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心他人的作文

关心他人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心他人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心他人的作文

关心他人的作文范文第1篇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令我敬佩的人,有到处巡逻的人民警察,有辛勤工作的保洁阿姨。可是离我最近的,是右前方关心人的肖佳钺。肥嘟嘟的脸,再加上娃娃头,惹得老师都很喜欢她。

肖佳钺这么可爱,心灵也不差。有一次,也不知怎么的,一位同学哭了。肖佳钺马上走过去,亲切地问:“怎么了?没事吧?”那位同学有些感动,摆摆手说:“没,我没事。”“没事就别哭了。”肖佳钺放心了,回到座位上。上课时,肖佳钺也不忘看看那位同学是否平静下来。

肖佳钺关心身边的同学,老师也一样被她关心。有一天,蒋老师一上午上了三节课,疲惫地说:“哎呦,上了这么多节课,口干舌燥的,你们也不听,有什么用?”肖佳钺马上讨好蒋老师:“我们听,我们听!蒋老师您渴吗?”说着,还准备拿出她的水壶。蒋老师一下子被肖佳钺逗乐了,满意的说:“行行行,只要有你们这份心就足够了。”

肖佳钺上课时是我的同学,下课时是我的好朋友。她整天乐呵呵的,让人看了,心里就有几分温暖。我喜爱肖佳钺,也敬重肖佳钺,因为她能让人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寒冷中找到温暖。

五年级:宋海雯

关心他人的作文范文第2篇

【写作解析】

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不断觉醒,通过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接触社会多层生活,倾听弱者需求心声,正成为许多人的道德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正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就有收获。对于同学们来说,参与公益活动会收获许多作文素材:那些曾经被你忽视过的生活状态,那些你以前不曾相识的面孔,那些事、那些人都会成为你积累的丰富而有益的作文素材。投身公益活动,让所见所闻成为好作文的好素材,有好材便有好质,所以说公益活动参与过后,写出好作文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在公益活动过程中,你要是见到了困苦,你会见有所思:他们为什么仍旧生活在困苦里?困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会成为你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深度感悟。经过思索,你当然会产生帮助困苦的人脱离“苦海”的路径构想,这样的构想就是你参与并期望改造社会的思想火花。头脑里有了这样的思想火花,你可称“思想家”了。在公益活动过程中,你若听到了“感谢”,你也会有所思:人际关系因互助而由冷漠变得温情多多,“我助人,人也助我”的思想会油然而生。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思想家”的明显特征。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助人,与公益活动相关的主题还有“环保”“低碳”“文明”“秩序”等内容。总而言之,公益活动是个行动的平台,也是生成思想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思想会得到升华,体现在作文功力上就是:公益活动将明显提升作文的思想水平,作文会因思想的存在而更显得意义不凡。

好作文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编造出来的,只有那些真实记录自己的行动,展示自己心灵轨迹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提倡大家要熟练运用的作文秘诀。可是大家往往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的生活状态,所以对真实生活的感悟能力就不强,我心与生活之间存在难以沟通的鸿沟,导致我们在作文时常常陷入“我手无法写我心”的尴尬,于是“想象”“编造”成为许多同学写作文的病态技巧。在病态技巧的作用下,大家写出的作文假话连篇、虚像丛生,不真实,也不感人,漏洞多多,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料。公益活动,能引领你跳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禁锢,学会贴近社会“原生态”,让心灵真正融入生活,让文字成为表达真实、吐露心声的组合。这样,写作文时就会有“我手写我心”的快意感受,这种作文的秘诀你也会很快掌握到手。

【例文呈现】

山东莒南县第八中学 沈兰芳

说实话,我是心里隐藏着许多“负能量”的女孩。爸爸说我心里最大的“负能量”是不关心他人。我真的不愿意关心他人,我总觉得他人与我无关。

先前,学校里有位同学得了白血病,大家都为这个生病的同学捐款。我回家把捐款的事跟爸爸说了。

爸爸挺支持,打算给钱让我去捐款。我却扑哧一笑:“老爸,你是个傻瓜呀?我跟你说学校有捐款的事,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跟你要钱去捐款呀。你想想,生病的同学跟咱们有一毛钱关系吗?没有关系,把自家口袋里的钱掏给人家用,是不是傻瓜呀?”

听了这么没爱心的风凉话,爸爸很诧异地说:“女儿呀,咱心肠可不能这么硬,扶危救困,自古是美德。”

“美德能当钱花呀?与其给没关系的人捐款,还不如拿了这钱买名牌鞋呢!”我仍旧指责爸爸是个“傻瓜”。

爸爸摇摇头说:“怜贫惜弱一直是咱家的风格,到你咋就变了模样?你心中的‘负能量’太重,不识世间人情冷暖呀!”

我最终没有捐款。其实我觉得要多些“负能量”,才能在这复杂的社会上“站住脚”。

暑假里的一天,老师打来电话:“兰芳呀,听说你在家里没事,到学校里参加个活动吧。一个挺有意思的活动。”

一听有意思,我也没有具体问是什么活动,就赶到了学校。原来是一项叫“给他们送去一瓶水,让他们感受夏日清凉”的“微公益”活动。

这不就是上街头去做好事吗?虽然平时我最不愿意“做好事”,可是这次不好意思逃避了――自己跑来的,要是逃避,我害怕大家笑话我一点儿好事也不愿意做。

得,既来之,则安之。就跟着大家去街头做志愿者,给别人送水去。我先把一瓶水送给超市门前的看车人。他微笑着接过我的水,夸奖我:“小姑娘是个好人。”

好人?这夸奖让我心里暖暖的。心里有那么多“负能量”,居然被人家称为“好人”,好动听的夸奖。

我继续去给别人送水。

一位奶奶接过我的水,惊喜地说:“哎呀,你不是咱们社区的那谁吗?模样长得俊,心眼也好呀,好姑娘呀!”

好姑娘,又是让我感觉动听的夸奖。

别人的夸奖,让我羞愧于自己心里的那些“负能量”。公益活动,让我有了吸取“正能量”,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姑娘”的期望。因为,做一个“好人”是那样地自豪,是那样地有“存在感”。

回到家里,我跟爸爸说:“学校得白血病的那位同学,我没给捐款,现在想想很内疚……”

爸爸说:“闺女,是不是今天参加公益活动心有感触呀?”

我说:“是的。公益活动让我感觉做‘好人’的价值更大。”

关心他人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健词:感恩教育 学生 健全人格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许多优秀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助人为乐、诚实笃信、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

其次,感恩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格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我们从父母、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才是一个健全、健康的人。

二.小学生感恩报恩的要求

首先,学会说“谢谢”。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社会上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和他人的帮助时,会说声“谢谢”。在自己生日时,应该谢谢父母给了生命。

其次,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应主动关心老师的身体和生活,应主动去关心同学,特别是身体较差、学习困难、家庭特殊等同学。应主动去关心辛勤工作抚养子女的父母和年老体弱的长辈,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时献上诚挚的祝福。应主动去关心需要关心的朋友和他人,特别是老弱病残者。

再次,学会报答父母、他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应主动为老师和同学帮忙,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校和老师的关怀,主动为学校做好事。努力学习是对父母、老师和资助人的最好报答。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和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的环境卫生。如果条件许可,应该主动“施恩”去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报答社会。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情境渗透教育法。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为此,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专栏、电子显示屏、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情境,如在每周一歌中教唱感恩歌曲,做到人人会唱感恩歌曲。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广播电视台播出感恩歌曲专题和感恩电影专题以及《母子的生命之约》感恩节目等。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年段班级管理、集体活动和学校生活中应该渗透感恩教育。

2.实践锻炼法。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动手法。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写作法。鼓励学生在每周或每月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举办“我最感动的人和事”感恩作文竞赛。

3.专题活动法。在教师节、敬老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以年段、班级等团体形式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如母亲节家长与子女联欢活动,深情演唱感恩歌曲献给母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开展“我以什么形式感谢父母(恩人)”、“我为父母(恩人)做些什么”等报恩活动。

四.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比如说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做,他偏不这样做)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感恩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并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2.系统性原则。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3.持久性原则。感恩的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否则,可能半途而废。全校教师特别是年段长、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把感恩教育贯彻到日常的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管理等本职工作之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学生学会了知恩图报,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和财富。

4.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设置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情的说教。

关心他人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取长补短 激发学生

1、教师评价

每次阅读学生的习作,我都以一个“忠实的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将严格的要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结合,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具人性化――“xx同学,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改?”“你认为这样改会不会更好些?”……凡是学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我都加以赞赏,不以老师的语言、情感去替代儿童的语言、情感,始终以读者的意识参与其中,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

2、学生间的评价

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学生间的评价便成了他们向往的乐事。这一过程着实让学生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了把“老师瘾”。每次同桌互相评价时,同学们那专注的神情让老师感到惭愧。他们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真实具体性,语句的通顺、连贯性等方面作评价。虽然他们的评价缺乏老师评价的深刻性,但是这其中流露出来的自己对别人优点的由衷赞美,对别人严格的要求,对他人美好的期望,这确实都是他们本身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虽浅显却无比真切的感受。每次的集体评讲课上,我都会选出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进行集体评价。我先让小作者读一读、谈一谈自己怎样写作的。接下来的自由评价中,我就让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又有尖锐的批评话,更少不了小作者的辩解。那副求真且顶真的场面让人觉得这哪象作文评讲课?这分明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小学生辩论赛――而这确实是一堂作文评讲课呀!一堂大家都在积极参与交流的作文评讲课!是一堂童真、童趣流露的,童知在激烈碰撞的作文评讲课!

评价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真正的取长补短的机会。评价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新鲜感,这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表达真情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在这一本该属于他们而又缺失许久的平台上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论: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把握好学生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真正为学生作文能成为学生“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的精神需求而奠定一些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谢丽娟 汇川区大坪小学 【期刊】文学教育(中) 2010-06-15 9页

[2] 荣生.语王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关心他人的作文范文第5篇

以作文为中心,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教学中两个相互独立且不可偏废的重大任务。但读与写又紧密联系在一起,读是写的基础,写则是读的发展。阅读表现了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与吸收,写作表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创造及表达。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写带读的方式,把作文指导紧贴于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吸取其某一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并运用在自我的写作过程中。随着点滴积累,学生们读一点写一点,读了就能用得上,使知识能转化为技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下还应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为作文积累更多语言材料及方式方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复杂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作文为中心使他们的思维长期得到锻炼,作文需要思想和文字的综合统一,从观察现实生活,明确中心再到选择素材,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再到造句遣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的大融合,所以作文教学体现了综合能力的磨炼过程。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语法、逻辑修辞及写作等方面知识更具生活气息。学生们在实践中更能把这些知识自然地运用到作文活动之中,使他们在表述上更准确鲜明、生动精练,完整地再现其思想观念,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文章就是现实客观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们的头脑就是个加工厂,把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及意识理念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是文章。

以作文为中心,还需要让学生对客观事物经常进行细致观察,使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环境有所了解,有所发现,从而突破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过程中的瓶颈。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周围的人物事件也就是观察的对象数不胜数,如果做到随时留心观察,并把观察了解的事物储存于头脑并记忆下来,作文的表现就如鱼得水,不再觉得麻烦了。学生们通过不懈的坚持,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客观事物的方式方法,不断积累许多材料,并获得许多知识,从而使作文的写作内容越发具体充实。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并在他们的观察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在活动中重点引导他们细致观察,体验这过程中的精彩。对于人物的观察则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刻画得更贴近人物本身。在观察静物的过程中从形状、姿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边看边说,相互启发,加深印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采取多样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积累观察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同时也要指导他们用脑思考。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同时,还应引导培养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分析能力取决于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感受的能力如何,与能否肯用心思索有很大关系。所以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上想方设法启发他们的思维。时常指导他们用脑分析日常生活中观察注意到的事物,并且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事物,在写作文章过程中,就能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出来,自然分析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通过观察,不仅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也是让学生认识自然,增长知识的良好途径。假如他们对客观事物不细致观察,就不会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观察还是思维的基础,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越强,其思维也就越活跃,分析推理、判断理解的能力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