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篮球意识;青少年运动员;构成要素;培养途径
一、篮球意识的概念
篮球意识是指在实际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通过自身的感知、感受和表象等抽象形式,加之长时间的专项经验积累,所表现出的一种合理利用自身条件和所学技战术的思维认知活动。是篮球运动员对比赛规律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所以从广义上说,是运动员对篮球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把篮球意识理解为:运动员通过专项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
二、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篮球意识,在此我们来了解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1.技术的目的性。2.行动的预见性。3.判断的准确性。4.行动的应变性。5.动作的隐蔽性。6.行动的合理性。7.配合的整体性。因此篮球意识的培养,应从上述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三、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
下面我们在此着重探讨培养篮球意识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进行直观性教学 多观摩高水准比赛
为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可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性资料进行分析讲解。在方式上,则可让学生们参与讨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分析商讨中求共识。另外还要多观摩高水准比赛,这样对运动员自身篮球意识提高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观看比赛时,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应用和协调配合等,学习他们的特长,观察他们的良好篮球意识,其中包括进攻意识、防守意识、策应意识、传球意识等。要反复推敲、摸索,将他们的良好意识转化为自己的有用知识。另外,还可采取临场观摩的形式。
(二)关注视野训练 提高观察力
加强视野训练,对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只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进行正确的观察与判断。在篮球比赛中,比赛瞬息万变,绝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员主要用眼睛的余光来观察场上的变化,捕捉战机,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应变;所以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视野训练,具体可用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来培养学生的余光观察能力。观察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
(三)加强理论学习 拓宽知识结构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篮球运动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想较快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没有较为丰富的篮球理论知识,没有对篮球运动较为深刻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要注重对篮球运动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强运动员的理解力。因为掌握和丰富理论知识及熟悉专项运动规律,有助于形成篮球意识的智力结构。运动员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学习理论知识,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本质特点、技战术方法和要求等。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科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如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裁判法、辩证法等,以增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篮球运动的规律认识的深刻度,对战术理解的透彻度,近而在比赛中加以正确应用(战术)。教练员要引导篮球运动员多加强实践,以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并不断总结,达到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和巩固提高技战术水平的目的。
(四)强化技术教学与训练 渗透篮球意识
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是在技、战术训练下而逐步形成的。教练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让运动员参加激烈的实战比赛,掌握对抗技能以充分培养战术意识。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不仅要有正确的讲解、示范、更要讲明动作运用的目的性,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规律,使学生明白所掌握技术具体如何运用。使他们在练习中做到“练中想、想中练”想练结合,不断获得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思维和技战术意识不断提高。总之,篮球意识是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技战术的发展过程中,篮球意识也会得到培养与发展。
(五)加强心理训练 提高篮球意识
篮球赛场上气氛激烈,对抗性强,时机瞬息万变,能够冷静判断、细致分析,并作出适当抉择,这要以良好的篮球意识为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认知训练、意志训练和心理调整训练等心理辅助训练,可为篮球意识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这些心理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感知觉的反应速度。而知觉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有效促进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篮球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需要运动员与教练员共同不懈的努力。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积极培养他们的篮球意识,为他们今后在篮球运动上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师体育系 篮球教学 普修课 改革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从体育教学法角度,研究现今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理论,旨在篮球教学中全面、有效地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师范素质,完善高师体育教学改革内容,为我国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
2 分析讨论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近三十年中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理论上,没有一部具有我国特点的关于篮球教学的理论专著;教学上,无论是体育院系,还是中、小学,都是参照甚至模仿前苏联,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需要。至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导思想的提出,体育教学实践与理论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师范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提出,高师体育系原有的篮球教学在其教学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已明显跟不上时展的要求,集中反映在学生师范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差。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转变思想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篮球教学目标是篮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联系。传统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注重技、战术的教学目标已与当今时展不相适应。建立与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了解篮球运动发展概况。②掌握篮球重点技术动作的正确示范、分析和教学训练方法。③掌握篮球主要攻/防基础配合及战术的路线设计和移动原则及其教学训练手段。④掌握篮球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具有相当于国家二、三级裁判的水平。⑤掌握中小学生篮球队的教练员工作方法及选材、训练方法。⑥了解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本科研方法。
2.2 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篮球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既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及其搭配,又要突出重点抓住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给予足够的时间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好。对于只要求学生作一般性了解的内容则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课前提示与布置,让学生自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似可将篮球教学内容确定为:
2.2.1 理论部分
2.2.1.1 篮球运动发展概述
①篮球运动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②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简况。
③篮球运动的价值和作用。
2.2.1.2 篮球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①篮球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
②篮球技术的分类及各类技术的特点和结构、运用。
③篮球技术的基本教学和训练方法。
2.2.1.3 篮球战术基本理论知识
①篮球战术的定义。
②篮球战术的分类及其特点和结构。
③组织战术配合的要素。
④篮球战术配合的基本教学训练方法。
2.2.1.4 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①场地设备、比赛通则、队员通则。
②主要违例及其罚则。
③主要犯规及其罚则。
④临场裁判员的分工与配合。
2.2.1.5 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①篮球竞赛的意义和种类。
②篮球竞赛的组织工作。
③篮球竞赛制度、编排方法及比赛成绩计算方法。
2.2.1.6 怎样做教练员
①对运动员思想、作风、心理教育和训练。
②怎样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
③教练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④中、小学篮球队的训练及选材。
2.2,1.7 了解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本科研方法。
2.2.2实践部分(见表)
2.3 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论范畴,是当代教学论体系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它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结合模式,但它又不是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当前篮球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系统学习”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陷入“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正错误,五巩固提高,六运用”的单一模式中,也就是人们常指责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当然,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的掌握和运用,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的掌握。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认识、记忆和复现所学技战术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学生很少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且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往。故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模式应从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创造性学习”,强调“民主性、合作性”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教学模式科学化。在篮球教学内容中,应抓住多种技术在动作结构、手法和步法上存在的共同性,对其最重点的、最基本的篮球技战术内容多采用系统学习或程序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并掌握;对一般的非主要的技战术内容则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性,采用范例教学和发现教学模式给予引导或提示。因此要求教师应熟悉和精通篮球教学理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2.4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我国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是以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进行的,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不例外,但具体实施上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忽视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教学训练能力;重达标而轻技评,重笔试而轻口试;很难反映出学生知识运用和能力发展的水平,而这正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核心,也是篮球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因此,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水平发展的程度,应体现出师范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力水平,故很有必要在其评价方法、内容和标准上进一步完善,对教学效果有一个客观的度量和评价。
3 结论
高师体育系篮球普修课教学应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师范素质的新型教师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必须确立新时期的篮球普修课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篮球运动具有的特性和教学课型的不同任务,优化课的结构,选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在身体、技术技能和心理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一、“自学―辅导”法概念
“自学―辅导”法是把自学和教师辅导结合起来的教学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卢仲衡教授提出来的,他运用了有关学习的九条心理学原则,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设计了教学实验,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智能,研究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教学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学习,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大大提升,摒弃了教师单向传授的弊端,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发展,“自学―辅导”式教学越来越多得运用到各项教学中。在篮球基础配合教学中,要做一定的引导和提示,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内容、要求,教师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并从直观教学出发,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学生按教师提供的图片或者视频分组练习、相互探讨,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中对集体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疑问进行点拨、解答。继续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会对本次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的配合完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场上应变的能力。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在篮球基础战术配合运用可行性分析
1.符合教育规律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在自学阶段实施了引导、提示环节,运用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形象生动得展示了本次课所学习的基础战术内容,但不会完整讲解示范战术内容和重难点,而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摸索,最后由教师辅导解惑,引导启发学生,突破本次课的重难点,由死板的记住战术内容转化为灵活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自学―辅导”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
2.符合篮球基础战术配合特点
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配合的步骤,而且要对配合的路线和变化以及发动时机进行应变、分析、处理,最后在场上做出正确的行动。“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直观、自学、组间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自行解决问题,以练习为中心,教师从旁辅助,最后教师总结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使学生变为练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更快的掌握篮球战术的基础配合。
三、实验分析
以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普高班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分四个班,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二个班,教学实验组32人,对照组34人。实验的分组及条件力求均等。在实验中控制了三个因素: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数均相同。经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实践考核成绩的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都选择篮球基础战术配合中的掩护与防掩护、突分与防突分4个内容。根据统计得知,在第一轮战术基础配合教学实验中,实验组进攻运用配合398次,防守配合276次;对照组分别是256次和183次。在第二轮实验中,实验组进攻运用配合374次,防守配合261次;对照组分别是308次和175次。结果显示,运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对学生掌握篮球基础战术配合效果更佳。
经过两轮实验后,分别对两个组学生进行三项进攻、防守测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组学生在进攻和防守配合评分成绩都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
2.运用情况分析
经统计得出,实验组学生全队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总频数,合理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全队运用配合的平均分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值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学生运用基础配合的时机和能力越合理,战术的质量和效果越好,学生的战术意识得到了提高。
3.理论知识掌握的分析
实验中,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两轮测试,实验组理论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两轮经t检验的P
四、结论
关键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高校体育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项目,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篮球运动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四大球技运动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篮球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问题,给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篮球教学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对篮球学习的激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存在严重轻理论、重实践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长过少,篮球课堂中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教学实践方面。通过对各大高校篮球教学的调查研究,高校篮球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流程主要表现为:篮球运动技能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包括运球、投篮、上篮等,之后就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通过这种教学流程,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由于理论教学缺失,导致很多学生能够掌握篮球基本技巧,但对于防守技巧、运动受伤怎样处理、篮球战术等知识知之甚少,这对于学生篮球全面素养的培养不利。另外,很多本身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这种流程下,很少能够接触篮球,参与度较低,影响整体的篮球教学效率。
1.2教学缺乏娱乐性,学生兴趣不高
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高校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帮助学生缓解学业上的压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更加重视篮球技术、运动能力的培养,篮球运动本身的娱乐性得不到发挥。从运动类型上,篮球运动是一项群体性的运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帮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释放压力。由于学生本身兴趣、身体等都存在个体性差异,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下,对篮球感兴趣、擅长的学生经常组织在一起打友谊赛、对抗训练等,但不擅长篮球的学生往往不会选择篮球运动。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学生篮球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篮球运动教学的运用与推广。
1.3缺乏完善的篮球教学考核体系
目前,我够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形式上过于枯燥,在课程考核体系上更是单一。通常来说,很多高校篮球教学考核以技术考核为主。在考核项目中,学生可以选择投篮、上篮等动作,即使一些学校在考核方面加入了篮球理论考核,往往都是以开卷考试的形式,学生可以翻阅资料,这样的考核方式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学考核的真正效果。
2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篮球属于一种竞技性项目,是竞技体育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通过篮球教学,能够为我国篮球事业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尽管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不承担培养专业篮球运动员的责任,但其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篮球后备人才质量。第二,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科目,篮球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非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思想,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第三,作为一个体育大国,我国各项体育项目都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篮球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第四,在时展变化的过程中,科技与教学的融合不断加深,特别是教育行业,都面临这改革与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才能满足当代学生特点。篮球是我国一项重要体育项目,在国内发展几十年时间,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以及教育事业需求,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了消极问题,这就该教学创新提出了更大的紧迫感。
3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3.1创新高校篮球教学模式
高校篮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优秀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篮球教学,教师必须能够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为出发带你,注重篮球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篮球技术,同时也要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保证篮球教学的娱乐性,让学生能够在篮球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将篮球运动有效的推广起来。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的流程。在为学生演示篮球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投篮、运球等训练,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包括篮球战术、运动受伤后处理等,给予学生更加系统性的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知识。
3.2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篮球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手段是否丰富,是决定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体育教师在传授篮球知识过程中,必须对自身教学手段加以丰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篮球这项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篮球比赛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赛事的观看,包括NBA、CBA等,还可以在一边观看比赛,一边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包括一些脚步动作、运动规则以及战术技能。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对比赛的结果进行预测、对运动员的战术配合进行评价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角度去理解比赛,提升学生对篮球运动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篮球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模式,包括耐力训练、运球训练、投篮训练、上篮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进行参与,合理的调整教学的强度与难度,为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训练的机会,因材施教。
3.3建立完善的篮球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教学考核是任何一项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是保证教学措施得以发挥作用的最后检验环节,也是后续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参考。进一步完善高校篮球教学评价工作,体现篮球教学的价值。在构建新的教学考核体系过程中,必须能够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考核的严格程度,将其结合起来,体现教学改革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篮球运动技术作为评价的内容,对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抗训练中的综合表现等,都需要纳入到考核指标中。这样,才能综合的反映出教师的篮球教学水平,体现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优化篮球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更加积极的引导。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篮球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项目,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事业发展需要,也与学生发展格格不入。这就需要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从教学理论、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切实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提升篮球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晓东.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创新与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5,24(8):114-116.
[2]张光宇.互联网+时代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J].艺术品鉴,2016:202-203.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篮球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20-1.5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的对抗项目,在激烈的对抗中求胜。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任何技术的发挥,战术配合的实现,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篮球意识的培养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的重视,也成为我们教学与训练的研究重点。
一、篮球意识的概念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并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
二、篮球意识的作用
良好的个人篮球意识,能为比赛创造许多有效进攻的机会,能创造和抓住投篮的时机,传球时隐蔽、多变、及时、准确,使对方防不胜防,能根据对方的特点及其所处的位置和行动意图,及时作出判断,合理抢占位置,限制对方的行动,达到防守的目的。
三、篮球意识的形成规律
篮球意识的形成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律,是长时间、有计划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形成的,它是随着运动员篮球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产生,也随着篮球技战术的发展而提高。
四、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
观看比赛: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观察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应用和协调配合等,学习优秀运动员的特长,观察优秀运动员的良好篮球意识,其中包括观察运动员的进攻意识、防守意识、策应意识、传球意识等。反复推敲、摸索,将优秀运动员的良好意识转化为自己的有用知识。
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智能训练和拓宽知识结构。良好的篮球意识首先要具备相关的篮球专业知识,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技战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掌握基本技术为前提,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的经验。从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制定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有计划地安排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地让运动员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本质特点、技战术方法和要求等。通过多种形式让运动员消化理解,如布置作业、召开分析讨论会、课后总结、写训练日记等,使之变为运动员的自觉行动;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科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如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裁判法、辩证法等。
实战对抗性训练中培养正确的篮球意识:在运动比赛中实战训练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在比赛中场面气氛激烈,对抗性强,时机瞬息万变,能够冷静判断、细致分析场上形势,并作出适当的抉择,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为前提,篮球实战练习是最集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培养运动员篮球意识的重要手段,是与进攻性和防御性行动的博弈。运动员应该对对手的进攻和防御作出及时的反应与行动,并形成有针对性的战术意识。因此,教练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让运动员参加更激烈的实战比赛,掌握对抗技能以充分培养战术意识。
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训练有助于加强培养篮球意识:技术与战术是篮球比赛成功的关键,运用何种技术创造何种战术打法,在场上都是瞬息万变的,而培养战术形成的同时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例如:后卫进攻队员进行突分,篮下有高位中锋防守,那么必然会进行分球,射篮,那么这个时候其他队员就要意识到队友的意图,洞悉他的传球意图,才能做好整套的战术配合。再如:我们在观看NBA时,总能够看到队友传球空传灌篮的镜头,这一空传说明队友间的默契至关重要,需要队友能够及时地洞悉队友的传球意图和传球时间,一旦时间和意识领会出现偏差就会造成传球失误,因此在结合技巧战术的训练中,对培养运动员的良好篮球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心理训练:良好篮球意识的形成同时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冷静判断场上形势并作相应的判断都是以良好心理素质为前提,运动员在比赛中要通过大脑分析、判断、推理的积极思维过程形成的一种能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能力,是运动员心智能力的集中表现。篮球意识伴随着技战术的学习、提高而逐步形成,通过认知训练、意志训练,特别是比赛期的心理调整训练等一些心理辅助训练,可使运动员的心智能力得到尽快的改善和提高,为篮球意识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篮球意识需要我们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篮球意识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反应,外界因素只能刺激或激发篮球意识的提高,而不能触发篮球意识的产生,它需要运动员在瞬间转变已有的想法,这就对运动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说篮球意识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运动员与教练员共同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沈茂金.对篮球意识认知的初探[J].体育师友,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