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劳动实践

初中生劳动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劳动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劳动实践

初中生劳动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难点;创新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校和家庭都是盲目地重才智轻德育,忽视了德育工作,会使得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健康健全发展,有一句俗语:“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初中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素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一个都直接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

1.班主任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农村的思想文化、交通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初中班主任没有充裕的时间顾及初中生的德育工作,而且班主任也没有相应齐全的教学设备去保证很好地对初中生进行德育工作。

2.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攀升,没有了家庭对初中生生活学习的辅助作用,加重了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德育任务。

二、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创新

1.班主任应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说损人利己的事,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规范自己不去做,还要向初中生讲解做这种事的坏处以及教导他们多做利人的事。同时,班主任也可以经常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引导初中生有一个正确的德育观,比如班主任可以亲自向初中生演示农村田地里的农耕,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珍贵,这样他们就会珍惜劳动成果,珍爱劳动人民。

2.班主任与学生合作制订班级德育常规并紧密落实。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生活情况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与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规则,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融入班级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取得德育工作的最优效果。

3.班主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另外,班主任还应该勤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发挥辅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总之,农村初中学生的德育发展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任重而道远。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不断克服难点力求创新,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生劳动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主体思维 思维活动

社会发展学指出,人类的经验技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个人实践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是依托其他个体劳动而获取的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的经验技能是一个“源”与“流”的深刻关系,二者之间的共同基础都是“实践”。心理学指出,亲身参与获取的直接经验,相对于依托他人或途径获得的间接经验,“痕迹”印象更明显,“留存”时间更深刻。在以学生主体为中心、能力情操培养为要务的新课改“大潮”下,教师更应该发挥主体能动功效,提供实践思维广阔“空间”,鼓励初中生思维探析,指导初中生辨析推理,引领初中生归纳反思,让初中生在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内驰骋,为独立自主、高效地深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殷实的经验“资源”和技能“财富”。我现对初中生思维活动组织开展论述。

一、在以导促学活动中,组织初中生思维探究

思维是学习数学学科的脑力活动,是思考分析的较高形式,需要良好的数学技能和积极的内在情感支撑。参与者的思维活动,需要依托多渠道、多形式的有效引和高效促。主体的能动思维活动,需要良好的内在情感进行保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而又扎实地做好激励和引导工作,让自主思维成为初中生的自觉行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自身指导促动功效,一方面运用鼓励语言和激励话语促动初中生数学思维,并介绍典型案例、名人案例及身边典型,树立数学思维标杆,激发初中生自主思维。另一方面要借助设置教学情景手段,以此引发初中生的自主思维情感,提供有趣的问题,现实的案例,以及启示性研究话题,吸引他们学习探究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思维。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教学中,教者通过组织初中生开展“用小木棒进行三角形的拼接”的动手实验环节,探求“三角形之间的三条边关系”内容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借助我们所实践的活动进程,同学们有没有认识到能够和不能够用木棒拼接三角形长度之间具有的特征或关系?”教者以诱导性的“问题”引发他们深思,有意注意能够得以集中,从而进入到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分析,自主思维成为内化要求。

二、在案例解析进程中,组织初中生思维推导

教育学指出,案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舞台”。同时,思维活动成效,能够通过数学案例解析成效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呈现。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重视主体实践活动载体的创建和设置,抓住学科内在丰富资源,组织和促动主体深入数学思维、高效学习实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案例的讲解环节,作为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自我归纳推理、自我判断提炼的重要“时段”和有效“空间”,将数学问题提出的要求、思路的确定及过程的展示和解法的归纳等任务和要求,交给初中生进行操作和完成,组织初中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维分析活动,以此锻炼和提高初中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放手学生自主思维,应该做到“收放有度”。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初中生自主思维分析活动节奏的“调度”和“调整”,保证自主思维效果。

问题:试确定如果函数y=(k-1)x■-4x+5-k解析式中的k在取-1,1,2不同数值的情况下,函数是否都有最大值?请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若有,请求出最大值。

学生分析:根据题意,要判定函数是否有最大值,需要对k取的不同值情况的函数进行讨论,从而进行确定。

教师强调:在讨论判断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可以采用先求当k为-1,1,2不同情况的解析式,然后再结合函数性质进行最大值的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函数的性质进行最值的求取是其关键环节。

三、在自我评判剖析中,组织初中生思维辨析

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与传统标准下的教学之间,最大区别在于注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训练。评价教学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私有财产”,学生一直作为被评判的“对象”,处于评价教学的从属地位,只能无条件“接受”、被动整改,评价效果事半功倍。笔者认为,评价教学就其功效和作用而言,有着明显的促动性和启发性,应该成为促使学生更深入思考、剖析的重要“助力”之一。因此,教师在初中生自主思维“空间”的设置上,可以将评价教学手段交给学生群体,让其成为评价评判的“具体操作者”,渗透于学生思考分析实践中,组织初中生个体自我评判,组建群体小组评析讨论活动,以此为初中生提供更有效的自主思维空间,推动自主思维的进程,强化其效果。

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节课中,教者针对他们的“混淆判定定理内容”认知缺陷,在总结反馈环节,组织初中生对解析案例过程进行“回头看”,并设置出学习小组合作探析找寻的“空间”,要求初中生运用评价教学手段,在自我评判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个体之间的评价、讨论和剖析活动,交流各自心得。初中生在自我反思及小组评判中,认识到存在的思考分析缺陷,并得到其解决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成效。

总之,在以主体为核心的课改下,教者要将主体能力情操培养作为学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创造主体自主实践、自主思维的“时机”,强调自主学习进程的“指点”,实现初中生数学能力和品质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余芳.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初中生劳动实践范文第3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也慢慢趋向现代化。然而,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却始终是德育的发展和建设。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成绩的好坏,德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树立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独和直接的向他们灌输德育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更有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可必要的麻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讲解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科书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团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特别又是塑造性强的初中阶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和发展德育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人格上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全面了解教材,努力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以,德育如果以其他生物等知识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为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要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生物知识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健全人格,提高初中生思想上的觉悟。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最后一节热爱生命中,教师除了传授生物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传授了生物知识,又在趣味的课堂中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内容。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

传统课堂都是以教师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听讲为辅助。很多初中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都是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的讲解中。但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不得生搬硬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是要从认识、感知、体会,再到行使这一思想过程。认识就是指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人。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物种的起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德育知识的基础贯穿在《物种起源》这一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告诉他们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保护和爱护它们。这样,教师就很好的将德育知识渗透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认识和发展。感知和体会就是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思想认识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最后的行使就是实践。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在课堂中渗透的德育知识都是为实践做铺垫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崇高的认识才能算是真正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钻研和全面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努力把德育知识渗透在每一个人初中生物知识点中,特别又是情感上的教育与价值观的确立,这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渗透德育知识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多种教学途径,积极渗透德育知识

初中生是非常的活泼好动,自主性非常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一个初中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圈,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这样,利用亲身实践来感受大自然,符合初中生好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向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爱好和兴趣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对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和挂牌,让学生在修剪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在挂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植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初中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让学生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制作画稿和卡片,办宣传栏和板报。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到了学习和宣传中,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灵活有效的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和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结语

德育是任何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德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努力专研和了解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现和挖掘书本知识里的德育内容,使初中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上和人格品质上的教育和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道、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作者:李志伟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劳动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培养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将学习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就成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笔者认为,只有充分意识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加以利用,才能使生物教学效果达到最好。为此,就简要探讨如何在生物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兴趣,实施高效的生物兴趣教学。

一、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活动

经过多年的教学分析,学生对生物的活体或者是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对幻灯和投影以及电视等方面的现代教学手段更加感兴趣。为此,要想实现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加强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逐步转向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播放《动物世界》等一些影视作品,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物标本,并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动植物标本,讲述其形态和生理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生物教师的讲述下逐渐明白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可以让学生逐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二、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有的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但是有的学生对各种文学艺术和谚语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生物学教师可以将这些兴趣和爱好逐步引导到生物学习中,才能使初中生物的个性逐步开放,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对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上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引导到现有的知识中,虽然说花费大量精力,但是在教学成果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例如,在《悯农》中对于诗句的领悟,可以将其逐步引导到生物学习中,通过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田地里为什么要翻耕呢?”生物教师可以讲述这一根本原因,这是因为田地必须要经常进行翻耕,这样能够使土壤松软,让田地中的空气更加流通,只有这样才能让植物的呼吸作用更加明显,更好地帮助植物生长,同时还能够除去杂草。从这一方面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各方面的知识都能得到强化,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在讲述同化作用的相应概念时,就可以通过鲁迅的名言“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切实掌握好同化作用的实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之间进行相互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知识上的转移和深化,让各门学科的知识都融入生物学,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生物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以参观培养兴趣

针对当前初中生的特征,生物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各种特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观初中学校的生物标本室,只有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教师的逐一分析进行相应介绍,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学有初步的学习兴趣。

另外,初中学生有单纯、热情、迷恋的心理特征,一些学生从小喜欢捉昆虫,生物学教师则可以充分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带领学生就近参观,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初中学生积极参加春游,或者是参加秋游活动,教师组织班集体来野外实地考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才能逐步开拓学生的生物学观念,使学生的兴趣激增。

四、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培养

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一般都喜欢一问到底,尤其是对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疑惑,这样就能够引起初中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此,生物学教师可以在生物学课堂上提出相应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日常生活的生物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活各方面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指导,从而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上述情况分析得知,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对生物的乐趣,就必须要直观生动展示相应的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以参观来培养兴趣,同时,还要以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培养,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劳动实践范文第5篇

Gra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ZHANG Shaorui

(Chaozhou Chaoan District Dongfeng Middle School, Chaozhou, Guangdong 515634)

Abstract Thanksgiving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two basic elements, for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personality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gra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actual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gratitude 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reason, and summed junior high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raining related to the actual sense of gra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measures. Articles for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junior high moral character classes, establish good moral standard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junior high class; ideological and moral; thanksgiving; responsibility

1 感恩与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质量的形成与发展。”感恩与责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对初中生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和自立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感恩与责任教育,能够使初中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老师,奉献家庭及回报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水平。综上所述,对青少年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2 初中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现状及其原因

2.1 初中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现状

为了科学、客观地统计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笔者选取了30名来自初一至初三不同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并采用访谈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现状的调查。在对学生的访谈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从来不帮父母分担家务”,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对父母说过谢谢”、“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当问到在家里承担的责任时,好几名学生明确回答:“除了学习,没有我要承担的责任”。在30名受访的学生中,只有4名学生表示:“曾经做过很少的一点家务”而在对家长的访谈中,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示“孩子缺乏感恩心理,没有责任感”。与此同时,多数家长也承认“忽视了孩子感恩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没有对孩子进行专门的感恩与责任教育”。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当前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比较匮乏,多数学生不具备感恩与责任心态。

2.2 当前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我国许多家庭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家庭因素。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家里面的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备受家庭成员的瞩目。过多的宠爱使孩子觉得父母的爱理所应当,自然不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会去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而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使父母将学习作为孩子的唯一要务,而对他们在家庭责任方面要求较弱,这就使孩子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身责任感的现象。其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场所,然而当前应试教育造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现状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即便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部分教师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感恩与责任品质的培养。 即便进行了感恩与责任教育的相关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其三,社会因素。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生活在缺乏感恩文化与责任观念的环境中,对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当前网络中一些错误、负面的意识形态也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发展,造成他们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缺失。

3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感恩与责任教育

3.1 对父母的感恩与对家庭的责任

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家庭的责任,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八年级(上册)《爱在屋檐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受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发言,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如:“夸夸你的父母”、“想一想你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说说你能为家里做的事”等。最后,还要教育学生孝敬家里的长辈,即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在八年级(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中,通过讲解“严也是一种爱”、“交往的艺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心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3.2 对教师的感恩与对班级的责任

对教师的感恩和对班级的责任,是初中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八年级(上册)《老师伴我成长》中,教师可通过“我知我师”教师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例如,课上让学生发言讲述“我最喜欢的老师”、“老师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课下让学生收集赞美老师这一职业的诗句,诸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激发他们对教师的感恩心理。在七年级(上册)《新学校,新同学》时,可以让每位学生讲述自己对班级的责任,谈一谈自己为班级、为同学所做的事,如运动会上为班级获得好成绩、劳动中勇于承担重活、日常学习中帮助他人、下雨天送同学回家等等,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责任感。

3.3 对生活的感恩与对社会的责任

对生活的感恩与对社会的责任,是每个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在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感恩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必须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八年级(上册)《同济携手共进》中,让学生感受朋友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帮助,从而让学生懂得感谢同学、朋友及身边的人,并承担对他人应尽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作用,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4 在思想品德课堂培养感恩与责任意识的措施

4.1 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学生。在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感恩与责任的重要性。并真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索既符合感恩与责任教育特点,又易于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通过课堂讨论、主题班会、命题作文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感恩与责任意识,切实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4.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感恩与责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切实做好感恩与责任教育,教师应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探寻和实践,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道德水平的培养。注重时事热点中感恩与责任教学资源的挖掘,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提升自己观察、总结、阐述的能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切实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对初中生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的目的。

4.3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

现阶段,社会也应与家庭、学校一同承担起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从而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可联合社会群体开展“走进敬老院”、“小小环卫工”、“我当一天邮递员”等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他人的劳动、自己的责任。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体会感恩与责任意识,培养自己的感恩心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针对当前学校以分数作为单一教学评价标准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纳入教师教学的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