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较分散,涉及内容广泛,如表2所示。青少年对生活常识、旅游、动植物方面的知识需求非常大,其次是人文历史、天文航天和声明医学方面的是知识,对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需求较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网络科普利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随文化程度升高而明显增高,网络科普用户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8.4%,而初中、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是32.8%和35.7%。[6]显然小学生使用互联网了解科普信息的比例非常小,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而且中小学生正是处于求知欲强、好学心强的时期,因此建设一个特色明显、互动性强的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网站是很有必要的。
2青少年科普网站的设计和功能介绍
结合需求分析,将青少年科普网站分为科普动态、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动画、科学图吧、互动平台、系统管理等7个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普动态板块科普动态及时
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最新信息,主要包括即时咨讯、科技热词和科技热话题三部分。(1)即时资讯板块主要各类最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历史等各学科。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在每篇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简介和疑问,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此板块内容全面,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的需求。(2)科技热词使用户通过简短的词语了解当前最热门的有关科技的词语,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3)科技热话题是当前讨论最热的科技话题,用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情谈科学,青少年最好奇的方面的内容及各专家在科技方面的争议,使青少年了解当前科技最新内容,以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普及科技信息,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自己的看法,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2科学生活板块
科学生活板块主要分为生活百科、科学旅游两方面内容。(1)生活百科主要一些生活小知识和小技巧,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健身、急救常识、疾病预防、生活小窍门等。同时还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平时积累出的生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此版块意在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普及生活百科知识。(2)科学旅游又分为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旅游小常识、旅游推荐、旅游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旅游的经验和图片上传到网上,供网友参考。
2.3科学动画、科学图吧版块
此两版块均分为动植物界、天文航天、生命医学、历史地理等四个小版块,采用流媒体点播技术,寓教于乐、直观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提高青少年的兴趣。网站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轮换方式循环滚动,生动形象的向青少年展示出各类图片信息,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当鼠标放到图片轮换区时,图片轮换停止,用户可以仔细观看图片信息,当鼠标移开之后,图片轮换继续进行。青少年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印象更深刻。
2.4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有知识测试和在线论坛两个功能。(1)知识测试,又名“今天你测试了吗”,主要针对每天的科普动态提取一些热门的信息改编成测试题,检查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掌握程度。(2)在线论坛,实现了游客浏览的功能,但用户只有进行注册并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帖子;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个人信息,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通过密码提示功能获得密码;用户还可以查修、修改、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和给其他用户写的评论。
3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实施
本网站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平台下工作,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对C/S技术的改进。[7]该结构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2010,服务器端采用ASP2.0,数据库使用SQLSever2008,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使用JqueryAjax技术完成页面局部更新功能。
4结束语
摘要:[HTK]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身处“全媒体”浪潮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必须有所转变,才能提升服务效益,特别是面向接受新鲜事物较为迅速的中学生读者群尤为如此。文章通过广州图书馆中学生群体服务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中学生群体服务效益提出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16-04
中学生正处在少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立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道德品质的定型阶段。他们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三种力量协同作用共同教育的结果。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获取增长知识,家庭教育以培养子女道德品质为主,而一直以来,图书馆被认为是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职能。但到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对90后中学生们来说,微博、微信不仅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成为他们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判断与评论,与他人分享感受的平台。在全媒体时代中,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状况是怎样的?图书馆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针对这一群体推广新服务?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作以下研究。
[BT3]1全媒体与公共图书馆
全媒体,狭义上是指所有媒介载体形式的总和。从广义上讲,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带给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这类新体验都可以纳入到全媒体的范畴中去。全媒体的流程再造正是基于媒体工作者对传统媒介形式没落的主动应对,实现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开展不同媒介间的交融、媒体通道的多样性,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的信息、更多角度、更多视觉满足的阅读体验。
全媒体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目前虽不算广泛,但许多图书馆的新服务已呈现出某些全媒体特征:如图书馆数据库、知识库中全媒体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内网和外网形成了统一的网络平台;一些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数字技术平台推进了自动生成信息库和知识库;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跨时空的服务并提供图书馆多次开发利用等。
[BT3]2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状况――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为满足不同群体利用图书馆的需求,2013年6月全面开放的广州图书馆新馆新推出青少年证(面向12岁―18岁读者,视同为中学生服务,下同)等借阅证类型,凭青少年证可借成人或少儿文献合计不超过10册次(原有少儿证只可借阅少儿文献不超过10册次,不能借阅献)。为深入了解中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现状,笔者以新推出的青少年证为切入点,以2013年6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为时间区间,调查使用情况如下。
2.1办证情况[3]图1广州图书馆青少年证月办证量(2013.6-2014.12)[TS)]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合计办理青少年证24,892个,平均每月办理1,310个。在同一时间区间,办理少儿证81,339个,青少年证办理数量是少儿证的30.6%。
自2013年6月以来,广州图书馆青少年证每月办证量及增长情况见表1及图1。
2.2资源使用情况
自2013年6月开办青少年证以来,读者每月使用青少年证和少儿证的人次见表2及图2。
2读者每月使用青少年证和少儿证人次[TS)]
通过使用人次和累计办证数,可得出青少年借书证单位区间的使用频率(见表3及图3)。
[HT5”H][Z]表3青少年借书证使用频率(使用人次/累计办证数)[
此外,2013年6月―2014年12月青少年证共外借图书248,834册次,少儿证外借图书2,998,009册次,青少年证借阅量为少儿证的8.30%。
[BT3]3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读者的图书馆利用率总体不高
从青少年证的办证量及利用率、借阅量等数据分析,相对小学生及幼儿读者,中学生读者群利用图书馆频率偏低,办证量只有小学生及幼儿读者的27.1%;而办证后的使用情况方面,青少年证为少儿证的14.8%,中学生的外借册次更只有小学生及幼儿读者的8.3%。
从使用频率(表3)看,随着办证量的不断增加,读者办理青少年证后使用的持续性逐渐减少,到15%~20%后逐渐趋于平缓,反映出中学生办证后闲置率较高,仅有约1/5的人坚持使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中学生读者年龄处于12岁―18岁之间,踏入或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思想独立,兴趣爱好广泛,阅读需求相对不高;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阅读方式多样化,传统图书馆提供的纸质阅读不再是中学生们的唯一方式。
3.2中学生到馆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
从办证量(表1)及使用人次分布(表2)分析,除2013年6月刚推出此证时,由于读者知晓度不高,办证量和使用人次较少外,其他时间基本反映了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寒暑假等假期为到馆高峰期,年底或期末考试期间则相对较少,这与中学生的上课时间相关,也反映出当今中学生繁重的学业挤压着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时间。
[3][BT3]4公共图书馆提升中学生群体服务效益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见,公共图书馆针对中学生整体服务效益相对较低。以整体服务效益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的广州图书馆为例,即使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学生群体开通青少年证借阅服务,其整体使用率仍远低于少儿证及成人借阅证,这其中有中学生课程压力大等原因,也与目前公共图书馆对象化服务不够细致,未能真正贴近中学生群体需求有关。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优化对象实体服务
4.1.1根据中学生读者心理性格特征、生活规律设立服务区域,科学制定开放时间。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特殊的心理特点,儿童阅览室不愿进,成人服务区域适合其阅读的文献又少,加上中学生借阅时间与成人不同(他们一般只有中午、下午放学时间及周末、节假日这些时间可用来借阅图书),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单独设立中学生借阅处或中学生电子阅览室,为中学生读者提供一个独立的自由交流的学习空间,并根据中学生读者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如每天中午、傍晚放学时间、节假日全天开放,打破公共图书馆多年不变的根据儿童、成人读者制定开放时间的做法。
4.1.2[2]从需求出局馆藏。藏书是图书馆服务的物质基础,藏书的不足势必影响读者到馆率和服务效果。在中学生馆藏资源采购方面,应通过借阅历史分析、发放调查表等方式了解中学生读者需求和分布规律,将受中学生欢迎的政治、科学、教育、体育、文学、艺术、历史、科普等类别图书作为采购重点,严把图书质量关,优化馆藏结构。如香港中央图书馆专门设立青少年图书馆,馆藏针对12岁―17岁的青少年,提供教育、资讯及消闲的专题资料,配合在成长阶段中学业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除收藏中英文书籍、杂志、有关青少年的资料及剪报、专题单张外,还提供与青少年有关的电子资源及与青少年有关的专题角,包括海外升学资料,校园文学及获奖书籍等。
4.2根据群体特性提供深层次服务
目前,中学生到图书馆读书或是漫无目的,或是课业所需。公共图书馆应该针对中学生到馆特征,提供相应导读服务。第一类学生到馆阅读全凭从众心理,阅读内容容易受外界影响,在阅读中重吸收、轻消化,理解能力差。针对此类读者,图书馆应作循序渐进的指导,开展书刊宣传、好书推荐、评论等活动,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阅读观。第二类学生目的性较强,主要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图书馆可将教辅类书籍按学科、年级等整合为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方便青少年使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如德国科隆市图书馆定期编制了不同题材的专题研习指引,以供青少年作课业参考,青少年学生可参考专题研习指引的内容及其中列举的研究资源进行相关课业研究。此外还设有研讨室,方便青少年学生作讨论习作及研修用。
此外,图书馆应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建议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部分课业任务,定期组织“图书馆之旅”“图书馆寻宝”“图书馆小知识”等活动,让更多中学生通过活动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学会善用图书馆资源。
4.3个性化数字服务
如前文分析,中学生到馆服务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解放思想,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为中学生提供更为多元的数字服务方式,延伸图书馆传统服务。
4.3.1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如为中学生交纳一定押金,提供手持阅读器借阅服务。手持阅读器一次可提供数以千计的图书,也可以在同一物理空间阅览印刷图书,聆听远程讲座,查阅数据库文献,询问网上咨询专家,欣赏展览网页,可以让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更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4.3.2个性化的文献获取方式。虽然处于同样的年龄层次,但中学生个体间信息和知识需求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获取文献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信息可以针对中学生群体整合集约型的中学生读者服务菜单,为每个服务个体度身定制“我的图书馆”,将各学科资料送到服务终端。中学生通过图书馆的帮助,就可以通过ipad等信息工具和载体建立个性化知识信息库存,阅览古今名著、查询志书年鉴、翻阅数理化题库等均可远程操作完成。
4.3.3信息推送及共享。目前,微博、微信等工具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信息传递中,学生群体更是使用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在面向中学生提供的信息传递中应用此类工具,如发送图书馆的最新新闻、公告、新书通报、新进数据库等信息。当中学生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遇到困难或在学习中需要获取参考信息等实际需求时可向图书馆微博、微信请求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员在收到咨询请求后,可立即检索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除了应用微信进行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员还可以利用微信建立馆员――用户、用户――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分享,由于信息传递方式免费且快捷,较容易产生尝试冲动,在信息共享活动中获益后会积极主动参与。在不断的信息分享、共享行为中,使彼此陌生的中学生用户拉近了距离,提高共享活动的活跃度。此外,馆员还可利用微信群等功能建立同一年级、同一兴趣的学习互助网,帮助用户沟通,一起探讨、解决学科问题,让互不认识的微信用户之间也可自行组建讨论小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馆员在必要时可对讨论小组进行信息指导。
[BT3]5结论
2013年10月,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青少年最信任的媒介排名,前五名分别是课外书、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传统媒介尤其是纸质媒介仍然是青少年最信赖的资源。可见,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馆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如前文分析,中学生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率相对不高有其主客观原因,公共图书馆能够做的就是让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融合、协同发展,让馆藏文献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应该逐渐形成全媒体信息资源的典藏、管理、服务的新流程,对于中学生这一潜力巨大的阅读群体,更应紧贴全媒体发展动向,根据对象特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双重作用,为中学生群体提供更为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HTK]
[1][ZK(#]裴成发,贾惠芳.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及效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4):31-34.
[2]张璇,肖希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图书情报工作,2009(19):22-26.
[3]赵立清.浅淡图书馆如何作好阅读指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90-91.
[4]林运卓.图书馆导读方法与策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三化学;教学策略;措施;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将近十年左右。虽然说在这十年当中,我国的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教学当中已经小有成效。但是有关资料和文献表明,虽然说在这十年当中实施了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课程改革的进展是非常不顺利的。我们就初三的化学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给广大工作在初中的教师一些建议。
一、新课改下初三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对化学学科认识的不足,使得学生接受化学课上的“一言堂”教学,并对课堂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形成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没有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老师只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一个表象,真实的目的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生活和自然,转变为内在的东西。老师要教会学生的不只是化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探寻化学世界神奇的方法。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目前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缺乏兴趣去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较为吃力,兴趣就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偏科现象。初三化学虽然比较基础,但是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元素的组成等较为难理解和记忆,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低。
3.新课改理念难深入到实际教学中
在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学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响应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完美融合。教师的理论水平低下,这导致对于理论的学习较为浅显,所以很难意会真正的新教育理念。教师对于知识的更新无法跟上理念,这样同一个学校里各教师的化学教学就存在差距。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够接受知识,没有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就没有实际集合新理念-以人为本。
4.实验设备较为落后
21世纪初三化学教育,特别是实验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的中学化学实验仪器较为落后,这使得无法进行全部的实验演示。初中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很多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每当参加化学实验课的时候,显得格外兴奋。如果无法开展化学实验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下降,自然学习的效果也要大幅度降低。很多学校里面各种实验装置都稀缺,化学实验药品存放时间较长,导致变质过期,这样会大大降低实验的效果,甚至无法进行实验。初三化学实验难以开展,一部分是因为经费不够;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认为只需要学好理论知识就能够有好成绩,学习很多程度是填鸭式教育。有的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真实地了解知识的本质,如果有实验辅助的话,学生的学习就能够更加有效率。缺少实验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很多时候操作不规范,以后将无法进行深入的化学研究。
二、针对教学现状,及时做出教学策略
1.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任务时,教师要从客观实际着手,对教学任务作普通的描述,要分析的清楚明了。所以,在制订教学任务时,要照顾到任务的各个构成结构,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据教学知识特点分别设定专门的目标,切忌盲目跟风。
2.认识学生
教师展开化学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是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清楚,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不了解,这便约束了教学的高效展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借由交流、实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化学教学。
3.及时指引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堂学习的过程,因为在一个动态的化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真切的交流,在交谈中复习知识点,扩充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于是,在交流中指引,在指引中得到提升,也就提高了初三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初三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更加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老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改变课堂的气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和初三化学有关的科普小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学习。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介绍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讲解盐的时候,可以先讲侯氏制碱法主人公的励志故事,这样学生就会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染,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升。
2.优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即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某一化学现象的理解能力,再遇到该问题时,知道如何动手操作,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还是公式计算,抑或是化学反应实验操作,都应当形成一种科学的模式,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比如,在叙述某物体性质时,习惯性地先叙述其外在物理特点,然后才叙述其内在化学特性。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化学序列思维意识和能力,这种思维的养成,对今后的解题尤为明显。因此,在提高新课标初三化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当先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基础和保障。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四、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三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与生活结合,创建教学情境
从酸雨造成的危害中还能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那么硫酸是如何腐蚀到这些建筑的呢?通过一些提示和引导,试着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这个化学方程式,增加他们的印象。通过酸雨一系列的危害,倡导学生要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由此提出如何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等,采取一问多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化学的兴趣,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思考,并根据一些已有的概念来认识到了知识点所应掌握的内容。
2.通过生活实践,巩固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三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3. 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来解释。而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实感受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达到真正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铁钉生锈"是在生活中常见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现象,但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呢?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生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解决,首先分析生锈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总结化学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利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结束语
想要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性。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不断扩展教学空间、通过化学故事设置生动情境。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实提高学生自主W习能力,夯实基础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敬锋.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3).
[2]杨勇.中学新手D熟手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的对比分析DD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