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行为导向 角色 小组

行为导向教学法又叫做实践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手、心一起学习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提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发展人的能力为本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得少,主要是积极创设实践机会和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与学生交流合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启发的作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德国兴起的职业教育模式,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的。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专业能力、个性能力和社会能力。如果把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在职业教育中,能实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笔者就在多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探索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行为导向教学,已实现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目标。

一 、行为导向常见的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这几种。第一种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具体开展上,是把一个又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着咨询、解答疑惑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承担收集信息、设计方案、以及项目完成之后的评价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应把握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因此,项目教学法突出的是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锻炼的是学生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思路,训练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跨专业的综合能力,从中也提高了学生对技术的认识能力。

第二种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适合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将来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从丰富资料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用语言表达决策思维的能力。

第三种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所谓角色扮演,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扮演职业工作的一些角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些社会角色的心理,体会一定的工作情境,从而理解学习的要求。学生借助于角色扮演中,可以观察到在职业中某一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且学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

第四种方法是模拟教学方法。所谓模拟教学方法,就是在营造一定的职业情境或者构造一定的人为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职业情境中,掌握到职业技能、知识和各种能力。模拟职业情境包括模拟真实的生产和服务的环境,并且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或者卡片展示等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模拟职业情境应该涉及到专业知识,职业所具备的能力、跨专业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处理事情能力,陶冶个性和社会交际能力,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职业熏陶和冶炼,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传统学校教室里的职业教育培训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二 、行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学习过程遵循着资讯、计划、实施、检察、评价者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有各自的能力培养目标,有各自的工作方法和完成工作的时间。

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的五个步骤中,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在第一个资讯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学生布置任务,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执行学习任务。在第二个阶段就是计划阶段,教师把学生组织成小组,学生以小组方式学习工作,通过小组团队合作方式获得学习任务,收集相关的任务、项目的信息,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在第三个阶段就是实施阶段。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完成相应的项目设计和任务,并且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第四个阶段就是检查阶段。在这阶段,学生向教师和周围同学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第五个阶段就是评价阶段。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三、行为导向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成功实现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该主动转换好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从传统“讲授者”、“灌输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局限于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讨论、共同探讨项目的完成。而且教师不应该是纯粹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应该充分做好引导的角色;不是简单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是学会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做好学生小组工作方法的辅助者。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对职业技术的要求。

此外,行为导向教学方式也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点评学生学习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学生总结,并且互相评价,激发学生广泛讨论。同时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个人奖励的方法,以小组集体奖励和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为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精神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33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欧美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 高职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构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哪种模式,都是成立由企业广泛参与的行指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有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1.1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含理论课程内的实践教学环节)

(1)侧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发展初期,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相对于本科学科教育更加突出了实践技能培养,将理论课程内的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加大,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后来,为了更加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又将专业课程中的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重构为若干个系统的、单独的实践课程。

(2)理实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众多高职院校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教、学、做一体。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成效,突出了职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的系统性。

1.2 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单独设计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教育部层次倡导的、提出最高、应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构建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工学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又分为:

(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通常校企签订合作协议书,按照协议书要求学生在最后的半个学期或1个学期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实习,由企业配备指导教师并对学生的实习成绩鉴定。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是以顶岗实习带就业,是已经录用或拟录用的学生提前到企业实践上班。(2)工学交替,轮岗实习模式。这种模式常见于土建工程施工领域和机械、电子产品生产线。第一,在土建工程施工领域,企业用工存在特定的施工期,学生在春夏施工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周期,单独设置一个现场实践的教学学期。第二,在机械、电子产品生产线,因为企业用工量大,因此学生按照年级或班级为序,轮流的到企业车间进行生产性实习。(3)引企入校模式。引企入校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厂房,由企业提供设备与技术,在学校内设定校中厂,由企业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来给高职教育提供学生实训、实习机会。相对于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模式,这种引企入校模式更具有机动性。(4)前校后厂模式。一些学校在校内自行成立了生产性企业对外服务,由专业教师带领专业学生通过生产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且带薪实习,解决学生的经济负担之外,为学校节约了耗材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相对前面所述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前校后厂模式不受企业限制,更具有自主性。

2 高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构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个人认为:教无定法,因此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能够以公式、定理的形式存在,可以套用到所有的课程当中,也不一定适用于一门课程从头到尾的全部教学过程当中。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根据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课程、课堂的特点灵活选择。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如下: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针对所讲授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结合实践的采用一些生动的案例,能够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形式上可以采用口述举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模拟设置故障、情景的方式来实施案例教学。具体实施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讨论、试验当中,强调学生的互动参与。

(2)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设计教学环节。具体的实施中,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为例,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若干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制作类、设计类教学单元,让学生通过任务单元的学习可以在校内进行小型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角色扮演法。例如英语课程,教学讲求听说读写译,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说英语、听英语、写英语,通过仿真的角色扮演训练,使得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4)成果教学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需要不断的成果收获才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造价》课堂,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建筑工程造价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工程造价数学建模与数学分析,让学生通过汇报、评比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5)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若干个行动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而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经验。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通常还设计有学生用的任务单或工作页。个人认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

3 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近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也初步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设置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莫轻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2(11).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堂要素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结合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等的提出,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上可谓“见仁见智”,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论断不断涌现。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仍是“涛声依旧”。

一、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是什么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首先,许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片面的强调那些所谓的“规律”、“法则”,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管理者往往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往往忽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形式也产生了变化这一现实,致使我们的教学难以产生针对性,使得改革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有的虽然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使一些好的思路、方式慢慢淹没淡化,造成了“虎头蛇尾”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了,收效不明显。

二、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例如,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可以说是“有效”的,所以对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也就是要对学生的就业负责,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有益的空间,基础课程要体现“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岗位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注意做好发展所需的知识的累积,为其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其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适时、适当的开展“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唯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2.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

从各种各样的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综上所述,要真正在职业教育中落实“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必须。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教学对策

1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培养,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高职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比较匮乏,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来弥补,这样社会综合竞争能力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并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未来发展必然向着智能层面,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体现在其中,从而达到最佳发展建设效果,协调好技术方法之间的整合形式,才能为学生营造出更适合专业技能提升的环境,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与方向不明确。虽然计算机教学发展方向已经十分明确,但当前仍然存在一些教育方法上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计算机课程教育计划开展,急需探究解决方案,以下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探讨,有助于教学计划的提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提升。

2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新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大

新入学的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性,教师面对整体学生开展教学计划,由于不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也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对学生计算机水平提升自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在中小学阶段普及计算机课程,但受地区经济实力与教育能力限制,落实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这也是造成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差异性大的主要原因。教师对这一差异性调整能力不足,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计划开展,部分学生则会出现掉队现象,并且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比较严峻,如果自身水平与教学起点差异性较大,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2.2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作

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需要同时进行,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环节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缺乏对实践操作能力的检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个人能力并不能得到锻炼。实践操作需要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2.3不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应用能力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能力之间不能有效的契合,教师的组织能力并不理想,对于当前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已经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解决方案,仍然要从根源上了解引发问题的原因,对资源有效的匹配来解决设备不足的难题,以免问题继续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环境构建形成。理论知识促进应用能力提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进行,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不利学生的成长。

3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3.1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

在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调整传统教学方法中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模式,学生在此环境下可以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魅力,并由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层面过渡。因材施教才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得到保障,尤其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技术性问题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水平得到充分保障,当出现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时,教师会采取定向解决措施。学生个体差异性可以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参照依据,课堂处于更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快速的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无论是教学计划落实还是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均得到有效保障。

3.2开展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制定教学计划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于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教师要做好预防工作。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教师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实验室环境不理想的现象,要不断地完善实验室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参与到试验中去,并利用实验考核结果衡量学生的理论操作能力,在实验环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对于教学方法选择,如果不能确定学生的适应情况,可以先进行试验运行,观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并对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定向调整,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并掌握提升成绩的关键因素。

3.3加强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变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卫类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反思

医卫类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基层培养技术技能型医卫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推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生物化学是医卫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但因其内容抽象、知识繁杂,学生学习难度大、兴趣低,导致生物化学教学实效偏低,并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2]。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提升教学实效为目的,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维度来分析和审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反思进行合理调整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对教师自身职业发展与教学实效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因此,结合医卫类高职院校的特点,有效开展生物化学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实效的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1.1对教学实效提升的重要意义。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教学定位,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对于教学实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教学反思可帮助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专业学习兴趣、思想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并进行课中引导以及课后拓展,有效地提升教学实效;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反思可帮助教师逐步认清教学规律,教师不仅可以将自身教育教学放在这一教学规律中去比对,发现缺陷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和修正,而且还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来提升教学实效。1.2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是决定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地开展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迅速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树立自我批评、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意识,还能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从理想信念的根源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反思还能进一步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能迅速发现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研究学生等过程中无形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此外,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不断尝试换个角度,换个身份去思考,并不断采用新的方式、理念、措施来解决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这一过程能帮助广大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进而有效地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1.3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也需要职业院校的广大师生共同实践。教学反思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实效的提升,进而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对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最直接最具体的践行;另一方面,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还能通过撰写反思日记、教研文章,开展教学研究等方式将自身的体会、收获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并形成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大多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群体或某一特定的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理论。

2反思的具体内容

2.1对教学对象的反思。教学对象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的重要参与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与思想动态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反思发现,医卫类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是大学生,具有大学生普遍的特点。他们思想前卫,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心智不成熟,自我意识突出,容易迷失自我。其次,他们又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现出了文化基础薄弱,生物、化学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能力欠缺。最后,他们是医卫类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与人民生命健康相关的工作。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社会对他们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能力,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成为生物化学教学组织的重点之一。2.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生物化学是医卫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内容抽象晦涩,知识点密集,学科交叉复杂,知识信息发展迅猛,且具有很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反思发现,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物化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来讨论生物体的结构组成、物质转化以及代谢调控,其中涉及的分子种类繁多、代谢调控途径多变,专业术语抽象,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教师教起来辛苦。第二,生物化学中繁多的分子种类、多变的代谢途径决定了其与生物学、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学生某一知识结构的欠缺都将给生物化学学习带来巨大障碍,教师也容易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重点。第三,当今时代是生物信息的时代,大量的生物化学技术、理论层出不穷,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将抽象晦涩的生物化学内容变成形象具体的知识,如何对密集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归纳,对复杂的学科交叉进行有效梳理,对学科最新进展进行及时传递也应成为生物化学教学组织的重点之一。2.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最为直接的手段,生物化学“教学双难”的特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反思发现,在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关注太少。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组织以及课后教学成果巩固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导致知识传递的有效性欠佳。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用活。通过反思,笔者发现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优化,基本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面,这不仅导致了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起来难,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后,现代的教学方法没有用新。通过反思笔者使用的现代教学方法,最常见的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展示,较少使用现代技术组织讨论、布置作业、引发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代教学方法的效率,导致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积极开展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研究,用活传统教学方法,用新现代教学方法也应成为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2.4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传递专业知识与思想价值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要义,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较为深刻地掌握生物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对于生物化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无法深刻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掌握专业知识是生物化学课程的唯一目标,对于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大多认真对待,但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大多抱着一种听故事的心态来对待,这就导致了传递思想价值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另一方面,学生生物化学学习方法未掌握,大多数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既不会“巧记”也不会“类比记”更不会“理解记”,由于生物化学中生僻晦涩的词汇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正是由于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生物化学学习,导致学生生物化学知识体系难以形成,学生掌握的大多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结构,并导致了“考前突击,考后全忘”现象的发生。

3提升生物化学教学实效的策略

3.1树立反思意识,在深入开展反思中提升教学实效。一是要加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意识的探究,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理论是确保教学反思效果达成的必备条件。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一方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查阅文献、参加培训等方式来系统掌握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形式以及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积极开展教学反思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从而站在更高的视角、更广阔的视角来进行教学反思。二是要注重教学反思能力提升。开展理论的研究就是为了指导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做好教案批注、加强同行交流、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来训练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三是要强化教学反思结果运用。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结果的运用,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及时地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等方式将无形的教学反思实践转化为有形的教学实效提升。3.2注重学情研究,在全面了解学生中提升教学实效。学生是教学活动最为关键的主体,学情研究是教学反思开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必要前提,更是教学实效提升的有效保证。在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研究。对于医卫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知识结构不完善,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知识储备,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由浅入深,从基础的知识来引出生物化学知识点,从常见的案例来引导专业的思考;另一方面要注意将抽象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具体通俗的语言与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还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二是要注重学生专业兴趣的研究。有研究表明[4],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选择“跟风”,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低下,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是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并将社会关注的问题引入课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比如将“毒奶粉事件”引入蛋白质的标志性元素“N”的讲解,将“毒疫苗事件”引入蛋白质变性的讨论。三是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研究。学生课堂表现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眼神充满欢欣,说明知识点都懂了,没有必要过多解释或强调,但学生充满疑惑的眼神则说明还不是太明白,教师就应该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合理,语言的表达是否通俗准确。3.3开展专业研究,在优化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学实效。专业是课程开设的基础,任何形式的教学反思都应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服务,开展专业研究是生物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优化的基本途径。一是要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但是对医卫类高职院校来说,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略有不同的,因此对待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也应有所取舍才能提升教学实效。对于护理类专业要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要注重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对于临床专业则要将与生物化学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对于药学类专业则要关注生化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二是要研究专业的就业去向。学生就业去向的不同决定了他们所需的专业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将来需要从事与人打交道的专业可能需要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帮助他们学会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将来从事技术性较强工作的学生则要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此外,还要研究专业的发展趋势,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迅速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3.4拓展教学方法,在丰富教学方法中提升教学实效。生物化学“教学两难”的局面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拓展教学方法应成为生物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加强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生物化学教学准备、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总结的过程中都应该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其他课程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撰写教研论文等方式来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二是要用活传统教学法。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法仍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但如何用活传统教学法也应成为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备选项。一方面要用活讲授这个主阵地,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合适的案例来让传统教学法焕发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用活板书,相较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具有启发性、灵活性、放大性等多种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式、对比式、简笔画等方式来系统地呈现出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三是要用新现代信息教学法。现代教学方法有利于将晦涩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用新现代信息教学法也应成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时不应将现代信息教学法停留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3.5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开展中提升教学实效。医卫类高职院校学生将来大多要从事与人民生命健康相关的工作,因此对其政治思想的要求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传递思想价值虽不是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但其中却蕴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所以生物化学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比如可以通过我国对生物化学发展贡献的介绍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对胰腺炎发病机理的介绍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毒奶粉”“毒疫苗”事件的介绍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中也应该注重加强协调互动,通过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让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进而形成“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黄澌.医卫类高职院校在“健康长沙”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发挥研究[J].科教导刊,2019(9):7-8.

[2]郭赟婧,方敏,陈晓姣.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卫类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及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24-26.

[3]苗培周,曹雪梅,耿会贤.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