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

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重视体育工作,加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校长要重视,而且全体教职工也要重视。学校通过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对干部、教职员工进行引导,也向全校师生提出了“会学习,爱锻炼,为祖国健康学习工作50年”的口号,引领全体师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

(二)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任何一种好的思想的实施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工作,学校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另外,学校专门成立竞技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刘振凤书记任组长,负责特长生招生、训练、管理、比赛、输送等相关工作。

(三)发挥自身优势,营造全员锻炼氛围

我校地处京南大兴黄村卫星城中心,占地61350平方米,学校建有高标准的运动场和体育馆。我校通过讲座、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教师会、学生会等多种渠道,宣传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各种体育锻炼项目,营造全员锻炼氛围,采取碎片化的锻炼方法。

(四)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爱好

为了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高综合素质,我校团委书记和负责艺体的德育处副主任专门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社团活动使学生身体更加强健了,同时也使他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对此乐此不疲。

(五)落实体育锻炼时间,开展多种体育活动

体育课是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为了达到课堂的高质量,学校先后出台了包括《学科督导员职责》《备课组长职责》《教研组活动要求》《教师课堂常规》等多项管理办法。使得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一定至少都爱上了一项体育运动,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群体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主要包括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另外,课外体育活动是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保障。我校每天下午三节课后都要安排一节体育活动时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要参加体育活动。

(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我校在广泛开展群体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使他们对全体学生起引领作用;同时促使他们不断成长,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校长、书记亲自到基层学校去选拔体育苗子,了解学生训练情况,学生的需求学校都尽力去满足,让教练员和学生没有后顾之忧。

1.借助优质资源,科学管理培养

为了尽快提高学校教练水平,除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外,学校还为体育教师订阅专业杂志,同时聘请高水平的专家进校园,引进高水平教练员,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高、训练管理有素的高水平教练队伍。我校成立了短跨、跳跃、投掷和中长跑四个组,特长生总数已达到70人。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教练员管理办法》《外聘教练员管理办法》《体育奖学金发放办法》《特长生违纪处理规定》等相关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

2.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增强精神力量

作为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先进学校,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体育单项挑战赛,并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定时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各种小型比赛;邀请兄弟学校体育优秀生开展切磋式的比赛;积极参加区、市、全国乃至国际举行的各种比赛,学生在各类型比赛中挑战自我,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3.集思广益,形成学校体育文化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 对策

Set up the idea that health is on the first position firmly and reform school PE work

PU Bei-juan

Abstract: At present,the period of higher occupational education will change from three years into two years. Every school is exploring two-year system running mode of higher occupational schools. Lengthe of schooling has become short,and time of lessons has also become few.How to carry out PE teaching reform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e key of higher occupational education,is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persons cultivation, embodying the speciality of occup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chools PE teaching Measures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面临着两种的问题是: 一方面国家制造业人才市场短缺,呼唤人才速成;另一方面, 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在学制上逐步由现在的三年制缩短到二年制,因此如何减少由于学制改革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对于体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实施二年制学制的体育教育?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据笔者调查了解,当前两周才上一次课,一年只上一学期体育课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并且呈上升趋势,许多院校领导一谈起体育教学改革,就要砍体育课学时,这样使得原来就困难重重的体育教学所受的冲击和阻力越来越大。 笔者认为, 当今高等职业院校虽应把握好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但职业教育与体育教育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把握好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认真 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种目标和多功能,高职体育教育定能走出困境。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对高职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基本组织形式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进行探讨,摸索高职体育教育的规律,创出一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工作。

一、对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

1.半数以上高职院校继续开展普通体育课;

2.少数院校开设体育专项选项课。

二、武汉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现状

①绝大多数本科学校实行“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②减少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构建课外体育的环境与氛围;③保证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使学生享受“自助餐式”教学; ④延长体育教学时间,保证大学四年不断线。

三、我院体育教学对策

① 二年制学生开设1个学期“俱乐部制”专项课教学,其它3个学期开设俱乐部锻炼课,每学期1个学分,共4个学分;② 三年制学生开设2个学期“俱乐部制”专项教学课, 2个学期俱乐部锻炼课,每学期1个学分,共4个学分;③ 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4个学期“俱乐部制”专项教学课, 2个学期俱乐部锻炼课,每学期1个学分,共6个学分;

四、我院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我院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俱乐部、自主选择体育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做到课内学,课外练,确保学生在校二年间体育活动不断线。

五、我院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

课上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外以俱乐部教练员指导俱乐部正、副会长组织会员活动为辅。① 构建体育俱乐部的网络组织; ② 确立各单项俱乐部的总教练员负责制;③ 选拔体育俱乐部骨干;④ 俱乐部为会员制。

只有将体育俱乐部机制引入高校,引入职业院校,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逐步养成终身体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实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

六、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体育俱乐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① 开展俱乐部内联赛,并将联赛成绩纳入到体育课成绩之中;② 成绩优异的俱乐部成员,吸收到院代表队训练,并代表学院参加湖北省大体协比赛。③ 在俱乐部内广泛开展裁判法学习、实习、讲座等多项活动;④ 学生的事情学生办,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积极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每年评选优秀会员、优秀俱乐部、优秀学生体育干部。⑤ 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⑥ 科学评价学生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

七、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我院体育教学评价分三部分:①体育课出勤分40%;②体育专项成绩40%; ③体育俱乐部课外锻炼活动、竞赛等20%。

我院体育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运行状态中。体育俱乐部专项课―体育节―院代表队产生组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比赛。这几个环节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既有体育活动的普及,又有竞技水平的提高,更促进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小结:

1.校园体育俱乐部,注重了体育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是大学生们体验运动乐趣,感受 自主锻炼的好形式、好方法;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转型与探索。

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俱乐部赛事和系际间的比赛、交流,推动了体育教学;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参加各项体育竞赛的成绩纳入到体育课成绩的评价中, 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积极性较高。这些举措 有助于推动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也 有利于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是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新起点。学校应加大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确保高职体育教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建议:

1.建议国家教育职能部门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出台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尤其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时数加以规范。

2.建议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学生身边的体育组织建设好,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建设,而且要把学生身边的体育活动开展好,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与气氛,用各种形式的群体活动与各类竞赛,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挖掘运动潜能;享受体育健身,投入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2]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众体育 政策 内容 特点

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故其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双重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 

1 群众体育政策的内涵 

群众体育政策作为体育政策的一部分,可以作如下定义:群众体育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群众体育事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群众体育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群众体育政策是国家政权机构及政府体育部门,为了解决和处理社会群众体育问题,维护社会群众体育利益,实现社会群众体育目标,所制定的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系列的原则、方法、策略、措施和办法的总称。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 

2 群众体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2.1职工体育政策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50年来,全国职工体育由各级企业体协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成为贯彻落实《体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职工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办法,是我国职工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延伸及补充。 

2.2城市社区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主要聚居地,是他们进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体育要依托社区,积极建设和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居民参与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充分利用社区各类体育活动中心、健身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3农村体育政策 

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群众体育的工作难点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出超前意识的正确决策。领导体育意识的增强和普遍重视体育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健全的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农村体育发展的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是体育工作活动得到落实的保障。目前,农村体育的体育骨干主要是来自镇文化站、镇体育干部、乡镇企业的领导、职工、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各级体育部门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2.4少数民族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的体育要体现全民健身的创新、特色和多元化,增强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 

2.5残疾人体育政策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定如下: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郑州市高校;一校“多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

国务院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我省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年9月,华信学院新校区开始投入使用,出现了一校“两校区”办学的布局。随着郑州大学城的规划使用,各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部分高校进行了合并重组,一校“多校区”办学越来越普遍 。虽然有利于提高高校知名度,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扩大招生的需求,但一校“多校区”办学在客观上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备不均衡;难共享;教学分区管理混乱、学生培养模式、学生教育方法与手段及学生课程改革的问题。因此,一校“多校区”体育工作管理,如何提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效果,也是高校体育目前面的重要问题。

一、一校“多校区”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郑州华信学院是一所现拥有两个校区;万人以上在校大学生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建起两套体育管理机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以主校区为主,对分校区体育工作辐射性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得到落实,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搞好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还是有部分情况需要体育管理者去面对:

1.1老校区的设备场地利用率低,受自然损耗的影响,维护成本相应增加。而新校区的体育设备场地在使用过程中进度快慢不同从而影响部分课程的开展,如羽毛球,篮球馆等

1.2师资设备需要共享,对教学要统一管理,教学的教师同样要进行两个校区教学。教师的工作效率就要提高。

1.3学生的各项管理需要建立多个校区的机构。如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就要分校区管理和课余训练等。

二、多校区大学体育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2.1 “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数字校园” 管理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环境、资源、信息以及管理活动,全部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数字信息建设等方面,是对体育教育体制、管理模式、交互方式等进行全新建构后形成的数字化自主、互动的管理工作环境,在学校各部门和院系之间建立互动式信息通道,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体育事务。

2.2体育课程的完善与改革: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健身第一”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教学理念,学校编发了《郑州华信学院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办法》、《郑州华信学院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等文件,体育部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学校进行“一校两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中,在各校区实行“2+2+x”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即本科一年级开设二学期体育普修课,二年级开设二学期选修课,三年级开展以体育俱乐部、课余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等形式自主锻炼,学校各年级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

2.3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设立了体育教学教研室、竞赛训练教研室、群体活动教研室、体质健康中心等机构,分别负责各校区体育教学、竞赛训练、群体活动、体育健康研究、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的配置等管理工作

2.4体育俱乐部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更加有效的参与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学校成立并逐渐完善了中长跑、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武术、健美操等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积极参与有组织的课余活动起到了组织、指导、管理等作用。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开展,既巩固了教学效果,又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他们业余生活,让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体育俱乐部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竞赛和表演,这些举措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计划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的要求完全吻合。

三、小结

2010年至今,华信学院经过进行一校“两校区”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历时2年多,在逐步开展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更多的一校两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合理利用高校的体育器材资源,教师资源,以及稳定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师资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更好的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健康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忠伟.多校区大学体育管理与模式设计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10.

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设施较为落后

社会体育的对象十分广泛,参与的人数众多,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较为落后,大众体育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现有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开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户外公共场所,公益性、开放性的健身场所十分缺乏。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

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非常之多,而从整体来看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着中间少、两端多的现象,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青年和中年人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年和中年的生活压力较大,部分人忙于工作或者怠于运动,不合理的年龄结构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实现。

(三)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态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体育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社会体育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健身意识较差,公共场所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经费投入少以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二、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

我国有着明显的“单位”现象,主要指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逐渐统一到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组织之中,这些组织的代表会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满足其基本需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资源逐渐由国家统一支配变为市场支配,非专业性的工作内容回归到社区的手中,所以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社会体育逐渐回归到社区和单位,从建立起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体育经费和器材的管理,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完善和成熟。

(二)加强与社会文化事业的融合

社会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现社会体育的繁荣,而且还要加强体育事业与其它文化事业的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体育应该加强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结合,丰富人们的业余闲暇时光,提高体育事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提高全体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同时加强文艺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把体育融入到文艺活动与旅游当中,建设体育旅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互补,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事业的手段,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三)体育人口不断增长,体育结构逐渐合理

在衡量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过程中,体育人口的数量是重要的一大因素。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人口随之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除了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体育的结构也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参与社会体育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青壮年的人数较少,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不断加深,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劳动者摆脱了冗杂的工作,他们可以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多参与的是一些较为新潮的运动项目,而老年人则主要是为了康复健身、延年益寿而置身于体育活动。

(四)社会体育朝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的制约和规范,同样社会体育的正常发展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加强社会体育的法制化建设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在进行社会体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所以使社会体育走上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我国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育测定标准》等规章制度,而且在社区和单位内部也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管理办法,加强对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器材、体育活动现场的管理以及体育市场的建设等方面。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