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3月13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86******(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职 位:集团品牌公关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对互联网产业长期、深入的了解、实践经验和深刻认知,熟悉多种互联网商务运营模式,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团队管理和运维经验,对政府项目运作、产业链金融有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喜欢创新的人,喜欢接触新事物,为企业生产管理带来新动力。丰富而强势的主流与高端传媒关系资源,品牌营销与媒介推广实战经验丰富;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集团品牌公关

工作经验

2014/8 — 2015/7:XX有限公司[11个月]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部

集团品牌公关

1.负责集团公关及媒体关系工作,广告媒介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2.负责舆论环境分析及撰写监测报告,为领导提供相关成果供公司战略决策参考。

3.不断累积与公司相关的必要知识,准确、及时、全面的做好公关工作,战略性的运用公关媒介,做好日常及危机公关。

2013/5 — 2014/7: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部

集团品牌公关

1.监督与管理集团广告商的品牌策略、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调研、等各项提案并推进落实。

2.定期针对商的提案、工作月报进行审核、签字确认。

3.负责国内目标市场调研、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建议纲要及相关报告。

教育经历

2009/9— 2013/6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前 言 1

目 录 2

图 表4

第一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环境分析 6

一、政治环境 6

二、经济环境 8

三、社会文化环境 10

四、技术环境 11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现状分析 12

一、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分析12

二、中国互联网广告竞争格局分析 13

三、中国互联网广告细分市场分析 15

(一)品牌广告位广告仍然占据市场首要位置 15

(二)关键字广告比重继续提高 16

(三)网络视频广告借助奥运实现突破 18

(四)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网络营销突出亮点 19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媒体分析 20

一、综合门户网站分析 20

(一)新浪 20

(二)搜狐 24

(三)网易 28

(四)腾讯 30

二、搜索引擎运营商分析 33

(一)百度 33

(二)谷歌中国 45

三、垂直网站分析 48

(一)财经垂直网站 48

(二)汽车垂直网站 50

(三)IT垂直网站 53

(四)房地产垂直网站 55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公司分析 58

一、中国互联网广告公司竞争分析 58

二、厂商分析 60

(一)好耶 60

(二)华扬联众 62

(三)腾信互动 64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广告主分析 66

一、汽车行业 67

二、房地产行业 71

三、3C 行业 73

四、金融行业 80

五、消费品 85

六、互联网产品/服务 96

七、通讯行业 100

第六章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趋势预测 103

一、2008-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测 103

二、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促进因素分析 105

三、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阻碍因素分析106

附录108

一、研究定义 108

二、研究范畴 110

三、专业术语 111

四、研究说明 113

图 表

图表 1 2007-2008年汽车制造业工业产销值增长变化

图表 2 2007-2008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效益指标变化趋势

图表 1 PEST 分析模型 1

图表 2 2001-2007年中国GDP变化情况 3

图表 3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2008年9月) 4

图表 4 2004-2008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变化情况 5

图表 5 2007Q1-2008Q3中国网络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 7

图表 6 2007Q1-2008Q3网络广告运营商市场结构 8

图表 7 2007Q1-2008Q3中国网络广告主数量及ARPU情况 9

图表 8 2002-2009年中国广告投放情况 9

图表 9 2007年-2008年前3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厂商市场份额 10

图表 10 2007Q1-2008Q3中国广告位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 11

图表 11 2007Q1-2008Q3关键字广告及广告位广告同比增长情况 12

图表 12 2007Q1-2008Q3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市场规模 13

图表 13 2007Q1-2008Q3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 15

图表 14 2007Q1-2008Q3新浪网络营销收入 17

图表 15 2007Q1-2008Q3搜狐网络营销收入 20

图表 16 2007Q1-2008Q3搜狐营销收入结构 21

图表 17 2007Q1-2008Q3搜狐品牌广告收入 22

图表 18 2007Q1-2008Q3网易网络广告收入 24

图表 19 2007Q1-2008Q3腾讯网络广告收入 26

图表 20 2007Q1-2008Q3百度网络营销收入 29

图表 21 2007Q1-2008Q3百度广告主数量及ARPU值 30

图表 22 2007Q1-2008Q3百度TAC情况 31

图表 23百度产品/服务发展路线图 32

图表 24 2007Q1-2008Q3谷歌中国收入 36

图表 25 2007Q1-2008Q3谷歌中国广告主数量及ARPU 值情况 37

图表 26 2008年中国财经类垂直网站广告主行业构成 42

图表 27 2008年中国财经类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3

图表 28中国汽车垂直网站与汽车产业链关系图 44

图表 29 2008年中国汽车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5

图表 30 2008年中国IT 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6

图表 31 2008年中国房地产垂直网站广告市场份额 47

图表 32 2006-2008年好耶收入情况 50

图表 33好耶SWOT 分析 51

图表 34 2006-2008年华扬联众收入变化情况 52

图表 35华扬联众SWOT分析 53

图表 36 2006-2008年腾信互动收入变化情况 54

图表 37 腾信互动SWOT分析 55

图表 38中国网络广告主行业分布情况 56

图表 39 丰田VIOS新威驰—网络广告创意 61

图表 40中国IT行业细分广告主结构 65

图表 41 LG MINISITE 71

图表 42 PPS客户端缓冲网页FLASH广告截图 72

图表 43首届“光大杯“理财师大赛营销方案 76

图表 44李宁“我的信念我可以“视频征集官网 81

图表 45 2008-201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整体市场规模预测 93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是3G牌照发放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首个国际大型信息通信展览会,由此不难预测,3G技术的展示及业务应用的演示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2009年是中国3G建设全面铺开的一年,3G网络建设最新进展、3G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3G业务应用、3G终端、3G演进等都是国内移动通信业持续关注的热点。此外,随着全业务运营时代的来临,宽带电信业务与增值服务、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家庭网络等新业务和新技术也将展示信息通信行业的最新趋势……3G为我国通信业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我国通信业迎接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全新姿态,都将在本届展览会上一一呈现。

为此,本期隆重推出“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专刊,同业内专家、学者、研究者一起,对我国3G产业宏观发展环境及监管政策进行解读,对3G网络建设、规划、优化的现状、关键问题和经验进行介绍,对3G业务、终端、市场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策略进行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从基础市场运营结构、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趋势、三大国际标准产业链竞争成熟度以及电信产业与金融媒体等传统产业融合趋势对中国3G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电信管制政策所面临的目标价值体系上的冲突和挑战,最后,文章提出以TD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首要目标的四维3G管制政策目标综合体系。

【关键词】3G产业环境 管制目标 融合监管 管制冲突

在延后全球3G牌照发放十年之后,2008年,中国政府以采取大规模市场结构重组与3G牌照同时发放的方式,拉开了中国3G产业发展的帷幕。从六家分业运营的结构体制,重组为只有3家的全业务运营结构,尤其是3G移动通信市场从原来的只有两家的双寡头垄断到有三家的垄断竞争。从体制到政策,此次重组对中国的电信产业政策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又由于夹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的考量、混合了国家自主创新、市场结构调整以及国有资产保值等多维的管制目标需求,而显得尤为困难重重。

1 中国3G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通过研究和分析中国的3G产业管制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环境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市场结构环境、技术进步发展趋势、3G三大国际标准产业链竞争成熟度以及产业融合四个维度进行剖析。

1.1 中国3G产业的基础运营结构

在电信产业重组之后,中国电信产业的运营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强弱配格局。

首先,在业务结构或者地区结构上,三大运营商呈现互为主导的运营格局。从固网业务结构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是南方区域和北方区域的固网业务主导运营商,而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均是最弱小的运营商;从移动业务结构来看,无论是用户还是网络规模,中国移动无疑是一家主导运营商,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是非主导运营商。

其次,从3G标准的成熟度来看,在所获得的3G牌照中,中国移动作为规模最大的移动业务主导运营商,所获得的是产业链成熟度最低的TD-SCDMA。相比而言,其他两家运营商获得的是相对成熟的WCDMA和CDMA。

最后,从市场结构来看,在移动通信业务上,一家独大是基本的市场格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2G时代已经占据了90%的用户市场,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G上积累的超过70%的用户规模所产生的用户锁定效应,是影响未来3G发展的重要环境变量。从2009年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增长趋势看,这种庞大用户规模所带来的惯性对3G管制政策的挑战将是长远的。

基础运营结构和市场结构组成了中国3G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基本面,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对中国的3G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3G牌照发放整体滞后于世界上大规模3G牌照发放浪潮十年左右,在这十年间,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以LTE为代表的B3G、4G已经从实验室走向试商用、商用,过渡或者替代,这些构成了中国3G产业发展方面的技术基本面。

1.2 中国3G产业发展的基本技术环境及趋势

中国3G牌照的发放是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中国滞后近十年,在2009年发放3G牌照的原因之一:为TD-SCDMA的成熟和确保市场化的成功保留足够的时间窗口。

然而在中国进入3G元年的时候,全球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后3G时代。

3GPP标准化组织在受到IEEE 802.16标准化工作组推出的具有移动功能的WiMAX挑战和冲击的时候,于2004年底,提出了革命性的LTE研究项目。与原有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模式不同,Vodafone、T-Mobile、中国移动等7大运营商联合主导了LTE的需求。

从2004年开始,经过SI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3GPP在2006年9月正式开始了LTE标准的起草阶段。截至2008年,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如沃达丰、Verizon、中国移动等均宣布了自己的下一代网络演进计划,而进入2009年后,Telenor集团、Verizon、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已经或者计划在2010年前后开展LTE实验网络试验网的建设和测试。

因此,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的3G可能会在商用不久就面临由于技术进步被替代的产业风险。

而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2G网络从网络覆盖到网络质量乃至业务应用,其成熟度和丰富度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对移动通信的业务需求,并且从运营商到整个产业链已经产生了规模庞大的沉淀成本。这样也构成了中国3G发展环境的基本技术面。

1.3 3G三大国际标准产业链竞争成熟度

与市场结构、技术进步趋势相似,影响中国3G监管政策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国际三大3G标准的产业链成熟度。

众所周知,TD-SCDMA真正市场化进程是在2008年开始的,而彼时其他两个3G标准早已渡过了最开始商用时的终端匮乏、产业链力量薄弱、应用匮乏、网络设备不成熟等问题集中爆发的阶段。与TD-SCDMA相比,WCDMA和CDMA2000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强大竞争能力。

而TD-SCDMA,从2008年开始,也不过是刚刚完成从试验网到商用网的转变,在终端、测试、芯片、网络等环节仍面临巨大挑战。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对TD-SCDMA来说,在网络质量上能够不比2G网络差成为运营商设定的主要目标。也有数据表明,在网络优化和建设上,TD-SCDMA难度数倍于2G的GSM。这些都表明,在产业链的成熟度上,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处于夹缝中的尴尬竞争劣势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与技术比较劣势相比,三大3G国际标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能否有效存在和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所有标准中,WCDMA无疑获得了全球范围内主要运营商的支持。在3G向4G演进的过程中,高通在2008年底前宣布放弃UMB,专攻LTE,成为市场选择标准的一个典型案例。那么,对于中国的3G政府监管政策来说,所有管制政策的出台,都要考虑产业成熟度和国际化程度所带来的此消彼长的影响,这是必须纳入关键考量的外部要件之一。

1.4产业融合应用需求成为3G发展的宏观外省需求变量

信息和通信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信息通信产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已经使原来泾渭分明的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在融合边界催生的新的融合应用需求将对中国乃至全球3G产生决定性的结构影响。

3G的高带宽为互联网的移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以IP技术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应用对移动化的强烈需求,使移动互联网成为IT与CT融合的新产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成为用户接入的第一入口。移动终端成为3G与互联网、工业、金融、媒体、广电等其他产业融合的汇聚点。

最明显的就是移动终端的媒体化趋势。手机报作为传统新闻行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其在中国的用户数和发行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家传统媒体的订阅用户数和发行量。以中国移动公开透露的数据为例,截至2009年5月,中国移动的手机报用户已经超过4000万。除此之外,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广告业务、手机视频业务,使移动终端早已超越了作为语音通话工具的范畴。

而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则是3G应用融合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在日韩等3G先行的国家,移动支付(手机支付)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3G应用。中国工商银行在2009年7月宣布推出3G版的手机银行,而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在金融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中,成为一个新的金融工具。

除了互联网、媒体、金融、广电之外,其他传统行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需求也成为3G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所有一切,都对现行的政策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2 3G管制政策目标价值体系的冲突和挑战

电信行业的政策管制目标,一般分为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两种。通过对中国3G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效率目标或许将成为监管政策的首要价值判断基准。

笔者认为,中国3G产业的宏观环境,给政策监管提出了极大挑战。监管目标的复杂性和相互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让监管政策的制定陷入了两难境地。

基础运营结构格局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目标要求的潜在冲突使得监管政策的制定存在双重价值判断基准。3G牌照发放后产业发展是否取得成功,将以TD-SCDMA是否成功市场化并具有国际竞争力作为主要参照标准。然而,由于基础运营结构的强弱配格局,将使市场结构调整目标与这一目标产生冲突。由于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作为主导运营商的同时又承担着TD-SCDMA的运营和市场化和国际化重任,市场结构调整的管制政策,例如不对称价格管制或者携号转网等措施必将对TD的建设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这种价值目标体系的冲突置监管政策的制定者于两难境地。

三大国家标准的产业链成熟度成为TD-SCDMA国际化竞争优势建立的主要障碍。目前来看,一方面WCDMA和CDMA2000标准在中国的网络建设和市场发展,使国外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由于不存在任何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而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参与和促进TD-SCDMA成熟和国际化;另一方面,其他国际运营商也不存在其用户漫游至中国时存在制式不一致的障碍,这也导致它们没有足够的市场压力促使其选择TD-SCDMA作为技术选择路线。或者说,在没有其他显性强制性管制政策约束的条件下,掌握着国家标准话语权的国外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是不会有主动提高TD-SCDMA国际化竞争优势的意愿的。

技术替代风险、规模巨大的存量资产的沉没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目标。LTE(或者说4G)在中国3G牌照发放后的试商用以及商用,有可能导致中国3G的大规模资本投资沉没。这是由LTE技术本身革命性的演进所导致的:LTE采取的全新的网络结构和物理层技术,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的后向兼容性能,使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时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需进行替换。这种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替代风险成为中国3G产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潜在杀手。同时,运营商在2G时代形成的庞大规模的存量产业资产,又由于3G与2G在业务和应用上的相似性而产生直接替代竞争,也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目标的重大挑战。

3G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应用,对目前垂直行业监管体系及其政策协调机制提出了新的需求。移动终端的媒体化、金融工具化、信息化趋势,使原先毫不关联的产业在移动终端这一载体上,由于融合应用出现了交叉。以移动支付为例,运营商开展的小额支付或者以话费作为账户的手机支付,已经使电信运营商进入了金融服务业,那么,对电信与金融融合边缘金融业务的监管就成为电信管制当局和金融管制当局进行政策协调,建立统一的融合监管体系的直接需求。而在电信业与广电业融合的过程中,移动终端成为第五媒体,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媒体行业与电信行业融合应用的出现,也需要在电信与广电部门之间形成协调一致的政策监管机制。

3 3G产业管制政策协调目标体系

由于3G宏观产业环境的复杂性,在3G政策监管体系的设计上,笔者以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主次分明、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才能指导3G监管政策的制定、执行和优化。

除了电信管制中的公平和效率等通用目标之外,笔者认为,在3G管制政策制定上,需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3G宏观产业环境的目标体系。

首先,TD-SCDMA标准成功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应成为3G管制政策的首要目标。由于其他两个标准对于中国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谋求国际标准话语权将会产生阻碍和替代作用,因此,中国的3G产业管制目标必须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小这种阻力和避免话语权竞争替代效应的出现。

其次,市场结构均衡调整应是3G管制政策的第二目标,并在必要的时候服务于首要目标。应该说,移动通信业务在很多国家已经不再列入电信行业的强垄断业务,而在中国市场,电信行业市场结构的失衡,尤其是中国移动的一枝独秀,从电信管制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影响来看,并没有产生垄断者滥用市场势力破坏竞争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同时,由于中国三大运营商同属国资委的特殊资本结构,衍生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需求,注定市场结构的均衡不应该也不会成为电信管制政策的首要目标。

再次,减少重复投资和减缓资产迅速沉没应成为3G管制政策设计中的第三个目标,以此防范由于无序竞争和技术进步替代的风险。重组前,电信企业是分专业运营,全业务牌照颁发后,对于在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互为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在南北地区互为固网业务主导运营商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来说,如果没有电信资源共享的管制机制和协调机制,将会给运营商带来很大的重复投资冲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电信网络的开放、分拆和定价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而在我国只有难以操作的原则性规定。而后3G乃至4G技术的进步,对3G投资造成的替代沉没风险要求3G管制政策的目标设计必须建立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强制技术规范体系,而这种强制技术规范体系的实施,必须依托显性的管制政策设计和监管。

最后,3G管制政策的目标必须以促进产业融合、创新3G应用为终极应用价值判断目标。3G乃至4G移动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要求3G的政策监管也必须与其他产业的监管政策进行融合,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的金融服务业与电信产业的融合,这迫切需要打破部门行政壁垒,构建一个大监管体系。这种监管体系应是在部门利益折衷和协调的基础上,从政策上降低原本相互隔离的两个产业中的主体进入彼此产业的壁垒,并最终促进产业间融合应用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

以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为终极目标指向,笔者以为,以TD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首要目标,以市场结构调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融合应用顺序作为次要目标并服务于首要目标的的3G管制政策目标综合体系,或许是在不对称相互失衡的市场运营结构、3G被4G替代过渡的技术风险、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面临的产业链竞争劣势以及电信产业与金融、广电媒体等行业的融合趋势内外宏观环境下最不坏的选择。

4 结束语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还从来没有一个电信管制机构需要面对如此复杂的目标调控体系。因此,审慎的对中国3G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建立一个有效制度供给的政策监管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现实价值。也只有在弄清楚中国3G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了解我国3G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后,才能制定一个符合国家、产业、企业、社会利益的综合协调的管制政策目标体系。也只有这样,每一项管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俊豪. 管制经济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王俊豪. 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课题组.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培训;PEST;PEST分析模型;差异化战略

1.我国基础教育培训市场背景分析

我国,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等级区隔,形成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大类别。如果说进入重点大学是一个人前十二年教育的个人努力,那么,抛除智力因素,在学生同等的努力程度下,所在学校所占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在高考中的结果拥有绝对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因素组成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家政策分配;第二,不同级别的学校软硬件设施差异极大;第三,学校的学习氛围及社会地位。

在公立教育系统下,知识获知途径限制和升学压力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困扰学生和家长的最大问题。由此,许多家长以及学生群体将眼光投向了市场上的民营教育机构,也正是以上三个原因的影响,使得培训教育产业成为了社会上为数不多的照样产业之一。

2.PEST理论及其分析模型的宏观环境分析

2.1PEST理论

PEST最初是被称为“ETPS”。在《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1]这本书中,作者描述“ETPS”这个称呼是他对于四种企业环境因素(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的一种记忆法。而后学界讲以这四种要素进行指宏观环境的分析称之为PEST分析法。这个理论工具可以为我们有效的了解市场的成长或衰退、企业所处的状况、潜力与营运方向提供帮助。

2.2基础教育培训市场中基于PEST分析模型的宏观环境分析

结合PEST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对当前基础教育培训市场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Political)。从政治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政策的变动和更迭带来教育行业不断的洗牌。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义务教育阶段期间,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财政及相关政策去扶持基础教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了保障基础教育的施行,政府对其他非公立教育的发展也引入了市场机制。但对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更变各项政策,提高民办资本兴办教育的准入门槛与规范程度。

(二)经济(Economic)。从经济的角度看,培训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型连锁教育培训或成为行业领头羊[2]。大型的连锁教育机构一般占据着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二线以下城市鲜有涉足。中小城市地区的教育培训市场基本被本土企业牢牢占据。小家散户的教育机构则以游击战的形式遍地开花。国内教育培训产业随着国内教育行业巨头扩张的步伐加快,国内教育培训业的小家散户将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

(三)技术(Technological)。从技术的角度看,基础知识的同质化使得对教师个性化授课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教育机构教师的授课能力以及机构本身的科研实力,这两项内容直接决定了培训机构的教学实力、教学结果与学生的满意度。大型的教育机构依托其多年的学术积淀以及一大批经过历练的教学精英可独挡一面,但一般民办教育机构的教职工基本以刚出道的毕业生或者创业者为主,并且机构不具备单一学科的权威和学科科研积淀。

(四)社会(Social)。从社会的角度上看,社会上普遍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为教育产业成为朝阳产业提供了社会价值观念基础。当前社会对于家庭子女的教育观念基本一致,即大多都拥有“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加之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对于仅有一个子女的家庭来说,对子女的教育支出可谓不计成本,不论代价。

3.PEST理论下当前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市场运营分析

(一)产品分析。通过一些市场调查可知,许多培训市场主要使用是“打包”式培训,即对每个不同的学科实行的是整体流程化培训。学生在报班进行具体学科培训的时候,培训机构总是笼统进行。在客观情况下看,使用“打包”式的教学方法无疑只是机构的挣钱手段。

(二)服务分析。当前大部分教育机构以走读式的培训为主,即教育机构不提供除课堂教学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该运营方式最好的方面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教育机构支出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而且该模式也是各教育机构学校的通行做法。

(三)品牌分析。纵观诸多教育广告,我们很容易看出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的广告都是在宣传机构整体实力有多强,教学成果有多好,即在宣传过程中,主要以突出一个机构品牌为主,除了极个别知名培训机构,许多机构在没有宣传自己在某个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或实力。所以对于当前教育机构而已,整体化宣传仍然使他们最主要最核心的广告手段。

4.差异化战略在基础教育培训市场的具体运用

由于基础教育内容同质化过于严重,所以在对于培训机构的市场战略选择来说,选择差异化战略可以在教育内容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开辟出一个空白的细分市场,通过对该细分市场施行产品集中差异化、服务集中差异化、品牌集中差异化[3]。

(一)产品集中差异化——模块化培训。模块化培训是指在培训某个科目时,将该科目中考或高考会考到的内容以及某一学科的模块进行拆分,按各个模块进行单一培训,达到短期内见效的结果。率先实行模块化培训这一产品差异化战略可以让自己的产品更加适合新课标基础教育的要求,短时间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获得高效的市场反馈。

(二)服务集中差异化——课后服务。施行课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运营负担,但由此换来的却是消费者的更高的满意度、更好的口碑。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纯粹的开辟出一块面向机构学生甚至是所有学生免费自习辅导的场地,很容易在市场上快速培育出优质的口碑,其成本也远远小于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

(三)品牌集中差异化——口碑子品牌。当前基础教育培训机构投放在市场上的广告宣传大多以机构名称为主,旨在宣传机构。通过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来达成机构口碑品牌的建立,从而达到在市场上形成学某个科目,找某个机构的某个学科组的意识。强化市场对于机构品牌的认可度。

5.结束语

“万邦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教育产业这样一个为人类发展提供条件的朝阳产业来说,基础教育产业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细分产业。文中通过PEST分析模型、差异化战略相关知识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培训市场。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要努力修炼内功,用教学成绩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Aguilar,Francis.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New York:Macmillan.1967.

新媒体运营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多种传统业务的综合体,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业务的延伸,在这个领域产生了更多的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一)创新的技术与产品:例如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品条码并进行比价搜索、重力感应器和陀螺仪确定目前的方向和位置等等,内嵌在手机中的各种传感器能够帮助开发商开发出各种超越原有用户体验的产品。

(二)创新的商业模式:各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一大批软硬件厂商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如风靡全球的AppStore+终端营销的商业模式,及将传统的位臵服务与SNS、游戏、广告等元素结合起来的应用系统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多样,但每种业务的应用现状和发展速度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业务资费、政策监管、用户认知和商业模式等因素。

二、移动互联网下复杂的生态体系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融和性很强的新兴行业,其竞争格局涉及到互联网厂商、运营商、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和传统媒体类厂商等产业链各方。目前各家厂商正在积极的进行战略布局,不仅力求维持自己在传统领域的优势,同时也大力扩张,力求打通整个产业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中国移动力推全国业务基地建设,同时还进入到终端领域(推出Ophone和MobileMarket)。

以腾讯业务也延伸到基础业务平台(如手机财付通、与intel合作淘宝手机)。和电信、互联网等产业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体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有一家厂商能全盘通吃,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产业链巨头不仅需要打造一个能够提供主要核心业务资源的平台,更需要基于开放与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单一厂商或单一平台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业务和服务,但只有拥有开放的生态体系,才能最大化的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并最终胜出。

三、各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分析

(一)日韩移动互联网。日韩移动互联网业务首先定位于贴近人们生活的应用服务。如日本运营商和广电厂商合作推出的“OneSeg”手机电视业务,日本KDDI的移动音乐/手机导航,NTTDoCoMo的手机视频/移动支付业务,Softbank基于iPhone的电子阅读业务,乐天和雅虎的移动电子商务等。在韩国,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和手机SNS等业务都发展得很好,如SKT的Melon移动音乐门户、Nateon即时通信、Cyworld移动社区等。

(二)美国移动互联网,创新为王和日本、韩国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相比,美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出于对个人隐私的考虑,美国人多数选择使用固定互联网而非手机上网。另一方面,美国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3G网络建设相对落后,制约了用户的消费体验。但智能终端的快速流行,尤其是在iPhone出现后,移动上网用户成倍增加,引发了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爆炸式增长。美国移动运营商的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较弱,其主要通过和产业领先企业合作开展业务。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厂商因此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

四、中国企业立足本土,应用创新不同于日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过程类似,中国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利益链的信产企业基于中国互联用户的特点,会形成不同的产业发展走向。进而一起推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一)互联网厂商:研究表明,本土互联网企业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互联网业务全面移动化,全面匹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智能终端,策略性介入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基础平台,提供开放平台,和产业链上其他厂商合作共建完整的生态体系。

(二)移动运营商:在应用业务之外,快速增长的3G用户数和快速上升的流量费才是运营商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逻辑。因此运营商需要回归根本(如联通通过强化网络服务能力),将战略从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转向构建更有竞争力的生态体系。否则可能不仅无法收获移动互联网的果实,反而可能导致其核心业务竞争优势弱化,并面临巨大的用户流失压力。