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1篇

 

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并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笔者认为只有从师资团队、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质量及实训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1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本文将主要介绍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性、信息化、多样性、国际化、实用性、人文化和前瞻性等特点。①职业教育的普遍性。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职业教育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普遍性有助于更多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学习一技之长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②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信息化也提出要求。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

 

③职业教育的多样性。职业的多样性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职业教育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我国的深化改革使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也应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⑤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其与生产劳动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职业教育着力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⑥职业教育的人文化。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1.2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进行教学管理有助于实现此目标并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强调职业道德培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包括师资团队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及实训管理等多方面。

 

职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与管理:职业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涉及规模、素质结构、培养体系与聘用制度等多方面。各院校应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规章制度管理: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涉及政府与院校间的管理体制,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师资团队管理体制等方面。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院校得以规范有序运行的基础,故各院校应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院校组织教学管理、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各院校应实时依据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切实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计划管理,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计划管理,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而教学质量是决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实训管理: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职业院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有助于锻炼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加快实训课教材的校本化进程,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实施“双证制”,以实训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2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2.1 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以院校为整体,系统化地看待院校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在其中发挥的协调作用。师资团队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实训管理等都可以从系统化的视角入手,从院校这一整体出发,使管理达到整体优化的最终效果。

 

2.2 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的经验表明:改革观念、开发观念、系统观念、效益观念与质量观念等科学观念有助于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系统的完善对提高管理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听取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合理建议,并运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 结 语

 

教学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可实现职业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华惠.新形势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235-236.

[2]马立.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4(13):200.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各类企业却抱怨招不到优秀人才。形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却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开始寄希望于职业教育,迫使职业教育重视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模式严重落后

很多职业学校的领导不懂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课程表也是遵照普通学校的模式进行安排,实训课较少而且经常被占用,教学效果不明显。有些课程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教师也不做任何改变,直接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全用不到,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没有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容易误导教师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不能制定有效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如一些职业学校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了解,不能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一些职业学校偏面地将职业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只重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定位

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当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不符合当今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职业学校应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生存技能的同时,人生境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积极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

目前,职业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如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建立并完善教师评审体系,以职业技能和论文为主要评审标准,引导教师在正确方向上发展。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职业学校还可以建立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对于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编制外教师,学校可以考虑提前给予转正。由于职业学校教学中操作性的内容较多、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而很多学校目前还不具备这个实力,所以,职业学校要进行灵活办学,积极引导学生到各类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有效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毕业后会很快进熟悉工作岗位,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不但职业教育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且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符合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另外,职业学校还要加强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然后在遵循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结语

总之,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教学管理,所以职业学校要正确认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效性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补充,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同,职业学校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其主要针对就业市场进行分析学习和课程调整。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和审时度势,包括根据市场和整体就业环境进行课程的改革和调整升级;进行严格规范、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促进职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从当前的职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分析得出,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日常管理仅仅流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个人素养和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职业院校还未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教师科研能力欠缺,学校也没有定期开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的有效培训,这样长期缺乏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缺少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最终将导致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陈旧,校园管理实施难度不断增大。

(二)实际教育教学管理实施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管理计划和教学大纲等尚未跟上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缺乏针对企业和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计与实际发展有偏差,理论和实践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等等,使得学校整体在职业培养上缺少指向性,甚至出现过分侧重培养工作技能而导致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培养的缺失,最终导致学生个人发展失衡,教育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

二、加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系统的完善对于职业学校加强其管理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构建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从上至下不断完善院校的管理组织内部结构;作为学校各个不同级别的管理者,要积极着手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发扬民主精神,充分了解一线工作教师的建议和改进策略,推动其参与到实际教学管理中去。此外,也需要加快推动新课改下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思路,稳步促进院校内教学制度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协助教学管理工作日这规范和制定教学管理政策,逐步细化教学管理制度,从而建立更为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努力打造高素质教育团队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依靠人才竞争,因此必须加强其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确保培养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和领导层。对建立优秀的一线教师队伍而言,首先是重视对现有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和开展学习与培训,使其有机会接触更多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院校专业设置需求引入先进人才;其次是要鼓励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大胆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对现有管理制度建言献策,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实效性和管理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投入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以及更为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部分职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欠缺一定投入。面对这样的局面,职业学校首先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在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场地和活动,而校方也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最终实现互利双赢,共同进步发展。此外,学校自身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制定规范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以实现职业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定要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和课程设置等,完善各种综合实训场所,这样才能充分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233-02

高职教育学分制管理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强调个性发展、实行目标管理、学制弹性化等鲜明的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提供一个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实际、具有职教特色的学分制课程体系,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

所谓学分制,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每个学生必须获得的总学分,以取得的总学分作为毕业生学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实质是将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效果的量的单位,并与衡量学生是否毕业的质的标准结合起来。学分制的最大优点是学生个体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基础、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间,通过选择学习课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来自主安排学习,学生个体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学分制结合不同的学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一般常应用的有三种类型。一是学年学分制。是指学分与学年制结合的教学管理形式。该学分制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学习年限,但在课程设置上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并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在规定学年中完成的学习量,它适应于办学力量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二是绩点学分制。是指学分与绩点结合的教学管理形式。绩点学分制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若干等级,用绩点或权重的多少来表示,与学分结合成学分绩点,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三是弹性学分制。是指学分与弹性学制结合的教学管理形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获得学分情况,可以提前毕业。

学分制是一种灵活的教学制度。在这种灵活的教学制度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观念、培养目标、招生就业、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评估体系、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等将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才能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有以下优势:(1)更加适应围绕总体培养目标变化开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有利于开展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使之有合法的政策依据,有相应的考核和管理措施。(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学生可以在修完相应的必修课程以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性的学习某些专门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弹性学制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提前完成学业。(5)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根据平均学分绩点的评优办法比过去根据平均成绩评优更加科学、合理。

二、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瓶颈

1.观念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沿用学年制进行管理,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实施学分制只不过在学年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选修课程,没有从内涵变化上认识学分制,没有通过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分制;有的期望学分制管理能立竿见影,将学分制当作灵丹妙药,好像学分制管理一旦实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自然增强,学习成绩自然提高,学生的行为自然规范。

2.师资问题。实施学分制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在选择课程的同时选择授课教师。没有一定数量的师资,无法形成竞争机制,难以实现学生选择教师;没有一定质量的教师,开不出更多更好的选修课,制约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发展。学分制的实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还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管教管导,这些都对师资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每位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多样化需求,必然要开设更多的课程,提供更多的能力训练项目,承担这些课程的讲授和能力项目的训练比学年制管理需要更多的教师。现有的师资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都与学分制管理不相适应,加上扩招,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超过1∶20,教师忙于备课、上课、管理学生,达到了超负荷运行状态,很难再开设选修课,因此,学生选教师这一条就更难实现了。

3.学生问题。有些学生并不完全清楚自身的个性特点,对个人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设计或期望,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在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课程和能力训练项目时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或者存在盲从心里,随大流,课程学习、能力训练中缺少主动性,对课余时间安排也欠合理。

4.硬件问题。实施学分制后,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原有班级的界限,需要更多的公共教室;需要配备更多的仪器设备和其他条件;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更多的图书资料、阅览场所和更多的上网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机会;为加强学生能力训练,需要更多的技能训练场所和实训工位。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教学条件与学分制的教学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是教学安排难、教学和训练效果不大理想的重要原因。

5.管理问题。实行学分制后,教学由按班级统一管理变为班级统一管理与课程分散管理并举,教学管理更加繁杂,选课管理、上课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配套,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较落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管理,形成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还需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三、夯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基础

1.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学分制的师资队伍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条件。实行学分制后,有大量的选修课要由教师承担,如果选修课数量不足,学生将无课可选;如果选修课质量不高,内容贫乏,学生将学无所获,这都将影响学分制的实施。

2.改善实践条件。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必须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践平台。实行学分制后,随着选修课量的不断增加,学科教学班级所需的教学场所尤其是实践场所也必然随之增多;传统的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班级将被一个个以学科和课程为主的教学班级所替代。

3.改革课程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式外,为了配合和适应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教学形式:一是远程教学课程。采用弹性学制后允许学生先就业再学习,但就业后的学生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可能性极小,采用自学考试和网上教学的方式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二是技术项目开发。为了鼓励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可以将参与技术项目开发作为选修课程,由校学术委员会对其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通过论文答辩后给予学分认定。

4.加强教学信息化管理。实行学分制工作面广量大,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必由之路。在试行学分制工作过程中,随着课务、考务、教材、选课、登分等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行,为学分制的顺利推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从观念上接受学分制,它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人才多样化、复合型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创新和协作,以逐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同时,还要转变教育只为社会需要服务而忽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还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念,弘扬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实行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分制。职业院校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而,在实行学分制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所修学分中,技能方面的学分要占有足够的比例,要加强实践技能课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技能课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实训设备和场地要有充分的措施予以保证。

2.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但不等于选课制,它所涉及的实际上是对新的人才培养规格的方案设计――课程体系的变革。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分制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上,要加强课程评估,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采取科学的课程评估方法和正确的评估途径,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要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从课程的开设、课程的内容到考试考卷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发挥学分制的激励、竞争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必修课中,如一些公共课可打破专业、学科的限制,教师实行挂牌上课。选修课中对那些学生选修人数不多、质量不高、效果欠佳的课程,予以取消或换教师上课。在奖金分配、升职晋级、聘用年限等问题上,都要与教师教学的质和量挂钩。

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并在网上完善资源库,使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共享这些资源,达到课堂学习不足,课后进一步自学的效果。

5.将学分制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工作挂起钩来。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所以,学分制的教育工作必须与学生就业指导结合起来,要经常向学生传授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选课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学分制的认识和自由选课的能力。必要的情况下,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对学生的选课与专业方向的确定给予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蒋国平.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调查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