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1篇

养成冠军,个个闪亮六一奖状,名名耀眼公园路小学是怎样为学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呢?据张建平校长讲:“学校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要扔掉传统的一把尺评价,让老师和家长把目光盯在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优势。”为寻求突破,该校通过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多元评价的尺,开展“寻优工程”,从而满足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塑造。如在体育、卫生、学习、劳动、助人、尊师、才艺等方面,学校评选出各种类型的“养成冠军”,每周、每月班级评选,每学期评选出校园养成冠军。养成冠军在校内奖励,颁奖时由张建平校长和武新青书记亲自为获奖学生写出颁奖词。大队辅导员杨永凤老师指着历年养成冠军颁奖合影留念的照片,说:“别看这个奖励的本子不大,可本子上珍贵的寄语,让每一个孩子都兴奋不已,这足以鼓励其他同学人人做养成冠军。”

每学期末,学校还要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2012年6月1日学校举行了“激情飞扬展风采,低碳市场我做主”六一庆祝活动,就如同张校长自己笑称一般,我们的六一就是“赶庙会”,看似操场上乱哄哄,实则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乐呵呵。每个班的孩子人人都参与,一个都不能少,这一“摊”是在搞服装表演,那一“摊”是在器乐配书法,远处还有街舞较量……当然还缺不了以物换物的“跳蚤市场”,同学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打广告、摆放货物、讨价还价,无不精彩和热闹,记者被这样的场景震撼了,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处,每一个学生都自信阳光,这是尊重生命、尊重个性最大胆的展示。活动结束了,但是微笑不结束,每一个学生都手捧奖状,“热爱劳动奖”“最美舞蹈家”“风度书法家”“体育将军”……这都是学生们自己寻找到自己的亮点,学校给予颁奖,人人有优点,人人有感悟,张校长激动地讲:“我们就是要大张旗鼓搞寻优,不失时机抓寻优,课上课下都寻优,校内校外要寻优,三维一体齐寻优。”“寻优工程”的开展,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可喜的转变,使每一个孩子都神气十足!

课上、课下,个性发展感悟、心悟,自主成长

走进公园路小学,一种活泼奋进的气息充满校园。课堂上,以“自主构图”为主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感知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养成课前感知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记者翻阅着孩子们的“自主构图”,看着这些独一无二,反映学生内心真实世界的“图画”,想必孩子们都是天生的魔术师,而公园路小学就是这些魔术师们最好的舞台。李佳珉同学告诉记者:“构图能让我们明白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一旁的阎梦琦同学开心地说:“通过构图可以将杂乱的知识整理得有条有理,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第二天听老师讲课,自己拥有的知识会更多。”

翻开学校的活动日程,各种活动一览无余。“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少年”主题活动;四月:举行“品中外经典,颂红色诗歌,承传统美德”诗歌朗诵会;五月:举行“激情飞扬展风采,低碳市场我做主”六一活动;六月:举行“心系母校,放飞理想”公园路小学毕业典礼;九月:开展“老师,我爱您”主题队会;十月:举行“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队旗添光彩”主题大队会;十一月:举行六年级“少年礼”仪式;十二月:迎新年活动。

每个月的活动安排根据教育实践的实效性,结合学生年级、年龄特点,将艺术、体育、科技、人文、教学等设计成各类主题活动,置身于养成教育的全过程。利用“校讯通”等家校互动设备,建立不同年级阶段的养成实践目标,一个月设定一个目标,比如:5、6年级在某一个月是学会炒一道家常菜;3、4年级是学会擦玻璃;1、2年级是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互动,共同让孩子走进书本,自主接受知识,形成了系统的学科知识网络;又让孩子走出课堂,对接书本与生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张校长的一句话说,“教育要接地气,不仅要解决孩子的行,更要改善孩子的心。”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劳动实践;综合能力

我校占地面积约10亩,校园里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大桥相伴,古樟辉映,校园面积宽阔,环境舒适优雅。2009年,我校被确定为桂林市、资源县教育局劳动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基地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育人之路。

一、以基地为依托,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搭建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变革,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变化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使教育教学从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实际,确立了《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合理组织并采用多种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一)采取分级管理模式,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基地菜园18块菜地都分配到每个班级,每个班分为4个小组,轮流管理。为了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基地的打理、翻耕、播种、浇水、除草等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要求学生每次劳动后都要写日记,并做好观察、记录蔬菜生长过程,及时总结经验。

(二)开展行动研究,上好研究课

我严格做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积极进行总结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概括出研究结果,形成教学反思,引发新的问题,使研究具有动态性,突出指导性。从沙地整理的要求、栽种时要成线、对称、品种种植成片、完工后工具收集摆放等方面加以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一次菜地负责人在几次喷药后发现没有效果,蔬菜一天天枯萎下去。我知道后,随即组织学生观察、探索,终于弄清是蜗牛在作怪,于是学生就去找消灭蜗牛的药剂。虽有但很难买到,于是又另想他法,最后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利用早晚的时间捉了几天,使蔬菜长势逐渐好转。

二、加强过程指导,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熔炉

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小学生能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不要把上课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劳动实践基地的创建,更便于学生在种植、观察、体验、交流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蔬菜基地中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对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利用基地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当“菜农”,种植各种花卉、蔬菜、果树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管理、种子收藏等生长全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教师可组织学生从播种、发芽、开花到结果长达5个月的亲历种植、观察过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延伸到劳动实践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味劳动成果的喜悦,使“劳技”教学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实践空间,实现教学资源互补之目的。

例如,在进行地瓜“翻秧”的教学实践时,开始学生们争论不休,因为有的学生说不用翻秧,有的说必须翻秧,否则就会影响产量。为了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我让学生多咨询农民再下结论。几天后,学生进行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在水分充足的情况,茎节处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造成红薯产量低,在这种情况下,红薯藤蔓就要经常翻动。而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少翻动或不翻动红薯藤蔓,让茎节处的次生根生成,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这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生存。学生在了解到正确的知识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翻秧实践。

(二)形成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3篇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第39期高级党校学生党员一千余人在学校组织下进行了义务劳动,劳动中学员们热情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悉,该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积极创新学生党建活动载体,不断加大学生党建支持力度,从实践学习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促进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努力打造“增强意识,树立形象,发挥作用”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活动载体,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二级学院党支部特色活动精品化。该校借迎接党的十召开之机,以“明党史、创先进”为主题,制定了学生党员党建活动方案,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思想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三方面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支部特色活动;同时,从活动主题、可行性及党员教育实效性等方面严把质量审核关,优化各二级学院党支部精品活动,提升活动教育效果。该校还要求各支部指导老师从活动内容、活动特色、活动组织等方面加强对精品活动的指导,力求出效果、出亮点。对相关党支部申报的特色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注重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党员在参观实践中感悟、感恩、奋进。该校充分利用陕西革命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党员分别赴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渭南桥南教导大队及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为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该校共组织了来自各二级学院学生党员骨干进行交流,并在西科大新闻网、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内媒体加强活动宣传,起到由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提升实践活动的校园影响力和效果延续性。另一方面,在“五四”青年节之际,组织学生党员举行升旗仪式,让他们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回顾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强化服务意识,鼓励学生党员在实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该校将爱党爱国与爱校教育结合起来,从实际问题出发,在社会服务活动中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该校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开展了“清除牛皮癣,党员在行动”活动,对全校各处小广告集中进行了有效清理,带动了广大的非党员学生、普通教师都参与其中,共同为美化校园环境作贡献,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

来源:西安科技大学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策略

一、挖掘美术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领略美术素材中的思想美。审美理念决定了人们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这是人们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选出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与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然后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如教师在讲解《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的内容时,可以将作品中表达的人类具有的“生产劳动”的思想美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作品主题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人民勤劳朴素的传统美德。通过这部美术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让他们懂得劳动的可贵,劳动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还可以创造历史和奇迹,中国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正是由无数的劳动人民用勤劳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们明白劳动之美,劳动之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感悟美术教材中的意境美。作为美术作品中的另一种艺术美,意境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如果没有美术作品描述的美好的意境,学生就很难能够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审美效果。教学实践证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动有助于重现作品描述的意境,并且能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目的。再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更有助于烘托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让学生真实地感到到美术作品向人们表达的美好的意境。通过这样重现美术作品意境的形式有助于陶冶学生的美的情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艺术美。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这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背景音乐,然后再满怀深情地介绍作者凡高的人生经历以及《向日葵》的创作背景,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认为这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什么?欣赏作品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的学生回答说:“我认为作品中的色彩美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给了我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还有的学生回答说:“从这幅美术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情。”教学实践证明,采用重现意境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审美意境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目的。

二、借助艺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想象。在教授美术课时,教师要将美术课程内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深刻地体会艺术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采用这样的美术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充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情感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某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采风”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要认真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和室外的重点区别,并且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和角度。通过让学生认真地观察事物,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校园采风的兴趣,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创作出的校园风景图都独具特色,并且能够充分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想象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有目的地融入美术,因为美术在提高物质产品的艺术美感、丰富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领域的工作者都需要培养自己的美术素养。”可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对学生的教学仅局限于教室中,也应该引导学生从教室中走出去,进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将学生的创作阵地扩展到村庄、公园以及田野中,使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美术的课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美术,学生更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亲身体会到大自然的红、橙、黄、绿、蓝、青、紫,领略生活中真正的美。实践表明,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将大自然当作美术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还有助于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丰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自然美、创造美以及情感美,让学生爱上美术课的同时,还能实现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涛.初中美术教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34).

校园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校园教育戏剧;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教育戏剧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更具合理性,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都应接受各层次的戏剧教育。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而戏剧教育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育戏剧课程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育戏剧所采用的素材,主要是模拟人生中所遭遇到的各种状况,参与者可以将自身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认知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而这种过程会使他们产生切身的体会,增加他们社会性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戏剧涉及剧本创编、情境模拟、舞台表演、音响、道具、灯光、艺术赏析等,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教育戏剧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切的。

二、校园教育戏剧的内容和操作措施

(一)内容

学校应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向“问题解决、劳动意识、技术运用”三个基本点,设计学科性教育戏剧和活动性教育戏剧课程。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学科性教育戏剧包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课程,分别对应肢体训练、戏剧游戏、戏剧活动、剧本创编四个戏剧基础课程;活动性教育戏剧则打造了青果剧社、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青果戏剧节三个平台;打造技术运用、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等四个教学基本环节。

(二)操作措施

1.整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教育戏剧作为一门课程,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兼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既要考虑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也要考虑普通学生。其次要将戏剧知识讲授与表演进行融合。因此常州市第一中学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创办了面向有戏剧特长学生的“青果剧社”,而且设计了面向普通学生的戏剧“四季”课程;打造了青果戏剧节;开设了致力于将戏剧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的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戏剧“四季”课程每两周一节,在高一语文课和艺术课上开设。青果戏剧节已经成为学校的盛大节日。青果剧社和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设,是学有余力并对戏剧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深入学习和实践戏剧的平台。

2.全员参与分工合作

青果戏剧节做到了全员参与,除了舞台表演组,还有编剧小组;有负责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工作的剧务组;有负责海报创意设计、摄影摄像的小组;有负责统筹安排分工的导演小组。

活动经历了戏剧知识普及、班级展演、年级民主推选、专家讲座和指导、后期排练和最终展演六个阶段。比如,语文教师率先为学生讲授了戏剧的有关内容,并精心选编了古今中外经典戏剧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剧目自由组建表演小组,揣摩剧本,自主排练;给予各表演小组同台竞技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增长自信,提升合作参与意识、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精神体验。

3.主题设计鼓励原创

校园教育戏剧应让学生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实践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

常州市第一中学在戏剧节展示活动中,也以原创作品加分的评价手段达到鼓励原创的目的。比如该校学生编排的原创作品《梦》讲的是一个失意的年轻人为了所谓的成功,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以致失去了自我,最后又在母亲的召唤下,灵魂复苏的故事。告诫年轻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误失本心,体现了母爱的力量。教育的真义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原创性的教育戏剧润物无声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真义。

4.全程指导促进发展

在校园教育戏剧组织实施过程中,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

在活动初期,教师要成为活动方案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戏剧演出内容以及做策划方案;在活动中期,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矛盾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强化学生的合作意R;活动总结阶段,要督促学生对活动体验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于一些专业性问题,还可以请求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5.多元评价提升能力

校园教育戏剧比赛可以由专业评委和观众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具创意等奖项,但校园教育戏剧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此,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应重点对学生参与的兴趣、合作力、思考力、创意等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融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及时、全方位地展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热情。

三、成效和反思

从2011年实施校园教育戏剧课程以来,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近5年有近50位同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或其他院校与戏剧相关的专业。2016年,该校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中学成员学校,网易新闻、《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