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工作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武警;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教学
为武警院校学员开设“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是个新的尝试,有助于通过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提高武警院校学员从事新闻传播与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对部队来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军事新闻媒体的运营工作及处理涉军舆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概况
在地方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传播的本质、模式、功能、原则,新闻的概念性质和功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等,使用的教材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在新闻系开设此类课程,有的院校在对外汉语系也会开设类似课程,如“跨文化传播”。除了个别政工类院校或专业以外,在武警指挥类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作为一门专业课出现在课程设置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该课程是武警指挥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方向的选修课,为大四学员开设半学期,共有50个课时,使用童兵所著的《理论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作为教材进行授课。
二、武警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是四年培养期的唯一一门新闻传播理论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一)课程定位需要明确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对中文方向的本科战士学员来说,普遍年龄与地方大学生相比要大五六岁,他们往往不太能够接受理论学习。对高中毕业入伍的青年学员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往往是理工科背景,因而对社会科学的了解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定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既不属于基础课,也不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类似人文素质课程却又占用了专业课课时。
(二)教学内容需要精炼
依据当前比较通用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教材,内容包括新闻传播行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价值、新闻选择、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要求、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受众、新闻传播效果、新闻传播调控等,相当庞杂。总体上来说,现行教材理论过强,与学生距离过远,实用性太弱,难度太大,需要去繁就简,精讲重点内容,对次要内容予以精简。
(三)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首先,由于课时不足,课时安排过于紧凑造成教学速度太快,节奏非常紧张,学生吸收知识比较困难等问题。而且,大四学员往往忙着各类考核,学习时间有限,采用地方大学式的按章节逐节细讲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次,学员生活比较单一闭塞,除了军队相关的生活内容,他们和社会上的新闻传播舆论场基本绝缘,最新的案例难以高效讲解。再次,长期以来教学形式比较枯燥,而院校教学评价的趣味化趋势对教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于是我们尝试采取话题讨论的教学法,学生分为两组,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讨论,学生课堂反应有所改善。最后,实践教学部分,操作难度较大。由于院校军事化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出于人身安全考虑等多方面原因,学员课外实践机会很少,长期限制在院校内部,因此可发掘的新闻素材少之又少。
(四)学习方法需要选择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偏好上,与普通地方大学学生相比,武警院校的学员存在明显的差异。武警院校学员尽管心理上并不认同“满堂灌”,但因为种种原因却不得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而地方大学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喜好来摒弃高中式的“满堂灌”的学习方法。对于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在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操作中却相当困难。地方大学课表空余部分较多,有时间条件安排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甚至参加老师的课题与学术会议。而武警院校学员的课表是统一设置的,从周一到周六上午,课程门类繁多、时间紧迫、要求太高,课余时间相当有限,离校进行社会调研和旁听学术会议几乎不太可能,这种现实情况导致学习方法的选择有待探讨。当然,由于教学领域太新,教员缺乏相关经验也是暂时无法改善的缺陷。
三、改进“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体系
本文的顶层设计侧重于教学规划方面。具体来说,教学规划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员量身开设不同的科目并确定开设顺序。本门课的开设目的是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即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训练;二是较高目标,使学员不仅在知识上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方向,在笔头上也要获得初步的新闻撰写能力,增加对军事新媒体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媒介素养。如条件许可,还可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服务于武警部队建设,例如军事新闻的传播、涉军舆情的分析等。
(二)明确课时配备
由于本门课程的课时与地方大学相比稍显不足,故而只能采取抓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至于重点内容的内涵则应该结合学员实际需求进行统筹。在理论讲授上把新闻概念、传播过程、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及言论自由的必要限制作为主要内容,在实践教学上把自习时间的案例讨论作为重点,除了教材上这些内容,还需要大量讲解军事新闻的内容,另需预留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课时,从而巩固教学质量。
(三)明确学习意义
根据教学经验,武警院校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绪。第一种是非专业情绪,高中毕业考学的学员在入学之前没有学过任何新闻传播类课程,且高中阶段往往是理工科,对大四学习社会科学类课程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培养新闻敏感等专业意识方面先天不足,容易产生非专业情绪。第二种是畏难情绪,“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材理论性太强,论述过程较为枯燥,学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应明确本门课程的基础是部分理论,但主要是一门应用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贯彻。第三种是消极情绪,由于本门课程不属于需要考核的军事类科目,且大四学员临近毕业,容易降低自身学习标准,为此,应明确新闻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更要明确在日后任职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四)明确教学方法选择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微信平台;对策分析
一、高校团组织微信平台发展现状
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它凭借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微信支付等功能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并且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其中以18~35岁的中青年为主要对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以及用户数量的增加,在团中央的带领和号召下,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注册使用校园官方微信,致力于打造高校团组织对外宣传和信息传递的新平台,一些985、211高校表现较为突出,如: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等。
90后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惯于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由于微信完美符合青年群体在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交流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一经使用便备受追捧和热议,目前已经成为各高校共青团倾听青年声音、分享青春故事、弘扬青春能量、服务青年需求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各高校微信平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查研究,阻碍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化的团队和一套严格的运营机制。另外还可以发现,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选题单一、缺乏原创精神,语言呆板、不具有亲和力,与读者交流甚少以致用户信任度较低都无疑成为了阻碍平台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怎样有效提高图文推送的质量,怎样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到微信平台中,怎样充分利用平台与广大读者进行沟通与互动,已经成为高校团组织微信运营工作的重点,也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二、高校团组织微信平台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1、优点
(1)具有良好的用户关联度和资费优势
微信平台直接与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相绑定,平台利用马太效应为相关用户提供了方便,使用者可以轻松添加好友,因此微信也成为眼下使用人群最多、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媒体手段。由于青年学生经济仍不独立,微信走流量的消费方式被广大青年坦然接受,这种成本小、效益高的通讯手段获得一致好评。
(2)具有强大的附带功能以满足青年多方面的需求
微信凭借朋友圈、好友推荐、附近的人、扫一扫等附带功能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同时又由于自身方便性、时效性、通用性的特点换来了许多良好口碑和用户体验。平日里用户聊天时,微信可以接收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增强了平台的新颖性和娱乐性,也基本满足了现代青年的多方面需求。
(3)丰富的资讯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动态
各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快速传播最新的时事热点和学生工作文件,便于读者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和热点资讯,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平台中设立的一些特色版块,如技能学习、就业服务、疑难解答等也在不同方面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帮助其更好适应社会。
2、不足
(1)内容单一僵化,语言呆板乏味
目前微信推送内容大多围绕学校热点话题和学生活动资讯,一般都是直接复制和转载校园网页报道,很少对信息进行二次处理。此外推送内容的语言缺乏生机与活力,依然惯用传统媒体的写作模式与风格来写微信的推送稿件,大大降低了广大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和兴趣,以致持续出现“退粉”现象。
(2)平台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虽然有些高校官微粉丝量庞大,但实际上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量都平平,究其原因在于平台的活跃性较低,运营者只是满足于每日的图文推送,未与读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形成许多“僵尸粉”。此外对于读者的后台留言和文末评论,运营者也熟视无睹,冷漠对待,导致读者的参与度骤降。
(3)缺乏专业团队的运营与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成员在前期筹建阶段都较为随意,仅凭个人喜好对平台进行规划设计,在新闻认知、应用技巧和语言使用等方面都力不从心,并且由于运营体制的不完善,消息推送的时间和质量也不能得到较好保证。除此以外,高校对于微信平台的投入力度也有待提高,缺少对各成员的考核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样无利于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高校团组织微信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SPSS的辅助功能,对百强榜单中优秀微信平台的共同属性和阅读量较高的文章的共同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总结出微信内容的发展趋势和微信平台的版面布局,致力于给出一套提高微信平台运营的方案。
1、提高原创内容推送,树立高校品牌特色
由于缺乏具有特色的原创微信,平台的推送内容大多大同小异,高校团组织不能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宣传本校的品牌形象。针对微信内容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编写人员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二次筛选和整合,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学校特色的原创图文,形成与其他高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团组织可以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巧妙结合,加强专题式栏目的策划,不仅如此,在菜单栏中也可以专门划出一栏来宣传本校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以充分发挥平台的传播功能,比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宣传该校毕业生陈都灵主演的电影《左耳》时就利用微信平台开设抢票专区,大大增加了学校官微的粉丝数。
2、完善平台的功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目前高校微信平台的功能仅局限于消息推送、后台留言等,还未大量开发出平台的潜在功能,为了使得微信平台与学生的联系更为紧密,“一站式教学”的概念也应用而生。高校团组织可以利用摄像、录音等方式记录课堂,教师的备课笔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还可以建立起作业系统和最新活动系统,让各项工作的与收集更加高效,帮助学生了解最新资讯,紧跟社会潮流;除此以外,运营者还可以在平台中专设讨论区,便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排忧解难,比如:南京理工大学就充分发掘平台功能,设有学术就业栏、校历早知道、地图通讯录、小信有话说等专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3、注重平台的布局,增加推送内容的多样化
通过学习百强排行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高校微信平台,发现吸引粉丝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平台整体的布局和图文的版式。推送消息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和图片拼接,需要讲究一定的整体性和美感性,遵循清楚明了、生动活泼的原则,其中菜单栏的别出心裁可以让整个平台锦上添花,同时加上图文的精心编排就一定能让平台脱颖而出。而推送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常见的文字和图片,可以增加音频、视频、评论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并且利用学习资料、讲座门票等福利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榜单可以发现很多高校都有自己平台的亮点,比如:南京农业大学会经常推送一些自己拍摄的小视频并且附上唯美诗词,南京大学会精心制作一些图片,结合网络流行事件与学校本身以增加推送的吸引力。
4、建设专业的运营团队,健全管理运营机制
微信平台的良好运营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他们主要负责收集素材、编写资料、排版图文、规划板块、更新菜单、回复留言等工作。但是目前多数高校都是聘请一两个管理层领导外带几个学生干部管理后台,由于缺乏专业素质以及严格的工作机制,不少高校在微信的推送频率上呈现不定期的特征,内容上也因为审核的不到位呈现单一化、形式化、低俗化等不良特征。因此,平台的建设急需一批具有敏锐思维、开阔视野,善于创新、认真负责的专业化团队,管理者要根据个人特点合理分配工作和任务,并且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不仅要注重每个成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素质,还要及时更新团队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挖掘和培养每个成员的无限潜能,促进团队的良好运营,比如:南京邮电大学安排专人专项负责每日的推送内容,推出平台的吉祥物南小柚与读者对话。
四、结束语
新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战略的全面部署为高校微信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想要在这场变革中一马当先,就必须要在理念上明确服务定位,在内容上增强原创力度,在运营上健全管理机制,在使用上注重沟通互动。唯有这样,各高校才能利用平台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打造品牌形象,从而真正发挥其引导舆论和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淑敏.高校官方微博发展及运营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01:38-43.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78-81.
[3]范晓明.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信息内容影响力评价体系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125-126.
【关键词】昆明地铁 商业物业 运营管理
昆明,四季如春的旅游城市,在建设美丽昆明、幸福昆明的发展要求下,昆明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日益快速。昆明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云南省昆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全国轨道交通种类比较齐全的系统之一。系统包括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并即将运营的昆明地铁系统,昆明铁路局开行的城市米轨列车以及于2013年开通的环滇池列车。2012年6月28日,昆明地铁6号线(机场线)正式通车,标志着昆明成为自苏州后第二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同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省会。作为安全、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地铁,昆明地铁的运营,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标志着昆明正迈向现代化城市的行列。
随着地铁的开通运行作为辅助配套的地铁商业经济应运而生,通勤和消费是乘坐地铁的两大主要目的,地铁已由始建之初简单的交通概念范畴,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城市商业概念;从当初单一的“一站式消费”发展到如今的“商圈式消费”,地铁商业经济通过借助地铁自身的核心枢纽功能及优势,联合周边商业形成商业辐射区,由点及面,快速全面催生城市商业经济。
地铁商业经济是依托地铁整合沿线站点的土地资源、商铺资源、广告资源、通讯及视讯资源、房地产资源等形成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以对地铁附属资源开发获得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 是地铁行业普遍采用的模式。对昆明地铁而言,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商业特点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利用好自身优势,紧跟当地商业发展步伐踏踏实实走好以下三步:
一、商业项目业态设计
昆明地铁总设计线路六条,以“核心—网络”发展模式作为市域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总体框架,线路总长近两百公里,首期地铁商业物业预留面积几万平方米,此类项目市场潜力巨大,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对地铁商业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市场、客户、品牌定位,以此作为各项基础工作的指导。
准确定位。由于昆明地质条件限制,给地铁现有物业设计与规划带来一定难度,极易导致功能设计模糊、设置不合理、规模差异大、配套欠缺等问题,商业物业经营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作较大调整,必须在后期业态的定位上花工夫。
在这方面,昆明可以借鉴南京的成功经验,依托特色街区,通过地铁站口与特色街区相连接,以地铁带来的巨大人流量来推动街区经济发展,带动地铁周边商业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各站点特色的商圈互动经济模式。
在商业业态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形成聚合化、立体式的产品经营区域或服务业经营区域,把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有序结合。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发掘具有丰富商业项目策划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项目的概念设计和前期项目研究策划、商业类型细分、市场定位设计与确定,找到最为适合昆明地铁的商业业态是难点之二。在项目品类设计方面,避免项目雷同,业态种类相近,公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凸显卖点则是难点之三。
二、商业项目招商
招商工作事关全局,是整个项目开发的重点工作。项目定位后,在充分做好招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方可按计划、依步骤有序进行。否则,匆忙上马,效果不佳,岂不头疼。
找寻目标客户。第一步项目定位确定后,接下来就要根据项目功能定位情况进行客户筛选,包括区分潜在客户和显性客户,挑选出可能客户,根据客户的行业类别、属性、规模进行属性归类,最后整理、汇总。从中整理出的客户群中找寻主力客户,建立初期客户档案管理。
理顺招商思路。一是多渠道搭建招商平台。通过平面广告、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等方式,尽可能多的拓宽宣传平台和宣传途径,在此过程中,实时跟踪宣传效果,有效控制、调整宣传力度和效果,确保宣传资金最大化,并从中找出最为有效且经济的广告方式,在下阶段进行持续性推广。二是多方式构建招商模式。选择自行招商、整体外包招商、分段外包招商、合作、中介五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1+1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
控制招商周期。整个招商周期分为筹备期、启动、推进、后期四个时期,为有效开展每一时期的工作推进,需要对每一周期的时间区间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一阶段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昆明地铁线路运营是分段进行的,其特殊性决定了招商工作周期会较其他项目用时长。在筹备期需要完成市场调研、广告资料准备、广告媒介选择、招商模式确定、招商策略确定、明确招商操作流程、工作进度安排;用时一般控制在60~90天为宜。在启动阶段需要完成筛选客户、客户档案建立、意向客户接触、招商策略调整;用时一般控制在60天左右。在推进阶段需要完成意向客户实质性谈判、合同签订、租金收取;用时一般控制在180~240天。后期主要是一些招商收尾工作,譬如:委托款项支付、配套物业服务等;用时一般控制在30~45天。
招商风险控制。招商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完全取决于以上工作完成的质量好坏,在招商前期,一定做到信息收集准确、资料准备充分、媒体选择适合、对外宣传投放有效;在招商过程中,一定做到客户选择准确(商户业态、经营实力、商户运营和管理能力等作为主要关注指标)、营销措施有力、组织协调高效;唯有如此,招商工作才可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另外,在招商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控制宣传、外包、谈判、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规避,避免出现外来因素造成的物质和声誉损失。
三、商业项目的运行管理
昆明地铁商业区基本都是密闭式购物区(Mall),招商工作完成后,对商业区域的日常商户管理、维护保养、氛围营造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今后商业顺利发展的直接决定因素,为此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设计和规划地铁商业这一特殊业态的规管机制,以制度保障、服务保障、运管保障作为商业项目管理的重点,以确保商业项目的有序运行。
统一商户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商户管理办法,建立配套管理制度,从而统一和规范商户经营行为,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商户经营行为的合规性和有序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地铁商业项目的整体商誉,以此形成制度和规则性的保障。
提高维保服务品质。在加强商户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有配套的服务作为品质的保障的有效措施,要树立服务意识,践行服务承诺,提高物业维修、抢修的响应速度,提高物业维修质量,以服务质量满意度促招商和后续商业项目运营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三生融合·幸福”为目标,坚持取缔与引导、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新监管、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的要求,健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综合执法效能,有效遏制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着力构建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加大疏导力度,以“减少总量、解决存量、遏制增量”为工作目标,确保无照发现录入率100%,部门抄告率100%、反馈率100%。以2012年1月底存量为基数,确保无照总量下降20%,无需前置审批的无照总量下降40%,每月疏导登记无照量240户以上,无照案件查处率1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对象。根据社会危害性和行业特点,确定重点对象为:存在消防、食品安全隐患和影响公共安全的无证无照经营;存在“黄、赌、毒”等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扰民问题以及群众举报等反映强烈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具体为:娱乐业(包括KTV、游戏(艺)机房、黑网吧、影视录像厅等),旅馆,重污染行业(拉管、拉丝、电镀、化学原料桶清洁、小冶炼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城镇燃气,矿山,餐饮,食品生产、加工、销售。
(二)重点区域。本区的主要商业中心(路段)、旅游景区、车站、学校周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等区域,各街道无证无照经营相对集中的路段、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员聚集区域,为整治和规范的重点。
三、工作安排
(一)开展无需前置和食品流通领域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整治
此项工作由区工商部门牵头,卫生、食药监和街道配合。在整治工作中,一要继续做好无证无照排查工作,确保发现录入率达100%;二要疏堵相结合,引导一批具备经营条件的无照经营者领取执照;三要加强对无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产品质量、卫生意识。通过专项整治,使全区无需前置无照下降40%以上,这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
(二)开展餐饮行业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整治
此项工作由卫生部门牵头,食药监、工商和街道配合。卫生部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全年专项整治不少于2次,在整治工作中:一要疏导一批,确保疏导办证率达40%以上;二要整改一批,确保整改率达30%;三要取缔一批,对不符合办证条件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坚决予以取缔,这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
(三)开展文化市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整治
文化市场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主要集中在电子游戏、网吧等行业。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对电子游戏、网吧行业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必须加大整治力度。
1.对黑网吧经营行为的整治。一要从治“网”入手。即加强互联网接入服务管理,凡是业主提出申请开办网吧,网络运营商必须核实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两证齐全后才能给予接入,对证照不齐全的,不得接入。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网络运营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要推进网吧连锁化发展。在农村网吧建设中,通过促进网吧连锁经营业的发展,推动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的网吧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抵制“黑网吧”的衍生。三要加大打击力度。由工商部门牵头,文化、公安、电信等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
2.对电子游戏行业的整治。文化部门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坚持标准、控制总数”的原则,积极发动经营者通过兼并和加盟等形式进行重组,促使其合法经营。对违反电子游戏管理规定及群众举报的经营行为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将该行业的管理纳入正常轨道。
3.对游商地摊销售盗版和非法出版物行为的整治。严格按照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治理游商地摊销售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问题。
以上三项整治工作,要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文化、工商、公安、城管与执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工作对策;要坚持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使以上行业的管理进入正常轨道。
(四)开展排放重金属污染物企业非法排污行为整治
此项工作由环保部门牵头,属地街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在加大日常打击取缔力度的基础上,对非法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实施部门联动打击,采取断电、停水、查封生产设备、依法暂扣物品等措施对非法生产企业予以取缔关闭;开展“回头看”行动,加大随机回访频次,严防污染反弹。对违反“三同时”制度、违法排污的有证企业予以立案查处。这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1月前完成。
五、工作机制
(一)发现预警机制。区政府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领导小组(下文简称“区查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特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完善信息抄告等形式,建立发现预警机制,实现对无证无照经营监管的关口前移,做到动态监管、不留死角。
(二)联合执法机制。建立由政府组织领导,工商、公安、质监、食药监、城管与执法、卫生、环保等部门为主力,其他职能部门全力协助的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定期通报查处取缔情况,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清理整顿无证无照经营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执法合力。
(三)疏导机制。区查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下文简称“成员单位”)和相关许可部门要在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堵而有效、疏之有道、遏制蔓延、可控有序”的要求以及“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无证无照经营的疏导意见和措施,建立和优化疏导机制和方法,通过灵活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引导无证无照经营者办理证照。各成员单位对于无法单独解决的无证无照经营问题,应及时向区查无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实现可行的疏导方案,实现无证无照到有证有照的转变。
(四)考核验收机制。结合平安建设、文明城区(社区)创建等工作,把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和规范工作纳入对各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区综治办会同区查无办负责组织对全区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和规范情况开展考核验收并进行通报。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无证无照专项整治行动中。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协调解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街道对本区域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在工作中前提抓总,积极支持职能部门依法开展工作,确保区域内基本消除无证无照经营。各成员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与区查无办的日常联系,对于区查无领导小组会议上决定的事项应认真落实并及时向区查无办反馈有关情况,12月1日前将本单位无证无照整治和规范工作总结及自评情况报区查无办。
(二)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职责分工。按照“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涉及多项许可审批的生产经营领域,最先许可审批部门为负责该领域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各街道及职能部门要依据法定职责,强化内部管理,实施属地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对于相关部门抄告的事项,要及时处理,提升工作效率。
(三)实行分类管理,注重疏堵结合。不断优化“疏堵结合、分类监管”的工作方法,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坚决查处取缔;对违法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或者经营范围、经营条件基本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行为,应引导其办理相关手续,使其合法经营;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应当登记的经营行为,或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应免于登记的经营行为,要依法规范管理。
这次全市铁路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铁路建设新形势,研究部署全市铁路建设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前阶段的铁路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四个县区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铁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工作,把加快铁路建设、完善交通大框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两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铁路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以BOT方式成功建成了公铁大桥,滨港铁路一期工程全线通车运营,并被正式纳入国家铁路网。市铁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滨沾铁路资产整合顺利完成。成功实施了整列货物直通运输,货物运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滨港铁路二期工程获得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年前举行了奠基仪式。德大铁路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实现了在全线工程量和投资额“双领先”。拟建黄大、寿邹等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有望年内开工建设。济滨城际铁路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十二五”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我市由此也成为省会城市圈中最早获准建设城际铁路的地级城市。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铁路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战斗在铁路建设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铁路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目前,全市既有的铁路里程不足130公里,且铁路等级较低,即使“十二五”期间德大等规划线路如期建成,通车里程依然低于全省一般水平,仍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但个别县区和部门未能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紧迫形势,对当前铁路投资建设等相关政策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推动铁路投资建设方面,工作积极性不够高、主动性不够强。二是专业人才和队伍力量不足。由于对铁路工程建设特点、科学规律缺乏深刻认识与把握,在参与铁路项目规划、方案研究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工作中,参与决策的能力不强,话语权不够,难以做到超前谋划和准确表达权益诉求,在积极争取铁路投资支持、依法维护地方权益等方面的工作中较为被动。三是管理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即将迎来铁路投资多元化、线路属性多样化、线路覆盖全市范围的新局面,但目前尚未构建起专业人才齐备、职能权责对称、管理协调能力强的行业管理组织体系。业务人手少、履职能力较弱、综合协调手段不足等问题,将成为制约今后铁路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建设运营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前段时间,个别地方出现了线路施工受阻、运营线路铁路器材被盗、道口设置和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问题。这既有设计工作缺陷导致的矛盾,更多的反映了涉铁工作部门和县区执行力不足、维稳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五是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压力越来越大。因国家、铁道部政策调整,当前对德大铁路的投资正在逐年缩减。黄大、寿邹铁路虽然列入省铁路发展规划,但开工日期比原计划有所推迟。济滨城际铁路项目虽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建设计划,但铁道部已明确不再将此项目纳入部省合作建设范围,项目推进还需要做大量工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有效对策,确保我市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人员、商品流动的主渠道,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加快铁路建设,进一步增强铁路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于我市加快科学发展、追赶超越,推动“两区”开发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加快铁路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具有长距离、大运量、低成本、安全、环保等优势。加快铁路建设符合国情、省情、市情,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年来召开的省、市铁路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作为加快铁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每年都对铁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将铁路工作列入市委“1010”工程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要任务。其次,加快铁路建设是推进“两区”开发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必须进一步加快铁路工程及其配套建设,打通连接内外的铁路通道。第三,加快铁路建设是完善港集疏运条件的必由之路。铁路和水运作为两种大运力的运输方式,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水铁联运的实现可以使两种交通方式相得益彰,产生良好的共生效益,有助于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随着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和港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迅速上升。加快疏港铁路建设将为港口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和便捷的集散通道,对于快速集散港口货物、扩大和延伸港口经济腹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全市铁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稍纵即逝。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促进全市科学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铁路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迅速掀起铁路建设大干快上的新热潮,努力开创全市铁路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力以赴加快全市铁路建设步伐
今年是我市铁路事业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坚定信心,拼搏实干,确保全面完成年内任务目标。
(一)认真做好铁路规划研究及控制工作。周密细致的科学规划,是铁路投资项目建设的基础。从近几年各地铁路建设的进程来看,每个项目的开工建设都遵循了先规划、后立项、再建设这一科学发展规律,甚至一条线路的规划设计要经过方方面面的多次反复和长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出现多条国家干线铁路与地方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共同建设的局面。如何做好铁路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城乡建设,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学习研究,特别是发改、铁路、规划等部门,要结合《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部省铁路交通发展规划和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尽快制定完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扎实推进铁路规划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市铁路控制区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好已建、拟建铁路项目沿线和站场周边的规划控制,严肃查处违反规定乱搭乱建等行为,确保铁路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平台建设。近两年,我们完成了省里下达的部省合作铁路项目筹资任务,筹措资金3.6亿元,市县两级财政压力很大。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我市400多公里规划铁路项目的建设目标,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关键还是要增强投融资能力。当前,我市地方财力基础薄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比较少,必须通过市场运作来解决建设资金。同时,我市建成的铁路既有投资已实现资源整合,成立了市铁路投资公司,初步搭建了投融资平台,但与铁路配套的相关建设设施、土地、项目资产等存量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盘活。下一步,我们要创新思维、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壮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产资源,在确保政府控股的基础上,支持各投资方扩股增资组建铁路投融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健康经营,实现良性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深入推进与各大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的互利合作,努力为铁路建设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
(三)加快推进重点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省铁路建设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并将形成新建铁路3800公里、完成“四纵四横”铁路框架的格局。我市境内德大、黄大、滨港二期等六条铁路,总投资近200亿元,征地面积约2万亩,涉及全市各县区,铁路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要全力推进在建德大等干线铁路的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济南铁路局、省发改委的联系沟通,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依法按规继续做好项目的后续建设服务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二要全力推进拟建滨港铁路二期工程项目。在项目奠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项目设计工作,充分考虑沿途的需求,特别是与北海经济开发区和港搞好衔接。同时,要积极做好项目的招商包装和融资,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沿线县区要按照工程推进要求做好征地拆迁和优化施工环境工作。三要全力推进拟建黄大、寿邹、济南至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进程。对国企投资的黄大、寿邹铁路要积极的与项目建设单位神华集团、省高速集团等进行联系沟通,要进一步深入了解铁路的设计方案、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就涉及地方城市规划、道路、水系交汇跨越等要超前提出相应意见,配合项目设计单位做好线路勘测、调查、设计论证等工作,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对济南至城际铁路项目,要向省里积极做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尽快组织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使项目早日立项,早日开工。
(四)全力提升铁路运营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大力培育铁路运输市场,强化营销手段,多渠道组织货源,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货运量,确保完成全年货运目标。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落实滨小铁路BOT合同,明确各方责任,按照互利共赢原则,积极妥善地研究处理好建设用地、资金往来等问题,加快推进公铁桥项目验收工作。铁路、公安、安监、经信委、公路等部门以及沿线地方政府和铁路企业,要进一步加强铁路行车和路外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危及运营安全的违法事件,妥善处理公铁路跨穿矛盾等问题,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和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确保把铁路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领导,明确任务,强力推进,努力实现全市铁路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铁路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要亲临一线、亲自指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管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要盯上靠上抓落实,具体指导协调有关建设事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承担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市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成员单位要严格履行责任分工,按时完成交办的任务。市指挥部办公室要强化调度督导,对任务完成情况和交办任务严格考核。
二是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统筹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铁路工程建设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沿线各县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工作作风,动员各方面力量,周密组织,扎实工作,确保辖区内铁路建设和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德龙烟公司、神化集团朔黄公司、省高速集团要全力抓好工程建设相关工作。公铁路桥公司、市铁路投资公司要全力抓好滨港铁路一期管理运营。市财政、国土、规划、住建、人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高效协调,确保按时完成征地、规划、资金争取和人才引进等工作。市监察、审计、督查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效益。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报道,对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先模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出关心支持铁路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全市上下形成铁路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