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中国食品主要存在的问题
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假冒伪劣食品横行。许多不道德的商家为了减省成本,在制作食品意用劣质的原料来夺取利益,从不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考虑。再就是很多小商家对销量不好的产品大做文章,依靠大品牌的名声,生产出和品牌相似的包装,使消费者误导来购买他们的产品,从而来摄取利益提高自己的销量。例如,市场上的“六个核桃”饮品妇孺皆知,而有些商家却生产出“七个核桃”、“八个核桃”等假冒伪劣产品来糊弄消费者。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和正品很相似,但价格却比正品低很多,让消费者一眼很难分辨出来。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正品商家的企业信誉,同时也欺骗了消费者,让消费者的安全没有了保证。
滥用食品添加剂。如今,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越来越大,食品添加剂可以避免食物变质,使食品的保质期延长。正常的使用量,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威胁,若超量使用,或使用不当时会产生毒性,然而那些不道德的商家却在人的食品中添加不能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苏丹红、瘦肉精等,这种违法的行为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几年的新闻食品安全爆料总少不了添加剂的超标,食品添加在食品安全上已成为被重视的问题。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人,现如今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在渐渐的发展起来了,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终究还较短,随着不断地发展,它的自身缺陷也渐渐呈现出来了。中小企业在建立的历程中,不能和大企业相提并论,由于发起人对法律意识的淡薄,没有办法对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安排,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就不能完全施行设立时的义务,使企业刚建立就存在着许多的法律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的解决对策
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是加强食品检测。食品安全问题上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食品检测工作没有做到位。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就是加强食品检测。食品卫生指标在慢慢降低,因此检测技术水平要求要更高。面临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测技术应逐步迈向社会化,设立科学的食品检测体系并加强我国的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更进一步的保障食品安全,可以理顺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这样食品安全问题会减少一些。加强食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制作全过程的控制,科学制作食品安全标准原则,逐步实现食品安全体系。让农民多种植无公害绿色食品,成立统一标准的食品认证体系。严抓使用劣质原料,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等。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40-02
食品安全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相关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最新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品安全也逐渐成为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
一、切实保障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俗语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切实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宏观上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微观上它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高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数多而固定、就餐时间集中的特点,由于人群高度集中,他们的饮食安全极易受到威胁[2]。再加上整个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背景,诸如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药养黄鳝等事件的频频曝光。可以说,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确保大学生安全用餐、放心消费、吃得卫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卫生状况是关系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多高校食堂卫生条件问题严重,一是餐具卫生不容乐观,校园食堂的餐具使用周期过长,清洗不彻底,不少餐具附着有明显污垢或油渍,此外,消毒设备陈旧,消毒不按程序进行;二是食堂操作间的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厨具清洗频率低;三是隔夜食品问题,在夏暑蚊虫滋生时节,不少食堂为节省成本,售卖隔夜食品,严重影响了师生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将来,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健康成长。学校食物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应该也不能被忽视,全国集体食物中毒的案例仍时有报道,现就高校中存在的食物卫生安全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加工条件粗陋,缺少应配置的卫生设备
有些高校对食堂的经费投入严重缺少,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不太配套。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要求”[3]。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于在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都新建或扩建了学生食堂,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厅都装修得非常好,但不少食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不配套、设备陈旧的问题。致使食堂缺少必要的设备和食物维护的方法,直接导致了食物安全风险要素的增加。
(二)承包食堂食物卫生安全风险多
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造中食堂卫生处置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及时的研讨以及处置,导致一些因为原则不严、责任不明和自身处置水平低等缘由构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4章食品生产经营的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4]。
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多数学校的后勤服务面临很大的压力,后勤社会化也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健全相应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三)食物卫生安全处置水平低
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缺少必要的处置和检查、完善的处置原则以及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法。另外一些高校对此类问题处置不够及时而且力度不够,他们利用服务公司、校办公室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来处置,会造成食堂卫生处置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这些食堂将剩余食物在室温下存放后又直接食用,生、熟食物容器、区域和加工东西没有分隔和差异符号。
(四)从业人员广泛缺少卫生安全意识,卫生操作习气不良
食物加工人员缺少卫生意识和不良操作习气是构成食物污染和导致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缘由之一。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任、未经练习就从事食物生产经营的人员,因而对食物卫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其卫生操作的习惯也令人担忧。
(五)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高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食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多数是那些只参加过个别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的学员或临时工,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这些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知识匮乏,在加工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存在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5]。
(六)有些区域监督处置缺少应有的力度
由于高校处置的特殊性,有些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监督不够,把关不严,对尚未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也发放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致使食堂卫生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三、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就应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96-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也开始突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还需要有关人员及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析。
2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来看:首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有所提高,政府和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有关部门根据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餐桌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和管理。从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食品质量合格率仅仅只有89%,但是截止前年,我国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可以说明食品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此外,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出现的食物中毒现象已经有所好转,食品中毒人数也出现了锐减,这也说明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目前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存在,以及企业在食品安全保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安全意识问题不足。
3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不足
虽然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消费过程中也会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但是就具体来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依然缺乏,认识程度依然不足,导致消费者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区分食品是否安全[3]。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会特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也不会重视食品的营养问题,而是受广告促销影响来进行食品的购买。这种现象很容易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3.2部分企业诚信缺失
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来看,食品生产相关企业在职业道德上以及诚信方面的缺失是重要原因。食品企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大量生产廉价食品,并在其中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因此容易引发规模不一的食品中毒事件,引起社会的恐慌。
3.3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获取高额的经济盈利,因此,要避免出現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但是从当前我国食品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食品监管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目前我国食品监管的体制还存在较多不足。尤其在制度上,过去存在多头管理的缺陷[4]。多头管理会导致食品管理的权限较为分散,导致各个部门无法看清自己的管理职责,最后出现各部门和人员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管理力度不足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的问题。2015年以来,部分市县组建了“多合一”的市场监管局,这虽然有利于整合行政执法力量,精简机构,减少多头管理的缺陷。但是却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是因为专业执法人员会分散到其他部门,二是由于政出多门,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次,就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制建设来看,我国目前设立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较多漏洞,因此给了不法企业和个人以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
3.4食品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诚信和道德方面的缺失是导致出现大量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食品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也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者的生产水平不高会直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工程控制和监管不够严格,那么就会引发各种食品生产污染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我们经常说的微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等,就是生产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出现的污染问题。食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会对食品进行原材料的收集、加工和运输处理,生产时间过长会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继而出现各种病菌和毒菌,从而引发人体的各种疾病。化学性污染也是如此,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化学物品残留对人体会造成直接的伤害;第二,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也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受本企业的经济能力影响,部分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设备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包装技术不合理、冷藏措施不到位等,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4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4.1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推广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推广,重点在于指导消费者应该如何进行食品的筛选,以及曝光市场上的有害食品。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够在食品消费过程中掌握方向和方法,避免受广告商和促销活动的影响,因小失大,形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4.2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不足是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要从企业自身问题着手,强化企业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规范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行为,提高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安全性。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重视食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生产过程中因为技术操作不当以及设备落后等原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本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4.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制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监管,加大法律监管力度:首先,要求政府能够完善技术性法规,即对食品安全技术检测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会让市场准入机制,從市场源头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其次,要求能够健全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各个地区在食品监管方面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各地的特殊实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确保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最后,要求加强国际食品安全问题法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需要特殊对待。
4.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还要求政府能够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首先要求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明确监管目标和监管职责,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缝隙。要求政府能够建立健全奖励和惩处制度,使各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能够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食品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求能够加强对市场准入机制和召回制度的重视,不仅要保证食品进入市场前的质量问题,还要求保证能够顺利回收出现问题的食品,禁止问题食品进一步在市场中流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5结语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毒生姜、瘦肉精、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担忧,虽然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是食品安全事故却依然频繁发生。
如何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王婉琼研究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1]。文献2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提出相关建议[2]。文献3从全民参政的视角论述了社会参与力量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3]。通过分析国外先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提出建议。美国拥有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得最好国家之一[4-6]。因此,结合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体系,分析我国国内监管的不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问题与国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中食源性疾病在疾病中的比率相当高,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减少,以及医疗相关费用的增加,据统计,仅2012年由于食源性疾病造成的医疗成本就已经占到整个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0%,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了社会生产率的提升。其次,对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2009年中日的“毒饺子”事件就引发了中日食品安全总局交涉的外交风波,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国内食品业的发展也因为食品问题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如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造成中国牛奶产量一段时间内骤降。第三,对国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死亡的首因。
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事,从2005年孔雀石绿”事件开始算起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2006年苏丹红鸭蛋事件、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毒奶、2005年至2011年皮革奶事件、2010年地沟油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和塑化剂超标事件、2013年硫磺熏制“毒生姜”事件和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事件、2014年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事件等等。近两年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及曝光更是层出不穷,2015年WHO“红肉致癌”报告、“金箔入酒”、“毒豆芽”案件、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事件、含大量丙烯酰胺的黑糖食品事件引发热议,而市面90%五常大米掺假事件曝光更是让食品安全问题饱受争议,2016年毒疫苗事件等等让人民对食品安全的现状堪忧。主食副食、鱼肉蔬菜,吃喝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被爆出各种安全问题。为此,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将食品安全问题一共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食品质量不过关,另一类是食品出厂是质量合格,由于运输过程中或者储存方式不当导致食品质量不过关,最后一类是,有些无良的商家明知道商品质量不过关,为了追求利润刻意销售不合格食品。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食品不合格,一旦检查出食品问题,一律追寻食品问题根源,并召回所有不合格的产品。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食品不合格分别采用不同的惩罚措施:“生产”问题导致的不合格类型采用停止生产,惩罚、关停企业流水线;“仓储”问题导致的不合格类型采用找出问题根源,处罚并整改仓储;“道德”问题导致的食品不合格,违法人员一律依法处置。
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在2007年以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架构存在着责权不明确等问题,造成食品方面监管出现很多问题。2007年以后,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开始重视,并出台一些列法律法规。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2009年,废止《食品卫生法》同时颁布《食品安全法》。2015年,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先转,颁布新《食品安全法》。童年颁布《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主要原因
从经济管理学角度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陷入困境的原因错综复杂,归根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市场不足
①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销售渠道复杂,中间商过多。导致食品价格差异较大,消费者对食品的价格信息了解不足。二是指
有关食品安全方面在食品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等,消费者在购买并消费食品之前通常是无法了解食品质量的,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了解不多,处于劣势地位,销售商在食品交易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食品的生产销售信息及食品安全方面信息掌握全面。
②食品安全社会力量参与不够。食品安全缺乏社会方面力量的参与监管,社会力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参与。但是,当前社会中,行业协会力量不足,新闻媒体曝光不到位,消费者参与意识不够。
③食品质量安全具有外部性特性。消费者进行商品购买时容易被食品的外表和经济方面的销售手段所蒙蔽,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来看,外表优质的食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是食品质量问题却很难通过食品外部特性进行检测。因此,销售商通常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学特性进行销售,导致消费者很容易受到食品外部特性的误导,从而购买到质量不过关的食品。
2.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政府不足
①食品安全法律支撑不足。国内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较少,尚未制定针对食品摊贩、加工作坊等方面的管理方法,食品安全方面指标不合理,覆盖面不足,造成有关部门执行监督行为时无法可依。
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还只是停留在以初层次的管理规定,以法律形式规定食品安全监管的较少。监督机构部门分工权责划分不明确,主要管理制度以地方政府出台管理办法,部门之间出现相互牵制、推卸责任、互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食品安全管理紊乱。
③监管资源设置不合理。首先,国内关于食品监管的资源有限,质检设备和设施相对落后,质检人员匮乏,质检队伍人员培训不能正常进行。其次,我国食品监管覆盖面不足,通常是某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才进行食品安全监督。
四、食品安全监管改善对策
纵观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督法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食品监管体系较为完备,部门权责划分明确;立法宏观全面,微观精细;侵权惩罚措施强硬,一旦发现有食品安全的侵权行为,予以该企业高昂的惩罚金额,使企业所承受的惩罚远高于生产不安全食品所带来的收益,更可能因此导致企业破产;利用公众和第三方社会机构监督,政府大力推行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食品监管,利用民众进行监督,实现全民监督可以减少政府监督成本,并使监督效率显著。所以,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给出相关建议。
第一,以风险分类为基础,科学化监管。
第二,以风险监测为支撑,使监管具有前瞻性。
第三,以专项整治为手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监管体系。
第四,加大惩罚力度,追究监管责任。
第五,全面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质,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第六,大力培养食品监管人员,建立完善的人员培养体系。
第七,完备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使食品监管部门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李向安.论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的经验借鉴[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23-24.
关键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展
近年来,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越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有转基因食品,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入手。
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种,感官评定、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分析。其中,感官评定是一种古老的方式,最主要依赖的是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具有一系列的缺点,比如耗时较长,准确度低,局限因素多,步骤繁缛,污染环境,等等。当今各种产业纷纷兴起,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目前来说,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分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原子荧光技术。
(1)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分析方法,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所忽视,其方便快捷,准确高效,污染力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使得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当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近红外光谱区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区域定义为780D2526nm的区域。NIR技术包含着丰富的物质信息,主要测定有机物和部分的无机物,其应用原理是不同的物质在近红外区域会有不同的吸收特征。
(2)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和挑战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方面,为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集生物酶技术、荧光光谱技术、辐射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该方法作为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免疫分析法检测食品的范围很大,包括水果、蔬菜、肉类、谷物类等,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3)原子荧光技术
原子荧光技术,其所具有的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的特点,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光源停止照射时,再次发射的过程也会立刻停止。其分为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
原子荧光技术,谱线简单、受外界干扰小,适用于非色散检测。食品安全中,测定汞和砷物质,都会用到该技术。
2 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展望
(一)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人工化,操作效率低下,主客观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出入。
在新时代的各项潮流引领下,食品安全检测将进入智能化,全面提升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将检测准确率扩大到最大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食品安全检测将登上一个新台阶。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很多限制性因素,同时提升了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我国的物质积累,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二)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
就单项技术说,技术中有优势,有劣势。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不仅可以发挥所长,也可以尽可能的规避所短。这并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有效发挥技术的综合功效,最大程度解决问题。
免疫分析法,作为集成性新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依旧存在问题,对其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例如,小分子农药不易合成,抗体的获得周期较长等等。在此后的研究中,如何增强抗体的稳定性,合成仿生抗体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抗体,等等,将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就目前来讲,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种差距将逐渐减小。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可设立学历门槛,对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人员要对学术有严谨的态度,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还与发达国家可以展开各种合作,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3 合理化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
国家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财政拨款,加大科技投入,成立专项研究小组,有针对性的解决技术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鱼类会将水中的Hg转化为甲基汞,该物质毒性大,迁移性更高。人们常说的汞中毒,其实大多数就是甲基汞中毒。甲基汞测定可采用GC,但是此方法的操作性比较差。
(二)增强监管机制
增强监管体制,是很有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众大,不可有任何的马虎。国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监管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研究行为和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制约性。(2)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审查,设立严苛的检测标准,同时设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形成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经营者一时的利欲熏心,研究者对学术的不作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等,都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了隐患。只有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下齐心,才能有效遏制问题。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技术腾飞的翅膀,虽然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解决。
在砷形态测定中,有两种检测方法HPLC-HGAFS和ICP-MS。ICP-MS有快速测定和极高的灵敏度,但是成本较高,修理费用昂贵,很难在常规分析中推广。因此,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探索新型检测方法,降低检测运行成本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四)设备及时更新
鉴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的操作性特点,检测设备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关乎检测的效率、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时间的周期性,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覆盖,设备是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在不断进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改造,都是所带来的变化,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 小结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一把锁。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障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工作于相关C构,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愿献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静,张敬轩,李挥,杨岚,吴春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酱油中7种防腐剂[J];食品科学;2011(14)
[2]陈智理,杨昌鹏,郭静婕;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