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范文第1篇

1、在五年级科学教学中继续深入实施苏教版小学科学“生命世界”主题单元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重点是对《人体的“司令部”》、《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两个单元的探究活动进行重构,寻找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提炼出一定的教学策略。

2、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的进行总结与反思,在研究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实验方案,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3、在研究过程中实施探究活动设计的成果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

4、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如教学设计、研究课、教学随笔、心得、论文等)

5、完成课题中期评估的研究报告,全面迎接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二、研究方式:

1、依托课题博客,构建交流平台。

课题博客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搭建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将研究的内容充实到课题博客中,做到信息上传的常态化,要把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响资料及时上传,使得博客内容丰富,能反映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借助他山之石,提高理论素养。

各成员自选一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自学、吸收、消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心得体会,然后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探讨。定期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信息。

3、参加市课题组教师专题会议,落实课题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清醒认识到自我实验现状(优势与不足),明晰个人的研究任务,.清工作思路和研究重点,有效地开展研究实验。

4、提炼研究成果,形成有过程,有效益,有精品,有价值的课例、论文、改进意见等等。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游客体验;文化主题公园;ASEB分析

本论文院级项目编号:WZYY201132;渭南市科技局项目编号:2011JH-23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体验经济逐渐蔓延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自从体验经济被引入旅游业,游客体验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而有关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研究更加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经笔者检索,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关于游客体验的文章有376条,关于主题公园游客体验的文章有3条,而关于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的文章仅有1条,足见虽然游客体验在中国旅游业的研究中已形成一股热潮,但关于文化主题公园游客体验方面的研究依然寥寥无几。

一、研究方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要素(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研究过程未将消费者纳入研究体系。ASEB分析法是在分析过程中将传统的SWOT分析法与需求层次分析法中的不同要素一一对应起来,使得ASEB分析法形成一个矩阵(表1),矩阵的横轴为ASEB的四个层级,纵轴是AWOT的四个方面。在这个矩阵中,我们可以按顺序从SA(对活动的优势评估)到TB(对利益的威胁评估)队列交叉的16个单元逐次进行研究和分析。ASEB分析有利于在体验型产品开发中对消费者或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进行开发与升级。

2011年“十一”长假期间,笔者多次深入大唐芙蓉园景区现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分为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两部分进行,深度访谈以景区工作人员为主,主要了解景区的经营现状、门票收入、活动类型等,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景区旅游者进行,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56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

二、大唐芙蓉园基本情况介绍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成,于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大唐芙蓉园在游客体验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游客体验提升策略。

三、研究结论

本应该对十六个矩阵依次进行分析,但考虑到文章容量的限制,仅将研究结果列表如表2所示。(表2)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发现大唐芙蓉园在游客体验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区产品开发层次较低。随着游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游客在景区产品设计方面强调亲身体验和游戏娱乐为主要内容。但大唐芙蓉园作为文化主题公园,景区产品在开发层次方面多停留在陈列式和表演式,如在歌舞文化区欣赏的《梦回大唐》歌舞表演,水秀表演区欣赏的水秀表演。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大部分的景区表演型活动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参与性景区产品比较少,未能满足游客需求,形成游客对产品的重复性消费。

(二)景区解说系统不够完善。作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内涵厚重,游客对景区文化内涵不易领会,良好的景区解说系统在此类景区中显得尤为重要。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服务的有机集合,对游客体验有积极推动作用。

大唐芙蓉园内虽配备有相应的解说系统,但以向导式解说为主,且不易为大多数游客所领会。由此导致部分游客参观完景区后表现出印象不深、“走马观花”的感觉,且景区很难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与周边景区文化主题的冲突。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周边唐文化主题景区比较多,尤其是大雁塔在知名度方面明显高于大唐芙蓉园,因此在文化主题活动设计和开发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同为唐文化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促进,但主题过于相似,容易造成景区在游客体验活动设计、旅游纪念品开发、景区历史介绍等方面的难度。

四、游客体验缺陷分析

(一)游客体验理念淡薄。如今全国旅游主题公园80%已倒闭,给中国旅游业已造成3,000多亿元的损失。足以说明体验经济已经到来,但中国主题公园设计理念大多停留在传统陈列式、表演式阶段,未能与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要求相吻合。

景区活动设计未能体现游客体验理念。景区不仅在12个文化主题区域内设计有丰富多彩的景区活动,而且针对特殊节庆亦开展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但活动本身层次比较低,以陈列式和表演式为主,虽个别项目设计注重游客参与,但活动与其他景区活动雷同性比较大,特别是饮食文化区域的民间小吃与回民街的大同小异,体验不出景区本身的特色,对旅游者未形成吸引力。

活动设计应以动态的参与性活动为主,内容可从帝王、女性、科举、大门等文化主题入手,通过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调动游客,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主动参与,加深游客对景区的印象。

(二)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文化主题公园内涵不易被旅游者接受,且参观本身比较枯燥,自然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完美结合,导致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不高,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大唐芙蓉园以大唐文化作为景区主题,但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在旅游纪念品、景区硬件设施、服务人员方面主题色彩不够浓厚。

旅游纪念品雷同现象严重。在景区开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旅游纪念品的作用。个性化、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景区的宣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更能加深游客对景区的体验,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景区硬件设施、景区交通和服务人员着装未能与文化主题完全吻合。良好的唐文化主题氛围,要求在硬件设施的外观和标志方面,景区交通方式的选择,服务人员的着装均要对景区文化进行良好诠释。

游客体验类型包括娱乐体验、教育体验、超脱现实体验、审美体验和移情体验五种类型。在娱乐体验的基础上,文化性主题公园设计应以文化为主线,结合参观、娱乐、教育、审美、体验为一体的景区。

五、游客体验提升的思路研究

针对大唐芙蓉园游客体验的ASEB分析中得出的研究结论和缺陷分析,结合文化主题公园自身的特殊性,提出文化主题公园提升游客体验的三个观点。

(一)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鉴于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活动项目中形式单一、类型不够丰富,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提倡参与性活动项目的设计,提升游客积极参与景区活动,更好地领略景区文化内涵。

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要求旅游景区以历史文化为主导,以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地域性为特色设计体验旅游产品,将旅游者的被动参观变为主动参与。在这方面,香港迪斯尼主题公园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

针对大唐芙蓉园本身,在文化主题区域中设计展示主题内涵的活动,茶文化主题区可以向游客展示唐代茶艺表演,教游客辨别茶叶类型,游客品茶、喝茶等活动;诗歌文化主题区提倡游客参与诗歌鉴赏比赛,书法爱好者可以进行书法比赛,鼓励儿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宗教文化主题区可以结合3D影视,向游客播放玄奘取经故事、玄奘说法、大唐宗教盛况,高科技的应用让游客仿佛回到大唐时代,能够和历史进行近距离接触。女性文化主题区在展示唐代女性生活场景的基础上,邀请游客参与仿唐女性化妆、发髻、服装、打马球表演场景。饮食文化主题区域改变景区内传统的民间小吃品尝,强调食品名称、外观、种类均能体现大唐帝王饮食特色。多类型的游客参与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游客体验,更能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二)完善景区解说系统。景区内解说是强化和加深游客在景区体验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景区解说系统包括自导式解说和向导式解说两类,对于文化内涵厚重的文化主题公园,应做好两种解说系统的有机结合。

在配备完善的自导式解说服务的基础上,即传统的介绍牌、警示牌、引导牌、公共信息等,仍配备服务专业、业务能力强、个人修养良好的景区讲解人员,对景区的建造背景、建筑、展品等进行详细讲解,满足游客对景区文化理解的需要,提高游客在景区的文化体验。

为满足景区文化内涵建设需要,自导式解说系统在外观设计和用语方面要求符合景区文化主题,而向导式解说要求景区配备专业的景区讲解人员,并对其进行专门训练,要求对景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和相关展品能进行全面系统讲解,并能针对不同类型游客提供个性化讲解服务。

(三)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益。中国目前景区旅游纪念品存在类型单一、购物“陷阱”多、缺乏特色等问题,旅游纪念品对景区而言是一种无声的广告,而富有个性化、独具景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对游客体验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首先,营造诚信购物环境,让游客在景区内能够放心购物;其次,在旅游纪念品设计方面,要求纪念品符合大唐文化主题,并与回民街、大雁塔广场形成鲜明对比,独具特色,在景区内部设立纪念品加工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纪念品加工过程,还可以在加工作坊师傅指导下亲手制作纪念品;第三,每逢景区重大活动,参与景区活动的游客可以获得景区纪念品作为奖品,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四)营造浓厚的大唐文化氛围。文化主题公园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全程凸显浓厚的文化色彩,从服务人员的着装、景区硬件设备、景区参观路线的设计等方面全面营造游客完整的唐文化体验旅程。

清明上河园在景区服务人员管理方面,服务人员的着装与景区主题相吻合。香格里拉内碧塔海景区道路和垃圾箱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为大唐芙蓉园的硬件设备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经验。要求景区服务人员着唐装,景区硬件设备回归唐代风格,由于景区面积较大,对景区线路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要求景区内每条参观线路均有一定的主题,不仅可以缓解旅游旺季游客拥挤现象的发生,更能强化游客参观的体验感。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长春,苗学玲,戴光全.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研究

2009年4月,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等(刘玉廷,2009)。2011年9月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的任务。在此背景下,会计学术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性质和领域两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性质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包括如何构建和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审计(杨周南,2003)。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研究起步于利用计算机来替代手工会计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国内学界主要研究的是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如何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之后开始逐步研究以ERP系统为代表的集成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和发展,业务流程再造、IT控制、IT审计和IT治理等内容开始与研究相结合,由此,会计电算化研究全面过渡到了会计信息化研究阶段。

会计信息化所处的集成信息系统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对传统的会计观点进行彻底的重新审视,进而导致了现有会计实务和理论体系的变革(孙玉甫,2010)。在这种变革的环境下,会计边界应该是不断拓展的,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研究的领域也在逐步超越固有的会计框架,向更加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拓展。目前国内的经管类专业,普遍都设有信息系统这个教学专业和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相比会计信息化研究方向来说,起步要更早,研究内容更广泛,已经建立起来的学术共同体更加庞大。现今会计信息化研究中涉及的IT控制、IT审计和IT治理等内容,其实就是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那么,随着会计信息化研究向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拓展,会计信息化要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方向,首先就必须明确此类研究的性质,进而才能彰显其学术地位。为了管窥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性质,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一下美国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美国,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科中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其学术共同体主要是由大学里面的会计学者组成,美国会计学会还有一个专门的信息系统分会,该分会的会刊是《信息系统杂志》(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该杂志的办刊主旨就是关注会计领域中的信息系统和技术问题。西方的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目标和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研究目标是一致的,例如,在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中,采用的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这个名称。

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信息系统是用来帮助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实现信息化,因而在美国高校的会计系部中就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人员,会计信息系统也开始成为一些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企业中会计部门之外的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整合的需求日益强烈,这时候在学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既然会计信息是来自于业务信息,而且传统会计信息需求大部分都已经可以实现自动化了,那么会计信息系统研究应该着眼于更加一般性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本身进行研究。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会计学教授Davis为代表,他于1967年创立了信息系统学科,并将该学科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另一种观点是,既然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信息,而且过去手工业务处理环境下,业务部门的信息都要汇总到会计部门,那么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通过改造现有会计模型,使之能够实现整个企业信息体系的集成。这类研究观点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出现在美国的主要会计杂志中,例如《会计评论》和《管理会计》。这种分离,导致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两个研究方向的“同源分流”。相比而言,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发展要快得多,当前国际上权威的信息系统刊物就有八种,而目前会计信息系统领域还没有一本国际权威刊物。会计信息系统在这种分离之后进入了20年的发展停滞期,许多过去从事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人员开始转换研究方向,直到1986年《信息系统杂志》的创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又开始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并重新确立了它的学术地位。

综观《信息系统杂志》成立之后会计信息系统研究,存在三个研究流派。第一个流派是从信息系统角度来研究会计问题,大多数的研究是喜欢将过时的信息系统研究引入会计领域,只不过是改变了一些研究变量,较少立足会计环境进行研究(Arnold & Sutton,2001)。第二个流派是传统会计学者在研究中引入信息系统要素所进行的研究,这类研究者由于对技术环境了解欠深入,导致难以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根本性的突破。第三个流派是较好地融合了会计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的会计学者,他们进行了一些独创性的工作,例如,XBRL、持续审计、持续报告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外界看来,才是真正属于会计信息系统这个研究方向的成果,并由此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学科内核,只不过,时至今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现有的研究成果被会计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者引用很少(Steinbart,2009;Vaassen & Hunton,2009)。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研究的薄弱不言而喻。

理论的创新固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至少可以明确一点,站在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和实务,是一个亟待深入挖掘的领域,而且,非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背景的学者,在开展会计研究中如果不考虑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的因素,很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的偏差。Hunton(2002)认为,信息技术和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和传播是紧密相连的,在现代组织中,信息技术渗透进会计之中,如果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相分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将越来越变得无意义。美国会计学会在2002年专门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将会计作为一门信息系统学科进行研究》,当中明确了会计的信息系统学科性质,理由就是在强大的技术驱动力面前,会计的任何活动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信息系统的冲击。这种观点与过去大家所认为的会计的发展是由信息需求推动的观点不同,也就是说,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对会计的驱动力要大于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的驱动力,它不仅可以很好地使用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还可以创造会计信息需求者尚未认知的需求。当然,将会计作为一门信息系统学科进行研究,本意是要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运用信息系统的学科思维来进行研究,而不是要将会计学科融入信息系统学科。其实,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者相比于信息系统研究者来说,更加重视会计目标及其经济后果,这对信息系统研究者来说,他们通常会不予考虑的。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相比于通常的会计研究来说,更具实务相关性,不过正是这种实务相关性,在实务界(例如软件公司、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存在规模庞大的研究团队,而且他们有着充足的研究资金来源,正因如此,导致了一些人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研究如果由实务界来研究,是否会更具效率呢?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学术界研究者相比于实务界的研究者来说,还是可能存在一些竞争优势的。由于实务界研究者在时间投入和投资回报方面的考虑,有些研究问题要么太过于基础,要么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效益,他们通常不太愿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学术界的研究者恰恰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弥补。因为,每个研究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技能,他们可以自由地对这些知识进行组合应用,产生出新的知识,典型的如Benford定律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研究者可以自由开拓一个研究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持续数十年的研究,而无需太多考虑投资回报问题,典型的如对持续审计的研究(Alles et al.,2008)。

通过对美国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的回顾,可以将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性质定义为:立足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背景来研究会计实务和理论体系的变革,它不是对现有会计理论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也不是纯粹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而是要独创一套会计信息化理论和实务体系。为了推动会计信息化研究的发展,学术界的研究者应该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和研究技能,选准研究方向,并对该方向进行长期的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研究的领域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研究主题。在会计信息化变革的初期,会计实务中会不断产生出新需求,也会在应用过程中涌现出新问题。笔者认为,无论会计信息化将来如何发展,如何采用最为经济有效的信息处理手段来生产合乎质量标准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一条永恒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笔者将会计信息化研究分为四个基本的领域:信息沟通、质量保障、系统价值和行为影响。对于每个领域,将尽可能地列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可能的研究问题。

(一)信息沟通领域

信息沟通领域主要涉及的是采用何种有效的信息沟通手段、沟通频率和信息呈现方式,来提供信息需求者所需的信息。

在网络化环境下,进行信息沟通的技术基础设施已经不成为信息沟通的瓶颈,当前需要解决的是信息沟通标准的制定问题。2010年10月,我国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但该标准还是着眼于传统财务信息最终用户层面的规范。对于业务层面的标准规范需要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只有这个层面进行规范了,那么才可能在各种类型的、异质的系统之间进行平滑的信息交换,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构建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当然,要用一个全国性的标准来规范不同行业的业务,是没有必要的,对业务层面要求企业进行标准化,反而会成为企业实现业务柔性的一大障碍。会计信息化研究需要研究的可能是用于各类行业、监管机构、会计管理和供应链等类型的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的建立需以原型法为主,通过“构建―评价”循环的反复执行,最终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要优于XBRL分类体系的可定制性,在对所设计的分类体系的评价过程中,可能需要关注使用者使用XBRL的能力。只有实现技术和用户两者之间的适配,才能够实现技术效果的最优化。

在沟通频率方面,随着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会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相应地也提升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高频率的财务报告,首先要求解决会计中的应计、递延和估计等问题,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余质量。在相关的控制和审计措施尚未及时跟进的情况下,报告频率的降低有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如实反映各个次级质量特征,这时候会计信息化研究者需要研究这种变化对用户决策的影响,例如,调查高频率报告对股指的影响。

在信息呈现方面,采用电子化手段所传递的财务报告,它在计算机屏幕上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为了提升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在设计信息界面的时候,完全无需照搬手工会计报表界面,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面对多层次的投资者,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化研究需要关注设计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并评估它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进而给相关准则的制定提供启发性的建议。

(二)质量保障领域

质量保障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量保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

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内部控制集成的平台,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带来新的风险的同时,直接改变了过去的会计控制观念,也催生了IT审计(或信息系统审计)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研究者可能需要研究不同系统类型下的控制结构特征。不同的控制结构,可能会对管理层及员工的行为产生一些具体的影响,通过对这些行为的研究,可以评估这些控制结构的优劣。此外,IT审计的进行,会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信心,这方面也存在大量的研究机会,例如,IT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IT审计的风险控制,IT审计对组织关系的影响,等等。

信息系统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一般来说,IT审计是周期性的,在具体的业务执行过程中,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还需要进行持续审计。当前,持续审计是一个热点关注领域,但研究的内容并未深入。持续审计和基于XBRL的持续报告应该结合进行研究,这要求同时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纳入研究范围,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待研究。一些持续审计模型中还运用了对关键数据进行监控的审计,这些审计的质量和可维护性直接决定了持续审计的有效性,对审计的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问题。持续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工作模式、角色定位和职业判断产生了影响,这也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三)系统价值领域

系统价值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问题。

在信息系统领域,对IT投资回报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计信息化研究需要考虑的是,信息系统使用对企业财务费用和人工成本的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系统价值的开发。例如,当一个企业在其内部控制报告或招股说明书中阐述了它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情况,投资者会作出何种反应,信息系统投资对企业绩效方面的改进等问题。

(四)行为影响领域

行为影响领域的很多内容其实已经包含在上述领域之中了,因为会计信息化研究相比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而言,其研究数据还是通过观察、访谈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的。这里单独列出来,是想进一步阐述那些与信息系统采纳相关的问题。

技术采纳是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会计信息化研究者所进行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与技术(CAATs)的采纳问题。对这些系统的采纳一方面取决于系统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还与使用者本身的特点相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借用信息系统领域丰富的技术采纳模型,通过观察、访谈或调查问卷等途径来进行研究。

囿于知识的局限,笔者仅仅是蜻蜓点水般列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问题,会计信息化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同样需要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技能出发,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机会也是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 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6):26-31.

[2] 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6):3-10.

[3] Alles,M.G.,A.Kogan and M.A.Vasarhelyi.Exploit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A paradigm for value added research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08,9(4):202-215.

[4] Hunton,J.E.Blen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th Accounting Research[J].Accounting Horizons,2002,16(1):55-67.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意设计教育 创意产业 原创能力 课程优化

国家将创意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建设,持续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政策性扶持,以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景象一片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却显现出潜伏的危机,具体表现在:高校的创意设计教育模式并不适应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供需的矛盾。一些高校培养的创意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创意企业的需要,所以部分高校不得不按照创意企业业务的需求,修改教学方案以满足企业的就业要求,逐渐使自身的高等教育功能沦为企业的岗前技能培训。这就使得高校的教育优势势必无法得以全部体现,更无法体现创意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创意性特长。

目前,由创意设计教育的原因导致的原创性人才稀缺的状况,成为国内大多数创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也越来越多,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解决高校的创意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问题刻不容缓。同时学生也表现出对就业能力的强烈关注。由此可见,创意设计的课程优化是针对多方面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一、原创教育在国内外高等设计教育中的差异

对于原创性研究,目前国内还处于理论性、概念性的研究层面的叙述与解释,还没有真正从实践性、操作性切入研究。就高校创意设计专业而言,突出原创,并与社会实践要求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多数创意设计课程还处在模仿创意阶段。

以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与国内有所不同,国外高校的专业公共课程中,插画成为重要课程;同时在动画方向的教学中加入编辑与构思的课程教学。而在国内动画教学中并未对这些培养创意能力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却大多停留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经过高等设计教育,我们的动画专业学生更专注于专业的实践技能,在设计的创作上缺乏对构思逻辑的要求;在对创意设计的构思与整理能力上与国外的学生有一定差距。此外,国外高校创意设计专业与产业结合紧密,更受到行业的重视。国外的创意设计课程体系是密切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的,与此相比,国内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与产业的发展和需求脱节。

二、高等教育应强调原创能力培养

东南大学刘道广提出,“高校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的核心概念在于整合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优化高校创意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提升专业人才的原创能力基础,从而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

国家对创意行业的要求首先是“原创”,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高校多数创意设计专业不具备相应的创意设计生产实践能力,同时创意设计企业也缺少原创设计创作需求,所以造成我国真正的原创产品较少,且原创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反之缺少原创的创意产业,首先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创意产业,其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就难以显现;其次,目前的创意产业只靠纯技术性、代加工部分的生产环节,创意型的产业链很难形成,这样对我国的未来经济模式――由外加工型产业模式向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形成制约。目前高校创意设计专业原创教育的不足与创意企业原创能力的缺失,导致我国创意原创水平与国家对创意产业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创意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而能够产生独立知识产权的学生比例相对就在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意产业的产品整体上势必越来越缺乏原创性。

三、以原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优化方法

对创意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并非单方向的创意设计研究。创意设计的本体与周边研发可分为两种:一是先做创意设计,再做周边;另一个是先做周边,再做创意设计。探求其实践操作模式,成为建立创意设计体系化教学模式的根本。

刘道广针对目前创意设计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应在符合上述培养目的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意设计教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原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优化的需求”。他认为首先应对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必修课要求(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实践课要求、选修课要求、论文与创作要求等进行优化。通过三个环节的优化建立起真正适应创意产业要求的人才教育体系。

(一)开展以原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优化。课程优化研究围绕两大方面,第一是对创作构思类课程的优化,创意设计教学中应对相关创作素材包括选题进行艺术的编辑创作。要求学生能从对创作构思的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创意设计本身的要求。第二是优化专业课程之间的互为关联性,创意设计教学中更应注重课程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其前导与后续课程来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让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践环节的经验化过程达到“贯通”甚至“旁通”。

(二)从创意产业的实际工作环节入手,优化创意设计教学的架构与内容,应注重体系内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相互支撑性,且应加强学科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培养形成的特色性。优化还建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包括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对创意企业现状的调查,和对其生产需要的调查,从这些调查基础上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将得出的原因置入4年的教学体系中,去化解、归纳出对某些课程的改进方法,在教学课程实践中进行优化,从而化解现实中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问题。

(三)结合生产实践,以文化产业需求为基础进行思考,强调其可操作性、可实践性。这应建立在对创意产业与创意设计教学体系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进一步的课程优化,包括四个方面:1.将以原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看作实现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通过新体系下的课程设计优化,去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意精神。3.更有效地整合软、硬件学术资源,使其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改善高校设备不能被有效利用而折射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的问题。4.从文化产业的更新升级与原创人才资源缺少的瓶颈现象出发,探究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

结语

优化高校创意设计课程体系的难点在于人才培养的体系如何构建。要开展对原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找出课程优化的模式,能够契合实际教学优势,又要超前于专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实力的人才。同时,课程体系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继续进行优化并且得以深化。

高校的创意设计教育应强调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具有原创能力人才的培养。教育重点在于对原创性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创意设计专业学生善于思考、勇于突破的精神。形成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的专业教学特色,建构实用、可行性强的创意设计教学模式,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以适应创意产业实际需求。这个优化的过程将使作为高等教育创意设计专业的学生与职业教育学生的区别更大。应让他们真正具有原创设计能力基础,再通过行业内的技能训练,终将成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

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范文第5篇

    化学课题研究,是教师或学生提出化学问题,通过调查、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获得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把化学问题当作课题或专题进行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态度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全方位体验的活动。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从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到课题探究的中间过程,最后到课题的完成,均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力求通过学生亲身地选题、实验、思考、总结等活动,完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从中获得新知。教师在课题解决的过程中,是引路人,是助手,是协从,而不再是神圣的“先知先觉”者。选择的研究课题可大可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可长可短;可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探讨进行,也可在课外由学生自己完成;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图表,也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在课题研究学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课题研究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1)课题研究的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年增强,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不愿服从他人的指使,渴望独立,追求自尊。而课题研究恰好强调的是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希望参与活动的个体都能表现出各自的个性。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普遍喜欢课题研究这样的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3)课题研究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中学生的内心深处渴望学习,渴望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希望对每一个不懂的问题探个究竟。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课题研究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4)课题研究由于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能够十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和动手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5)课题研究能让参与活动的学生生动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思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归纳小结得出结论;体会科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方法比结论重要”的学习理念。

    (6)课题研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受考验。因此,课题探究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团结协作;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化学课题研究学习的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

    课题即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师在生活中发现或遇到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因此,所选定的课题必然具有两个特征:首先,课题是源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依据这一原则所确定的课题才会吸引学生,才有研究的价值。其次,选择研究课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还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否则,设计再好的课题也无法开展下去。选择研究课题,我觉得应激励学生发现并敢于提出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不仅仅只是由教师给学生提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供研究。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习中,一个章节的学习结束后,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1)实验室用的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哪种是最优方法;(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除了与氧气反应,会不会与氮气反应(学生在做练习时碰到);(3)氧气是怎样被发现的;(4)空气污染问题。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了一个个课题小组,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详见案例)。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注意不能代替学生进行研究;指导要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进行;教师的指导要富有启发性。另外,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指导;指导些什么。着眼于学生长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1)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进行课外活动,都应该将这一方面放在首位。一般来说,当师生共同确定好研究课题以后,教师要和学生商讨、设计研究方案,此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即:

    (a)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b)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

    (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d)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有必要的话,还要制订详尽的研究计划,包括小组的划分,各成员的职责,课题研究的进程计划,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以及研究结果的汇报形式等等。

    (2)注意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不可能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而是以小组进行。而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必须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课题完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a)要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少指责。给每一位成员都要分配具体的任务,使其明确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b)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c)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不能任由学生自愿组合。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好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研究中去。

    (3)注意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种指导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他们中间去,通过共同上网,查文献,找资料等手段研究讨论,在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学生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课题研究一段后,让学生自己准备在化学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交流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教师要学会评价。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习能力、学生的智力品质;要重素质,重过程,重表现,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课题研究学习中可以发挥学生的各自的长处,为他们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舞台。教师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化学课题研究学习案例

    本案例记录了我校2010届九(4)班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后所做的一次研究课题的情况。从中可以体会到,作为刚上初三的学生,如何从他们所想的问题中提炼研究课题,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研究《制氧新方案》课题报告

    作者:许同学 陈同学 荣同学 庆同学等

    指导教师:钱艳艳

    1.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力求效率与质量的提高。课堂上,老师教授了我们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于是,我和几个同学便质疑了,这是不是最简便的、最好的方法呢?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实验室制氧方案吗?我们针对这一问题组成课题小组进行研究探索。

    2.资料的收集

    我们从电脑软件中、网上、百科全书、《辞海》等搜集各类制取氧气的方法(化学方程式):

    低温液化空气分离法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