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支教的建议

对支教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支教的建议

对支教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置换培训 置换培训教师 顶岗支教 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城镇教师的支教或高等师范院校(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下同)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并组织其参加教师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训的组织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必须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两项工作紧密衔接,互为支撑,同步实施,整体推进。具体形式为:省内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当地已派出支教教师的城镇学校或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城镇派出的支教教师或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通过两次置换或一次置换出来的农村教师参加由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局联合组织的脱产培训。

培训的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采取在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实施。师范院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的农村教师开展分类培训,会同当地教育局共同确定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授课教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交流互动、说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应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突出案例教学和参与互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农村教师实际需要,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实施等。

目前,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为使置换培训模式更优化,置换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人采集了一些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现简述如下。

二、研究方案

(一)问卷调查――国培教师

1.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平行学校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2.步骤

对本校教师发放问卷,统一回收;对其他平行学校则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调查。

3.问卷材料及调查结果

在邢台柏乡县三所平行中学抽取教师施测。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4.研究报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参加国培的教师认为培训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的为25人,有帮助的为29人;对课程设置很满意的为18人,满意的为24人,一般的为12人;54个人都认为培训班授课教师责任心强,备课认真;对于培训时间,18个人希望可以加长培训时间,而36个人认为恰当;对培训班的教务、组织管理有12个人很满意,36个人认为较好,6个人认为一般;42个人认为授课课时应适当增加,12人认为应当减少课时;教师们对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法培训较感兴趣。

对于最为实用,效果最为明显,启发最多的课程,教师们各有看法:部分教师认为《青春期教育》《初中生“网络沉迷”的预防与矫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这几个课程最能联系当下的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教育会有所帮助;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为实用,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管理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交流,主要教会掌握学生心理的一些方法技能;还有些教师认为《开放式试题讲座》《社会问题解析》对其启示最为明显。

教师们都认为有机会参加“国培”很好。首先,参加培训可以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名师们的精彩讲解,提升了教学理念,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其次,教师们反映在农村教学多年,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等不断地被输出、掏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倦怠。国培给了教师们难得的机会,不仅让教师们在知识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提高了师德修养,提高了知识素质,还有机会结识很多新朋友,让教师们收获很多,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在一线教师们补充新能量的同时,顶岗实习生们也有了一个上讲台的机会,很难得。

当然,也有教师认为参加国培就不能照顾家庭,家庭与事业不能兼顾。另外,还有些教师担心顶岗实习生不能独当一面。

(二)自我剖析――一个参加了国培的农村中学教师

说起国培,有褒有贬,但我觉得国培活动利大于弊。首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国培活动的开展使大量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空缺出来,给了师范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机会,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了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其次,对国培的教师来说,虽然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当今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新出现的幼儿园教育对小学的教育存在不利的影响;农村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人们大众化选择教师职业,造成了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这些现象与弊端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阻碍,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培计划开设了针对各专业、针对各教育理念等的课程,提高了各地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也培养了各地方教师对21世纪教育的理解与实施。国培计划又一次实现了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使教师能亲身体会到学生的感受,对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育缺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让教师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去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听听大学教授幽默诙谐、意义非凡的课程,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超脱,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再加上课下如此“充实”的电子作业及各种课件与反思等,给每个地方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三、结论

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较为满意,在亲自参加过“国培”之后,教师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获益匪浅。为继续更好地开展这项培训活动,让以后参加“国培”的教师们能够收获更多,教师们对国培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具体有如下几点:(1)多增加一些学生心理方面的课程,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2)增加一些教师心理方面的课程,以便自我调节。(3)最好增加跟岗学时,让接受培训的教师真正体验到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换句话说就是,一节好课应该如何上。(4)多与一线教师交流,包括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方面。(5)希望专家在讲解理论之后可以亲自上一节示范课。(6)应注意教学新理念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有脱节的现象,进行改进。(7)适当增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法的培训。(8)多增加专业性讲座。

参考文献:

对支教的建议范文第2篇

一、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尴尬现状

教育装备队伍由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组成。本文所述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指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不被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重视,形成当前的被动局面:

1.被边缘化的人群,缺乏归属感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属于哪支队伍?归谁管理?全国、各省及各市、州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部没有条件装备司,由基础教育二司管理,也没有教育装备所(仅有教学仪器研究所),从1999年至今,国家也没有出台一个教育装备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接收不到来自国家高层管理机关指挥的文件和声音。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省及直辖市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设立教育装备处,有的设立教育装备中心,有的与后勤产业处合并,有的与电教馆合并,其名称有的带有“装备”二字,有的不带“装备”二字。在四川省,虽然省内设有教育装备处指导装备业务工作,但各市、州大多与电教馆合并,只有少数几个市的教育装备机构没有与电教馆合并。在同一个地市内,同样的装备机构,其职能职责也不相同。在学校,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装备队伍和管理职责的混乱,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找不到自己组织的问题,从而缺乏归属感。

2.来去自由的人群,缺乏专业感

由于现在的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大多是由过去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翻牌而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职能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收发运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较轻松,并且由于掌握着物资大权,因此其便成了解决领导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和安置照顾对象的场所,没有从业资格要求,所进人员大多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行上岗资格考核。相反,一些个人素质较好的人员,则常常被调出或安排去从事其他工作。因此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极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3.没有任职条件的人群,缺乏职业责任感

在四川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文件中,没有教育装备管理序列,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只能评聘实验师系列职称(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即使是参加评聘实验师职称,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师的任职条件。在评聘实验师职称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极低,从而造成职称评聘也不能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起任何促进作用,给人们的感觉是评实验师系列职称任职条件低,评不上教师职称的人员才评实验师职称,进而给人以实验师系列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

4.待遇低下的人群,缺乏荣誉感

在《教师法》第九章四十条中明确指出“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教研、电教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而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则没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在其他文件中,也都找不到教育装备机构属教育机构的文字。在重庆等个别省市有关于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但在四川等省市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中,只有青少年宫、勤工俭学机构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从而造成装备管理机构人员虽然评的是实验师职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装备管理人员不能享受教师的待遇。在大多数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装备管理人员地位低下,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等方面往往被遗忘,不能被同等对待或享受同等待遇,从而造成许多人不愿评实验师职称,不愿从事装备管理工作。

二、建设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严入口关和把紧出口关,让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到装备队伍来,使进入到装备队伍的人爱岗敬业。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教育部应设立中央教育装备管理所或装备管理司,省教育装备处要突出管理职能,市、县都应设立独立的装备管理所或站,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装备管理处。通过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装备队伍的建设。

2.明确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逐步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首先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全省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不具备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不得评聘实验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对评聘装备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任职标准或条件,坚决制止把体弱多病或并无专业技术的人员照顾进装备队伍。也可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行计划单列,人事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单独调配。对不适合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调离装备工作岗位;学校要把懂技术、精应用的年轻人充实到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建立职称评聘立交桥,享受平等的教师待遇

由于教育装备管理的复杂性,应允许装备管理人员评聘多种技术职称。如物理实验管理员可评实验师序列的职称,也可评物理教师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图书管理人员可评图书馆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也可评有关的教师职称,关键是把他们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管理人员评了实验师等职称后,还可允许其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评聘相应的教师职称,消除一些条件较好人员担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后在评职上的顾虑,让其安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

4.建立平等的管理机制,将教育装备研究成果纳入相应的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号) ,列出了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成果评审参考范围的主要类型,其中在“省教科所、市(州)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州)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和在县(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电教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均列其中,但却没有包括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的自制教具、装备论文等评选的成果,从而影响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形象,打击了广大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等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建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将教育装备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成果列入教师及相关人员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5.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

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相比,其地位和待遇偏低,职称评定到中级后大多不能再评高级职称,其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机会也较少,导致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跳出装备管理岗位,难以提高一些能力较强且愿长期从事装备工作的同志的素质。要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必须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进和留在装备管理队伍,且让其享受与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所谓享受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均等。首先,要确定其教师名誉。只有承认其是教师,才能名正言顺享受教师待遇。其次,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装备队伍的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认定,对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宣传,晋升提级,促进装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学校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要兼顾甚至照顾装备管理人员,使其机会均等。第四,要根据学校规模、当地教育规模和装备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减轻其过重的工作量。第五,切实关心和改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落实兑现现行的劳保待遇外,还应修订或制定更加科学和适应现时环境条件的劳保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提供培训机会

国家和省市教育装备机构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培训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培训,可以采取在岗轮训、短期集训和脱产进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参观学习,或请专家开设讲座,还可以培训重点骨干,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从而形成一种层层抓培训,一级抓一级的培训网络;同时要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经常组织专题经验介绍和工作研讨会,以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省级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培训政策,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这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物质保证。

对支教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隔代教育;异同比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89―03

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现今年轻父母,因自身工作繁忙、外出务工,或者家庭离异等因素的影响,将自己子女的教育、抚养等全部或者大部分的权利交给祖辈,使孩子不再接受父母亲子教育,祖辈们开始自觉或者被迫地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和义务,对孙辈进行抚养和教育。

一、隔代教育的分类

1.主动完全隔代抚养型

主动完全隔代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外出务工、家庭离异等种种因素,无法抚养教育其子女,将子女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的祖辈。而祖辈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在体力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观上积极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

2.主动部分隔代抚养型

主动部分隔代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繁忙等因素,无法完全抚养照顾自己的子女,将子女的部分抚养教育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祖辈,孩子的父母则采取周末、晚间、假期等抚养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抚养。并且祖辈们在主观上是积极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孩子。

3.被迫完全隔代抚养型

被迫完全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外出务工、家庭离异等因素,无法抚养照顾其子女,将子女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的祖辈。但是祖辈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因素,在主观上并不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但是迫于现实无奈,孩子无人养育,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硬是扛下对孙辈的教育和抚养。

4.被迫部分隔代抚养型

被迫部分隔代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繁忙等因素,无法完全抚养照顾自己的子女,将子女的部分抚养教育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祖辈。祖辈们也许因为自身体力不支,经济条件有限,在主观上并非出于积极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孩子,但迫于现实需要,年轻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抚养照顾孩子,因此,老人们被动地帮助年轻父母抚养子女。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城镇地区还是乡村地区,这四种隔代教育的类型都普遍存在。但是,在农村地区主要以主动完全隔代抚养型和被迫完全隔代抚养型为主。由于城镇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地区微薄的土地收入已无法维持农村地区日常的生活水平,众多农民子弟开始外出务工以赚取钱财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外出务工的青年父母无法对自己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因此,青年父母将抚养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祖辈。祖辈有的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因素能够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在主观上愿意帮助青年父母抚养子女。有的祖辈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条件不足,在主观上并不愿意帮助抚养孙辈,但是由于现实迫于无奈,被迫帮助抚养,承担抚育孙辈的责任。

相对比农村地区,在城镇地区当中,则主要以主动部分隔代抚养型及被迫部分抚养型为主。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城镇中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入父母行列之后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照顾自己的子女,因而大多城镇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部分教育抚养的权利交给老人,青年父母则采取下班或周末后与孩子相处。有的老人此时已经退休,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有的老人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因素,没有足够经历和时间照顾孩子但是又迫于无奈帮助子女照顾孙辈,因此,在城镇地区主要以部分隔代抚养型为主。

二、城镇化隔代教育与农村式隔代教育的相同之处

1.重养育而不重教育

“养育”主要是指抚养,以满足基本日常生活的需求。“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进行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祖辈们对于孙辈的教养都是以抚养为主,而忽视了对孙辈的教育,忽视对孙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形成。而当青年父母对孩子进行严厉管教的时候,老人往往又会对孩子进行“护短”,使孩子生活在矛盾的教育氛围之中,容易导致孩子形成矛盾的双重性格。这不利于孩子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与社会的融合,不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也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2.传统教育思想严重,有利于传统品德的传承,但经验代替科学,阻碍儿童创新性发展

无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祖辈们,都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以道德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他们注重对孙辈们优良品德的培养,祖辈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们的公德心,并能够使孩子们尊老爱幼,这有益于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弘扬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与此同时,由于祖辈们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往往会强调长幼有序,不得忤逆祖辈们的“绝对权威”,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自我价值”的理念相悖,不易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

3.隔代教育封闭孩子的范围,虽促进祖孙之间情感,减轻父母负担,但导致亲子隔阂

无论是在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当中,祖辈由于自身活动范围的有限,往往也会限制孙辈们娱乐活动的范围,以便于对孩子的教育看管。虽然老人们“返璞归真”的“儿童心理”有益于与孩子情感的融合,但这种行为会导致孩子们的交友范围大大受到限制,不利于他们形成合作精神。虽然隔代抚育减轻了青年父母负担,促进“隔代亲”,但是由于青年父母忽视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少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导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不益于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城镇化隔代教育与乡村式隔代教育的不同之处

1.城镇化隔代教育与乡村式隔代教育的环境氛围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中,联合教养(即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共同带孩子,孩子与祖辈和父辈家长同住,衣食起居主要由祖辈家长负责,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大多是在下班后或者晚上)这种培养类型占整个隔代教育调查类型总数的77.3%。而在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祖辈承担起全部的教育责任。由于农村地区原本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乡村式的隔代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村家庭中祖辈受教育程度有限,在根深蒂固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下,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在这种原本农村教育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农村儿童又深受祖辈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的氛围影响,使得农村地区隔代教育成长出的儿童多为“问题儿童“。而在城镇地区,由于大多采用“联合培养”的形式,学校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虽然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完全抚育孩子,但是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相对于农村地区,都更关注儿童的教育,注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城乡之间隔代教育的环境氛围有所不同。

2.城镇化隔代教育与农村式隔代教育的教育主观能动性有所不同

在主观上对教育的认可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程度和关注程度。在隔代教育中,城乡之间对于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的。

首先,从祖辈们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看。城镇地区的祖辈们大多退休后无事可做,他们身体力行,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他们大多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帮助子女抚养孩子是其应尽的义务。因此,在主观上,城镇地区的祖辈们在主观上是愿意主动帮助子女抚养孩子的,这有益于城镇地区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健康成长。而身处农村地区的祖辈们,由于其子女外出打工,田间农务无人料理。在这种情况下,祖父母不仅需要进行繁重的农间耕作,与此同时,还需要承担对孩子的教育抚养的责任。农村地区的祖父母精力原本不足,且其自身体力和经济条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在主观上并非主动地愿意抚养孩子。

其次,从孩子父母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看。城镇地区的青年父母由于居住距离较近,一般会参与对孩子的抚育,并深受环境氛围的影响,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城镇地区的青年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的精力会更多一些,他们往往会与祖父母采取分工抚养的方式,祖辈大多是对孩子日常饮食生活的照顾,而父母则更注重对孩子教育学习的投入。农村地区的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无法回家,他们很难在城市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上学机会,因此,把教育的权利全部交给祖辈。且孩子父母自身受教育便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主观能动性上,相对比城镇地区父母来说会相差很多,他们几乎并不参与到对儿童的教育当中。这对于儿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颇深,在农村地区隔代教育下成长的儿童大多在学习上是缺乏主观能动性的。

3.城镇化隔代教育与农村式隔代教育中,祖辈教育程度及社会经济地位有所不同

城镇地区的祖辈相对于农村地区的祖辈而言,受到过更高的教育,其教育水平比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要高许多。在孩子幼年时期,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的祖辈都能够参与对孩子的教养,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农村地区的祖辈们的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儿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此,农村地区的祖父母对孙辈的教育更多地成为与儿童情感的沟通以及满足其日常生活所需。并且在经济上,由于其自身经济短缺,解决日常生活有时都可能成为问题,他们无法拿出更多的经费给孩子进行教育投入。而城镇地区的祖辈,由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较高,能够给予儿童相应的抚养和教育。并且,城镇地区祖辈们经济富足,无生活压力,能够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4.城镇化隔代教育与农村式隔代教育的社会关注程度有所不同

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也是由城市再过渡到农村的。由于城镇地区“隔代教育”走向普遍而开始不断升温,“隔代教育是否可取”开始变为当今教育的热题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城镇地区开始依据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作出调整,开始有针对性地对隔代教育采取积极的回应。而农村的隔代教育从“留守儿童”的出现便已开始,却受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于城市来说,其社会关注程度大打折扣,这不宜于农村地区隔代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对城镇化隔代教育和农村式隔代教育的对策探究

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祖辈和父母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隔代教育,虽然是祖辈帮助青年父母抚养孩子,但是其教育权应当在父母而不是在祖辈。老年人应当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祖辈们是隔代教育协调者而不是主导者。老年人在隔代教育当中应当起到协调促进作用,祖辈在家庭教育当中对儿童的作用并不能够完全取代父母在家庭当中对儿童的主导作用。

其次,要消除隔代教育堆砌在儿童心里的障碍。无论是城镇式的隔代教育还是农村化的隔代教育都应关注儿童内心的成长,了解孩子内心真实需要。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地帮助和鼓励孩子,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能够与他们分析原因,处理问题。家长要与学校互动合作,多了解孩子的内心走向,注重孩子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应该倡导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四强”联手。首先,对父母和祖辈家长进行再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其次,努力构建和谐的现代隔代教育共建模式,学校应当开设相应的课程,多组织家长、儿童、学校之间的互动活动,举办隔代教育辅导讲座。最后,联合社区和政府,建立家长培训学校以及老人学堂等教育形式,对家长进行免费的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实现“三代共赢”,使我国的教育可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07).

[2]朱柳敏.城镇化视角下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05).

[3]但菲,徐桂娟.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12).

[4]郑杨.对中国城乡家庭隔代教育抚育问题的探讨[J].学术交流,2008(09).

对支教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丝;煮茧工艺;解舒率;洁净

1 现行煮茧方法的现状

目前国内缫丝生产企业基本采用真空渗透法煮茧,但一些企业用长笼煮茧机生产时不按规定操作,影响了解舒率的提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茧子经过真空浸透后直接用于缫丝,没有经过高温煮茧,丝胶没有充分膨润。(2)茧子虽然经过蒸煮,但蒸煮时间不够,中、内层达不到适熟程度,影响茧丝顺序离解。(3)茧子在高温水中的调整时间不够,茧子各层煮熟程度不均一。(4)茧子在茧笼的状态也是影响茧子煮熟程度不均一的原因之一。

2 试验方案

本文分别用不同煮茧方法和工艺技术要求煮茧。并按照企业标准和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对企业试验样茧进行检验,检测结果与企业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煮茧工艺对蚕茧解舒率、洁净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程度。

2.1 缫丝生产企业所用煮茧工艺(方法1)

(1) 流程:机外渗透煮茧机内煮茧(蒸煮)调整部调整茧子煮熟程度出茧。

(2)参数:煮茧机一周回转时间:10min;蒸汽温度:(99±1)℃;煮茧时间:约100s;调整部温度:约75℃;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100s。

2.2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2)

(1)流程:机内浸透煮茧(蒸煮)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2)参数:蒸汽温度:(99±1)℃;煮茧时间:60s;吸水后水煮温度:(99±1)℃;煮茧时间:220s;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280s。

2.3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3)

(1) 流程:机内浸透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2) 参数:水煮温度:(99±1)℃;煮茧时间:480s;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480s。

2.4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4)

(1) 流程:机内浸透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2) 参数:水煮温度:(90±1)℃;煮茧时间:840s;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840s。

3 试验结果

3.1 丝胶溶失率工艺试验

把一绞生丝和干茧切剖后的茧层样品放置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4)%的恒温恒湿间平恒24小时,在生丝样品中称取试验用样品12份(基本等量),茧层样品等粒等量12份,每份样品重量为煮前重量。每份样品在不同的浸泡时间和水温中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经自然凉干,再放进烘箱烘至干重,样品干重乘以1.11得出的重量为煮后重量。

丝胶在不同温度水中、不同浸泡时间的溶失率调查见表1和表2。

3.2 解舒率、万米吊糙项目试验

解舒率、万米吊糙项目比对试验结果见表3~表7。

3.2.1 不同试验人员的检测数据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一区样品在缫丝生产企业以方法1煮茧后进行试验,另一区在实验室以方法2煮茧后进行试验。

3.2.2 同一试验人员的检测数据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一区样品在缫丝生产企业以方法1煮茧后进行试验,另一区在实验室以方法2煮茧后送到缫丝生产企业进行试验,两区样品试验员为同一人。

3.2.3 试验方法2与试验方法3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为中纤局提供的标准样品,每区分别以方法2和方法3进行煮茧,试验方法2检测数据与标准样茧的标准值相符,因此作为标准值。

3.2.4 试验方法2与试验方法3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为广西本地蚕茧,每区分别以方法2和方法3进行煮茧。

3.2.5 试验方法3与试验方法4比对试验

样品为一区400粒,为中纤局提供的标准样品,以方法4进行煮茧。

3.3 清洁、洁净项目试验

清洁、洁净项目比对试验结果见表8和表9。

4 结果分析

4.1 生丝在温度90℃水中浸泡23分钟状态下,丝胶溶失率仅为1%,因为在生丝的生产过程中,蚕茧在真空浸透、煮茧、索理等工序把茧丝中易溶性丝胶溶失一部分,并且经过丝鞘的挤压作用,茧丝间抱合力增大,接触水的面积减少。

4.2 蚕茧在温度90℃水中浸泡23分钟状态下,丝胶溶失率为3.1%,如果浸泡时间与企业煮茧时间比较在8分钟状态下,丝胶溶失率仅为2.34%。因此,不经过高温煮茧,茧层丝胶没有得到充分膨润和适当溶解,影响到茧丝的顺序离解,解舒率降低,清洁、洁净成绩下降。

4.3 实验室所用的煮茧试验机比生产企业的煮茧机煮茧效果要好,主要是蚕茧在试验机内丝胶得到充分的膨润和适当溶解,特别是在高温水煮过程中,茧层各部位都接触到高温水,使茧层达到均一煮熟程度,有利于解舒率的提高。

4.4 试验方法2和试验方法3要优于试验方法1,试验方法4达不到工艺效果。

4.5 试验方法3与试验方法2相比较,在解舒率和万米吊糙项目上,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基本在误差范围之内;试验方法3的洁净成绩好于试验方法2,试验方法2洁净成绩偏低,与试验方法3差别越大;试验方法3没有高温蒸煮这一环节,可以节省蒸汽,达到降耗的效果。

5 结论

5.1 水煮煮茧工艺(真空浸透、水煮、降温调整、出茧,煮茧),与常规工艺相比,取消了蒸汽蒸煮工序,改用高温水煮煮茧工序,能使解舒率提高7%~8%左右,缫折降低2.5公斤左右,洁净成绩约提高0.5分。

5.2 企业所用煮茧工艺存在煮茧过程中煮茧温度和煮茧时间都不足,蚕茧达不到均一适熟程度,丝胶没有充分膨润,使茧丝没有得到顺序离解,影响解舒率。

对支教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一、传承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精神

潮汕传统民间工艺蕴藏优秀潮汕文化传统,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彰显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和艺术情感。在题材表现上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多样,与潮汕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强大生命力正源于扎根在潮汕文化这一片深厚的土壤中,生命之水源远流长,产生出融审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艺术特征。教育部门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初,粤东四市中小学课程中就有计划地把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课程教学中,但成效并不显著,蜻蜓点水的鉴赏方式及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冲击,没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所在。其实,潮汕传统民间美术的教育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潮汕传统民间美术蕴含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和艺术美学可以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2013年制定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的性质确定为人文性质,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表明美术课程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学生通过认识和了解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潮汕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学生保护和传承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良好意识,塑造学生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性,使学生承担起使祖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大任。

二、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描述未来的社会图景时,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和谐统一”。情感的满足与科技发展是同等重要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取得充足的保障,精神生活却变得不协调起来,我们忽视了向与生活最为紧密的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学习。学习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并不只是看到它表面的形式风格,愉悦于物象的外形、色彩、空间、透视、肌理等,还应学习潮汕传统民间工艺内在特性。在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深藏着至真至纯的生命力量,其理想愿望与情感表达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呈现出本民族的心理情感结构和审美定向模式。生活是民间美术创作的源泉,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为己任,而是致力于审美客体的生命追求,使主观与客观完美相结合。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美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民居装饰到每年的游神赛会、潮剧演出,处处能感受到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同时,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图案、材质、品格、工艺上能唤起人们审美的,转而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如潮汕抽纱工艺作品《鳞羽图》独具特色,构图饱满,图案设计丰富多样,喜用龙凤吉祥图案作为题材,寓意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欢乐升平的和谐社会气氛,表达崇尚美德的生活意愿。学校基础教育中如果合理地进行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起到现实的审美教育功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能力,以正确的美的观念领悟和赏析潮汕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教育中的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相关期刊更多

气象与减灾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气象局

路基工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临床肺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