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与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激励 课程建设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59
小学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进取”精神的重要课程。自从新课改以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的目标是让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思路,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同时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
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较多的教学手段是激励教学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鼓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精神激励等方法将小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潜力激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要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因为不同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看,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是受到了长期以来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小学生的能力方面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身是活动课,现在作为了一门独立的课程,由于不涉及到升学考试,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没有专业的活动课教师,很多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学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又兼顾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以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教学生怎样开拓自己的思维,导致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无所事事,依旧是自由活动。另外,部分小学的教师缺口较大,也没有能力去建设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队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量难以
保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是一门必修课,可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也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就使得这门课程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重视。同时,很多主科教师会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占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时间,用来辅导学生考试的内容或者进行考前复习,这样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也严重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本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量就有限,又被其他教师占用一部分,就大大地减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课时量,从而影响该课程的顺利进行。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在教授小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时刻谨记我国需要的是具备综合实力的人才。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率较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其实是很丰富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资源还是智力上的资源,都是促使该课程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其中,比较常见的资源有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教师以及家长的帮助以及网络上的诸多资源等。但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致使课程教学没有新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往往不会带学生做一些有难度或者有危险的项目;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会经常带孩子去参加实践活动。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也没有下工夫。
二、激励方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励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小学生处于思维发育的初级阶段,很多事情都需要教师或者家长去引导。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玩”中逐渐成长。比如在进行劳动技术方面的教学实践时,不仅要给小学生做好示范,还要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对小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及安全防护,当小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以后不去找解决的办法。教师的鼓励在小学生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会非常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这也决定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二)激励要注重方法、讲究效率
由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功能,因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可替代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实践课的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只要学生表现的良好,就给予一朵小红花。不要看这是一朵不起眼的小红花,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小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当看到一个同学得到小红花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会产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以争取拿到小红花。由此可见,激励要讲究方法,课堂教学中靠精神激励和竞争激烈的例子比较常见,也是比较有效的激励发放,只要教师抓住重点,适当激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三)激励要适时适度,科学评价学生
对于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激励,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创新,墨守成规已经不适合现代化教学了。教师要把握好激励的时机,在小学生最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激励,科学的评价能够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比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制作蝴蝶的标本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要鼓励小学生去图书馆或者通过家长的帮助在网上查找一些关于标本的制作和保管知识。当小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法成功制作成功时,给予鼓励,再接再厉;当有的小学生没有成功制作标本时,给予安慰,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并且帮助学生完成标本制作。激励手段是符合小学生生长规律的重要措施,要求教师把握好适时适度原则。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存在一些弊端,部分小学实践活动课还停留在“教师陪着学生玩”的阶段,因此,亟须进行教学改革。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我们要首先自己认清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然后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通过实践课能够养成爱科学、爱劳动、爱生活的新一代小学生。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手段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未来,真正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有财.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J].教师,2014(10).
[2]陈广富.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法[J].新课程:中,2011(1).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意志力培养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中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意志又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意志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一,意志影响着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小学生在进行认识活动(主要指学习活动)中难免会面临困难,这时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假如没有意志行动,那么小学生就不可能有认识活动,同样学习任务也就不能得以顺利完成。第二,意志能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小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意志坚强的学生则可以凭借意志力来控制这一不良情绪,从而使行为服从理智,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第三,意志对小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意志特点将成为其个性特征的一个方面,P于意志的名言有很多,比如:战国时期的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也有句名言:“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等,可见意志在人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小学生意志力培养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加强小学生的意志力培养更是时代的要求。
二、对小学生进行意志培养的措施
(一)从小着手,进行意志的培养
意志行动是有一定目的的行动,在实践过程中,要想使行动坚持下去,那么目的则一定要明确。在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实践来进行的。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对活动目的性的认识,从而为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提供帮助,这是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在进行道德信念和理想培养时,要从小抓起,不能有精神上的松懈,虽然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年纪尚幼,但他们此时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正在逐渐萌发,这个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所以,要从小着手对小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培养。在升入小学后,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来对他们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他们理性和感性认识的体验,比如参观活动、听寓言、故事等。另外,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儿童学习、工作的具体目的与国家长远目的的共同点,并以此将两者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开创出新的教育模式,既照顾了小学生在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赋予了教育新的意义。在对目的性进行培养时,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这样以来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是极好地锻炼和培养小学生意志力的手段。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人物可以从科学家、发明家、革命烈士、英雄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中选择,这些人物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而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具体,有着浓重的感彩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量,这些都是很好的榜样模范。除了这些还可以从优秀的学生中去选择,这样比较贴近生活、学习,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另外,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换言之,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因为,在学生心中教师是完美高大、知识渊博,甚至可以和“神”比拟,所以,要想培养好学生的意志力,教师一定要做出表率,充分发挥好教师榜样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意志力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日常培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找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的地方,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培养时要制定出几套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选出最为合适的一个。给他们布置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并在他们执行解决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使他们能够不畏困难,勇于挑战,从而使意志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小学生的意志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意志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严格,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授课内容则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既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又要有学生不感兴趣的,课后作业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最终意志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组织小学生参加劳动活动和体育活动。参加劳动可以让他们对劳动有个更深刻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耐劳性,锻炼他们的意志。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进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例如打球、赛跑等项目可以锻炼他们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及自制力等良好意志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意志品质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培养态度,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将相关培养措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工作,真正地提高他们的意志力,从而才能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6).
[2]邵明利.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5):76-77.
[3]叶升.小学生意志力培养方法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索,2001(10):78-79.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培养 情感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已经成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共识。当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几乎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成长起来的,基本上没有体验过挫折,也没有完善的情感素质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为此,在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他们逐渐有了评判是非的能力,逐渐有了朦胧的世界观。但是,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其世界观常常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就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丰富的正面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当今的小学生是新时代的小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他们聪明活泼,思维敏捷,非常容易接受能够打动他们心灵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丰富的正面情感引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会他们以爱心感动世界,用爱心对待他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情感素质就会逐步提高,他们从小就会懂得关爱父母、关爱他人,进而上升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情感。
在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正面材料,并将正面材料与小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潜移默化,慢慢影响他们的心灵。
1、认真体察家庭当中的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认真体察家庭当中的爱,引导学生共同体验父母长辈辛勤的工作和劳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出来。同时,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感恩活动,让小学生在感恩活动中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在课下,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不依赖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适合自己能力的体力劳动。将父母长辈作为引导学生情感素质发展的正面材料,不但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可以从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2、大力宣扬好人好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拾金不昧、关爱他人的好人好事。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宣扬这些好人好事,并将这些正面事例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热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即是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进行点评,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发言的同学。通过将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不但可以引发当事学生强烈的自豪感,而且很容易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仿效,引发群体效应,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使学生养成文明友善,乐于助人的优良习惯。
3、以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教师的修养上,体现在教师的知识水平上,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上。教师的魅力的展现不单是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还体现在教师以怎样的个性和修养感染学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动常常成为小学生模仿的对象,为了展现自己的魅力,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用知识和文化增加自己的魅力,从而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质。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素质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的情感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素质,提高他们自觉热爱祖国的素质,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小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正确理想。为了激发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思想感情不断深化,进而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质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质,是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课堂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懂道理,讲真情的情感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课堂知识与具体时间相脱节的现象。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课堂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知识,认识到课堂知识的内涵,只有认识到课堂知识的内涵,才能使自己的实践行动发自内心。其次,要努力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只有激发出小学生的情感,才能够使小学生真正投身于具体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做到课堂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小学生情感素质的目的。
三、小结
总之,小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一件相当复杂的教学活动,它不但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未来,还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情感素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且大力开展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思想品德课与小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洪有生.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开放教学,实践活化课本知识
(一)大小转变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自身认识水平,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要求他们从小就能做成“君子”,最基本的是让学会如何做人,初步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而,课本知识应从大向小转变。比如,《我们爱和平》这一课,培养小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于他们来说,“和平”这一抽象名词,他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妨从“和睦”一词过渡到“和平”一词,从小学生个体之间和睦相处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平相处。另外,如果只是以白求恩或者是罗盛教这些昔日的英雄为例,向他们渗透热爱和平的理念,因为与他们生活的实际相隔太远,因而很难激起共鸣。为了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现实教材,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一些外国小学生的生活状况,比如说,篮球明星,让课程能够在学生理解且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下去,加强德育思想渗透,传递热爱和平理念。
(二)虚实转变
教科书编订中采用故事或者是寓言的形式,是从小学生心理出发,企图将抽象的做人做事方面的道理,通过浅显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增加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有时候反而造成了书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脱节。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讲述的是为了振兴中华努力刻苦学习的故事,教学设计当中,如果老师再补充“头悬梁,锥刺股”或者是“闻鸡起舞”这样的刻苦求学事例,因为与现在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并不能为学生所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补充一下本班级一些积极刻苦学习实践实例,相信会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三)繁简转变
不管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记忆的角度来看,研究对象只有越具体越形象,人们对它的认识才能越深刻。如第二单元《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中的“科技造福人类”一节,这个课程可以讲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电灯、火车、飞机、电冰箱等发明。讲电灯发明的时候,必然提及爱迪生,讲火车发明的时候必然提及最早的“蒸汽机车”,内容虽多,但是如果没有条理,因为太过庞杂,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设计当中,不妨就选取目前大家普遍感兴趣的“手机”作为科技的一个代表,通过讲述手机发展的历史,手机功能的更新,带领学生走近科学世界,并在实际操作手机当中学会体会科学之美。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习体验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前提下,而不只单单透过老师的课堂德育灌输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关注以个体为单位的学生,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契合新课改的精神,以人为本。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发现者的身份,去探寻已经被发现了的知识,获得成长。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主体内在感受,强调自主,即自主地进行选择,自主地展开判断,自主地消化,等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体验经过积累升华成为自我意识,进一步转化成为内在情感道德约束规范。比如,《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植树,去郊游,或者是观察蚂蚁搬家,让学生认识到小花小草小动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可以随便践踏、采摘、杀生。再如,如果想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扶贫助残”的美好品质,不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者是残疾学校和他们一起相处,一起学习生活,通过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让学生们都能拥有一颗爱人之心。
(二)解决问题式教学模式
波利亚提出,解决问题始于提出问题。当你开始产生疑问,那它成为了你的问题,倘若你开始向自己发问,就会自主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倘若你能够在适当的实际把问题抛给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开始解决他们的困惑。我以为,小学生们都是富有探索欲、求知欲和好胜心的,在展开思想品德课当中,给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会给课堂增添活力。
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成长》中的“竞争与合作”这一节当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下生活当中种种竞争的场景,如老虎和狮子的角逐,这是生存竞争;如刘翔跨栏的场景,这是体育竞争;如人才市场应聘,这是人才竞争;战舰飞翔在天空,这是科技竞争……我们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下合作的场景,如蚂蚁搬家;这时候,学生可能就会产生疑问:“竞争和合作都需要的话,如果是好朋友,我应该和他竞争还是合作呢?”这个问题就说到了关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学生自己就可能谈论起来。老师沿着学生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一个相关的选题,让他们自己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最后通过制作多媒体或者是设计小品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学会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三、团结协作,提高运用资源能力
团结协作是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当中顺利展开实践教学的一个必备因素,学生通过团结、互助、合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资源的能力会得到提高,伴随而来的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会不断提高。比如,围绕着“劳动成果需要珍惜”这一课题,凭借某个小学生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展开深入的,因而需要组成小组,为了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劳动模式,不但要调查生活社区、学校,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还需要亲身去体验,最后有所感悟,知道劳动之艰辛,理解劳动背后的汗水,学会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将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完善,但是想要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如此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科,它强调学生亲历社会实践,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灵性整合案例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本文从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综合实践;安全能力;灵性整合;有效提高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该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特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着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其中的信息呈现出鱼目混珠、难辨真假的特点,这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还不具备很强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他们极易收到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及虚假信息的影响、诱惑与蛊惑,从而形成错误的观念意识,最终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的话还会走向犯罪道路。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尽可能避免网络不良与虚假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作用。比如,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中奖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难以辨别真伪,但在网页上收到奖金、奖品等的诱惑,他们很容易就信以为真,从而依照提示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像姓名、学校、家庭地址、家庭收入、父母工作单位等告知有预谋的犯罪分子,从而增加了小学生的人身及家庭财产风险。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安全的信息,如钓鱼网站,有些网站会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隐藏”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但学生点击链接时,电脑就中毒了,如果电脑上有网银行等信息就会被骗子利用了。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借助案例教学法告知学生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中奖等信息,注意辨别钓鱼网站,并学会运用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保护自己的电脑,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增加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2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研究性学习中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安全地研究新事物、探究新奥秘,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充分的预设,尽可能多地预想出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情况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将这些预防措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比如,在研究花卉的嫁接方法时,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剪断植物茎与枝条时该怎样安全使用剪刀、刀片、手锯、接芽刀、枝接刀等,以有效预防学生在使用以上几种工具的过程中误伤了自己。在学生进行实际嫁接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嫁接植物”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嫁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科学存放、使用、传递剪刀与刀片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地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积累使用经验,有效为后面的嫁接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安全地参与实践,提升安全意识。
3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教学空间更为广阔、复杂,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更为深入,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终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进行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恰当的安全教育方案,使得学生能全面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与方法,从而尽可能排除课程教学中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为安全的学习环境。如,每年的重阳节,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社区的敬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们清扫地面、擦玻璃、晒被褥、梳头等。现在不少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中基本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因此,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擦玻璃时要注意的安全,如需要站在桌子、凳子上进行劳动时,不仅应确保桌子或凳子足够结实,而且还应确保它们都稳稳地放在平地上,并且在桌子或凳子上不应运动幅度过大。只有这样,学生在擦玻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超出了校园的范围,有些学生可能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即便是对活动社区比较了解的学生也不应该脱离组织、擅自行动,否则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也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现场安全指导,有可能引发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范围内活动,以免意外发生。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安全是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顺利实践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刻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依据综合实践教学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渗透,从而确保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顺利、高效实施。
作者:张广亮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临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