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路基基本构造
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2.路基的作用
路基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3.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4.路基的基本形式
一般情况下,路基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填方路基(路堤);挖方路基(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基的开挖与填筑
路基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填筑与开挖、取土与弃土,护坡道、路基综合排水修筑,路基防护与加固,特殊工程地质地区的路基修筑、冬季与雨季的施工。
路基施工又分挖方路基施工与填方路基施工。路基材料为土或石料。
1.路堤填筑
路堤填筑包括填料的选择、填筑的基本要求和填筑方案。
(1)填料的选择
①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姆、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钢渣、粉煤灰等材料,可用做路堤填料,其他工业废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有害物质的含量试验,避免有害物质超标,污染环境。捣碎后的种植土,可用于路堤边坡表层。
②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
(2)填筑的基本要求
①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少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②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③山坡路堤,地面横坡不陡于1:5且基底符合规定要求时,路堤可直接修筑在天然的土基上。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然后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④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
⑤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
⑥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3)填筑方案
施工程序:取土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
①水平分层填筑
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它可以将不同土质的土,有规则地分层填筑和压实,以获得规定的压实度,是填筑路堤的基本方案。
②竖向填筑
竖向填筑法指沿路中心线方向逐步向前深填的施工方法,当路线跨越深谷陡坡地形,难以用分层填筑时使用。
③混合填筑
受地形限制或堤深较高,不能用前两种方法自始至终填筑时,可采用混合填筑法,即路堤下层用竖向填筑,而上层用水平分层填筑,使上部填土经过分层压实从而获得需要的压实度。
2.路堑开挖
①横挖法
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的方式称为横挖法,该法适用于短而深的路堑。横挖法嫩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路堑深度不大时,可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即采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路堑深度较大时可以分几个台阶进行开挖,各层要有独立的运土道和临时排水设施,以免相互干扰,影响工效,即采用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
②纵挖法
带路堑纵向将高度分成不大的层次开挖的方法称为纵挖法,该挖法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纵挖法有分层纵挖法、通道纵撺法和分段纵挖法三种。
如果路堑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大,可以按照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开挖,该方法称为分层纵挖法;如果路堑的宽度和深度均比较大,可以沿纵向分层,每层先挖出一条通道,然后开挖两旁,这种方法称为通道纵挖法;如果路堑很长,可以在适当位置将路堑一侧横向挖穿,将路堑分为几段,各段再采用上述方法纵向开挖,称为分段纵挖法,分段纵挖法适用于傍山长路堑。
③混合挖掘法
当路堑纵向长度和挖掘深度都很大时,宜采用混合挖掘法,即将横挖法和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先沿路堑纵向挖通道,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坡面,每一个坡面应该设一个施工小组或一台机械作业。
3. 路基压实
(1)压实设备
路基取土与压实设备的选择如表1和表2所示。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35-50t轮胎式压路机压实。高填方路堤压实机械:当场地狭窄时,压实宜采用小型的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场地宽广时宜采用自行式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2)压实施工
①根据土质正确选择压实机具,掌握不同机具适宜的碾压土层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土的含水量等。碾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含水量及压实度,以符合规定的密实度要求。
②采用的压路机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应不振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至强振;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应从慢到快,碾压机械的最大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碾压路线应先边缘后中间,超高路段则应先低后高。
④横向接头的轮迹应有一部分重叠,对振动式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对三轮压路机一般相邻两次的碾压轮迹应重叠后轮宽的1/2—1/3;前后相邻两区段(碾压区段之间)宜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压实均匀而不漏压,对压不到的边角辅助以人力及小型机具夯实。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要求;策略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切实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这样才能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
1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就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情况而言,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实现给水、排水这么简单,从整体上来讲,其应当遵循和达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1功能要求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为人们日常用水、排水需求服务的,这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在设计当中必须要遵循和达到这一功能要求,如若不然其存在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1.2环保要求
在早期的城市化建设中,我们很少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在这方面也有所欠缺,所以后来多多少少都因用水、排水导致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当前是必须要进行改善和解决的。即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既要保证人们的生活、生产能够正常用水、排水,同时还要避免因用水、排水造成环境污染,遵循和达到环保要求[1]。
1.3协调要求
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基础设施协调运行,才能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所以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当中,必须要考虑到与其他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性,遵循和达到协调要求,不能对其他基础设施造成障碍或负面影响,并且要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运行。
2如何切实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
2.1给排水区域分配设计
现代城市建设的规模大、人口数量多,所以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域分配。要基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用水、排水的各项因素,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排水需求,生产用水、排水需求,以及周边的农业用水、排水需求,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进行区域分配,细化设计方案要求,确保各区域的用水、排水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2.2给排水防洪设计
防洪设计是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现代城市的人口、建筑高度集中,不论是外洪灾害还是内洪灾害的发生,都会对城市造成巨大的影响,轻者可能使得城市“瘫痪”,重者会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2]。为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好防洪设计,不论是外洪灾害还是内洪灾害都要有所考虑,既要实现对外洪灾害的防护,又要能够快速地对内洪灾害进行疏导。
2.3给排水雨水系统设计
从整体上来讲,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防洪系统就应当包括了雨水系统,雨水系统属于是防洪系统的一个配合部分,不过在实际的设计当中,雨水系统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需要和防洪系统分开来谈。最基本的,雨水系统的设计必须要与市政给排水的设计要求保持一致,其二者之间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提高和完善工程的整体性。一般市政给排水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工程自身的给排水需求,还要解决城市的突发排水情况。例如城市在多雨季节,由于雨水量瞬时突增,导致路面淤积大量的水,此时城市雨水系统有可能出现洪峰风险,超过雨水系统标准的承载压力,影响路面交通。所以设计雨水系统时,应准确把握压力值,并调整垂直标高,防止雨水过度淤堵在路面上[3]。
2.4给排水污水系统设计
当前,城市的污水处理方式是集中处理,即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内,规划出污水处理点,通过管道将污水引流到集中处理污水的地点。对这样的基本方案进行改进的话,可以考虑将原有单一的处理点,改为多个处理点,通过管道连接所有的处理点,形成以局部地区为主的污水系统,减少污水达到处理点的距离。由此可以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突况,既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又可以体现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效益,更符合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3结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紧紧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如果其在设计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其给排水质量、效率就会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城市需求,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对此,我们必须要予以重视,并切实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石彬.试分析市政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00-101.
[2]苏一恒.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主要技术环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7):236-237.
【关键词】公路;柔性路面;损坏;调查
1. 前言
(1)沥青路面基层是主要的承重层,石灰工业废渣碎石基层(石灰粉煤灰碎石,或称二灰碎石)是目前临朐县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的主要结构形式。二灰碎石基层是典型的半刚性基层,可以充分利用工业废渣,施工方便,摊铺、压实时间较为宽松。
(2)但是临朐县干线公路新建、改建工程上采用的二灰碎石基层由于过于追求早期强度,结合料用量普遍大于规范规定数量,导致由于基层先开裂引起的路面早期裂缝较多;部分路段由于骨料用量(即碎石含量)偏少,引起基层承载力不足。上述原因导致临朐县干线公路早期破坏严重。这种早期破坏是由于基层先于面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而产生的水损坏引起的。
(3)在临朐县干线公路上另一种现存的早期病害是沥青路面压实度不足引起的路面渗水破坏。沥青路面压实度不足主要原因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在冬季施工引起的。
(4)上述两种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会产生严重的水损害。
水损坏是临朐县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形式。正确认识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对于采取何种养护措施至关重要。
(5)本章通过对临朐县干线公路现有病害的调查分析,力求找出路面损坏的主要形式及原因,从而为下一步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提供依据;对今后新建、改建工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早期病害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沥青路面对基层的基本要求
(1)基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承受由沥青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并由其传递到其下的垫层或路基中。所以,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较高的抗疲劳破坏能力,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足够的抗冲刷能力,较小的收缩性,足够的平整度及与沥青面层良好的结合性。
(2)二灰碎石基层具有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且强度随龄期不断增长),稳定性好,板体性好,抗水损害、抗冰冻、抗裂性能好,收缩性小,适宜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环境。因为二灰碎石基层具有这些优良品质,被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基层选用。
3. 沥青路面对面层的基本要求
3.1沥青路面直接承受车辆作用和大气因素的作用,而且沥青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气候因素和时间因素的影响很大,应具有下列性质:(1)高温稳定性,即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2)低温抗裂性,即沥青路面在低温时应具有较低的劲度和较大的抗变形能力,并在行车荷载和其他因素的反复作用下不致出现疲劳开裂现象。(3)耐久性,即路面应具备抵抗温度、阳光、空气、水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沥青路面不致于很快失去粘性、变脆,以致在行车荷载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碎裂,使沥青与矿料脱离,产生松散破坏。(4)抗滑能力,即沥青路面应具备足够的抗滑能力以保证在最不利情况下,车辆能够高速安全地行驶,且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抗滑能力不至于很快降低。(5)防渗能力,沥青路面的抗渗能力与其内部空隙率密切相关,空隙率越大,抗渗能力越差。
3.2就目前临朐县国省道公路沥青路面情况而言,因交通流量很大,大部分路段车辙较为严重,高温稳定性较差;路面的压实度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抗渗能力较差,导致出现较多的早期病害。
4. 沥青路面病害调查
(1)裂缝是沥青路面不可避免的一种破坏,只是不同的道路裂缝发生的程度可能不同而已。沥青路面裂缝形成原因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基层开裂后的反射裂缝,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沥青面层所用沥青含蜡量过高导致的脆性裂缝,荷载性裂缝等。前三种裂缝都是非荷载性裂缝,是可以采取技术措施改善的;第四种属于疲劳裂缝,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和基层在长时间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2009年曾对临朐县几省道普通干线公路病害进行调查,见表1。
(2)表1中坑槽、沉陷、龟裂、松散、块状裂缝、翻浆等病害追根溯源都可以看作是由裂缝引起的,车辙按每延米2米宽进行换算,纵横向裂缝是指单条裂缝,可以不做统计,经换算后,则可表2。
(3)从表2可以看出,裂缝类病害可以占到总病害面积的一半以上。如果把车辙类病害看作是有超载超限车辆超出设计荷载过度碾压所致,那么裂缝类病害所占面积比例更为惊人,达85%。
(4)表3、4为相邻两县公路局所管养的公路严重病害统计表。在表中,绝大部分病害属于裂缝类病害。
(5)在临朐县公路管理局管养的公路中,裂缝类病害在路面总病害中所占比重极大,部分路段历经数次罩面(在老沥青面层上加铺2~3cm沥青混凝土)仍不能彻底解决裂缝类病害问题,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扰,管养机构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进行路面病害的处理,每年的养护资金近一半投入到了对路面病害的处理当中。如对裂缝处置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水损坏。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市政道路为骨架的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沥青砼路面较水泥砼路面具有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众多优点,因此在讲究品质的现阶段,沥青砼路面日益成为城市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选择,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大量应用。然而伴随着沥青路面的大量建设,由于技术、管理以及原材料选择等原因,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较高速公路要严重得多[1]。
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面
在确定道路交通量时比较随意淡化,设计的基础欠扎实;路面结构组合的设计不合理,基层设计材料缺乏针对性,面层使用结构形式的空隙率偏大;缺少设计基础数据的支撑来确定道路路面的结构层厚度,且违反了《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路面结构层的层间连接设计存在严重缺失,影响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1.2施工方面
表现有:半刚性的施工质量低劣;层间连接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粗糙;路面裂缝多且伴有纵向裂缝,与高速公路相比较,病害发生率偏高;路面在连续降雨后会出现坑洞多、网裂严重等质量问题;公交汽车站台与道路交叉路口存在车辙严重、面层细料脱落等病害。
2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要求
2.1交通量确定是基础
设计者首先应根据规划要求对修建道路在所处路网中的作用进行定位,通过对设计路段交通量实测、分析与预测,确定设计交通量,然后换算成标准轴载车道累计当量轴次数据进行后续结构层厚度计算。
2.2结构组合设计是前提
在路面结构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环境、气候和水文状况的调查,根据当地材料供应的特点,确定满足密实、抗滑、稳定、耐久的路面结构方案,满足路面使用的基本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地多年的路面使用实际进行了解,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结合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论进行设计[2]。
2.3材料组成设计是关键
资料表明:沥青砼是最复杂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正温度状态下,表现出一定的粘弹性;在负温度状态下,则具有一定的弹性。决定沥青砼性能的最关键因素是矿料质量和矿料级配。作为设计者应对当地材料详尽调查,提出材料的基本要求:级配大致范围、筛孔分级、加工方法及颗粒形状等。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级配设计结果,为道路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4结构厚度设计是基本
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是在组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的厚度值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即承载力)与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疲劳开裂的要求。
2.5排水设计是保障
水对沥青路面的巨大破坏性已成为共识,市政道路排水条件较公路更为严峻,因此对排水设计更应引起重视。合理的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路表(人行道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交叉路口排水、路面结构层排水;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
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提高的措施
3.1加强对工程要素的管理
从对人的管理方面讲,施工现场中人的控制应先将人员划分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项目中的劳动力,据各自的责任目标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每个个体的素质,最终提高整个项目组织的素质。从对材料的管理讲,开工前,应有供应备料计划,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和进度,随时调整进货的数量和进场时间。从对机械的管理讲,建筑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机械运用到工程的施工建设上来,所以必须做到正确选用机械。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主导施工机械,各种辅助机械应与直接配套的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当然为减少施工的投资额,应尽量选用现有机械[3]。
3.2完善质量监理程序
监理工程师在开工以前,向承包人提出一套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程序及说明,以供所有驻地监理人员、承包人的自检人员和施工工人共同遵循,使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化。
3.3做到分部分项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人员应能够熟练掌握份内的各项标准、规范,熟悉或了解份外的各项标准、规范,根据目标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协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做好事前在工程任务层次化分解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详细的合适的施工质量计划。
3.4质量检测
在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中,应遵循“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监理试验、检测频率不少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频率。(1)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改变施工方式,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代替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用机械摊铺方式代替人工摊铺方式;抓好原材料的控制,选用等级低于32.5且不带R、初凝时间大于5h终凝时间大于12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做基层的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1.5mm,且要形成良好的级配;严格控制水泥的过度用量,建议水泥的总用量控制在5%以下;对混合料摊铺接缝处理有足够重视,采用两机并铺或者全幅摊铺,尽量减少施工的纵缝,当纵缝确实需要时,要挖除松散部分,做成整齐垂直的下切面,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碾压并把握好松铺的厚度,在处理横向接缝问题时,建议以两构筑物间为一个施工分界;要重视压实养护环节,在进行压实作业时,要求压路机激振力、机型与基层的厚度相匹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碾压长度,建议碾压在含水量最佳时进行,碾压长度要结合需要随时调整,建议喷洒透层油对施工路面进行养护,并在上面覆盖土工布,以保护成品,避免行人、车辆闯入,最佳喷洒时间可选定在半刚性表层风干时。(2)强化控制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借鉴以往同类材料配合比设计的使用效果和经验,主要是对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阶段进行强调。拌和机按照生产配合比的结果进行试拌,铺筑100m~200m的单幅试验段,并马歇尔试验对取样进行检测,还要钻取芯样以观察空隙率大小,最终确定生产用标准的配合比;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来制订施工用级配的控制范围,明确施工级配的允许波动范围,以检查混合料生产质量,对经过检验的混合料配合比要严格执行[4]。(3)加强控制路面施工作业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压实度和平整度控制最重要,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控制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作业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制订好混合料的现场作业计划,要考虑好适度运力冗余情况,配置与施工需求相匹配的施工器具,建议3台以上压路机,且包括轮胎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实工艺和压路机组合形式,按初步、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碾压,以实现最佳的碾压效果;注意接缝处理问题,市政道路路面的接缝较多,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由于通车需要导致冷接缝纵向接缝较多,建议为摊铺设备增加配置沥青加热系统,以实现冷接缝的热处理,改善冷接缝产生的问题,对纵向接缝引发的接缝离析要有足够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严格的施工技术加以避免。
4结论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来保障道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加强管理,规范作业,明确职责,就能保证路面施工质量,使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晓.关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22:252-253.
[2]陈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06:215-217.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3-008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路基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准对道路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路基本质上是一种木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中容易受到地质、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路基容易受到侵蚀和破坏,因此提高路基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势在必行。
1 对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路基是指经过填筑和开挖而形成的支撑轨道的结构,路基可以与桥梁、隧道等结合形成一条整体的线路。路基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还要遵守路基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1.1 水温具有稳定性
路基常年受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共同作用,其强度会明显减低,甚至会受到损坏。尤其是在气候季节性较为明显并且具有冰冻期的地区,随着水土和温度的变化,路基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冻融现象,造成冻胀和翻浆,路基强度不断下降。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中,要保证即使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路基的强度不会发生显著的降低。因此,需要按照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保证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1.2 保证路基的强度足够
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还要保证路基的强度,使之在使用中不能发生较大的形变。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尤其是路基的开挖和填筑中,要根据施工设计和实际情况时常检查,以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1.3 路基结构具有稳定性
路基具有稳定性是路基发挥作用的基础,道路的路面是靠路基来支撑的,如果路基不稳定也难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再者,上文中也提及路基的建设和使用中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为了规避和降低这种破坏,就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路基的正常使用和行人的行驶安全。
2 路基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
路基施工是一项繁杂且系统的工程,对施工中每一环节的处理都影响着路基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关系着路基的使用效益。因此在进行施工中注重主要的技术要点,提升施工质量和水平。
2.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要严格遵守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原则,做好导线、中线以及水准点的复测等方面的工作。在测量前,对使用到的仪器进行检测,保证其性能良好、测量准确。工作人员检查相关的设计图纸,并将其中的技术要求掌握牢固。在测量期间,注意在中线复测的时候设置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地面标高。在测量放线时,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提高断面定位的准确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注意道路地下铺设的路线管网,避免路基建设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损失。
2.2 路基挖方
在路基挖方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要对路基周围的土质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根据气候、地质等实际情况保证截水沟与排水沟的通畅,保证路基周围不会出现渗水问题。另外,对路基施工场地周围存在其他的障碍物要及时进行清理或者拆除。对边坡进行处理时,需要采用由上到下的开挖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保持边坡的稳定,还能够避免乱挖和超挖现象的发生。路基挖方一般可以选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在地址较为复杂的地段可以选用认购开挖的方式。在挖方期间会出现土质发生变化的情况,此时就要及时调整设计图纸,报审上级,及时做出正确的修改意见。挖方中遇到砾类土边坡,要考虑到具体的地质水文以及土壤状况,在湿度较大或者是边坡较高的地方,采用较缓的坡度。
2.3 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中,需要填压实道路通过的局部池塘或者是河道。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软土地基,就会导致路基的滑移、开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不利于交通出行。进行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路基施工后的沉降问题。对地基的处理,要依据相关的规范进行。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及早进行超载预压工作,固结地下的软卧层水,减少沉降问题的产生;二,对于较为潮湿的地区,要进行排水疏干工作,并换填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土壤;三,利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根据接地压力和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科学的选择机械设备。在排水板打设中,避免扭结、断裂问题的出现。对板体进行裁剪时,要预留足够的外露长度;四,采用水泥搅拌桩来处理软土地基。根据水泥喷入的具体形态选择施工机械的组合。具体方法的应用上,可以选择粉喷法。在施工之前,对实际使用的水泥进行试验,在保证符合要求后,才能够进行成桩工艺试验。在进行搅拌时,对搅拌速度、提升速度以及单位时间喷灰量进行合理的选择。
2.4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可以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地面排水主要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普遍的做法是在路面的两侧设置横坡、急流槽或者是边沟,保证水流能够及时排出。另一种是指分散排水,主要应用在地址较为平坦的长路段。一般选用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的方式。对西北地区类似路段的处理中,还应该考虑到地下水位较高这一因素,设置路肩排水沟,扩大沟坡的出水量。
2.5 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的出发点是避免路基建成后受自然因素的过多影响,在实践中以下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一,修建挡土墙,对路基进行支撑和防护;二,种植植被,有效减缓雨水的冲刷力,并防止水土流失;三,利用护面板减缓水浪冲击和防止土体的不均匀沉降。
3 结语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影响整个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工艺,提高市政道路路基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小为,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4. 12(12):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