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训机构;网络教育;网络资源

1.培训机构的含义及现状

培训机构的含义

培训机构是指以学历教育或成人继续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有场地的要求及师资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于认证并且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资格方可营业,其培训课程价格需要核算并报教育部门批准,增加课程或改变收费需要向教育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可改变。

培训机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培训机构大多处于稳步快速上升发展阶段,各地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发展可谓是良莠不齐。但也不乏相当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办学时间长,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理念及办学方法,成为了我国培训教育界的领头人。

2.网络教育的含义及其优劣势

2.1网络教育的含义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过程,传递各种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2.2网络教育的优势

资源充分利用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最原始的书本,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走出教室向更广泛的地区发散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全国各地。

学习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教学管理方便快捷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2.3网络教育的劣势

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网络教育尚未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网络教育并不能体现许多与现代教学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思想, 如:强调教材的基本性与结构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并且这些教学思想体现了深层次的现代教育理论, 如: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等等。

网络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它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它也不能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进步, 更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方面的进步。

网络教育交互性不强,由于老师与学生不是面对面沟通,学生的问题老师很难及时发现,通常出现老师强调很多遍的东西是学生已经懂了的,而老师未能及时强调的恰恰是学生一知半解的东西。

3.网络教育在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北京启航培训学校为例)

3.1培训机构对官方网站的应用

官方网站的含义

“官方网站”一词是网络上对主办者所持有网站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它表示该网站专属主办者意志的体现,带有专用的权威的意思。

培训机构对官方网站的应用现状

打开北京启航的官方网页后,想要的到的信息一览无余,咨询电话、学校介绍、名师介绍、最新咨询、所涉及图书介绍、网校视频试看、资料下载应有尽有,还有24小时专职人员随时在网上等候学员的咨询,及时的各种教育信息,例如刚刚结束了2014年的考研,网站上就出现了“2014复试辅导班”。此外,网页中还有该校的招商加盟介绍,可谓应有尽有,细致入微。

3.2培训机构对搜索引擎的应用

3.2.1搜索引擎的含义

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2.2培训机构对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现状

打开“百度”、“有道”、“谷歌”、“必应”、“360”多款搜索引擎,在搜索栏中输入“启航”二字,得到的搜索结果是:启航官方网站分别列在搜索页的第一页的第1、第6、第1、第4、第3条搜索结果里面(此结果是笔者即时搜索时的结果,可能时时会有变动,仅作参考)。并且在备选搜索项中,全部都是与启航有关的最新时事信息。可见,启航已覆盖了各大主要的搜索引擎,并在首页中加入了足够的信息量及关键字。

3.3培训机构对网络社区的应用

3.3.1网络社区的含义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网络化、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涉及到金融经贸、大型会展、高档办公、企业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同时与所在地的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技术手段。

3.3.2培训机构对网络社区的应用现状

从最开始的BBS论坛,到后面的腾讯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再到最后的微信朋友圈,都能轻易搜索到启航认证的网络社区。除此之外,在启航上过课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每位任课老师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空间或博客,以供同学私下与老师交流,咨询课上未能及时听懂的内容。此外,老师们还经常整理一些资料放在微博上供同学下载,这样就解决了网络教育交互性不强的的缺陷,老师学生互相沟通。可见,

培训机构已经较好的一样了网络社区这一资源。

3.4.培训机构对“手机媒体”的应用

3.4.1手机媒体的含义

如今,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家用电器,也成为当今学生沟通外界的必需品。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手机媒体还具有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优势。在从无线短信服务到彩信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前进和突破,以及无线网络的平台支持,让手机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

3.4.2培训学校对“手机媒体”的应用现状

在学员确认报名启航学校进行培训的时候,学员们需要在报名登记表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此后,学校通过手机短信、飞信等平台向学员发送上课时间、地点、任课老师等通知,让学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准确的接收到上课信息,除此之外,各种资料的领取也在手机中有了准确的信息,电子版的各种资料在手机上能随时查看,方便快捷,且有助于学生对各个时间的充分利用。可见,启航在对手机媒体的应用上也下足了功夫。这样一来,学员的信息成为了学校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又满足了学员,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模式。

4.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对网络教育应用的不足

4.1没有优先发展意识。

很多培训学校只会应用现有的或已成熟的网络资源,对于发展不成熟或未涉及过的领域不敢率先尝试。现在的培训学校大有见风使舵之势,只有少之又少的学校敢于优先尝试一些新的网络教育资源,待成功之后,其他同行便跟风而来,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2对于即时网络教育媒体应用甚少。

学员很难真的一睹老师真面,只能在已经录好的视频中看到老师,虽然课后能够得到交流,但毕竟不是那么即时。

5.总结:本文通过对北京启航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网络教育这一资源渠道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该校在教学及教育过程中,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了集中整合、合理利用。由于网络教育的应用,使得该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沟通良好,课上课后知识领悟得当,学校也一度赢得很多学员的青睐,成为很多学生校外补习的不二选择。相比之下,在正规学校中,我们接受到的往往是最传统的教育方法,普通高校以及中小学很难将现代网络更多的应用到教育当中,这是当前这些学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明彪.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陈大可.网络媒体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营销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3]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4]俞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劣势分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24-3

[5]程远志.学习理论在网络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07.7

[6]郝宁.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单一产品可竞争市场理论;函授教育;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68-02

可竞争市场理论(Contestable Market)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1年12月美国著名新福利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Baumol)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可竞争市场:产业结构理论的一次革命”的发言。1982年,鲍莫尔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潘扎尔(Panza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利格(Willig)一起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标志着系统化的可竞争性理论的形成。可竞争性理论在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见解。所谓“单一产品”,是指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这一点与传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厂商是一致的。我们首先考察单一产品条件下,可竞争市场的均衡特征和福利含义。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产业结构是可维持(sustainable)的结构。可维持性概念所描述的是面临潜在进入者条件下的一种均衡。

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都是继续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学习组织方式,函授教育开始较早,现代远程教育则是跟随网络技术的普及才进入到继续教育领域的。它们提供的产品是相同,面对的市场也是相同的,经过多年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拥有一些成熟的操作管理经验的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今天不得不面临凭借高科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成人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虽然现代远程教育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因其教学与管理方式的灵活,在招生、教育资源等方面迅速抢占或者更大限度地拓展了原来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的市场份额。 在这里,本文试图从用单一产品可竞争市场理论来分析二者的竞争与发展。

一、函授教育发展多年,现代远程教育刚刚起步,后来真的加入使得竞争开始,同时又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都是继续教育的一种组织方式,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争取教育对象上,两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竞争。这种教育市场的争夺是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竞争的最直接的外部表现,它会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内部连锁反应,具体表现在内部管理、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上等等。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或网络教育为了保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在上述方面展开竞争。由于前者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内部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督以及一些规章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方式,在这些方面,现代远程教育显然不及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但现代远程教育却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并很快在全日制高等教育之外的教育市场中站稳脚跟且赢得一席之地,这显然与它使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分不开,同时,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比较起来,集体面授在其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模式,即教与学的过程不能分离,学生接受学习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束缚。“传统教育由于需要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师生比例往往受到限制,而远程教育则打破了这个阻碍,使教育计划可以较轻易地扩大”。而现代远程教育正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相连接的局限,使教与学实现了真正的分离(同时又可以同步),这种教与学的分离使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获得自由,教师只要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课件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即现代远程教育中通常所指的异步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虽然具有教学手段上的灵活性,但由于刚刚起步,在管理、运作规范、技术支持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在课件设计、教学资源的优化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管理规范、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这使得在短时间内现代远程教育虽然会对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有所冲击,但不能造成根本的威胁。同时面对挑战,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必然会从教学、教学质量等方面加强竞争力,这就使得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它们各有优劣,相互竞争,相互学习。

二、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均已步入正轨,各自特色明显,不断自我完善,竞争促使各自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能够共同存在,并且这种情形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由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目前中国继续教育客观发展情况所决定的。

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技术问题。它表现在:凭借网络手段虚拟世界人与人的交互能否达到真正模拟现实的程度:这个问题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现在的技术条件,教师、学生之间双向交互只能是有限的。在线课程的交互,通常使用电子邮件、投递箱、有主题思路的讨论,有时也用聊天室。但对大多数信息网站或教育网站,这些交互用得也很少”。技术目前难以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网络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粗浅的学习,因为网络阅读的便捷性,访问者只需要移动鼠标,轻轻点击就可以获到知识。“选择与点击的决定可以非常快就被做出,从而把对仔细阅读文本甚至理解图像的依赖降到最低的程度。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网站访问者依赖少量可以被快速浏览、阅读的信息,并且可以经常不加考虑地快速采取行动。 另外,人们可以再次访问网站上的知识,也鼓励了更加粗略的浏览行为”。显然浏览和学习在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层次上是有差别的。技术在这里一方面带来了便捷,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由此而生的、无法克服的、不良的学习习惯。

技术、网络课件质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得人们对目前在中国发展迅速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性普遍持一种怀疑态度。来自于网络的学习和普通教育当然是不可比拟,即便是与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相比,其学习质量效果是否更好。而对传统函授教育而言,由于普遍采用的是自学加面授的教育方式,作为技术上的缺陷几乎不存在。 同时这种方式保证了教师对学生有面对面的教授与指导的机会,对学生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起督导作用并保证学习的质量对教师而言,传统成人函授教育的课程基本上由教师面授,课程质量相对来说有保证。

从上述分析来看,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必然要共同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各自完善,固化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这段时间里,对前者来说,必须更加充分发挥原有的管理和教学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保持存在的合法性。而对后者而言,尽管其发展前景可观,但必须解决硬件(技术上解决虚拟现实的问题,完全实现无障碍交互)和软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网络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完善网络管理系统。

三、通过竞争,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单一产品市场形成共赢

现代的继续教育许多是既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又采用函授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模式的整合:将网络教育理解成所有的课程都必须搬到网上进行是不对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对有些课程来说,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的方法可能更适合,但对另一些课程来说网络教育根本不合适,这时就要采取传统成人函授教育模式。

2.学习途径的整合:学习途径在这里并不是说哪一种学习途径更能令人接受,学习习惯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实际上,一个从始到终通过网络学习或通过教师面授的学习者都会产生学习疲倦,对于同一门课程采取网络与面授交叉的教育方式未尝不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既可以有效地监督学生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过去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远程教育就是力图打破单一的面授形式。

3.教师资源的整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扩招,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这使原来有限的教师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近年来,高校教师在全日制与成人教育之间的教学冲突屡见不鲜。现行的成人教育一方面在教学质量上承受着社会的苛责;另一方面又承受着优秀教师资源紧缺的压力。这种供需上的矛盾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得到缓解。

4.管理方法的整合。对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在学生管理上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因为两者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多分布在各地。为提高管理效率,采取网络安排课程、传递信息是教育管理特别是成人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对于开课。考试通知基本采取网络形式通知给学生,而函授教育在某些方面也使用到网络。实际上,利用网络进行管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等,都可以实行网络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以上列举的整合只是部分方面,二者当然还有更多可以整合的方面,并且最终形成全面整合。函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都是继续教育的教学组织方式,提供继续教育学历服务,二者面对着同一个市场,产品也是基本相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中国继续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纪望平.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 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远程网络教育中,交互性(互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交互活动直接影响着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交互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同时高质量的互动对“教”与“学”都有着新的要求和影响。

教育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进人基于网络双向交互的电子通信技术时代。以媒体为中介的网络教学交互活动逐步取代了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成为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远程教育中,任何一门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都需要交互的积极参与,交互越多,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效果越好。所以网络交互活动直接影响着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人而广泛的研究。研究网络环境下远程教与学过程中的交互活动,对于更好剖析教师的角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更适宜的远程学习环境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网络教学互动的内涵与优劣性

1.网络互动的内涵

1979年,Daniel和Marquis将交互与独立学习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其中交互是指学生与教师或教育机构成员之间的交。美国远程教育专家温格(Wagner)将交互定义为“个体与小组间的交互作用,至少需要两方和双边的行动”,他将交互性定义为:“是对技术提供的连接点与点能力的描述。Wagner认为交互是人的行为,交互性是技术系统的特性。杜威(Deway)提出交互影响的概念,他认为,交互“暗示了某种情境中环境、个人与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网络教育中,交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双向交流,指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交流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使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与学的媒介,让学生能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以提升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相应地,有三种基本类型的交互形式: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者—教育者,学习者—学习者。每种类型的交互对学习者和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影响。近年来,远程教育研究者提出了第四种交互类型:学习者一界面交互。它指学习者使用界面技术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内容通信、探讨有效的知识内容与含义。

2.网络交互的优劣性

某干网络的第二代远程教育交互的优势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互的多维性。体现在网络中的交互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2)交互的多向性。体现在学习者获得的信息资源可以来自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师的指导。(3)交互对象的多样性。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对的交互对象可以是教师、专家、其他学习者以及网络访问者。(4)交互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例如电子信件、BBS、留言簿等。交互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互,体现了自主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使得交流能基于学习者的要求来进行,体现了建构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过程。更突出的是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得到发展,远程教育网络上进行同一学习内容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协作得以加强。(5)交互内容的丰富性。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交互双方采用的学习媒体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6)交互的主动性。网络中的教学过程坚持采用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方便的方式进行学习与交互。

人机和人际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作用,加强了师生间交流和集体教学活动,大大激励和促进个体化学习和学习者或小组间的协作学习,使教与学更加开放、灵活、多样性和个性化。

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不同,网络教育中师生间具有时空分离、教学分离的特点。因此,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提倡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网络教育的信任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孤独感,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进度等。根据调查显示,对于远程教育能不能提供像非远程教育环境中同样程度的交互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心存疑虑。例如,有关调查显示,在将近40。名被调查者中大约30写排斥远距离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远程教育的质量不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

因此,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各种交互。

实际上,科学的教学设计,远程教育课程实际上能提供比传统面授课程更强的交互作用、更实际的个别化教学和更及时的反馈。这就要求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良好的交互环境做贡献:教师必须有效利用技术,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以确保最大程度的交互;学生要通过积极的提问来弄清楚问题,通过及时反馈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二、网络交互对“教”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远程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教师、任务、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在网络互动中,虽然起主体作用的是学习者,但是其他三个方面因素对学习者个人的知识建构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因素是教师。网络教育教师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开发和发送多媒体课程材料,二是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通过交互教师给予学生社会—一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出良好的网上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参加网络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

因此,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成了助学者。一方面,教师在设计的课程材料中融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辅导、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维持等方面的帮助。教育者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习中的各种交互。

1.网络互动方式对教师对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交互技术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基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技术突破重建交互。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推动远程教育的交互方式的变化和交互性的增强。交互工具为实现课程交互提供技术基础。但是,交互工具只是为课程交互提供了可能,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使用情况。网络教育教师的功能决定了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但要熟悉交互技术,而且要根据各种交互方式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教学目标和课件开发者共同参与来进行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2.创建良好的网上互动环境要注意资源配置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努力给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支持,要在网络资源的配置上下功夫,围绕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建设,要有完备的教学文件作支撑。比如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课程说明、音频资源、历届试题、相关链接、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教学手段、辅导教师联系信息、教学组织、学习任务等。让学生来到网上课堂,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氛,避免学生上网学习时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从而产生挫折感;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层次,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学习方式、心理条件、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注意做到具有针对性、难易适度、注重引导他们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

课件是交互技术和交互方式的具体教育实现,其交互性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在课件的交互式设计中,要通过确定适当的交互技术,选择科学的媒体表达形式、合理组织交互方式、利用多种信息反馈等方法保证课件的交互性。例如不同的媒体表达形式对学习者反应行为的支持程度是不同的,应该给学习者提供多种响应操作,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丰富的表现手段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起其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3.网络互动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上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主动提供支持服务,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网络教学的现实性,消除疏离感。

由于网络教学还是一个新事物,学生进入这个环境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承受新学习模式给他们的学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问题,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情感上的支持,这时网络教师要发挥主动性,通过网上的多种交互方式,多方启发,积极诱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给他们以信心和动力,消除学生心里障碍,帮助学生渡过不适应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他们,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的“溺爱”。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尽量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或是通过较为隐私的途径,如电子邮件、留言板、面谈给予指出,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敢于向教师袒露心扉,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教师要注重运用教学艺术消除网上教学环境的疏离感与隔阂感,化虚拟的网上教学环境为现实教学环境,既有老师及时的支持服务工作,又有学生的广泛参与网上教学进行师生交互,没有学生参与的网上教学就不是真正的网上教学,这个教学环境就是一个空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要给学生及时、正面的反馈.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学习信心。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互,是由一系列的教学对话构成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问题。调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反馈不及时,会降低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果学习者得不到反馈,或者反馈延迟很长,他们可能不再继续参加交互。

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师生的准分离状态造成的疏离与隔阂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另一端的所谓“老师”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加之情感的缺失,学生对于网络更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鼓足勇气发个帖子、给教师发送电子邮件或者通过其他交互方式和教师沟通,如果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必然就对网络敬而远之,师生交互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网络环境中的师生交互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回复学生的问题时间及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发出的求助信息,久久得不到教师的响应,其失望程度就可想而知,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失去对于网络教学的信任,甚至动摇其学习信心。如果及时处理、认真回复学生问题,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时时在关注他,重视他的问题,就会重视网上学习,逐步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乐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培养起人气,形成师生交互的良性循环。而且教师提供的反馈,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学习的结果、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三、网络交互对学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听教师讲课。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丰学习某门课程的内容,二是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身的意义建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交互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一方,学生是被动的一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意义建构并不一定会完全实现,或根本就没有发生。如前面所述,在远程网络教育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课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主动的一方;同时通过与教师交互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缺少教师的及时监管,学生参与的形式和程度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程交互。

远程网络学习者是交互活动活动的主体其自身所具有的认知情感等特征以及其对网络教学交互活动的熟悉、适应、满意程度等都将影响网络交互活动的质量的核心。

1.要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希望受到关注、鼓励等情感因素影响其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产生高水平交互的前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是对学习内容意义的正确建构,直接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提高。

远程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应明确观念,增强学习主动性,真正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不受其它观念的干扰;树立“我要学”的主体意识,认清再学习对于适应社会、发展个人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以力图自己解决,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毅力,视再学习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正实施“活到老学到老”,及时补充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及时总结互动经验。由于远程教育具有时空分离的特性,学习者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体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交互。以计算机为媒介交流是学生与教师交互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的先前经验会影响到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互。

学习者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远程学习经验是教学交互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对媒体运用不自如、缺乏远程学习经验导致学生参与教学交互的技术障碍,从而影响学习者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信心。

调查表明,学生以计算机媒介交流的先前经验,有助于交流的成功,因为具有较多先前经验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适应这种交流方式。有较长CMC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经验的学生喜欢参加同步和异步在线讨论。而刚刚接触CMC的学生,参加在线同步讨论感觉不适应,他们更喜欢异步交流,因为他们能用一些时间去思考他们的想法。

3.自觉进行自我交互。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学习的主动控制权掌握在学习者自己手中。但是,对于学习材料的掌握始终要靠学习者自身的消化。所以,学习者的自我交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自我交互是学习者依据学习内容、进度与自己进行对话和交互,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表面层次深人到对问题的理解,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深加工”。学生要积极进行反思,能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4.注重社会性联系活动。研究表明,学习者之间融洽的关系和较多的协作能引起更高水平的交互。在远程教育中,学生自学课件,通过自身的意义建构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激励并保持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小组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在选修课程的学生范围内形成良好互助的氛围,帮助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范文第4篇

(一)中国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建立开放性、标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学习平台,共享开放的网络教育资源,实现终身学习。但是社会共享机制的建立,其起点就是要首先建立起院校间的共享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乃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一个紧要课题。中国加人W不【O后,允诺教育实现“有限”开放。这“有限”开放的,很可能就是远程教育。实现对国际远程教育的有限开放,必然带来国际远程教育资源的涌人。及早建立起优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积累一定的国内资源共享经验,可以为共享国外的优质资源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链中,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即使是国内重中之重的大学,光靠一家之力,也不能保证每个专业、学科课程都是优质的,何况在一流大学与一流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无疑,普通高校共享优质资源有利于普遍提高质量和效益。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而言,共享优质资源更为实现规范办学铺垫了必要的基础。此外,资源建设和使用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问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往往投资较大,如果一所学校独立建设、独家使用,相对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办大教育”的穷国来说,资源建设和使用的重复与浪费是不能容忍的。

(三)我国高校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年报年检的统计数据表明,67所网络学院开发的教育资源计有:电子图书273981册、录像带420001盘、光盘724032张、网上视频点播课件近490万学时。这当中许多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社会上都获得了好评,并且得到了至少是本校网络学院教学的应用,维持了网络教育的正常教学(有的在校内网络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就显得更为紧迫。

1.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重开发而轻应用的倾向。各院校都相当重视资源开发和开发研究,投人的资金也比较多;但开发出来了,对资源使用情况却很少有人研究。例如有的资源拿到了很高的奖项,但却苦于无人使用。许多拿到名次的优秀资源,往往是昙花一现,其应用情况如何无人跟踪。

2.在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上,重资源的自我开发和校本资源的使用,轻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院校都存在着乐于开发自己的资源和使用自己资源的现象,把这作为树立学校形象、打出品牌的重要途径;然而,片面或过分强调“自己的东西”,势必会影响资源的共建共享。

3.在网络资源的评价上重专家评奖、轻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设计和制作技术专家站在专业研究、课程设计、制作技术和美学等角度对网络教育资源优劣程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现在制定的网络课程标准,包括一些评奖标准却与网络学习者的需求有不少差异。事实上,资源评价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

4.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仍很严重。各单位的资源开发立项少有查新,既没有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应资源建设和使用的情况,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论证、教学设计和人员培训便匆匆上马,加上制作时不遵循也不了解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更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包括国家投人巨资立项建设的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如果立项时能经过必要的调研、查新、论证,制作时能进行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并遵循相应的国家和部颁标准,加上能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些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要研究和建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必须调研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使用的基本情况。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我们讨论的只能是几个典型。

(一)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典型举隅

美国是世界上网络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高校和民间组织都为网络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投人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政府组织建设的网络资源多为国家级的大型资源信息中心,其中有代表性的有:ERIC,即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教育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其资源建设计划周密,功能齐全,文献资料异常丰富,配有易用的搜索引擎、Emall问答系统和专家咨询等,可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资料;FREE,即联邦优质教育资源,由50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网站为全美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免费网络课程与课外学习资料;OhioLINK,即俄亥俄图书馆和信息网络,由俄亥俄州组建,覆盖全州的大型图书文献信息网络,连接全州83所大学、学院和俄州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系统;cERES,即教育资源中心项目,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提供资助,蒙大纳州立大学和来自全美的任课教师开发,包括一个资源丰富的在线图书馆和基础教育天文学课程教学的交互式教育资源。在美国,学校之间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也非常普遍,如已引起世界众多国家和大学关注的麻省理工学院(Mlrr)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委员会设计、开发与管理,它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把MIT几乎全部的、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总共2000多门课程的资料制作成网络课件分批放在国际互联网上,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OCW提供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资源,大多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OCW不向学习者提供学分和学位,其目标是向全世界的教师学生提供免费的可搜寻到链接MIT的课程材料及创造有效的基于标准的模式,以供其他大学效仿并出版他们自己的课程材料。MIT的ocw属于高等学校主动提供自己教育资源供其他学校和社会共享的模式,在美国还有院校联合起来共享资源的形式,作为远程教育典范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正属于这一类型。国家技术大学是一所没有教师的学校,它的所有课程由全美53所知名高等学校提供,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闻名的高校,NTu提供工程硕士教育。国家技术大学为保证自己的课程是同类课程中最好的,每个学期末都会向所有学生、各地协调人和教师发出评价表。评价表返回后由一名独立的顾问将问卷调查结果制表交给国家技术大学。国家技术大学将根据评价结果课程计划,并评出本年度的优秀教师。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2002年加拿大政府发起了edusource项目,其目标是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对象库网络,开发的教育资源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即使是残疾人也能从中获益。澳大利亚是一个土地广裹,人烟稀少的国家,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澳大利亚政府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把优质的教育送到每个澳大利亚的家庭中。从1995年开始,澳大利亚就开始了EdNA,即澳大利亚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EdNA是教育和培训的社区网络,它包括公立和非公立的学校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人和社区教育、高等教育;既是信息服务系统又是交流平台。另外,在澳大利亚也有类似于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的院校间联合资源共享项目。澳大利亚开放学习(OPenLearningAustralia)是澳大利亚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非官方机构,成立于1993年。其成员大学包括昆士兰理工大学、南十字星大学、查理斯•斯图亚特大学等,职业技术学院(TAFE)甚至还有一些由工程师、科学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协会。

(二)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典型举隅

随着远程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政府和各院校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目前,我国远程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大概有以下四种形式:

1.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型教育数据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建设工程项目,其中有些资源库类似于美国的ERIC和OhioLINK项目,如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前者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多个源数据库及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期刊“世纪光盘”工程项目等多个知识仓库。后者于1998年由国家立项,联合全国35家加盟图书馆的力量开展多种类型资源数字化的工作,旨在建设大型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高速网络提供服务。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包括300多门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案例库、试题库和课程平台。

2.国家建设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其系统内部资源的共享应是一个典范。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决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特有的资源共享机制。到目前其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年开学到1996年黄山会议,一直由中央电大统设统建主要的远程教育资源,全国各级电大无偿共享;第二个阶段,1996年黄山会议决定,在中央电大统设统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课程共建的尝试,课程经过招投标后决定主建单位,同时给予资金上的补助,从此全国电大进人了共享统建与共建资源的时期;第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中央电大与TCL公司合作建设远程教育资源,成立了“电大在线”公司,公司推出的平台和资源开始实行“有偿”资源共享。

3.同类型或同地区院校在项目或政府的推动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在共同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的推动下,联合研究、开发远程教育的若干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结合的远程教育支持系统,提出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规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实现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共管。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推动下,华南师范大学已与同处广州石牌地区的另外5所高校开展资源共享的探索多年,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4.院校主动提供资源和(或)主动争取与其它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教育部推介和经考察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必要的技术和教学改建后,正努力进行有偿使用其他院校优秀网络资源的探索。

(三)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分析

1.组织主体多元化。

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如ERIC是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国家教育图书馆这三家政府机构牵头而建成的,FREE主要是由30多个联邦政府机构联合组建的。以高校或高校联合为主体。如在CERES项目中,蒙大纳州立大学起着组织和主导的作用,MITocw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建设,NTU的课程来自50多所大学组成的大学联盟,OLA则是由澳大利亚7所大学共同参与联合组建而成,其课程由32所大学提供。以专业协会为主体。“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是由澳大利亚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委员会、FLAG灵活学习小组、学校MCEETYA信息与传播技术工作组这三家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领域的专业协会联合组建的。

2.经费来源以政府为主

在网络资源共建和共享的经费来源上,以上调研的国外项目绝大多数是以政府资助为主,如edusource项目的2.5千万美元基金是由加拿大工业部资助,CERES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资助,ohioLINK的运作的资金是由州政府立法机构批准拨款,而FREE是由50家联邦机构和组织与广大中小学老师共建的项目,其经费来源还是联邦政府机构。这里MITOcw网络课件开放工程的经费表面上来自于MIT本身,但实际上MIT的经费依然是以州政府的行政拨款为主,因此,MIT网络课件开放工程的经费归根结底仍是政府提供资助。由于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不是一个单位事情,而是涉及整个行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一件大事,因此,国外类似工程的建设费用由政府部分承担的经验值得借鉴。

3.技术支持以公司为主

以上国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在技术支持方面,多数依赖技术性公司。美国的国家技术大学尤为典型:NTu的远程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后盾有著名IBM、Motorola和H而lel一t一Paclcard公司,而NTu的教育和培训的客户之一就是这些技术性公司中的员工。此外澳大利亚的“EdNA在线”的开发、管理和维护是由edllcation.an有限公司负责;OhioLINK统一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是由InnovatiVeInterfaee公司提供的。由于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机制相对灵活,因此在资源共建共享中,鼓励和吸引公司参与,不仅对于解决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为共建共享下程提供可靠、稳定、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了保证共建共享工程的质量,在寻找技术方面的合作伙伴时,应充分考虑公司的背景、技术力量、资金和管理和信誉度等等参数。

4.共享分免费型和付费型两种形式

国外大多数网络资源是对使用者免费和开放的,如FREE网站提供的网络课程和主题活动资源,全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免费使用;CERES提供的航空航天类的网络课件,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免费使用;“EdNA在线”则对它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特别是残疾人,另外它由一个非盈利性公司负责管理;MITOCW完全是一项开放和免费共享MIT课程材料的工程,全世界的所有浏览者可以免费学习和改编引用MIT提供的所有网络课程与素材。当然,也有一些共建共享的项目是收费的,如NTU的硕士学位教育和非学历的职业发展教育,OLA提供的教育也是收费的,ERlc的部分资源的共享也要收取一定费用。概括而言,无偿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一般由权威机构进行编制,以保障其优质性,而且提供无偿共享网络资源的机构,一般都不会向学习者颁发毕业和结业证书。因此在国外,无偿共享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习者终身学习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教师在组织教学和培训时获取素材和资料的重要源泉。MITOCW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性。而国外各院校之间走有偿共享网络资源之路,既可保证优质资源制作有经费保障,又在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校付费的过程中,织成了紧密的约束网,有偿则必须提供真正的优质资源,确保资源制作实现精益求精。多校参与的有偿资源共享,还必须确定优质资源具体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才能让各校站在公平竞争的舞台上,从根本上保证教学和服务的质量。

5.NTu等认真听取学生意见进行资源评价的方式值得借鉴

专家和学生的综合意见对于正确评价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二

(四)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分析

1.政府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政府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cNKI工程被国家科技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5部委确立为“国家级重要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电大系统由国家政策支持建设,西安交大等三校联合由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支持;教育部投资建设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并正在努力策划网络学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质资源的国家级认证。

2.合作成员呈现多元化,高校、专业协会、图书馆、公司、电视台和出版社都积极参与到资源共建的行列中。以高校为主体的有三校联合项目,以图书馆为主体的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以公司为主体的有CNKI项目(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多方参与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资源的整合上更趋完善化和优质化。

3.技术支持方面,有技术公司参与的形式,也有高校自行研发的形式。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力量非常雄厚,在技术支持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部分高校在技术上研究队伍强大,把关键技术首先作为一个攻关项目来研究,不仅节省了参与共享高校的经费,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技术的发展。但是,高校如果时时注重自己的技术研究力量,有可能会拖延资源共享的进度,反而不利于共建共享的发展。

4.学历教育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系统内部共享型、同类型或同地区共享型、院校自主共享型等。各种资源共享类型各有特色。但我国尚缺乏像美国国家技术大学那样能联合全美53所高校的力量的多院校或全国性的资源共享项目,缺乏像麻省理工学院那样自愿无偿提供共享资源的一流高等学校。

5.在我国院校之间有偿提供的共享网络资源,多数是用作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内容的。这里强调的“有偿”,是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将对学习者、院校的责任以有偿的形式缔结合约。而“有偿”和约则要求高校必须保证资源的质量,其前提条件是需要明确优质资源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源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有待改革完善。

三、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分析与思路

(一)观念、共识、规则和机制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四个必要因素

1.资源共建共享的难点在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许多学校都以为本校品牌的网络教育为什么要用外校的课程、外校的教师。似乎一所名校的某些课程聘外校教师来讲授,或者选用外校课件会有损于本校的形象。实际上,谁都知道任何一所名牌大学不是个个专业、门门课程、每位教师都是最优秀的。如果考虑到网络课程对教学法、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和研究评价的特殊要求,则往往是教育技术学学科优势强的大学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改变观念,首先要改变过去认为共享外校资源会削弱竞争能力,甚至丧失品牌的老观念;

2.转变观念,达成推动建立共享机制这一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强学校和整个中国教育实力的共识。毋庸置疑,这一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校的确会失去什么,但得到的将是中国远程教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新的繁荣。

3.在转变观念,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关规则,形成和构建相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在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和统一,在这一基础上制作出内容、要求适用面宽的资源,从教学内容和要求上保证共享。

(二)建立共享机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建立共享机制需铺垫共享的基础:一是政策基础,即国家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上应提供政策上的保障,特别是制定学分互认的政策,协调学分互认的关系,并确定院校共享优质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比例范围。从政策上既鼓励推动共享,又保持各院校自身的特色。二是技术基础,各院校的资源建设应执行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执行相应标准,才能实现平台的互操作,建设的资源在院校间不同平台上才能顺利运行,才能从技术层面保证实现资源的共享。三是教学基础,即教学。

2.在优质资源的评价上,专家、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意见都应尊重,各占一定的比例,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网络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和社会(如用人单位)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建设真正的优质资源,听取多方的意见,尤其是学生和社会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3.恰如其分地利用共享优质资源和校本资源,处理好规范办学行为、共享优质资源和各校保持特色和竞争力的关系。建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并非让全国院校“大统一”,相反要求各院校在共享的过程中,争取做出可供共享的优质资源,增强竞争力,并且无论利用共享资源,还是本校资源都要注意突出自身的特点,办出有特色的教育。

4.建立和形成共享的机制,实现有偿共享,须制定有关的规则,签署有关的协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三)资源共建共享要努力实现标准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1.标准化。这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也是政策、技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没有标准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将无从做起,因此应从共享的需求出发,尽快整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标准,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

2.市场化。有偿共享须建立资源可交换的平台和市场、形成资源交换的市场机制,按照“有限”市场法则进行资源共享。

3.产业化。教育是产业,远程教育有可能在教育产业领域中率先实现产业化。远程教育产业化,网络教育资源产业化是基础,实际上网络教育优质资源的产业化又有望先行一步。教育资源的产业化反过来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四)推进共建共享,建立共享机制的程序和步骤

1.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力量:政府、学校、专家、协会和企业。政府应承担起政策制定、标准制定、资金支持和宏观指导四方面的工作,并帮助学校协调其他三方的行动;专家组要提供咨询,进行认证和评价;学校是共建共享的主体,应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资源建设和实施共享这些最重要、最具体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协会作为民间机构,可以处在中立的位置上制定规则,制定同行之间的约束条例,监督共享共建过程当中的一些违规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其运作机制也可能为共建共享注人活力。

2.资源的共建共享从程序上来说应该是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第一步应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或同时以院校自主行为的形式,主动为外校提供共享资源和(或)主动争取共享外校资源;第二步可以整合同地区或同类型学校的资源,实现本地区和同类型学校的资源共享;第三步,将第二步行动与国家、部委及省的项目挂钩,使之成为国家和部委或省的项目,作为新时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实施;第四步,全国化和社区化,联合全国高校的力量,使共享成为全国高校的共同行动,并为社区共享资源服务;第五步,国际化和社会化,实现国际范围的资源共享,同时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服务。

四、教师网联—资源共建共享的个案研究

2003年9月8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在北京正式启动。教师网联计划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实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属于上述建立共享机制程序的第三步。由于“教师网联”具有“先行、探索和示范”的作用,有必要以其作为个案进行讨论。

1.方案论证了教师教育培训中的教学改革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优质资源必须体现以下几点:承认在职教师的教学经验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适应贯彻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培养和教育中的应用。

2.研究了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和比例,特别是处理好规范、共享和各校保待特色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3.研究了优质资源认定的办法。综合考虑专家评价、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评价与用户(学生)评价三方的意见。为保证优质资源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门课程的优质资源不是唯一的。评出的优质资源要进人教师网联优质资源库。

4.酝酿了共享的规则、程序和办法。规定必须互认一定的学分,共享一定比例的优质资源;各校可先从校本资源中无特色和优势的课程和选修课人手,优先选取教师网联优质资源库的课程实现共享;不仅学校,学生也要有选择优质资源的权利。

(一)教师网络教育具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需求推动,在教育部领导下,网联成员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1.重点师范大学具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网络教育支撑和基础学科优势,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网络教育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工程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标准化等方面,都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和实力,应当为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包括标准推广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整体改革和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贡献。

2.面临教师教育培训的国家任务和社会需求,推行优质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3.将国家一流师范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培训质量,提高远程教育效益。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传媒,因特网在信息化的全球背景下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对与因特网接触最为密切,对新鲜事物怀有特别好奇心并乐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因此,仔细分析因特网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如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产生影响并认真研究其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特网的出统与发展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不仅便利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为高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学生能自如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有力保障了其思想表达的有效和真实,如此使得学校能较容易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通过网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有效地采取一些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并进行启迪教育,大大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此外,网络所具有的丰富资源也为思想道德教育增添了素材。随着网络的出现,教条而又更新滞后的传统教材具有的类似状况将得到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变得丰富而容易获取,而素材的时代性也使得其教育更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同时也使教育者的教育显得更加从容并更富有说服力。而伴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生动性与趣味性方面也会得到提升和强化,增强了其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因特网对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负面影响。网络的出现的确在很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与好处,对我们的教育也是,但如同硬币有两面一样,它的出现同样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双重影响。按目前状况看,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网络上各种思想纷繁芜杂,而网络上又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身处单一学校环境成长起来的部分大学生难以甄别各种思想的好坏优劣,加上人所共有的好奇心理,客观上增加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压力,提高了难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之监管体制不全,很难短时间内消弭其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生活环境与空间发生急剧变化,学生间交际交往的需求和技巧也随之改变,而一旦适应大学环境的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和周围同学的接触交往不顺利,学生们会很容易求助于网络,对网络的依赖就会增强,如此将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低落,情感愈发脆弱与敏感,心灵将走向封闭与孤独,甚至变得偏执极端,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到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养成和健康心理的成长。同样,类似状况也会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和水准的提高。由于网络的复杂与便捷,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预测,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可谓强大,经由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且主题庞杂。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的对他们思想观念有影响会产生冲击力的信息,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教育。因此,传统依靠课本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再次与之形成对比,并无可置疑受到强烈冲击和极大挑战。另外,传统模式所呈现出来的灌输态势和教师处于绝对权威位置的模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无法在一种自由自在的氛围内进行自然的交流,而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和隐匿性恰恰弥补了这个缺憾。网络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参与意识加强,单向灌输的模式变成一种可能的自由交谈式的互动交流模式。网络是极为广阔的自由空间,一方面网上信息传播速度迅急,另一方面网络上的每条信息被阅读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又使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处在一个相对不安全的境地,发端于网络的BBS论坛可以说是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重地”,因此论坛上的各种言论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将不可估量。任何一个BBS论坛上的言论都有可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因此,网络构建起来的“无限”环境给我们传统的有限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同样也带来了挑战。另外,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权威因为网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先前驯化式的教育将受到质疑甚至摒弃。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由于网络存在双重作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强化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因特网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致力于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教育系统,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好重点新闻及教育网站;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和渠道,通过网络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也进一步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网络文化因此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

当前,高校应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掌控高校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校园网络道德教育。伴随着网络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应在网站建设上下大力气,花大心思,开发出能让学生乐意乐于点击访问的主题式教育网站。同时通过学校德育教育网站,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及时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丰富网络教育形式,培育文明、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社团作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发动和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

加强引导,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认识都处于一个特殊的认知阶段,因此要引导他们自觉开展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风”和“网德”,提高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强化自律与责任意识。

加强监管力度,健全网络各项规章制度。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其网络法律意识,建立合适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的肆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