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35.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099-02
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财政部于2007年12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并于2005年1月1日执行)共同构成了我国农村会计制度体系。本文就两个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一、资产的比较研究
1.资产组成内容的比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将合作社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则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资产分类具有以下特点:(1)将农民专业合作的所有投资统一为对外投资,不区分为短期和长期投资;(2)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
2.存货的比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存货的核算有以下两点不同:(1)存货核算范围扩大了,增加诸如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购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等内容的核算;(2)仅对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即将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价值计入其他支出,而对存货盘盈未规定其处理方法。
3.对外投资的比较。关于对外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并分别规定其会计核算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未将对外投资进行短期和长期之分。
4.固定资产的比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有两项变化:(1)增加了接受捐赠旧固定资产的计价内容,即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或双方确认的价值计价。(2)未对盘盈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和记录做出规定。
5.无形资产的比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形资产的内容,并对无形资产计价、摊销方法、转让无形资产的处理等均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未有相应的规定。
二、所有者权益的比较研究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等。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所有者权益有以下不同:(1)部分项目的称谓不同,如收到投入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股金”;(2)《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增加了“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的核算;(3)部分核算内容更为细化,如接受捐赠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计入公积公益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单独计入专项基金。
三、收入和收益(盈余)的比较研究
(一)收入的比较
收入内容的比较。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两个制度关于各项收入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差异不大。
(二)收益(盈余)的比较
1.称谓不同。作为反映和考核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成果的综合性财务指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收益”;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盈余”。
2.构成不同。虽然两个制度均将收益(盈余)区分了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盈余),但其构成确不同。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收益总额=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 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的本年盈余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本年盈余=经营收益+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经营收益=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3.收益分配核算内容不同。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分配方案,对其当年可供分配的收益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提取公积公益金;(2)提取应付福利费;(3)外来投资分利;(4)农户分配;(5)其他分配等,其核算内容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提取公积公益金、提取应付福利费、外来投资分利和进行农户分配等内容。
四、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
(一)会计报表组成的比较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中间(即月份或季度)和年度终了应当提供的会计报表种类有所不同:
1.年度中间: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中间(即月份或季度),应当提供两张会计报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其中。科目余额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月或按季度编制,用以反映月末或季度末会计科目余额的会计报表;收支明细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月或各季发生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2.年度终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终了,应当提供两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收益分配表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内收益实现及其分配的实际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应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其中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性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性质、结构等内容基本相同。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增加了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二)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比较
1.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由于两个制度关于资产、所有者权益组成内容的差异,进而影响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的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内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将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四部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三项内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社会计制度(试行)》则将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三部分,所有者权益分为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五个项目。
2.收益(盈余)及收益(盈余)分配表的比较。反映合作社一定期间内实现盈余及其分配实际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收益及收益分配表”。而《农民专业合作财务社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不仅称谓不同,其结构也不同:
“收益及收益分配表”采用的是报告式结构,其上端为收益的形成,分为经营收入、经营收益和本年收益三个层次,下端则为收益分配,包括本年收益、年初未分配收益、可分配收益和年末未分配收益部分。
而“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则采用账户式结构,左边为“本年盈余”,右边则为“盈余分配”。每一方分为若干具体项目,左边项目是依据“本年盈余=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的依存关系排列,而右边“盈余分配”则是根据“本年盈余+年初未分配盈余+其他转入-提取盈余公积-盈余返还-剩余盈余分配=年末未分配盈余”的依存关系排列。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农机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农机化水平,代表了该地区的农机化发展程度。目前全县已经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22个,注册资金2189万元,合作社成员635人,服务农户8300多户,从业人员拥有农机具1163台套,资金总额4163.8万元,到目前为止作业服务总面积36.15万亩,服务总收入1935.8万元。
二、主要措施
1、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县局迅速成立以农机局党组副书记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等为成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帮扶小组。同时明确帮扶联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联络员为负责帮扶联系工作的日常联络与材料报送。
2、确立帮扶联系对象:县局经过研究决定6个服务组为帮扶对象: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安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张跃农机专业合作社、祥世农机专业合作社、马厂农机专业合作社。
3、帮扶活动内容:
①3月25日召开农机专业合作社帮扶对接座谈会,会议要求:一是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规范办证,按照《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提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二是有创新精神,要有做大做强的想法,做出自己的特色。
②4月5日组织全县种粮大户、土地流转大户80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机作业对接座谈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③重点帮扶。对标准高、质量好、运作规范、经营业绩显著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富民、汊河、安农、张跃等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帮扶和奖励,采取“先建后补,从奖代补”的原则支持合作社加强农机场院、机库棚建设等,农机购置补贴向合作社进行政策倾斜,优先补贴。让合作社成为实施各类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研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
④定期的上门服务。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帮扶联系的合作社进行现场办公,开展调研,帮助合作社理清发展思路,查找薄弱环节,完善管理,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⑤定期电话回访。每月1号,联络员侯帮国电话回访一次,掌握合作社发展动态,及时协调处理合作社与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⑥加强培训。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维修人员和高级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推进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提高。
4、加大财政帮扶力度
①、获得部、省、市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县财政将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
②、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合作社将作为典型材料全县进行宣传,同时县财政扶持;购置硬盘达2万张的合作社给予1.5元/张补贴;购置高速插秧机合作社给予1万元/台补贴;机插秧作业面积2000亩的合作社给予1万元/台补贴;机插秧作业面积3000亩以上的合作社给予2万元补贴。
三、成效
通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农机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农机合作社不断壮大,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了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成效显著。
一是实行“订单作业”。通过县局的协调指导,张跃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
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机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水稻育、插、收,小麦机播、油菜机播等“一条龙”作业,使“三夏”变“两夏”、“三秋”变“两秋”。今年“三夏”和“三秋”期间,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县局的积极协调下,将辉隆集团的21000亩土地实行统一机收、统一整地、统一播种,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机械化程序提高、生产时间缩短5-7天,解决了辉隆集团农时季节后顾之忧。
三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三夏”、“三秋”期间,汊河农机合作社和张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县局指导下组建了6个“跨区作业服务队”,在保证当地粮食机收的前提下,组织联合收割机,分别到河南、江西、江苏等地参加机收作业大会战。共完成机收作业面积4万亩,实现收入200万元。据估算,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每台机械比去年平均增收5000多元。
四是开展承包流转土地或“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县局多方努力,2011年承包经营土地18000亩,并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是积极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排忧解难。通过县局积极努力和协调,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各项制度已完善,土地使用审批已落实,现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库棚、办公场地正在扩建。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地3.5亩,机具库、办公场地各项设施已建成,解决了合作社成员机具露天散停的难题,提高了机具的使用年限。
六是积极开展培训。由于入社社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县局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对合作社成员举办5期培训班,共培训社员203人,主要培训合作社经营管理、驾驶操作以及维修技术,着重培训人员素质、技能以及服务能力。通过培训各学员在合作社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省、市机插秧技能大赛高速技能第一名。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建议合作社加大宣传,积极鼓励农机大户加入合作社。
二是国家优惠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大,资本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建议金融部门设立专项贷款,解决典型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建议土地部门在典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审批给予方便,使其继续发展壮大。
三是发展比较单一。建议农机专业合作社除以农田作业为主外,要探索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农机营销,使其后劲发展实足。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状;问题;对策建议;王寨镇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11-02
王寨镇位于萧县西南25km处,东邻丁里镇、杜楼镇,南毗祖楼镇、孙圩子乡,西与张庄寨镇接壤,北和赵庄镇、杜楼镇相连。311国道东北-西南横穿中间,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王寨镇区总面积105.6km2,耕地面积7 594 hm2。辖14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296个村民小组,19 907户,总人口75 641人。王寨镇人均耕地0.08hm2,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中药材、蔬菜、水果。畜牧业以牛、山羊、猪、鸡鸭为主。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1 107hm2。积极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新增家庭农场21家。
1 发展现状
1.1 认真宣传,精心组织 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将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连在一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王寨镇积极引导,率先组织部分热爱农机、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机手,首先购买大型农机具,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落到实处。其次,王寨镇农机站认真宣传,精心组织,成立了农机作业协会,采用多种形式,积极为会员服务,使农民的耕地得到及时耕种,协会会员增加了收入,使王寨镇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2 抢抓机遇、努力工作 自2007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萧县农机局抢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部署在萧县成立农机化专业合作社,经过努力王寨镇于2012年成立了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会员达288人,这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是在王寨镇农机站的积极引导下,由协会会员中有能力者牵头,自发组织和建立的。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丰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机具158台套,土地150hm2,社员108人,农机总动力658kw,经营服务收入70万元,达到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标准,并通过了验收。
1.3 引导实施,共同努力 经过当地政府引导和协会会员的共同努力,目前王寨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家,其中丰盛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省级,大鑫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市级,农友专业合作社在农机站的协调下,经王寨镇党委批准建立了党支部,并先后发展了新党员3名,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1.4 规模经营,降低成本 首先进行了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及各种形式的土地承包进行规模种植,规模经营,达到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其次,在畜禽养殖方面,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和畜牧机械,实行规模化养殖和多种经营,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材料(如农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再者,提高服务质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努力打造一流的服务,确立农机要为农艺服务的信念,确保农民满意,在收、耕、种、管、销等各个环节认真为农民服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2 主要做法
2.1 树立合作化生产的新理念 以农机科技示范户引导带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近几年来,农机科技示范户率先示范,以户带户,辐射带动。在王寨镇先后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和先进典型,经常深入村组农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并辐射带动周围群众,使用新机具,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品质,效果显著。改变了农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传统思想,初步树立了走合作化生产的新理念,先后组建了丰盛、大鑫、农友等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1家家庭农场。
2.2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建设上,萧县农机局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帮助建立民主决策、生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优先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金融部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20万元,解决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3 全程服务为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全程服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王寨镇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服务不断创新方式,加强人才培训,提升素质能力,优化服务装备,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农机手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加强科技服务。大力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加农机具的利用率。利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产。二是加强信息服务。为农机户开通了服务专线,午秋农忙季节为农机户跨区作业提供服务信息,为农机户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和致富信息。三是全面提升维修服务。组织成立维修应急分队,农忙季节24h到田间地头为农机手排忧解难。四是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土地流转,解决机库棚和建设晾晒场地,协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 取得的成效
3.1 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围绕王寨镇农业带头使用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机具,带动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缩短了收获和播种的时间,粮食作物增产幅度与前几年相比较明显提高,平均增产15%左右。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增加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收益。2016年王寨镇小麦在战胜旱灾等诸多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产量达到7 080kg/hm2,较2014年小麦产量6 120kg/hm2,增产960kg/hm2。2014年至2016年,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面积12 677hm2,节约良种60万kg,实现小麦增长500万kg,节本增效达1 300万元。
3.2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 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努力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子,引导其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形式,帮助农户解决耕种困难。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互利共赢。
3.3 助推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农户大量土地不断流转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中,有效解决了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他们很放心地外出务工,土地承包款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按期支付,年龄稍大些的还可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干活挣钱,农村二三产业得到稳定发展。
3.4 提高了农机手整体素质 通过创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服务方式,使广大农机手在掌握科技知识、分工协作、组织管理、服务市场、对外交往、民主决策等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相互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农机手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存在的问题
4.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很难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因之不能做大、做强,不能形成规模,不能产生规模效应。
4.2 政策扶持不到位 目前王寨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资金主要靠自筹和有限的贷款,保证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运作和发展。
4.3 经营能力不强 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能力不强,存在经营风险,管理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大都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4.4 整体效益较低 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整体效益较低,大中型农业机械拥有量较少,且配套不齐全,烘干设备、库棚、晾晒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5 对策建议
5.1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扶持。二是落实各项政策。三是给予科技方面的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四是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5.2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要有健全的章程、健全的财务制度、健全的分配制度、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同时内部管理要有透明度,层层落实各项制度。
5.3 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科学组建农机服务组织,提高服务组织的效率。既要保证分散农户的机械化服务需求,也要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农机化服务需求。
5.4 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增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机械能力,完善农机拥有数量。提供农机购置、烘干设备、库棚、晾晒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支持。
5.5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指导服务 积极推动落实有关政策法规规定,进一步争取资金投入,协助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模,加强经营管理指导,提供政策咨询和搜集信息,提供优质服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玄爱善,朴银姬.敦化市农机合作社和专业化农场发展浅析[J].农业机械,2011(06):52-53.
[2]王金涛,周晓,张玫洁.新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分析[J].农业机械,2011(06):55-56.
[3]魏贵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迸发[N].山西经济日报,2014-07-25.
[4]周跃进,周涌.常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r机化,2011(06):55-56.
[5]烟台市牟平农机局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DB/OL].网络(http://zznjh.gov),2012.
一、优先给予农机补贴扶持,确保帮包村发展有资金支撑
以“兴机富农”为着力点,紧紧抓住当前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市县镇农机作业补贴资金等资金不断加大的有利机遇,对帮包村实行资金重点倾斜、重点补贴,让帮包村得资金、快发展。一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目前,全市每年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5000万左右,针对帮包村,在政策范围内,优先确保帮包村购机户享受到购机补贴资金。主动与“第一书记”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加强对帮包村农业生产调研,制定合理适行的补贴规划,补贴额度按国家最高补贴标准执行。引导农民将购买多功能玉米联收机、经济作物机械、设施农业机械、节水灌溉等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关键急需的农机具,全面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村各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二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近几年,我市各级农机作业补贴资金不断加大,各级农机部门将积极协调争取各级政府作业补贴资金,对实行秸秆机械还田、机械青贮、深松、保护性耕作等作业形式给予扶持补贴。通过作业补贴,大力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力争三年后,全市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帮包村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三是提高为民增收能力。引导农民广泛开展跨区作业、承包作业,拓宽收入来源,增加收入额度。利用1-3年时间,在帮包村开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让帮包村劳动力逐步解放,农业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农业节本增产增效逐步突显。
二、优先帮建农机示范基地,确保帮包村发展有项目带动
扎实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利用三年时间,立足村情民意,在15%以上的适宜帮包村分别帮助建立农机化示范基地或示范点,重点抓好小麦保护性耕作、设施种植业机械化、林果机械化、小麦宽幅精播、玉米直播、深松等新技术推广。通过农机示范项目,大力普及一批农机实用技术、新型机械,使农机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发挥示范项目辐射带动效应。加大对帮包村农机示范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发展指引,将示范项目做优、做强、做出特色,切实发挥示范项目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引领全村新型农业发展。每年从帮包村示范基地中按照20%的比例,挖掘一部分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典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打造品牌基地,并帮其申报省级农机创新示范项目,争取资金扶持。二是发挥示范项目科技进步效应。通过示范项目,着力在帮包村推广一批代表农机化发展前沿、代表农机化发展主趋势的农机新技术,让帮包村真正把农业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力争三年后,使帮包村农业机械综合实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三是发挥示范项目带动经济效应。通过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让老百姓真正看到新型农业技术带来的经济效应,提高百姓应用新技术热情。特别是,加强对特色农业机械化的示范点建设,带动产品质量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三、优先发展农机合作组织,确保帮包村发展有团队引领
农机服务组织,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机化、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在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土地流转、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机部门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全市帮包村中帮助发展一批农机合作社,带动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一是帮助培育遴选。认真开展调研,将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扶持政策宣传到位,提高帮包村主动参与建设合作社的热情。在巩固发展农机专业大户、村级农机大院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并积极培育有条件的农机大户、科技带头人、村集体创办、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帮助注册建立。对有条件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部门将通过免费培训、重点培养、技术指导、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其完成注册建立。在注册前,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在农机库棚合理用地政策的支持;在注册过程中,安排专人帮助草拟章程,完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并协调工商部门,为其注册提供便利。三是帮助规范发展。合作社成立后,重点引导其不断提升规模、完善机制、规范运作,推动合作社服务能力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培育扶持,让合作社真正成为村级发展的龙头团队,带领帮包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对基础设施完善、作业规模大、经济效益明显的合作社,农机部门将积极帮其申报“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获得省级扶持资金。力争三年后,在帮包村中扶持创建6个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组织运行
1、引言
农民群众创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发展。据此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经营,并且让农民收入提升。但是现阶段,在具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还具有如下问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以及健全的内部运行机制等等,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到影响。
2、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机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涵
根据《合作社法》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依托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生产或者经营同类型产品以及服务的提供者以及使用者,在自愿以及民主管理原则基础上所建立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者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农民,提供的服务内容有: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加工或者运输农产品以及相关技术和信息等等。经过不断的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具有的特点有: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机制现状
2.2.1 数量增长较快
到2014年3月份,我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数量大约有3000万,在所有农户中的数量比例为12%。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在全国各个地区所拥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山东、山西、河南、安徽以及黑龙江等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使得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显著提升,这些地区占据了全国大约7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2.2.2 服务范围较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以下诸多领域存在:种植理论、畜牧理论、林业领域以及民间传统手工编织领域等等,并且大约2/5处于种植业,1/3处于畜牧业。其服务范围包括以下环节,即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农机作业,产品加工、储藏和销售等,有大约3/5进行产加销综合服务,还有1/10为运销仓储服务。
2.2.3 经营能力较强
结合2010年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了4万家,拥有三品认证的合作社数量超过了1.8万家,同时形成自主注册商标的数量大约有1.5万家。实现农超对接的和锁着数量超过了6800家,使得农户收益显著提升。
2.3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主要是通过改革国有以及乡镇集体企业来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主要具有的问题有:
2.3.1 组织制度不健全
相当数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完善的组织制度以及章程,同时其具体管理制度也还不够完善,很多农民专业合作者并没有建立财务管理机构以及监事机构。
2.3.2 民主管理未能落实
结合农学部相关数据,现阶段,我国农村大约由60%合作社都是在部分“能人”带领下建设,这使得其主要存在一股独大或者若干股独大的问题,通常依赖个人权威来运营,部分重大决策缺乏民主性。部分“能人”甚至以合作社名义来获得财政支持以及政策优惠,进而谋求个人私利,导致合作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类型合作社已经失去了建设的根本意义,仅有合作社的外表,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能对农村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2.3.3 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部分地方政府一方面会对农民专业合作者经营决策进行干预,另一方面也会将其收入定义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来源,导致这些合作社不具有相应的财产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规范性的运行机制,这主要针对成员团结,直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合作社,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较短,则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并不能对其产生强制性规范。
3、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的完善
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进行健全,即在《合作社法》基础上来对组织性质、运行方式以及经营机制等等进行建设,据此来让如下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产权组织制度、民族管理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法律规定,具有规范化、民主化等特点的市场经济新主体,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做到:
3.1 规范组织制度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建设和具体情况相符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其需要具有标准化以及特色化特点,据此来让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管理水平以及产业特点等等符合实际组织实际发展情况。
3.2 探求民主管理的科学方法
要体现民主管理原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难度,要体现社员管理权限的核心即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来对管理权限进行分配。最终的表决方法主要是立足于《合作社法》来建立一人一票以及一股一票制度。由此可以体现出公正性、公开性以及公平性,关系重大的决策都需要通过社员大会来决定,这一决策需要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认同,并且参与大会的人员需要超过总人员的三分之二。
3.3 明晰财产权利关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原本为乡镇以及村集体所有企业,乡镇政府无法干涉其经营管理,在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其需要拥有相应的法人资格,同时还需要进行备案。要对成员出资、股份认购等进行确定,让出资社员拥有相应的股权证书,据此来分配所有者权益以及收益。
结论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变革其经营方式,对其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在具体合作过程中,不断整合相关生产要素,提升其规模,从而不断发展联盟组织。我们一方面要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看出其依然处于最初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遭遇诸多阻碍。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其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缺乏创新以及利益协调机制,同时不具有规范化经营运行机制,发育机制不够科学合理,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可以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立才. 盐城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机制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8)
[2] 苏文娟,秦利. 辽宁省本溪市农民合作社经营现状及发展分析[J]. 经济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