力。他们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模型时选取的23个指标,既包含定量指标也包含定性指标。赵亮(2007)认为,从资金需求方角度,融资能力是通过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获取资金的能力,因而将每股资本公积、资产负债率和再融资占总融资比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从资金供给方角度,融资能力即为投资价值,因而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来评价,并选取了部分常规的财务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对其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也不同。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在筹集投资资金时,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首先会选择内部融资,其次在外部融资中,按照先银行借款融资,后发行股票融资的顺序进行。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所有者担心其控制权受到稀释,一般采取债务融资方式。随后,李定安、周健波等人(2007)深入考察了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除了受其自身的股权融资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外,主要还受到企业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经营力度及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这些学者在构建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是常规的财务指标,并未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对财务指标修正,其构建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不具有说服力。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拟通过界定债务融资能力的内涵,选取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对指标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财务指标研究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债务融资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债务融资能力内涵。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即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从投资者和债权人手中取得资金,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需求的过程。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向资金供给者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能力,而企业所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则取决于融资能力的高低。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能力即为债务融资能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负债融资仍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预收账款(这主要是客户的定金和预售款,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个人消费贷款转化而来,主要来源于银行)及应付账款(主要是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债券融资比例仍然很低。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公司销售下滑,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笔者认为债务融资能力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大。

(二)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从房地产企业自身因素分析,企业的规模、企业素质、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财务状况等会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但是资金供给者无法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真实情况,他们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方式是经审计后的报表,因此他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也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表现。财务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对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情况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笔者仅从财务方面深入探讨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润的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财务基础越牢固,企业对外筹资的能力和清偿债务的能力也越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根据权衡理论,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内部产生的资金可提供企业日常经营以及发展所需,并随着留存的盈余越高,财务状况趋于好转,使得企业资金需求的总缺口缩小。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因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能获得资金供给者的青睐。

2.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因而,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对债务融资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

3.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张状况,企业成长能力强,内部资金积累多,内源融资能力也就比较强。通过对企业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预测企业的经济前景。为了降低成本,股东也有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提高财务杠杆的倾向。所以,企业的成长性越高,越倾向于债务融资,笔者将企业的成长能力纳入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4.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好,财务风险越低;流动性的下降除了会引起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外,还可能导致财务拮据,引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而流动性越低的企业,融通资金的迫切性越强。从理论上说,虽然企业的流动资产也可以为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提供支持,但是考虑到研究对象为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公司(属于对流动资金要求较高的高风险行业),笔者认为其对债务融资能力有重要影响。

5.现金回收能力。现金回收能力表现出企业能够从所实现的销售额和利润中回收现金的能力。大多数学者对融资能力研究时忽略了现金流的因素,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一个很好的财务表现,它可以使资金供给者很好地观察到其所投入资金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观察到其资金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把利润变现才能用于项目再开发,因此本文认为现金回收能力也是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样本数据收集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上市房地产企业进行样本分析。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新浪网股市行情中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http:// .cn),以2013年12月31日为截止点,剔除部分业绩很差、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净资产为零或以下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12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指标修正与变量设计。

1.指标修正。通过参阅房地产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笔者发现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结合速动比率的计算机理,应当扣除房地产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差的存货和预付账款。此外,流动负债中的预收账款一项数额较大,况且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存货是用来偿还预收账款的。所以,对速动比率的修正结果如下: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预收账款)。

2.变量设计。房地产企业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指标有100多个,理论上这些财务指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过多的指标会破环指标体系的预测能力。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现金回收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各指标间相互不涵盖且具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见上页表1)。

(三)分析过程。本文应用SPSS18.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13年的原始平均数据直接处理,所得出的KMO检验值为0.637,大于0.5,说明样本量充分。另外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839.339,P=0.000,按a=0.05水准,可认为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即意味着变量高度相关,足够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的基础。

由表2可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655,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33.228%,它刻画的方差最大,累计贡献率为33.22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853,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16.847%,累计贡献率为50.075。第三、四、五、六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前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223%。因此可以选择这5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公共因子。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的载荷分别为0.886、0.977、0.921、0.944,这说明第一主成分对总资产报酬率(X1)、总资产净利润率(X2)、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有绝对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个主成分主要概括了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鉴于本文选择的代表成长能力的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也可代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将第一因子变量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第二个因子变量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回报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923、0.899,这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由经营活动现金回报率(X10)和现金流量比率(X11)决定,这个成分主要概括了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所以第二因子可以命名为现金回收能力因子。

第三个因子变量在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878、0.874,这说明第三主成分主要由速动比率(X3)和现金比率(X5)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第三因子可以命名为短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四个因子变量在利息保障倍数的载荷为0.862,这说明第四主成分主要由利息保障倍数(X4)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第四因子可以命名为房地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五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载荷分别为0.995、0.354, 这说明该主成分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X7)和存货周转率(X6)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此第五因子可以命名为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子。

根据表4,可以得到五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Y1=0.242X1+0.280X2-0.019X3-0.094X4+0.006X5+0.026X6+0.015X7+0.264X8+0.267X9-0.016X10-0.011X11

Y2=0.079X1+0.006X2+0.072X3-0.038X4-0.036X5+0.098X6-0.020X7-0.063X8-0.043X9+0.543X10+0.506X11

Y3=0.115X1+0.015X2+0.548X3+0.062X4+0.520X5+0.021X6+0.025X7-0.083X8-0.055X9+0.113X10-0.089X11

Y4=0.021X1-0.077X2+0.101X3+0.667X4-0.021X5+0.563X6+0.005X7-0.043X8-0.019X9+0.024X10+0.024X11

Y5=0.017X1-0.005X2+0.034X3+0.045X4+0.0074X5-0.045X6+0.984X7+0.027X8+0X9-0.103X10+0.078X11

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运用归一法可以确定每个主成分的权重,如表5所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各项能力对其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回收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五、研究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融资能力没有达成统一的、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分析融资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不同,继而提出债务融资能力概念。本文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提供的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即预收款项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企业,在设计评价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指标时,对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这一指标进行修正。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盈利能力是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现金回收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偿债能力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而短期偿债能力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高于长期偿债能力。X

参考文献:

1.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赵亮.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07.

3.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04).

4.杨雪.基于ISM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1,(15).

5.李定安,周健波.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影响因素新探[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

债务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注入资金等形式设立,使其现金及现金流能够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制企业,该公司以政府信用为依托,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再将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从而替政府完成举借、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

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日常运作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利用政府划拨的土地等资产作为抵押物,包装项目以推销至银行等借款主体,继而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包括融资和投资两个环节,但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家以政府为依靠的国有制企业,其运作环节拥有不同与一般企业的特点。

(1)在融资环节中,一是项目是为融资服务,被予以包装的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被放大,以切实符合银行放款的要求,该类项目的回收期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缺乏后续的跟踪监督,融资资金是否被投入难以预测,回收益没有保障。二是融资以政府的信用为依托,以政府的资产作担保,但政府的信息具有隐蔽性,银行等借款主体难以获取相应的政府债务信息,借贷是建立于政府无形的信誉之上,政府财政实力的担保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

(2)在投资环节中,一是政府的主导性控制较强,融资平台对项目的投资并不是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负债能力来确定项目的具体投向、规划投资进度,而是根据政府已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来安排资金需求,大多数项目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融资平台更多的经营决策是一种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二是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投资项目大都是政府交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力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加之融资平台的工作人员以公务员安置、系统内招为主,人员能力单薄,不足以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

二、运作模式下的债务风险因素

通过上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简要分析,可透射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潜伏性的存在。

1.融资渠道单一,偿还来源少

以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借款是融资平台的传统筹资方式,具有普遍存在性,土地对融资平台来说是非常重要也是很微妙的资源,土地价值随国家土地政策、房地产行情的波动性较大,一旦土地抵押物匮乏,抵押物价值不足以满足贷款条件,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受阻,后续运作皆无法运行,对于以新债还旧债的融资平台来说,债务风险存量剧增。

2.项目盈利能力弱,投资回报率小

融资平台的投资项目公益性较强,资金的需求量大,投资收益几乎为零,加之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通常注入大量无效资产填充融资平台的资产池,美化平台公司的债务数据,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但该类项目资产无助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融资能力的提升,融资平台自身的低收益性无力作为债务偿还的有效来源。

3.过渡依赖政府,市场化竞争力低

融资平台是政府举债的形象代言,以政府资本的投入而衍生,政府可视为其控制人,具有经营决策的权利,与生俱来的依托性决定其融资乃至投资活动的运作必依赖政府的信誉、财政实力,而这种过渡的依赖性使其丧失了自我的发展平台,难以卷入市场的竞争机制,优越的靠山环境使敢拼闯的精神减弱,倘若政府自身债务一旦加重,对融资平台的担保性自然降低。

4.经营范围窄,可持续发展程度低

融资平台目前主要经营的范围是土地开发、水利项目建设等基础设施,虽然平台公司的存量债务规模剧增,压力增大,但该类平台公司的自由资产占据一定的比例,而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的闲置情况比较突出,譬如许多圈地空置废弃,没有得到开发,分配后的安置房因残损也停住久搁,现金资产长期留置银行账面,平台资本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性不强。

三、债务风险的化解措施

针对融资平台运作模式下的风险因素,本文提出如下措施以期能够有助于债务风险的化解。

1.开拓融资平台新渠道,实现融资多元性

(1)实行股权融资,全面清理整顿融资平台现有的国有资产,把优质资产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在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并力争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实现资金的可持续性流入,减轻负债压力。

(2)尝试项目融资,运行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到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项目的建设,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3)扩大债券融资,倡导市级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工业债券,以市场运作方式在境外发债筹集建设资金,在人民币升值的市场条件下,可以通过汇兑收益降低融资的相对成本。

2.转变项目经营模式,提高项目收益性

有效区分融资平台运作项目的经营性质,针对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首先,有效管理经营性项目,加强经营性项目的跟踪力度,规避该类项目的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可得性;其次,适时创造条件,抓住机遇,转变非经营性项目的性质,由准经营性项目过渡到经营性项目,实现项目效益的突破性增加。

3.构建现代运营体制,打造队伍高效性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推行政企分开,弱化融资平台的政府主导性,明确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既可以设立一定的激励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也可以设计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融资平台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满足政府项目建设的要求,实现融资平台的自行运作,参与市场竞争,引入高素质人才,打造高效团队,实现良性高效运转。

4.做足做实资本活力,提升造血功能性

债务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摘要:并购是企业较为重大的决策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不同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并购融资产生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并购;融资方式;融资偏好;并购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并购事件的发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规范了我国并购行为,也使企业并购的开展更为迅猛。并购行为会促使大量现金流动,因此并购融资就成为了并购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的并购融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这些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购事件的成功。同时对于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而言,并购融资方式对其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充分理解并购融资的相关理论,再充分掌握我国并购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融资进行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于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的研究较早。Lubatldn、Singh 和Montgomery (1987)对企业并购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并购前双方的战略是否契合对并购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Haspeslagh和Jemison 在1991 年通过协同的角度对并购绩效进行影响,得出了并购双方的资源整合程度是决定企业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对于并购融资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的研究虽然不是很多,其中FrederikP. Schlingemann 在2004年利用4年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股权融资对并购绩效有积极的影响,而对负债融资无显著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步健全,对于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也渐渐增多。阎达五、刘文鹏和耿建新在2001 年通过实证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上市企业应当多渠道进行融资,大力支持债券融资方式。余光,杨荣在2002年通过对目标的并购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对目标公司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李善民、陈涛(2009)通过研究发现,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影响并购支付的选择。翟进步等人(2011)从并购融资方式出发以2002-2006 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得出了股权融资方式会显著提升并购绩效,而债务融资方式则会降低并购行为的绩效。

三、并购的相关理论

兼并和收购是并购的两个部分。兼并主要是指两个或者更多的公司因为某些原因而吸收合并成为一个整体。而收购主要是指一家公司利用资金去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以便能够获得对该公司的某些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所有企业进行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资金,而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融资。并购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留存收益融资三种。

四、我国公司并购融资现状

在并购融资中,有许多因素是不受企业主观控制的,主要有以下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并购融资方式。

(一)并购环境

企业进行并购融资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规范的市场环境能够对并购融资产生较好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具备完善的功能,而企业并购融资是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的。因为资本市场的限制,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款,而银行的高门槛使得企业资金来源狭窄。法律法规是保障并购融资的重要基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政策都会使企业的融资方式产生不同的偏好,影响企业对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

(二)并购动因

企业的每一项并购行为的发生都具有不同的动因。企业的并购动因不同会对融资选择造成差异。如果企业的并购是为了获取短期的利益,那么企业则会选择较为激进的融资方式。而公司并购的目标是为了长期利益,则企业会选择较为稳妥的融资方式。

(三)并购支付

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股票和资产等。不同的支付方式会促使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工具,因而也会对融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不同的支付方式也会对并购融资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五、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分析

在研究不同的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时可知,债务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并购企业的绩效,而股权融资方式则会明显增加企业的绩效。我国的资本市场形成较晚,各项功能并不十分发达,市场环境也并不十分有效。当前,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发放较少股利,甚至并不发放股利,因而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而债务融资需要向银行机构借款,银行的融资门槛较高,企业若想融资成本就必须花费大量成本。债务融资方式不仅会增加融资成本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股权融资方式的并购企业绩效大都较好,这样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能够向市场传达良好的绩效信号。

并购事件是否完整和成功的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于并购后两家企业的资源整合,而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观察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此时需要对企业的现金收益的指标进行监控。从长远收益而言,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留存收益融资方式对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主要是短期内下降,随后上升再下降。但是根据不同并购融资方式的绩效分析,这三种并购融资方式对长期的并购绩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股权融资的发展,企业进行并购时选择股权融资就很难在股票市场上获得并购所需要的资金。而债务融资的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而我国新兴的民间借贷方式就说明了现行的并购融资方式并不十分畅通。之所以并购融资方式会在短期内对并购绩效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长远范围内却并无显著影响。在选择融资工具时,企业应当首先考虑进行股权融资,随后才是债务融资,最后再考虑留存收益融资。

六、建议

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绩效。根据以上分析,并购融资方式由于成本和渠道的不同会使企业产生融资偏好,不同的并购融资方式会为企业带来不同的融资绩效,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希望获取的利益进行选择。同时,企业并购时应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寻找新的融资点,进一步发展并购行为;政府增强对证券的限制,并建立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企业应当健全自身的资金和薪酬管理机制,建立以价值为导航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翟进步,王玉涛,李丹.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选择与并购绩效“: 功能锁定”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12):100-110.

[2]李杰.融资压力与企业并购绩效—并购融资方式视角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6):108-113.

债务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金并购融资风险企业并购

一、现金并购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方式

现金并购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金并购融资按资金的来源不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融资方式,即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所需资金。但由于并购活动所需的资金数额往往是非常巨大的,而企业内部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利用并购企业的营运资金流进行融资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般不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现金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外源融资,指企业从外边有开辟资金来源,向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筹措资金。外源融资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资本的收益具有直接作用。

二、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

1.债务性融资风险。采取债务性融资的企业,可能出现不能按时支付利息、到期不能归还本金的风险。另外负债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投资报酬率高于利率时,就能提高股东的收益。反之,就会降低股东收益,甚至危及股东资本,因此债务性融资还包括使普通股收益变动的风险。债务性融资因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刚性很强,筹资风险最大。

2.普通股融资风险。权益性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故无财务风险。但筹资使用不当,会降低普通股收益,因此存在使股东收益变动的风险。如果完全使用股票进行交易,主要会涉及两个因素。首先是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交易期间可能会引起股东每股盈余被稀释。第二个因素是使用股票交易可能使投资者认为是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高于其价值的信号。这两种可能就能解释为什么使用股票融资不如使用债务融资的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股票价值更为有利。

3.优先股融资风险。优先股股东对公司的资产与盈余拥有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受偿的权利,并取得固定的股息,具有债券者的特征。在正常经营的环境下,运用优先股筹集长期资金来源不会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而避免财务风险的代价则表现为有限股的股息要在税后利润中支付,从而失去所得税的抵减效应。

三、中国现金并购中融资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

1.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

要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必须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方面尽量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利益,另—方面又要尽量避免债务资本带来的财务风险。

(1)债务融资方式。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很可能导致企业权益负债率过高,使权益资本的风险增大,从而可能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使得并购企业希望是用债务融资避免股权价值稀释的愿望相违背。因此,在利用债务融资方式时,并购融资企业应当特别重视在杠杆利益发挥与负债比率升高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2)权益融资方式。采用权益性融资方式,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将有可能会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影响这种情况发生与否的因素主要在于支付给被并购企业股票的数量与这部分股票能为合并后企业增加的盈利的价值比较。另一方面,权益融资中除了要关注EPS与市盈率等指标的影响以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控制权的分散程度的影响,必须合理设定一个可以放弃的股权数额的限额,以避免控制权又落入他人之手的风险。

2.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各类投资银行、并购基金等。

(1)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优化融资结构必须是在融资方式选择的基础上,将融资风险与成本综合考虑。

(2)以优先债务、从属债务和股权部分形成的倒三角图形可以扼要地说明融资的结构安排。在倒三角的并购融资安排中,最上层为优先债务,第二层为从属债务,最后是优先股和普通股。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由上到下越来越高,而风险由下到上越来越大。因此,不同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于整个并购融资项目而言是比较稳健的,使得资金成本尽量减少,融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合理确定融资结构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既要将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筹资成本进行比较,也要对三者分别分析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二是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

3.合理规划并购融资的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一般指企业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管理是实现并购融资优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确定完融资类型后,企业应进一步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趋势,运用金融工程技术,通过融资方案专业设计,不断降低融资成本。

4.借鉴杠杆收购融资

尽管杠杆收购具有高风险性,但伴随而来的也是其具有高收益性。它的强势财务杠杆效应,能带来极高的股权回报率,使之成为一种颇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杠杆收购在我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并购融资方式还很有限,债务融资仍是主要的方式之一,许多并购融资活动中债务比例都比较高,因此,借鉴杠杆收购融资的经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并购动机与绩效变化之关系.现代财经,2006,(5).

[2]张琰,崔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探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5).

[3]黄丽萍.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财会通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