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路基路面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地面系统; 氧活化测井; ISA总线; 接口

中图分类号: TN710?34;TP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1?0067?03

0 引 言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水流仪地面系统的主要功能:接收井下仪器上传的信号,解析数据并上传至上位机;同时,接收上位机下发指令,并发送给井下仪器。本文是对传统氧活化测井仪地面系统的改进,该系统提供ISA总线接口规范,可实现与系统的快速配接,若用户需要完成不同系列仪器配接时,只需要在前面板盘模组处更换相应的板卡和相应的软件界面。即可实现不同仪器的配接。

1 脉冲氧活化测井原理

脉冲氧活化测井是一种测量水流速度的方法。由双脉冲热中子衰减时间测井技术发展起来的动态测量技术,其核心是用高能脉冲中子激活氧原子并引发多种核反应,其一为氧活化反应。激发态下的氧原子释放出高能伽马射线,通过探测伽马射线时间谱,来反映油管内、油管/套管环型空间、以及套管外含氧物质特别是水的流动状况。根据仪器源距就可计算出水流速度,在管径已知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水流流量。可用于检查射孔井段封堵、半段井下工具位置、检查配注井漏点位置、检查井下工具工作状况和套管窜槽位置等。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结构图,如图1所示。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地面系统,主要是对井下中子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以得到合适的中子发射周期和中子产额。为此需要控制的参数有阳极脉冲的时序、灯丝电压的幅度、靶压的幅度等。需要监测的信号有仪器缆头电压、灯丝电流、靶压幅度、四个探测器的计数等。

2 系统硬件

氧活化测井地面系统主要由地面系统控制电路和ISA总线控制电路两部分构成。

2.1 地面系统控制电路

地面系统与井下仪器通过电缆实现双向通信,地面系统由信号接收和下发命令两个模块构成,通过主单片机和次单片机的基本系统、数据存储、总线收发、上传信号前端处理以及下发命令后端处理等电路实现。其中,主单片机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指令下发与上位机通信等控制操作,而次单片机用于帧同步校验及显示。主单片机以50 ms的帧周期工作,通过片内通信D0~D3,FR(帧同步),SYNC1(字节同步)与次单片机通信,得到温度、压力、节箍、自然伽马、Iw等上传的数据值,并通过电路调解出的PCM命令并对其命令解释,将有效的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进行下一步处理;同时,将上位机所下发的命令以PCM方式编码并输出A(正脉冲)、B(负脉冲)信号,将该信号通过驱动电路送至电缆,并下发给井下仪器。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路基填压

1.1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规范中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 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改变其性能。并规定对其他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1.2 路基碾压

在路基压实方面,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 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他的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

2 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 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在设计中采用每10 m左右设置一道φ5 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3 路基防护

3.1 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格种草防护。由于西部干旱缺水,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很重要,现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3.2 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3 支挡防护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支挡防护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路基路面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其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合理规划设计路基路面,避免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建成后发生病害,我们需要根据以往的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控制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市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道路的纵、平横断面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

首先,要在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交通,土地的使用要满通运输需求。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道路交通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完善和优化城市的用地布局,使城市的运转效能得到提高,改善城市的环境,提供高效、经济、低公害、舒适和安全的交通条件。 其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客运网络。

再次,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保证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结合的目的。

最后,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道路交通要紧密结合。与城市的主干道相互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管线、广电管线、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天然气管线,结合城市的美化亮化道路绿化设施、景灯设施、路灯及交管红绿灯控制设施等。 对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除景灯、路灯、绿化及部分电信、电力设施设计在路面以上,其他的管线设施都在路面以下,以保证道路的视线通畅、环境良好,道路设施功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引导城市的空间向纵横延伸,确保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关键点 (一)控制路基面层裂缝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所以施工材料的选用中要对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等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经检测符合标准的才可以采购。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较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二)控制基层平整度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是确保路面稳定的条件。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上都要保证路基质量。而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

由于石灰稳定土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的要求和标准较低,所以石灰稳定土为基础的工程平整度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可以使用平地机进行刮平,直到平整度合格即可。

但是对于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质量比石灰土要难,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的平整度影响较大。水泥类的稳定材料不同于石灰土或者粉煤灰、石灰,稳定类材料施工对压实的时间要求并不严格,而终压时间对水泥类稳定材料施工影响非常大,稍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强度。所以,水泥类的稳定材料接头一般较多,对平整度产生影响。可以用缓凝减水剂延长初凝的时间。通过现场的试验,初凝时间平均为二百七十分钟,至此,可以设计摊铺长度和压实程序。基层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时,要注意摊铺的宽度,过宽时,布料器的转速会加快,使两侧的混合料离析进而对成型和平整度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 路基经碾压以后要进行密实度、纵横坡度、几何尺寸、标高等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路面结构的施工。 对于各种路面材料要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施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果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另外,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下面以某公路工程的第1标段为例进行说明:

某公路工程的第1标段,长2km,流塑状淤泥与欠固结灵敏或者高灵敏淤泥质土的分布比较广泛,厚度大,属于软土路基。

针对这种难以控制路基稳定与固结时间的路段,可以用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法具体操作是在软土地基的表面先铺设好砂垫层,之后埋设垂直的排水通道,然后在砂垫层的顶面铺设密封薄膜隔绝大气,薄膜的四周埋入土里,通过砂垫层埋设的吸水管道,使用真空装置抽气,形成真空。抽真空的时候,排水通道和砂垫层会先后形成压差,土体中空隙的水在压差作用下有排水通道不断排除,最终使土体固结。

(四)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1.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30—50m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设计;路基排水;路面结构

1、 引言

对于道路的路面及其路基设计应当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及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材料来源,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面技术经济综合设计。本着技术先进、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

2、 路面结构设计

2.1设计标准

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设计市政道路位于Ⅳ7(华南沿海台风区)。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路面设计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30年。

2.2路面类型比选论证

市政道路常用的路面结构类型有两种,即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选择何种路面类型,应从使用要求、交通量大小及组成、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路基条件、材料供应、施工及维修养护水平、资金筹措、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作出抉择。

(1)从路面的技术适应性(结构功能)进行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显著特点是抗变形能力强,荷载应力大部分由基层承担,路面结构对土基性状(土基模量)的改变极其敏感,对集料的要求很严格。水泥混凝土路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刚性大,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及抗磨耗能力,其承载力大,稳定性好;但板体对于超载所引起的反映特别敏感,一旦载重超过极限,则路面板发生断裂,同时在板角会产生应力集中,极容易产生断板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中后期,路面防渗水能力差,降水通过板缝下渗到基层、土基,使基层发生唧泥,使土基软化失去承载力,最终导致结构层提前破坏。

本路段沿线土(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砂岩、灰岩,这种岩石风化后多为砂性土(或土质砂),其渗透性强,压实性好,不存在大范围的不良土质,这对两种路面结构均有利。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可能出现高温车辙、低温缩裂、坑槽水损害等病害,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容易出现板底脱空、唧泥、冲刷基层、面板弯曲等病害;同时本路段交通量中、大货及大客车型所占比例较大,在这类重轴载车长期作用下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容易出现裂缝、断板等病害。

(2)从路面使用性能(表面功能)进行比较。路面平整度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影响最大,它直接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驾驶人员的舒适性;路面平整度不良还会增加车辆的运行费用,加速路面损坏。沥青路面刚度低,有较好的减振和吸收能量效果,因此沥青路面具有很好的平整度(即使路面破坏后平整度易于修复),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但路面泛油和石料磨光后易造成抗滑性能下降。水泥混凝土路面夜间行车诱导视线良好,但刚性大,减振性能差,行车舒适性差,噪音污染大,路面磨损后抗滑性能大大降低而影响行车安全,恢复路面的抗滑性能困难。且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较沥青路面困难。

(3)从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水平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都要求建设单位配置先进的施工设备,达到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两类路面的优点都必须在高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

(4)从生态平衡与环保效应进行比较。在相同的技术标准条件下,汽车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排气污染情况无大的差别,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噪声污染明显高于沥青混凝土路面。

(5)从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根据市政道路建设经验和资料研究表明,单纯从建设和使用养护来比较,水泥混凝土路面总费用现值略优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总费用现值。但考虑到整个社会效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社会效应要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社会效应。

综合以上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等方面综合分析,全线除收费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其它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2.3路面结构层方案比选论证

(1)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和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的比较论证。SMA路面较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抗压强度、耐高温稳定性、水稳性、抗滑能力、平整度和抵抗收缩变形的能力等路用性能上要好,但SMA路面对原材料质量技术要求高,对施工工艺要求也高,价格相对要高,对应本路段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性价比不高。通过多条市政道路的经验总结,新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级配作了改进,对防止沥青混凝土早期破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对沥青进行改性,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会有较大的提高,造价也要稍高。综上所述,推荐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作为上面层。

(2)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中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基本不透水的性能。总结广东地区多条市政道路建设经验,使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完全能满足中面层的功能要求。

(3)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基本不透水、耐疲劳开裂的性能。总结广东地区多条市政道路建设经验,使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完全能满足下面层的功能要求。

3、市政工程中路基与路面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与防护措施

市政道路路基与路面中的排水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除了一些必要路段以外,其它路段的排水系统基本都采用自然的漫流,在设计的时候,要让排水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工程本身对排水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能否与整个市政工程的排水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对道路的路基排水系统进行规划时,要纵观全局考虑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排水系统进行一个合理的整体布局,尽量少占用农田,不占用经济用田。另外,还要结合道路建设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质、地貌以及水文特点等,使排灌系统与道路建设的周围环境相适宜,重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因为工程施工而引起的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对于本工程来说,由于道路的路线处于平原地区,在地形方面,它的自然坡度比较平缓,结合道路沿线的一些河流、沟渠可以将一些水尽量就近排到沟渠中,针对一些排水不畅的地段,设置一些蒸发池来帮助排水工作有效的实施。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路面排水工程,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降水量以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来对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进而确保路基、路面的稳定,使车辆可以在路面上安全的行驶,同时,也最大限度上保障排水的畅通。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市政道路基及其路面建设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建设单位的建设工作要做到深入、有效,工程设计的时效性要得以保证、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要到位。除此之外,还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要确立路基及其路面设计的合理化和工程施工的标准化,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市政道路的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爱朋,彭俊杰.广州国际生物岛市政道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0(06).

[2]张艺霞.沈阳市市政道路结构研究[J].公路工程,2011(09).

路基路面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交通对行车舒适与出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导致城市交通量激增。这些都给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如何合理地设计路基路面,使其免除或减轻病害,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升其使用品质和安全性,最终满足社会使用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目标。

2、路基路面的病害顽疾

目前,困扰城市道路建设的顽疾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暴雨对路基路面产生渗透和冲刷,使沥青路面发生麻面、松散、唧浆、坑洞等水损害,局部路段甚至出现沉陷,对行车安全不利;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易发生疲劳开裂,产生壅包、推挤和车辙;软土地区,地基工后沉降大、沉降稳定历时长,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引发桥头跳车;检查井的周围路面开裂或沉陷,井盖松动或破损,井室结构脆弱等等。形成这些病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为压实质量,水的作用以及地下环境的复杂等。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结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地考虑,恰当地进行处理,建造出理想的路基路面工程结构。

3、路基路面的设计要点

3.1、路基设计要点

我国城市道路正在快速发展,为使道路能够长时间地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安全与舒适,增强路基稳定性和控制路基变形日益重要。通常,我们往往将路基工程当作一般土石方工程,但是诸多工程实践表明,大量路面结构的损坏多由过量路基变形或不均匀变形导致。因此,应将路基工程的重视程度等同于路面结构,路基工程设计应以控制路基变形为主,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路基设计要点:1、路基用材的选择是保证道路质量的关键;2、压实度是选好路基填料后控制路基性能的重要指标;3、改善水文状况,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4、软弱地基加固处理,增强道路防灾、抗灾能力等。路基工程的建设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故还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营造与环境和谐的氛围。

3.2、路面设计要点

行驶车速增加、车流量激增,这对路面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等要求,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等品质。由于影响路面工作状况的因素多、变化大,故路面设计要参考临近区域成功的道路设计经验并应积极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现在城市道路大多采用柔性路面,在沥青路面设计方面应侧重路面结构层防水、结构层合理厚度、增强层间连接,优化路面结构体系;在材料选择和使用方面,注意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高集料质量,改善沥青与骨料的粘结性和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作业质量控制方面应重视平整度和压实度控制;还应注重路基路面组合设计,达到薄面强基稳土基的目的。

4、路基路面的优化设计

4.1、路基路面碾压质量控制

若路基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易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沥青路面压实度对面层的不透水性影响显著,水分通过面层孔隙下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诱发路面水损害,因此应重视路基路面碾压质量控制。沥青路面应碾压密实均匀,并增加现场孔隙率指标。路基底应清表和压实,若顶面存在滞水和淤泥,不利于施工压实与质量控制,并将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因此需先进行处理。受施工操作面的限制,检查井周边、管线两侧等部位路基的压实质量一般难以得到保证,必须提出明确的压实要求,或者采用渗水性好、容易密实的填料。此外,路基与地下构筑物连接处的过渡段的压实度相比一般路段路基压实度要提高标准,并设置搭板。

4.2、特殊路段的路面加固处理

旧城区通常对一些路基条件较好但路面差的旧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白加黑”改造,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以及裂缝病害处,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减缓反射裂缝,应采取铺设土工合成材料,设置应力吸收层,提高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等防治措施。同时,还应重视市政道路新建路面与现状路面结构的衔接处理,为提高路面的整体性,实现新老不同道路结构的平顺连接,新建路面垫层分阶梯伸入原路基填筑压实,并在各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以控制新老路基沉降差异。此外,因交叉口进口道以及公交车停靠站等位置车辆刹车、启动频繁集中,公交轴载重,经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该部位易产生局部沉陷和车辙,影响行车舒适性。因此,该类路段应加厚基层,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

4.3、路基路面的排水

路表降水若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会通过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病害处或者面层孔隙下渗至路面结构内部,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下降、土基强度变小,对路面的外观、路基稳定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动荷载的存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因此,排水畅通是确保路基路面耐久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做好路面结构防水工作,提高路面自身的水稳定性的同时,更应加强路面排水设计,及时排除路表降水和路面结构内部积水,疏干路基与边坡,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限度以内,使其常年处于干燥状态。在南方,遇到汛期台风期,暴雨将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内涝,城市路面硬化会导致排水管道压力过大。因此,很多城市采用下沉式路侧绿化带来达到蓄水的目的。为避免雨水渗入路基,绿化带内需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和防渗土工布,及时把绿化带中的水排入雨水管道。

4.4、地下市政管线

市政道路路基范围内的管线一般有电力排管、给水管、照明电缆、雨水管、污水管、电信管道、燃气管道等。各种管线大多采用直埋式,横穿管相互穿插,管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管节脱开。当给水、雨污水管线出现裂缝或者渗漏,就会浸湿冲刷周围地基,降低路基强度,甚至掏空路基土,导致路基整体稳定性受损。因此,应保证管线基础的施工质量,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车行道下部管线,易发生局部沉陷,影响行车舒适性,故井盖位置应避开车轮轨迹线,并对开挖检查井四周进行加固处理。若管线埋深较浅,进入道路结构层,该部位路表的控制压实度和弯沉指标检验往往达不到要求,为保证城市道路的路面性能,可采用水泥混凝土外包,提高管道受压能力并有效保护管线。此外,各类管线的设计单位、接收单位往往不同,这造成了地下环境的错综复杂,在编制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前,应及时与各单位衔接,做好协调、优化工作,保证路基施工质量。

5、结束语

当前,城市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速度,甚至没有让我们留下思考和审视的时间,越是这样,对我们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不断的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吸收新技术、新成果,才能指导路基路面的设计;唯有按照人民的生活需求、健康需求、发展需求,从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实践出发,才能让路基路面的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

参考文献:

[1]邱慎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