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开发“生态园课程”基地资源
校园环境绿化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景色幽雅、空气清新、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也能成为学生综合实践的课程基地。城区学校的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成长在水泥森林里,缺乏对动植物的了解,更缺少对生命的敏感和体验,匮乏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体会。
基于以上的思考,学校开发出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学生活动实践基地,其中包括果园、植物园、种植园、养殖园、模拟生态园以及微型农耕博物馆。生态园的诞生为孩子们提供了体验身边生活与感悟生命价值的绝好机会, 是学生们动手实践的好场所。它的建设遵循“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基本准则;它的活动强调“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生态园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融入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学习。老师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种植、养殖活动,组织学生感受、体验各类家常蔬菜和身边动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的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分享到丰收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更加乐于探究。
可以说我校生态园的建成有效地克服了城市学校缺少学生观察体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的难题。生态园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科普实践活动的焦点,一系列主题性的学生体验和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增长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观察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主人翁的B度参与社会、学校建设的热情。
二、开发“食物健康课程”基地资源
民以食为天,人的生活离不开食物,懂得健康饮食、合理饮食,并珍惜食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该素养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现在很多的城市孩子,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基本上不会做家务,更不懂得食物的挑选、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健康等相关的生活必备知识。
鉴于此,学校决定因地制宜,将食堂打造成一个不可多得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基地。聘请食堂厨师作为专业讲解员,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挑选新鲜的食物、怎样清洗食物、了解简单的配菜方法、健康的烹饪方式、常用的烹调技法及配料等知识。为了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学校对各年级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要求和时间表,每学期安排几次食物与健康方面的专题综合性学习。在初步了解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学校会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去搜集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卫生知识,然后自行设计学校一周食谱,与学校午餐食谱做对比,提出他们的建议与看法。学校也会定期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对学校午餐食谱做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当上学习与生活的主人。另外,学校要求学生在家中具体实习操作,并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在班级分享。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会在每年的春秋季游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机会自带自己动手做的食物,并从食物挑选、营养健康、烹调方式、食物季节性等方面在班级作分享与交流。在一年一度的奇思创意节上,学校还会分年级进行食物健康方面的科普知识大赛,提醒孩子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开发校外基地课程资源
中小学校普遍面临生均面积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的基地与设备不足的现实问题,而校外可开发的基地却能进行很好的补充。鉴于此,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校外的很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场所,解决了校园资源匮乏的难题。
例如,利用学校食堂定点采购食品与企业、农户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我们在这些工厂、企业、种养殖大户建立了科技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接受专家、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到餐饮行业、农业园区开展“小小服务员”“我们的小菜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与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起长期合作,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外教育基地是对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成为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新场所。这些地方资源的发掘,不仅能更好地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也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关键词】内容选择资源利用价值引导实践延伸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笔者以为上品德课也如烹小鲜,应当根据学生、教材、形势等的不同,以高明厨师的境界,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目标,与时俱进且因时因地选择相适的内容,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明理、践行,让我们的品德课灵动而扎实。下面,笔者试图以烹制“小鲜”为喻,对这一过程的展开谈谈粗浅体会。
一、 挑选食材要讲究――内容的选择要典型鲜活
烹好小鲜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有鲜活的小鱼。上好一节品德课的前提和基础是要选准合适的素材,即能承载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典型素材。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活动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懂事的孩子不但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那么,小小的你,该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妈妈少一点负担,少一点担心呢?我觉得呀,我们现在最能做好的,也是最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那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呢?
学生快速交流,老师归纳出示课件一下。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我是自理小能手表演”好不好?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会做哪些事情?把你最拿手的做给大家看一看,或者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交流、展示。
活动三:能做的事情帮着做
师:除自己的事情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能做的事情(出示板书:能做的事情),看,这是每天每家家务活的清单,你看看,哪些是你可以帮着做的?
学生交流。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把课堂与学生最近、最真的生活联系起来,选择最典型鲜活的素材,将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擅长的事情,让展示的学生有自豪感,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能做的事情帮着做”这一环节上,老师列出了“每天每家家务活的清单”,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些家务活我可以怎么帮爸爸妈妈干,解决了很多学生看到父母劳动时不知该如何搭把手的问题。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等。
品德课就是要把儿童鲜活的现实生活和课堂融为一体,使课堂不再是接受、掌握、复制的空间,而是实践、体验、创造的场所。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运转起来、活动起来,最终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添加佐料要得当――资源的利用要相得益彰
烹鱼,鱼总是要有的,但光有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佐料,将鱼与各种不同的佐料放在一起烧制,才能烹出味道鲜美的鱼来。所以,上好品德课,用好教材还不够,还要合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进一步挖掘拓展。
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有多少人为了我》
板块二:感受校园中的关爱
师:其实,关爱你,为了你健康成长而付出心血的人还有很多。就拿你每天快乐学习的地方――我们美丽的校园来说,你可知道在我们校园里,也有很多人在为你忙碌,为你辛劳?想一想,你能想到谁?
学生交流。
师:(播放照片,师旁白)每天,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校门。老师们辛勤工作,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同学们默默地服务着,不辞辛劳。监督岗的同学在细心检查,旗手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图书管理员每天耐心地整理图书。同学们每天都把学校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有了他们的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看着这一张张关切的脸,你想对谁说几句吗?
师:同学们,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比我们想象的辛苦得多了。今天,我们把食堂的阿姨请到我们课堂,让我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一下她们的工作,好不好?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要采访的问题。
学生采访,食堂阿姨当场互动交流。
在采访中,学生提到了如下问题:
1. 阿姨,食堂一共多少工作人员?要做多少人的饭菜?
2. 阿姨,你们每天要做哪些工作?你们每天要工作多长时间?
3. 阿姨,食堂烧菜的锅和铲子有多大?
4. 天渐渐冷了,你们洗碗洗菜的时候手是不是很冷?
5. 阿姨,你觉得工作辛苦吗?
6. 阿姨,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在这课教学中,教师很好地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把食堂工作的阿姨请到课堂进行采访,学生提出了很多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使学生深深明白了食堂阿姨工作的辛苦,知道了在我们有序生活的背后,有那么多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这个远比老师课堂上单调的讲说更有说服力,更有冲击力。
品德课程中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只要善加利用,就能为我们的课程服务: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资源;学校的德育活动、校本教材也可以丰富和拓展本课程的内容;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人文景观也需要因课制宜,充分加以利用;本地区的一些民情风俗、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社会热点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课程资源。
三、 掌控火候要适时――价值的引导要把握时机
烹制鱼的过程中火候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火候不足,各种食材无法充分发挥与融合,鱼的味道肯定不佳;而火候太过,鱼被烹烂,也不能成其美味。因此,我们要将鱼烹得美味可口,就必须准确把握烹鱼过程中的火候。
品德课堂中,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会有很多意外,很多不同的声音,很多课堂生成也是始料不及的,这就是考验老师会不会抓住机会,把“意外生成”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李奶奶身上的伤痕》
师:有网友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当年日军在我国犯下滔天罪行,如今还变本加厉妄图霸占我们的固有领土,我们应该讨回血债,还他个“大屠杀”……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生1:我不同意,因为战争太残酷了,我希望世界和平。
生2:我觉得有事就应该以牙还牙,不然,他们真以为我们中国人好欺负(老师没有直接给予评判学生的说法是对是错)。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够统一。那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学生按观点分组进行辩论赛,老师主持,指导点拨)
师:通过辩论,你们有什么收获,有没有达成共识?
生2:我想,如果我们打日本,去报仇,我们不也成了和日本鬼子一样的人了吗?我们不能做这样的罪人!
生3:我觉得,如果我们这样去报仇雪恨,就又会发生战争,又会伤害到很多生命。
生4:我认为,当时残害中国人民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而我们现在去报复,就会让日本的普通百姓遭罪,这对日本人民是不公平的。
师:同学们,战争的残酷,战争给家庭、给国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远非你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捍卫国家和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但是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师:课后,请大家去收集一些关于战争的资料,可以是案例、图片、数据等等,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进一步了解战争带来的后果,我想同学们对于战争与和平,一定会有更理性、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想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老师没有立刻下对或错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双方辩论、课后寻找资料等途径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危害,老师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与众不同的反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明理,促成别样的精彩。
四、 翻炒频率要简少――实践的延伸要潜移默化
烹小鲜时,不能一直不停地翻动,也不能一直不翻动,翻动太多了,就会把小鱼翻烂,翻碎,所以,要注意翻动的频率,掌握翻动的“度”。品德教育,也要注意对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仿佛“烹小鲜”般掌握火候,采取小火慢炖,慢慢引导、践行,直至疑难消融、品德形成。
著名哲学家休谟很早就揭示了道德哲学中一个最为复杂的问题,也就是“是”和“应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人的语言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情感决定的。所以,我们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让学生在内心的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教学片段呈现】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下册《我与小动物》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喜羊羊邀请大家去动物王国作客。
闯关夺门票
1. 听一听:听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2. 猜一猜:出示有关动物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3. 填一填:出示一些动物之最,让学生口头填一填。
游览动物王国
第一站:动物明星馆
1. 馆长懒羊羊迎接大家的到来,并介绍认识“动物明星墙”上的动物明星。
2. 小组合作制作“动物明星卡”,完成后派代表交流。
第二站:百科竞技场
1. 出示竞赛题,由小组轮流选题回答,评选优胜小组并进行奖励。
第三站:互动交流厅
1. 介绍法国小姑娘蒂皮,欣赏小蒂皮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画面。
2. 学生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有趣的事情。
课后延伸
春日的蔬香乐园阳光和煦,清风拂面。师生们徜徉其中,有的在饭后闲庭信步,交谈学习心语;有的在课余辛勤浇灌,耕耘班级的自留地;还有的带着纸笔欣赏景色,写写画画。漫步在这里,能够享受到班级园地的春意盎然,感受到师生的热情与自信。蔬香乐园里一片和谐,生机无限。然而,回首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尝试:把荒地变资源
2012年初,随着校安工程的顺利竣工,校园内多了一块两亩的空地,放眼望去,那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坑洼不平。是将这两亩地变成绿地,还是为学生开辟实验场所,打造成种植基地,使其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载体呢?我们在选择中思考着。机缘巧合,此时我校成为县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训班,学习归来,我们决定把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作为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然而,当宣布把这块空地作为实验基地来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时,却听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土地与校本课程建设有何联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劳动教育教材吗?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想上的引导才是更重要的。”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娃,让他们劳动岂不是画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个别辅导更迫切。”
“学生的成绩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成绩有何益处?”
还有更多的教师言辞犀利:“课程建设对教师而言不切实际,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好书,课程建设既高不可攀又徒劳无功。”
面对教师的质疑,我们在内心挣扎着:放弃还是继续。终于,我们决定直面挑战,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聘请当地农民,铲除荒草,平整土地,统一播种向日葵,然后像划分卫生包干区一样划拨给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负责浇水、除草。于是,校园内开辟出了第一块种植园区。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处于生长期的向日葵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校园里,学生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与朝气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渐渐地,我们发现学生的热情并没有教师高涨,新鲜感过去之后,不是亲手播种的东西,那么对他们缺乏天然的吸引力,他们也缺少成就感,走过时很少停下来驻足观看,关注度渐渐降了下来。更尴尬的是,我们期待的“明艳的花盘对着太阳微笑”的情景并没有出现,因为向日葵的盛开期是七八月份,正值暑假,校园里空无一人,金灿灿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师的相机里。强扭的瓜不甜,怎么办?
三、调整:尝到了“有机蔬菜”的甜头
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扰,2012年秋,我们决定吸取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方案,如何调整呢?由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那么就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在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对三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劳动教育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单一的课堂形式枯燥无趣,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并没有接触过种植方面的劳动教育,他们普遍认为种植实践课程是锻炼自己、熟悉种植和开阔视野的机会,非常期待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随后,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基本思路,即以劳动教育为校本课程,由此辐射到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有特色的学生喜爱的课程。
在确定方案以后,学校首先向全校师生发起了“为基地取名”的活动,师生们积极参与,最终确定了“蔬香乐园”这个名字,寓意“蔬果飘香、快乐成长、收获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学校倡议让基地绿起来,即按照季节和时令种植瓜果蔬菜,师生们投入到了劳动当中,两个月后,学校食堂以高于市场价两倍的价钱收购了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收获的喜悦令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就这样,“蔬香乐园”课程顺利启航。
四、学习:“风”从上海来
如何让更多教师利用“蔬香乐园”中的资源,进一步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呢?正当思索时,我们又迎来了发展契机,2013年,学校被推荐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之后,教师们受益匪浅,在随后的半个月,我们走访了虹口区的多所名校,实地感受了区域内绿色生态课程建设带来的精彩。最吸引我们的是上海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趣乐园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他们所建立的劳动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同时,学校还编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关教材,引导学生种植养护、观察记录、探究实验、采摘收获。此外,学校还把对种植的热爱渗透到其他课程领域,如花卉折纸、花朵面塑、蔬果国画、植物图案藏书票、植物角、野外观察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洗礼和实地考察是一场“课程头脑风暴”,教师们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这股风暴从上海滩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园。
五、前行:“蔬香乐园”成果初显
2013年秋,学校申报了“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将蔬香乐园实践基地打造成五块不同功能的实践区域,即劳动实践区、学生探究区、大棚实验区、地膜种植区和绿化园艺区。同时,我们在各功能区就种植内容进行了整体安排,如在劳动实践区种植蔬果,在学生探究区种植学生感兴趣的蔬果及乡镇特色作物,在绿化园艺区种植本地区的瓜果树木。同时,从管理、组织、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成立了以科学组教师为主的种植指导小组,明确了种植方案,鼓励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在学校的动员和支持下,多名教师展开了尝试与探索,教授高段科学的杨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积极开发研究项目,把“蔬香乐园”劳动基地和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她的科学课已不再是单一的课本陈述和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了。在章老师的劳技课上,他带领学生进行栽秧苗、盖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劳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填写研究记录表。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逐渐养成了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六、反思:“摸着石头过河”与“课程规划”
与课程建设接触已有两载春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师生们对蔬香乐园项目的认同,我们为师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而感动,同时也收获着绿色教学的生机与成果。我们憧憬在新的一年,教师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展课程延伸活动,为课堂寻找一片绿色,让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科学教师成立编写组,编写以时令节气、现代农业、种植要求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种植教材。
第二,语文学科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成立绿色写作小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蔬香乐园带来的生机,增添校园的文化内涵。
第三,艺术组开展蔬果写生、瓜果国画、班牌设计、农民画等活动,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孙先亮说,“教育是一种环境,慢慢浸润才能刻骨铭心。学校是激情生活的地方,生活的真实和自由让孩子尽情舒展着自己的心境和梦想;学校是个性生长的地方,让每个孩子的优势有充分张扬的时间与空间,生命自会自信和成功地面对未来;学校是智慧生成的地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智慧的宝藏,让每个学生都浸染智慧的灵光。”这与我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孩子更具竞争力”——这样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更像铿锵有力的教育宣言,它引领着实小师生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开拓创新。
素质教育往往让反对者不屑地称之为“玩”。青岛二中却成功地让学生“玩”出素质,“玩”出成绩。这正是学校应当追求的真正教育精神。对此,孙先亮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乐事,而并非痛苦的强制性任务。我们的课堂上,有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有唇枪舌剑的辩论赛,甚至还有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讲台上有模有样‘以教为学’的‘小老师’。”
这让我想到了我校轰轰烈烈开展的生本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的潜能迸发出奇异的光彩,令人惊叹。我惊讶于他们利用大周末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周一上午阳光自信地站在讲台,有模有样地拿起翻页笔讲解的故事;惊讶于他们准确清晰地分析武松和李逵打虎两个故事的异同;惊讶于他们绘声绘色地叙述唐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和遭遇……
如果不是懂得放手,用自己的“无为”成就孩子的精彩,孩子将永远只是听众,而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孙先亮说,“每一次的经历与体验,每一次的痛苦与欢乐,生命在如此的跌宕起伏中,一次次奏响前进的号角。我们看似是旁观者,但是我们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教育的真正追求,升华着教育的境界。”
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太多的感动温暖着我:为了庆祝教师节,班干部自发组织,召开生本组长会议,分头行动。早上六点半就有孩子来到学校布置教室。平时最让我头疼的曾昊宇同学是最积极的一个,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装饰品,和其他孩子一起把教室装扮得温馨喜庆。另外一个“捣蛋鬼”胡文龙居然最早将一颗糖果送到我手中。中队长张琦、班长陈湘怡、邹芷璇更是统筹全局、精心安排。当我捧着鲜花,打开贺卡的瞬间,心中洋溢着满满的爱,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呢?还记得家长会的主持和表演都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我只是负责审核节目、提出建议;唱响校园的考核准备中,孩子们自编队形、动作,自行训练,由始至终没让半点心。曾记得每次有孩子顽皮惹我生气后,班长都会组织大家在行上课问候礼时向我道歉,那不是一种表面功夫,不是惺惺作态。虽然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当中的极小部分时常犯错,但每一次道歉都是发自内心、极为真诚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读懂。
一、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基
滦县第四中学的前身是滦县滦州镇中学,坐落在滦县老城东南角,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刚刚建校时占地面积为35181平方米,生均28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7411平方米,校舍新旧不一,布局混乱,办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们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着眼,通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明确了花园式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构想,对原来校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五年中我们拆除了原来几排老式尖顶房屋,通直了学校大门至教学区的百米甬路,新建了一幢高标准学生宿舍楼,可容纳400多名学生入住;一幢综合实验楼,购置了在我县乃至于在我市较为先进的理化生的配套实验设备,配全了各种实验器材和药品;兴建学校礼堂、食堂,装备了两个高标准多媒体教室、两个微机室和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修缮了学校全部取暖设备,师生的冬季取暖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所有这些,为学校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下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二、旗帜鲜明抓好德育工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攒足后劲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巨变时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无不在这一时期养成,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我们开始“青少年自我教育模式”的研究(该课题被唐山市教育学会德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确定为重点课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德治校,育人为本,育心为美,育行为范,育魂为尚,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宗旨,从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渗透性等方面入手,确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六大教育板块。
(一)规约教育常抓不懈
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法规,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校师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公约,为师生的教学生活提供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案》、《中学生一日常规》、《住宿生管理规定》等,帮助师生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情感教育深入人心
“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以青春期学生的高情商为切入点,从关心热爱学生做起,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此,我们从情感教育入手,在工作感情、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倡导视工作为事业,视学校为自家,视学生为亲子的“三视”理念,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小手相互牵”的一帮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关爱的同时学会了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三)激励教育让真金闪光
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事业中走向成功的关键,为此,学校教育就必须高度重视上述素质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们试行了“文明班、校园之星”申报创建机制,班级和个人的申请、承诺、创建、结论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异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四)体验教育使学生感悟
多年来的学校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体验、感悟、养成、巩固与提高的过程,为外,我们设计印制了《学生成长记录》,组织学生每天在上面填写自己一天中做过的主要事件,心中的感悟。强化了反思教育。坚持开展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机制,周周有重点,月月有主题,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使之从中受到了教育。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军训、“文明值勤”和“值日班长制”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亲身体验活动的意义、过程和乐趣,培养自立、自信、自强、自勉的意识。
(五)隐性教育润物细无声
在大力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浓厚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用高雅的环境塑造人。我们在教学区入口建起了德育广场,树起一个以“追求”为主题的标志性雕塑,在教学楼楼道设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组合,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六)明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本着“低重心、低起点”原则,从“小一点、细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角度入手,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践,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抓住时代脉搏,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念。例如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好主题班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开办了校园广播站,创刊校报《晨晖》,引领正确的舆论方向,突出时代主题,弘扬正气,拓展视野;开设礼仪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举止、谈吐、服饰、餐饮、社交、集会等多方面的文明行为,渗透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这些做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三、大张旗鼓叫响科研强校,让课堂永远迸射出无穷魅力
在学校工作中,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变量,多年来,我们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科研谋发展的方略,以抓教与学的效率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全方位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0年,我们开始进行“主体性异步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可接受性和“三为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各类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环境和时空中都有所发展和提高。2001年该实验被批准立项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规划课题。2003年,我们收集整理了参与实验教师的论文四十余篇,编辑成《主体异步教学法》一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范围内发行。2005年1 1月,课题通过省专家组的评估顺利结题,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2006年,该成果被河北省教育教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此外,我校还于2001年9月,正式参加了全国中学JIP教育改革实验,在市教研室对JlP实验学校教改实验阶段性抽测中,我校均获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2004年4月,我校作为唐山市30多
所实验学校代表接受了“JIP实验”国家专家组的全国中学“JIP实验”第三轮终结性评估,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自2000年以来,中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我校学生多次夺得全县中考状元。自2002年起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中考工作先进单位”,自2003年我校语文、数学教研组连续三年荣获“唐山市中学先进教研组”称号。
四、坚持特色兴校求发展,在素质教育中打造名校的风采
学校要发展,教育方式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一所学校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多年来,我们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常年开展音乐、美术特长辅导,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多次在省市艺术节和各种比赛汇演中获奖。小品《春天的旋律》在2004年7月参加了由中国文化部在京举办的“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决赛,荣获优秀表演奖;郑皓同学在河北省青少年个人才艺大赛中,独舞《星空》获得了一等奖,学校多次被市教委评为“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