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商科类;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93-03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大力支持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这几年高职院校蓬勃发展,高职商科类作为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高职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商科类专业跟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它自身明显的特点,作为学校教育部门及管理者在面对如何提升商科类学生人才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上,必须以人为本,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高职商科类学生的特点

一般而言,商科对应于服务业,工科对应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的从业要求决定了高职商科类学生的共有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特点。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的调研及管理实践,可以归纳出高职商科大学生的四个特点。

1 性格外向,思想活跃

商科类学生性格外向,思维活跃,兼具文科生感性、理科生理性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有着很强的进取意识,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要争取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表现自己的价值。例如: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协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运动会等各种比赛。大多数学生能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也有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2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高职商科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更具有社会性。人际交往能力、服务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实践动手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商科类学生普遍自我感觉不强,他们一般沟通表达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往往更愿意接近社会,愿意与他人沟通,愿意交朋友。若能结交良师益友,有助于推动学生事业的提升、人脉的积累,形成互勉互利的积极局面。但也容易受其他学生影响,易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抱团现象。

3 专业归属感强,目标明确

根据对以往商科类毕业学生的就职趋向统计,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与专业一致或者相近的工作,显示出高度的专业归属感。在学校每年的转专业考试中,商科专业“只进不出”的现象也证实了商科专业的吸引力。

4 关注经济,对金钱敏感

由于专业的关系,商科类学生普遍关注国内外经济的发展,他们对金钱敏感,乐于勤工俭学,满足于自我锻炼、提高职业能力时的价值认同。当中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以解决生活所需,以至于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打工赚钱,也会造成学习精力外移现象。

高职商科学生虽然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但有些学生由于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加之一些高职学生因家庭贫困,思想负担重,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打工赚钱造成学习精力外移等,所有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

二、高职商科类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一般采用以岗位分工的模块化管理模式,以学生单一专业的纵向管理和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

1 以岗位分工的模块化管理模式

根据岗位分工,把团委、学生会、社团、就业指导等工作内容设置不同辅导员来分块管理。它的优点:辅导员各司其职,各有所长,各尽其能;它的缺点:工作性质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阶段性的工作,工作内容、时间不一致,如就业工作集中于5月份,奖助评比4月份完成,导致辅导员之间忙闲不均,不能有效利用资源统一调度,辅导员对学生了解程度不够,工作扁平化,对其他业务不熟悉。

2 以学生单一专业的纵向管理模式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落实到各位辅导员,分专业管理。它的优点:辅导员不但了解所在专业的学生,而且还了解所在学生的专业,并且能从大一带到大三,可建立牢固的学生管理关系;它的缺点: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不了解,每位学生辅导员各自为政,相互不交流,如果负责教师不在,其他教师无法及时接替,易延缓工作实效性。

3 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

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一般由一名辅导员带一个年级的学生,负责这个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对这个年级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模式。它的优点:工作统一、时间一致,管理对象共性多,管理者能易了解对本年级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它的缺点:分类不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局限于本年级段,管理对象更迭导致每年都需重新衔接与上一阶段的情况,在年级群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较重。

根据以上对商科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存在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很多时候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深陷于“处理事务”的漩涡中,而轻于“管理育人”,高职院校要突出强化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服务功能,避免只注重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而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心理、行为习惯进行深入的教育和耐心的服务。

三、高职商科类“纵横结合、校企共管”多元学生管理模式

我们提出“纵横结合、校企共管”多元管理新模式。此管理模式包含两个部分:纵横结合和校企共管。纵横结合,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工作实效,及时解决学生所需,规避部分管理出现真空现象。横到边,纵到底,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教育与指导、职业技能培养等任务,构建以专业模块为核心,各类学生社团为纽带,党支部为堡垒,思政辅导员为统领,“校中厂”为基地,企业文化为催化剂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纵横结合

(1)纵向管理:以专业为模块纵向设置,围绕国际贸易、营销和物流专业、企管和连锁专业等5个专业,纵向到底,设立管理单位,配备辅导员,设立党员组织,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分设工作职责,每个主体工作都有一位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和牵头人,其他辅导员作为协同人员,完成各自负责专业的工作任务。

(2)横向管理:以学生组织为纽带,以校园活动为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这里的横向指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辅导员为各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从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贫困补助、心理咨询、学业指导等方面,横向到边,全方位服务。从各个角度和层次了解各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机、行为趋向、愿景目标、道德修养等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 校企共管

(1)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组成以企业名称冠名的订单班,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校企员工互聘互兼,学校教师担任班主任及联络人,到学校规定的学生离校顶岗实习时间,该班学生就直接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和就业。共同实施顶岗实习,就业与顶岗联动,订单学生在预分配岗位上顶岗实习,毕业生直接在该岗位方向上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与指导,根据校企双方考核结果,共同确定顶岗实习成绩和发放企业上岗证书。企业通过订单班直接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心全意热爱自己的所学专业。例如:经济贸易学院近三年来共组织了十多个订单班,有歆达订单班、物美订单班、加利订单班和新和园订单班,共培养700多人,以2013年物美订单班为例,共22人,有14人还没毕业就提为课长,为物美培养了一大批中级管理人员。

(2)学生到校内企业实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和企业联姻,分别引入专业对口的公司。到目前为止,歆达、物美等在经济贸易学院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一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全真职业氛围,实现“教室”与“生产车间”融合。以经济贸易学院“物美超市”为例,连锁学生的实训就安排在超市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以真实的身份,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二是专业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的结合。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共同编写实训教材,专业任课教师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企业的实践考核融入到课程技能考核中。三是实现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融合。四是学生就是员工,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接受企业的工作安排,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学生实训课程即为上岗工作,缩短入职培训时间。

(3)企业高管来学校给学生培训。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授课,针对他们的个人经历及专业方向共同商讨授课内容,建立一整套系统性的课程资源,企业高管从社会需求以及提升专业务实能力上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结合自身经验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导向性、指导性和咨询,更多地指导学生进行多项实践活动。近三年来经济贸易学院邀请了十多名企业、行业的董事长、会长、总经理和人事总监来经济贸易学院讲座和交流,使学生在校就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

(4)企业员工到学校培训。学校把企业和行业协会引入学校,企业经理变身校内导师,校内教师变身企业管理人员,实现人才双向疏通,例如:浙江曼卡龙珠宝公司人才培训基地和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公司将企业职工入职、晋升培训等安排在经济贸易学院,充分利用经济贸易学院的场所与资源降低了员工培训的成本;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到企业的团队培训进而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道德教育,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职业意识观念和增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高职商科类学生校外实践是“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校外无法监管、安全无法保障、课程冲突等问题。经济贸易学院采用灵活的体制,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把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市场人脉带入学校,激发和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凝聚力,从而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雷渊,以就业为导向的重庆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分类指导管理模式构建[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5)

[2]刘桂娥,安娜,,按专业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9)

[3]钱汉珍,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张虹,刘旭光,周海燕,叶军,纵横结合,德智交融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7)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C9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了多个专业与学科,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首先我们药品了解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有能力、高素质以及有潜力的综合性人才。网络教学有利于促进现代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现代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管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对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掌握,这便要求管理人员会熟练地掌握电脑。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一、网络教学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整合特点

网络教学与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整合非常有必要,因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影响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除了了解工商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还要了解其特征。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采用网络教学有利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并且加强网络教学与工商管理专业之间的探讨,加强人才培养。另外,在网络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实际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清晰的呈现教学内容,分清重点与难点,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教学主体发生改变

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多个专业,而现代教学只用这一门专业概括了,这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利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改变了。网络教学会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提供了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工商管理专业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以要结合工商管理与网络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使用合理的网络教学方式。

二、网络教学整合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教学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并不是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过度地依赖网络,而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下面主要是网络整合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注意的问题。网络教学顺应了教学改革,与工商管理专业相结合。为高校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在此过程中,要适当并合理的利用网络教学,维护课堂纪律,促进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完善教学资源

目前而言,虽然各个高校已经完善了网络资源建设,改善了多媒体技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教学资源仍然比较缺乏,使得工商管理教学不能更具针对性,所以要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想要提高工商管理教学的效率,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目前高校多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2]。而进一步发展网络技术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让信息充分为人们共享,对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因为,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还有,网络连接的方式可以加深工商管理的内容,满足企业的要求。另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人才专业培养的重点,教师要充分地发挥网络技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习上来。

(二)对教学模式的设计

网络教学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网络罗教育对工商管理的冉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最终还是需要设计与匹配网络与工商管理专业之间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专业性、高素质、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主要是对两者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教学的目标,并将教学目标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3]。另外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要让网路哟教学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评价相结合,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也逐步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此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基于网络技术对两者进行整合,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学会人际交往,还需要学生掌握网络技术,了解最新的信息。总而言之,工商管理教学不仅要教还要强调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紧密结合互联网与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内容,促进专业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袁蔚.杨青.网络环境下的工商管理课程案例库交互设计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5):55.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结构 教学改革

2001年,经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和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在合校之初,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原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的学科与专业进行了整合与调整,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现有8个二级学院、11个系、1个教学部、2个中心,共22个教学单位,52个本科专业,省级名牌专业3个。陕西理工学院已经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工程教育类为主体,理、工、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强,教学质量高,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大学。但是,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挑战,面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改革趋势,审视我院学科分布与专业布局情况,迫切需要我们最大限度整合原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大力开发未来资源,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挖潜式改革推动合校后的深度融合,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唯有如此,才能将“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把陕西理工学院建成综合实力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好、特色鲜明、省内外知名的多科性大学”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理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

本文主要从围绕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问题,以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问题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

管理科学诞生于西方,并在19世纪末期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泰罗(Fredrick.W.Taylor)等人强调的是科学管理,其中心是以劳资合作取代劳资对抗、以科学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雇主的低成本要求与工人的高工资要求之间的平衡。而梅奥(Elton Mayo)等人则着重于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孔茨(Harold Koontz)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据孔茨统计,到1980年时已有11个学派,其中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这些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系统,但彼此之间也有交叉,例如卡斯特(Kast F.E.)既属于系统管理学派,又属于权变理论学派。如果再考虑到欧洲和日本的管理科学家的观点,可以认为目前国际管理科学界对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并未取得比较一致的共识。由于管理科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直到几年前才被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来对待,再加上管理科学本身又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经常游走于科学与艺术之间,所以我国学术界在其学科范围和学科结果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意见分歧。

然而,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的成思危先生, 在总结国际管理科学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及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的观点,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了公认。成思危先生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

其中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组合数学、数学规划、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例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及计量经济学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依据.最常使用的是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等。

2.管理科学的三个层次――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基础管理是管理中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决策学、管理史学等。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例如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它不但要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为基础,还要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管理科学的三个领域――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企业与事业单位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

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哲学、决策理论、组织理论等;管理方法则既包括预测、评价、优化等基本技术,也包括企业重建、战略制定、成本控制等基本方法,还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手段。企业管理包括我国各种各类企业的管理,大体上相当于国外的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事业单位管理则主要指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国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有所不同。宏观管理在我国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对国家及地方事务的管理,大体上对应于国外的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我国通常所说的政策研究则大体上对应于国外的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研究。

成思危先生关于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的论述,为我们进行管理学科建设和管理类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即我们应该围绕管理科学的三大基础,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围绕基础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设置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围绕特定的管理职能设置具体专业及或专业方向;围绕管理科学的基本领域对专业进行集成管理与合理布局。

二、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

1.陕西理工学院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2006年,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省、校级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作为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依托,完成了学科专业调整。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优势,建设名牌专业,完善专业管理机制,优化专业办学条件,积极稳妥地增设新专业等方法措施,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工程教育为主体,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格局。52个本科专业中,教师教育类11个,占21.15%;工程教育类21个,占40.38%。按授予学位类别分,工学21个,占40.38%;理学8个,占15.38%;文学7个,占13.46%;管理学8个,占15.38%;经济学2个,占3.85%;教育学3个,占5.77%;法学2个,占3.85%;历史学1个,占1.92%。彰显了学校“教师教育、工程教育为主体”的专业结构特色。

2.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分布情况

根据2005年12月陕西理工学院全校性学科调整的结果, 目前我校管理学科门类下共有工业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图书档案3个大类,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经济与法学学院和历史系等5个教学单位(见表1)。在这10个专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会计学专业创办已有10年,历史最短的要数物流管理专业2006年才开始招生,属于新办专业的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图书馆学等,毕业生尚未超过两届。在专业分布方面,大部分专业属于各院系自行创设,少数专业随着学科整合和院系调整进行了划转。例如图书馆学专业由信息管理系(合校之初成立,2005年已撤销)划归历史文化系(原文化传播系)、工商管理专业由管理系(原管理工程系)划到经济贸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由信息管理系划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表1 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分布情况

3.管理类各专业存在问题

根据2006年版《陕西理工学院本科培养计划》中的数据,整理分析后会发现若干问题。首先,除了学科基础课具有很大的重复性外,同属管理类的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率至少在30%以上,部分专业课程重复率甚至达50%以上。其次,单个院系在主办某一管理类专业的时,专业方向设置上与其他院系具有惊人的近似性(见表2)。如果按照“专业优先,方向居后”的原则,不难发现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成为重复建设的对象。可以断言,涉及管理类专业的各院系正在形成一个“相互追逐、重复建设”的怪圈。

表2 管理类本科专业与专业方向统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过前期努力,我校现有专业结构与布局总体上比较合理,符合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但是,在微观领域尚有重新调整和优化的空间,尤其是在管理学科领域尚存在着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团队难成的问题。如果任其照现状发展,不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工作,还会降低学校专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更会影响多个学科的协调发展。只有对管理类专业实现深度整合、合理规划,才能集中精力、科学发展。

三、实现管理类专业深度整合的基本策略

从2001年两校合并到目前为止,学校以合并组建为契机,按照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凝聚人心等措施,整合资源,已经基本实现两校的全面融合。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结合自身办学条件,适度增设新专业,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形成了教师教育和工程教育两个较大的专业群。尽管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按照学科结构定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教育、工程教育为主体,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适度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但是,由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涉及到院系组织变革、人力资源配置等较为复杂的系列问题,所以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看,目前不宜大面积的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可以就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逐学科推行渐进式改革。

要实现管理类专业深度整合,既要正视现实,又要照顾历史,还不能割裂学科的内在联系。在战略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专业剥离。即将所有管理类的10个专业统统从所在院(系)剥离,暂不考虑各院系的人事问题和规模问题。第二步,专业归并。即根据各个专业之间相关性的大小以及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对10个专业进行模糊归类。第三步,院系调整。主要是在专业归并的基础上,兼顾各院系的人事问题和规模问题,进行填平补齐,为老专业注入活力,为新专业预留空间。

大致有三种操作方案:

方案1:分别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个二级学院。可以考虑将管理系现有的5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贸系的3个专业(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贸易)、经法学院的2个专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文化系的1个专业(旅游管理)并入经济管理学院。将经法学院的2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历史文化系的1个专业(图书馆学)并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创办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等社会紧缺专业。历史文化系的1个专业(历史学)可以考虑与教育科学系的2个专业(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合并组建教育科学院。拆分与合并之后管理系、经贸系、经法学院和历史系均无专业遗漏。

方案2:分别成立工商管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个二级学院。

可以考虑将管理系现有的3个专业(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贸系的3个专业(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贸易)、经法学院的1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文化系的1个专业(旅游管理)并入工商管理学院。将管理系现有的2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法学院的1个专业(经济学)并入财经学院;将经法学院的2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历史文化系的1个专业(图书馆学)并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创办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等社会紧缺专业。历史文化系的1个专业(历史学)可以考虑与教育科学系的2个专业(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合并组建教育科学院。拆分与合并之后管理系、经贸系、经法学院和历史系均无专业遗漏。

方案3:成立管理学院,即将方案1和方案2中的二级学院合并处理。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没有间断过高等教育改革,但在不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目前,国家教育部推行的“质量工程”进行的如火如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体系的改变以及怎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质量等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教育教学改革要紧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在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陕西理工学院本科培养计划(2006版)[Z].2006.10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第4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及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源与性质

通过2008-2009年两年的专业调查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结合校企合作企业的意见,我们得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再依据职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需要,构造行动领域。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为导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学习领域和教学情境,从而形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参加全国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主要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

其专业基础课:企业管理方法、公关运作;其前置课程为:生产作业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仓储运输管理;其后续课程为:商务谈判、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有:熟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掌握员工招聘、配置、培训、考评的方法、掌握薪酬调查与薪酬设计、掌握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管理、掌握劳资关系管理;能力目标有: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正确进行员工岗位配置、编制培训计划并合理组织培训、设计绩效考评方案、设计工资、奖金、福利分配方案、起草和签订劳动合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素质目标有:依法管理的法制观念、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善于沟通与协调。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本文由收集整理学标准设计及学时安排(见表1)

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整个课程教学以上海法华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为背景,以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设置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并组织学生深入黄冈格林、伊梨、太子奶等企业观摩与训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确保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这门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工作过程为线、技能培养为重”的课堂教学观来组织进行的,是坚持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形成三位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导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仿真模拟、分组讨论、方案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为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送到黄冈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察,接触企业一线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真正做到将教室搬到企业、搬到车间,坚持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目标)。

(2)介绍背景资料(用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资料)。

(3)学生讨论与动手操作(根据工作流程来操作,主动探求知识)。

(4)教师演示及点评讲解(疑难解答、分析错误)。

(5)学生完善操作。

(6)检查、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4.《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依托的资源

(1)现已建成人力资源管理院级精品课程网站。

(2)黄冈格林制衣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3)与中国管理科学院开展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资源共享。

(4)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客座教授,企业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

5.《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保障设计

(1)条件保障:学校有符合要求的多媒体教室;现有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实训室可进行校内实训;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如黄冈格林制衣有限公司、黄商集团、成都心连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鸿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深圳铭兴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学校图书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报刊、书籍为学生提供了图书资料;与中国管理科学院共建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实现了资源共享;中国人力资源网与大型企业网站为为教学提供了网络资源。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是针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工商企业经济的一种管理,有工商企业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两个类别,这两个类别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其本质目的是一样的,那便是维持经济稳定。单纯就工商企业管理而言,其是一门艺术性的管理科学,主要是对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其涉及的层面主要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以及内部行为管理两个角度。文章中所指的工商管理也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探究其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推动实现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战略管理,企业的发展必然失去目标和方向,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实现创造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用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经济的稳步向前。工商管理部门对于经济市场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市场体系与企业、企业与行政部门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关市场经济的管理规制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稳定,避免较大波动,促进有序发展。只有积极正确地发挥好工商管理的引导作用,才能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变革。可以说,最佳的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向前的指路明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与竞争对手争夺销售市场的基本手段和法宝。

2.强化企业信用管理,能够显著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因而,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工商企业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建设诚信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题中之义。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障,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管理部门在运作过程中,可通过引导企业采用正确的经营方式和良性竞争手段,维护了市场经济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保证了商品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使得公共服务方面以消费者权益为中心,通过合法的手段打击违法行为,以此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要规范合理的秩序,需要企业发挥其重要作用,做到规范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市场不稳定的因素,消除不诚信、欺诈行为的根源,这样才能做到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整个市场经济平稳有序快速发展。

3.深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定位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借助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使得企业能够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对方向做出正确的定位。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其转型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自身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相应的引导,企业的发展则有可能会走许多弯路,严重时会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浪费,造成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情况,对国家的总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4.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第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率。一个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转促进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工商部门对企业之间的融合作用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企业相互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必须通过时刻关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向以及相关的政策消息,并将政策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整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出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二,工商管理部门具备维持市场运行以及保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责任。为了更好的保持市场的公平、公正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经济体系,一切的管理均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市场稳定的发展,同时消费者遇到问题,可采取有效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样,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得到双赢。第三,完善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沟通,以利于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公司更好发展。工商管理部门通过了合理的分配机制,将稀缺资源通过引导进入所需部门,从而达到了市场运行的有效性,总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企业要想获取自我发展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借助科学高效的工商企业管理措施,并不断创新工商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做强产业,进而在全面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余海.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8):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