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实证比较研究”(编号:2015LX067),主持人:吴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7-0071-04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沉重的教科书、大堆的纸质笔记本、还有铅笔等文具已经被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软件代替,如果我们还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现在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已经没有问题,但是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角色再造、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还存在一定距离。

笔者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网店视觉设计》项目课程为例比较了微课和翻转课堂两种信息化教学最终实施效果以及带给学生的不同感受。以期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更好的运用于教学中,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微课、翻转课堂的内涵比较

(一)微课、翻转课堂的概念比较

微课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表现出来,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替代传统老师授课的局限性,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这是微课程的最大好处[1]。微课程做的事情,不仅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形知识是计算机语言翻译不能做到的事,所以微课程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

翻转课堂的主旨是重构了学习流程,课堂不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是侧重互动和指导[2]。“翻转”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开创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该有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变成学生在课下看视频并网上互动,师生课堂交流。“翻转课”(The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重构了学习流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听课、课后复习、做作业、考试,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到课堂上做实践练习,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进行指导,而不是当场授课。学生进行的通常是项目式学习,教师则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区别化指导。

(二)微课和翻转课堂设计要素比较

微课设计要素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考虑微课内容的基本属性,包括考虑年级、学科、教材等基本属性[3]。其次考虑微课内容的连贯性。研究表明,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分解成不同粒度的知识点,使用图或者树的结构将它们组织起来是比较适宜的知识组织和表现形式。因此在微课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厘清知识点间的层级关系,建立不同学科专业的微课知识树[4]。最后微课要有创意视频,如果视频内容枯燥、教师照本宣科,会造成学生厌倦。第三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实现学生能看得清楚、学的明白。并使用开放式视频资源作为教学资料。

翻转课堂设计要素从这几个方面体现:第一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型。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型,都要注意整合学习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翻转学习提供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而忽略老师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任何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学,或强调老师的教都是不平衡的[5]。第二是视频的介绍内容。视频的内容应该以完成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记忆分为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记忆只是最低水平的知识认知结果。翻转课堂要通过视频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的知识认知结果,即为理解。第三是指出探讨性的指引方向、阅读指引的方向。同时应用学习到的知识于新的问题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微课、翻转课堂的特点比较

1.微课的特点。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内,以5-10分钟最佳。教学内容较少,一个微课只有一个主题,或一个知识点。教学内容更短小精悍,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内容更加简练,更能适合师生的需要。教学资源容量较少,微课程主要采用视频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但是教师也可以采用音频、Word文档、PPT等媒体格式。微课制作简单,不需要高端的摄影摄像机器,只需要手机或者录屏软件采集课程需要的素材。

2.翻转课堂的特点。教学视频时间短、教学目标明确。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组织、课堂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学生学习流程被重新架构,学生由原来在课堂听讲+完成作业到现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写作探究。同时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是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方便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二、微课,翻转课堂在《网店视觉设计》项目课程中实证比较研究过程

(一)采样基础

本研究采用方便采样的方式,选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13级两个班的同学作为实验,分别取名为微课组和翻转课堂组,微课组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而翻转课堂组则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为了确保研究实验的准确性,两个班级教学前的基本条件相当,并且由两位教师在同一学期授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统一。因为采用项目课程教学,项目的教学时间是9周,每周16课时。

(二)《网店视觉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1.项目总实施目标和要求。此项目课程借助淘宝网载体,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市场,独立搭建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了解申请店铺到运营店铺的流程,强调视觉表现。

网上店铺作为网上销售经营的载体,是消费者网上“逛街”的第一印象来源,要把门面设计装修得漂亮点才能吸引买家。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掌握网店从规划、设计到装修一系列知识、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2.项目分解及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整体项目设计。分4阶段进行(见表1):

(1)项目导入与策划:电子商务与网络零售平台的介绍。开店基础操作、商品。进行网店规划,确定网店经营类别,风格定位。完成店铺(taobao.com)申请开设。

(2)商品拍摄:商品拍摄及照片处理,商品信息完善。

(3)网店美化:店招的设计,网店栏目及页面布局,创意风格及视觉元素设计,包括导航、文字、色彩等。

(4)网店运营:网店日常管理,推广及营销。

3.课程设计。微课组合翻转课堂两组的教学效果比较主要在3周的商品拍摄这一教学分阶段介入。其中微课组准备3个短小的微课来分别讲述拍摄技术、小商品拍摄技巧以及图片处理三部分教学视频。而翻转课堂则采取“翻转”的形式来教学,以学生课下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点评作业,和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

4.教学满意度评价。本问卷是针对艺术学院开展项目教学后在课堂上进行课改,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评测的问卷[6],是独立自主设计完成。问卷共12个监测点,主要涉及硬件设施、教师职业精神、微课或翻转课堂教学组织以及教师专业能力4个方面来设计问卷。本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计分,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1)实验过程。本次问卷针对数字媒体13级两个班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46人,回收问卷40人。本实验采用PASW statistics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 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其公式为:α=(k/(k-1))*(1-(∑Si^2)/ST^2)。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 Si^2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 ST^2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以上就有较高的信度。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信度系数都在0.8以上,表示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真实可靠性,问卷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想法。

本实验采用Spss18.0软件对微课教学的满意度指标和翻转课堂的满意度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见图3、图4。

(2)结果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对微课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从图4则可以看出学生对硬件设施要求一般,认为现有的教学条件可以满足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无论采用微课教学方法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职业精神都很认可,满意度均分在4分以上,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互动有效这块的满意度,翻转课堂的方差较小,反映出翻转课堂比微课教学方法更胜一筹[7]。

以上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这两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也显示学生对翻转课堂相比微课更能提升学生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相对而言,翻转课堂在教学手段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性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范文第2篇

2、抛开性格和其他因素,职业设计师的职业规划往往是这样的:助理设计师—设计师——职业设计师——知名设计师——设计管理——职业设计经理——CCO(首席创意官)。

3、首先给助理设计师谈起,既然出到社会,进入公司,你的职业就是:为公司创造效益,公司提供平台让你成长。别终日以“设计学徒”的定位阻碍自己,公司并不想花钱雇你来学习,也没有这个义务,因此,作为一个助理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令自己提升到商业设计师的水平做出不懈的努力,这也是每个走出学校的设计师需要做的第一步,坚决杜绝“眼高手低”

成称得上“设计师”的人,并不是那么简单,这部分的锻炼主要集中在高级的软件技能和优秀作品的积累,需要给客户以及行业朋友在设计师绝上的征服感,拥有一份固定的商业设计工作。

4、在不断积累客户与作品的过程中,经验迅速积累,开始了解到设计的更深的层面,于是商业技巧,客户关系管理,设计分析,设计策略,设计作品展示,沟通技巧的提高,对于设计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个时候“职业性”成为了标签;

5、当你参加了一些比赛,并获得奖项,出版了一些书籍,获得了一些采访的机会,拥有了一些欣赏你作品的用户,并且有客户慕名而来给你提供合作机会的时候,你开始学会打造个人品牌,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口碑,更高的要求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名气了,就离你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 也有不少朋友这个时候选择了自己创业。

6、在面临设计管理的升级时,有个分水岭:自己是否开始单干。一部分人选择了自己创业开公司,一部分人选择了维护稳定客户做SOHO,一部分人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开始组建团队。不同的选择面临不同的挑战,对于设计的理解也由“术”的层面提高到“道”的层面,开始研究更多社会化结构与设计行业的问题,又针对事物做设计,转向到针对人做设计;到职业设计经理的层次后,你开始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一个平台,而是整个行业的宏观思维,你可以跨领域,跨媒体的研究一些通用的设计现象,并且积累了一定行业中的人脉资源和设计资源,了解如何让一个团队脱颖而出,如何通过设计使企业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如何让设计更好的参与大众的生活。

7、最后,也就是职业规划的终极阶段 – CCO。比如奥美的许舜英,日产的中村史郎,斐思态的周俊仲等。我还不了解作为CCO的可能性是否要经过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CCO的本质一定是需要敏锐的眼光,设计的品味,对于人与社会化关系的深刻理解,并且在运营,创意,市场,三位一体的关系中游刃有余的精英。 当然这样的职业规划并不一定适用所有人,因为期间也会有较多的变化,它并不是设计师的发展定式,但至少可以为一些对设计师职业生涯下半段还比较模糊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方向,重要的是,你应该首先规划你自己,而不要等到“被规划”的那天!

8、人生的成功在于自我设计,在于始终有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人生的自我设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重大课题。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范文第3篇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建院以来一直是学院的重点专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2007年被评为市级高职示范性专业,拥有市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立足首都,服务社区,面向青少年,培养政治素质好,掌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工作技能,从事基层共青团工作、青少年发展服务与引导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基层共青团工作人员(街道团工委、企事业单位团委和农村基层团委工作人员);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和社区矫正人员);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培训人员(青少年宫辅导员和各级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人员)。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优势:在新一轮人口高峰期背景下,本专业针对北京市幼教人才需求量大的客观现实和落实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培养符合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幼教人才。本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学院的重点扶持。本专业拥有一支实践技能强、业务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比例占专职教师比例的60%以上,有1名职教名师,3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本专业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知行合一”,拥有一流的数码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学前教育实训室,与北京市多家市级示范园、区级示范园、一级一类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奠定了基础。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教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掌握弹、唱、舞、讲、画、做、操七项基本技能,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就业岗位群:幼儿园教师;幼儿园行政人员;早教机构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1999年正式招生,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高职示范专业,在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拥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本专业专任教师都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兼职教师由北京市、区两级社会工委社会办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组成,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本专业办学先进事迹。

培养目标:能够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能在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领域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群:街道、社区工作者;社会福利机构工作者;社会服务组织工作者。

心理咨询专业

专业优势: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的首个高职心理咨询专业,2007年正式招生。本专业专任教师均拥有知名大学心理学硕士以上学位,全部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还有一批知名心理学者和心理咨询实务专家作为兼课教师。现已建成设施齐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一批包括心理热线、心理咨询机构、中小学、社区等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本专业办学先进事迹。

培养目标:能够掌握心理咨询基本理论、方法和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和社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在心理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辅助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群:社区及区县中小学的心理辅导人员;专业心理机构的心理咨询辅助人员;培训机构的心理训练师。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针对北京市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于2010年新增设的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结构合理,校内专职教师来自国内知名学府,校外兼职教师均是相应领域的专家;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老年实训室和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本专业办学先进事迹。

培养目标:能够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和社会福利部门等基层单位以及老年产业等领域,从社会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从事适合老年人的产业设计与开发工作。

就业岗位群: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和涉老企业社会工作者等。

金融与证券专业

专业优势:为适应首都金融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院于2010年设置本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聘请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贵金属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建设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目标: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贵金属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经理等职业岗位,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市场需求的,熟悉并掌握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服务实践环节,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金融服务业务,胜任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行业综合柜员、引导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助理或其他领域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和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岗位。

会计电算化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学院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历年来招生及就业情况在学院名列前茅。本专业注重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核算技能为基础,培养审计、税务、证券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等应用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能够胜任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专业岗位工作的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核算、报表分析、纳税处理、审计等技能,熟练掌握通用财务管理软件应用,能在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能胜任会计中介机构的会计核算、企业内部审计等岗位,能参与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就业岗位群: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和税收筹划;会计与税务中介机构:财务咨询、纳税和外部审计等。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创建于1986年,是学院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招生及就业情况在学院名列前茅,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本专业拥有一支热爱学生、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有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商务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拓展了几十家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将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及就业有效对接。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很多都已经走上了单位的领导岗位,为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有较全面、系统的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方法,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熟悉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适合在各类企业单位从事基层管理、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强应用的实用型管理(商务)人才。

就业岗位群:市场营销、企业商务/行政助理、公关人员、客户经理等。

电子商务专业

专业优势:学院于1998年创建本专业,是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较早的院校之一。2007年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名校”称号,拥有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名师,建有先进的校内现代商务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是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高校实验室示范基地。本专业为学院重点专业,拥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宽广的平台。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熟悉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可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与网络贸易、网络财务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网络营销与网络贸易、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专员。

文秘专业(商务秘书)

专业优势:文秘专业创建于1987年,是学院第一批开设的专业之一,也是北京高校甚至全国范围内开设最早的秘书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多次调整专业定位,先后开设文秘、中文秘书、中英文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等专业方向。其中,1999年开设的商务秘书专业是北京市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个试点专业,在业内和社会各界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本专业拥有市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多项优秀教学成果,2007年创建为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011年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市级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秘书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基地成为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培养目标:立足首都,面向基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基层管理需要的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熟悉行政管理与现代商务活动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掌握秘书工作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具备办公管理和商务管理能力的秘书人才。

就业岗位群:基层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办公室秘书、行政助理、档案员;企业单位的商务助理、人力资源助理、客户经理、办公室文员等。

法律事务专业(法务速录)

专业优势:本专业设立于1996年,始终坚持严谨、务实,注重实效的办学风格,形成了“人本、法治、责任”的人才培养理念。法律系是北京市法院系统书记员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培养书记员的任务。本专业主要培养“会速录的法律人才和懂法律的速录人才”,主要为各级法院培养书记员,就业渠道稳定。本专业是北京市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法律职业技能为目标导向的讲、训、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合理实用的法律知识结构,熟悉我国法律和政策,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法律事务操作能力、一定的行政组织能力,熟练掌握速录技能,从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书记员、律师助理等法律辅助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书记员;律师助理、秘书;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电视台、大型网站的法务、行政秘书、速录员;速录培训员等。

法律事务专业(公司企业法务)

专业优势:本专业设立于1996年,始终坚持严谨、务实,注重实效的办学风格,形成了“人本、法治、责任”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主要培养“懂人情、知法理、会沟通、强操作的公司、企业法律事务人才”。本专业是北京市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北京市法院系统书记员人才选拔基地,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法律职业技能为目标导向的讲、训、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合理实用的公司、企业法律知识结构,熟悉我国公司、企业法律和政策,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公司、企业法律事务操作能力,一定的行政组织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公司、企业法律事务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公司、企业法务岗位、综合行政岗位、办公室文员、销售、外勤岗位、律师助理等。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编辑)

专业优势:本专业始创于2002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高职网络编辑专业,十多年来紧跟技术步伐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良好职业前景的专业。本专业立足于网络编辑、网络运营类等新媒体岗位。由于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传统行业迫切向互联网转型,本专业学生就业舞台十分广阔。北京市几十万家大中型网站、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与各类机构网站、移动客户端都急需网络编辑人才。学生每年在毕业前被众多企业预订,学生择优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目前,部分毕业生已活跃在中国互联网界,成为媒体精英。我们的专业教学团队由知名大学毕业教师与知名网站一线专家组成。腾讯、新浪、北青传媒、龙源期刊网、酷6等众多传媒机构作为本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既吸收学生实习,又择优录用毕业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结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会美工、善运营,懂制作,熟练掌握各类网站、微博、微信、APP内容运营的,能在企事业等各类机构从事以网络媒体为工具的采编、运营等岗位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就业岗位群:各种类型网站的内容采编与网站优化及营销岗位;各类机构的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的内容维护与运营岗位;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岗位,报社和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岗位;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宣传工作岗位。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影视制作)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而建,是学院重点发展的朝阳专业。专业师资雄厚,教师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重点高校,同时担任电影电视策划、摄像、特效、录音等工作。专业建有校外高端实习基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青网、北青报、酷6网、新浪秒拍等。学生走进基地实习就业,基地一线人员进课堂授课,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专业近年获批中央财政、北京财政上千万建成符合影视行业最新标准的数字媒体制作实训基地,包括虚拟演播室、录音棚、苹果机房、后期制作实训室等,校内即可实现采编播制作。学生在校内即可参与节目制作,实现技能的全面提高。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合成等专业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够完成影视节目摄像、剪辑、包装和合成等。培养学生能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从事摄影、摄像和影视后期剪辑合成工作;能在各类网络公司从事数字影像编辑合成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

就业岗位群:电视台记者、编辑、剪辑岗;影视公司编导、剪辑、摄像岗;杂志、报纸、网站新闻记者、摄影记者、编辑岗;视频网站编辑岗;企事业单位宣传人员。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媒体资产管理)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适应媒体融合、大数据时代开办的朝阳产业,在未来媒体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地区媒体资产丰富,每年传统媒体、新媒体、移动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对媒体资产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目前,北京市较少有专门为媒体资产管理培养人才的专业,加之与企业定向培养计划,近年来毕业生全部被各大媒体、企事业单位预订。

培养目标:培养媒体融合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媒体协同作业模式下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二次开发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对数据进行专业组织整合、开发利用、增值管理的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媒体内容制作能力、技术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后续各项衍生业务的服务能力。

就业岗位群:中央电视台及各级电视台音像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媒体机构的编辑、技术与管理岗;传统媒体编辑与营销岗;网站编辑与营销岗;移动媒体编辑与营销岗;媒体资产管理外包公司技术与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宣传人员。

旅游英语专业(出入境服务与管理)

专业优势:旅游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一贯以学生为本,坚持就业、创业和升学并举。学生英语类课程获证率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就业单位多为出入境服务及国际旅游行业中的佼佼者,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个签证外包服务中心和出入境服务单位,以及凯撒、凤凰、众信等国际旅行社。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岗位竞争力在国内同类专业中优势显著。

培养目标:适应北京涉外、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为涉外、旅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水平、基本的出入境服务和旅游行业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

就业岗位群:学生对口就业岗位包括:出入境签证业务操作员、出入境旅游销售与业务操作员、旅游公司网站翻译员、旅游计调师、旅游咨询师、中英文导游、出境领队等。往届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单位以签证服务机构、出入境国际旅行社(旅游公司)和出国留学英语培训机构等为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围绕当前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开发技术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直接与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能相对接。本专业与中软国际等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一线工程师按照“5R”实训体系在真实工作环境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企业应用软件和移动软件开发以及IT测试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教育部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和工信部主办的各种技能大赛,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得教育部和工信部双证书,按比例获得就读本科的机会。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在同行业中处于前列,并有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本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美国伯米吉州立大学对口专业交换生以及“3+1+1”的合作培养机会。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销售等岗位的初、中、高级应用技能。

就业岗位群:移动智能开发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数据库应用与管理工程师,软件测试、IT产品服务、维护及销售人员。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网络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师资雄厚,有一支责任心强并且网络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多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行“双证书”教育,与思科、H3C共建认证实训基地,课程设置与认证课程并轨;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依据市场需求推进学生向网络工程师转变的职业之路,鼓励学生进入本科阶段深造学习。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工程施工、网络数据库管理、网站开发应用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面向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高等技能岗位群,培养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布线工程师、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站开发工程师、网络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络售前和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服务器运维工程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

专业优势: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本专业注重实践与技能培养,校内建有“苹果机房专业实训室”“视觉传达工作室”。与北京泰美广告公司、北京风之力广告公司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修养全面、动手能力强、合作意识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图形图像设计软件进行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各种专业设计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面向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公司、出版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

就业岗位群: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员、电脑美工等。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优势:本专业主要围绕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开设各类专业课程。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本专业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训能力培养,强调专业学习的实用性,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制图为主,具备艺术鉴赏能力和设计制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图像、图形及三维设计等多种软件,进行展览展示、室内装饰等设计项目的高素质应用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毕业生面向商业、设计、装饰装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环艺设计与制图工作。

就业岗位群: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绘图员等。

美术专业(油画)

专业优势:主要围绕造型的基本功和油画技巧开设各类专业课程。本专业拥有老中青搭配得当的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准,在油画创作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本专业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及油画技巧的训练,并注重学生对当代艺术的了解,为学生今后就业或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气象传媒服务 商业化

一、我国气象传媒服务发展历程

1956年开始,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过广播、报纸向公众,这是气象传媒最早的发展雏形。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播、报纸、电话仍是向公众传播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气象人和电视人的共同努力下,1980年7月7日,电视天气预报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当然,那个时候的电视天气预报是由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还远未形成气象传媒的概念。1986年10月1日,由中国气象局下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顺利开播,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气象传媒初具规模。1993年,专职的气象节目主持人登上荧屏,同年气象部门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开始有了广告收入。之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迅速,成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2002年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成立,标志着气象传媒事业迈上了集团化、产业化运营的崭新道路。2006年,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华风集团与各省级气象部门共同承办的气象专业频道中国气象频道开播。2012年,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正式更名为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发展到今天,以华风集团为龙头的我国气象传媒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行业传媒,业务范围也从原来单一的气象影视服务,逐渐拓展到了网络、手机、IPTV、列车电视、户外媒体等新兴媒体,逐步向着全媒体、全服务的格局发展。

二、我国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发展及存在问题

商业化,指的是以生产某种产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所谓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即指在进行气象传媒服务的同时以商业经营的方式从市场获取收益的行为。我国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运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国务院批准气象部门开展有偿气象服务。1989年,电视气象预报节目中开始出现内置景观广告。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新增的城市天气预报及景观实行有偿播出,从此气象部门和电视台开始收入分成的尝试。1996年,中国气象局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天气预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气象部门制作,对于广告等收入,“本着增进理解及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确定分成办法”。相关政策的出台,让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节目并获得经营分成有了合法性,这也成为了气象影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后气象影视逐渐形成了以公益为主,以广告创收反哺气象事业的发展模式。近几年国家级气象传媒服务每年的广告收入都达数亿元,可观的收入也有力地助推了气象传媒服务乃至整个气象服务的发展。

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体制机制对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发展形成制约

气象传媒服务依托中国气象局权威资源,经历多年发展,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现有体制机制对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和阻碍。需要深化改革,去掉体制机制上的束缚,才能使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迎来更大的发展。

2.气象传媒服务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气象传媒行业主要分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除以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国家级气象传媒服务以企业方式运营外,各省及地市级气象传媒服务基本由各地气象部门下设的气象服务中心承担。事业体制下的气象传媒服务市场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与受众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气象传媒行业在满足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冲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盈利模式单一影响可持续发展

电视天气预报内置景观广告,对气象传媒服务来说是一种创举,它使气象部门与电视台之间收益分成找到了一种合理的模式。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广告收入仍然是各级气象传媒服务实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传统电视广告受网络、手机等媒介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业务被分流,另外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广告的投放,这些都使得电视天气预报的广告收入增长较为缓慢。盈利模式的单一和创收能力不足也成为了影响气象传媒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

4.新媒体气象服务滞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兴起并迅速普及,进入21世纪,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大发展,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新兴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兴媒体不仅分流了大量的受众群,也分流了巨大的收益。虽然气象传媒行业目前以气象影视为主阵地,向网络、手机等媒介纷纷拓展业务,但显然新媒体气象服务无论从规模还是收益上都远不能和传统气象服务相比。而且单从国家级气象媒体服务的层面看,新媒体气象服务还存在着各自为战、各方割据的局面,远未能形成合力,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不强。如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发的手机天气客户端中国天气通与华风集团开发的手机天气客户端中国气象频道,在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都不及民营企业开发的墨迹天气,即所谓的“国家队”比不过“个体户”。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市场,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而占领市场、赢得受众、创造效益,这是摆在气象传媒行业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

5.整体气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气象传媒服务的商业化发展好坏,从根本上还要看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好坏。而气象传媒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整体气象服务的水平。目前,我国气象服务的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及时性、准确性、精细化等方面与受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而在气象传媒服务从业人员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安于现状的心态,这些都制约了气象传媒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对其商业化发展带来影响。

三、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的策略分析

气象传媒服务要想在服务和效益上双双取得突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需要努力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策略:

1.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加快气象传媒服务实体的体制机制创新,立足公共气象服务,依托部门力量,充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气象传媒服务。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化市场需求引导作用,建立面向市场的业务和经营体制。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让各方的活力竞相迸发。另外,应主动打破行业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社会上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引导和资源支持,在市场上形成合理的、良性的、有序的竞争,也将有利于整体气象传媒服务事业发展。

2.确保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收入稳定增长并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虽然地位持续受到挑战,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广告收入仍然超过其他各类媒介广告收入,占据霸主地位。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电视广告收入仍将是气象传媒行业的支柱性收入来源。确保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于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是提升电视天气预报品质。这是从根本上提升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吸引力的方法;其次是积极进行天气预报广告营销。气象传媒行业应变被动为主动,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时努力挖掘新客户,积极进行科学营销、整合营销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另外,在保持传统品牌天气预报节目广告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自主平台中国气象频道的盈利模式。而在确保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之外也要努力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要充分依靠电视天气预报积累的品牌效应和影视资源,积极进行专题片、纪录片、影视剧等的制作、运营,积极开展媒资资源开发和经营。

3.挖掘新媒体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展望未来媒体的发展,全媒体、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的时代已经开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气象传媒行业如果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必然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对新媒体气象服务的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大的魄力发展新媒体气象服务。要以传统气象影视业务为依托,充分依靠和利用多年气象影视服务积累的资源、经验和品牌效应,积极开拓新媒体气象服务,并以此寻求经济效益的突破。在发展新媒体气象服务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与传统气象影视服务的关系。以美国家喻户晓的气象频道为例,2014年伊始,气象频道被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停播,原因是DirecTV认为气象频道的气象信息不再是面向电视订户独家播出,可以通过移动应用随处获得。移动应用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等优势不言而喻,但电视天气预报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如何统筹协调二者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思考。除了要协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气象服务,新媒体气象服务本身也面临着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问题。目前,随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第三阶段改革,原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华风集团各自开发、各自为战的僵局有望被打破。在国家级层面上,依托权威平台和数据优势,一旦形成合力,新媒体气象服务将有望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广告经营方面,新媒体气象服务也有与电视气象服务不同的地方。要把握新媒体广告精准投放,具有高针对性、高交互性的特点,做好新媒体气象服务广告营销。

4.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无论通过何种媒体传播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内容本身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只有气象服务水平提高了,才有人愿意看,也才有人愿意买账。且不论气象预报服务能力的提升,单就气象传媒服务来看,能力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以时代的紧迫感来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形式,要对受众需求开展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要在服务的及时性、精确性、实用性、精美化等方面重点下功夫,给受众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精彩的产品和服务。

5.强化与行业高度粘合的气象传媒服务

气象与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关系,如农业、能源、商业流通及交通物流业、电力、医疗健康、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受气象影响。气象传媒服务应大力强化与各行业的融合,提供更具针对性、更专业的订制化服务。以商业流通及交通物流行业为例,其对天气气候条件变化的敏感性非常高。目前我国气象传媒服务对于交通气象已经给予高度关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上均有不同形式的交通气象服务。但服务的精细化、针对性仍然有所欠缺,与相关行业的粘合性并不高。随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体化交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北京市“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道路交通畅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等项目的陆续实施运行,通过与商业流通及交通物流行业企业积极探讨合作方式,该方面的服务将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6.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

人才是决定事业兴衰的关键和核心。要发展气象传媒服务商业化,就需要为培养、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创造环境。除了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外,气象传媒企业更需要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了解市场、善于营销的职业经营管理人才,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按市场规律办事。

参考文献:

[1]郑文清.我国气象服务的商业化策略研究.江苏商论,2007(12)

[2]王玉洁,胡文超,雒福佐.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干旱气象,2012(3)

[3]朱宝峰.气象影视广告优劣势及其对营销的影响分析.吉林气象,2004(2)

[4]管晶晶.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经营模式探析.视听界,2006(2)

[5]宋晓丹.我国气象经济发展困局的制度破解.经济问题探索,2013(4)

新媒体运营师职业分析范文第5篇

一、引 言

教学设计师作为一种新职业与行业日益得到关注,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角色、工作范畴、工作能力及要求、培养目标与方案等方面均有研究。美国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s 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于2001年提出23项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为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要求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学设计师面临的任务是整体的,需要的是教学设计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何将在校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设计与开发理念,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即BAG法)对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为高校教学设计师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工学结合一体化

工学结合一体化是指工作和学习的一体化,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的关联性。[1]

2. 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又称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2]

3. BAG法

BAG法(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的缩写)也称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是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开发的课程开发方法。[3]它是在“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对工作进行的整体化分析。[4]BAG法的实施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工作分析准备、工作分析实施以及分析过程的记录和成果评价。[5]

(二)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内研究现状

查阅文献了解到,国内针对教学设计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研究,在《教学设计师:如何在高校中培养》[6],以及《教学设计师发展研究》[7]中都针对教学设计师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提出我国教学设计师在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

二是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及其资格认证研究,在《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及其资格认证研究》[8]一文中侧重介绍美国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角色与岗位职责,为我国教学设计师资格认证提供启示。

三是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素质结构与职能要求研究,在《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与素质结构探究》[9]一文中概括了教学设计师的三大工作范畴并提出两方面素质结构体系,在《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10]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师的五方面职能要求。

2. 国外研究现状

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业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分别于1986年和2001年提出教学设计能力标准,[11]如表1所示,为从事教学设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行为参考。

《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12]一书提供了大量专家工作实例和设计的产品,为新手教学设计者提供了一个结合实际的经验基础和有益的启示。《掌握教学设计流程》[13]一书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实务丛书”之一,编著者参考Richey,Fields,Foxon的著作《教学设计能力:标准》(第3版),将教学设计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重要职位,提出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成为众多企业教学设计师的工作手册。文中还提出影响教学设计师未来工作的六种宏观趋势和八种微观趋势,为教学设计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导。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国内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较多局限在教育类公司或企业,且大多数从事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较少从事管理层面工作;而国外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宽泛而灵活,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部门的教学设计师结合自身工作实例为从事教学设计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大量工作经验和启示。此外,从文献调研中也可以发现,国内对于教学设计师的研究也从借鉴和参考国外的研究逐步走向应用实践的思考,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高校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提供了实践参考,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现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课程仍然以学科为导向而设置,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脱节。无独有偶,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职业教育与真实的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由此德国不莱梅大学职业教育家劳耐尔(FelixRauner)提出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BAG法应运而生。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运用BAG课程开发法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如《基于BAG分析法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4]、《基于BAG课程开发法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5]、《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16]等。但从文献查阅情况来看,目前尚未有运用BAG法分析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业的研究案例。教学设计师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向之一,有必要通过科学使用BAG法对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教学设计师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三、教学设计师典型任务分析过程

按照BAG法实施过程的三部分要求,即工作分析准备、工作分析实施以及分析过程的记录和成果评价,对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一)工作分析准备

1. 选择合适的岗位

教学设计师这一行业目前较多集中在教育培训机构。本研究选用的对象是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选择的原因有三,一是该公司有明确的教学设计师招聘信息;二是该公司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发展速度较快,工作影响力较显著;三是本研究团队与该公司的负责人及教学设计师沟通较多,能为调查和访谈提供便利。

2. 成立工作小组

成立四人工作小组,其中两名是该公司的教学设计师,两名是高校教师。

3. 制定工作分析记录表与访谈提纲

记录内容包括七项内容,即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具与器材、对工作对象的要求。访谈提纲包括四方面内容,即简述工作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分享工作案例。

(二)工作分析实施

工作分析计划确定以后,和公司取得联系,按照准备好的“工作分析要点记录表”及访谈提纲开展调研。

(三)工作任务分析的记录与成果评价

在调研结束之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所谓实践专家,是指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可以是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和基层部门负责人。[7]本研究的实践专家是部门主管,属于基层部门负责人。在讨论会上,实践专家为每一阶段举出三到四个实际从事过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实例,相互讨论与分析,提出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雏形。

四、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

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都需要若干种能力。本研究以《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一文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以《掌握教学设计流程》一书中提到的六种宏观趋势以及八种微观趋势为方向指导,参考IBSTPI(2000)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共23条)中的表述,结合教学设计工作流程及每项工作任务的特点,对上述分析过程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雏形加以细化,给出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名称,并对每项工作任务及其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如下。

(一)撰写教学设计方案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在开始一个新的项目之前,教学设计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并引导用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分析用户的特点,帮助用户进一步明确学习需求,陈述总体目标及教学活动总体想法,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多个预期方案,并对项目经费及时间作预算与评估,以上内容以书面方式列入项目计划中,形成教学设计项目方案。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能以视觉、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有效沟通;能开展市场调研,进行需求评估;能描述目标群体的特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要求教学设计者更新并提升自身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3、6、9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与学科专家、用户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学习需求,细化具体目标,界定教学内容,设计并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实施策略,制订形成性评价方案,提供测验工具与方法,提出实施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监控学习者学习的情况。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能设计课程或教学;设计能反映学习者个人和团体多样性的教学;能选择并使用多种技术来确定教学内容;能分析环境特征;能在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和策略之前,对环境因素加以思考和研究。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7、8、10、12、17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三)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脚本文件,包括每一页的格式、程序、媒体要求和技术说明,监控脚本文件的开放,确保教学材料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和特点要求,确保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相一致,确保教学材料与学习成果、内容顺序相一致,确保与教学策略一致。编写教学指南、培训指南和其他支持性材料。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分析现有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选用多种技术对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界定和排序,开发教学材料。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1、14、16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四)教学过程评价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在形成性评价的检验中,收集关于教学材料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的能力的信息,收集有关学习者达到学习成果的程度的信息,检验学习目标和测验是否清晰,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根据信息对所涉及的设计环节进行修改。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评估教学及其效果的能力。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8条的内容,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五)教学资源评价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设计者与小组成员一起工作,检验教学材料是否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学习目标和测验是否清晰,教学材料是否像计划中的那样被使用。检验教学材料监控测验工具的开发,保证与测验要求一致。向学习者讲解教学材料,并且为进一步的完善提出建议。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选择或修改现有的教学材料,确保教学产品和方案的有效实施。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5、23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六)快速原型课程开发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确定之后,为快速检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其开发的必要性,需运用快速原型法将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形成性评价这几个阶段的工作同时进行,用快速、反复循环的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修改,以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避免开发过程中的巨大浪费。在此过程中,教学设计师需要与学科专家和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发现课程设计中的不足和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改进和解决。用快速原型法开发出的课程通过修正达到教学目标后,可以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入课程开发过程。在开发过程中,教学设计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需要负责组织安排好脚本设计、脚本审核以及负责教学教务的工作人员对后期开发进行跟踪。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能把最新的研究和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实践中,能将基础研究技能应用于教学设计项目中,能选择、修改或创建与项目相适应的设计与开发模式。除此之外,此环节也要求教学设计师不仅需要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还需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2、4、13条的内容,均属于“高级能力”级别。

(七)教学管理与培训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专家型教学设计师已经学会去预见设计中存在的文化与技术冲突,他们知道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克服各种障碍。他们也懂得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员,教学设计过程应当包含设计者、用户、学习者和小组成员的“文化性知识 ”的分享。因此专家型教学设计师在工作中承担计划和管理教学设计项目工作,并对新手教学设计师进行相关培训。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计划并管理教学设计项目,能确定并解决工作环境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促进同一个设计项目中参与者之间的协作,把商业技能应用于教学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管理系统。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5、19、20、 21、22条的内容,均属于“高级能力”级别。

以上七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不是由教学设计五个阶段的任务类型来划分的,而是由任务的复杂水平来划分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教学设计工作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因此设计者与使用者以及设计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便很重要,教学设计师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需具备的。

综合以上描述,根据工作任务难易程度提出职业发展阶段以及职业资格等级的建议,将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予以归纳,如表2所示。

五、总结与反思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师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职业与行业,对其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习者了解职业特点与工作过程,有助于设计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设计师课程。

根据工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思想和理论,采用BAG法分析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是开发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的初始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根据每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以行动为导向,将实际工作过程与在校学习过程相结合,设置相应的学习课程,称之为“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通过“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逐步完善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从而真正落实教学设计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2] [4]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5]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李文超,吴瑗,汪琼.教学设计师:如何在高校中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78~82.

[7] 卞丽娟.教学设计师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8] 郭雨,桑新民.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及其资格认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24~27.

[9] 汪基德,张刚阳,梁萌.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与素质结构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7~20.

[10] 周元春,张丹妮.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2):34~36.

[11] Richey,R.,Fields,D.,and Foxon,M..Instructional Design Competencies: The Standards(3rd ed.)[Z].Syracuse,NY:ERIC Clearing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2001.

[12] Katherine Cennamo,Debby Kalk.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M].蔡敏,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李洁,李元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 孙兵.基于BAG分析法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