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分析化学;现代教学;传统教学
Experience of combining the modern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Wei Hong, Ge Haiyan, Cao Xiaoqun, Li Zhifu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if the modern teaching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re combined, the theory teaching knowledge for the students will be very effective, and the better education effect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modern teaching model;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且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是生物、环境、食品、化学、化工、药学和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知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化学实验。而理论和实验内容又分别包含两大体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主要包括酸碱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和沉淀滴定分析法四大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基础内容;仪器分析部分主要包含电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学分析方法和色谱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础内容。该课程教学内容多,并且教学时间短,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使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分析化学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分析化学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问答、讨论、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点,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强迫学生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应上好绪论课。在绪论课上,教师一般只介绍学科定义、发展史、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所以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笔者认为,绪论课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好该课程意义重大。在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首先和学生做简短的交流,然后提出问题,如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身体里缺少哪种元素,这些元素怎么测定更简单。之后,通过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方式播放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奶粉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待学生观看完后,提问他们这些事件是如何被发现的。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他们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仍有很多疑惑,这时,笔者再告诉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最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就蕴藏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如要检测身体缺少哪种元素要用到元素分析仪,检测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要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而这些内容都可通过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掌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的知识和他们的自身利益或业余兴趣密切相关,而且与他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也有关系,从而对分析化学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并激发起学习热情,为以后分析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形式上看,课程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一门具体的学科知识,但从内涵上看,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后者才是我们教课的根本目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课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学习,主动钻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进行研究性教学的重点。不管哪门课程,都必须将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把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分析化学有机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大量阅读和收集各方面的科技信息,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传递给学生。
2.1 通过实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在学习新的分析方法之前,笔者先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简短的讨论,然后,教师做出回答。如在讲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时,可以列举为何会引发三聚氰胺事件;讲解配位滴定时,可以列举水的硬度是如何测定的;讲解仪器分析内容时,可以列举地沟油、塑化剂等有害物质是怎么测定出来的。通过引入具体实例提出问题的方式,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好奇,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
2.2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
在讲解仪器分析中四大波谱怎样结合才能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我们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目前企业使用的尖端仪器,把学生毕业后的具体工作条件展示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因为不能将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搬进课堂,因此,在课堂上做实验受到很多限制。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模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掌握如何使用四大波谱进行样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受学生欢迎。
2.3 板书,不能丢弃
板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仍大有用武之地,合理使用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配位滴定法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公式,此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教学,学生无法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理解定义和公式,只能死记硬背,感觉分析化学枯燥抽象,进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板书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板书时,教师一般是边讲解边书写,这样,学生就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教师讲完后,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公式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掌握这种类型的知识,不但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能够真正参透分析化学是怎样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2.4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授光谱分析法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区别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区别?笔者通过对比这些方法所用的原理和仪器各部件的不同来进行讲解,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容易理解。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学会了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对比。
2.5 通过课堂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在讲解配位滴定法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时,我们在课堂上借助锥形瓶和胶头滴管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这样的小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6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更新,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对学生来说,这类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或课堂上的简单介绍,因此,要引导学生查阅最新科技成果、科技文献,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2.7 通过参与科研掌握知识
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中的某些部分,并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小论文,会让学生学习更有主动性。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查阅文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研究方法与知识发展脉络。
3 结束语
在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使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加强他们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德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41-144.
[2] 居红芳.从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看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J].常熟高专学报,2003(6):58-59.
[3] 李英敏,黄慧.关于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0-31.
[4] 方洪壮,孙长海,任垣鑫.药物分析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尝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46-47.
[5] 袁瑞娟,黄建梅,段天璇,曹枫.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2011,27(1):42-44.
[6] 武现丽,韩国胜.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浅谈[J].河南化工,2010,27(4):63-64.
[7] 李勇波,郝亮.浅谈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科技教育,2010(31):179.
[8] 黄荣斌,倪哲明.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新举措[J].化工高等教育,2010(6):73-75.
关键词:民族包容性 雅与俗 传统与流行 切入点 融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兼容性、凝聚力的民族,面对先进技术、先进文化、新鲜事物,从来都是采取吸收、消化、融合的态度,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民族性格,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
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是国家民族精髓、民族魅力、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民族传统音乐从来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它不仅鲜明地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段的人文背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精神面貌。
全球化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加速了国家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和相互渗透。现代流行音乐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下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面对流行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人们不禁在思考和反问,中国传统音乐没落了吗?过时了吗?萎缩了吗?退却了吗?被国人边缘化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原因是:
1.中华民族具有海纳百川的豁达和融会贯通的优秀品格,但也不是单纯“拿来”,而是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础上,能够很快地融合并接受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有着5000年文明的伟大中华民族,传统意识早就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从小到大接受中国式的文化教育,即使在多元化的音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国时,传统音乐仍然以很高的姿态引领着音乐的潮流。
3.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从国家的重大活动到普通家庭的婚丧节庆无不体现出传统音乐的风情习俗,传统音乐扎根于深深的土壤,并且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
4.音乐是和语言分不开的,以汉语言为轴心的多民族语言,造就了其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神韵。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音乐语言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不容忽视的。
5.随着国家的强盛、物质文化的丰富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我国各艺术院校为传统音乐培养了大批传人,储备了大量人才。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使海外对中国传统音乐喜爱程度大增,人们在短暂的浮华过后反思,必然产生新的认识。
对于流行音乐的存在我们不能抵制,应该认同。萨特曾说过,“存在就是必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均有它出现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的原因,而多元化音乐的存在就是中国市场经济走向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一、历史是现代的传统,现代是未来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音乐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静静地流淌,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发展至今,尽管中华民族经历过战乱、分割、灾难、屈辱等痛苦,代表民族精神的传统音乐却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
传统具有时、空两种含义。就空间而言,它是生存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民族语言、采取本民族的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就时间而言,传统是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旧传统的复制,而是在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衍变、更新,从而产生出新传统。
北宋词家晏殊在《浣溪沙》中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思是说,花落会有花开,春去会有春来,世上多少事物会有一次性的一面,亦有重复性的一面,有一去不复返的一面,也有永恒回归的一面。然而这种回归绝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重复中有渐变,只是“似曾相识”罢了。音乐也是如此,那些必然要消逝的音乐像花一样,虽然一时美丽,经过岁月的洗涤,无法摆脱“花落去”的命运,但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更美好的音乐重现,而这种重现却是更高一级的重现。
当我们翻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时,眼前出现的是一首首古老的民歌,展现出一波波民族风情和神韵,传递着浓浓的乡音乡情,这就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对现代人来说,这种音乐己成为历史,而这种历史恰恰就是现代的传统。我们现代人秉承前人留下的宝贵传统音乐遗产,在传统的基因上创作了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又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这些音乐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沧海变桑田,浪里淘沙金,如果有幸保存下来的话,对千百年后的未来而言,谁又能说现代不是未来的传统呢?
二、缺乏传统的流行是昙花一现的流行
在工业高度发达、科技空前繁荣的现代,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下,流行音乐进入人们的生活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流行音乐是一种商品音乐,即为赢利而创作的音乐,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其生产基础,利用影视、电台、音像碟带等高科技为传媒手段,使产品在生产和销售上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整套商业化运作机制。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时尚、通俗、大众、周期更替性强、市场化。这些特点无一不决定流行音乐昙花一现的命运。因此,流行音乐短期的不断更替新曲目,是为了商品的需要,有时也只能是粗制滥造,以满足市场需求。音乐人这时就成为流行音乐的幕后推手,他们带来什么流行元素,大众只能随波逐流。而一些媒体则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为新的流行音乐推波助澜,商家不择手段为其渲染、包装,隆重地把它推向市场,使音乐艺术成为一种商品,让更多的人去消费。流行音乐在一种商品大消费的框架内,已经不是纯艺术的东西了,新的流行音乐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事实证明,众多流行音乐缺乏传统元素,很难在国民的心中产生共鸣,由于粗制滥造,这些歌曲流行的时间短则一周,多则一个月,甚至更短,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三、失去时代的特点传统音乐将面临边缘化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传统音乐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是沉浸在所谓的传统中沾沾自喜而不能自拔,从而失去了时代的特点,这样的传统音乐终将面临边缘化的命运。
音乐是人类一种情感的表现,是一种内在情绪的宣泄,是与时代脉搏同步的跳动,因而它需要庞大的“人气”来支撑。可以说脱离了人的需要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传统音乐如何走近这类人群,是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的课题。青少年又是时代潮流的先锋,抓住了青少年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就可以把控住时代的脉搏,那么青少年有哪些特点呢?
1.时尚是青少年追求的目标,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心理表象。如果传统音乐缺乏时尚感、失去了新奇性,就很难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同样是传统的民乐演奏,女子十二乐坊以其新颖的站姿演奏、流动的表演形式、富于动感的节奏特征,把传统的民乐带入时尚和新奇的境界,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热捧。
2.“爱”是青年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然而一段时间里,在震耳欲聋的重金属音响的鼓噪下,歌手们吼叫着痛苦、失落的“爱”,虽然这些音乐能够暂时释放久久积压在心头的苦闷,但这种悲观情绪、浮燥心理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音乐的主流。传统音乐在表现“爱”的主题方面却是强项,如何把现代年轻人生活中“爱”的主题融入传统的音乐元素,让现代的青少年乐于接受呢?应该说作曲家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批既具有传统元素又具有现代气息,同样表达“爱”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广为传唱。
3.“娱乐性”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参与性”是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是工业、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给人们造成紧张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特征。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需要放松紧张的情绪,排解心中的郁闷,更渴求强调自我,表现个人的心理感受,特别是能和青少年、大学生及平民百姓的情感产生共鸣的寓教于乐的音乐作品更受欢迎。他们不愿意仅仅成为一个欣赏者,更乐意成为参与者和表演者,因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满足自我情感的宣泄,从而获得高度的放松和满足感。
传统歌曲应该在具备时代特点、通俗节奏的基础上,音域不要太宽,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唱、乐于参与演唱,有了“人气”,传统音乐会重新成为主流音乐。
四、找准切入点,实现音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并无雅与俗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人们要在传统音乐与现代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去进行融合。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长期以来各自坚守着自己划定的“边界”。后来,为了扩展各自的生存空间,它们又在“边界”上划定一块“自由贸易区”,并没有循规蹈矩,而是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来为己所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渐建立,逐渐进入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的状态之中。
传统和流行在音乐的大家庭中是兄弟关系,它们虽然性格不同、处事方法不一,有时会闹些小矛盾,但绝不是敌对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这些可以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找到很多佐证。
我国古代音乐有雅乐与俗乐之分,早在西周初年,人们将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使用的宫庭音乐作为正统音乐,视之为雅乐。春秋战国以后,把当时诸侯、贵族吏民时常在宅院、广场上演奏的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民间音乐称为俗乐,又称“郑卫之声”,并发展成为当时不可阻挡的潮流。
到西汉末,雅乐与俗乐的斗争愈演愈烈,统治者高举重雅乐、轻俗乐的旗帜来反对世风的衰败。他们认为俗乐败坏道德、有损民风,会动摇统治阶级政权,因而心存蔑视、排斥。然而俗乐恰恰是平民百姓所创造的,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用粗糙、直率的笔法来描述现实、表现生活的艰辛,使音乐得以回归到原始的娱乐定位。同时俗乐在自身的发展中,对于雅乐也是一种补充,不仅在曲调上能够为当朝统治者服务,而且在思想上也与雅乐的许多观念保持一致。
可见,音乐的雅俗之分,历来有之,但与今天的含义并不相同。来自古代的俗乐(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是古代的流行音乐)才是音乐发展的真正源头,它来自民间,流传于百姓之中,并不断被提炼升华为如今的传统音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就近现代而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之一的黎锦辉、歌手周璇,他们创作并演唱的《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等一大批流行歌曲,是传统的音乐元素与流行风格融合的创举。七八十年代以邓丽君为代表的低吟浅唱的流行风传入千家万户,她演唱的歌曲大部分取材于中国传统音乐民间小调。毫不夸张地说,周璇、邓丽君在那个年代能够红遍中国,和她们所演唱的歌曲具有浓郁的传统民间音乐韵味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民族情结通过她们的演绎打动了听众,得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如今,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曲作者、音乐人、流行歌手甚至音乐商人高度重视。因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必须具备当代的特征,必须满足这个时代人的需要去变化发展,固守自己的“传统”或“流行”只能使脚下的路越来越窄,而民族传统与现代流行的完美融合才是必由之路。
结语
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族音乐,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最能准确反映中国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坚持走传统的民族化道路,吸纳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音乐形式,把传统与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不仅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并喜爱古老的民歌,更是传统音乐的一种创新和延续。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人合一”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核心。天道与人道、天与人、天性和人性是相通的,可以达到本质上的统一与协调。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何尝不是如此,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人们所创造的音乐应当服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天与人的协调和有机统一,才能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迪,张曦.世俗感情 平民意识――余其伟谈广东音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
[2]郜积意.论西汉雅乐与俗乐的互动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1).
关键词: 传统教学;现代教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1-001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翻开当今各类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料,诸如“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素质”、“情感”、“价值观”等新理念,比比皆是且深入人心。而“应试”、“传授”、“接受”、“讲练”等多被打上“传统教学”的标签,因涉嫌“落后”、“保守”遭到排斥和指责。
从辩证的观点看,“传统”与“现代”并非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现代教学应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体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建构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真正目标。
1 探求传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最佳结合
有一种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容器,不再是答疑解惑的工具,而应当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学生的助手。我认为此话有正确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开展探究式教学,老师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适时的启发、解惑,当好学生的助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探究式教学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经验的积累,业务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那么,是否开展探究式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呢?老师的全部职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我认为不是,首先应有两个问题需解决:一是量的问题,二是质的问题。
1.1量的问题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你若随堂听课,听到的大多是传授式教学;你若听公开课、研究课,见到的大多是探究性教学。这说明探究性教学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每堂课,每个教学内容都适合搞探究。选择探究性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学生已具备探究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二是有探究的实际意义和必要;三是内容有思维深度,基本知识有应用、延伸、拓展的余地;四是有改革、创新的可能,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规律的归纳总结有帮助。对一些必需的基础知识,经典的理论和概念,没有必要沿着古人的足迹再去研究一番。为了探究而探究,不但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也易将学生思维引入死钻牛角尖的歧途。
例如,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元素或物质的存在、基本有机反应等,运用传授式教学讲清讲透,训练到位,更能有效地获取知识,达到为探究学习夯实基础的目的。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有机合成、无机物化学性质的对比归纳等,采用探究式教学就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训练思维和提升能力的目的。
1.2 质的问题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问题引入应浅显易懂,随着学生问题解决的递进和情绪高涨,将问题引向深入,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动手动脑解决新问题,最终形成规律和结论。探究程序的精妙设计:如设问的巧妙,激趣的幽默,师生互动的形式多样, 赞扬和鼓励的恰当及时,多媒体和教具的合理使用,实验手段的有效穿插,逻辑推理的科学严谨等, 都能使探究性教学取得实效。
例如,我在“定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的教学中,作为如下探究设计:
[课题]氢氧化钠中混有碳酸钠,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氢氧化钠的纯度。
[提出假设 设计方案]
首先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设计测定NaOH纯度的方案,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找出本组尽可能多和好的方案(教师可给出几个提示性问题)。老师学生进行归类筛选,整理出的方案主要有“测定沉淀质量”、“测定气体质量”、“测定气体体积”、“盐酸酸化蒸干测定质量”、“单指示剂滴定法”、“双指示剂滴定法”、“差量法”等。
[动手实验 发现问题]
由学生整理出各方案中所需仪器、药品,老师审核后在实验室为学生做好准备, 在活动课时带领学生动手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准确称量物质质量, 作好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并与老师给出的准确结果进行对比, 在提交的实验报告的最后, 列出有待讨论的问题。
[讨论问题]
这是探究的,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有一种自我解决的强烈冲动。诸如方案设计的比较、操作方法的优化、实验误差的分析、原有方案的改进、新方案的创新等,无一不绽放出探究学习的美丽火花。
[评价总结延伸应用]
通过以上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和操作步骤,学生归纳出各个实验方案的优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Na2CO3中混有NaCl;Na2CO3中混有NaHCO3;Na2SO4中混有Na2SO3;Na2O中混有Na2O2……等一系列定量测定的实验方法。
经过以上探究过程,学懂了一点,带动了一片,学生增长了才干, 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
总的来说,探究教学离不开对学情的了解,离不开对知识体系的分析和选择,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支撑,离不开恰当的师生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新颖设计和精彩发挥。所以探究性教学应是绚丽多彩的教学画卷中的传神之笔,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演讲法、实验法、启发分析法、讲练结合法、模仿记忆法等“传授式”教学仍然是中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
另外,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不能片面地看成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分地一对一地提问,冷落了大部分同学,减少了老师精彩的演讲、归纳、示范和点拨,特别是成绩基础较差的同学,从师生过多的对答交流中所得到的效益往往大打折扣。因此,探究性教学也应当是老师的引导、点拨、解惑、讲评、陈述、学生的互动、师生的对话交流和谐共鸣的过程。师生互动可以采用个别提问、齐声回答、指定发言、主动抢答、学生反问、教师应答、自由辩论和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短暂的宁静,也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实,“传授”与“探究”并非不可调和,它们应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传授中科学地引入探究,探究中巧妙地融进传授, 都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益,这才是我们为之追求的较高境界的教学艺术。教师的角色,也应当既是传道授业者,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探求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的最佳结合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称之谓不但要有“鱼”,而且学会“渔”;接受式学习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分析学生思,老师归纳学生记,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称之谓“填鸭式”。从新的教学理念来看,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学会学有好处,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自主性学习不能理解成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应当是在老师的引导、暗示下的自主性学习。例如,编撰预习提纲、阅读材料纲目、学案、思考题、练习题等,都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手段,而不能看成是接受式学习的工具。
是否选择自主性学习,也要看对象和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苦口婆心的传授尚且难以接受,指望通过自主学习使他的成绩大有起色,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构想。对于一些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的教学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比喻、归纳、讲解,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为什么要摒弃接受式学习呢?另外,在课堂45分钟内,也不一定要留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练习,因为读书、做练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后。更不宜不管课型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每节课都限定一定的时间自习(为了体现自主性学习)。宝贵的课堂时间要保证学生接受知识和探究活动的高效益。
总的来说,自主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缺一不可,应当合理整合。但接受式学习中要尽量留给学生思考、解惑的时间,提供或指引他们获取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材料,及时科学地评价和表彰自主学习的成果,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
3探求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是指使用粉笔、黑板、挂图、教具、模型等工具, 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目前,看一个学校的办学硬件,主要看多媒体设施的配置;衡量一个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往往看有没有进行网络教学的研究;评价一个教师的授课能力,首先看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这种评价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片面性。多媒体教学有超大容量、资料广泛、声像俱全、画面精美、展示便捷、动感强烈、模拟逼真等优势。对科普性知识及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化学知识的介绍,对抽象概念、空间结构、微观粒子的探讨,对化学发展史的展示、工农业生产过程的呈现,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总结等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确有着明显的优势。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给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适当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以下缺点:
信息量过大,形式害了内容,学生缺少必要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鼠标轻点,就完成了问题的创设和解决,键盘轻敲,就凸显了成果的形成,上课行云流水,下课虚无缥缈,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随着关机也就成了过眼的烟云。
程序化明显,一张光盘决定了整个教学程序,教师的即兴发挥,学生瞬间迸发的灵感火花,往往在设计的程序前湮灭。新的探究成果有时敌不过预设的结果,让学生产生设好了圈套让人钻的感觉,教师本身也有一种充当了一回微机操作员的感受。
教学连贯性差,前面形成的重要概念、规律、探究成果等,因幻灯片的切换影响了学生后续反馈练习的参考、指导作用,降低了课堂效益。
资金投入大,教学成本高,制作课件消耗时间多,备课工作量大。
以上分析说明,应用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用之是否得当是关键。能用演示实验的尽量不用电脑模拟实验和录像片(对危害性、毒性大的化学实验,播放视频利大于弊),能用实物、模型的尽量不用电脑模拟图形(对抽象、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宜用电脑模拟),能用学案给出资料和习题的尽量不用投影字幕来代替(多媒体配合学案,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粉笔加黑板也是一种充满创意的、无拘无束的、显现灵感的、师生互动的重要领地。板书的过程,是师生思考、探究、解惑、体会的过程;板书的过程,是体现鲜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睿智的过程;板书的过程,是释放和记录师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过程;板书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简洁的美、灵活的美、传统的美、艺术的美、“语言”的美。它有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课堂的最大效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探究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的最佳结合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应当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生活,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加科学的要求,人的培养就应该是提高全面素质的培养。但就目前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和选拔仍然是目标评价体系为主,情感态度评价体系和主体性价值取向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因此,提倡刻苦学习仍有必要。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不应看成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刻苦并非不快乐,快乐不等于不刻苦。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 “什么是天才, 终身努力便是天才”。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琨也曾说过:“科学家都应该固执,否则不会成功。” 无数前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流出辛勤的汗水,是成功的保证。因此,提倡勤奋刻苦,仍然是必要的,这既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不能谈虎色变,一抓学生训练就有加重学生负担之顾虑。当然,不科学的过度训练,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压抑了学生的身心,泯灭了学生的快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往往也欲速不达。因此,练什么?如何练?讲练怎样结合?过程怎样监督?结果如何评价?效率怎样提高?处理好这些问题,才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业水平的关键。我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摒弃题海战术,在选题上下功夫
强化训练不等于做题越多越好,根据学生的情况,所学知识的难易,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既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巩固,又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本题必做,补充题宜选择难度适中,针对性强,能举一反三,便于复习和归纳的题。跳一跳能够着,做一做能完成,想一想有趣味,就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将完成作业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负担。
4.2加强作业过程的监督,及时检查、批改
对作业情况完成好的要及时表扬,完成较差的可采取批评和谈心相结合的方法,并当面补做,当面批改,当面订正,让他理解你对他的一片爱心。如果他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所进步,一定要充分表扬,使他摆脱自卑的阴影,扬起奋进的风帆。那种少做一次罚十次的做法,极易造成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且罚得越多,负担越重,后面的作业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对作业批改后学生的订正,要严格把关,重视订正,认真纠错是学生不断进步的阶梯。
4.优化评讲作业的过程,提高评讲作业的质量
老师评讲作业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讲作业一定要及时,当天的作业当天评讲,今天的作业明天评讲,学生的印象深刻,容易接受。如果教学负担过重,为了缩短评讲周期,有些练习也可以适当少改,选改,抽改,及时评讲到位,及时订正纠错要比因批改完整而使周期拉长的评讲效果好得多。评讲习题不要一讲到底,要有重点,又有轻重缓急,浅显题精讲而过,陷阱题、多解题、能力题要举一反三,指导讲解到位。尤其是高三、初三的复习课,采用典型例题导入,求解过程提高,形成规律应用,以点带面训练的方法,很有实效。例如,我在评讲一道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题时,根据学生的答题错误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和训练,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根据学生的错误,采取四个步骤:
(1)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提出
①依题意,能否判断样品中除Na2CO3和Na2CO3外,还有其他杂质?
②若不含有其它杂质,本实验可进行哪些简化和去除哪些多余的条件?
③若有其它杂质,是否会对本实验产生影响?
④若其它杂质影响实验的测定,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说明才使此题更严谨?
(2)共同探讨,明辨是非
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①如没有其他杂质,称取样品Wg,只要用甲基橙或酚酞一种指示剂进行一次滴定就可求出NaHCO3 %。若用两种指示剂两次滴定,则不需称样品的质量就可得结果。从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来看,应含有其他杂质。
②若含有能与酸起反应的其他杂质,则本实验无法测定结果。该题对杂质未加任何说明,不够严谨科学。题中应加上“含有的其他杂质不与酸起反应”的说明。
(3)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根据以上分析和错解情况,设计变式训练,加深理解。
训练1. 某Na2CO3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溶于水水后滴加酚酞1~2滴,用c(mol・L-1)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所用HCl的体积为V1 mL,再加1~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溶液的体积为V2 mL。求NaHCO3质量分数。
训练2. 某Na2CO3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称取Wg样品溶于水,滴加酚酞指示剂1~2滴, 滴加c(mol・L-1)的HCl溶液V mL刚好反应完全。求NaHCO3质量分数。
训练3. 将上题中的酚酞换成甲基橙,写出求解n(Na2CO3)和n(NaHCO3)的方程组。
训练4. 某Na2CO3样品中除含有NaHCO3外,还含有不与酸反应的其他杂质。现称取样品Wg,溶于水后滴加酚酞指示剂,用c(mol・L-1)的HCl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HCl溶液的体积为V1 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继续用该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HCl溶液的总体积为V2 mL。求此杂质的质量分数。
(4)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尝试将以上定量计算改成定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将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件制作 网络教学
前言:当今世界,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日渐成为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地理老师有必要行动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呢?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information)是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的反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因而会发出不同的信息。这里指的信息,是指与地理教育教学有关的信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这里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从互联网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互联网中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地理教育信息非常之多,从文字到图片、从声音到影像、从技术的学习交流到课件的下载,包罗万象,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是地理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2.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引进信息技术
2.1地理学科特色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2.2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3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和高效保存信息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的,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感觉器官。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作了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地理教师的信息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这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其次是有关地理的杂志和课外读物;还有就是一些教学用软件和光盘以及电视;最后也是目前最流行最常用的一种来源──网络!
初进网络,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记得最开始我只记住了搜狐的地址,即使是现在,要我记住那么多网站名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怎么从网络中获取地理信息呢?
3.1利用强大的搜索引擎,采用关键词的办法搜索所需要的信息
要从网络中获取信息,首先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专门的搜索引擎,比较著名的有百度baidu.com ,google.com、搜狗等,有的机器在地址栏直接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此外很多网站内部也有搜索工具,比如搜狐、网易、新浪、雅虎等。地理学科搜索,我建议用百度,因为百度分门别类,包括新闻、网页、图片、mp3等,mp3又包括mp3、wav、flash等格式,我有很多教学用flash就是在百度里搜出来的!
下面提供我收藏的地理网站地址:
地理网站集锦:
wsbedu.com/kejian/wangdili.html
3.2利用BBS功能,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享信息
网络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还给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人教网的地理教育教学论坛就是这样的地方!论坛里活动的主要是地理老师和学生,老师在这里交流经验和心得,学生在这里求得问题的答案和分析。这里也是图片、课件等地理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场所,是地理老师获得信息的好地方!如今网络中出现的地理论坛有很多,有出版社的、有杂志的、有教育部门搞的,有学校搞的,还有些地理老师个人办的,不一而足。从个人观点来看,我比较喜欢去那些权威一些的,名气比较大一点的,创办人员比较敬业、教育观念比较新的论坛。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办的论坛:bbs.pep.com.cn/forum-82-1.html,可以直接和教材编写者们进行直接交流。也有机会和专家直接对话,这对一线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3地理老师QQ群(初中地理老师群16703671、星韵地理博客堂核心组10451498)
网络除了提供了BBS这样的交流平台,还给我们提供了及时交流的聊天工具,QQ、泡泡就是这样,QQ群、泡泡聊天室都可以作为地理老师们或地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地方。在群里,老师们群策群力,能够及时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群里老师会给你出主意,找资源。星韵的管理员林君就曾经为了一节公开课在群里展开了小范围集思广益的讨论,后来这讨论被一个老师放在了博客上。
遇到问题及时与地理老师们探讨,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这就是网络交流的好处。个人交流也好,群里交流也好,在交流中撞击思想的火花,这远比得到答案更重要更有价值!
3.4在网络中下载信息的方法:
3.4.1图片的下载办法:右键“图标另存为”;图片地址的获得:右键“属性”找地址,以打头的部分。如图:加亮部分就是该图片的地址。
小技巧:点左上方的图片访问出处地址,你可能会找到一个新的资源宝库!找到合适的网站,别忘了添加到收藏夹哦!
3.4.2 Falsh的下载办法:右键点击地址:“目标另存为”。
小技巧:如果想将该flash连接到自己的网站,右键“复制快捷方式”,然后在你的地址输入栏粘贴,就可以连接过去了,依此类推!
还有,面对网络中播放状态的flash动画可以使用硕思闪客软件的抓捕功能进行批量下载。关于这个软件,利用关键字搜索并下载安装就可以了,使用时在播放着flash的页面右键点硕思下载就OK了!
3.4.3视频文件地址的获得和下载办法
百度里搜到的视频点击地址就可以下载
播放着的视频文件:
网络中有些视频文件属于在线播放,没有提供下载地址,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寻找该视频文件的地址。查找方法是:如图:在播放着的视频文件的下方右键“属性”,将可以看到该视频文件的地址,复制地址后,打开网际快车flashget下载工具,添加到下载地址中就可以下载了,我下载和转载《再说长江》和《话说长江》就是用的这种办法。
可以上网的老师,更细致的方法可以见太行老师的日志:
xingyun.org.cn/blog/user1/540/archives/2006/7094.html
4.存储信息,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博客
网络中信息繁多,好不容易我们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下载到机器里了,但很多时候是最直接的办法,但机器不能搬走呀,换机器还需要用U盘转移。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免费网站或博客,将需要的资源放到自己的网站或博客上,随时可以上网下载或查看。博客还可以作为你与地理老师或学生交流的场所,对我们地理老师的成长很有好处的。
博客是近两年慢慢流行起来的一种类似于个人日志(日记)的网络空间,与网站相比较,二者的区别在于:网站页面多,内容丰富,很多内容转载即可;而博客作为个人习作,则比较单一一些,版面也单调一些,写的是个人内心的流露或个人心得体会。如果说把网站比做一个资源仓库的话,博客就是自己的日记本,各有特色,各有价值。
博客的申请和使用:推荐地理老师建博客的好地方:星韵地理博客堂xingyun.org.cn/blog/,这里是地理老师们交流的好地方,这里的口号是:“教育公益网站──让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网上的家!”这里提倡原创,转贴要求必须注明。我在那里申请了一个博客《钟老师地理课堂》──qiusi.xingyun.org.cn,发了几篇日志,很快就有人评论并转贴,转贴的时候将帖子去向地址也留在我博客里,在转贴处把我原贴地址也贴了出来,让我很感动,须知网络抄袭剽窃之风盛行,这样一个文明的地方真的是难得哦!
希望你早日注册拥有你的地理专业博客哦!早日成为网络中参与地理教育教学交流的一员!我的博客《钟老师地理课堂》──qiusi.xingyun.org.cn欢迎你的光临!
网站的申请与建设:相对于博客,网站的建设要复杂一些,涉及到很多高深的计算机技能技巧,但对于提供模板的网站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我现在的地理园uc81977269.anyp.cn就是这样的一个“傻瓜型”网站,网站比博客相对自由一些,内容也更丰富广泛。
首先进入注册网站:anyp.cn申请注册,建网站技能技巧需要多学习多摸索。建网站最重要的是规划好专题,我建资源网站,就会把资源进行分类,然后一点点地按照专题将资源装好,比如我的地理园,就包括地图、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等方面的,最近有个想法,也联合了一部分骨干地理老师,准备把网站做成资源包形式,读者如果有意向,可以和我直接联系携手合作!分门别类的资源包的建设,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和热情,只有这样,在需要查找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使网站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资源宝库!同时,制作得好的话,网站也可以成为我们网络教学的园地。
5.利用信息──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尝试网络教学
有了自己的信息资源宝库,知识上理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作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的条件,怎样将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以最好的形式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呢?
首先,利用找到的信息丰富和更新我们的知识面,教学时才能够作到如鱼得水。
其次,将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制作成课件辅助地理教学。
最后,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或网页进行网络教学,这是未来我们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就从制作辅助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两方面简单说明。
5.1制作多媒体课件(CAI)辅助教学
5.1.1中学地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开发工具
制作CAI(课件)的工具包括两类: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和多媒体软件编辑工具。
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是指用于制作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数据的专门制作工具。对于一般教师制作CAI来说,利用不多。CAI制作中的文本、简单矢量图、二维动画等素材可以通过编辑软件自带工具制作;图形图像可以利用其他同步教学软件内图片或扫描或网上下载而得;复杂动画需专业动画工具制作;视频除上述渠道外,还可以自己录像,靠视频卡输入计算机而得。素材的收集是制作CAI最费时费力的工作,能共享最好共享,实在找不到才自己制作。
多媒体软件编辑工具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是中学教师用得最多的工具。目前常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
Powerpoint是美国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家族中的一员,是专门用来制作演示文稿的优秀工具,是全中文界面,简单易学,适合于初学教师制作CAI用,它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播放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并可以加入动作按钮实现超级链接功能,但不能制作智能化CAI。
Authorware工具采用基于流程线,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创作界面,通过直观的流程线的功能图标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整合和搭建程序的运行结构;并通过函数、变量的使用实现智能化特征,交互性强(11种交互方式),是功能最强大的多媒体集成系统工具,目前市面上流行软件多利用该软件集成。该软件是英文界面,但也有中文版本,比较容易入门,但深入有一定难度。
Director工具是基于时序、面向场景的侧重动画制作的工具。动画功能强,是目前美国专业动画制作的主要工具,但其集成功能不如Authorware。学起来难度较大,需要LINGO语言的支持。
中学教师制作CAI,初学者可以利用简单易学的Powerpoint工具,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学习Authorware,将Director、Flash、3DMAX等工具制作的高级动画引入Authorware系统中,制作出高质量的CAI。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其特点是简单易学,制作出来的动画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交互功能强。可以取代Director动画插入Authorware或Powerpoint中使用。如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的形成,雨带的移动、等小型动画,使用Flash既方便又实用,是不可多得的小动画制作软件,从长远看,也适合于网络教学。
3Dmax是专门用来制作立体模型、立体三维动画的最佳工具,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火山、地震”的形成等宏观或虚拟图形,利用3D制作动画,与Authorware配合使用,效果将会很好。
目前比较优化的组合是:制作3D动画引入flash中,将flash或authorware制作的小积件插入Powerpoint(PPT)中,以PPT为平台,利用其超级连接功能将各方资源组合在一起,形成实用的辅助教学课件。
5.1.2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好的课件类型
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课件制作也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根据我过去的研究调查证明,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好的课件类型有:
活动参与型:教学过程中,利用制作好的操作型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例如《收听天气预报》,该节课实践性强,同生活联系紧密,在CAI的制作中,我有意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培养学生读懂、会播天气预报为教学目标,以“提问──解答──记忆──实践”的程序来进行教学。课上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动态特征让学生分组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训练了学生技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台湾的学习中,我以带学生旅游的形式,以旅游地点为线索,贯穿了台湾教学要求的全部内容,在学生的活动参与中完成此课,吸引了本打算来混节听课记录的老师,他们停下了改作业的初衷,饶有兴趣地听完了全课。
图片展示型:在“中国的地形”的教学CAI制作中,立意于让学生“一屋游天下”,注意收集有关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我制作了一个CAI,交互方式随意观看各山脉等地形区的景观图。界面利用交互形式以走向为顺序进行学习,每学习一条山脉,都让学生领略其景观,喜马拉雅山脉和珠峰探险的学习加入了视频。后一个界面以山脉图为背景,配以框架表,鼠标移到表中山脉名称处,即在图中显示其位置,单击则闪现其两侧地形区,最终列表,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学习新知识。该节课内容简单,但简明扼要,集景观、趣味于一身,既可用于授课,也可用于复习,尤其是各山脉的代表景观图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模拟演示型:初中地理教学中,气候知识因看不见、摸不着而最为抽象,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难点,在教学中,就需要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这正是计算机的强项,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将气候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一目了然、真正理解。在《中国的降水》教学中,气温分布成因、降水的形成过程、雨带的移动等内容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制作CAI时,充分利用Authorware的显示功能和动画图标以及利用Flash动画将其演绎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该类在教室难以讲明白的内容在计算机协助下很容易就演示出来,讲解已成多余。节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该类知识在高中还将继续学习,在初中让学生真正弄明白该内容,也可以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降低难度。此外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及其同自然条件的关系,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该难点,且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反馈中也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列为印象深刻的课。
孩子都爱看动画片,且对片中内容过目不忘。《海尔兄弟》寓智慧于动画中,成为我国动画片中寓教于乐的精品。《蓝猫淘气3000问》将地理知识巧妙地通过蓝猫、淘气、菲菲和鸡大婶等演绎出来,同样吸引了包括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向《海尔兄弟》、向《蓝猫淘气3000问》学习,寓教于乐,向动画型、趣味型、竞赛型发展,那么,学生必定会以全新的态度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地理教学的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5.2网络教学的尝试
网络教室:学生们在电脑面前自主地、轻松地浏览着教学网页,老师则在一旁巡视,悄声指导着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或在巧妙地激发某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时有几个学生聚在以前探讨他们的方案,交流心得,交流在计算机间无声地进行着。最后的过关测验,同学们或早或晚都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
5.2.1进行网络教学的条件:
硬件环境: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可以监控上网的教室,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也可以个别指导学生的设备。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信息技术课,微机教室可以作到这点,但这样的教室通常给微机老师使用,普通学科教师没有这样的待遇,也不会使用,这给网络教学带来了困难。
软件环境:教师通晓并熟练使用网络制作网页,熟悉并熟练使用网络教室;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技术,在老师指导下形成分析研究信息的能力。
网络教学对硬软件要求很高,目前江浙一带先进地区实行得不错,在一般地区,网络教学尚在尝试阶段。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一英语教师利用精心制作的博客在微机教室进行了一次网络教学的尝试,因准备时间不足,课堂效果不太好,但之后的影响是巨大了,短短几天时间,他的“陈老师英语课堂”点击率倍增。
5.2.2常用网络教学模式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多样化。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根据网址自主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软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速度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做练习,并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2.3在网络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要关注、引导、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利用查阅资料之机上黄色网站或聊天,显示了网络的负面功能。二是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电脑水平参差不平,这会严重影响网络课的开设,比如输入文字太慢,违规操作等。还有一点,要培养学生网络作品的维权意识。
对老师,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更新观念,积极实践,敢于上网络教学课。哪怕很粗糙,也要勇于尝试,总有“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总有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信息技术的掌握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到熟练的过程;二是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只是工具,关键的关键还在于精巧的教学构思和设想,要充分利用教学艺术和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兴趣。
5.3一些关于计算机使用的小技巧介绍:
播放幻灯片过程中不小心多点了一下鼠标怎么办?平时操作中不小心点了不该点的图标怎么办?
PPT中插入flash的方法
没有flash播放器时播放flash的方法
地理轮廓图的简易绘制方法
获得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和新闻联播视频的方法
复制屏幕并裁剪图片的方法:PrintScreen
转换屏幕的方法:Alt+Tab
关键词:教学;科学;实验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只要学生体验了,无论收获大小,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在科学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参与和不断寻求阶段性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获取老师的实验结论;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未必一定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精神缺失当是一代人的缺失,所以必须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实验技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动手参与,亲手获取和感知科学的奥秘,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当突出实验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会学生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完成课标、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观察、实验等项目,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实验操作的习惯。
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应该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虚拟实验的呈现。
在教学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材结构、教师教学结构和学生思维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反之则教学会显得画蛇添足,事倍而功半。在教学《植物的叶》时,三年级上期,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堂,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强,对叶片形状的描述不很准确,作为农村学生,虽然平时见到的叶片多,但大多都说不出具体的“名字”,也描述不清它们的形状。教学时,我先展示课前收集的几种学生“知名”的叶片,然后在“电子白板”上播更多的叶片类型(包括它们的形状命名)的课件,学生对照实物,全体学生都亲眼目睹,共同辨识,顺利地突破了一堂课的教学难点。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等优势,教学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讲授,加入了生动的课堂演示,既完善了教学形式,又解决了教学难点,使小学科学课堂更加生动化、艺术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现在的科学课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我今年开始教学三年级的科学,头都大了,只要一说起参观、探究、小组合作什么的,很容易乱成一锅粥,小孩子一放手就不听你的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做到分好探究实验小组,应该有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最好每人轮转)、汇报员等。
其实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到外面亲近大自然的,科学课我带孩子们到校园里走走,观察大树小草,他们的兴趣是很高的,就是安全压力有点大,否则我都想把他们带到校外去走走,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
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以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的体验,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充满了趣味实验的课程。一个成功的实验可以减少许多烦琐的叙述,往往能起到“千言万语道不清,一做实验便分明”的奇效。因此,需要教师对已有的实验做出有益的改进,并不断创新。科学实验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用现有的器材和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完成。利用随手可得的废弃物进行实验。通过自制简易、有趣、适合操作,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实验来诠释不同的科学原理,把复杂的科学术语简单化,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迈进科学的殿堂,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素质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M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向。
教师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中心,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切合点,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信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或者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有不懂不会的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虽然能以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把特定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它却剥夺了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无缘享受合作、探究的乐趣,减少了学生独立而深入思考的时间。教师所做的应该是根据教学实际,挖掘所有教学媒体的使用价值,并加以整合利用,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