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作为小学三年级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学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学有效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多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强调不仅了解数学只是,而且着重于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数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读数学”、“看数学”、“听数学”。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要教思结合。
2、反思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归纳类比、空间想象、反思与构建等过程,显然,反思思维与数学教学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反思思维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只有加强学生反思思维的训练,才能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三、先学导航,培养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
如今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需要教师切实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先自学,使学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初步了解,并复习好学习新知时所要运用的相关旧知。教师则要坚持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坚持对学生自学的鼓励,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能充分准备,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自学内容,设计自学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什么,怎样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那么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就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平移和旋转”内容分别放在三、四两个年级来学习,由于学习时间的跨度较长,这样的内容编排,使得教师每次教学时,学生总会出现对旧知的遗忘,教学起来难度较大,且对学生整体建构知识非常不利. 请看下面一位四年级老师在公开课上的教学片断.
【案例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平移”是三年级学习的延伸,教者给我们呈现了以下教学片断:
师出示方格图后,随即用小房子在方格图上做了一个平移的动作.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老师刚才的动作吗?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有少数学生有想法. )
生1:平移.
生2:小房子向右平移了5格.
生3:小房子向右平移了6格.
师:刚才有些同学看了半天都没看出来小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学生无语)
生:我先找到了小房子的一个角(其实是点),然后数一数这个角向右平移了几格.
师:这名同学数的时候给我们提了什么好的建议?
生:他其实先找到一个点.
师:(板书:找关键点)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移.
……
教者花费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学生的原有认知才刚刚有些唤起,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所云. 这两个学习内容毕竟相隔了一年之久啊!
【反思】
课改以来,教材不再是老师们眼中的“圣经”,叶圣陶老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让我们有了借口对这“例子”自由发挥. 但是,教材是执行课改思想和精神、融编者的智慧而设计的一个载体. 从这个角度上说,教材更是一个方向,一个学习方案,一种思维的方法. 读懂教材,重组教材,进行序列化的研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序列化教学研究,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一、像“平移”这样的内容能不能放在同一年级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往往肩负着教单单的一册书的任务,教材怎么呈现怎么教,缺少省时、高效、整体的数学教学观,未能有意识地将视角投向学生的学习,抑或说未能真正从“学生数学学习之素材”这一视角进行自我审视与关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弱化了教材理应具备的育人功能,忽视了其对学生数学发展的应有关怀. 基于此,为了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同时也为了解决上述教学片断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中年级数学教研组坐在一起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两组教师分别对教材进行了深度解读,共同分析了这些内容在三、四年级分别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分析了各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通过研讨,我们发现,就“平移”这一内容而言,两个年级的内容教学目标递进较小,只是由一次平移延伸到两次平移,其教学的过程是一致的,都应抓住以下关键词进行:“平移”、“方向”、“距离”. 于是,我们三年级数学组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尝试:把四年级的“平移”放到三年级的“平移”之后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不愧为教学之创举,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种创新的前提是教者最起码要承担该班两年(如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还有哪些内容能进行序列化教学研究
一、认真组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1)各镇(小学)应继续采用多种学习形式,组织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关于新课程的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以及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各镇(小学)还需要组织四年级以上的数学教师继续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按照修订大纲的要求,结合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切实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益。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总结,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使他们在专业化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努力抓好教学研究工作。
1.认真做好新教材分析培训工作。
(1)开学初进行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帮助全区三年级数学老师了解教材的内容编排及意图,理解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各镇(小学)由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结合本镇 ( 小学 ) 实际,采用恰当形式进行数学一、二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培训 。
2.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当前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展开,又要注重数学活动的实效性。区拟在9月份开展新教材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现场教学,交流教学经验,增强数学活动的实效。各镇(小学)要重视校本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新教材的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
(2) 各实验小学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区拟在10月份举行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各校教学情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促进实验小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
3.开展课改小组研究活动,重视学科基地、课改基地学校和教材实验样本班的教学工作。
(1)课改小组成员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了解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状况,并对本校或当地的教学进行指导。区拟在本学期举行2 ~ 3次交流和研究活动。
(2)数学学科基地要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形成骨干教学力量的队伍,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成为教学示范基地。课改基地学校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力争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经验。
(3)教材实验样本班所在各校要继续做好教材实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开展所定教学专题的研究工作,重视对教材和教学的评价工作,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三、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水平,发展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各校努力抓好现有课题的研究。现有课题应按照教科室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便探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取得预期成果。
2.抓好《改善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的课题活动。本学期继续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相关问题。各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选定的重点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分别开展研究活动,并积累研究资料和总结研究成果。
四、其他工作。
1.做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各镇 ( 小学 ) 要继续重视引导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展示机会,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室将探索和研究如何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的方案,在明年上半年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2.论文评选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开放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创新和创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思维空间以及开放教学空间等等,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创造性地教,而且能够促成学生探究性地学。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
1、开放教学内容,使数学和生活水融。毋庸置疑。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许许多多教育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科学的、严谨的。因此,我们要相信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势资源,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范例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能迷信教材,不能唯教材是瞻。因为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机制相比,教材的更新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尤其是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其滞后性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体验,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儿童化和趣味化。
1.1 引入生活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从“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尽可能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中选取教学材料,从而体现数学的“真实性”原则,给数学教学注入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
案例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节时,结合本班学生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出自己零花钱的实际状况,我把例题设置成了这样的表格:
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向灾区献爱心的真实事件,学生怀着满腔的情感,积极、主动地通过调查班主任手中的捐款捐物登记表或走访捐赠学生本人,以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经过整理,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这个例题的改编,既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分类标准在统计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过程,学会统计方法,又可以用真实的事例、数据给学生以爱心教育,可谓一举多得。与原例题中统计动物运动会情况的虚拟场景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1.2 增设实际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这一改革思路,我在数学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经常鼓励学生走向实践,根据老师确定的课题开展活动,搜集和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案例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之前,我让学生走出校门去收集自己个人以及家庭去年所收到的贺卡数量和回收废纸的数量,制成统计表。在上课时加以展示和汇总,然后再请学生结合下面一段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思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开放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境。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一书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即“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学生只会重复教师“唯一正确的结论”,“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与众不同”。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就越富有创意,就越会突发奇想。
读了这段文字后,我感触颇深,常常反思,应该把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只教“学、习”转变到也教“学、问”,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能与众不同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 填空题“1、2、3、( )、( )、( )”的教学片段
生1:老师,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自然数的数列,当然可以在括号里填上4、5和6了。
生2:请问老师,数列中是否可以安排对称性的规律呢?
师:当然可以!你有什么新的思路吗?
生2:我认为在括号里填上3、2和1之后。这列数就像蝴蝶一样对称,美丽极了!
师:有想象力!有创意!
生3;老师,我认为数列中有像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一样的规律也不错,也就是把1、2、3看作一个“循环节”,接下来的括号里仍然可以填1、2和3。
师;确实不错!这样的填法确实有独到之处!还有谁有更新的发现吗?
生4:老师,我说不清楚是什么规律,但我知道有新的填法。
师:说来听听!
生4:在后面的括号里依次填上2、5和2,我看也可以。
生5:老师,我能把数列“1、2、3、2、5、2”的规律给解释清楚。(迫不及待地)就是在奇数“1、3、5、…”的中间依次插入偶数“2”。
开放了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闸门顺畅地打开了,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方法也将随之而层出不穷。开放了思维空间,也强化了学生在后继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才不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在机械重复上。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因为一次次疑问而产生一次次的探究欲望,也会因为一次次的探究而产生一次次的惊喜。
3、开放教学空间,创设数学教学大课堂。首先是在课前开放。我常常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这样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备而来,从而降低了知识的坡度,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上发现,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案例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一单元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诸如“申奥成功日”、“国庆日”、“植树节”等等有意义的日子,并让他们收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以及有关年、月、日方面的历史资料。在上到这一课时,学生因为胸有成竹,所以能够踊跃、大胆地进行汇报。通过汇报、交流和聆听,实现了课堂资源的共享。这样做不仅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同时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参与率极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其次是在课后开放。也就是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到课外、带向生活,以自己的发现来彰显自己的智慧。
案例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设计校园》一节课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你能设计出未来的校园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到课外去找答案、到生活中去寻求答案,并要求学生伴着新的发现而随时加以更新。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承担了市级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云计算理念下的北京教育信息数据库建设初步研究》的区级试点研究;进而在2011年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信息化重点课题《“以校为本”的学业能力诊断与评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基于“以校为本、服务每一位学生”这一核心理念,与教育行政、教研、信息化企业等机构多方联合,搭建数据服务平台,面向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广大学生和家庭三类人群,以教育评估与测量为理论依据,以数据挖掘、分析和网络技术为工具,组织不同类型、不同背景条件的实验校、学区,开展以教学诊断、评价和质量监控为主要切入点的数据驱动下的教学决策研究。使教学管理者能够更全面地监控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并进行长期追踪,科学地制订学校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地评价各班教学质量并找到差异化原因;有效地建立整体教学策略共建共享的机制,均衡师资水平;使一线学科教师更高效地提升班级综合学业能力水平,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线教学策略制订与改进;使学生能够以丰富的学业反馈报告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帮助家长更科学地关注孩子的成长,提升家庭助学的意识、能力和方法。
4年来,课题组联合各级教研部门搭建的“朝阳学业追踪诊断与评价服务网”,为30多所实验校,100多位学校领导和教师,8000多位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持续的学业成就数据分析和反馈服务,积累了30000多人次的学业诊断数据。同时,通过长期对实验校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通识培训、数据分析、报告解读、基于数据分析的命题培训等多维度相关培训,使实验校不断提升数据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使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决策意识不断增强,得到了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课题实验校通过深入、持续的实践研究,积累了各种数据为教与学服务的典型案例。
一种图表,多种应用
M-S图是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应用最多的分析图,用于直观呈现年级、班级学生群体学业发展的均衡性。其纵坐标是平均分(标准分)、横坐标是标准差,把这两个常用教学数据统计量放到同一个图中,如图1所示,其中以红点为年级平均,以它为基准画十字,把图划分为四个区域,图中蓝色的点表示各个班级,落在左上区域的班级(或年级),平均分高、标准差低,属于综合表现良好的群体,同理,右下为危险区、右上和左下区域表示群体相对安全,但有短板。
图 1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该类型分析图得到不同的实验校创造性地应用。典型应用如下。
【白家庄小学】明确学业发展目标,数据分析成为教研常规。
教学主管和学科组长利用年级的M-S图为各班建立各学科均衡性发展目标,如图2所示,箭头表示同一班级的学业均衡性发展趋势,箭头越向左上方表示该班学业整体进步,斜率越大说明变化越大;反之则说明班级均衡性需要深入分析原因,确定新的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计划和策略。
图 2
该学校长期参与课题实验的年级,从各学科组长到一线教师,都能利用阶段性学业诊断的M-S图,作为建立教学目标、检验绩效、开展教学反思和分析的依据,并逐渐成为教研工作的常规。
【芳草地国际学校某校区】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汲取教训,谨慎对待日常教学计划。
通过两次对比的M-S图,发现教学计划变更,对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影响巨大。如图3、图4所示,两次诊断性测试数据显示,各班的学业均衡性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一班和二班,几乎是位置交换了,最初课题组以为是测试数据在采集、整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这种极端现象,但经过与学校三年级数学组一起分析讨论,发现由于两次测试之间的两个月中,为应对区里其他学科的某项评比,影响了数学教学计划的实施,直接导致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图 3 图 4
基于此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学校充分认识到各科教学计划及其严格执行的重要性,使学校各年级制定和变更教学计划更加谨慎和有效。
利用数据,提质减负
“提质减负”是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长期倡导的,但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具体落实,一直困扰着学校和家庭。课题组根据实际学业诊断需求研发的一系列图表,为课题实验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载体,某些课题实验校,充分利用每次学业诊断的反馈报告,深挖数据反映的学业情况,尝试开展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呼家楼学区】充分利用学业能力分层报告,精确定位每个学生,分层作业,提质减负。
我们以五年级某班数学学业诊断分析报告为例。
第一步,利用学业分层图,正视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业能力差异。
图 5
由图5得知,该班整体学业能力差异较大,D、E层学生群体人数比较多, 首先需要关注D、E层学生群体的学业能力水平的提升。
第二步,针对D、E层的群体,深入分析数学学科的认知方面、数学思考、学科技能、课程内容领域四个维度的具体情况,进而针对这些差异全面了解和定位这部分孩子的薄弱项。
第三步,根据上面数据分析,利用平台继续深挖,定位D、E两层学生的典型错题、错因。
第四步,基于前三步的逐级分析,我们对D、E层群体中每位学生的学业状况都有了数据依据,一方面,课堂上针对这部分学生有意识地设计内容,课后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另一方面,结合平台提供的每位学生的个人分析报告。
通过和D、E层学生中的几个重点关注学生单独进行基于个人学业报告的解读和交流,从报告中不仅引导学生发现和明确薄弱方面,同时肯定他们相对较好的方面,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